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生活用车

阅读:23发布:2023-01-17

专利汇可以提供多功能生活用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特别适于人从降生到长大成人各个年龄阶段的生活和锻炼之用,其特征是:由主件(5)、(6)和(7)两组组成特殊 机架 ,通过对机架不同的组合和 变形 分解,加上和现已有的 脚踏 前轮驱动 装置、前轮叉架(1)、叉架外套(2)、车把(3)、后轮(11)和(12)等的不同组合,变成8种形式的手推玩具车、高跷车、手杖轮车、 框架 式座车、三轮或双轮 骑车 、独轮车、 风 火轮车、载物车和小行李车,是人们成长的好伙伴,生活的好帮手,集实用和娱乐于一车。,下面是多功能生活用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变形金刚式生活用车,特别适用于人从婴儿降生到长大成人各个年龄时期的生活和锻炼之用,该车包括有前轮和脚踏驱动装置,前轮叉架(1),叉架外套(2)、车把(3)、后轮(11)和(12),其特征是:车架以一特殊机架基础,通过对特殊机架的变形,分解或组合变成各种车形,特殊机架由长主件(5)、短主件(6)和“└”型短主件(7)联接而成,长主件(5)前端和中间可和别的另部件联接,其后端和短主件(6),短主件(6)和(7)之间都是可拆卸的紧固联接,且它们的联接度可变换,车轴(10)在主件(5)、(6)、(7)的端孔中均可固定,每一特殊机架主要有8种组合形式,装上轮子,便是8种手推玩具车,安上短把便是8种手杖轮,再加上踏板,两组配对,便是高跷车,两个短主件组成“ㄇ”架,上面装脚踏板,下面装上轮便是火轮车,用短横梁(21)将两组对称玩具车并拢固定,座子(16)固定在长主件(5)和(5′)之间,长主件(5)和(5′)前端分别固定在叉架外套(2)上,便成了脚踏前轮驱动梁式骑车,用长横梁(4)、(8)和(9)将两组对称玩具车固定成框架,横梁(4)中间固定在叉架外套(2)上,吊座(15)和踏板(14)吊挂在长主件(5)和(5′)上,便成了手推框架式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特殊机架变换成的8种玩具车其特征是:主件(5)和(6)连接处用诸如现有自行车座那种的牙嵌式或波纹式摩擦接触,用螺丝拧紧,这样就使(5)和(6)的角度可随意调整,主件(6)和(7)的直角形连接是一个直角形短芯(式套)插在(或套在)(6)和(7)的内(或外)面,并用螺丝拧紧,这样主件(5)、(6)和(7)就有8种以上的安装形式(再装上轴和轮子,就成了8种以上车):
(A)轴(10)直接装在主件(5)上;
(B)主件(5)和(6)连接成一个直杆,i轴(10)装在主件(6)的一端;
(C)主件(5)、(6)和(7)连接在一个平面上,轴(10)装在主件(7)上;
(D)主件(5)和(6)有角度(180°除外)连接,(6)和(7)在一个平面上连接,轴(10)装在主件(7)的一端;
(E)主件(5)、(6)和(7)组装成 三维直角形;
(F)两短主件联接“冂”型架,长主件(5)固定于“冂”上面成二齿锄那样-
(G)两短主件联接成“匚”型架,长主件(5)固定于“匚”型架的横梁上成二齿叉那样 ;
(H)三个主件在一个平面上联接成“ ”型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车,其特征是:用横梁(4)、(8)和(9)分别把两组机架的对称主件(5)与(5′)、(6)和(6′)、(7)和(7′)紧固连接,横梁(4)中间固定在叉架外套(2)上,吊座(15)和踏板(14)吊挂在主件(5)和(5′)之间,这样就成了手推框架式婴儿座车,当将支撑在车架上面当作遮阳用的织物降下并固定在主件(5)与(5′)之间,就成了婴儿躺车或小物车,当将两条带勾绳带(19)和(20)分别勾挂在主件(5)和(5′)的前后位置上,便成了承装液化气罐和粮袋之类的小物车,也可把车把(3)拿下,换上座子(16),就成脚踏驱动的框架式骑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式骑车,其特征是:将两组机架并拢组装,座子(16)固定在主件(5)和(5′)之间,主件(5)和(5′)前端分别固定在叉架外套(2)上,横梁(9)固定在主件(7)和(7′)的上面,长车轴(18)固定在主件(7)和(7′)下端,车架的高矮通过调节主件(5)与(6)及(5′)与(6′)之间的联结角度来整,这样就成了梁式三轮脚踏骑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梁式骑车,其特征是:后轮(11)和(12)在后轴可任意移动和定位,即轮距可任意调整,轮距最小时可两个后轮紧靠在一起恰似一个宽轮子,也可拿去一个轮子,这样就成了前轮驱动的双向自行车,后轴也可用两根半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梁式骑车,其特征是:车把(3)和座子(16)的安装位置可以互换,当座子(16)安在前轮叉架(1)上端,车把(3)安在车架(5)和(5′)上面时就成了用脚控制方向可双向行走的三轮或双轮骑车,此时,车把(3)起扶手或靠背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其特征是:将机架及后轮全部卸去,只把座子(16)安在前轮叉架(1)上端,这就成了独轮骑车,卸去部分很容易变装成手杖轮或小行李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特殊机架可由两个主件(5)和(6)构成,且主件连接的角度可变换,由两主件构成的特殊机架同样可变组成手推玩具车、手杖轮车、高跷车、行李车、三轮或两轮骑车、框架式车的车架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火轮车,其特征是:主件(6)和(7)装成“冂”型架,车轴和轮子装在“冂”型架下端,“冂”型架上面装有脚踏板和固定的装置,这样就成了风火轮车,每一个风火轮车,可装三个轮(前后小中间轮大),也可装两个轮(前后都是两个小轮),还可在脚踏板中间装一个轮,初用风火轮车时,最好也和手杖和手杖轮配套使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行李车,其特征是:两个主件(7)和(7′)组合成“冂”架,车轴和两个轮子(11)和(12)装在“冂”架下端,主件(6)和(6′)及横梁(9)组合成另一个“凵”架,将主件(5)和(5′)置于两架之间并固为一体,主件(5)和(5′)另一端用横梁(4)联接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车(小物车),其特征是:两组长短主件(5)和(5′)、(6)和(6′)分别以合适角度首尾相联接,后轴(18)固定在(6)和(6)中间的适当位置,横梁(4)和(8)把主件端点横向联接,就成了可承装小行李箱子或液化器罐之类的小物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杖轮,其特征是:可卸去轮子当手杖用,也可在手杖轮设置对轮子的掣动装置,受控于手把上。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的生活用车,特别涉及供婴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用于生活和锻炼。

人从婴儿降生到长成儿童、少年及青年用的现有车,1-2岁婴儿时期使用手推四轮或八轮儿车和学步车,3-5岁时用脚踏三轮童车,6-12岁时期用儿童自行车。就是说,整个成长过程,要花四五百元买三种车。每种车多的用三五年,少的用一、二年便无用处,花钱多,用后无地方放,处理旧车难。人们为此甚觉不足和遗憾,早就企盼有一种可满足人们整个成长过程各阶段需要之用的车,但终不见可行和成熟的技术方案,更谈不上有产品。本发明所提供的以下技术方案,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本发明打算提供的车,它除兼容了现有各种童车的坐、骑(包括自行车)等功能外,还具有手推单轮或双轮玩具车、脚控方向三轮或双轮双向骑式车、手杖轮-独轮车、高跷车、手杖轮-火轮车、风火轮车、小行李车、小物车等功能,它集实用与锻炼娱乐于一车,真是人们成长的好伙侣,日常生活的好帮手。而且此车构造简单、变换简易、造价低廉。

为此目的,本发明车的技术特征是:前轮脚踏驱动、前叉架、前后车轮、车把等采用常规装置,车架以一特殊机架基础,通过对特殊机架的变形、分解或组合,加上车座可安装在前叉架上,后轮可在后轮轴的任意位置上固定,直至两后轮合并为恰似一个宽轮,或只用一个后轮,这样就可变换组合成如前所述的各种车形。

每一组特殊机架采用多段组合式联结,由长主件、短主件和“L”型短主件联接而成,主件间的联接度可变换,后轴可在任何一个主件的端孔中固定,三个主件至少有8种不同的联接组合形式,装上轴和轮换子,就成了8种形式的单轮或双轮手推玩具车。长主件和短主件连接处用于牙嵌式或波纹摩擦式接触,用螺丝拧紧,达到连接角可任意调整的目的,短主件间连接是用一个直角形短芯(或套)插在(或套在)两主件的里(或外)面,并用螺丝拧紧,达到nx90°的空间角度变换。主件间主要的组合方式是:(1)三个主件联接在一个平面上;(2)长短两主件联接成一直杆;(3)长主件直接使用;(4)两短主件联接在一平面上,长主件和两短主件垂直;(5)三个主件组装成三维空间直角形;(6)两短主件联接成“冂”架,长主件固定于“冂”型架上面,形成二齿锄那样 (7)两短主件联接成“冂”架,长主件固定于“冂”架的横梁上成二齿叉那样 ;(8)三个主件在一个平面上联接成“ ”型架;

两组上述玩具车分别装上短把(若是两个主件联接而成的机架还需再装上踏板)配合使用就成了高跷车或手杖轮车;

将两个短主件组装成“冂”型架,下端装上轴和轮子,上面装上脚踏板和固定装置就成了风火轮车,每一个风火轮车可有三个轮(中间大前后小),或两个轮(两个小),或一个轮(一大或一小)也可两组以上风火轮组合使用,初用风火轮必须和手杖或手杖轮配套;

用两个“L”型短主件组成“冂”架,将轴和轮子装在“冂”下面,将两个长主件和一个长横梁组成“凵”型架,将两个长主件装在“冂”型和“凵”型架中间并固定紧,另一横梁固定在两长主件的另一端当手推把用,这样就成小行李车;

用两组长短主件以合适角度首尾相接,后轴固定在短主件中间的适当位置,长横梁把主件端点横向联接,这样又组成另一种行李(小物)车;

手杖轮可卸去轮子当手杖用,也可在手杖轮设置对轮子的掣动装置,受控于手把上;

将上述两组特殊机架变换成“﹁”型,并用长横梁将机架的前端、后上端和后下端分别紧固连结,前横梁中间固定在前叉外套上,吊座和踏板吊挂在机架的长主件上,再装上前叉、前轮和车把,就成了手推框架子式婴儿座车;

支撑在车架上面当遮阳用的织物降下并固定在长主件上,就成了躺车或小物车;

将两条带勾绳带分别勾挂在长主件间,便成了承装液化器罐,粮袋之类的物车;

将车把拿下,换装上座子,就成了脚踏驱动的框架子式骑车;

将两组特殊机架并拢,长主件前端固定在叉架外套上,后上端和后下端短主件间用短横梁固定,座子固定在左右两长主件之间,后轴和后轮装在特殊机架后下端,车架的高矮通过变换长、短主件间的联结角度来调整,装上前叉、前轮和脚踏驱动装置,这样就成了梁式三轮脚踏骑车;

后轮可在后轴轴向上任意移动定位,即轮距可调整、两轮距调到最小时,两个后轮紧靠在一起恰似一个宽轮子,也可拿去一个后轮,这就成了前轮驱动的双向自行车,后轮也可是两根半轴;

将车座和车把的安装位置互换,即座子安装在前轮叉架上端,车把安在特殊机架之间,这样就成了脚控方向前轮驱动双向行走的三轮(或双轮)骑式车;

若将前述车中的特殊机架和后轮系统全卸去,座子安在前轮叉架上端,这样就成了脚踏驱动的独轮车,初用者最好和手杖或手杖轮配套,卸去部分,很容易变成手杖轮或小行李车;

将两根长主件并拢,座子固定在它们之间,长主件前端固定在前叉外套上,后下端固定车轴和轮子(两个或一个),这样就组成了最简单的前轮脚踏驱动的三轮(或二轮)骑式车;

将每一长主件前端铰接在前叉外上,长主件后端联接有短主件组成的“冂”型架万向轮装置,前面装有前轮,前叉架、车把和脚踏驱动装置,这样就成了一种后轮可横向任意扩张的三轮自行车;

每一组特殊机架也可由长短两个主件组成,主件间联接角也可变换,由两个主件组成的特殊机架同样可组成手推玩具车,手杖轮、高跷车、框架式车、三轮或两轮骑车,行李(小物)车;

在阅读下述详细描述和研究所列附图(这些附图是作为非限制性例子而列出了本发明装置的各种不同结构)后,我们将对本发明有更清楚的理解。

图1是手推框架式座车。

图2是脚踏前轮驱动梁式三轮骑车。

图3至图10是由主件构成特殊机的主要结构形式。

图11是高跷车。

图12是有手杖轮配套的一个轮子的风火轮车对。

图13是两个后轮紧靠在一起的三轮骑车。

图14是前轮驱动的双向自行车。

图15是由两组两个主件构成特殊机架组成的框架式座车。

图16是由两组两个主件构成车架的三轮骑车。

图17是由两组两个主件构成车架的前轮驱动自行车。

图18是脚控方向双向行走三轮车。

图19是脚控方向双向行走二轮车。

图20是有手杖轮配套使用的独轮车。

图21是在骑独轮车时手杖轮离开地面。

图22是用框式座车承装液化气罐。

图23是用两个长主件组合成三轮骑车。

图24是用两组特殊机架组合成的小行李车。

从图1可看到,长横梁(4)、(8)和(9)把主件(5)和(5′)、(6)和(6′)、(7)和(7′)联结成框架式车架,长横梁(4)中间固定在叉架外套(2)上,叉架外套上可有多个可供使用的固定位置,用于变换车架的高度。后行走轮(11)#和(12)及后轴(10)固定在主件(7)和(7′)的下端,吊座(15)和踏板(14)都吊挂在长主件(5)和(5′)上,这样就组成了手推框架式座车。后轴(10)可以是通长轴,也可以是两根半轴组成。轴上还可备用两个(或四个)小轮(11′)和(12′)。若将吊座和踏板换成躺具,或将遮阳具放下并固定,就成了框架躺车或小物车。

图15是用4根主件(两长两短)用同样方法组成的框架式座车。图22是用框式座车承装液化气灌的情形,图中的(19)和(20)是带勾绳带,它们能方便的勾挂在长主件(5)和(5′)上。

图2可看出用短横梁(21)和长横梁(9)将主件们并拢紧固,座子(16)通过夹(17)固定在长主件(5)和(5′)之间,长主件前端固定在叉架外套(2)上,后轴(18)和后轮(11)和(12)固定在主件(7)和(7′)的下端,这样就成 了脚踏前轮驱动梁式三轮骑车。

图16是用4根主件(两长两短)和图23是用两根长主件,用前述同样方法组成的三轮骑车。

图3是用长主件(5),短主件(6)、“L”型短主件(7)构成的特殊机架,装上轴和轮,成了一种玩具车。若在中间适当位置装上短手把(22)和(22),就成了如图图11所示的高跷车。

图4是用长、短两个主件(5)和(6)构成的机架,图5是用一根长主件构成的机架,它们装上轴和轮子,都成为手杖轮。

图6是由三个主件构成特殊机架的另一形式,用两组对称的特殊机架即可组合成框式车或骑式车。

图7至图10所表示的又是由三个主件构成机架的结构形式,图7是三个主件首尾相联的空间三维直角形,图8、图9、图10是由两个短主件组成“冂”型架后再和长主件(5)相联接。

不难看出,图3至图10这8种由主件组成的机架,装上轮子都是一种手推玩具车,都可当手杖轮车。

从图12可知,用两组短主件(6)和(6′)、(7)和(7′)组成“冂”型架,上面固定脚踏板和鞋的固定装置,下装轮子,便成了风火轮车,初学者最好使用每一风火轮有三个轮子(中间大,前后两头小)的风火轮,熟练些后再用两小轮组成的风火轮,再后用独轮风火轮,而且都必须有手杖轮配套。

从图13表明后轮(11)和(12)可在后轴上任意移动定位,即轮距可任意调整,随着技术提高,轮距可越来越小,图13是两个后轮移动到紧靠在一起恰似一个宽轮,这就是由骑三轮车向二轮自行车过渡的最好形式。图14就是只留一个后轮的自行车。

图17是由两对主件(5)和(5′)、(6)和(6′)组成的前轮驱动两轮自行车。

图18是将座子(16)安在前轮叉架(1)上面,车把(3)安在夹块(17)上,这就成了用脚驱动并用脚控制方向,可双向行走的三轮车。同样,两轮的距离可任意调整,直至调到靠扰到一起,最后变形为图19那样的脚驱、脚控双向行走的自行车。

从图20可明显的看出,孩子长大了,好奇心更浓,胆子更大,技术技巧也更高了,已不满足于玩骑前述的那些车形了,因此,便轻易的将图19那样的双向自行车分解成独轮车和两个手杖轮车。开始可以是手杖-独轮车配套使用,逐步发展到手杖轮-独轮车,随着技术进一步提高,发展到图21那样,骑独轮时手杖轮可逐步离开地面,最后发展到不用手杖轮。

从图1直至图24可清楚看出,人从婴儿降生到长大成儿童,少年及青年,整个生长发育长大过程,这个车就一直陪伴着他,并一直满足人们在生长中的生理、体、智力、技巧、进取、冒险等生理和心理变化的需要。虽然对使用技巧要求越来越高,趣味越来越浓,风险越来越大,但总是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如骑三轮→两轮→脚踏双向→高跷车→独轮→风火轮由低技能到高技能的发展。日本中学都把骑独轮车当作体育课程之一,去锻炼人们的机敏、平衡、勇敢精神。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自行车防损前叉 2020-05-11 170
一种自行车前叉 2020-05-11 211
前叉、锁紧盖和自行车 2020-05-12 131
一种前叉及应用该前叉的自行车 2020-05-11 345
自行车前叉之避震装置 2020-05-12 87
一种自行车可锁死前叉 2020-05-12 71
自行车前叉外管 2020-05-11 378
自行车前叉避震器 2020-05-13 849
自行车防损前叉 2020-05-11 793
自行车前叉 2020-05-11 40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