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动物学 / / 蹄叉 / 单梁串座轻巧三轮车

单梁串座轻巧三轮车

阅读:415发布:2020-12-08

专利汇可以提供单梁串座轻巧三轮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单梁串座轻巧三轮车是一种 刹车 距离短、自重轻的家庭多用途三轮车。精简掉已有三轮车的叉形底梁及两根撑杆,用横向梁把一个纵向梁与车箱左、右 侧壁 连接成车体。后座的座面是板 弹簧 ,其前、后边分别用一组 压缩弹簧 、轴铰与车箱连接,后座兼车箱的减震箱底。共用靠背及大座面弹簧前座能提供坐靠姿势登足驱车。为防止驱车人跌落,靠背上装有收放 扶手 。靠背两侧有插套,用于插装双立柱折叠伞状车篷,吊装外挂。为提高贮存、运输效率,车及车箱能卸成较小的组件。变 车轮 动能 为刹车能的刹车机构,能同步对两个后轮外胎施加或解除 摩擦 力 。收起端框构成货箱,可载物。放下端框构成有搭 脚架 、靠背、扶手的椅子,可载人。把前座调到低位,构成健身器械。,下面是单梁串座轻巧三轮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三轮车,总体传结构与一个前车轮两个后车轮连接成三轮车的 主体,其上装有操纵前轮的方向把、车座、车箱、刹车,其特征是:总 体传力结构由前后两段组成,用横梁连接成一体,前段是纵向的单梁或 梁架,其前端通过前叉与前轮连接,只有其后端与横梁的中部连接,后 段是车箱,车厢左、右侧壁与横梁两端连接,车厢与两个后轮连接,车 箱上方有一个共用靠背,车箱两侧的上方有扶手,靠背前的前车座安装 在单梁或梁架上,靠背后的后车座安装在车箱内,在三轮车后端有一个 能绕铰链轴翻转的端框,向上翻转端框并定位,收起的端框构成车 箱后端的围框,向下翻转端框并定位,放下的端框构成支撑乘车人脚的 搭脚架,同步转动左、右刹车机构,使其同时对左、右两个后轮外胎施 加摩擦力,实现对左、右两个后轮同时刹车,靠背两侧的插套插装双立 柱车篷及吊装外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是:只用一根闭剖面横梁把一 个纵向的单梁与车箱左、右侧壁连接成三轮车的总体传力结构,单梁是 一个单一的、后段横截面断面系数比前段横截面断面系数大的管梁,闭 剖面横梁的中部与单梁的后端连接,闭剖面横梁的左、右端分别与车箱 左、右侧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是:只用一根闭剖面横梁把一 个纵向的梁架与车箱左、右侧壁连接成三轮车的总体传力结构,梁架是 一个复合梁,由一根等剖面的弯管、弯管后下方的支架、最下方的拉杆 或张线组成,该弯管在前车座安装处与支架的上端连接,支架的下端与 拉杆或张线的转折处连接,拉杆或张线的两端与弯管连接,闭剖面横梁 的中部与弯管的后端连接,并且闭剖面横梁的中部与拉杆或张线的后端 连接,闭剖面横梁的左、右端分别与车箱左、右侧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是:车箱没有属于自己的箱底, 用螺栓或快卸固件把车箱左、右侧壁,靠背,一组横梁连接成一体, 便组装成车箱,车箱侧壁是薄壁梁或刚架或桁架结构,与组装程序相反, 取出螺栓或快卸紧固件,车箱被拆卸成左、右侧壁,靠背,单个的横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是:在车箱的前上方装有可收 放的前车座扶手,左、右扶手对称,该扶手为悬臂梁结构,其根部用螺 栓轴与扶手座铰接,扶手座与靠背固接,放平的扶手平行地面,收起的 扶手竖立在靠背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是:在三轮车的后端有一个能 绕水平轴上下翻转的端框,放下端框并定位,远离水平轴的端框缘边是 一种对脚底提供反作用力的管梁或板梁,叫做固定搭脚梁,这是简易搭 脚架,或端框两侧有左右成对的支臂插套,一个快卸搭脚梁的两端各有 一个支臂插头,端框两侧的支臂插套包容快卸搭脚梁两端的支臂插头, 支臂插套与支臂插头的配合为孔轴动配合,快卸搭脚梁两端的支臂插头 能插装入端框两侧任意一对支臂插套中,按需要的搭脚高度,在端框上 插装快卸搭脚梁,该插装了快卸搭脚梁的端框就变成可调搭脚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是:对轮胎外缘施加摩擦力的 刹车机构由刹车瓦、摇臂、刹车瓦轴构成,与轮胎外缘曲面接触摩擦的 结构叫做刹车瓦,摇臂的一端与刹车瓦固接成一体,摇臂另一端与刹车 瓦轴固接或铰接,刹车瓦轴安装在三轮车的车体上,若固接,则刹车瓦 轴、摇臂与刹车瓦一起相对车体转动,若铰接,则刹车瓦轴相对车体静 止,刹车瓦与摇臂一起相对车体转动,刹车瓦摩擦曲面包容轮胎外缘曲 面,刹车瓦对称平面与轮胎对称平面共面,该平面与刹车瓦轴的轴线交 点叫做刹车瓦转动中心,刹车瓦相对车轮的安装方位特征是:在接触刹 车瓦部位的轮胎瞬时切线速度指向刹车瓦转动中心与车轮中心的连线, 刹车时,操纵刹车手柄使刹车瓦向被止动的车轮外胎转动并压缩外胎, 解除刹车时,操纵刹车手柄使刹车瓦背向轮胎转动,脱离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是:前车座的座面边缘包容驱 车人的臀部坐姿接触面边缘,该座面基本部分的形状为矩形,其前边的 突出部分为形,座面安装在平面展开形状为矩形的板弹簧上,板弹 簧左、右两侧向上弯边的翻边与座面用螺栓连接,板弹簧中部纵向的向 下弯边与下方的一个插管连接,前车座通过该插管安装在三轮车的总体 传力结构上,当把该车座下降到最低位置时,本实用新型就构成了健身器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是:后车座的座面平面形状为 矩形,座面结构是一种单一的或复合的双支持边板弹簧,该板弹簧能提 供肉眼可见的、明显的弹性弯曲变形,一个支持边通过轴铰与车箱连接, 另一个支持边通过一组减震压缩弹簧与车箱连接,在该弹簧组连接处, 装有压紧弹簧的螺栓组,用于调节弹簧组开始出现压缩位移的启动压 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其特征是:快装快卸双立柱车篷为 左右对称的双立柱折叠伞,四棱锥伞面的四条棱线与对应的四根伞条连 接,右伞架由一个顶端有双柱铰接头的立柱、一个前、后边都有柱铰的 滑环接头、两个相同的撑杆、两个相同的伞梁、两个伞条、一个伞顶处 的合页接头组成,撑杆两端的柱铰轴线相互平行,前、后撑杆上端分别 与前、后两个伞梁的中部叉铰接,前、后两个撑杆的下端分别与滑环 接头的前、后端铰接,滑环接头可沿立柱上下滑动,前、后两个伞梁的 内端分别与立柱顶端的双柱铰接头铰接,前、后两个伞梁外端的交叉轴 铰接头与伞条中部单耳铰接,该交叉轴铰接头的转轴轴线与伞梁轴线同 轴,交叉轴铰接头可绕伞梁轴线、相对伞梁转动,伞条顶端的叉耳与伞 顶合页接头铰接,用轴销把它们铰接成一个机构,立柱、撑杆、伞梁共 面,当滑环接头上移到开伞状态,前、后两个伞梁的轴线及其铰点共线 时,被定,此时伞梁轴线及两个伞条中心线构成三形,侧伞面被张 开,侧伞面随伞条能一同绕伞梁轴线、相对立柱转动,左侧伞架与右侧 伞架对称,用一个轴销把伞顶处的左、右合页接头铰接成一个合页,合 页转轴轴线与左、右伞面交线平行,当左、右滑环接头均上移到位,被 锁定后,再把两个立柱下端插装到车箱上对应的插套内,于是,左、右 伞面绕合页转轴转动到位,该折叠伞被完全张开,至此,快装快卸双立 柱车篷被安装完毕,卸下车篷的程序与安装车篷的程序相反,从车上取 下车篷,分别转动左、右两侧的立柱,使立柱与同侧的伞条共面后,再 把左、右两侧的滑环接头下移到闭伞状态,使伞条、伞梁、撑杆、立柱 合拢,再合拢左、右伞架,与伞面一起折叠成闭伞状态。

说明书全文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驱动以及助力机械驱动、具有一个前车轮两个后车 轮、载人、载物的陆路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人力三轮车品种型号虽多,但车体的主体结构及刹车机构 都是同一种技术方案的实现,其总体传力结构由‘连接中轴与车箱的叉形底 梁’、‘前叉与车座之间的弯梁’、‘弯梁后方的两个斜撑杆’组成,三者相互 连接成一个‘带外申叉形底梁的空间桁架’结构。其刹车机构均对后车轮的 轮轴止动,为满足转弯灵活,致使三轮车的两个后车轮是差动的,所以地面 只能对一个主动后车轮提供‘滑动摩擦力’,故刹车距离较长,且刹车操纵力 偏大。
在不运输大货物、重货物的使用条件下,例如作为个人交通工具,车箱载 一个人,则明显地暴露出这些三轮车技术方案的固有弱点:前轮负荷太大, 后轮负荷太小,导致三轮车自重偏大;刹车距离太长;其车座提供的用车姿 势欠佳,舒适性欠佳,不利于减轻疲劳;对单腿站立有困难、以及年老体弱 的驱车人而言,上下车不便,也不安全,驱车遇到不利情况时,会发生跌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为克服现有三轮车的不足,适应小城镇化、老龄化的社会需求,为家庭 设计一种适用的交通工具,以老年人使用为主,兼顾其他人使用,作为代步 工具、载人载物、健身器械。一方面缩短刹车的最小距离,另一方面防止用 车人坠落跌伤,进而提高安全性,满足年老体弱、以及单腿站立有困难者的 特殊需求;减轻三轮车的自重,提高运载的有效性,降低能量消耗;改善 用车姿势,以减轻疲劳,增加快装快卸车篷,提高驱车人及乘车人的舒适性; 降低总成本;增加健身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除沿用已有三轮车的前轮、前叉、方向把、脚登、链轮、链条、棘轮、 后轮、前轴、中轴、后轴,及各个轴承的技术外,对三轮车进行全面创新设计。 采用串座、低重心、后重心布局,坐在前车座上的驱车人双脚能同时踏在地 面上,并降低驱车人上车时从地面跨越纵向梁的抬腿高度,把驱车人的重心 布置在中轴的后方,既能减轻该车的自重,又能降低前车座高度,达到降低 脚到心脏的高度,实现增强下肢血液循环、延缓‘腿老’的健身功能。在保 证三轮车稳定性操纵性品质的前提下,使车体及装载的组合重心接近允许 的重心后限内,这就显著地减轻前轮的负荷,增加后轮的负荷,以便挖掘、 利用车箱及后轮的承载潜力,使结构受力均衡,做到精简结构,减轻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总体传力结构既没有车箱下方的叉形底梁,又没有前车 座与车箱之间的撑杆,该总体传力结构的前段是一个纵向梁,其结构为 单梁或梁架,后段是车箱,二者用一组横梁连接成一个整体,一组横梁可 以是两个梁,也可以是一个梁,降低纵向梁与横梁连接处的高度,以保证 前车座达到健身器械要求的安装高度。车箱上方有一个共用靠背,车箱两 侧的上方有扶手,该扶手也是后轮的挡泥板。靠背前的前车座安装在单梁 或梁架上,靠背后的后车座安装在车箱内。在三轮车后端有一个能绕铰链轴翻转的端框,向上翻转端框并定位,收起的端框构成车箱后端的围 框,向下翻转端框并定位,放下的端框构成支撑乘车人脚的搭脚架,车箱 变成有靠背、扶手、搭脚架的椅子。利用三轮车前进的动能,使车轮带动 刹车机构对车轮止动,同步转动左、右刹车机构,使其同时对左、右两个 后轮外胎施加摩擦力,实现对左、右两个后轮同时刹车。靠背两侧的插套 用于插装双立柱车篷,吊装外挂。有两种优选的总体传力结构,其一,只 用一根闭剖面横梁把一个纵向的单梁与车箱左、右侧壁连接成三轮车的总 体传力结构,单梁是一个单一的、后段横截面(断面系数)比前段横截面 (断面系数)大的管梁,为增大断面系数,接近等强度设计,单梁后段横 截面也可以是“8”字形管或变剖面异型管,闭剖面横梁的中部与单梁的 后端连接,闭剖面横梁的左、右端分别与车箱左、右侧壁连接。其二,只 用一根闭剖面横梁把一个纵向的梁架与车箱左、右侧壁连接成三轮车的总 体传力结构,梁架是一种复合梁,由一根等剖面的弯管、弯管后下方的支 架、最下方的拉杆或张线组成,该弯管在前车座安装处与支架的上端连接, 支架的下端与拉杆或张线的转折处连接,拉杆或张线的两端与弯管连接, 闭剖面横梁的中部与弯管的后端连接,并且闭剖面横梁的中部与拉杆或张 线的后端连接,闭剖面横梁的左、右端分别与车箱左、右侧壁连接,车箱 侧壁的最佳结构形式是薄壁梁,其次是刚架(其节点承受弯矩)或桁架, 用于安装后轮轴承的支臂或支架与车箱侧壁连接成一体。单梁或梁架的前 端与前叉连接,其中部弯折(弯曲)处的下方与中轴连接,用于人力驱动; 当采用助力机械驱动时,可以在闭剖面横梁上安装电动机发动机
可卸车箱没有属于自己的固定箱底,可以把后车座作为箱底用,车箱 两侧的后扶手能承载体积较大的重物。为提高贮存、运输效率,车箱能拆 卸成容积利用率高的小组件。用螺栓或快卸固件把车箱左、右侧壁,靠 背,一组横梁连接成一体,便组装成了车箱,车箱侧壁采用薄壁梁结构, 也可以采用刚架或桁架。与组装程序相反,取出螺栓或快卸紧固件,车箱 被拆卸成左、右车箱侧壁,靠背,单个的横梁。车箱也可以有与车箱侧壁 连接成一体的固定箱底,成为不可卸车箱。在车箱侧壁上装有扶手,也作 为挡泥板用。在车箱上方、靠背两侧材立柱上的插套,用于插装车篷立 柱,也用于吊装外挂,以扩大装载空间。
为使年老体弱者、健康欠佳的体弱者安全用车,在车箱的前上方装有 可收放的前车座扶手,左、右扶手对称,该扶手为悬臂梁结构,其根部用 螺栓轴与扶手座铰接,扶手座与靠背固接,放平的扶手供驱车人使用,收 起的扶手竖立在靠背的上方,方便驱车人上、下车。
在三轮车的后端有一个能绕水平轴上下翻转的端框,收起端框并定 位,端框成为围栏,车箱用于载物。放下端框并定位,车箱用于载人,远 离水平轴的端框缘边是一种对脚底提供反作用力的管梁或板梁,叫做固定 搭脚梁,这是简易搭脚架;或端框两侧有左右成对的支臂插套,一个快卸 搭脚梁的两端各有一个支臂插头,端框两侧的支臂插套包容快卸搭脚梁两 端的支臂插头,支臂插套与支臂插头的配合为孔轴动配合,快卸搭脚梁两 端的支臂插头能插入端框两侧任意一对支臂插套中,按乘车人需要的搭脚 高度,在端框上插装快卸搭脚梁,该插装了快卸搭脚梁的端框就变成可调 搭脚架。
为缩短刹车距离,并减小刹车操纵力,一方面增大对车轮止动的力臂, 另一方面利用三轮车前进的动能,使车轮带动刹车机构对车轮止动,并且 对两个后轮外缘同步施加摩擦力,实现双后轮同步刹车。在传动件之后的 机构叫做刹车机构,对轮胎外缘施加摩擦力的刹车机构由刹车瓦、摇臂、 刹车瓦轴构成,与轮胎外缘曲面接触摩擦的结构叫做刹车瓦,摇臂的一端 与刹车瓦固接成一体,摇臂另一端与刹车瓦轴固接或铰接,刹车瓦轴安装 在三轮车的车体上,若固接,则刹车瓦轴、摇臂与刹车瓦一起相对车体转 动,若铰接,则刹车瓦轴相对车体静止,刹车瓦与摇臂一起相对车体转动。 刹车瓦摩擦曲面包容轮胎外缘曲面,刹车瓦对称平面与轮胎对称平面共 面,该平面与刹车瓦轴的轴线交点叫做刹车瓦转动中心,按“与刹车瓦 接触部位的轮胎瞬时切线速度指向‘刹车瓦转动中心与车轮中心的连线’” 确定刹车瓦相对车轮的安装方位。刹车时,操纵刹车手柄使刹车瓦向被止 动的车轮外胎转动,使刹车瓦摩擦曲面接触并压缩轮胎外缘曲面,当刹车 瓦摩擦曲面压到轮胎外缘曲面后,刹车瓦作用在外胎的止动摩擦力阻止车 轮向前转动,与此同时,该止动摩擦力的反作用力,即车轮对刹车瓦的反 作用力,使刹车瓦进一步向外胎转动,进一步压缩外胎,对外胎产生附加 的止动摩擦力,此二止动摩擦力同向迭加,使迭加后的止动摩擦力随刹车 操纵力的增长而加速增长,加速增长的止动摩擦力使车轮停止转动。解除 刹车时,操纵刹车手柄使刹车瓦背向轮胎转动,脱离接触。
为保障驱车人舒适性,并且,为使出更大的登足驱动力创造条件,采 用大座面减震车座及靠背,其驱车的姿势为坐靠姿势向前下方登足驱动。 前车座的座面边缘包容驱车人的臀部坐姿接触面边缘,前座面基本部分的 形状为矩形,其前边的突出部分为形,前座面安装在平面展开形状为 矩形的板弹簧上,板弹簧左、右两侧向上弯边的翻边与前座面用螺栓连接, 板弹簧中部纵向的向下弯边与下方的一个插管连接,前座通过该插管安装 在三轮车的总体传力结构上,为保证与普通车座之间的安装互换性,此二 插管的直径相同,以便当不用扶手、靠背,采用骑姿驱动时,能够换装普 通车座。当把坐姿车座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就大幅度地降低了心脏到脚的 高度,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延缓腿老,该实用新型就成为健身器械。
为保障乘车人舒适性,后车座的座面平面形状为矩形,座面结构是一 种单一的或复合的双支持边板弹簧,该板弹簧能提供肉眼可见的、明显的 弹性弯曲变形,该弯曲变形降低了座面与臀部间的最大接触应力,柔软舒 适,一个支持边通过轴铰与车箱连接,另一个支持边通过一组减震压缩弹 簧与车箱连接,在该弹簧组连接处,装有压紧弹簧的螺栓组,用于调节‘弹 簧组开始出现压缩位移的启动压力’,以与乘车人的体重匹配,更舒适。
为遮阳挡雨,方便实用,有配备的快装快卸双立柱车篷。快装快卸双 立柱车篷是一种左右对称的双立柱折叠伞,四棱锥伞面由四三角形伞布 缝制,当伞布为直线三角形时,伞面是平面四棱锥,伞条成直线;当伞布 为弧线三角形时,伞面是曲面四棱锥,开伞后,伞条被伞布拉弯,变成曲 线。伞面的四条棱线与对应的四根伞条连接。右伞架由一个顶端有双柱铰 接头的立柱,一个前、后边都有柱铰的滑环接头,两个相同的撑杆,两个 相同的伞梁,两个伞条,一个伞顶处的合页接头组成。撑杆两端的柱铰轴 线相互平行,前、后撑杆上端分别与前、后两个伞梁的中部叉铰接,前、 后两个撑杆的下端分别与滑环接头的前、后叉耳铰接,滑环接头可沿立柱 上下滑动,前、后两个伞梁的内端分别与立柱顶端的双柱铰接头铰接,前、 后两个伞梁外端的交叉轴铰接头分别与前、后伞条中部单耳铰接,该交叉 轴铰接头的转轴轴线与伞梁轴线同轴,交叉轴铰接头可绕伞梁轴线、相对 伞梁转动,伞条顶端的叉耳与伞顶合页接头铰接,用轴销(翻边铆钉)把 它们铰接成一个机构。立柱、撑杆、伞梁共面,当滑环接头上移到开伞状 态,前、后两个伞梁的轴线及其铰点共线时,被定,此时伞梁轴线及两 个伞条中心线构成三角形,侧伞面被张开,侧伞面随伞条能一同绕伞梁轴 线、相对立柱转动。左侧伞架与右侧伞架对称,用一个轴销把伞顶处的左、 右合页接头铰接成一个合页,合页转轴轴线与左、右伞面交线平行。当左、 右滑环接头均上移到位,被锁定后,再把两个立柱下端插装到车箱上对应 的插套内,于是,左、右伞面绕合页转轴转动到位,该折叠伞被完全张开, 至此,快装快卸双立柱车篷被安装完毕。卸下车篷的程序与安装车篷的程 序相反,从车箱两侧的插套中拔出立柱,取下车篷,分别转动左、右两侧 的立柱,使立柱与同侧的伞条共面后,再把左、右两侧的滑环接头下移到 闭伞状态,使伞条、伞梁、撑杆、立柱合拢,再合拢左、右伞架,与伞面 一起折叠成闭伞状态,用外露的伞面卷裹住伞架,便于存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提高了安全性——驱车人上下车方便,不用踏上脚登,脚踏地面一抬腿 就能轻易地跨越纵向梁,直接坐在车座上,两侧有扶手拦护,后面有靠背倚 靠,避免跌落受伤。车轮半径是最大的刹车力臂,并且,当刹车的止动摩擦 力与其正压力的合力接近刹车瓦转轴轴线时,则几乎全由车轮带动刹车瓦挤 压外胎,使刹车操纵力接近零,故刹车操纵力小,易操作。后重心布局使后 轮负载增至1.4倍,加上对左、右后轮实施双轮刹车(地面滑动摩擦力比单 轮刹车增加一倍),使刹车距离的最小值比已有三轮车缩小2.8倍,极大地缩 短了最小刹车距离。
提高了舒适性——车座、靠背、扶手、搭脚架提供了舒适的坐姿,比已 有三轮车舒适,减轻驱车人及乘车人的疲劳,还备有车篷,能够防晒、防雨。
减轻了三轮车自重——在相同的对比条件下——人的设计重量相等,前 后轮距相等,车箱一样大,三个方向的过载系数对应相等,采用同种材料, 剩余强度一样,只有结构不同,该实用新型与已有三轮车自重的对比计算结 果表明:该车减轻的重量约相当于已有三轮车总体传力结构(空间桁架叉形 底梁)重量的50%。(减轻三轮车自重的主要技术措施有:其一,重心后移不 仅大幅度地减小前轮、前车体的外载荷及各个内力,也有效地减小后车体的 弯矩;其二,该方案使车体结构实现了最短的传力路线与高效率承力结构方 式相结合;其三,一个构件兼有多种用途,结构综合利用;其四,利用已有 三轮车车箱、后轮、后轴的承载潜力,而不使其增重。)
工艺性好了——精简后的车体方案使零件构形简易、均为简单的几何形 状,能够较多地采用成品、半成品,加工量小、易加工,零件的件数较少、 连接处也较少,工作量就较少,易于生产,工艺性好。
显著降低了总成本——车体重量轻,省材料,降低材料成本;易加工, 且加工量较小,降低生产成本;该三轮车可拆卸成空间利用率高、占用空间 小的组合件,也可以用螺栓把各个占用空间小的组合件连接成三轮车,则降 低贮存、运输成本,综合起来,显著降低总成本。
提高了有效性——一方面,车体自重轻,提高运载有效性,在总重量相 同的条件下,则多载重,在载重相同的条件下,则减轻总重量,也就减小了 能量消耗;另一方面,靠背对驱车人提供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 与驱车人重力合成更大的最大驱车力(作用在脚登上),因为两个正交分力的 合力大于一个分力,靠背使最大驱车力大于驱车人的体重(重力),而已有三 轮车的最大驱车力等于驱车人的体重(重力),故该实用新型使驱车人作用在 脚登上的最大驱车力比已有三轮车的大,再加上该车自重轻,使其具有较好 的加速性能及爬坡性能。
成为健身器械——由于纵向梁低于车箱,具有最低的前车座安装位置, 当把前车座调低到最低位置,形成低重心坐姿驱动,就大幅度地降低了驱车 人脚到心脏的高度,显著地减小下肢回血阻力,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加下 肢血液流量,因此,该车就成为活动腿脚、延缓‘腿老’、健康身心的运动器 械,尤其适用于老年人,以及不便独立行走的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构造之实施例的轴侧投影图,后车轮上部被剖开。 图中示出的端框被放下,构成可调搭脚架。图中示出了左侧的前车座扶手为 收起状态,右侧的前车座扶手为放下状态。图中示出了用于插装车篷及吊装 外挂的插套,但未示出车篷及外挂。
图2是本实用新型总体传力结构之第一方案的轴侧投影图,单梁为实施 例,车箱侧壁为结构原理图,车箱侧壁实施例按图4。
图3是本实用新型总体传力结构之第二方案的轴侧投影图,梁架为实施 例,车箱侧壁为结构原理图,车箱侧壁实施例按图4。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车箱构造实施例的轴侧投影图,车厢按组装后的状 态示出。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搭脚架构造及相关构件实施例的轴侧投影图,可调 搭脚梁按卸下状态示出。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前车座构造实施例的轴侧投影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后车座构造实施例的轴侧投影图。
图8是图7在A-A切面处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快装快卸双立柱车篷张开状态的侧视图,该车篷 是一种双立柱折叠伞,图中只示出伞架实施例,未示出伞面。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快装快卸双立柱车篷张开状态的后视图,该车篷 是一种双立柱折叠伞,图中只示出伞架实施例,未示出伞面。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快装快卸双立柱车篷闭合状态的侧视图,该车篷 是一种双立柱折叠伞,图中只示出伞架实施例,未示出伞面。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快装快卸双立柱车篷闭合状态的后视图,该车篷 是一种双立柱折叠伞,图中只示出伞架实施例,未示出伞面。
图中标记及其对应的名称1方向把,2前叉,3前轮,4链轮,5脚登、 摇臂,6链条,7棘轮,8后轴,9后轮,10单梁,11单梁前段,12单梁 后段,13前叉轴承座,14中轴轴承座,15管座,16耳片,17弯管,18张 线,19支架,20前车座,21前座面,22板弹簧,23插管,30车箱侧壁, 31闭剖面横梁,32角材,33下缘条,34外缘条,35腹板,36法兰盘,37 后轴支架,38加强板,39角撑,40后轴支臂,41刹车瓦,42摇臂,43刹 车瓦轴,45刹车手柄,50后车座,51上座面,52贴面,53端耳角材, 54压缩弹簧,60搭脚架,61固定搭脚梁,62侧边,63支臂插套,64角材, 65栅条,66管梁,67支臂插头,68孔耳,69螺栓轴(螺栓、螺帽),70靠 背,71前车座扶手,72扶手座,73插套,74角材立柱,75后扶手,78止 动角材,79插销,81立柱,82滑环接头,83双柱铰接头,84撑杆,85伞 梁,86交叉轴铰接头,87伞条,88合页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各个金属零件(指明者除外)分别用管材、角材、线材、板材制造。见 图1、2、3,由单梁前段(11)、单梁后段(12)、前叉轴承座(13)、中轴轴 承座(14)、管座(15)焊接成单梁(10)。由前叉轴承座(13)、中轴轴承座 (14)、管座(15)、耳片(16),弯管(17),张线(18),支架(19)焊接成梁 架。前叉轴承座(13)与前叉(2)、方向把(1)连接,中轴轴承座(14) 与脚登、摇臂(5)连接,梁架或单梁(10)的后端与闭剖面横梁(31)的 中部连接成一体。见图4,车箱侧壁(30)由下缘条(33)、外缘条(34)、腹 板(35)、后轴支架(37)或后轴支臂(40)、加强板(38)、角撑(39)、角 材立柱(74)焊接成一体。闭剖面横梁(31)两端分别与法兰盘(36)焊接 成一体,法兰盘(36)与车箱侧壁(30)用一组螺栓连接,角材(32)的两 端与后轴支架(37)用螺栓连接,或角材(32)的两端与后轴支臂(40)用 螺栓连接,靠背(70)与角材立柱(74)用螺栓连接,后扶手(75)与外缘 条(34)的上缘边及角撑(39)用螺栓连接。
见图1的前车座扶手,用方管加工前车座扶手(71),扶手座(72)为铸 件,扶手座(72)的角形底面与靠背(70)的棱面贴合,其耳片槽口与前车 座扶手(71)的根部配合,前车座扶手(71)与扶手座(72)用螺栓轴连接, 扶手座(72)与靠背(70)用螺栓连接。
见图5,搭脚架(60)为固定搭脚架或可调搭脚架。固定搭脚架由固定搭 脚梁(61)、侧边(62)、角材(64)、栅条(65)、孔耳(68)焊接成一体。 由管梁(66)与支臂插头(67)焊接成可调搭脚梁。在固定搭脚架的侧边(62) 上焊接支臂插套(63),在其上插装可调搭脚梁后就是可调搭脚架。外缘条(34) 的后下方与侧边(62)用螺栓轴(69)连接。搭脚架绕螺栓轴(69)向下翻 转到位,被止动角材(78)定位后,供乘车人使用,取下可调搭脚梁,向上 翻转到位,用插销(79)把孔耳(68)与外缘条(34)连接后,构成车箱的 围栏,用于载物。
见图6,用矩形钢板弯折成板弹簧(22),把其下方的弯折边插入插管 (23)上端的槽口,并焊接成一体。用层板加工成前座面(21),用螺栓把前 座面(21)与板弹簧(22)连接成前车座(20)。把插管(23)插入管座(15), 调整好前车座(20)的位置后,用螺栓锁定,便完成前车座(20)的安装。
见图7、8,用层板加工成上座面(51),并与钢板贴面(52)胶结成一个 板弹簧。在板弹簧的前边,把板弹簧、压缩弹簧(54)、车箱上的角材(32) 用螺栓连接,构成一个弹性支持边;在板弹簧的后边,用螺栓把板弹簧与端 耳角材(53)连接成一体,分别用螺栓轴把端耳角材(53)的左、右端耳与 左、右外缘条(34)的后缘边连接,构成一个轴铰支持边,至此,就把后车 座(50)安装在车箱上了。
见图1的刹车系统,刹车机构由刹车瓦(41)、摇臂(42)、刹车瓦轴(43) 组成。直径大于轮胎横截面直径的一段圆管,沿着圆管母线切割成刹车瓦 (41);摇臂(42)是端头焊接一段圆管的长方体,该圆管内孔与刹车瓦轴(43) 外圆配合,再把长方体的另一端与刹车瓦(41)焊接,或把它们铸造成一个 零件;刹车瓦轴(43)是一段圆管,刹车瓦轴(43)与轴座(图中未示出轴 座)连接,轴座安装在车箱的加强板(38)上,刹车手柄(45)的一端与刹 车瓦轴(43)焊接,再把摇臂(42)连同刹车瓦(41)安装在刹车瓦轴(43) 上,调整好刹车瓦(41)与后轮的相对位置,并用螺栓固定刹车机构,装配 完的刹车机构必须满足:刹车瓦摩擦曲面包容轮胎外缘曲面,刹车瓦对称 平面与轮胎对称平面共面,与刹车瓦接触部位的轮胎瞬时切线速度指向 ‘刹车瓦转动中心与车轮中心的连线’;向上转动刹车手柄(45),实现左、 右刹车瓦与左、右后轮外胎同步接触,同步压缩,向下转动刹车手柄(45), 实现左、右刹车瓦与左、右后轮外胎同步脱离。
快装快卸双立柱车篷为左右对称的双立柱折叠伞。见图9、10、11、 12,用圆管加工立柱(81);滑环接头(82)是铸件,中间的圆孔与立柱(81) 动配合,两侧的双耳槽口与撑杆(84)的单耳动配合;双柱铰接头(83)是 机械加工件,两端的槽口内表面与伞梁(85)内端的侧表面动配合,把双柱 铰接头(83)的中部与立柱(81)的顶端焊接成一体;用管材加工撑杆(84), 在撑杆(84)的两端焊接单耳接头;用管材加工伞梁(85),其内端为单耳接 头,中部为叉耳接头,外端与交叉轴铰接头(86)铰接;交叉轴铰接头(86) 是一个轴端有叉耳接头的铸件,轴的圆柱面与伞梁(85)外端内孔动配合, 在邻近圆柱面端部的环槽处,沿环槽旋压伞梁(85)形成对应的凹陷环,使 交叉轴铰接头(86)与伞梁(85)只能相对转动,而不能相对移动;用管材 加工伞条(87),与合页接头(88)铰接的叉耳接头被焊接在伞条(87)的顶 端,单耳接头被焊接在伞条(87)的中部;用板材加工合页接头(88);用遮 阳防雨布缝制四棱锥伞面,通过四条棱线上的布套及棱线端的布袋与对应 的四根伞条(87)连接。伞条顶端的叉耳接头与合页用翻边铆钉铰接(图中 未标出);伞条中部单耳接头与伞梁外端的交叉轴铰接头(86)用翻边铆钉铰 接(图中未标出);伞梁(85)的内端与双柱铰接头(83)用翻边铆钉铰接 (图中未标出);把滑环接头(82)套在立柱(81)上,撑杆(84)两端的单 耳接头分别与伞梁中部叉耳接头及滑环接头(82)用翻边铆钉铰接(图中未 标出);这些翻边铆钉把它们铰接成一个机构,翻边铆钉的轴线叫做柱铰 轴线。撑杆两端的柱铰轴线相互平行,滑环接头可沿立柱上下滑动,立柱、 撑杆、伞梁三轴线共面,当滑环接头上移到开伞状态,前、后两个伞梁的 轴线及其铰点共线时,立柱与滑环接头被弹簧销(图中未标出)锁定,此 时伞梁轴线与相连的两个伞条中心线构成三角形,侧伞面被张开,侧伞面 随伞条能一同绕伞梁轴线,相对立柱转动。左侧伞架与右侧伞架对称,用 一个轴销把伞顶处的左、右合页接头铰接成一个合页,合页转轴轴线与左、 右伞面交线平行。当左、右滑环接头均上移到位,被锁定后,再把两个立 柱下端插装到车箱上对应的插套内,用锁销锁定,至此,左、右伞面绕合 页转轴转动到位,该折叠伞被完全张开,快装快卸车篷被安装完毕。卸下 车篷的程序与安装车篷的程序相反,取下车篷,分别转动左、右两侧的立 柱,使立柱与同侧的伞条共面后,再把左、右两侧的滑环接头下移到闭伞 状态,使伞条、伞梁、撑杆、立柱合拢,再合拢左、右伞架,与伞面一起 折叠成闭伞状态,用外露的伞面卷裹住伞架,便于存放。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