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有机化学 / 杂环化合物 / 杂环化合物,含六元环,有1个氧原子作为仅有的杂环原子,与其他环稠合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一种从美藤果壳提取黄的方法及其应用 CN201811359751.7 2018-12-14 CN109364110B 2022-02-22 唐喆; 苏建辉; 董继红; 仓辉; 韩粉女; 许琦
发明公开了一种从美藤果壳提取黄的方法,先取美藤果壳烘干、粉碎,再将粉碎后的美藤果壳与混匀,并加入复合酶进行水解,然后酶解液内加入乙醇,超声处理,过滤后减压蒸馏,将得到粗提物通过大孔树脂层析,收集洗脱液,浓缩后真空干燥,得到黄酮提取物。本发明利用大量废弃的美藤果壳作为原料提取分离黄酮,原料易得,提升了美藤果的附加值。
102 一种呕吐毒素半抗原、人工抗原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CN202110704775.7 2021-06-24 CN113493432A 2021-10-12 周皓; 张勋; 柳家鹏
发明公开了一种呕吐毒素半抗原,该半抗原的分子结构如下所示: ,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半抗原、人工抗原和以此人工抗原制备抗体的方法,以及半抗原、抗体的用途。本发明制备的抗体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与结构类似物交叉反应低。因此,本发明的抗原和制备的抗体可用于建立免疫学检测方法,从而用于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呕吐毒素。
103 一种地枫皮醇C、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2010087015.1 2020-02-11 CN111205253B 2021-09-24 潘争红; 宁德生; 李连春; 符毓夏
发明公开了一种地枫皮醇C、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领域。所述地枫皮醇C,为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地枫皮醇C,来源于中药地枫皮,是一种新的天然化合物,其结构和药理活性均未被现有技术所报导,具有高抗炎活性,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炎药物提供了理想的侯选化合物,既开辟了新的抗炎药物,又开辟了地枫皮新的应用领域。
104 3-亚甲基环戊烷并[b]色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202110123462.2 2021-01-29 CN113149948A 2021-07-23 韩文勇; 朱文庆; 张紫薇; 方雨辰; 杨萍; 李林强; 陈永正
发明提供3‑亚甲基环戊烷并[b]色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化学技术领域。该3‑亚甲基环戊烷并[b]色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以制备结构式如下的3‑亚甲基环戊烷并[b]色酮类化合物4a为例,所用原料及制备方法为:将3‑碘代色酮(0.2mmol),N‑Ts吖丙啶(0.28mmol),降片烯(0.8mmol,75.3mg),Pd[(allyl)Cl]2(0.02mmol,7.3mg),P(4‑F‑C6H4)3(0.04mmol,18.7mg),Cs2CO3(0.4mmol,130.3mg),H2O(0.6mmol,10.8μl),2.0mL超干甲苯加入到4mL反应瓶中,100℃反应24h。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共两株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表明:此类3‑亚甲基环戊烷并[b]色酮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发展为新的防治肿瘤药物。
105 愈创木烷倍半萜及其制备和应用 CN201910288536.0 2019-04-11 CN110305092B 2021-03-23 宋少江; 黄肖霄; 段治康; 任强; 王雨曦
发明属于医药科技领域,涉及从瑞香科瑞香属植物芫花的根中提取分离的六个新的愈创木烷倍半萜类化合物genkwanoid A(1),genkwanoid B(2),genkwanoid C(3),genkwanoid D(4),genkwanoid E(5),genkwanoid F(6),结构如下。本发明所述化合物是采用ODS柱层析、HP20柱层析、胶、HPLC等色谱方法得到的。本发明还涉及化合物1‑6在制备抗AD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重现性好,所得化合物纯度高,获得的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对H2O2诱导的人SH‑SY5Y细胞化损伤的神经保护活性。
106 权霉醇的合成方法 CN201910848359.7 2019-09-09 CN112457164A 2021-03-09 闵龙; 林小红; 李闯创
发明涉及一种权霉醇的合成方法。该权霉醇的合成方法以 及 为合成起点,经过酰基化反应、芳构化反应、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重排反应、加成反应、氢化化反应、缩环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反应之后,得到权霉醇。上述权霉醇的合成方法的合成路线更简洁,步骤更少。
107 阳离子性脂质 CN201680012926.X 2016-01-29 CN107406396B 2021-02-26 中井悠太; 丹下耕太; 秋田英万; 原岛秀吉; 富樫亮平; 三浦尚也; 前田冷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用作核酸递送载体的阳离子性脂质、使用了阳离子性脂质的脂质膜结构体、及使用了阳离子性脂质的核酸导入剂、以及使用包含阳离子性脂质的核酸导入剂而实现核酸导入的方法。包含式(1)所示(式中各符号的定义如说明书中记载)的阳离子性脂质的脂质膜结构体的血液中稳定性肿瘤聚集性优异。使用了该阳离子性脂质的核酸导入剂能够实现向细胞质内递送核酸的高核酸递送效率。
108 多官能聚合型化合物及着色组合物 CN201780007157.9 2017-03-28 CN108473784B 2021-01-12 河野景; 高野和浩
现有的着色组合物未获得实用性范围的耐溶出性。因此,本发明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较现有的着色组合物而言耐溶出性优异(染料的溶出少)的多官能聚合型化合物及着色组合物。本发明涉及一种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及包含所述化合物而成的着色组合物等。式中,Dye表示染料残基,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Y0表示单键等,Y1及Y2分别独立地表示‑O‑等,A1表示特定的亚烷基等,A2表示链中可具有‑O‑且链中或末端具有特定的基团的亚烷基,n表示1或2。
109 一种地枫皮醇C、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2010087015.1 2020-02-11 CN111205253A 2020-05-29 潘争红; 宁德生; 李连春; 符毓夏
发明公开了一种地枫皮醇C、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领域。所述地枫皮醇C,为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及其光学异构体,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地枫皮醇C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地枫皮醇C,来源于中药地枫皮,是一种新的天然化合物,其结构和药理活性均未被现有技术所报导,具有高抗炎活性,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炎药物提供了理想的侯选化合物,既开辟了新的抗炎药物,又开辟了地枫皮新的应用领域。
110 一组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1910924741.1 2019-09-27 CN110642822A 2020-01-03 何祥久; 王宜海; 孙莲莲; 徐静雯
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组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理化常数和现代波谱学对从三裂蟛蜞菊花中提取出的倍半萜化合物进行鉴定,明确了其理化性质和化学结构,并通过药效学试验发现该组倍半萜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活性,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抗炎药物,且该组倍半萜化合物尤其对与阿尔兹海默病相关的炎症具有很好的药学活性,也可用于制备抗阿尔兹海默病药物。
111 一种近红外的高量子产率染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CN201610115507.0 2016-03-01 CN107141840B 2019-03-12 汪鹏飞; 牛广乐; 刘卫敏; 张洪艳
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近红外的高量子产率染料,该染料具有如下结构式I:R1、R2、R6、R7分别独立的为氢、低级基、醚基、取代烷基或酰基;R3、R4、R5、R8、R9、R10分别独立的为氢、低级烃基或卤素;R11为氢、甲基、氰基、或三氟甲基;为阴离子;还公开了该染料的制备方法。该染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较长的荧光发射和很高的荧光量子产率,避免了背景自发荧光,可获得高信噪比的荧光成像图,用于生物体系中核仁RNA荧光标记,对研究与核仁RNA相关的生理学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112 雷公藤红素的两种热分解产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201710436274.9 2017-06-12 CN109020797A 2018-12-18 刘建群; 伍秋珊; 舒积成; 张锐
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雷公藤红素的两种热分解产物1‑hydroxy‑2,5,8‑trimethyl‑9‑fluorenone和25(9→8),26(13→14)Abeo‑24‑nor‑8,14‑seco‑friedelan‑2,3‑dihydroxy‑1,3,5(10),6,8‑pentaen‑29(13)‑olide的制备方法、结构鉴定及其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113 用于富集大麻二酚的真空蒸馏 CN201680066812.3 2016-09-30 CN108290082A 2018-07-17 A·鲁茨; M·恩勒特
发明涉及大麻二酚的制备、获取和富集方法和用途。本发明还涉及大麻二酚提取物和所获得的大麻二酚提取物在药学和化妆品中的用途。
114 一种Cephanolide B的合成方法 CN201810098239.5 2018-01-31 CN108129433A 2018-06-08 赵玉明; 王超; 徐伦
发明公开了一种Cephanolide B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商业可得的5-溴-2-甲基苯甲醚为合成原料,经过根岸英一反应与甲基对位卤化,再经过二异丙基胺锂甲酰化反应得到1,3-二羰基化合物,其与3-戊烯-2-发生罗宾森环化反应,再经过Luche还原、解、酯化反应得到内脂型化合物,再通过二异丁基氢化还原之后酸处理得到赫克反应前体,经过钯催化的羰酯化偶联反应、酯化得到粗榧萜类骨架化合物,最后经还原羰基、脱甲氧基实现了Cephanolide B的首次化学合成。本发明合成路线具有简洁高效、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适用于Cephanolide B的大量合成,为天然产物CephanolideB的生物活性评价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115 一种含有二氟甲基桥键和双环(2,2,2)辛烷环结构的液晶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01711147803.X 2017-11-17 CN107828424A 2018-03-23 栾兆昌; 丰佩川; 史子谦; 尹环; 国新涛; 唐志林; 董向波
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二氟甲基桥键和双环(2,2,2)辛烷环结构的液晶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含有氧杂双环(2,2,2)辛烷环结构和二氟甲氧基桥键;同时它具有高电荷保持率和介电各向异性,相溶性好,黏度低等特征。
116 阳离子性脂质 CN201680012926.X 2016-01-29 CN107406396A 2017-11-28 中井悠太; 丹下耕太; 秋田英万; 原岛秀吉; 富樫亮平; 三浦尚也; 前田冷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用作核酸递送载体的阳离子性脂质、使用了阳离子性脂质的脂质膜结构体、及使用了阳离子性脂质的核酸导入剂、以及使用包含阳离子性脂质的核酸导入剂而实现核酸导入的方法。包含式(1)所示(式中各符号的定义如说明书中记载)的阳离子性脂质的脂质膜结构体的血液中稳定性肿瘤聚集性优异。使用了该阳离子性脂质的核酸导入剂能够实现向细胞质内递送核酸的高核酸递送效率。
117 一种连续分离桉叶油中1,8‑桉叶油素和α‑蒎稀的方法 CN201611117549.4 2016-12-07 CN106800496A 2017-06-06 陈力; 刘国民
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分离桉叶油中1,8‑桉叶油素和α‑蒎稀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开启精馏系统1和精馏系统2的真空和塔顶的冷凝装置,使系统稳定;(2)将桉叶油预加热到40‑50℃后从进料板进入精馏系统1中,开始阶段精馏系统1进行全回流提取20min;(3)全回流后,将回流比设为20‑25:1,得到的冷凝液即为α‑蒎稀;(4)检测精馏系统1塔底液中α‑蒎稀的含量,当含量<5%时,将塔底液从进料板进入精馏系统2中,开始阶段精馏系统2进行全回流提取20min;(5)全回流后,将回流比设为15‑20:1,得到的冷凝液即为1,8‑桉叶油素。本方法采用双塔精馏分离提取桉叶油中1,8‑桉叶油素和α‑蒎稀,实现了连续运行,1,8‑桉叶油素的含量在90%以上。
118 用作MoGAT-2抑制剂的新苄基磺酰胺化合物 CN201380057789.8 2013-10-30 CN104768941B 2016-08-24 F·J·阿赫哈斯-奇卡罗; N·迪亚兹比佐; J·M·格鲁贝尔; D·R·斯塔克
发明提供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L和A同文中所定义的,制备所述化合物的方法,以及利用所述化合物治疗病患例如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方法。
119 木材的萃取方法 CN201280068952.6 2012-02-02 CN104302371B 2016-08-24 F·韦斯贝克
发明涉及一种木材的萃取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提供至少第一级和第二级的木材颗粒,将由第一级木材颗粒构成的细层堆积在由第二级木材颗粒构成的另一层上,使用液体萃取剂萃取木材颗粒,其中萃取剂从上向下首先流过所述细层并随后流过所述另一层,其中所述第一级的木材颗粒比所述第二级的木材颗粒更细,并因此所述细层具有比所述另一层更小的穿流性。
120 潜酸及其用途 CN201180010927.8 2011-02-10 CN102781911B 2015-07-22 大和仁志; 朝仓敏景; 松本亮; 田中庆太; 西前祐一
发明涉及一种产生式(I)或(II)的酸的化合物,例如相应锍盐和碘盐以及相应磺酰基肟,其中X为CH2或CO;Y为O、NR4、S、O(CO)、O(CO)O、O(CO)NR4、OSO2、O(CS)或O(CS)NR4;R1例如为C1-C18烷基、C1-C10卤代烷基、C2-C12链烯基、C4-C30环烯基、苯基-C1-C3烷基、C3-C30环烷基、C3-C30环烷基-C1-C18烷基、被间隔的C2-C18烷基、被间隔的C3-C30环烷基、被间隔的C3-C30环烷基-C1-C18烷基、被间隔的C4-C30环烯基、苯基、基、蒽基、菲基、联苯基、芴基或杂芳基,均为未被取代或被取代的;或R1为NR12R13;R2和R3例如为C3-C30亚环烷基、C3-C30环烷基-C1-C18亚烷基、C1-C18亚烷基、C1-C10亚卤代烷基、C2-C12亚烯基、C4-C30亚环烯基、亚苯基、亚萘基、亚蒽基、亚菲基、亚联苯基或亚杂芳基,均为未被取代或被取代的;R4例如为C3-C30环烷基、C3-C30环烷基-C1-C18烷基、C1-C18烷基、C1-C10卤代烷基、C2-C12链烯基、C4-C30环烯基、苯基-C1-C3烷基;R12和R13例如为C3-C30环烷基、C3-C30环烷基-C1-C18烷基、C1-C18烷基、C1-C10卤代烷基、C2-C12链烯基、C4-C30环烯基、苯基-C1-C3烷基、Ar、(CO)R15、(CO)OR15或SO2R15;和Ar为苯基、联苯基、芴基、萘基、蒽基、菲基或杂芳基,均为未被取代或被取代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