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系统

阅读:974发布:2022-02-18

专利汇可以提供分离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分离系统,例如用于操作机动车的 离合器 或 制动 器的杠杆系统,其中通过一个杠杆的 支点 或回转点的移动可使得用于离合器或 变速器 -制动器的操作 力 改变,其中在杠杆的一端上作用有一个储能器及在杠杆臂另一端上-至少间接地-作用有一个离合器或变速器-制动器的 压板 。,下面是分离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用于操作离合(2a,2b)或变速器-制动器的杠杆系统,它 尤其用于机动车,具有一个带有第一侧及第二侧的杠杆(7a,7b,10) 及至少一个支点(B),该支点同时为一个回转点(8,8a,8b),其 特征在于:通过支点(B)或回转点(8,8a,8b)的移动可以使得 用于离合器(2,2a,2b)或变速器-制动器的操作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储能器(9a, 9b)压在杠杆臂(7a,7b,7c)的一侧或支点(B)上,及杠杆臂的 另一侧-至少间接地-作用在离合器(2,2a,2b)或变速器-制 动器的压板(3a,3b)上,并且储能器(9a,9b,9c)被构造成盘 形弹簧螺旋弹簧或蝶形弹簧、减震器并且可由弹性体和/或金属材 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回转点(8, 8a,8b)是径向可移动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回转 点(8,8a,8b)在圆周上可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至4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回转 点(8a,8b)可同时地既在径向也在圆周上-即基本上螺旋形地-移 动。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回转点(8,8a, 8b)在一个保持架(61)内沿螺旋线段被导向。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回转点(8,8a, 8b)沿至少一个完整的螺旋线被导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用于回转 点(8,8a,8b)的运行面(30,53)中开设有轨道。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轨道由槽 口构成,由此使得回转点(8,8a,8b)可在平滑的运行面上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回转 点(8,8a,8b)在其上运动的杠杆(7a,7b)的表面被构造成平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至 少一个-向着回转点(8,8a,8b)的-表面被弯曲成凹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杠 杆(7a,7b,7c)对压板(3a,3b,3c)的作用首先间接地作用在 第一轴向可移动的轴向轴承(14)上,及然后从该轴承(14)开始 借助另一杠杆(10)-例如构成盘形弹簧-作用在例如一个离合器 (2,2a,2b)的压板(3a,3b)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回 转点(8,8a,8b)由滚珠(31)形式的滚动体构成,它们最好在其 压力方向上成对地相叠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回 转点(8a,8b)由圆柱形滚子(31)形式的滚动体构成,它们最好 在其压力方向上成对地相叠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及14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滚 动体(31)在一个曲折形状的弹簧(15a,15b)的槽中导行,其中 曲折形状的弹簧(15a,15b)被构造成其直径是可改变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为曲折形状的 弹簧(15a,15b)在其径向内区域中配置有一个环形弹簧,该环形 弹簧在其内区域上受轴向力作用的情况下绕其中性层(23)偏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4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了调节曲折 形状弹簧(15a,15b)的回转点配置了一个弹簧带致动器(16a,16b)。
18.根据权利要求14及17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为 了调节回转点(8,8a,8b),设有一个相对轴(1)在中心以外的、 但对该轴可同心转动的槽口(28a,28b)。
19.根据权利要求14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为了调节曲折 形状弹簧(15a,15b)的回转点(8,8a,8b)配置了一个同心的锥 面,它由一个轴向作用的轴承操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对 调节回转点(8,8a,8b)的机构配置了一个离心力均衡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至少一个杠杆(7a,7b)由一个分段的环(18)组成,该环(18) 通过接片(19)与一个保持环(20)相联接,其中为了改变杠杆回 转点,一个滚动体(31)在杠杆(7a,7b)的圆面上滚动及通过力 在杠杆(7a,7b)上的作用使它绕一个径向轴摆动。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可 移动的回转点(8a,8b)由至少一个滑轮(31)及其相应的轴(32) 构成,其中当回转点(8a,8b)移动时,滑轮(31)及轴(32)的 一个圆周面在杠杆表面上运动,而另一圆周面在支架(34)上运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可 移动回转点(8a,8b)被一个执行机构(21a,21b,21c)移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执行机构(21a, 21b,21c)被构造成一个与轴(1)同心的电机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执行机构 (21a,21b,21c)被构造成一个与轴(1)同心的、短结构方式的 电机,它设在一个双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前面。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执 行机构(21a,21b,21c)可设置在分离器的圆周上或在其内部及借 助一个控制装置控制和/或调节,其中控制装置与一个自动变速器作 用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可 移动回转点(8,8a,8b)可借助一个液压圆柱体(33)来移动。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27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杠 杆系统被设置在一个箱(37)中,该箱最好由冲压的板组成,其中 箱底部(40)用作支架(34)及由此作为用于回转点(8a,8b)的 两个运行面中的一个。
29.根据权利要求28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底部(40) 在一个方向上成型为纵向截面构型,回转点(8,8a,8b)也可在该 方向上移动。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箱(37) 的至少一个-与箱(40)底部隔开的-中设置了一个支座(39), 储能器(9a,9b)的背离杠杆(7a,7b)的端部支承在该支座上。
31.根据权利要求30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支座(39)被 钩在箱(37)的槽中及最好在储能器(9a,9b)支承部位的区域中 设有一个摆动支承。
32.根据权利要求28至31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杠 杆(7a,7b,7c)由一个冲压的金属板件组成。
33.根据权利要求32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杠杆(7a,7b, 7c)设有截面构型(38),该截面构型最好延伸在一个方向上,在该 方向上杠杆系统的回转点(8,8a,8b)可进行移动。
34.根据权利要求1至33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杠 杆(7a,7b,7c)设有用于储能器(9a,9b,9c)的支承部位,其 中该支承部位最好设有摆动支承。
35.根据权利要求22至34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回 转点(8,8a,8b)由两个各具有一个空心轴(32)的滑轮(31)构 成;及在每个空心轴中一个轭(35)用其一端插入,由此形成双回 转点并且它们在运动上彼此连接。
36.根据权利要求36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轭(35)与一 个调节螺母(36)相联接,该调节螺母最好设置在两个可移动的回 转点之间。
37.根据权利要求36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调节螺母(36) 设有一个内螺纹,在其中啮合着一个可被电动机驱动的调节丝杠 (33)。
38.根据权利要求35至37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轭 (35)的端部被构造成球形。
39.根据权利要求35至38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调 节螺母(36a,36b)及调节丝杠(33a,33b)的螺纹被构造成相互 自联的。
40.根据权利要求35至38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调 节螺母(36a,36b)及调节丝杠(33a,33b)的螺纹被构造成相互 非自联锁的。
41.根据权利要求40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机构(21a, 21b,21c)故障时,可移动的双回转点被移动到一个优选的位置上。
42.根据权利要求39至41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调 节螺母(36a,36b)及调节丝杠(33a,33b)的螺纹被构造成彼此 滑动的。
43.根据权利要求39至41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调 节螺母(36a,36b)及调节丝杠(33a,33b)的螺纹彼此构造有滚 动支承。
44.根据权利要求28至41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可 移动的双回转点被构造成可导控的。
45.根据权利要求28至41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可 移动的双回转点被构成可自动导控的。
46.根据权利要求28至41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可 移动的双回转点被构造成强制导向的。
47.根据权利要求1至46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 杠杆系统在一个机动车中被构造成双重的及用于操作一个双离合 器。
48.根据权利要求1至47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 杠杆系统在一个机动车中被用于一个可电操作的盘式制动器
49.根据权利要求1至48中一项的杠杆系统,其特征在于:储 能器(9a,9b,9c)可与回转点(8,8a,8b)一起移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离合器变速器-制动器的杠杆系统, 它用于交通工具-尤其是机动车,其中对于杠杆的操作杠杆系统可 以改变。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技术离合器例如可用这样的形式操作,即对于一个杠 杆长度不变的杠杆借助增大的来操作。但离合器的操作也可通过 一个中心分离器来实现。该中心分离器可由一个电动机驱动及通过 一个圆柱齿轮传动装置进行直接操作。其中的缺点是,电动机必须 输出其最大转矩以闭合离合器。对此它必须以全电流工作。为了不 由此引起离合器或中心分离器的损坏,在离合器闭合后电动机必须 通过附加的制动器立即又被制动。
为了能使离合器打开,制动器必须事先松开。然后系统本身被 打开。
由于分离过程中电动机的电流需要量大,压紧力不能有效地调 节及由此待传递的转矩不能有效地调节。
为了操作机动车变速器-尤其是自动变速器中的制动器,根据 现有技术借助液压力使多个叠片(所谓叠片组)被压在一起。
该公知的系统具有其缺点,即对此所需的杠杆系统需要相当多 的位置或在用于制动-叠片组的液压闭合系统中必须具有一个液压系 统,该系统必须通过附加的液压来操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在考虑发动机室的位置条件的情况下, 对于离合器的操作所需的离合器操作力可用小的能量消耗来调节及 在电流消失时离合器可进行自动打开。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将这样来解决,即设置一个杠杆系统,其中 杠杆臂不是具有不可改变的杠杆长度。它用这样的形式实现:通过 一个储能器-例如构成盘形弹簧-达到在杠杆臂的第一侧上的力 作用。因此杠杆臂的第一侧通过回转点的相应位置确定。杠杆臂第 二侧使力作用在离合器或变速器-制动器上。在根据本发明的杠杆系 统的一个静止位置上,一个可改变的回转点基本上首先位于储能器 的附近。如果现在离合器或制动器要闭合,则该回转点向着杠杆端 部运动,该杠杆端部的力作用在离合器或变速器-制动器上。基于杠 杆原理,该杠杆系统首先-任何情况均是基本上-不施加力。但 如果该杠杆系统的回转点位于远离储能器的位置上,或换句话说位 于作用在离合器或制动器的端部的附近,则根据本发明的杠杆系统 将提供一个大的力。
根据本发明,该杠杆系统也可这样被用来操作一个离合器或变 速器-制动器,其方式是,一个力的作用点沿一个(部分-)杠杆轴 移动,如以下的附图描述中可看到的。

附图说明

现在将借助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为:
图1:根据本发明与一个打开状态下的离合器相关的杠杆系统 的概要结构;
图2:根据图1的杠杆系统,但在闭合状态中;
图3:具有用于支承回转点的曲折状弹簧的被打开的离合器;
图4:如图3中的杠杆系统,但在闭合状态中;
图5:具有可借助两个电动机调节的两个曲折状弹簧的双离合 器;
图6:具有偏心布置的、用于调节全螺旋线上的回转点的执行 机构(Stellmotoren)的双离合器
图7:如图6所示系统,但调节螺旋区段中的回转点;
图7a:具有滚针保持架的螺旋线盘形弹簧;
图7b:具有压槽(Sicken)的螺旋线盘形弹簧;
图8:如图7所示系统,但回转点通过轴向轴承(Axiallager) 来调节;
图9:具有在闭合及打开状态时离心力均衡的“压合式”离合 器;
图10:具有一个用于“踏板感觉”的杠杆系统的“用弹簧力 闭合的离合器的闭合及打开状态;
图11:一个分段的环形杠杆的部分;
图12:具有分段的环形杠杆的变速器的部分;
图13-17: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滑轮的杠杆系统的不同视图;
18a-d:在一个箱中的杠杆系统的不同视图;
图19a-c:在一个箱中的杠杆系统的其它视图;
图20a-c:一个可移动的回转点的不同视图;
图21a-b:一个储能器支架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22a-b:另一储能器支架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23a-d:一个支承单元(可移动的回转点)的不同构型;
图24a-c:具有喷铸螺母的支承单元;
图25a-c:支承单元中的卡连接;
图26a-f:调节丝杠与支承单元螺母之间连接的不同构型;
图27a-h:支承单元的变型;
图28a-d:支承单元的另一变型;
图29:一个杠杆系统上的公差补偿;
图30a-b:用于公差补偿的测量方法的示意图;
图31:在一个箱中的一个双杠杆系统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
图32:在一个箱中的一个双杠杆系统的另一局部剖开的透视 图;
图33a:根据本发明的杠杆系统的概要结构,它表示具有另一 压簧构型的一个打开的离合器;
图33b:根据图33a的杠杆系统,但在闭合状态中;
图34:具有径向布置的翻转杠杆的中心斜坡分离器;
图34a:具有径向布置的压簧储能器的斜坡分离器;
图35:径向布置的翻转杠杆,其中盘形弹簧同时作为压簧;
图36:具有作为力传递装置的螺旋线盘形弹簧的斜坡分离器;
图37:具有特殊压簧结构的轴向布置的斜坡分离器;
图38:根据图37的具有紧急释放装置的斜坡分离器;
图39:斜坡分离器,其中通过一个具有倾斜曲线轮廓的附加板 的移动进行力传递;    
图40:具有位于内部的电动机的分离器;
图41:一个天平杠杆形式的液压操作的分离器;
图41a:根据图41的分离器的截面;
图41b:具有滑轮31的液压操作缸的结构单元(作用在杠杆侧 (31a)及碾滚在壳体(49)上);
图42:一个双液压操作的天平杠杆分离器的原理图(左分离器 在接合位置,右分离器在分离位置上);
图42a:图13中所示双天平杠杆分离器的侧视图;
图43:一个滚轮车的结构;
图44:一个分离器另一变型的截面;
图45:具有布置在接收滚轮(螺旋)的保持架端部上的止挡凸 的分离弹簧的构型;
图46及47:分离弹簧的另外的构型;
图48: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在电操作的盘式制动器上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附图的描述应先指出,所有附图上的(相同)标号具有相 同意义。此外为清楚起见,在许多附图中省略了环绕中心线。在仍 表示出它们的地方由图示方式本身来解释。
在图1及2中仅概要地表示具有根据本发明操作机构的离合器。 其中图1表示一个打开的离合器2,而图2表示该同一离合器在闭 合状态中。因此对图1及2必须在想象中共同地观察。离合器2基 本上由一个反压板6,一个离合器盘5,一个压板3,一个离合器盖 4及一个分离弹簧10组成,该分离弹簧在这里被构造成一个盘形弹 簧。用于离合器2的操作机构基本上由一个杠杆系统组成,后者被 设置在一个支架34上。操作机构通过其杠杆7作用在一个轴向轴承 14上(它绕这里一个未示出的轴1安置),其中该轴向轴承14又作 用在离合器2的分离弹簧10上。在图1及2所示实施例中支架34 无相对转动地与一个未示出的变速器壳体相连接。
因为在图1及2所示的离合器2上,通过分离弹簧10的内端向 左压-这里分离弹簧10也表示为一个杠杆-使离合器闭合,对此 它也被称为所谓的“压合式”离合器。如果分离弹簧10的表示为三 形的支承点位于压板3的径向内部及离合器盖4的外部,则可使 功能方式反转及通过压分离弹簧10也使离合器打开。通过压被打开 的离合器,即使未示出,也是本发明的主题。
在图1中,储能器9-这里构造成螺旋弹簧-位于杠杆7的径 向外端,它与一个可移动的回转点8-在该图中同时与支点A及B 重合-基本在一个作用线上。因为在本申请的附图中它们涉及旋转 对称部件,在绘图时它们应具有所谓环绕中心线,但为了清楚起见, 在本申请的附图中这些中心线被省略。由于该原因,例如杠杆7给 人的印象是:它涉及一种构成杆状的部件及位于附图的平面中。杠 杆7可构造成盘,它具有径向的缝槽,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些 单个的杠杆7。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杠杆7也可构造成单一径向 上的杠杆7,如对图13至17或33至35还要详细描述的。在本发 明的范围中,是否所述盘从外向内或由内向外局部地开槽并无意义。 重要的仅是,可移动的回转点8在所述盘的一个基本上径向的部分 面上可向内或也向外运行。在图1及2中杠杆7不是构成直线的。 从可移动的回转点8看在一定程度上作成凹形。可移动的回转点8 由多个滑轮31组成,这具有优点,其中一个滑轮31在杠杆7的表 面上碾滚,而其它的滑轮31可在支架34的表面上滚行。如果在可 移动回转点8上仅有一个滑轮,则滑轮3 1在杠杆表面上的转动方向 与在支架34上的转动方向相反,这就会导致:回转点8的径向移动 变得困难。
在图1中可移动回转点8或支点B的所述位置上,储能器9的 夹紧力作用在长度为零的杠杆长度上。因此无杠杆7的转矩作用在 分离轴承14上。如果现在逐渐的-实际上可能仅是几个毫秒-使 可移动回转点8径向上朝着一个未示出的轴1移动,则在储能器9 与回转点8之间的杠杆长度不断地增大。同时,回转点8至其分离 轴承14的杠杆长度缩短。通过回转点8或支点B的移动将根据公 式:FG=FFb/a得到作用在分离轴承14上的力变化,式中
FG=总的力
FF=弹簧力
a=回转点8与分离轴承的距离
b=回转点8与弹簧作用力的距离。
由该式可看出,回转点8或支点B离轴向轴承14愈近,分离力 (Ausrüc kkr aft)愈大。
在图2中,最后可移动回转点8或支点B达到其径向内位置上。 这时杠杆7的最大力矩作用在分离轴承14上(见上式)。与也示为 杠杆系统的盘形弹簧10(分离弹簧)相关地,在压板3上的压紧力 通过其较大的杠杆比更加增强。在此,盘形弹簧必须具有比最大压 紧力高的力,由此在外支点的滑轮31上始终具有最小的力,以避免 整个结构转动(滑轮31的最小支点直径总是大于对离合器的支承直 径)。
通过杠杆7的凹形构型,可移动回转点8可被径向调节移动, 由此它不必克服“斜度”。这具有其优点,即可移动回转点8或支点 B的调节移动可用很小的能量损耗来实现。通过杠杆7的凹形构型 (或盘形弹簧10的各个杠杆形簧片的凹形构型)在凹形杠杆7的接 触点上的切线基本上平行于可移动回转点8或支点B的径向轨道。
图3及4表示图1及2中原理的一个构型。这里图3及4也必 须相结合地观察,因为这里图3表示一个打开的离合器,而图4表 示一个闭合的离合器。离合器附加地装有一个扭转振动阻尼器13, 由此使发动机侧的转动不均匀性在变速器侧被减小。
这里离合器2的离合器盖具有冲压部分,在其上支承着一个储 能器9-这里也构造成盘形弹簧。这里该盘形弹簧被夹紧,因此它 基本上构成一个平面环。在储能器与杠杆7之间,在杠杆7的上端 设有一个径向固定的回转点11。该回转点11例如由金属丝环支承 构成。该回转点11虽然允许杠杆7在图面中摆动,但它不允许径向 的移动。离合器盖4在其内表面-即向着压板3-上具有一个平的 支撑面。在该支撑面上支承一个曲折弹簧15。该曲折弹簧15在图3 的旁边再次以其俯视图部分地表示。在该实施例中,在其上端-即 其外端-具有矩形窗,其中成对重叠地放置圆柱形滚子(滑轮31)。 该曲折弹簧15的内端上设有一种钩,该曲折弹簧用该钩与一个特别 的盘形弹簧22形成机械连接。由于所选择的视图其中未表示中心 线,该盘形弹簧22好似由一个天鹅颈形的线构成。同样会引起困惑 的是附加有一个分离壳24,它与分离轴承14作用连接。但如果想 到,无论是盘形弹簧22还是分离壳-如这里的名称所表明的-为 壳状部件,则对这些部件的功能会很快明白。盘形弹簧22的特征是, 它无论从外径到其中间还是从其内径向外径的方向部分地被开缝 槽。在当前的实施例中,它具有一个环形的未开缝槽的区域,该区 域大约位于盘形弹簧22的内三分之一处。该盘形弹簧22未开缝槽 的环形区域根据强度的规则具有一种所谓的中性层23。如果现在该 盘形弹簧22在其内径区域中受到一个向左的力作用,则该盘形弹簧 的未开槽环形区域及同时锥形区域首先第一次“被压平”。如果超出 该被压平的状态,则又试图形成锥形,由此使盘形弹簧22的运动继 续下去。因此通过盘形弹簧22上的所述力作用导致一种“变形功”, 它相应于弯曲,因为它在相对环形中性层的直径上构成大的拉应力 及压应力。当所述盘形弹簧22的弹性变形时中性层的直径不改变, 但使中性层环轴向地向左移。盘形弹簧22的由外槽构成的簧片在此 情况下在中性层周围进行很强的摆动运动。因为盘形弹簧22的外端 同时插在曲折弹簧15的内钩中,由此使曲折弹簧径向地向内拉。曲 折弹簧15的该位置改变是可能的,因为曲折弹簧的各段通过薄接片 彼此连接。在图4的右半部分中可清楚看到,这些接片是如何通过 “曲折弹簧15向内拉”而紧密地压在一起的,由此使曲折弹簧15 可具有较小的内径及外径,而曲折弹簧15的各个段不会相互阻碍。 通过曲折弹簧15的径向移动使可移动的回转点8移近轴1。由于可 移动的回转点8由两个上下布置的滚动体组成,在该回转点8移动 时只有微不足道的摩擦损耗,因为滚动体在杠杆7上及滚动体在离 合器盖4内侧上的转动方向及滚动体彼此的转动运动是有利的,体 现为彼此的碾滚。
如果现在回转点8在径向上向内移动了,在此情况下杠杆7压 在磨损补偿调节器12上,后者设置在压板3上。回转点8与固定回 转点11之间的杠杆臂具有相对大的长度,由此储能器9将其内端上 的力可通过回转点11传递到杠杆7上及离合器将闭合。如果离合器 被打开,仅需要相反的运动过程。
图5至8各表示一个根据本发明的、与双离合器相关的双杠杆 系统。在图5至8的双离合器中,反压盘6被中心地设置在离合器 盘5a,5b之间及中心地设置在压盘3a,3b之间。反压盘6与双离 合器的一个壳体部分无相对转动地连接。离合器盖4同样与反压盘 6并且因此与双离合器的壳体连接。在图5中,执行机构21a,21b 构成所谓的起动机-发电机。执行机构21a,21b的外套-通常称为 定子-在这里构成可转动的,由此定子的概念-即固定部分-不 再适用及因此这里使用中性词“套”。换言之,执行机构21a,21b 的内套无相对转动地并通过一个适当的机械桥接件与不转动的变速 器壳体相连接。通过该执行机构21a,21b的不转动部分也可实现电 流的输入(这里未示出)。由每个执行机构21a,21b径向向外地延 伸出一个臂,其中在每个臂的端部设有一个横向销及一个滚子。执 行机构21a的该销卡入一个所谓径向弹簧带致动器16a中。弹簧带 致动器16a(也适用于弹簧带致动器16b)例如由一个弯成螺旋形的 弹簧组成(最好由金属制成),它用其至少一个端部与一个曲折弹簧 相连接,以防止该弹簧带致动器16a在曲折弹簧15a中滑动。因为 曲折弹簧15a(也适用于曲折弹簧15b)抗扭转地与离合器盖4相连 接,在执行机构21a的套不转动的情况下,得到销压合 (Durchkaemmen)在弹簧带致动器16a的层中,其中该弹簧带致动 器将根据双离合器的转向及弹簧带致动器16a的绕向使曲折弹簧15a 或径向地向内拉或径向地向外压。由此实现了径向可移动的回转点 8a的移动。配置给回转点8a的杠杆7a压在磨损补偿调节器12a及 一个径向地固定的回转点11a上。从回转点11a还有一个通过一个 夹25a到储能器9上的力通路。该储能器9也作用在杠杆7b,回转 点8b及杠杆7a上。在图5至8中的一个特点是,在其中表示的双 离合器上双重地设有根据本发明的杠杆系统,而仅有一个储能器9, 但它对两个杠杆系统负责。
夹25a,25b及它们从另外的部件体(例如反压板6或离合器盖 4)的穿过如果无其它的截面图或其它的视图几乎不能正确表达。因 此这里部分地放弃使用阴影线或断面,以便不影响总体图。
夹25a将两个杠杆系统7a及7b彼此连接,而夹25b产生杠杆 系统对压板3b的作用连接。在杠杆25b的右端及杠杆7B的外端之 间设有一个磨损补偿调节器12b,后者借助一个斜环及一个轴向带 齿的内侧在夹25b上工作。
在图1及2中需要一个轴向轴承14,因为抗扭转的分离系统或 抗扭转的杠杆系统作用在离合器2的转动部件上及由此必须补偿相 对转动。为了在分离轴承上保持其直径,力通量将导入轴直径附近 及再从这里导向实际的加压面。因此可实现小的轴向轴承14。如果 要实现制动-确切地说变速器制动,例如在一个自动变速器中-, 首先转动的制动盘借助压板-它们对壳体无相对转动地连接-被 制动(反压盘反正与壳体固定连接)。但因为这里压板是无相对转动 连接的,可借助一个直接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的机构直接作用在也 是无相对转动地连接的压板上,而不需要轴向轴承。因此,图5至 7中的双离合器的操作是有利的,因为这里不需要轴向轴承14。
在执行机构21b操作时,借助弹簧带致动器16b及曲折弹簧15b 使压板3b移动。如果曲折弹簧15b与其回转点8b径向地向外移动, 则压板3b被压在离合器盘5b上及由此压到反压盘6上。但如果右 边的一离合器半部要闭合-压板3a将向反压板移动-在此情况下 径向可移动的回转点8a必须径向向内地移动。
已经阐明:销在弹簧带致动器16a及16b中的相对运动负责用 于各离合器半部的打开及闭合。为了不引起回转点8a 8b位置的 改变,执行机构21a,21b的外环必须与双离合器一样以相同转速转 动。曲折弹簧15a,15b的径向移动因此可通过执行机构21a,21b 外套的停转来产生,但也可以通过其相应转速的升高来实现。在此, 对于一个离合器的操作,不仅取决于离合器的转向及转速及执行机 构21a,21b的转向及转速,而且调节运动还取决于相关的弹簧带致 动器是“左转”还是“右转”地缠绕的。
在图6中表示本发明的另一构型。在该实施例中,在一个与反 压盘6同步转动的径向延伸的平面中设有在内侧及外侧上的螺旋 槽。在该实施例中该平面可有利地由离合器盖4构成。这具有一个 优点,即由此不需要其它的部件。杠杆7a,7b在这里以特殊的方式 支承:它们除支承在点8a,8b上外还支承在回转点11a至11d上, 这些回转点由滚珠31构成。这些滚珠31总是在环形槽中滚动。如 果要调节用于杠杆7a的回转点8a,则盘状杠杆7a借助一个调节环 17a(这里构成内齿轮)转动。调节环17a在其内径上具有齿部分, 一个偏心布置的执行机构21a的小齿轮啮合在该齿部分上。由于执 行机构21a的偏心布置,该执行机构可不直接地与其电源连接,因 为否则连接电线将会绕轴1卷绕。因此该执行机构21a借助一个电 流传送器26与抗扭转的外围电连接。该电流输送器26基本由滑动 接点组成,它们在电流输送器的一个固定部分与一个随同转动部分 之间形成电连接(配置给调节环17b及由此配置给杠杆7b的执行机 构21b在图上位于执行机构21a的后面,因此在图6中不被看到)。 如果现在用于杠杆7a的回转点8a要径向地向内移动,则根据螺旋 形槽的旋转方向驱动盘状杠杆7a。在该调节期间杠杆7a同时在其回 转点11a及11c上运行。因为回转点11a及11c的槽为环形、即圆形 的,这里不产生它们径向位置的变化。在图6的实施例中储能器9 不直接作用在杠杆7a上。首先由夹25a与储能器9形成作用连接。 在图6的实施例中还可清楚地看到,该储能器也同时用于杠杆7b。 图6中的杠杆7a及7b至少在被回转点8a,8b,11a,11b,11c,11d 扫过的区域中不开槽,因为否则螺旋形或圆形运动的滚珠将会落入 相应的槽中。
由于滚珠的点状承载性能及其大范围的运动,当仅使用有限数 目的滚动体时将不能满足图6的实施例,而例如与曲折弹簧15相关 地使用有限数目的滚动体则是可行的。这里一个整环的滚珠31被配 置在至少一个螺旋线的圆周上及配置在支承位置11a,11b,11c,11d 的圆周上。如果一个螺旋上的滚珠31,它们例如为回转点8a,位于 该螺旋的内径中,则该由滚珠31构成的螺旋线约有360°的角度。 如果相反地回转点8a例如在径向上向外移动很多,则螺旋形布置的 滚珠31形成一个小于360°的角度。为了避免例如由于不确定的负 载条件使滚珠31不均匀地分布在离合器盖4中刻有的螺旋中,有利 的是,该“滚珠螺旋线”的两端借助一个导向叉27固定。该导向叉 27作为小分图表示在图6中,其中该小分图给出“滚珠螺旋线”的 状态,它是在回转点8a的径向内位置上得到的。在此,滚珠螺旋线 的内端及外端撞入导向叉27的叉槽的端部中。这里导向叉27上的 双箭头不是表示随着力作用在导向叉27上滚珠31的移动,而是表 示视调节方向而定导向叉27在这两个方向上移动。如果“滚珠螺旋 线”位于螺旋形凹槽的外部的直径上,则滚珠31分配在较大的螺旋 圆周上,由此左方内滚珠和/或右方外滚珠不再位于叉槽中。但这并 非是不利的,因为实质上所有的滚珠31仅被布置在一道螺旋上,由 此形成一个环形的回转点8a。通过导向叉27,滚珠31不会达到位 于更内或位于更外的螺旋线上,若那样将导致不确定的支承条件。
图7表示图6及5的一种组合。执行机构21a及21b也对轴1 偏心地布置。可移动回转点8a及8b将借助一个槽口(Kulisse)28a, 28b位移。在离合器盖4a,4b及杠杆7a,7b中开设有对准的螺旋区 段。由图7a及7b可看到,同样盘形弹簧10-根据图7b可用作杠 杆7-可设有压制部分(保持架61,压槽62),通过它们同时构成 用于滑轮31的摆动曲线。通过该结构可实现压紧力的很大程度的补 偿。为了使盘形弹簧10a,10b转动,与压紧力相比仅需要很小的调 节力。
在图7b中,压槽62支承在作为滚动体或滑轮31的特殊构型的 滚针上。盘形弹簧10a,10b在压板3a,3b上的压点或支点通过螺 旋线盘形弹簧的转动从外向内移动。通过该支点的移动盘形弹簧力 提高及由此离合器2a,2b被压合。
滚针31在另一侧上从外面由一个支承板固定。在内侧它压在一 个压紧环上,该环传递压紧力。这些螺旋段以有利的方式被冲压出 来,因为该加工方法简单、快速、足够精确及成本也由此合适。在 槽口28a,28b中也开设有螺旋段,但它们相对离合器盖4a,4b或 杠杆7a,7b的螺旋段基本上成直角地定向。该槽口结构的部分图被 表示在双离合器旁边的小图中。其中窄的压制部分表示离合器盖4a, 4b的螺旋段及宽的槽表示一个槽口28a,28b的螺旋段。如果现在 槽口28a,28b借助一个执行机构21a,21b绕轴1的转轴转动,则 回转点8a和/或8b的滚珠31径向地移动。在图7中还可看到,储 能器9既用于杠杆7a也用于杠杆7b。
在图3及4的描述中已经说过:滚动体上下地布置能方便回转 点8a及8b的调节。但在图7中不是圆柱形的滚动体,而是滚珠 31。但当滚动体成对地上下布置,与滚珠31相结合也是有意义的, 由此也可减小这里的调节摩擦力。根据本发明可这样地防止一个滚 珠31被另一滚珠31排出,即将滚珠成对地保持在槽口的一个横向 中及离合器盖4a,4b的螺旋段及杠杆7a,7b的螺旋段的另一横向 中。
图8表示曲折弹簧15a或15b的另一构型。在图8中配置的细 节图表示矩形的、圆周上的槽,在这里放置圆柱形的滚动体。径向 的长槽交替地从曲折弹簧15的外径延伸到内径及从其内径延伸到外 径附近,由此形成细长的弹性接片,及因此曲折弹簧15的各个段可 彼此靠近或彼此分开地运动。
图8的视图中由于省略了圆周线也可能引起困惑。曲折弹簧15a 及15b的内部倾斜延伸的腿看来好象是线状的构型。但由于其旋转 对称的结构实际是锥形的。通过该锥形体现为轴向轴承14a及14b 的一个有利的支承面,借助所述轴向轴承可使曲折弹簧15a及15b 径向向外地移动。曲折弹簧径向向内地移动例如可借助一个未示出 的弹簧机构来实现。在该图中也省略了夹,它用于操作左压板3b。
图9及10各表示出2个图,其中左图表示闭合的离合器及右图 部分地表示相应的打开的离合器。
在图9中,离合器盖4几乎仅由一个窄的环组成,在其向着反 压板6的端部上设有一个固定凸缘,及在其另一端部上设有一个双 弯曲的边缘。该弯曲边缘用作杠杆7的径向不可移开的回转点。该 杠杆7靠在磨损补偿调节器12的一个接触点上。
这里杠杆7也被构成盘形弹簧,其中盘形弹簧7由:一个窄的、 未开槽的内环、相对长的外簧片及短的、弯折的内簧片组成。盘形 弹簧7的环、即未开槽的部分(相应于阴影区域)具有一个基本上 中间的中性层23,以便当一个力作用在至少一个簧片上时使其绕该 中性层摆动。换言之,盘形弹簧7内部的未开槽区域的位置决定性 地确定其功能,因为中性层的位置预给定了不产生变形的区域。
通过离合器及由此杠杆7的转动形成了离心力,由于该离心力 使延伸在径向上的长簧片向外很强地抛出。围绕中性层23形成一个 向左转的力矩。通过一个复位弹簧29(这里也构造成盘形弹簧)将 分离弹簧10压向右。如从图的右部分看到的,分离弹簧10具有位 于外2/3区域中未开槽的区域。该区域具有一个中性层23,该中性 层与杠杆7的中性层不同。在图的右部分中还可看到,该未开槽的 区域构成轻微的锥形。因此,该盘形弹簧10在这里同时也作为储能 器9,当向左移动时它使锥形区域弹性地变形及由此被压紧。
如果现在盘形弹簧10借助轴向轴承14被压向左边,则一个放 置在盘形弹簧10的外簧片中的滚子31在杠杆7的下侧表面上向左 运动。在此,在杠杆7的短的、内弯折簧片上的力导入点也向左移 动。为了使盘形弹簧10向左运动,不仅需要克服复位弹簧29的夹 紧力、盘形弹簧10的变形力,而且需要施加杠杆7的闭合力。
与图9相关地,盘形弹簧10有意地不被称为分离弹簧,因为所 示离合器通过轴向轴承14压向离合器而闭合。这里盘形弹簧10宁 可称为压簧而不称为分离弹簧。由于该离合器的结构,这种离合器 也称为“受压式”(“gedrueckte”)离合器。但在这种离合器上可通 过一个使动力反向及设有受压的离合器踏板的装置来打开离合器, 因为减小力作用在轴向轴承14上的力,复位弹簧29会将盘形弹簧 10压向右及由此使离合器打开。通常离合器的“压合” (“Zudrü cken”)也通过电动来实现。
图10的离合器也是一种“常规”离合器,即当离合器踏板受压 时离合器被打开。因为在该结构方式中不进行电动操作,由脚与盘 形弹簧10形成直接的作用连接。因此也称为具有踏板触感的离合 器。杠杆7-这里也构造成盘形弹簧-未开槽的区域彻底位于内边 缘上。通过该区域的中性层的位置,这里不导致簧片绕大致中间直 径区域的翻转-如图9中的情况。
图11及12表示一种杠杆系统,其中至少一个杠杆7a,7b设置 在一个保持环20上。该杠杆7的结构方式也被称为分段的环杠杆18。 该保持环20基本上与待操作的离合器或变速器-制动器同心地布置。 图11表示该环形结构的一个片段,而图12表示相对轴1的纵向半 截面。杠杆7a,7b可绕一个径向轴以小角度值摆动。在图12中该 摆动是借助一个可弹性变形的接片19来实现的。在杠杆7a,7b的 表面上设有径向的滚动体31,它们可在圆周上移动。这些滚动体31 各构成一个可移动的回转点8a,8b(或移动后:8a’,8b’)。径向虚 线-这里在杠杆纵向端部-表示储能器的接触线。
在图12中,在两个用于压板3a,3b的操作装置之间设有一个 导向面30,它位置固定地被安装在一个变速器壳体上。相叠地位于 各一个槽  28a,28b中的滚动体31在该导向面上导行。外滚动体 31接触杠杆7a,7b的表面。槽口28a,28b各借助一个执行机构21a, 21b绕轴1的旋转轴摆动。槽口28a,28b的机械耦合借助一个蜗轮 型廓及执行机构21a,21b上的蜗杆来实现。
如果现在例如槽  28a要绕轴1的旋转轴摆动,则回转点从8a 向8a’移动或相反地移动。因为杠杆7a的一个端部由储能器9a加 载,可作到,储能器9a借助一个长的部分杠杆产生高的转矩。因为 另一部分杠杆短,它用大的力作用在压板3a上,由此压板向着盘5 运动(这里它是一个变速器-制动盘)。因为反压盘6是位置固定的, 该制动盘5最后被保持在板6与3a之间。当槽口28a返回摆动时, 制动盘逐渐地又被释放。
在板3a及6中的虚线表示:这些板可部分地构造成空心的。因 此,它们可设有冷却部分(冷却),由此可以减小摩擦面、摩擦片 衬及相邻壳体的热量。
与图11及12相关地还可看到,所示的机构不仅用于变速器-制 动器,例如用于一个自动变速器中,而且也可用于离合器2。相反 地,在其中为离合器2的实施例中也可用在变速器-制动器中。
图13至17以不同的视图表示本发明的另一构型。借助安装在 支架34上的执行机构21及最好借助设在执行机构21一侧上被驱动 的调节丝杠33使一个滑轮31及配置给该轮的轴32沿支架34及杠 杆7运动。在该实施例中滑轮31在支架34上滚动及轴32在杠杆7 的内轮廓上滚动(点线)。由于滑轮31与轴32的直径不同,可能出 现约束,因此滑轮31及轴32在径向上的运动较难(相对离合器的 旋转轴线)。因而有利的是,滑轮31借助一个轴承,最好借助滚针 轴承支承在其轴32上。
只要滑轮31位于储能器9的附近,可在轴向轴承14上及由此 在离合器2的盘形弹簧10上不进行力作用。当滑轮31及轴32相对 轴中心的行程期间,在该例中轴32在一个非直线上滚动。譬如当在 具有通常能量需要小的行程区段中执行机构21仍需要均匀地满加载 时(例如不要产生不必要长的离合器操作时间),这是有利的。在该 行程区段中可通过杠杆表面中斜率的改变来赢得操作时间。
如果滑轮31或轴32向内运动了相对大的距离,如上所述,储 能器9(这里成对地构成为螺旋弹簧)压在一个长的部分杠杆上及 由此强力地压在盘形弹簧10或另一形式的机构上。
当使用执行机构21来操作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时,有利的是,不 只是根据简单的开-关原则对它进行控制,而且由一个智能控制装置 来控制。对此特别有利的是,控制装置与传感器相连接及借助一个 数字程序进行操作。如果在一个变速器中具有多个执行机构21,有 利的是,它们由一个共同的控制装置控制,因为各个电动机21的功 能可彼此更好地协调。
在图13至17中,杠杆7、支架34及执行机构21对滑轮31(或 滑轮32的轴)的耦合部分由金属薄板制成。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构 型中,根据本发明的杠杆系统被设置在一个箱37中。该箱37例如 由金属板通过冲压制成。其中杠杆7a,7b也可被构造成板—冲压部 件。图18a至18d给出关于本发明构型的主要概况。在其中可看到 一个双杠杆系统,它可用于例如一个双离合器的操作。图18a表示 一个沿图18b中剖线A-A的纵截面。图18c表示沿剖线B-B的一个 截面。图18c中的局部Z1表示在图18d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该杠杆 系统必须始终整体地观察这些图18a-d。
可以很好地看出,由于杠杆系统在箱37或箱边缘中的布置,执 行机构21a,21b如何可以用法兰盘简单地安装的,并由此调节丝杠 33a,33b可直接地伸入箱37的内部。调节丝杠33a,33b被调节螺 母36a,36b包围及将执行机构21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平移运动。因 为调节螺母36a,36b借助一个连接装置与滑轮31或与滑轮31的轴 32相耦合,它们将在平移运动时一起移动。滑轮31的连接借助一 个“Ω”形部件来实现,其中在该部件的中心区域中具有一个包围 执行机构的弧。因此该部件也被称为轭35a,35b。这些轭35a,35b 的端部被构造成球状及被插在滑轮31的空心轴中。在此,该“球端” 最好被布置在滑轮31的轴向中部,由此可有利地对滑轮31进行无 力矩地导向。如果一个轭35a,35b(图18d)的球端在轴向中心以 外,则在滑轮31上产生控制力矩(一个转向运动)。如在图18d中 还可看到的,在箱底部40开有一个槽,滑轮31的一个“冠”41在 该槽中运行。因为滑轮31借助冠41通过槽在箱底部40中被导向, 轭35a,35b的球或球形状端部的轴向偏心度将导致冠41在槽中的 摩擦。
如上所述,图18a-d(及图19a-c)涉及作为双杠杆系统的根据 本发明的杠杆系统的构型。因为该双杠杆系统用于操作一个双离合 器及为此(图中未示出)在变速器输入轴上设有彼此嵌套的操作套 管,杠杆7a,7b配合在操作套管的轴向串联安置的支承点中。换言 之,杠杆7a,7b不会相互妨碍,因为杠杆7a的叉移动一个前套管 及杠杆7b的支承叉移动一个后操作套管。因此不会导致杠杆7a,7b 支承叉的交叉。由于该原因,杠杆7a至少在其支承叉区域中与杠杆 7b支承叉区域具有不同的构型。
杠杆7a,7b及箱底部40还具有另一特点。这些部件最好设有 一个截面构型(Profilierung)38,它例如也与剖切轴线A-A平行地 延伸。在图18d中可看到箱底部40截面构型的一部分,这里作为截 面构型不应被理解为箱底部40的槽,而是基本上构成矩形的压槽 (Sicke)。杠杆7a,7b的截面构型可在图18b中最清楚地看到。这 里好象被压制出一个特大尺寸的“E”字。该截面构型将共同地对于 无论箱底部40还是杠杆7a,7b提供了极大的稳定性。这里所示的、 根据本发明的杠杆系统在箱底部40中设有箱底部40的截面构型37。 它具有一个用于滑轮31的运行面及一个杠杆7a,7b的截面构型以 及用于滑轮31的轴32的运行面。为了减小滑轮31与轴32之间的 摩擦在这两者之间设有滚针轴承42。在一个回转点8a,8b(这里各 由两个滑轮组成)移动的情况下,滑轮31在箱底部40上滚动,而 滑轮32的轴在内杠杆面上滚动。通过滑轮轴32的转动也得到空心 滑轮轴32的内面与轭35的球形端部之间的相对运动,因为轭35最 后仅完成平移运动。但在轭35的球端与轴32内部之间的相对运动 及与此相关的摩擦的不利是不值一提的,因为这里力仅作用在滑动 面上,它需要使滑轮31或滑轮的轴32移动。根据本发明,用于该 移动的力相对杠杆端部上的力是很小的。由于作用在球形轭端部的 摩擦力很小,这里不需要高费用的支承。
在图18a-c中可看到储能器9的连接,这里它也构造成螺旋弹 簧。储能器9的一端支承在杠杆7a,7b的冲压凸台上。储能器9的 另一端支承在支座39上。支座39以有利的方式-因为是简单的方 式-悬置在箱37的槽中。为了使储能器9不需要或仅要抵抗很小 的向着它的一个横向运动形式的阻力,在这里所示方案中支座设有 一个压槽62,它被用作滑动支承点。在向着该压槽的储能器9的端 部上设有一个向着压槽62的支承壳的栓塞。因为当杠杆7a,7b操 作时支承叉沿变速器输入轴的中心轴线运动,杠杆7a,7b通过回转 点8a,8b的位移同时地作摆动运动,对于向着执行机构21a,21b 的杠杆7a,7b的端部将形成相对变速器输入轴很小的径向运动。换 言之,储能器9必须用其向着杠杆7a,7b的端部也进行径向移动。 通过这里储能器9基本上圆柱形的构型得到所述的“横向强度”。因 此有利的是,储能器9在其端部被尽可能好地支承,以便减小横向 强度。
图19a-c中表示与图18a-d相同的主题。图19a表示图19b中的 截面C-C。图19a的细节Z2表示在图19c中。截面线C-C的位置因 此被这样地选择,以致能表现储能器9的支架的构型特点,于是这 里将详细描述图19c上的特点。对于杠杆7b可清楚地看到其冲压的 凸台。在杠杆7b的右端上被压入一个小的凸瘤,由此可导向储能器 9b的下端。在储能器9b的上端插有一个带有相对于图面垂直定向 的支承壳的栓塞。在该支承壳中配合着支座39中的压槽62的外表 面。
图18,19及21b是根据一种方法描绘的,其中例如从一个平面 部件向一个弯曲部件的过渡用一个边缘来表示。由此去除了现今通 常仍部分地使用的“净边缘”(Lichtkanten)。因为“净边缘”不能 给出清楚的几何位置,在使用时会引起混淆。通过在本申请中使用 的图示形式可产生多个附加边缘,它们可能引起困惑,但这些线可 精确地相应其几何位置。
在图20a-c中可看到一个可移动回转点8结合一个连接的轭35 及调节螺母36的原理结构。可移动的回转点8(8a,8b)这里也由 两个滑轮31组成,其中每个滑轮31具有一个空心轴32。轭35也 具有球形端部,它们基本上以其中心位于滑轮31的轴向中心上。在 图20c(相应于剖面A-A)中可看到,轭35被卡在调节螺母36的 一个弧形槽中。由此可实现成本合理的固定方式,因为调节螺母36 可被制成注塑的弹性塑料件。此外,由此也实现了调节螺母36与轭 35之间成本合理的连接,因为当可移动回转点8调节运动期间轭上 的力至少在向执行机构21方向运动时是很小的。由此调节螺母36 的卡合力能使轭35与其一起可靠地引导。在图20a及20b中可再次 清楚地看到具有其轴32的滑轮31的简单形式的结构。这里轴32(如 也在图18及19中表示的)在其每个端部各设有一个盘,由此轴32 的转动直径被加大。该直径的加大具有其优点,因为在轴的转动面 上有少量杂质时,较大的直径可具有较小的滚动阻力。通过该环在 轴端部的设置使在轴与滑轮31之间的双滚珠轴承定位变得容易。
图21a及21b表示箱37中储能器9支架构型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21a表示一个可锁合的支座39,它借助最好是冲压的钩啮合在箱 37的壁的槽中。由于支座39一定的弹性它可准确无误地卡入该槽 中。在图21b中也可看到储能器9的另一支架。其端部不设有分开 的-如图18及19所示的-栓塞,而是该支座39构造成轻微的球 形,由此在横向移动时储能器9可在该球形上碾滚。为了在储能器 9的另一端上其横向运动也不受储能器刚度的妨碍,杠杆7(这里仅 可看见其片段)也设有球度。该球度也可为桶形或圆锥形。为了将 储能器9固定在其工作位置上,无论支座39还是杠杆7均设有位于 内部的导向凸起。
图22a及22b给出储能器9的支架的另一构型。这里储能器9 仅用简单线条表示。这里图22a表示储能器9的一个截面,而图22b 给出简化的侧视图。储能器9在这里构造成拉簧,其中两端设有相 应的圈环。由于现有的圈环,可通过它们插入一个销,它们一起构 成一个支架。这具有其优点,即不需要分开的摆动机构。
图23a-d表示用于支承单元导向的各个方案。该导向可为内轴 承轴的圆柱形强制导向或由倾斜作用面的导向或外轴承的导向。每 个支承单元可转动及横向运动及支承在轭35上。倾斜的导轨及导向 槽可设置在箱37上或杠杆7a,7b上。在图23c中,在一个双槽上设 有滚珠轴承及作为分开部件的滑轮冠41,该滚珠轴承为滑轮31。在 图23a及23b中,轴32的较大直径设有圆锥形的面。如果该圆锥形 的面在一个与此平行的滚动面上滚动,则导致垂直图面的稳定的滚 动运动。该导向功能具有自对中作用,如可用公知的两根轨之间 的铁道车轮对来比喻。在图23d中,滑轮31设有两个相反定向的圆 锥倒角。如果这种滑轮31在一个V形的、基本上与圆锥面平行的 轨道上运行,则这里它也产生自定中作用。自定中作用不仅引起轴 向导向,而且也引起滑轮31和/或轴32的制导运动(Lenkbewegung)。
图24a-c公开了一个变型方案,其中轭35由两个单一的壳形冲 压部件制成及然后被塑料注塑包封。包封的塑料包括一个内螺纹, 一个调节丝杠可在其中滑移,因此该注塑包封的塑料形成一个调节 螺母36。在图24c中表示轭35或调节螺母36的装配图。在图25a 中轭35不构成Ω形状,而是在其中间具有一个闭合的环。这里轭35 借助环形卡接连接与调节螺母36相连接。根据图25b的实施例表示 一个被金属片保持架包围的支承单元,该保持架既保持调节螺母36, 也连接轭35。在图25c中,轭35或为图25a中的环形,或构成如已 述其它例中的Ω形状。图25c相对图25b的特点在于,调节螺母36 不被单独的金属片罩或片壳包围,而是轭35直接由调节螺母36的 弹性锁钩保持。
图26a-f表示调节螺母36与轭35连接的其它构型。在图26a 中,调节螺母36的螺纹作为抗扭转地安装在一个部件体中的套管, 在该部件体上同时成型出轭。为了防止螺母套管的滑出,在上部设 有一个端板。在图26b中,为了更好地固定该端板成型出一个法兰 盘,以便能更好地施行螺钉连接或铆接。在图26d中,上端板构成 套管形,其中固定可能性(如点划线表示)径向地施加在所述部件 体上,轭也同时成型在其上。在图26e中,调节螺母本身的螺纹被 压在一个基体中。通过该压入,调节螺母的螺纹既抗扭转地也轴向 充分地被固定。在图26c中,调节螺母螺纹包围着支承体,后者也 保持着轭35。通过包围支承体,在任何情况下可得到调节螺母螺纹 的轴向固定。如果调节螺母螺纹在这里是后加的、即在轭35及基体 制造后施加的,该螺纹体通过螺母螺纹的收缩应力与基体形成抗扭 转的连接。在图26f中,螺母螺纹被粘接在基体和/或轭35中。就此 而言这是有利的,因为由此不会因随后的注塑过程产生任何变形。 图27a-h表示一个可移动的回转点8的不同构型。这里,部件40.4 或表示一个杠杆7或一个箱底部40。相应地,标号40.7适用于其它 的部件,该部件可以是箱底部40或是一个杠杆7。通过不同选择的 阴影线可表明:一个部件的轮廓如何及各部件彼此的配置如何。因 此,图27中根据本发明方案的实施构型可由图本身得到解释。其特 征是,滑轮31的轴32总是构成实心轴。
图28a-d却表示作为空心轴的轴32。该实施例主要的优点在于: 由此可节省重量。
图29中的视图基本上相应于图1及2中的视图。但一个特殊性 在于,支架34通过一个离合器盖轴承43与离合器盖4轴向地连接。 支架34例如不是在变速器壁上,而是在离合器2本身上。为了借助 根据本发明的杠杆系统截取反作用力矩,可在变速器壳体上实现力 矩支承。根据本发明的杠杆系统借助离合器盖轴承43轴向连接到离 合器盖4上具有其优点,即在离合器及杠杆系统中的塑性的、热的 和/或弹性的变形可通过尺度X范围上的调整被补偿。如果支架34 支承在壳体壁上,将会通过变速器与离合器之间的热长度变化产生 杠杆系统的误调节。
图30a,30b根据图29的构思组成及给出一种测量方法,利用 该方法当根据本发明的杠杆系统安装在机动车中或在离合器与变速 器之间时,用于可移动回转点8的标称位置可被调节。在该标称位 置上通过杠杆系统的调节在分离轴承14或盘形弹簧10上出现一个 预定标称压紧力。
如果在图30a中从一个理想“对称”调节的杠杆系统出发,则 在力与位移S的曲线图中随着S的增大得到一个几乎平行于水平轴 的曲线,这时杠杆7的形状这样构型,以使得回转点8的移动不需 要力的损耗。当可移动回转点8返行-即S减小-时,对于运动- 力得到一个符号相反但值相同的变化。因此在位移上的力相对水平 坐标轴形成镜像,由此也被称为“对称”调节的杠杆系统。
如果在图30b中假定:对于一个所需的对称力-位移曲线该杠杆 系统还未正确地调节到,因此可借助可移动回转点8在相对小的S 值中的移动来求得实际的压紧力。如果这时得到与标称压紧力的偏 差,则可通过杠杆系统调节一个值X获得标称压紧力。
在这方面应当指出,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不仅需要对称的力-位移 曲线。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构型中,具有两个在负区域中的力-位移 曲线或两个在正区域中的力-位移曲线(视何方向定义为拉或压而 定)。在该设计中重要的是,当执行机构21故障或存在非自联锁的 调节丝杠33时,可移动的回转点8自动地移动到一个非关键位置上。 视规定的安全策略而定,这里非关键位置例如可为相关离合器2打 开的位置。
图31表示一个双杠杆系统的直观透视图。该杠杆系统局部地被 剖切,以便更好地表示其内部。由于清楚起见,在左下区域未除去 任何部件,由此可看到一个完整的杠杆系统。这里在箱37的上角设 有支座39,它被插在或卡在箱的槽中。该支座39具有一个压槽, 该压槽的下侧配合在一个栓塞的槽形凹陷中,其中该栓塞又配合在 储能器9中。杠杆7a具有一个粗的截面构型38,它被构成具有两 个中间条的、压出的“E”字形状。杠杆7a的右端设有两个叉,它 们作用在用于双离合器2a,2b的滑动套管上。仅是简要表示的执行 机构21a借助铆接或螺钉连接安装到箱壁上。在双杠杆系统的右上 部分去除了两个支座39,储能器9b,杠杆7b及右滑轮32b,以便 更好地表现其它部件。在执行机构21b上连接着一个调节丝杠。电 动机轴与调节丝杠33可以作成整体件。这可有利地及成本合理地借 助轧制技术来实现。调节丝杠33也可为这样的部件,即它被单独地 构成及在安装期间-例如借助收缩-固定到电动机轴上。调节丝 杠33b(当然也包括调节丝杠33a)最好构造有所谓的运动螺纹。对 于运动螺纹例如可理解为梯形螺纹。
调节螺母36b包围着调节丝杠33b,其中调节螺母36b又被一 个轭35b部分地包围。在轭35b的右端可看到球形端部。在轭的左 端设有支承单元的一部分,它由一个滑轮31b及一个轴32b组成。 在该实施例中滑轮31b具有锥形滚动面。与箱底部40的截面构型相 关地得到也包括另一滑轮及另一轴的整个支承单元的导向作用。在 箱底部40中间的星状槽用于:使设在箱37中的双杠杆系统可插在 变速器输入轴上。如果在变速器壁上的区域中设有相应的凸块,则 可借助星形设置的槽同时截取箱37上的反作用力矩。
图32表示如图31的另一实施例的视图。为了避免相同功能的 部件的重复描述,这里再次指出,在整个申请文件中标号具有对应 性。
在图32的视图中剖切地表示基本上轴向作用的轴承43,14a及 14b。轴承14a及14b这里表示为用于双离合器2a,2b的轴向轴承 或者说分离轴承。离合器盖—轴承43停靠在一个环48上,该环借 助一个间隔栓44与箱37相连接。这些间隔栓44(其中仅有两个可 从剖割的视图中看出)最好与环48及箱37铆接。离合器盖轴承43 的向着未示出的离合器盖4的一侧例如可借助卡口式接头与离合器 盖4连接。该卡口式接头可这样构成:离合器盖轴承43的在机动车 工作时转动的环设有鱼尾板,后者卡锁在离合器盖4的槽中。
结合图30a及30b描述的调整可这样地进行:在环48与离合器 盖轴承43之间至少插入一个适当厚度的间隔环。这里有利的是,该 间隔环基本上在一个部位上被开槽及由此在杠杆系统组装后可被拉 出。
从其中还可看出其结构特点,因为出于清楚的原因右支座39被 去除。其中可看到一个储能器(这里为储能器9b),它由两个彼此 插入的螺旋弹簧组成。通过不同的弹簧特性曲线的组合可构成不同 的总弹簧特性曲线。也可使用相反转向的螺旋装置来影响储能器9 的特性及性能。通过相反转向性能例如可补偿螺旋弹簧的扭绞,-该 扭绞可在弹簧受压和/或去压时发生。由此,这些弹簧与它们的支承 面的摩擦力矩在很大程度上被阻止,这样弹簧特性曲线总体上无滞 后。
图33a及33b表示一个根据本发明方案的概要视图,其中通过 滚子或接触点B及由此回转点8的移动引起杠杆7长度比的变化。
图33a中表示离合器2的打开状态,在储能器9的弹簧力FF与 作用在滚子上的力FR之间具有力的平衡。在该位置上,到对杠杆7 上合力FG的支承点C的距离为长度“l”,因为储能器9的作用线通 过回转点8延伸,回转点8在该位置上与支点A及B对准。
由图33b可看到离合器2的闭合状态。其中概要地表示支点B 的移动,由此杠杆7的长度“l”被分为长度“a”及长度“b”及由 此同时进行了力分配。
因此,通过支承点C传递的合力(操作力)可由下列公式得到:
          FG=FF×b/1
储能器9的设置原则在图3,5,36及40中实现。
图34表示一个机械的斜面分离器,其中杠杆7构成叉形及设置 在球形斜面51的圆周侧上,及设有一个运行轨道。该运行轨道设有 两个用于成对地布置在叉两侧的滑轮31的端部位置,所述滑轮可在 这些端部位置之间运动。
为了可使离合器2打开或闭合,必须借助机械式斜面分离器使 叠片5c相应地压合或打开。为此来自执行机构21的压力借助调节 丝杠33传递到滑轮31上或者说带出其原始位置A。叉形杠杆7在 该位置上用其一侧上的滑动面靠在滑轮31上,及用其另一侧靠在储 能器9上并与其形成力平衡;通过调节丝杠(Verstellspindel)33的 运动及压簧(储能器9)的反压力并通过滑轮31与绘出摆动曲线的 运行轨道的联系,使该叉形杠杆移动到位置B。该运动引起杠杆7 上长度比的改变。
为了保证杠杆7的原始位置保持不变,在斜面分离器上设有一 个自由行程54,它用于:通过再调节来补偿由于材料疲劳、磨耗等 形成的磨损。通过多个离合过程将会出现:杠杆7不再取得图33a 及33b中所示的位置,而是有所倾斜。对于分离过程这意味着,将 必须由调节丝杠33施加更大操作力。如果预定极限值被超过,调节 丝杠33将运行到超过点A,由此自由行程超过或调整球形斜面51。 用于所需磨损补偿调节的时刻将由执行机构21电流需要量的增高或 无电流时丝杠返回的复位时间的增长来检测。
当结构空间不允许其它的可能性时,斜面分离器 (Rampenausruecker)的径向布置则特别有利。
图34a也示出一个斜面分离器,其中杠杆7在圆周侧设置在球 形斜面51上。该实施例的特点在于,在图34中所述的单个储能器 9通过多个分布地设置在圆周上的、弹簧储能器形式的储能器9来 代替,它们类似于在扭转振动阻尼器中对于离合器盘所使用的弹簧 储能器。由此可实现:在一个径向结构空间中设置多个储能器9, 以便保持更大的储能容量。在各个储能器9中存储的能量或弹簧力 将通过转矩的支持传递到杠杆7上。
该实施例也设有一个自由行程54,该自由行程将使杠杆7的原 始位置恒定及由此使操作力FG保持相同。
图35表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根据本发明方案的变型,其 中分离过程借助径向设置在斜面分离器上的杠杆7及通过所谓的翻 转杠杆来实现。该方案与上述方案的不同还在于:盘形弹簧10同时 承担储能器9的功能,由此可取消储能器。
因此在该方案中,盘形弹簧10或储能器9用滑轮31沿杠杆7 移动。杠杆7各设有一个预定曲线(摆动曲线),滑轮31被强制导 向地在该曲线上碾滚。在该滚动轨道上滑轮31也轴向运动。当力传 递期间,滑轮31被设置在盘形弹簧10上的壳体板55支承。
借助摆动曲线将产生叠片组5c与盘形弹簧10之间的力及能量 平衡。滑轮31的轴向运动或支点B的轴向移动通过螺纹板56导入, 该螺纹板支承在壳体49的外面。
图36表示借助两个盘形弹簧10操作离合器的变型方案,与上 述方案相比,在该变型中其中一个盘形弹簧10也是施行储能器9的 功能及被预压(螺旋线直接设置在盘形弹簧上)。在此情况下,第二 盘形弹簧10(也可称为膜片弹簧)与杠杆7相同。该盘形弹簧10 或杠杆7未被预压,而轴向相对软。在两个盘形弹簧10,7或10, 9中的一个上根据实施形式开有一个或多个螺旋形运行轨道,即所 谓的滚珠运行轨道53,多个滚珠31(作为滑轮的特殊构型)在这些 轨道上运动。在此情况下为了接合离合器2利用了两个作用。一方 面,使盘形弹簧的支点缩小及由此同时提高盘形弹簧的力。另一方 面,使起杠杆作用的滚子的长度比例改变,由此引起操作。
通过一个盘形弹簧如10,9的转动将使滚珠31沿该运行轨道53 运动,由此使盘形弹簧10,9的外支点及由此使盘形弹簧的弹簧力 改变。因此将使相对置的盘形弹簧10/7增压及使离合器2接合。为 了力及能量的补偿,设置在从动侧的盘形弹簧10,7附加地具有一 个以螺旋线展开的摆动曲线的形状。原则上该摆动曲线也可设置在 第二盘形弹簧10,9上。螺旋线及摆动曲线的形状与相应的离合器 2相关。因此螺旋线也可作得短得多。例如螺旋线仅位于45°的角度 上,于是可成型出多个分布在圆周上的螺旋线。在使用多个螺旋线 的情况下,每个运行轨道53中有一个滚珠31滚动。在仅一个运行 轨道53的情况下,使多个滚珠31直接相串地通过一个保持架导行 地安置。设置在离合器侧的盘形弹簧10的转动例如通过前级的锥齿 轮传动装置实现。
由根据图37的方案可看到:储能器9轴向上被设置在借助一个 轭35彼此连接的滑轮31的上面,以便利用现有的轴向结构空间。 在此情况下,盘形弹簧10间接地通过杠杆7加载。滑轮31将通过 执行机构21的调节丝杠33的操作相应地在其运行轨道上运动,这 时杠杆7同时地运动,它操作盘形弹簧10。
图38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盘形弹簧10的两个不同位置的 另一方案构型。它相对图37的区别在于,在该方案中设有一个紧急 释放装置57,由此可使离合器2在电流中断时自动打开。紧急释放 装置释放的一个可能性在于:用于滑轮31的摆动曲线被这样地设 计,以使得总是存在一个复位的力。这意味着,储能器9的力这样 地大,以致滑轮31总是在执行机构的方向上被压向其原始位置。但 这意味着,最大的操作力被增高。为了避免它,采用了一个附加的 板58,该板一方面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49上,在另一侧通过一个 曲杆系统63被电磁铁59保持。如果电流中断,电磁铁59将失去其 吸力及曲杆系统63可被打开。此外失去了用于滑轮31的支承力及 离合器2被打开。通过滑轮31的返回并超过原始位置,可使附加板 58又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因此曲杆系统63将伸开及可被电磁铁59 容易地保持。因为电磁铁59除在工作情况下将曲杆系统保持在确定 位置上外,不具有其它功能,它可被作得相对小。
图39表示根据图38的分离器的另一变型。与图38不同的是, 在壳体49上支承着一个型板52,在该型板上压制有用于滑轮31的 摆动曲线。在该方案中杠杆7被作成平面。滑轮31沿型板52的摆 动曲线向轴1方向滚动及由此使杠杆7压向盘形弹簧10,后者被表 示在两个位置上。该具有带摆动曲线的附加型板52的方案可实现它 相对储能器9的移动。因此杠杆7的压紧线移动及对于滑轮31的每 个位置可调节杠杆7面的另一瞬时陡度。因此在整个压紧力范围中 总可实现分离力的完全补偿。仅在气隙及平的垫层弹性曲线的范围 中不能达到完全的补偿,因为通过摆动曲线的移动得到一个初始陡 度。
该方案将有利地适合于具有存在油润滑的湿式离合器。对于干 式离合器必须在储能器9下面设置滚导向装置。与根据图38的方案 的另一区别是可转动支承的执行机构21,以便当摆动曲线向上运行 时实现高度的补偿。
图40表示分离器的另一实施可能性,在该分离器中执行机构21 设置在靠内的位置上,由此可取消调节丝杠33。这将导致力传递的 另一可能性。因此来自执行机构21的力不再如迄今那样由外部导入 分离器,而是从内部导入。由此得到其它力传递方面的相应改变, 因为盘形弹簧10通过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与执行机构21的轴形成直 接接触。在分离时它使盘形弹簧10转动,这将引起-根据图7a及 7b所示地-滚动体在盘形弹簧10的压槽62上滚动。在该例中滚 动体同时为滑轮31及为杠杆7的一部分。在盘形弹簧10与滚动体 31之间支点B的移动一方面导致盘形弹簧力的增高,另一方面导致 滚动体31的倾摆,它们借助压板3将离合器2的叠片组5c压合。 相反地,在执行机构21的轴方向改变时通过杠杆系统使叠片组5c 的各个叠片隔开。为了在盘形弹簧10转动时尽可能地避免摩擦(主 要为孔摩擦),需要作到:在滑轮31的内支点C上串联地设置一个 附加的滚动轴承14。补偿了从外支点A向内支点C的滑轮31的另 一位移。并且盘形弹簧10通过滚动轴承14支承到壳体49上,以便 使这里同样地减小摩擦。
为了当磨损情况下保持盘形弹簧10相对叠片组5c的最佳轴向 位置,在罐60上设有一个螺纹。如果出现磨损,则通过在盘形弹簧 10中的止挡及通过执行机构21使罐60相对壳体内部49转动及由 此使整个分离系统相对叠片组5c移动。因此在离合器2的工作寿命 期间保证恒定的气隙及由此保证恒定的操作转矩。
根据图2的基本原理应用的另一可能性表示在图41中。这里涉 及一种天平杠杆分离器(Wiegehebelausruecker)构型的液压驱动的 分离器。在图41b中表示滚子31是如何连接在液压缸33c上的。液 压缸33c与滚子轴32连接及活塞33’与壳体49连接。该分离器的 基部构成作为板型部件的壳体49,该壳体通常被固定在机动车中的 变速器壳体上。在壳体49中悬置着作为储能器9c的双蝶形弹簧, 它的力作用在接合杠杆7的自由端上。接合杠杆7由蝶形弹簧9c引 导。在壳体49上的侧向止挡支持该导向。在压力加载时液压流体通 过固定的活塞33c’被压到运动的液压缸33c中。因为该液压缸33c 通过3滚子方案的不对称结构(图41b)将倾向于侧向倾斜,它在 壳体49中通过壳体导向件49.1(图41a)导向。通过压力加载引起 的液压缸33c的移动也引起滚子31(图41a)的移动,其中两个滚 子31b在壳体49上滚动,而滚子31a在接合杠杆7c上滚动。在此 情况下,接合杠杆7c的支承或支点B也移动,其方式是接合杠杆7c 用曲线轨靠在滚子31a上。负载将从该滚子31a通过滚子轴32传递 到滚子31b到壳体49上。滚子31a及滚子31b(可移动支点)在此 由液压移动。因此,滚子31可取得其原始位置,接合杠杆7c的曲 线轨被这样构型,以使得在接合杠杆7c的任何位置上在液压缸33c 上作用一个返回移动的力分量及由此使滚子31又回到其原始位置 上。
图44表示具有手操作装置的一个机械分离器构型的另一可能 性。这里也是根据本发明的构思,通过作用在杠杆上的滚子31及由 此通过分离弹簧10的支点B(或螺旋线板7d)来改变杠杆的长度 比例。在图45中,该分离器的机械方案体现为分离弹簧10,7d的 构型。该相对图7a及7b中所示方案的新方案在于,在螺旋形保持 架61的端部分别设置止挡凸块66,它们可防止分离弹簧10,7d的 过转动及由此防止滚子31从保持架61中滑出。
在图46及47中,分离弹簧10,7d由薄壁板构成,在其中也开 有各个设置成螺旋形的保持架61。该分离弹簧10,7d的构型具有 其优点,即在该分离弹簧开制出保持架61后可被表面硬化。因此可 有利地提高允许的表面压力。这导致赫兹压力的压力椭圆面的减小 及由此导致孔摩擦损耗的减小。由于其轴向及径向的柔性,它可使 分离弹簧10,7d适配相应的运动。因此可利用在分离弹簧10,7d 上支点移动的效应。分离弹簧10,7d在轴向上的柔性可通过如图47 中所示的另一特殊构型来达到。其主要特点在于,保持架61被逐个 成型及仅通过窄接片与薄的外环及内环连接。由此它可理想地适配 位于其后的盘形弹簧的变形。
另一可能性在于,在相对硬的表面硬化的板(盘形弹簧10)上 设置螺旋凸块作为滚子31。在该板上支承着一个平面盘形弹簧7a(无 压槽62)。通过螺旋凸块(保持架61)对面一侧的形状(环形凸缘) 或一个附加置入的金属丝环可确定盘形弹簧7a的外支承直径。该结 构具有其优点,即螺旋凸块(保持架61)的支点B可与杠杆(盘形 弹簧7a)的支点完全去耦合,由此可预期减小公差的影响。盘形弹 簧7a的力在特性曲线的范围中保持相对恒定(工作在盘形弹簧特性 曲线相对平的区域中)。
该方案的特征在于板10抵抗“罐形变形”(盘形弹簧运动)的 刚性,这是通过大的板厚度与螺旋凸块(保持架61)的相应高度来 实现的。
除该方案外基本上还具有多个杠杆7(以盘形弹簧的形式)彼 此串联的可能性。这在具有高轴向力及小结构空间直径的应用中尤 其有意义。最好在各个盘形弹簧之间放置金属丝环,以减小在它们 之间产生的摩擦。
通过硬度的增大,例如通过使用一个附加板,可减少所需的滚 子31的数目,由此可实现构成螺旋的保持架61的较大坡度(例如 >30°)。由此可增大转动角度,这将导致调节转矩的下降及公差敏 感性的减小。
如图45所示,可在螺旋形保持架61的端部上设置用于行程限 制的端部止挡。但加工技术上更简单的是:取代盘形弹簧7上的止 挡,在其边缘上设置槽,如图46所示。
为了对于调节机构的操作必须消耗小的操作能量,图48中表示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用于电操作的盘状制动器的应用。这里分离器的 螺旋线板7d构造成刚性的。通过作为储能器9a的多层的盘形弹簧 组使螺旋线板7d被压紧。为了减小摩擦,盘形弹簧组9a的各个盘 形弹簧通过圆环彼此支承。在设有预定运行轨道53(摆动曲线)的 螺旋线板7d上支承滑轮31,其中当螺旋线板7d转动时它引起支点 B的位移。因此通过滚子31在滚针轴承上及由此在压板3c上施加 操作力。
该力导致制动块67的操作。螺旋线板7d与盘形弹簧组一起的 转动通过中心轴1实现。螺旋线板7d及盘形弹簧9a的连接体与轴 1之间的转动连接将通过齿部分来实现。这里重要的是,该连接是 轴向可移动的。
所有这些部件被设置在一个罐状壳体49中。部件的外部设有细 螺纹,以使得所有部件可被旋入该致动器的壳体内。通过螺纹的转 动可调节相应的气隙。在工作中通过由电动机21引起的螺纹转动来 实现摩损的补偿调节。
为了达到转矩调节设有一个中间传动装置,在此情况下,该中 间传动装置由一个耦合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来实现。通过该结构可 实现具有相对短的轴向尺寸的一个紧凑结构形式。
通过图48中压板3c的特殊构型,使对轴向轴承的支承面形成 球形构型,及通过在轴向轴承环上构成一个相应的空心球,可实现: 压板3c在空间上可摆动及由此可适配制动垫衬的不均匀磨损。因此 可避免横向力及由此形成在压板3c上的摩擦力。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盘式制动器 2020-05-11 846
盘式制动器 2020-05-11 705
盘式制动器 2020-05-12 817
盘式制动器 2020-05-13 736
盘式制动器 2020-05-14 165
盘式制动器 2020-05-11 549
盘式制动器 2020-05-12 21
盘式制动器 2020-05-12 643
盘式制动器 2020-05-14 567
盘式制动器 2020-05-15 64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