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零件和配件 / 行李舱盖 / 尤其是用于汽车的门外部把手

尤其是用于汽车外部把手

阅读:255发布:2020-10-04

专利汇可以提供尤其是用于汽车外部把手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门 外部把手包括有一个固定在门(11)上的支座(10),该支座(10)支承一个把手(20)。把手在解 锁 位置 上作用于一个锁,而在锁处于闭锁位置时把手不起作用。为了对锁换向控制,设有一个电容式 传感器 ,它具有一个布置在 门把手 外面部位处的、具有一个传感器面(37)的外 电极 。为了在布置传感器面时能有较大的结构回旋余地,除了传感器(37)之外还在门外部把手的内部范围中设有至少两个另外的内电极,这些内电极作为作用面具有一个传递面(36)和一个励磁面(35)。在这两个内电极之间存在一个电耦合场(50.1),它与在门外部把手的外面部位处起作用的传感器面(37)场 串联 。,下面是尤其是用于汽车外部把手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外部把手、尤其用于汽车的门外部把手,它
具有一个固定于门(11)上的、固定的支座(10),
具有一个可摆动地支承于支座(10)上的把手(20),
具有一个装在门(11)里的,该锁可以在一个闭锁的和一个解 锁的位置之间转换,
其中在闭锁位置上为打开门(11)而对把手(20)的操纵(24) 是不起作用的,但在解锁位置上是起作用的,
具有至少一个电容性传感器电子装置(28,38),该传感器电子 装置(28,38)具有一个在门外部把手的外面部位处起作用的外电极
其中这个电极的作用面(37)探测到有资格人员的接近或接触, 并因此应称为传感器面(37),
而且该有资格的人员自身带有一个有权利进入汽车和/或驾驶汽车 的主动的或被动的识别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门外部把手的内部范围中设有电容性传感器电子装置(28,38) 的至少两个另外的内电极,
在它们之间至少在静止位置时、也就是说当把手(20)未被操纵 时,建立起一个电耦合场(50.1),
其中所述的一个电极的作用面建立电耦合场(50.1),并因此应称 为励磁电极(35),
而所述的另一个内电极的作用面则与向外起作用的传感器面 (37)进行电连接(34),并应称作为耦合场(50.1)的传送面(36)。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在门外部把手 的外表面(53)和/或内表面上至少局部涂覆了由导电漆制成的涂层 (52),并且该漆涂层(52)形成了传感器面(57)的、传送面的和/ 或励磁面的电极。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在门外部 把手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至少局部涂覆了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导电 层,并且该涂层形成了传感器面的、传送面的和/或励磁面的电极。
4.按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 在于,门外部把手具有多个相互分开的向外起作用的传感器面(67, 47)、和/或向内起作用的传送面(56,46)、和/或励磁面(59,45), 并且这些分开的传感器面(67,47)在有资格人员接近或接触时在汽 车门锁上或其它仪器上触发不同的功能。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传感器面中的 一个(67)用于使锁解开,而另一个传感器面(47)用于使锁闭锁住.
6.按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 器面中的至少一个在有资格的人员接近或接触时触发汽车上可活动部 件朝打开方向和/或关闭方向的运动。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传感器面在有 资格的人员相继地接触或接近时使可活动部件二者择一地朝打开方 向、然后朝关闭方向,或者反过来地进行运动。
8.按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 动部件是汽车的一个或多个车窗玻璃、一个滑动天窗、一个行李舱盖 板和/或一个或者多个门。
9.按权利要求1至8中之一或多项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 于,向外起作用的传感器面(37,67)中的一个或多个位于把手(20) 上。
10.按权利要求1至9中之一或多项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 于,传感器面(27,47,57)中的一个或多个位于一个盖板(25)上, 此盖板布置在门外部把手里的把手(20)旁边。
11.按权利要求1至10中之一或多项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 在于,用于使汽车里的锁闭锁和/或解开的、和/或用于使汽车里的运动 构件运动的、电容性传感器的至少一些电子构件集成在把手里或者门 外部把手的把手内部。
12.按权利要求1至10中之一或者多项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 征在于,用于使汽车里的锁闭锁和/或解开的、和/或用于使汽车里的运 动构件运动的、电容性传感器(传感器电子装置28,38)的至少一些 电子构件(28,38)或者直接地或者间接地(30)布置在支座(11) 里。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电子 装置(28,38)位于一个在支座(11)上的外壳单元(30)里。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外壳单元 (30)预先加工好,并且可固定在支座(11)的背面(26)上。
15.按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外壳单 元(30)预先加工好,并固定在一个装在支座上的塔形装置(17)的 部位处,其中塔形装置(17)布置在支座(11)里的把手(20)旁边。
16.按权利要求12至15中之一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 外壳单元(30)由一主外壳(31)和一从主外壳伸出的外壳指形件(32) 组成,并且指形件端部(33)一直伸到门外部把手的前面部位(25) 里,并在那里具有用于使锁闭锁上的传感器面(27)。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电子 装置(28,38)集成在外壳单元(30)的主外壳(31)里,而外壳指 形件(32)可以穿过支座(11)里的通孔(39)和门的门外壳(30) 里的孔插入。
18.按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外壳单 元(30)可以事后从门内部(11)起、在固定于门内部的支座(11) 的背面(26)上进行装配和/或拆卸。
19.按权利要求1至18中之一或多项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 在于,把手由一种手拉把手(20)组成,它在其一个把手端(21)上 支承(15)在支座(11)里,而其另一端(22)则具有一个与锁共同 作用的悬臂(23),并且外壳指形件(32)布置在悬臂(23)旁边。
20.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电耦合场 (50.1)的传送面(36)布置在把手(20)的悬臂(23)的内端上。
21.按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电耦合 场(50.1)的励磁面(35)布置在外壳单元(30)里,该外壳单元(30) 位于支座(11)的背面(26)上。
22.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励磁面(35) 集成在外壳单元(30)的指形件(32)里,并且指形件(32)在把手 的静止位置(20)上遵循悬臂(23)的轮廓分布。
23.按权利要求1至22中之一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 在外面部位处起作用的电极的传感器面(67)、所述的一个具有其传 送面(56)的内电极以及连接它们的电导体(60)整体地构成。
24.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由传感器面 (67)、传送面(56)和导体(60)组成的整体组成物布置在把手(20) 里和/或盖板(25)里。
25.按权利要求24所述的门外部把手,其特征在于,整体组成物 (67,60,56)至少局部地在构成为手拉把手的把手(20)的悬臂(23) 里分布。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里所述类型的外部把 手。所谓“门外部把手”以下是指装在门外侧上和门里的整个结构单 元。该结构单元在门里包括有一个要位置固定地紧固的支座、一个在 该支座上可以摆动地设置的在门前面的把手以及布置在把手旁的盖 板,在该盖板里根据需要可以集成有芯和其它功能部件。锁芯、功 能部件和盖板同样也固定在支座上。

为了实现较高的操作舒适性,公知的是(DE 196 17 938 C2)在汽 车的一个关闭装置里设有一个电容式的传感器,它集成在门外部把手 的把手里。根据资格询问,该电容性传感器用于引起对关闭装置的操 纵并使人可以进入汽车。在这种已知的装置中,拥有识别传感器(ID 传感器)的有资格的人员在其手接近把手时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就发 生变化并将一个信号传送给汽车侧的控制电子装置,该装置借助于一 个发射和接收装置启动了搜索ID传感器的搜索过程,并开始了在ID 传感器和控制电子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在此ID传感器发送一个识别 编码,对于一个有资格的人员来说则通过控制电子装置发生一种肯定 的编码对比,而且所述关闭装置可以允许进入汽车。布置在可活动的 把手内部的电容性传感器为了传送信号必须借助于电连接导线和插接 装置与车辆侧的控制电子装置连接。电插接装置具有一个耦联件,它 配属于把手;还有一个对向耦联件,它配属于支座。但此处不利的是: 电容性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的电连接总是要求一个固定耦联件。这限制 了布置电容性传感器的结构回旋余地,此外这种耦入要有高的装配费 用而且要求有许多构件。

在另一种门外部把手(DE 101 53 142 C1)中,在一个可拆开的外 壳单元里集成有一个电容性传感器,它具有两个在外面部位处起作用 的外电极,该外壳单元根据需要可以布置在支座的前侧面上。这两个 外电极具有分开的传感器面,其中一个用于触发解开锁,另一个则用 于触发闭锁上锁。为使传感器面安置在门外部把手里希望的位置上, 外壳单元必须具有一个相应分开的成度的外壳。这限制了布置传感 器面用的结构回旋余地,因为这些位置必须总是可以很好接近的。

本发明的任务是开发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述类型的 价廉的门外部把手,它具有可靠地起作用的传感器面。这按照本发明 通过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来实现,这些特征具有以下特别的意义。

门外部把手的内部设有至少两个另外的电容性传感器内电极,它 们用于传送一个内部的电子耦合场。用于构成耦合场的第一电极的作 用面应称为“励磁面”。另一个电极的作用面与向外作用的传感器面 相连接,并因此应称为耦合场的“传送面”。在本发明中通过这两个 内电极实现电容接通。在传送面和励磁面之间的电耦合场从电学角度 来看与传感器面成串联连接。借助于电耦合场可以没有问题地消除在 门外部把手的构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公差间距,也可以将传感器面布置 在门外部把手的难于接通的位置上。在设计不同传感器面的尺寸大小 和布局时就得到大的回旋余地。

在传感器面和一个内部电极的传送面之间的电连接可以简单地通 过将具有传感器面的外电极和所述的一个具有传送面内电极制成整体 来实现。这样一种整体式的构件可以很容易地集成在门外部把手的相 应构件里。这可以通过敷设、喷注或者涂覆导电层或电导线来实现。

本发明的其它措施和优点可见其它的从属权利要求、以下的说明 和附图。在附图中示意表示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附图示出:

图1:一个装在门上的门外部把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纵剖图;

图2:一个结构类似于图1所示的门外部把手的第二种实施例;

图3:第三种实施例的部分视图,该实施例为图2的一种变型方案;

图4:第四种实施例,原则上它同时利用图1和图2中的结构。

在门内部11中有一个支座10固定在一个门外壳13的背面12上。 在门外壳13的前面14上有一个把手20,它在这里设计成手拉柄把手。 该把手用其一端21在15处可摆动地支承在支座10上,而在另一端22 处是一个悬臂23。悬臂23作成钩形并与属于一个未详细示出的、在门 里的锁的一个工作构件16共同作用。

该锁可以在一个闭锁位置和一个解锁位置之间转换,在闭锁位置 上操纵把手20对于打开门来说是无效的,而在解锁位置上在箭头24 方向上操纵把手20则对于锁来说是有效的并使锁打开。把手的操纵位 置在图上用点划线示出并用20’表示。在此工作构件则进入到其用16’ 表示的、用点划线示出的工作位置中。

在把手20旁边,在门外壳13的前面上有一个与把手20的外轮廓 相适应的盖板25,它最好固定在支座10上。在本例中也还在支座10 里固定有一个塔形锁芯(Schlieβzylinder-Turm)17,其输出端18与锁 共同作用。塔形锁芯17在其前端面19上在盖板25部位处借助于一个 未详细示出的钥匙而可以接近。该塔形锁芯17通常只是在紧急情况 下、在汽车里的电子控制装置失效时使用。在有些应用场合中,该锁 芯17可以完全没有或者用一个塔状模拟物来替代。

在支座10的背面26上装有一个特别的外壳单元30,它分成一个 主外壳31和一个从此处伸出的外壳指形部分32。在自由指形端33上 是一个在门外部把手的外面部位处起作用的电容性接近传感器接触 传感器的第一个传感器面27,其电子构件、如在28处用点虚线表示的 那样,集成在主外壳31的内部。该传感器面27用于使锁实现闭锁。 也可以应用一个接触开关或者压开关来替代传感器面27。如果一个 具有进入资格的人员用其手接近传感器面27,那就使锁闭锁上。因此 有利的是使指形端33尽可能靠近盖板25定位。为此无论是支座10还 是门外壳13在这个部位处都有一个通孔29。但手拉把手20的悬臂23 也穿过该通孔29。

把手20最好设有一个空腔42,在其内部受保护地设有一个在门外 部把手的外面部位处起作用的电极,其有效的传感器面用37表示。该 传感器面37也属于电容性传感器,但用于使锁解开。在悬臂23的里 端和在外壳指形件32部位处设有两个内电极,它们的作用面用35,36 表示。在把手20的静止位置上,按图所示,在这两个作用面35,36 之间保留一个小的间隙39。外壳侧的作用面35通过标出的在外壳30 里的电导线44与把手侧传感器电极37的电构件37相连,并在间隙39 里与位于悬臂件23里的另一个电极建立起所述的电耦合场50.1。该耦 合场50.1在图1中用点表示出。因此外壳侧的第一个内电极的作用面 35应该称为“励磁面”,而设于悬臂23里的另一个内电极的作用面应 称为“传送面”。该传送面36本身通过一个固定的电导线34与集成 在把手20里传感器面37连接。具有传感器面37的电极、具有传送面 36的电极和位于它们之间的电导线34可以整体地构成,并在制造把手 时通过压注技术等集成在其中。在励磁面35上构建的电压和电位分布 断面以类似方式通过位于间隙39里的场桥在传感器面37扩大。反之, 在传感器面37范围里的电场的变化通过两个无接触的作用面36,35 而传送至位于支座10里的所属的传感器电子装置38。电耦合场50.1, 从电方面来看,与在传感器面37的外面部位处起作用的外场成串联。

由传感器电子装置38所接收的信号通过电插接连接装置40和电 缆41输送给汽车里的一个电子控制仪。从那里则发出一个控制脉冲, 它使在这个门里的锁解开;而且当汽车为集中锁闭时,也使该汽车的 所有其余的门和翻盖解开锁。

当然励磁面和传送面35,36也可以定位在把手20和支座10的其 它部位处。外壳单元30也可以布置在支座的其它部位处,例如在所述 的锁芯17或者一个在那里设有的塔形模拟物的部位处。也可以设置在 静止情况下相互接触并用来传送电压和信号的接点,以代替所述两个 内电极。但使用所述的无接触内电极具有以下优点:在用于建立耦合 场50.1的励磁面35和传送面36之间可以实现容差平衡。通过传感器 面37可以在把手还处于静止位置20时就使门锁解开。

如上所述那样,在图2,3和4中表示了按照本发明的门外部把手 的三种其它变型方案。类似的构件用同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记。 就这一点来说以前的说明适用。只用讨论其区别就可。

在图2中在门外部把手的外面部位处起作用的外电极用其传感器 面47布置在盖板25里,此盖板容纳了前述的锁芯17或一个类似的模 拟物。该传感器面47在这种情况下也在门外部把手中配有两个内电 极,它们的励磁面45和传送面46在它们之间产生了一个电耦合场 50.2,这在图2中用点状阴影突出。传感器面47和传送面46通过电导 体49相互固定连接起来。这些构件甚至整体地制成,其中传感器面47 和传送面46由导体的端面来产生。

另一个内电极具有励磁面45,该内电极设有一个导电的延长段 48,该延长段通向已述结构单元30的外壳31,并在那里与所配属的传 感器电子装置38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包含有传感器电子装置28,38 的结构单元30也固定在支座10的背面26上。这从门的内部起进行。

在图2中传感器面47位于盖板25的内侧上。在传感器47前面是 盖板25的壁51,它在这里可以设计成全厚的。图3表示了对于此的一 种替换方案。

在图3中盖板25的壁51可以设计得更薄。但与图2的主要区别在 于:在外侧面53上盖板25至少在一个规定的位置上涂覆一个由导电 漆制成的涂层52,该漆的外侧又形成一个传感器面57,该传感器面57 在门外部把手的外面部位处起作用。在图3中第二内电极又以其已经 结合图2所述的励磁面55位于与壁51的内侧小的自由间距上。该电 极这里也具有一个延长段54。该延长段54又通向结构单元的未详细示 出的外壳。

在图4中,正如已经所述的那样,同时应用了略加改变图1所示 的措施和图2所示的措施。就这点来说附属的以前的说明可以适用。 这里有两个在门外部把手的外面部位处起作用的不同的传感器面47, 67,当一个有资格的人员接近或者接触时就在汽车里引起不同的功 能。传感器面47,正如已结合图2所述的那样,用于闭锁住集成于门 中的锁。相反,另一个传感器面67如图1所示,使锁解开。但相对于 图1有以下区别。

属于耦合场50.2励磁面45的电极延长段48布置成与另一个电极 58绝缘。两个延长段48,58通向结构单元30的外壳31。在电极58 的外端又是一个励磁面59,它在图4所示的门外部把手里产生另一个 电耦合场50.4。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对置的内电极的传送面56也属于电 耦合场50.4,该内电极由一个整体式的电导体60的端部段形成。

导体60集成在把手20的开头已述的悬臂23里,该把手在此情况 下也设计成手拉把手。在导体60的外端处是已经叙述过的第二传感器 面67。该传感器面67可以一直伸到最好作成中空的把手20的内表面 62,并且向着外侧由把手20的一个壁61来保护。

可以在把手20、盖板25的部位处或者在其它的位置上布置另外的 传感器面,更确切地说空间上和按作用来说相互分开。为了在这种情 况下也简化结构,至少应该使一个或多个这种传感器面配有内电极, 该内电极分别通过励磁面和传送面而产生所述的内电耦合场。当有资 格的人员接近时或者被有资格人员接触时就在汽车里触发各种不同的 功能。

除了已经所述的锁的解开和闭锁之外,如果所属的传感器面响应 的话,例如可以对在汽车里的其它的运动部件朝打开方向和/或朝关闭 方向操纵。为了打开和关闭这样的运动部件,也可以只使用唯一的一 个传感器面,它在相继地接触或接近时在相互不同的方向上二者取其 一地引起运动。作为汽车的运动部件在此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车窗玻 璃,滑动天窗行李舱盖板或者也可以是汽车的一个或多个门。

用于构建耦合场的电极也可以任意地布置在门外部把手里。那么 例如就可以类似于图4所示,加长电极58,并在那里的电极延长段48 旁边使该电极继续一直通到盖板25的内部,在那里已述的、用于类似 于图4所示50.4的耦合场的励磁面59到达盖板25的后面。属于传感 器面67的另一个内电极用其在图4中以56标注的传送面在这种情况 下布置在把手20的邻接于盖板25的内侧。在这种所述的备选情况下, 图4所示的电导体60不再沿着悬臂23的纵向方向延伸,而实际上是 横向于该悬臂。

如果要在汽车里触发任何其它功能的话,除了在图2和4中所述 的在盖板25里的传感器面47之外,可以在盖板25里设有另外的一个 与之隔开布置的附加的传感器面。该第三传感器面也配有内电极,它 们最好如在图2中所示电极延长段48那样,在把手之外延伸。

按图3所示的导电涂层52也可以由弹性材料、例如塑料制成,它 作成导电的。也可以在门外部把手的内表面上涂覆这样的导电层,例 如在把手20或盖板25或者布置在该部位处的其它构件的内部,而不 是如图3所示在外表面上。这些涂层则可以形成传感器面的功能,但 也可以形成用于产生各耦合场的传送面和励磁面的功能。

                 附图标记列表

10    支座                       34    在36,37之间的电导体

11    门内部                     35    第一内电极的作用面,50.1

12    13的背面                         的励磁面

13    门外壳,门板               36    第二内电极的作用面,50.1

14    13的前面                         的传送面

15    20在10上的支承位置         37    第二传感器面,用于使锁解

16    门锁的工作构件(静止位            开的作用面

      置)                        38    用于37的电构件,传感器电

16′  16的工作位置                     子装置

17    锁芯                       39    在35和36之间的间隙

18    17的输出端                 40    电插头和对向插头

19    17的前面端                 41    40上的电缆

20    把手,手拉把手(静止位      42    20用于37的空腔

      置)                        43    10用于23的导向面

20′  20的操纵位置               44    30里的在35和38之间的电

21    20的第一端,支承端               导体

22    20的第二端,工作端         45    50.2的励磁面(图2)

23    用于16的20的悬臂           46    50.2的传送面(图2)

24    操纵20的箭头               47    传感器面(图2,4)

25    盖板                       48    45的电极的延长段(图2,4)

26    10的背面                   49    46,47之间的导体(图2,4)

27    第一个传感器面,用于使     50.1  耦合场(图1至图4)

      锁实现闭锁的作用面         50.2  耦合场(图1至图4)

28    电子构件,用于27的传感     50.3  耦合场(图1至图4)

      器电子装置                 50.4  耦合场(图1至图4)

29    在10和13里的通孔           51    25的壁(图2)

30    用于27,37的结构单元       52    由导电漆制成的涂层(图3)

31    外壳,30的主外壳           53    25的外侧(图3)

32    30的外壳指形件             54    55的电极的延长段(图3)

33    32的指形端                 55    50.3的励磁面(图3)

56    50.4的传送面(图4)           60    56,57的电导体(图4)

57    52的传感器面(图3)           61    20的壁(图4)

58    56的电极(图4)               62    20的内表面(图4)

59    58的励磁面(图4)             67    20里的传感器面(图4)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