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微粒过滤器多阶段再生的方法和装置 CN200810214634.1 2008-08-25 CN101377142B 2013-06-12 徐立峰; 威廉·刘易斯·亨德森·沃特金斯; 威廉·查尔斯·鲁奥纳; 乔治·韦德·格雷厄姆; 罗伯特·沃尔特·麦卡比
发明涉及微粒过滤器的多阶段再生,其中公开一种在包括内燃发动机及用尿素作为NOx还原剂的催化剂的装置中再生微粒过滤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催化剂和微粒过滤器暴露于较低的第一提升排气温度下以从催化剂中去除尿素沉积物和/或蓄积的氢化合物,然后将催化剂和微粒过滤器暴露于较高的第二提升排气温度下以加热微粒过滤器从而分解微粒过滤器中的微粒物质。以此方式,可以避免微粒过滤器再生期间由于尿素沉积物的分解和反应和/或蓄积的碳氢化合物的化对催化剂造成的损害。
122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201080069388.0 2010-10-13 CN103140659A 2013-06-05 大塚孝之
发明提供内燃机的控制装置。针对具有废气旁通的带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提供无论废气旁通阀的开度如何均能够良好地抑制存在于涡轮的下游侧的排气系统部件过热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具有在排气通路(14)备有借助排气能工作的涡轮(20b)的涡轮增压器(20)。具有负责对绕过涡轮(20b)的排气旁通通路(20)进行开闭的WGV(32)。当WGV(32)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与WGV(32)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相比,使用于进行催化剂(34)等排气系统部件的过热抑制的燃料增量控制的开始正时提前。
123 一种用于运行内燃机的排气装置的方法 CN201210502136.3 2012-11-30 CN103133108A 2013-06-05 J.诺伊曼; T.汉德勒; H.温特; T.普菲斯特
发明描述了一种用于运行内燃机(12)的排气装置(10)的方法,其中NOx通过SCR催化器(32)还原并且监测有待加入到排气装置(10)中的尿素溶液(33)的还原能,并且其中求得至少一个表征水中的含量的第一参量(52)并且由此推断出尿素水溶液(33)的陈化。
124 废气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0980117324.0 2009-04-15 CN102027214B 2013-05-29 长冈大治; 中田辉男; 游座裕之
一种废气净化系统,从内燃机(10)的排气通路(11)的上游侧起具备排气管内直接喷射装置(47)、化催化剂(31)、和NOX净化催化剂(32)或带有催化剂的DPF(33)的至少其一,将上述氧化催化剂(31)的载体以金属材料或具有金属材料的比热以下的比热的材料形成为具有将废气混合的功能的构造。由此,即使内燃机构(1)的运转状态是低负荷运转状态,也能够实施NOX吸藏还原型催化剂(32)的NOX再生或带有催化剂的DPF(33)的PM强制再生。
125 管理火花点火直接喷射发动机的排气供应流的方法和设备 CN200980103742.4 2009-01-28 CN101932804B 2013-05-29 D·J·克利里; C·K·科赫; W·李
发明阐述了操作火花点火直接燃料喷射内燃机,所述内燃机配置有排气后处理系统,所述排气后处理系统包括在第二转化器元件上游的稀NOX还原催化剂。发动机基于稀NOX还原催化剂的温度优选以均质充气燃烧模式和分层充气燃烧模式中的一种操作。排气流被选择性地分流至第二转化器元件。
126 用于低温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降低NOx的扰动控制策略 CN200910006883.6 2009-03-06 CN101524623B 2013-04-03 S·任
发明涉及用于低温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降低NOx的扰动控制策略。排放控制方法可包括当柴油化催化剂(DOC)运行温度高于第一极限时,将燃料喷射到被提供给DOC的发动机排气中,当与离开DOC的排气相联系的催化剂的温度高于第二极限时终止该喷射,和在该终止后将定剂量试剂喷射到排气中。
127 微粒过滤器再生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1210342303.2 2012-09-14 CN102996208A 2013-03-27 K·A·帕里什; N·H·奥普斯基; J·M·特拉维斯; J·古德; S·C·威廉姆斯; K·陈; R·哈利
发明提供用于控制车辆发动机排气中的柴油微粒过滤器的再生的方法和系统,其中包括探测从排气到物体的距离以及如果该距离小于阈值则控制再生事件。该系统和方法包括位于车辆的排气中的微粒过滤器和位于排气开口附近的设置用于探测靠近开口的物体的出现的接近传感器。与接近传感器相通信的控制器适配用于响应于该接近传感器探测到靠近该开口的物体而控制微粒过滤器的再生。
128 NOx净化系统的控制方法及NOx净化系统 CN200880127895.8 2008-11-27 CN101965440B 2013-03-27 藤田哲也
发明提供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具备化催化剂装置(12)和选择还原型NOx催化剂装置(14)的将废气中的NOx还原的NOx净化系统的控制方法及NOx净化系统(1)。其中,推定氧化催化剂装置(12)中NO2吸附量(Vn)的增减,根据该推定的NO2吸附量(Vn)的增减,调节旁通氧化催化剂装置(12)的废气流量(Vgb)。由此,推定氧化催化剂装置的NO2吸附状态,使流入选择还原型NOx催化剂装置的NOx的NO∶NO2之比尽量接近于1∶1,添加必要的系溶液的量,避免氨的不足或过量供给所导致的问题。
129 用于监测活性吸附器的方法和系统 CN201010135580.7 2010-01-26 CN101787919B 2013-03-27 D·B·布朗; W·李
发明涉及用于监测活性吸附器的方法和系统。一种用于监测废气吸附器的方法和系统,该系统包括比较对应于排气管道中的废气成分的量的第一废气成分信号和对应于废气吸附器中的废气成分的量的第二废气成分信号的比较模。该系统还包括响应于比较模块中的比较而产生故障的故障模块。
130 催化烟灰过滤器以及排放物处理系统和方法 CN201180032385.4 2011-05-04 CN102959191A 2013-03-06 S·R·布尔斯
发明描述了催化剂、催化剂制品以及使用该催化剂制品来处理废气流的催化剂系统和方法。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催化剂制品包括渗透入基底的多孔壁的第一SCR催化剂和涂布基底的壁的第二SCR催化剂。还提供了用于处理废气流的方法。还描述了制备和使用这样的催化剂和催化剂制品的方法。
131 排气净化装置 CN200880129452.2 2008-05-27 CN102046939B 2013-02-27 小和田稔
发明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排气的流量变多,也能使尿素良好地分散,提高与排气的混合性的排气净化装置。在混合管的入口侧端部中的与颗粒物过滤器的出口侧接近的位置上形成第一开口部,且在距出口侧远的位置上形成与第一开口部在直径方向上对置的第二开口部,在气体集聚室的下游侧端部内,设置有:第一分隔板,引导流动使得从颗粒物过滤器的出口侧排出的全部排气在混合管的入口侧端部的周围向一个方向旋转;第二分隔板,将被该第一分隔板引导的排气的流动分为两部分,使旋转方向内侧的流动对于第一开口部从切线方向导入;以及第三分隔板,使剩下的旋转方向外侧的流动对于第二开口部从切线方向导入。
132 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CN201080019338.1 2010-05-20 CN102933807A 2013-02-13 井上三树男; 吉田耕平; 美才治悠树; 梅本寿丈
发明内燃机中,在内燃机排气通路内依次配置有供给(16)、排气净化催化剂(13)、尿素供给阀(17)和NOX选择还原催化剂(15)。选择性地使用第一NOX净化方法和第二NOX净化方法,所述第一NOX净化方法通过使流入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烃的浓度以预先确定的范围内的振幅和周期振动而将废气中所含的NOX在排气净化催化剂(13)中进行还原,所述第二NOX净化方法通过供给的尿素水而将NOX在NOX选择还原催化剂(15)中进行还原。
133 内燃机的排气净化系统 CN201080066707.2 2010-05-12 CN102892984A 2013-01-23 利冈俊祐; 广田信也; 伊藤和浩; 福田光一朗; 见上晃
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排气净化系统。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具备配置于内燃机的排气通路的选择还原型催化剂;以及朝选择还原型催化剂供给源自的还原剂的添加装置中,不降低氮化物的还原能,提高排气净化系统的布局的自由度。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系统在朝选择还原型催化剂供给源自氨的还原剂时同时供给,由此来生成不易由贵金属催化剂氧化的还原剂。
134 用于车辆的控制设备 CN201180020822.0 2011-04-26 CN102869555A 2013-01-09 多嘉良厚
在一种在发动机的排气通道中包括有可电加热的第一催化剂EHC(140)并且包括有在EHC的下游设置的第二催化剂UFC(145)的车辆中,ECU(150)预测发动机起动后的负载将高于与EHC的排气净化相对应的负载,并且起动经由电动机迫使发动机运转的发动机电动控制(S32),如果在于发动机的起动之前电控制EHC的预加热控制期间,则要求驱动力F大于预定值F1并且每单位时间的要求驱动力F的增加量ΔF大于预定量ΔF1。
135 使用了选择还原型催化剂的废气净化装置以及废气净化方法 CN201180021982.7 2011-05-17 CN102869431A 2013-01-09 安藤龙儿; 菅野泰治; 永田诚
发明提供废气净化装置以及废气净化方法,其使用选择还原型催化剂,通过和选择还原催化剂将从柴油发动机等稀薄燃烧器排出的废气中所含的氮化物净化的技术,即使在低温也能够将氮氧化物有效地净化并能够抑制氨的泄漏。具体地,提供一种废气净化催化装置等,其中,串联配置两个选择还原型催化剂,各选择还原型催化剂具有下层催化层和上层催化层,下层催化层包含(i)贵金属成分、(ii)氧化等、以及(iii)沸石,而上层催化层实质上不包含(i)而包含(iii),前段的选择还原型催化剂的下层催化层的(i)在全部贵金属成分中按金属换算含有90wt%以上的铂成分,后段的选择还原型催化剂的下层催化层的成分(i)在全部贵金属成分中按金属换算含有40wt%以上的钯成分。
136 采用选择还原催化剂的废气净化催化剂装置、废气净化方法以及搭载了废气净化催化剂装置的柴油汽车 CN201180021978.0 2011-05-09 CN102869430A 2013-01-09 伴野靖幸; 永田诚
发明提供一种废气净化催化剂装置、使用了这样的废气净化催化剂装置的废气净化方法以及搭载了该废气净化催化剂装置的柴油汽车,该装置可长期有效率地将源自稀薄燃烧器的废气中所含的、一、氮氧化物、等的微粒成分净化。本发明提供废气净化催化剂装置等,其从废气流路的上游侧依序配置有:氧化催化剂(DOC),其包含贵金属成分,该贵金属成分用于将从柴油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氧化;还原剂喷雾机构,其供给从尿素成分或成分中选出的还原剂;以及选择还原催化剂(SCR),用于使氮氧化物(NOx)与还原剂接触而还原,其中,前述选择还原催化剂(SCR)是不包含贵金属成分的沸石或结晶金属磷酸盐,进一步,用于捕集从氧化催化剂(DOC)挥发出的贵金属成分的捕获机构配置于氧化催化剂(DOC)与选择还原催化剂(SCR)之间。
137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201180020110.9 2011-04-08 CN102859169A 2013-01-02 岩谷一树; 伊藤泰志; 丹野史朗
内燃机作为燃料能够供给和与氨相比易于燃烧的非氨燃料,非氨燃料通过非氨燃料喷射装置40直接喷射到燃烧室5内,通过所喷射的非氨燃料着火使燃烧室内的混合气开始燃烧。当氨在向内燃机供给的全部燃料中所占的比例高时与所述比例低时相比,内燃机的控制装置使非氨燃料的喷射正时提前。由此,在能够供给氨以及与氨相比易于燃烧的非氨燃料(汽油、轻油、氢等)的内燃机中,能够为了使燃烧室内的混合气适当地燃烧而适当地进行各燃料的供给以及燃烧控制。
138 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CN201080016916.6 2010-04-01 CN102859136A 2013-01-02 美才治悠树; 吉田耕平; 井上三树男
内燃机中,在内燃机排气通路内配置有供给(15)和排气净化催化剂(13)。在排气净化催化剂(13)上担载有铂Pt(51),并形成有性层(53)。使流入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烃的浓度以预先规定的范围内的振幅和预先规定的范围内的周期振动,由此废气中包含的NOX在排气净化催化剂(13)中被还原。此时,排气净化催化剂(13)的化能越增大,则来自烃供给阀(15)的烃的喷射压力越增大。
139 内燃机、车辆、船舶以及用于内燃机的排气清洁方法 CN200980000459.9 2009-06-15 CN101688462B 2013-01-02 高桥佑辅; 粉川嗣教
一种内燃机能够通过防止排气温度升高而提高清洁效率从而减轻催化剂的性能降低。内燃机(1)包括收敛部分(32)、扩散部分(33)和分支部分(21)。分支部分(21)从排气通路(16)的位于扩散部分(33)上游的部分分支在排气通路(16)中沿下游方向传播的振动波(35),所述振动波(35)的传播速度比排气(9)打开时从燃烧室(10)流入排气通路(16)中的排气(36)的速度高,并将振动波(35)传回到排气通路(16)中。使得排气(36)经过收敛部分(32)并在分支部分(21)和扩散部分(33)之间与振动波(35)碰撞,因而增大收敛部分(32)中排气(36)的压。使得排气(36)经过所述扩散部分(33)以产生新振动波(35b),并因而降低排气温度。排气清除装置(40)的催化剂(41)设置在排气通路(16)的位于扩散部分(33)下游的部分中。
140 用于排出柴油机废气、具有解模的设备 CN201180020327.X 2011-04-20 CN102844535A 2012-12-26 韩贤植; 金垠锡; 金载邮
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用氢气来排出柴油机废气的设备,其包括有解模。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净化柴油机废气的设备,其中所述的用于排出柴油机废气的设备包括以串联的模式形成在柴油机下游的DOC-DPF-LNT模块,进一步包括氨解模块;所述的用于排出柴油机废气的设备包括以串联的模式形成在柴油机下游的DOC-DPF-HC-SCR模块,进一步包括氨解模块;并且所述设备包括LNT-DPF模块和氨解模块。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