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81 一种无人倾转旋翼机总体气动布局 CN202010879148.2 2020-08-27 CN112009675A 2020-12-01 吴伟伟; 张练; 孙凯军; 马存旺; 兰文博
一种无人倾转旋翼机总体气动布局,包括:机身、机翼、发动机舱、旋翼、倾转机构和V尾。机身采用流线型外形,机翼与机身融合过渡。机翼包括内段机翼和外段机翼,内段机翼为平直翼,上面布置有襟翼、副翼,外段机翼尖削上反,机翼展弦比10~15。V尾上布置有升降方向发动机舱和旋翼、倾转机构贴临布置在内段机翼与外段机翼之间。垂直起飞或降落时,旋翼处于垂直状态,外段机翼和襟翼、副翼向下偏转约90°,降低旋翼下洗流影响。前飞时,旋翼处于平状态,外段机翼和襟翼、副翼恢复正常状态。储存时,外段机翼和旋翼桨叶折叠,机翼绕旋转中心旋转至与机身平行。本发明提供的无人倾转旋翼机总体气动布局具有可垂直起降、升阻比高、续航时间长、悬停效率高、储存空间小等优点,可用于大中型无人倾转旋翼机的气动布局设计。
182 复合式纵列自转双旋翼飞行器 CN201910416144.8 2019-05-19 CN111959760A 2020-11-20 范磊
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式垂直起降(VTOL)高效、高速飞行器的方法。通过纵列双旋翼直升机、固定机翼飞行器、纵列自转双旋翼飞行器复合飞行、动分布,综合提升飞行器飞行品质,实现飞行器垂直起降、悬停、高速前飞。
183 复合式倾转动纵列自转双旋翼飞行器 CN201910416125.5 2019-05-19 CN111959759A 2020-11-20 范磊
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式垂直起降(VTOL)高效、高速飞行器的方法。通过倾转动飞行器、纵列双旋翼直升机、固定机翼飞行器、纵列自转双旋翼飞行器复合飞行、动力分布,综合提升飞行器飞行品质,实现飞行器垂直起降、悬停、高速前飞。
184 具有一种带有倾斜锯齿的轮廓的结构 CN201980013743.3 2019-02-15 CN111771048A 2020-10-13 费尔南多·盖亚·阿奎莱拉; 马修·菲亚克; 马修·西蒙·保罗·格鲁伯
一种飞行器涡轮发动机,包括在上游扇(14)的下游用于分隔气流的环形壁(160),用于引导主流的第一固定叶片(24)以及被附接到环形分隔壁(160)上的第二固定导叶(26),所述壁具有至少一种气流的异形结构,该异形结构具有带有轮廓的前缘,其呈现一带有锯齿的轮廓(28),所述锯齿显示连续的齿(30)和槽,使得沿该前缘从第一位置(21)到第二位置(23),所述齿分别朝第二位置或者朝气流的倾斜方向,或者沿第一叶片的弧度线(240)的方向倾斜。或者,槽(32)有度地插入在两个第一周向连续的叶片之间。
185 表面经过处理的锯齿形轮廓线结构 CN201980013716.6 2019-02-15 CN111727313A 2020-09-29 费尔南多·盖亚·阿奎莱拉; 马修·西蒙·保罗·格鲁伯; 乔治·让·泽维尔·里欧
发明涉及一种气流异型结构,其包括主体(62)和多孔吸声区域(52),具有上游、下游、上游前缘(164)和/或下游异型后缘,并且沿着前缘线(164a)和/或后缘线(164b)具有锯齿形轮廓线(28),所述锯齿形轮廓线显示一系列齿(30)和凹陷(32)。所述多孔吸声区域(52)局部地形成所述凹部(32)的底部,从而与所述主体(62)一起在所述前缘和/或后缘限定所述锯齿形轮廓线(28)。
186 一种飞机尾翼结构 CN201910975126.3 2019-10-14 CN110697024A 2020-01-17 吉桂兴
申请属于飞行器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机尾翼结构,包括:尾翼本体,内部设置有圆柱形内腔,两个侧面上对称开设有第一射流口,且分别与圆柱形内腔连通;射流转子,同轴转动设置在圆柱形内腔内,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射流口,射流转子转动过程中,在某一时刻,两个第一射流口均能够被射流转子的外壁密封阻挡,以及,在同一时刻第二射流口只能与其中一个第一射流口重合对接,而另一个第一射流口被密封阻挡;中空的射流转轴,一端端口与气源连接,贯穿伸入射流转子内部,外壁上开设多个出气孔;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射流转子转动。本申请的飞机尾翼结构,结构新颖,控制方便,且使得整体尾翼结构气动特性更强。
187 一种无人机腹鳍与机体的连接结构 CN201910698467.0 2019-07-31 CN110341936A 2019-10-18 蔡中民; 孙汉卿; 连卫民; 王桂芝; 张建伟; 刘征; 权庆乐
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腹鳍与机体的连接结构,包括无人机机身、限位卡、卡槽盒、缓冲弹簧、腹鳍一、卡板、伸缩杆、压板、海绵条、连接杆、滚轮、复位弹簧、放置架、腹鳍二、安装螺栓、连接板、橡胶板、橡胶柱、耐磨块、插接柱和插孔。本发明通过在固定在腹鳍二顶端的卡板的一侧设置伸缩杆,并在伸缩杆的表面套接缓冲弹簧以及在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压板,通过卡板和压板滑动插接在卡槽盒的内腔中,当无人机降落时,由于位置不稳造成的腹鳍底端与地面产生摩擦时,伸缩杆收缩,使得卡板带动整个腹鳍不断的向无人机尾部压缩移动,最大限度的缓冲由于腹鳍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对腹鳍造成的伤害。
188 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可调节增稳装置 CN201710901374.4 2017-09-28 CN107891979B 2019-10-18 陈培芝; 陆宏志; 马梦颖; 陈雪冬; 蔡昱; 李晶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可调节增稳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尾裙和第二尾裙、第一轴套、第二轴套、中心轴,第一尾裙和第二尾裙均由部分重叠的多个鳞片围绕而成,第一尾裙的鳞片与飞行器尾端活动连接,绕飞行器围成一周,每个第一尾裙的鳞片通过骨架与第一轴套连接;第二尾裙的鳞片沿飞行器轴向与第一尾裙的鳞片尾端活动连接,每个第二尾裙的鳞片通过骨架与第二轴套连接;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沿飞行器轴向依次套在中心轴上,沿中心轴自由移动改变第一尾裙和第二尾裙的张,从而调节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稳定度。
189 一种机翼面布置方法 CN201611060342.8 2016-11-24 CN106586020B 2019-04-23 张沛良; 吴蓝图; 衣然; 郭旺柳; 徐路
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翼面布置方法,涉及机翼设计技术领域。所述机翼舵面布置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全流场状态下的压分布,并获取升力系数沿所述原展长机翼展向的升力分布;步骤二,对所述原展长机翼进行截短,获取所述新机翼升力沿所述新机翼展向的升力分布;步骤三,对截短后的所述新机翼高速CFD结果进行修正;步骤四,在截短后的新机翼高速CFD结果与原展长机翼高速CFD结果展向升力分布相同的位置布置新舵面及确定新舵面宽度。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舵面布置位置可以达到测量得出与真实情况较为接近的舵面铰链力矩,有利于完善机翼的设计,提高机翼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190 固定翼无人机机体及其制造方法 CN201611258435.1 2016-12-30 CN106863941B 2019-03-12 赵国成; 陈方芳; 罗伟
发明提供了固定翼无人机机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无人机机体包括机身及机翼组,所述机翼组包括设置在机身两侧的主机翼及尾翼,所述主机翼两侧各设置一翼尖;所述机身及机翼组的材料呈层状结构;所述机身材料包括依次层状连接的第一玻璃纤维布、第一纤维布、第一聚氯乙烯布以及第二碳纤维布;所述主机翼及翼尖的材料各自包括依次层状连接的第一玻璃纤维布、第二玻璃纤维布、第一聚氯乙烯布以及第三玻璃纤维布;所述尾翼的材料包括依次层状连接的第一玻璃纤维布、第二玻璃纤维布、第一聚氯乙烯布以及第三玻璃纤维布。所述无人机机身及机翼所用的材料轻,且提高了所述机身及机翼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抗撕裂,能保证无人机的结构强度。
191 一种无人机及其机身壳体的制作方法 CN201811439281.5 2018-11-29 CN109305352A 2019-02-05 陈璞; 周翔; 何洪滔
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包括太阳能电池、共轴电机、上旋翼、下旋翼、工作部、增稳旋翼和载荷部;设置有三个旋翼,大大提升了无人机的负载能,随着负载能力的提升,这样可以增加载荷部的功能,即无人机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上旋翼在运转的时候产生气流,对下旋翼形成了稳定的快速、高气密度气流的“预压缩”层,使下旋翼的运转更加高效和平稳,因此,具有高机动性和高稳定性。通过第一机与第二舵机联合控制共轴电机的度从而控制无人机的方向,由于第一舵机与第二舵机的控制钟摆角度呈垂直方向,因此,无人机作出精细的方向操作,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提升了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本发明还公布了一种无人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192 一种适用于高速飞行器的可变形侧向安定面 CN201611035521.6 2016-11-17 CN106741850B 2019-01-15 赵晓利; 刘斌; 关键; 闵昌万; 苗萌; 杨攀; 段会申; 余平; 周禹; 王美利; 刘秀明
一种适用于高速飞行器的可变形侧向安定面,涉及高速飞行器布局的侧向安定面外形参数设计领域;烧蚀部分和非烧蚀部分;所述非烧蚀部分的一侧设置有烧蚀分界边;烧蚀部分的一边与烧蚀分界边连接;烧蚀部分和非烧蚀部分一体化成型;非烧蚀部分包括融合边、第一前缘、第二前缘和第一底边;所述烧蚀部分包括第三前缘、第四前缘和第二底边;其中,融合边、第一前缘、第二前缘、第一底边、第二底边、第四前缘、第三前缘首尾依次连接,围成安定面的外轮廓。设计出适合此类飞行器的可变形侧向安定面气动外形参数,实现对三通道气动特性的有效协调,并解决宽飞行剖面内横侧向稳定性调节、部件气动干扰、防热约束等问题。
193 一种带无推复合辅翼的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货运飞行器 CN201810550593.7 2018-05-31 CN108750096A 2018-11-06 任曲波
发明是一种带拓展平台的复合升飞行器,由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飞行器、装配在其两侧的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以及货运仓组成;其中,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飞行器包括机体、固定安装在机体两侧复合升力机翼、螺旋桨推进器;其中,机体设置为甲板平台;复合升力机翼内置自封闭涵道扇,复合升力机翼外侧设计有铰链;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内设置有自封闭涵道风扇,无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电液气接口和铰链,并通过铰链与复合升力机翼活动连接,货运仓安装在机体的下方。本发明不仅具有起降距离短,飞行速度快、机翼结构强度高、机翼可以储能、飞行能耗低、滞空时间长、安全性高等特点。
194 带双涵道推复合辅翼和附加翼的后单桨式复合翼飞机 CN201810551036.7 2018-05-31 CN108482663A 2018-09-04 任曲波
发明是一种带双涵道推复合辅翼和附加翼的后单桨式复合翼飞机,其中,后单螺旋桨式复合翼飞行器包括机体、固定安装在机体两侧复合升力机翼、涵道推进器;复合升力机翼内置自封闭涵道风扇,复合升力机翼外侧设计有机翼铰链;螺旋桨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的前端设置有涵道风扇推进器,螺旋桨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的内部设置有自封闭涵道风扇,螺旋桨推力自供能复合辅翼的两侧设置有电液气接口和机翼铰链,并通过一侧的机翼铰链与复合升力机翼活动连接;发明不仅具有起降距离短,飞行速度快、机翼结构强度高、机翼可以储能、飞行能耗低、滞空时间长、安全性高等特点,辅翼采用复合升力,确保动力的适应范围。
195 一种垂直起降倾转旋翼固定翼飞机 CN201610644615.7 2016-08-08 CN106143898B 2018-07-10 何杨; 崔艳鸿; 周烈
发明涉及一种垂直起降倾转旋翼固定翼飞机,包括机身及安装在机身上的机翼和机尾:机身左右两侧设有俯仰倾转动装置;机身底部设有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机身上部设有设备舱盖,设备舱内部设有航空遥测相机;机身上部设有控制舱舱盖,控制舱内设有控制装置;机身后部设有反扭平衡动力装置;机翼安装在机身两侧,机翼上设有机翼面;机尾通过尾撑杆连接机身,机尾包括平尾、俯仰舵面、垂尾和偏航舵面。本发明的优点体现在:可以达到飞机使用同一套动力系统进行垂直起降倾转平飞,使无人机起飞、降落不受场地要求,更加节省结构重量,飞机更加平稳飞行,飞行时间更长,操作更加简单,飞行过程更加智能。
196 飞机主体接头侧 CN201410335968.X 2014-07-15 CN104340356B 2018-06-05 Z·F·哈桑; J·F·什图尔茨; P·R·普拉特; J·A·小巴克伦; N·S·埃勒贝克; L·R·杜拜德
一种飞机包括机翼和翼盒。机翼在主体接头侧处被连结到翼盒。机翼和翼盒均包括下蒙皮和在蒙皮上的多个纵桁。在主体接头侧处的至少一些所述纵桁的末端具有腹板切口和沿翼展方向逐渐缩减至在蒙皮处的锋利边缘的基座
197 一种可变构型双体跨空介质无人飞行器 CN201711225664.8 2017-11-29 CN107972869A 2018-05-01 马东立; 郭阳; 胡浩德; 杨穆清; 李陟
发明公开一种可变构型双体跨空介质无人飞行器,两机身对称布置,由中翼和尾翼连接,外侧机翼可绕旋转轴改变后掠,空中飞行时机翼展开,水下潜航时机翼后掠收容到机身两侧,翼身整流与机翼外形光顺过渡,水布置在后机身底部,尾翼呈倒V型布置,水下推进器安装在机身尾部,空中电机和空中螺旋桨通过电机塔安装在机身中部,电机塔可绕轴向后倾倒收容如机身中,倾倒后螺旋桨贴合于机身上表面。本发明集成飞行器及潜航器设计方法,可实现连续多次跨越水空界面,并在两种介质中持续航行,操稳性能良好,载荷强,可执行隐蔽突防侦查打击等任务。
198 一种具有组合式联结翼结构的飞行器 CN201710786660.0 2017-09-04 CN107719632A 2018-02-23 崔峥
发明属于一种飞机总体气动布局形式,属于飞机先进总体气动布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组合式联结翼结构的飞行器,该飞行器包括机身主体、前翼、推进系统和后翼;所述推进系统包括翼上短舱和短舱支架,所述后翼包括具有姿态稳定和姿态控制功能的M型升翼和具有姿态安定面和操作面的功能V型尾翼。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有利于提高飞行器的升阻比、巡航性能、气动效率和稳定性
199 一种轻巧无人机 CN201710937029.6 2017-10-10 CN107585305A 2018-01-16 王根英
发明涉及一种轻巧无人机,包括机头、机身、设于所述机身中部的机翼以及设于所述机身尾部的尾翼,在所述机翼沿轴向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升降辅助装置,所述升降辅助装置包括一与所述机翼固定连接的固定架、设于所述固定架内的安装板以及多个均匀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微型螺旋桨,所述机翼包括一平板部以及与所述平板部固定连接的弧形部,所述升降辅助装置固定设于所述平板部的轴向相对的两侧。本发明提出的轻巧无人机,具有更为良好的自由升降功能以及平衡功能,提高了无人机的整体性能,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200 一种基于压电陶瓷的新型面结构 CN201410503776.5 2014-09-26 CN105438445B 2017-10-31 李永锋; 王少华; 刘龙飞; 周海军
基于压电陶瓷的新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由运动补偿机构和基于压电陶瓷的舵面组成,舵面的上下表面由压电陶瓷应变片和不锈支撑板构成,压电陶瓷应变片通过环树脂粘贴在不锈钢板两侧;运动补偿机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下表面通过安装孔或安装杆与机翼连接,上表面可以平行于下表面前后移动;上下舵面的一边与运动机构的上下表面固连,上下舵面的另一端固连在一起,不同的控制电压使上下舵面产生弯曲变形,运动补偿机构变形补偿上下舵面的位移差,可以实现舵面的上下偏转。本发明的舵面结构,具有重量轻,控制方法简单,结构紧凑的特点。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