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一种物资投放无人机及控制系统 |
CN202010101175.7 |
2020-02-19 |
CN111196361A |
2020-05-26 |
杜子涛; 张智皓; 梁志明; 冯慧; 刘佳欣; 郭广涛 |
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资投放无人机及控制系统,包括无人机、驱动机构及载物箱,驱动机构固定在无人机下方,载物箱通过牵引绳连接在驱动机构的下方;无人机包括:机身、一对机翼及一对尾翼;尾翼上设置可偏转的尾舵,机翼上设置可偏转的副翼;机翼下方安装一对向后的后置助推桨及一对向前的前置倾转桨;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上安装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外侧啮合缠绕结构,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缠绕结构上,另一端连接在载物箱上。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无人机飞行至目标目的地后,通过驱动机构中的步进电机的转动使得牵引绳牵引载物箱垂直升降,从而增加投放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
42 |
双涵道可变座舱尾座式垂直起降载人固定翼飞行器 |
CN201911342634.4 |
2019-12-23 |
CN111086625A |
2020-05-01 |
谷承露; 许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涵道可变座舱尾座式垂直起降载人固定翼飞行器,包括机身,机身包括安装有可旋转座椅的座舱及位于座舱下方的动力舱,座舱的后方设置有一对鸭翼,座舱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涵道装置,涵道装置由动力舱内的动力系统提供动力,动力舱的外壁设置有主机翼及垂尾,主机翼位于动力舱的左右两侧,垂尾位于动力舱的前后两侧。该双涵道可变座舱尾座式垂直起降载人固定翼飞行器,既能垂直起降又能以固定翼方式巡航,且整体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
43 |
飞行器稳定尾翼装置 |
CN201910721700.2 |
2019-08-06 |
CN110525633A |
2019-12-03 |
赵兴隆; 张赢; 郝波; 许萍; 刘本慧; 黄书平; 丁云鹏; 惠轶; 居闽; 颜雯清; 刘康; 张凤岗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稳定尾翼,包括中心筒,栅格翼,外环翼,栅格翼分布在中心筒外侧,外环翼环绕栅格翼的外缘从而组成整体式尾翼。栅格翼分为多个纵横交错的横向翼面和纵向翼面,位于中心位置的横向翼面分为左翼面和右翼面,位于中心位置的纵向翼面分为上翼面和下翼面,左翼面的内缘、右翼面的内缘分别与中心筒外壁的左侧、右侧连接,上翼面的内缘、下翼面的内缘分别与中心筒外壁的上侧、下侧连接。本发明能在发射筒等空间限制条件下为飞行器的稳定飞行提高足够大的稳定力矩和气动力;无运动机构,提高了工作可靠性,并降低了成本采用整体式结构,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好,结构效率高;尾翼一体化结构,加工以及飞行器现场安装得到简化。 |
44 |
一种有单斜板的抗鸟撞飞机尾翼前缘 |
CN201710152469.0 |
2017-03-15 |
CN106986003B |
2019-09-24 |
李玉龙; 王斌; 刘军; 王振 |
一种有单斜板的抗鸟撞飞机尾翼前缘,包括单斜板、尾翼前缘蒙皮、肋、前梁腹板和前梁缘条。多个肋沿展向固定在前梁腹板前缘一侧的表面。各肋之间的间距为200~300mm。单斜板固定在各肋上斜边的折边上,并使单斜板的表面与所述前梁腹板表面之间形成50~60°的夹角α。尾翼前缘蒙皮包覆并固定在所述单斜板和前梁缘条的表面。本发明充分考虑了鸟撞问题的特点,即鸟体在撞击过程中表现出流体力学行为,通过单斜板支撑结构件吸收部分能量并改变鸟体运动轨迹,被分离的部分鸟体携带较大能量飞离尾翼前缘,减少了尾翼吸收的能量,从而合理的释放了鸟体撞击的能量,保证了尾翼前缘内部结构的安全,并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减重明显的特点。 |
45 |
折叠尾翼展开机构及其展开方法 |
CN201910341104.1 |
2019-04-25 |
CN110104161A |
2019-08-09 |
董轶昊; 李虹言; 杨士超; 段鑫尧; 林德福; 王江; 宋韬; 莫雳; 唐攀 |
本发明记载了一种折叠尾翼展开机构及其展开方法,该展开机构无需添加额外动力,仅仅通过飞行器出膛时的加速度变化来自动展开尾翼,从而使得该展开机构的稳定性高,性能可靠,并且节约弹体内的空间,具体来说,折叠尾翼展开机构包含尾翼、滑杆、限位机构、滑块、主弹簧和舱体外壳;尾翼底端一侧与舱体外壳铰接,尾翼底端另一侧与滑块连接,当滑块沿着滑杆朝向弹头方向滑动时,滑块带动尾翼旋转并从外壳中伸出,到达预定位置后,滑块通过限位机构锁定,尾翼展开到位,并完成锁定。 |
46 |
一种基于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尾翼 |
CN201711365876.6 |
2017-12-18 |
CN109927884A |
2019-06-25 |
张振扬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尾翼,包括接合体、震动报警器、陶瓷基翼体、升降舵与倾角传感器,所述陶瓷基翼体的前端外表面安装有芳纶纤维片,所述陶瓷基翼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纵向骨架与横向骨架,且横向骨架固定安装在纵向骨架的一侧外表面,所述升降舵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焊接层,且倾角传感器通过焊接层固定安装在升降舵的上端外表面。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尾翼,设有芳纶纤维片、震动报警器与倾角传感器,能够提高陶瓷基材料的韧性,并能在尾翼与机体的连接处产生松动时向使用者发出预警,还能够方便使用者了解尾翼的实际升降角度,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
47 |
一种可调节安装角的易拆卸尾翼结构 |
CN201910107698.X |
2019-02-02 |
CN109823514A |
2019-05-31 |
马东立; 姚远; 胡浩德; 陈锦涌; 罗智刚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安装角的易拆卸尾翼结构,将尾翼前、后梁通过粘接的方式与前、后梁转动套管固连,实现了传力路线的转折,并且使尾翼具备了改变安装角度的能力。与前梁固连的前梁转动套管套接在固定于机身隔框的前梁固定轴上,与后梁固连的后梁转动轴套接在固定于活动基座的后梁固定轴上。需要调整安装角时,只需松开固定前梁转动套管的铝抱箍和固定后梁活动基座的螺钉,将尾翼绕着前梁转动轴旋转指定角度,再将铝抱箍和螺钉拧紧,即可完成安装角度的调整。本发明在保证尾翼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能够非常方便地拆装V尾并调整其安装角度,使得飞机能够适应不同的纵向配平要求,降低飞机研制初期的风险和成本。 |
48 |
可飞行电动汽车 |
CN201910192786.4 |
2019-03-14 |
CN109774394A |
2019-05-21 |
高任峰; 王亮 |
本发明提供了可飞行电动汽车,包括电动汽车本体、机翼、尾翼和螺旋桨,螺旋桨与机翼、尾翼的同时启动可实现汽车模式与飞行器模式的切换。本发明汽车顶部设置机翼,飞行汽车的机翼表面安装有高效光伏电池组,尾部设置尾翼,同时设置竖直向的螺旋桨,通过三者配合使电动汽车从汽车模式转化为飞行器模式,本发明所提供的可飞行电动汽车,在大部分情况下以汽车模式存在,只有在交通拥堵、河流峡谷之类道路无法通过的地形时,可将模式切换为飞行器模式,不改变其汽车的本质,使汽车有更加广泛的应用,更加方便人们的交通出行。 |
49 |
一种新型无人机 |
CN201811460799.7 |
2018-12-01 |
CN109334983A |
2019-02-15 |
王涛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无人机,包括感应器、防撞条、无人机主体、胶条一、支撑架、胶条二、显示灯、飞行翅翼、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主体上顶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有飞行翅翼,所述无人机主体上设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一侧的无人机主体上设有显示灯,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底部设有胶条一和胶条二,所述无热机主体的底部设有支撑架。一种新型无人机,通过遥控器对无人机进行智能控制,侧翼上的侧旋翼对无人机的飞行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平稳作用,使得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能够平稳飞行。 |
50 |
双涵道风扇复合辅翼的后单涵道风扇式复合翼货运飞机 |
CN201810546112.5 |
2018-05-31 |
CN108974350A |
2018-12-11 |
任曲波 |
本发明是一种双涵道风扇复合辅翼的后单涵道风扇式复合翼货运飞机,后单涵道风扇式复合翼飞行器包括机体、固定安装在机体两侧复合升力机翼、螺旋桨推进器;其中,机体设置为甲板平台;复合升力机翼内置自封闭涵道风扇,复合升力机翼外侧设计有机翼铰链;涵道风扇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内设置有自封闭涵道风扇,涵道风扇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电液气接口和机翼铰链,并通过机翼铰链与复合升力机翼活动连接,货运仓安装在机体的下方。本发明不仅具有起降距离短,飞行速度快、机翼结构强度高、机翼可以储能、飞行能耗低、滞空时间长等特点,大面积的复合升力机翼,应急情况下能起到滑翔机的作用,极大的提高飞行器的安全性,保障人员和物资的安全。 |
51 |
一种基于多重防护结构层的空中悬浮飘行机械面板结构 |
CN201810302448.7 |
2018-04-05 |
CN108454856A |
2018-08-28 |
杨京广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重防护结构层的空中悬浮飘行机械飘机面板结构,其包括壳体,作业手伸出孔和底板,作业手伸出孔设置在壳体的四周;底板安装在壳体的下部,壳体包括外壁,安装架,横向连接杆,多重防护层和加强杆,安装架纵向焊接在外壁的前表面;横向连接杆横向焊接在安装架上;多重防护层焊接在外壁的后表面。本发明适合空中悬浮飘行机械行业的发展需求,可以伸出各种功能的作业手,防腐效果好,外壁加强效果好,尤其是做大型氦气囊的外壳时,强度、挺度都可以满足要求,少用或不用中间梁条,从而大大减轻了外壳材料的重量;加强杆焊接在安装架与横向连接杆的对角处,使飘机面板的挺度更好。 |
52 |
一种通用飞机尾旋改出装置 |
CN201810469167.0 |
2018-05-16 |
CN108408026A |
2018-08-17 |
孙莹; 李宁康; 朱颂华; J·P·瓦诺阿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飞机尾旋改出装置,包括嵌板,还包括有支柱、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滑动锁和活塞;所述嵌板的内侧设有所述支柱,所述支柱与所述嵌板在靠近机头的一端通过铰接支座相连,所述铰链支座固定于机身;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铰接支座,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锁转动连接;所述滑动锁还分别转动连接有所述活塞的拉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活塞的另一端连接有活塞滑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柱的中部;所述活塞滑轨通过电路连接有按钮,所述按钮可通过所述活塞滑轨控制所述活塞在所述活塞滑轨上移动;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够减少误操作的几率,提高尾旋改出的速度和成功率。 |
53 |
复合旋翼飞行器 |
CN201810149365.9 |
2018-02-13 |
CN108341052A |
2018-07-31 |
甘文彪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旋翼飞行器,涉及飞行器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旋翼飞行器,通过设置翼身融合的机身及机翼,能够减少机身外露的不利浸湿面积,降低复合旋翼飞行器的气动阻力,并通过安装一体襟副翼,从而,能够延长复合旋翼飞行器的飞行时间以及飞行距离,还能够增大复合旋翼飞行器的载荷能力,并且,当拆除起降电机动力系统后,适合改装为翼身融合的固定飞行器。同时,通过将尾翼组件与撑杆可拆卸连接,在运输或者停飞等过程中,还能够将尾翼组件拆卸下来,从而避免尾翼组件被磕坏,保证尾翼组件的工作可靠性。 |
54 |
一种短距起飞垂直着陆飞行器 |
CN201711364349.3 |
2017-12-18 |
CN108045575A |
2018-05-18 |
刘行伟 |
一种短距起飞垂直着陆飞行器,其包括机身、主发动机、垂尾、以及分别设置在机身两侧的主翼、上翼、端翼和鸭翼;在两个端翼的外侧均设置有延伸翼,两个延伸翼上均设置有副翼,两个上翼上均设置有升降舵;两个端翼的尾部均设置有方向舵;在两个端翼的下部分别设有前向伸出支撑结构,在每个前向伸出支撑结构上设置一台主发动机、主发动机螺旋桨以及螺旋桨倾角驱动装置;在每个端翼的下部设置可收放式主起落架;在垂尾后部设置向后伸出支撑结构,在该向后伸出支撑结构上安装有调姿发动机螺旋桨。本发明飞行器不仅具有短距起飞、垂直着陆性能,同时兼顾了高速、长航时、大航程等飞行性能。 |
55 |
一种抑制飞机舵面颤振的方法 |
CN201410508979.3 |
2014-09-28 |
CN105523168B |
2017-10-31 |
董骥; 高亚奎; 张家盛; 刘波 |
本发明涉及飞机伺服控制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改变伺服作动系统作动器的互漏而抑制飞机舵面颤振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伺服作动系统中作动筒的进油与回油之间串接双向限流活门改变作动器的内漏,从而改变整个伺服控制系统的固有频率,进而抑制舵面颤振。 |
56 |
一种机翼舵面布置方法 |
CN201611060342.8 |
2016-11-24 |
CN106586020A |
2017-04-26 |
张沛良; 吴蓝图; 衣然; 郭旺柳; 徐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翼舵面布置方法,涉及机翼设计技术领域。所述机翼舵面布置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全流场状态下的压力分布,并获取升力系数沿所述原展长机翼展向的升力分布;步骤二,对所述原展长机翼进行截短,获取所述新机翼升力沿所述新机翼展向的升力分布;步骤三,对截短后的所述新机翼高速CFD结果进行修正;步骤四,在截短后的新机翼高速CFD结果与原展长机翼高速CFD结果展向升力分布相同的位置布置新舵面及确定新舵面宽度。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舵面布置位置可以达到测量得出与真实情况较为接近的舵面铰链力矩,有利于完善机翼的设计,提高机翼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
57 |
飞机改出尾旋改善装置 |
CN201510514482.7 |
2015-08-20 |
CN105109669B |
2017-04-19 |
宋承志; 切尔内绍夫·谢尔盖·列昂尼多维奇; 张弘; 戈洛夫金·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维奇; 张志林; 戈尔布诺夫·维克多·格拉谢耶维奇; 况龙; 古尔塔瓦伊·阿尔卡季·约瑟福维奇; 杨波; 杰姆琴科·奥列克·费奥多罗维奇; 德拉奇·德米特里·卡利斯特拉托维奇; 吴家锋; 叶夫列莫夫·安德烈·阿列克桑德洛维奇; 曹毅; 马特洛索夫·阿列克桑德勒·阿纳托利耶维奇; 饶祺 |
本发明属于航空业,其中包括飞机操纵性和稳定性领域,它首先针对提高教练机的使用安全性并达到所必需的品质。飞机改出尾旋改善装置是以平面图为两个升力面形式制成的平尾边条。这两个升力面相对于飞机纵向对称面对称安装在机身尾部,并在接近平尾翼根翼弦附近与平尾对接。沿机身长度的每个升力面长度在1.1~1.5b范围内,每个升力面在其与平尾的对接处达到最大宽度,该最大宽度在0.1~0.15b范围内,其中,b为平尾翼根翼弦。每个升力面从长度中点到平尾的后掠角为90°~115°。使用本装置导致在使用已知的任何一种改出方式时,甚至在所有操纵机构偏转到中立位置时都能使飞机改出尾旋,这就使飞机使用安全性实质性地提高。 |
58 |
直升飞机的尾翼 |
CN201310404561.3 |
2013-09-06 |
CN103661917B |
2016-11-30 |
W·克赖特梅尔-斯特克; M·赫本斯佩尔格 |
直升飞机的尾翼(1.1),该尾翼包括涵道式反扭矩装置,该反扭矩装置具有多桨叶旋翼(4),而该多桨叶旋翼具有旋翼桨叶(3)和可选的垂直尾翅(1.2)。静止叶片的整流定子(5)基本上以平行于旋翼平面的星形构造设置在旋翼(4)的下游。涵道式反扭矩装置的罩壳(2.1)覆盖有复合结构,该复合结构具有由硬塑料或塑料复合材料制成的外部腐蚀防护表面层(7.1,8.1)以及至少一个由弹性体衰减材料制成的接续层(7.2,8.2)。该直升飞机的尾翼用于降低直升飞机的尾翼的总体声级。 |
59 |
一种垂直起降倾转旋翼固定翼飞机 |
CN201610644615.7 |
2016-08-08 |
CN106143898A |
2016-11-23 |
何杨; 崔艳鸿; 周烈 |
本发明涉及一种垂直起降倾转旋翼固定翼飞机,包括机身及安装在机身上的机翼和机尾:机身左右两侧设有俯仰倾转动力装置;机身底部设有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机身上部设有设备舱盖,设备舱内部设有航空遥测相机;机身上部设有控制舱舱盖,控制舱内设有控制装置;机身后部设有反扭平衡动力装置;机翼安装在机身两侧,机翼上设有机翼舵面;机尾通过尾撑杆连接机身,机尾包括平尾、俯仰舵面、垂尾和偏航舵面。本发明的优点体现在:可以达到飞机使用同一套动力系统进行垂直起降倾转平飞,使无人机起飞、降落不受场地要求,更加节省结构重量,飞机更加平稳飞行,飞行时间更长,操作更加简单,飞行过程更加智能。 |
60 |
一种高效低速飞行器及其工作方法 |
CN201610359476.3 |
2016-05-27 |
CN105882942A |
2016-08-24 |
朱清华; 徐伟汉; 肖升兴; 张昊; 徐起; 招启军; 唐正飞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低速飞行器及其工作方法,飞行器带有风扇机翼和推进装置,机翼前缘嵌入横流风扇、后缘开缝(地效飞行时关闭)、弦长大(展弦比小),能够实现低速范围(5km/h~700km/h)内的极低速和稍大速度的前飞,具有功率效率高、安全性好和稳定性好的优点,功率载荷可超过15kg/kW。而且,由于机翼上下产生很大压差,利用其下洗诱导速度,非常适合作为地效飞行器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