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燃油喷射和点火系统 / 喷油器 / 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及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

发动机冷却套结构及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

阅读:699发布:2022-11-24

专利汇可以提供发动机冷却套结构及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发动机 冷却 水 套结构及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其对两缸或至少两缸的发动机进行降温冷却,包括有 箱体 水套、 气缸 体水套、气缸盖水套及出口水套,其中,箱体水套由冷却水入口经底部水套向上依次经 气缸体 水套、气缸盖水套后,最后汇合于发动机进气侧的出口水套。通过箱体水套、气缸体水套、气缸盖水套及出口水套之间在发动机箱体、缸体及缸盖周侧的冷却水布局,可以实现发动机两缸或多缸之间更均匀的冷却,减小发动机内部热应 力 ,提高工作可靠性。,下面是发动机冷却套结构及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发动机冷却套结构,对至少为两缸的发动机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箱体水套、气缸体水套、气缸盖水套及出口水套(3),其中,
所述箱体水套由发动机排气侧形成冷却水入口,该冷却水入口与箱体水套的底部水套相连通,该底部水套由发动机排气侧外侧通向所述气缸体水套形成箱体主水道,并在该气缸体水套与所述箱体水套接触位置形成有节流孔,所述箱体水套通过该节流孔沿发动机排气侧内侧形成有箱体支水道,所述箱体主水道、箱体支水道分别通过横向管段通向发动机进气侧的相应水箱中,与所述箱体支水道相连通的水箱具有向下与所述底部水套相连通的箱体竖直管段,且每个水箱向上与所述气缸体水套的缸体水道相连通;
所述气缸体水套上由所述节流孔分别形成有气缸体主水道、气缸体支水道,该气缸体主水道、气缸体支水道对应与箱体主水道、箱体支水道相连通,且该气缸体主水道、气缸体支水道向上绕过发动机排气口并在发动机气缸体上部形成环向水道,该环向水道通过数个上水道与所述气缸盖水套相连通,且该环向水道在发动机进气侧通过气缸体竖直管段与所述箱体水套的水箱相连通;
所述出口水套(3)由气缸盖水套在发动机进气侧汇合而成。
2.一种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前缸水套(1)、后缸水套(2)及出口水套(3),所述前缸水套(1)包括有前缸箱体水套(11)、前缸气缸体水套(12)、前缸气缸盖水套(13),所述后缸水套(2)包括有后缸箱体水套(21)、后缸汽缸体水套(22)、后缸汽缸盖水套(23),其中,
所述前缸箱体水套(11)、后缸箱体水套(21)由发动机排气侧对应形成有前缸冷却水入口(111)、后缸冷却水入口(211),该前缸冷却水入口(111)、后缸冷却水入口(211)对应与所述前缸箱体水套(11)、后缸箱体水套(21)的前缸底部水套(112)、后缸底部水套(212)相连通;该前缸底部水套(112)、后缸底部水套(212)由发动机排气侧外侧通向所述前缸气缸体水套(12)、后缸气缸体水套(22)形成有前缸箱体主水道(113)、后缸箱体主水道(213),并在所述前缸气缸体水套(12)、后缸气缸体水套(22)与所述前缸箱体水套(11)、后缸箱体水套(21)对应接触位置具有前缸节流孔(312)、后缸节流孔(313),所述前缸箱体水套(11)、后缸箱体水套(21)通过该前缸节流孔(312)、后缸节流孔(313)沿发动机排气侧内侧形成有前缸箱体支水道(114)、后缸箱体支 水道(214),所述前缸箱体主水道(113)、前缸箱体支水道(114)、后缸箱体主水道(213)、后缸箱体支水道(214)对应通过前缸内外侧横向管段(116)、后缸内外侧横向管段(216)通向发动机进气侧的前缸内外侧水箱(117)、后缸内外侧水箱(217)上,该前缸内外侧水箱(117)、后缸内外侧水箱(217)向上与所述前缸气缸体水套(12)、后缸气缸体水套(22)的前缸缸体水道(121)、后缸缸体水道(221)相连通,且所述前缸内外侧水箱(117)中的前缸内侧水箱(117a)、所述后缸内外侧水箱(217)中的后缸内侧水箱(217a)分别通过前缸竖直管段(118)、后缸竖直管段(218)与所述前缸底部水套(112)、后缸底部水套(212)相连通;
所述前缸气缸体水套(12)、后缸气缸体水套(22)上由所述前缸节流孔(312)、后缸节流孔(313)分别形成有前缸气缸体主水道(123)、前缸气缸体支水道(124)、后缸气缸体主水道(223)、后缸气缸体支水道(224),该前缸气缸体主水道(123)、前缸气缸体支水道(124)、后缸气缸体主水道(223)、后缸气缸体支水道(224)与所述前缸箱体主水道(113)、前缸箱体支水道(114)、后缸箱体主水道(213)、后缸箱体支水道(214)对应相连通,且所述前缸气缸体主水道(123)、前缸气缸体支水道(124)向上绕过发动机排气口并在发动机气缸体上部形成一前缸环向水道(122),所述后缸气缸体主水道(223)、后缸气缸体支水道(224)向上绕过发动机排气口并在发动机气缸体上部形成一后缸环向水道(222),所述前缸环向水道(122)、后缸环向水道(222)顶部周向均通过数个前缸上水管(131)、后缸上水管(231)与所述前缸气缸盖水套(13)、后缸气缸盖水套(23)相连通,且该前缸环向水道(122)、后缸环向水道(222)在发动机进气侧通过前缸缸体水道(121)、后缸缸体水道(221)对应与所述前缸内外侧水箱(117)、后缸内外侧水箱(217)相连通;
所述出口水套(3)由前缸气缸盖水套(13)、后缸气缸盖水套(23)在发动机进气侧汇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缸底部水套(112)、后缸底部水套(212)与发动机前、后缸中的曲轴箱体内壁及油底壳润滑油对应冷却,且该前缸底部水套(112)、后缸底部水套(212)上表面与其相对应的曲轴箱体内壁之间等距设置,并均为圆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缸箱体主水道(113)、前缸箱体支水道(114)、后缸箱体主水道(213)、后缸箱体支水道(214)内冷却液流量一致;所述前缸内外侧横向管段(116)、后缸内外侧横向管段(216)截面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缸箱体支水道(114)、后缸箱体支水道(214)之间设置有平衡管段(311),该平衡管段(311)连通所述前缸箱体支水道(114)和后缸箱体支水道(21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缸环向水道(122)、后缸环向水道(222)靠近发动机排气侧的水平高度均高于所述前缸环向水道(122)、后缸环向水道(222)其他侧的水平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缸气缸体水套(12)、后缸气缸体水套(22)上具有隔断所述前缸环向水道(122)、后缸环向水道(222)的前缸缺口(125)、后缸缺口(225),该前缸缺口(125)、后缸缺口(225)靠近所述发动机排气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或6或7所述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缸气缸体水套(12)、后缸气缸体水套(22)之间相邻部分形成前缸冷却水套(126)、后缸冷却水套(226),该前缸冷却水套(126)、后缸冷却水套(226)的径向厚度大于所述前缸气缸体水套(12)或后缸气缸体水套(22)其它位置的径向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缸气缸盖水套(13)、后缸气缸盖水套(23)均覆盖燃烧室在发动机缸盖的区域;所述前缸气缸盖水套(13)、后缸气缸盖水套(23)的厚度小于所述前缸箱体水套(11)、后缸箱体水套(21)、前缸气缸体水套(12)、后缸气缸体水套(22)的厚度,且该前缸气缸盖水套(13)、后缸气缸盖水套(23)在发动机火花塞喷油器附近区域的厚度小于该前缸气缸盖水套(13)、后缸气缸盖水套(23)上其它区域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缸气缸盖水套(13)、后缸气缸盖水套(23)顶部靠近所述出口水套(3)的区域上对应布置有小孔径的气缸排气管(132)、后缸排气管(232)。

说明书全文

发动机冷却套结构及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及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属于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发动机工作时,与高温燃气接触的零件将产生较大的热应、热变形和由于过热导致的零件性能降低甚至失效等情形,这将导致磨损加剧、发动机效率下降、工作不正常等影响发动机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严重后果。发动机冷却系统就是用于将发动机受高温加热的零部件冷却到允许温度范围内,让发动机正常工作不可或缺的辅助系统。
[0003] 水冷系统的冷却效果较好,且随着水套结构的改进具有较大的冷却潜力,因此其运用较广。初期的水冷系统为单循环水冷,即经过散热器的冷却水直接由水泵入发动机本体进行冷却,然后直接回到散热器。该种水冷系统在任何工况下,冷却水均要通过散热器冷却,会造成在一些工况下过度冷却的问题,进而影响发动机排放和油耗。对这种结构的改进方案是在发动机本体出水口和水泵入水口之间增加调温器,随着工况的变化,运行时冷却系统处于大循环或小循环状态。
[0004] 尽管改进方案消除了过冷,但和单循环水冷方案一样,在发动机为双缸或多缸时,由于冷却系统的流动结构为,经散热器冷却后的水通过水泵泵入缸体入口并依次进入各缸一侧分水道,然后各缸分水道冷却水分别经气缸垫过水孔进入相应缸盖进行冷却,并分别通过相应气缸垫过水孔回到各缸另一侧水道,最后汇成一股经由调温器分配到缸体入口或回到散热器。这种冷却水流动结构或水套布置,最直接的缺点是会造成各个缸体、缸盖冷却液流量难于均衡控制,水套中的冷却液流速均匀性较差,进而各缸冷却的均匀性和冷却性能不一致,甚至出现一些缸冷却过度而另一些缸冷却不足的现象。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水 套结构,用于消除气缸体间冷却水流量、流速分布差异,使多缸得到基本一致的冷却条件和冷却效果,消除多缸之间的温度分布差异,提高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对至少为两缸的发动机进行冷却,其包括有箱体水套、气缸体水套、气缸盖水套及出口水套,其中,[0007] 所述箱体水套由发动机排气侧形成冷却水入口,该冷却水入口与箱体水套的底部水套相连通,该底部水套由发动机排气侧外侧通向所述气缸体水套形成箱体主水道,并在该气缸体水套与所述箱体水套接触位置形成有节流孔,所述箱体水套通过该节流孔沿发动机排气侧内侧形成有箱体支水道,所述箱体主水道、箱体支水道分别通过横向管段通向发动机进气侧的相应水箱中,与所述箱体支水道相连通的水箱具有向下与所述底部水套相连通的箱体竖直管段,且每个水箱向上与所述气缸体水套的缸体水道相连通;
[0008] 所述气缸体水套上由所述节流孔分别形成有气缸体主水道、气缸体支水道,该气缸体主水道、气缸体支水道对应与箱体主水道、箱体支水道相连通,且该气缸体主水道、气缸体支水道向上绕过发动机排气口并在发动机气缸体上部形成环向水道,该环向水道通过数个上水道与所述气缸盖水套相连通,且该环向水道在发动机进气侧通过气缸体竖直管段与所述箱体水套的水箱相连通;
[0009] 所述出口水套由气缸盖水套在发动机进气侧汇合而成。
[0010] 通过箱体水套、气缸体水套、气缸盖水套及出口水套在发动机上的冷却水布局,以消除气缸体间冷却水流量、流速分布差异,使多缸得到基本一致的冷却条件和冷却效果,消除多缸之间的温度分布差异,提高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1]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用于消除气缸体间冷却水流量、流速分布差异,使双缸得到基本一致的冷却条件和冷却效果,消除双缸之间的温度分布差异,提高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2] 该技术方案:一种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其包括有前缸水套、后缸水套及出口水套,所述前缸水套包括有前缸箱体水套、前缸气缸体水套、前缸气缸盖水套,所述后缸水套包括有后缸箱体水套、后缸汽缸体水套、后缸汽 缸盖水套,其中,[0013] 所述前缸箱体水套、后缸箱体水套由发动机排气侧对应形成有前缸冷却水入口、后缸冷却水入口,该前缸冷却水入口、后缸冷却水入口对应与所述前缸箱体水套、后缸箱体水套的前缸底部水套、后缸底部水套相连通;该前缸底部水套、后缸底部水套由发动机排气侧外侧通向所述前缸气缸体水套、后缸气缸体水套形成有前缸箱体主水道、后缸箱体主水道,并在所述前缸气缸体水套、后缸气缸体水套与所述前缸箱体水套、后缸箱体水套对应接触位置具有前缸节流孔、后缸节流孔,所述前缸箱体水套、后缸箱体水套通过该前缸节流孔、后缸节流孔沿发动机排气侧内侧形成有前缸箱体支水道、后缸箱体支水道,所述前缸箱体主水道、前缸箱体支水道、后缸箱体主水道、后缸箱体支水道对应通过前缸内外侧横向管段、后缸内外侧横向管段通向发动机进气侧的前缸内外侧水箱、后缸内外侧水箱上,该前缸内外侧水箱、后缸内外侧水箱向上与所述前缸气缸体水套、后缸气缸体水套的前缸缸体水道、后缸缸体水道相连通,且所述前缸内外侧水箱中的前缸内侧水箱、所述后缸内外侧水箱中的后缸内侧水箱分别通过前缸竖直管段、后缸竖直管段与所述前缸底部水套、后缸底部水套相连通;
[0014] 所述前缸气缸体水套、后缸气缸体水套上由所述前缸节流孔、后缸节流孔分别形成有前缸气缸体主水道、前缸气缸体支水道、后缸气缸体主水道、后缸气缸体支水道,该前缸气缸体主水道、前缸气缸体支水道、后缸气缸体主水道、后缸气缸体支水道与所述前缸箱体主水道、前缸箱体支水道、后缸箱体主水道、后缸箱体支水道对应相连通,且所述前缸气缸体主水道、前缸气缸体支水道向上绕过发动机排气口并在发动机气缸体上部形成一前缸环向水道,所述后缸气缸体主水道、后缸气缸体支水道向上绕过发动机排气口并在发动机气缸体上部形成一后缸环向水道,所述前缸环向水道、后缸环向水道顶部周向均通过数个前缸上水管、后缸上水管与所述前缸气缸盖水套、后缸气缸盖水套相连通,且该前缸环向水道、后缸环向水道在发动机进气侧通过前缸缸体水道、后缸缸体水道对应与所述前缸内外侧水箱、后缸内外侧水箱相连通;
[0015] 所述出口水套由前缸气缸盖水套、后缸气缸盖水套在发动机进气侧汇合而成。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前缸底部水套、后缸底部水套与发动机前、后缸中的曲轴箱体内壁及油底壳润滑油对应冷却,且该前缸底部水套、后缸底部水套上表面与其相对应的曲轴箱体内壁之间等距设置,并均为圆弧形结构。
[0017] 进一步的,所述前缸箱体主水道、前缸箱体支水道、后缸箱体主水道、后缸箱体支水道内冷却液流量一致;所述前缸内外侧横向管段、后缸内外侧横向管段截面相等。
[0018] 进一步的,所述前缸箱体支水道、后缸箱体支水道之间设置有平衡管段,该平衡管段连通所述前缸箱体支水道和后缸箱体支水道。
[0019] 进一步的,所述前缸环向水道、后缸环向水道靠近发动机排气侧的水平高度均高于所述前缸环向水道、后缸环向水道其他侧的水平高度。
[0020] 进一步的,所述前缸气缸体水套、后缸气缸体水套上具有隔断所述前缸环向水道、后缸环向水道的前缸缺口、后缸缺口,该前缸缺口、后缸缺口靠近所述发动机排气侧。
[0021] 进一步的,所述前缸气缸体水套、后缸气缸体水套之间相邻部分形成前缸冷却水套、后缸冷却水套,该前缸冷却水套、后缸冷却水套的径向厚度大于所述前缸气缸体水套或后缸气缸体水套其它位置的径向厚度。
[0022] 进一步的,所述前缸气缸盖水套、后缸气缸盖水套均覆盖燃烧室在发动机缸盖的区域;所述前缸气缸盖水套、后缸气缸盖水套的厚度小于所述前缸箱体水套、后缸箱体水套、前缸气缸体水套、后缸气缸体水套的厚度,且该前缸气缸盖水套、后缸气缸盖水套在发动机火花塞喷油器附近区域的厚度小于该前缸气缸盖水套、后缸气缸盖水套上其它区域的厚度。
[0023] 进一步的,所述前缸气缸盖水套、后缸气缸盖水套顶部靠近所述出口水套的区域上对应布置有小孔径的气缸排气管、后缸排气管。
[0024] 通过箱体水套、气缸体水套、气缸盖水套及出口水套在发动机上的冷却水布局,以消除气缸体间冷却水流量、流速分布差异,使双缸得到基本一致的冷却条件和冷却效果,消除双缸之间的温度分布差异,提高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5] 综上所述,本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可以实现发动机两缸或多缸之间更均匀的冷却,减小发动机内部热应力,提高工作可靠性。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动机的整体冷却水套结构图;
[0027]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动机的整体冷却水套侧视结构图;
[0028]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动机的缸体水套侧视结构图;
[0029]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动机的缸体水套进气侧结构视图;
[0030]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动机的出口水套的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2] 一种如图1-图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对至少为两缸的发动机进行冷却,其包括有箱体水套、气缸体水套、气缸盖水套及出口水套3,其中,
[0033] 箱体水套由发动机排气侧形成冷却水入口,该冷却水入口与箱体水套的底部水套相连通,该底部水套由发动机排气侧外侧通向气缸体水套形成箱体主水道,并在该气缸体水套与箱体水套接触位置形成有节流孔,箱体水套通过该节流孔沿发动机排气侧内侧形成有箱体支水道,箱体主水道、箱体支水道分别通过横向管段通向发动机进气侧的相应水箱中,与箱体支水道相连通的水箱具有向下与底部水套相连通的箱体竖直管段,且每个水箱向上与气缸体水套的缸体水道相连通;
[0034] 气缸体水套上由节流孔分别形成有气缸体主水道、气缸体支水道,该气缸体主水道、气缸体支水道对应与箱体主水道、箱体支水道相连通,且该气缸体主水道、气缸体支水道向上绕过发动机排气口并在发动机气缸体上部形成环向水道,该环向水道通过数个上水道与气缸盖水套相连通,且该环向水道在发动机进气侧通过气缸体竖直管段与箱体水套的水箱相连通;
[0035] 出口水套3由气缸盖水套在发动机进气侧汇合而成。
[0036] 该实用新型通过箱体水套、气缸体水套、气缸盖水套及出口水套3在至少为两缸的发动机上进行冷却水布局,以消除气缸体间冷却水流量、流速分布差异,使多缸得到基本一致的冷却条件和冷却效果,消除多缸之间的温度分布差异,提高发动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37] 本实施例以直列双缸发动机的冷却水套结构为例来具体阐述本实用新型,其它多缸与其类似。
[0038] 一种直列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其包括有前缸水套1、后缸水套2及出口水套3,该前缸水套1包括有前缸箱体水套11、前缸气缸体水套12、前缸气缸盖水套13,后缸水套2包括有后缸箱体水套21、后缸汽缸体水套22、后缸汽缸盖水套23,其中,[0039] 前缸箱体水套11、后缸箱体水套21由发动机排气侧对应形成有前缸冷却水入口
111、后缸冷却水入口211,该前缸冷却水入口111、后缸冷却水入口211对应与前缸箱体水套
11、后缸箱体水套21的前缸底部水套112、后缸底部水套212相连通;该前缸底部水套112、后缸底部水套212由发动机排气侧外侧通向前缸气缸体水套12、后缸气缸体水套22形成有前缸箱体主水道113、后缸箱体主水道213,并在前缸气缸体水套12、后缸气缸体水套22与前缸箱体水套11、后缸箱体水套21对应接触位置具有前缸节流孔312、后缸节流孔313,前缸箱体水套11、后缸箱体水套21通过该前缸节流孔312、后缸节流孔313沿发动机排气侧内侧形成有前缸箱体支水道114、后缸箱体支水道214,前缸箱体主水道113、前缸箱体支水道114、后缸箱体主水道213、后缸箱体支水道214对应通过前缸内外侧横向管段116、后缸内外侧横向管段216通向发动机进气侧的前缸内外侧水箱117、后缸内外侧水箱217上,该前缸内外侧水箱117、后缸内外侧水箱217向上与前缸气缸体水套12、后缸气缸体水套22的前缸缸体水道
121、后缸缸体水道221相连通,且前缸内外侧水箱117中的前缸内侧水箱117a、后缸内外侧水箱217中的后缸内侧水箱217a分别通过前缸竖直管段118、后缸竖直管段218与前缸底部水套112、后缸底部水套212相连通;
[0040] 前缸气缸体水套12、后缸气缸体水套22上由前缸节流孔312、后缸节流孔313分别形成有前缸气缸体主水道123、前缸气缸体支水道124、后缸气缸体主水道223、后缸气缸体支水道224,该前缸气缸体主水道123、前缸气缸体支水道124、后缸气缸体主水道223、后缸气缸体支水道224与前缸箱体主水道113、前缸箱体支水道114、后缸箱体主水道213、后缸箱体支水道214对应相连通,且前缸气缸体主水道123、前缸气缸体支水道124向上绕过发动机排气口并在发动机气缸体上部形成一前缸环向水道122,后缸气缸体主水道223、后缸气缸体支水道224向上绕过发动机排气口并在发动机气缸体上部形成一后缸环向水道222,前缸环向水道122、后缸环向水道222顶部周向均通过数个前缸上水管131、 后缸上水管231与前缸气缸盖水套13、后缸气缸盖水套23相连通,且该前缸环向水道122、后缸环向水道222在发动机进气侧通过前缸缸体水道121、前缸缸体水道221对应与前缸内外侧水箱117、后缸内外侧水箱217相连通;
[0041] 出口水套3由前缸气缸盖水套13、后缸气缸盖水套23在发动机进气侧汇合而成。
[0042] 由此可见,由于发动机热量主要产生在排气侧尤其是排气管周围,因此,整个冷却水套结构大部分都位于排气侧。前缸水套1、后缸水套2上的前缸冷却水入口111、后缸冷却水入口211均位于排气侧,且沿两缸纵向呈对称布置。另该前缸水套1、后缸水套2在流动方向及冷却水布局上结构基本相同,最后汇合于发动机进气侧的出口水套3上。
[0043] 前缸箱体水套11、后缸箱体水套21均为冷却液流经曲轴箱体的通道。前缸底部水套112、后缸底部水套212与发动机前、后缸中的曲轴箱体内壁及油底壳润滑油对应冷却,为均匀冷却曲轴箱内壁及油底壳中润滑油,且该前缸底部水套112、后缸底部水套212上表面与其相对应的曲轴箱体内壁之间等距设置,并均为圆弧形结构,即前缸底部水套112、后缸底部水套212上表面随曲轴箱内壁的形状变化,如曲轴箱体内壁呈圆弧形,则前缸底部水套112、后缸底部水套212上表面也呈圆弧形,以使该前缸底部水套112、后缸底部水套212到其对应的曲轴箱体内壁基本等厚。
[0044] 前缸箱体主水道113、前缸箱体支水道114、后缸箱体主水道213、后缸箱体支水道214内冷却液流量一致或基本相同;同样地,其对应的前缸内外侧横向管段116、后缸内外侧横向管段216截面相等。而前缸内外侧水箱117、后缸内外侧水箱217分别为前缸内侧水箱
117a、前缸外侧水箱117b、后缸内侧水箱217a、后缸外侧水箱217b,该四个水箱水平等距设置。
[0045] 其中,前缸内外侧横向管段116、后缸内外侧横向管段216与前缸竖直管段118、后缸竖直管段218一方面用于对排气侧和进气侧之间的区域冷却,另一方面用于平衡进气侧水套与排气侧水套之间、内侧水套与外侧水套之间的流速和压力。在前缸箱体支水道114、后缸箱体支水道214之间设置有平衡管段311,该平衡管段311连通前缸箱体支水道114和后缸箱体支水道214,以平衡两缸之间的流速和压力。
[0046] 前缸环向水道122、后缸环向水道222靠近发动机排气侧的水平高度均高于前缸环向水道122、后缸环向水道222其他侧的水平高度,以增大排气侧的流速,更快带走热量。前缸气缸体水套12、后缸气缸体水套22上具有隔断前缸环向水道122、后缸环向水道222的前缸缺口125、后缸缺口225,该前缸缺口125、后缸缺口225靠近发动机排气侧,前缸环向水道122、后缸环向水道222中冷却液从进气侧沿缸体环向流向排气侧再继续沿环向流向排气侧,而前缸缺口125、后缸缺口225的存在,使得该种环向流动方式可以使整个缸体环向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以减小缸体热应力
[0047] 而前缸气缸体水套12、后缸气缸体水套22之间相邻部分形成前缸冷却水套126、后缸冷却水套226,该前缸冷却水套126、后缸冷却水套226的径向厚度大于前缸气缸体水套12或后缸气缸体水套22其它位置的径向厚度,冷却面积大,因而径向厚度大于前缸环向水道122、后缸环向水道222其它部分径向厚度,以减小流速。
[0048] 前缸气缸盖水套13、后缸气缸盖水套23均覆盖燃烧室在发动机缸盖的区域;前缸气缸盖水套13、后缸气缸盖水套23的厚度小于前缸箱体水套11、后缸箱体水套21、前缸气缸体水套12、后缸气缸体水套22的厚度,且该前缸气缸盖水套13、后缸气缸盖水套23在发动机火花塞和喷油器附近区域的厚度小于该前缸气缸盖水套13、后缸气缸盖水套23上其它区域的厚度。
[0049] 最后,前缸气缸盖水套13、后缸气缸盖水套23顶部靠近出口水套3的区域上对应布置有小孔径的气缸排气管132、后缸排气管232,用以除去冷却液中的气泡。
[005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高效喷油器 2020-05-13 882
喷油器接头 2020-05-13 79
高压喷油器 2020-05-13 597
一种喷油器 2020-05-11 882
一种喷油器 2020-05-11 841
喷油器 2020-05-11 854
喷油器 2020-05-11 31
喷油器 2020-05-11 219
喷油器 2020-05-11 103
喷油器夹具 2020-05-13 19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