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制动系统 / 制动 / 连动制动装置

连动制动装置

阅读:94发布:2021-06-11

专利汇可以提供连动制动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连动 制动 装置,将直接 接触 活塞 杆31a后端的单一零件顶件25可绕与一平面(该平面包含了活塞31的作动轴线) 正交 的轴线转动地支承于缸体30。由此,相应于独立制动操作件与连动制动操作件可对连接于液压式 车轮 制动器的主缸进行作动,同时在连动制动操作件制动操作时,可使制动 力 施及上述主缸与机械式车轮制动器上,在这样的连动制动装置中以较少的零件件数与简单构成形成用于推压主缸活塞的顶件。,下面是连动制动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连动制动装置,它具有:前面面对连接于液压式车轮制动 器(BF)的液压室(32)的活塞(31)可滑动地配合于缸体(30)而 构成的主缸(24),可推压连设于上述活塞(31)的活塞杆(31a)后 端的顶件(25),可相互独立进行制动操作的独立制动操作件(21) 和连动制动操作件(22),相应于连动制动操作件(22)的制动操作、 按预定的分配比向机械式车轮制动器(BR)侧及上述顶件(25)侧分 配操作的负荷分配装置(27),避开独立制动操作件(21)和负荷 分配装置(27)间的相互干涉、将上述独立制动操作件(21)及上述 负荷分配装置(27)连结于上述顶件(25)上的连结装置(28);其 特征在于,可直接接触上述活塞杆(31a)后端且为单一零件的上述顶 件(25),可围绕正交于包含上述活塞(31)的作动轴线的一平面(P) 的轴线周围转动地支承于上述缸体(30)。
2.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顶件 (25)为沿包含活塞(31)的作动轴线的上述平面(P)的平板状。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记述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副缸 (26)成一体地形成于上述缸体(30)上。
4.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记述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 于,在包含上述活塞(31)的作动轴线的上述一平面(P)的一侧,配 置着上述负荷分配装置(27)与上述连结装置(28)。
5.按权利要求4所记述的连动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于包 含上述活塞(31)的作动轴线的上述一平面(P)的另外一侧的副缸(26), 成一体地形成于上述缸体(30)上。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连动制动装置的改进。该连动制动装置是:相应 于独立制动操作件和连动制动操作件的制动操作,可使连接于液压式 车轮制动器的主缸动作,同时在连动制动操作件制动操作时,可使制 动操作施及上述主缸和机械式车轮制动器。

现有技术中,这种连动制动装置已知的如日专利特开平11- 91673号公报等。

在上述现有连动制动装置中,相应于独立与连动制动操作件的制 动操作而转动作动的顶件可转动地支承于主缸缸体上,以该顶件所具 有的推动销推动主缸活塞。即,顶件由配置于活塞作动轴线两侧的一 对杆、与具有与上述作动轴线正交的轴线并连结两杆间的推动销构成。

在这样的现有连动制动装置中,顶件由多个零件构成,且顶件构 成比较复杂。

本发明即是有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以少量零件 和简单构造来构成推压主缸活塞的顶件的连动制动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方案1所述的连动制动装置具有:使其 前面面对着连接液压式车轮制动器的液压室的活塞可滑动地配合于缸 体而成的主缸、可推压连设于上述活塞上的活塞杆后端的顶件、可相 互独立进行制动操作的独立制动操作件与连动制动操作件、相应于连 动制动操作件的制动操作按预先设定的分配比对机械式车轮制动器侧 与上述顶件侧分配操作力的负荷分配装置、避开独立制动操作件与负 荷分配装置间相互干涉并将上述独立制动操作件与上述负荷分配装置 连结于上述顶件的连结装置;在这样的连动制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作为直接接触上述活塞杆后端的单一零件之上述顶件,可围绕与含有 上述活塞作动轴线之平面正交的轴线转动地支承于上述缸体。

按照这种构成,由于以作为单一零件的顶件直接推压主缸活塞 杆,可减少零件件数,并简化顶件构成。

本发明方案2所述的连动制动装置的特征是,在上述方案1所述 的发明的基础上,上述顶件沿含有活塞作动轴线的上述一平面形成平 板状,如依这种构成,可以简单的形状紧凑构成顶件。

本发明方案3所述的连动制动装置的特征是,在上述方案2或3 所述的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副缸一体形成于上述缸体;如依这种构 成,可使主缸与副缸紧凑地集中构成。

本发明方案4所述的连动制动装置的特征是,在上述方案1~3 所述的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在包含上述活塞作动轴线的上述平面一 侧,配置着上述负荷分配装置与上述连结装置;如依这种构成,由于 可集中配置了连动制动装置构成要素中的作动部分,容易进行连动制 动装置安装于车辆时的布局。

本发明方案5所述的连动制动装置的特征是,在上述方案4所述 的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配置于包含上述活塞作动轴线的上述平面的 另一侧的副缸,一体形成于上述缸体;如依这种构成,可不受连动制 动装置构成要素中作动部分布局的制约来配置副缸,并可将副缸的容 积设定得大些;而且,主缸、副缸、负荷分配装置与上述连结装置可 整体上紧凑配置。

图1是机动两轮车侧视图;图2是连动制动装置整体构成图;图 3是主缸部件放大侧视图;图4是图3的4向视图;图5是图3的5 向视图;图6是图3的6-6剖视图;图7是图6的7-7剖视图;图 8表示了在独立制动操作件操作状态的作动情况,(a)是对应图3的 图,(b)是对应图7的图;图9表示了连动制动操作件操作状态的作 动状况,(a)是对应图3的图,(b)是对应图7的图。

下边借附图所示出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

图1~9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图1是机动两轮车侧视图;图2 是连动制动装置整体构成图;图3是主气缸部件放大侧视图;图4是 图3的4向视图;图5是图3的5向视图;图6是图3的6-6剖视图; 图7是图6的7-7剖视图;图8表示了独立制动操作件的操作状态的 动作状况,(a)是对应于图3的图,(b)是对应图7的图;图9表 示了连动制动操作件在操作状态的动作状况,(a)是对应于图3的图, (b)是对应于图7的图。

首先在图1中,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架11由前部 构架12与连结于该前部构架12后部的后部构架13构成。前部构架 12一体具有:可操向地支承着前叉14(它轴支着前轮WF)的操向柱 14a的头管部12a、从该头管部12a向下方延伸的下管部12b、和从该 下管部12b下端向后方延伸的底部12c;在上述操向柱14a上端,连 结着操向手柄15。

后部构架13从上述底部12c的后部延伸、同时从中间向后上方 倾斜形成。在该后构架13的中间部,支承着后轮WR并可上下摇动 地支承着驱动用动力部件16;在后部构件13的后端部与动力部件16 间设有后缓冲器17。在后部构架13上,设有收纳头盔等的收纳箱18, 在该收纳箱18上面配设着兼作盖用的车座19。

一并参照图2,在操向手柄15上,与右侧握把20R相邻、可制 动操作地轴支着作为独立操作件的独立制动杆21,和与左侧握把20L 相邻、可制动操作地轴支着作为连动操作件的连动制动杆22。

另一方面,在前轮WF上装着作为液压式车轮制动器的盘式制动 器BF;在后轮WR上装着作为机械式车轮制动器的鼓式制动器BR; 借对独立制动杆21进行制动操作,可单独作为盘式制动器BF;借对 连动制动杆22进行制动操作,可使盘式制动器BF与鼓式制动器BR 连动作动。

在车身构架11的前部构架12的头管部12a上,安装着主缸部件 23,相应独立制动杆21的制动操作从该主缸部件23向盘式制动器BF 供给制动液压;相应于连动制动杆22制动操作在从主缸部件23向盘 式制动器BF供给液压的同时,对鼓式制动器BR作用牵引力

在图3~7中,主缸部件23由下述各件部件化形成,它们是:可 输出制动液压的主缸24,向主缸24作用推压力的顶件25,副缸26, 相应于连动制动杆22的制动操作按预先设定的比例向鼓式制动器BR 侧与顶件25侧分配操作力的作为载荷分配装置的载荷分配杆27,避 开独立制动杆21与载荷分配杆27产生相互干涉并将独立制动杆21与 载荷分配杆27连结于顶件25上的连结装置28。

在将主缸部件23安装到车身构架11的状态下向上下延伸并封闭 上端而形成圆筒状缸体30,使其前面(即上面)对着液压室32的活 塞31可滑动地配合于缸体30成主缸24。在缸体30的上端闭塞部与 活塞31的上面间形成液压室32,在该液压室32中收纳着对活塞31 向后方(即下方)侧赋能的复位弹簧33。而且,在缸体30的后端(即 下端)开口部装着限制活塞31的后退限的止动轮39。

通到液压室32的液压软管34的一端通过鼓形管接头35连接到 缸体30的上端,该液压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到盘式制动器BF上,即液 压室32连接到盘式制动器BF上。

在活塞31的外面设有环状凹部36,并且在活塞31外面上安装着 一对杯形密封37、38,从活塞31的轴向两侧夹着该环状凹部36。而 且,两杯形密封37、38中的配置于环状凹部36与液压室32之间的杯 形密封37,在液压室32中的液压比环状凹部36内的液压低时,容许 制动液从环状凹部36流到液压室32中。

在缸体30上还一体形成了副缸26,它是在主缸部件23安装于车 身构架11的状态下上下延伸并闭塞其下端而形成;由盖构件40关闭 该副缸26的上端开口部。

为尽量避开副缸26内制动液与外气的接触、并且不使随着其液 量的变化产生作用于制动液的压力变化,在副缸26内收纳了膜片41; 设于膜片41上端的凸缘部41a与载置于该凸缘部41a上的推压板42 夹在副缸26与盖构件40间。且在推压板42的中央部设置通到膜片 41的连通孔43;在推压板42与盖构件40间形成通到上述连通孔43 的通路44,该通路44在盖构件40的侧面向外部开口。

在副缸26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设置观察窗45,该观察窗45由玻璃 或合成树脂做成的透光板46液密性闭塞着,通过透光板46可以看清 副缸26内的状况。

在副缸26的下部设有将该副缸26内的制动液供给上述环状凹部 36的补给孔47,同时,还设有在活塞31处于图6所示后退限状态下 将液压室32连通到副缸26的释放孔48。

在上述活塞31上一体且同轴连设着向后方(即向下方)延伸的 活塞杆31a,该活塞杆31a的后端从缸体30再向后方(即下方)突出 出来。

顶件25推压活塞杆31a的后端,这是因为:通过具有与平面P (该平面P包含活塞31的作动轴线)正交的轴线的支轴49将顶件25 的一端部可转动地支承于一体设于缸体30下端部的顶件支承部30a 上;而且顶件25也是沿上述平面P平板状形成的一零件,直接接触活 塞杆31a后端的推压部25a一体形成于顶件25的中间部。

连结装置28由第一连结构件50,第二连结构件51、与扭簧52 构成,并配置于上述平面P一侧。其中,第一连结构件50是上下延伸 形成;第二连结构件51比第一连结构件50上下延伸得更长,且与第 一连结构件50重叠配置;扭簧52设在缸体30与第二连结构件51之 间;

在第一连结构件50的下部,设置着上下延伸的第一长孔53,设 在顶件25的另一端部的连结销54插通第一长孔53。而在第二连结构 件51上也上下延伸设置与第一长孔53同样宽度的第二长孔55,上述 连结销54也插通第二长孔55。而且在连结销54的中间部设有扩径部 54a,以便以第一与第二长孔53、55的侧缘使其两端台阶部滑接于第 一与第二连结构件的相对面。

在独立制动杆21上连接着第一输入缆索58的一端,而设于该第 一输入缆索58的另外一端上的圆柱状连接端子59配合连接于第一连 结构件50的上部。第一输入缆索58贯穿一体形成于缸体30上的第一 缆索支承部30b,围绕着第一输入缆索58的导管60的端部抵接支承 于第一缆索支承部30b。

负荷分配杆27,相对于包含活塞31作动轴线的平面P在与上述 连结装置28同一侧延伸配置。即负荷分配杆27与连结装置28相对于 包含活塞31作动轴线的平面P配置于一侧;而副缸26相对于上述平 面P配置于另一侧。

上述负荷分配杆27一端部,通过连结销61连结于上述连结装置 28的第二连结构件51上部。

在连动制动杆22上连接着第二输入缆索62的一端,该第二输入 缆索62另一端上设置的圆柱状连接端子63则配合连接于负荷分配杆 27的中间部。另外,第二输入缆索62贯穿一体形成于缸体30的第二 缆索支承部30c,围绕第二输入缆索62的导管64的端部抵接支承于 第二缆索支承部30c。

在负荷分配杆27的另一端部上,配合连接着设于输出缆索65(该 输出缆索65贯穿一体形成于缸体30的第三缆索支承部30d)一端的 圆柱状连接端子66,围绕着输出缆索65的导管67的端部抵接支承于 第三缆索支承部30d。而输出缆索65的另一端连接于鼓式制动器BR 的作动杆68。

连结装置28的扭簧52,其一端结合连接于第二连结构件51,其 另一端抵接结合于缸体30,其本身围绕支轴49。借该扭簧所产生的弹 簧力,对第二连结构件51向下方移动侧赋能,连结于第二连结构件 51的负荷分配杆27被赋能为其一端侧变成下方位置。在缸体30上一 体突设着抵接于负荷分配杆27一端侧下面并限制第二连结构件51向 下方侧移动以及负荷分配杆27一端侧向下方移动的止动件69。

支承第一输入缆索58的导管60的第一缆索支承部30b一直延设 到第二连结构件51的上方,由第二连结构件51的上端抵接于第二缆 索支承部30b,可限制第二连结构件51向上方侧移动以及负荷分配杆 27一端侧向上方的移动。

如由这样的负荷分配杆27与连结装置28,进行独立制动杆21 的制动操作时,如图8(a)、(b)所示、由第一输入缆索58的牵引, 连结装置28上的第一连结构件50被拉向上方。该第一连结构件向上 方的移动,通过结合于第一长孔53下缘的连结销54传至顶件25:顶 件25推压主缸24的活塞杆31a并围绕支轴49的轴线转动,在主缸 24的液压室32中产生的制动液压作用于盘式制动器BF上。这时,连 结销54只在第二连结构件51的第二长孔55内向上方移动,第二连结 构件51并不向上方移动,也并不从连结装置28向负荷分配杆27侧作 用独立制动杆21的制动操作力。

关于连动制动杆22制动操作时的作动状况参照图9(a)、(b) 加以说明,当相应于连动制动杆22的制动操作第二输入缆索62被牵 引、负荷分配杆27的中间部被拉向上方时,最初,由于扭簧52的弹 力作用于负荷分配杆27的一端侧,负荷分配杆27以其一端侧的连结 销61为支点,如图9(a)双点划线那样转动。由此,输出缆索65被 牵引,装于后轮WR鼓式制动器BR先于前轮WF的盘式制动器BF 被制动,这样就使得前轮WF的盘式制动器BF的作动时间比后轮WR 的鼓式制动器BR要晚,可以有效取得机动两轮车良好的制动感觉。

由增大连动制动杆22的制动操作力,从第二输入缆索62通过负 荷分配杆27作用于第二连结构件51的力一超过扭簧52的设定载荷, 如图9(a)实线所示,负荷分配杆27整个上拉,有操作力按连结销 61与连接端子63间距离和连接端子63、66间距离之比的分配比作用 于第二连结构件51与输出缆索65上。由此,后轮WR的鼓式制动器 BR继续制动作动,同时相应于第二连结构件51向上方上拉,通过结 合于第二长孔55下缘的连结销54,顶件25围绕支轴49的轴线转动 并推压活塞杆31a,在液压室32中所产生的制动液压作用于盘式制动 器BF上。这时,连结销54只在第一连结构件50的第一长孔53内向 上方移动,第一连结构件50并不向上方移动,也并不波及从连结装置 28向独立制动杆21侧的影响。

在进一步增大连动制动杆22的制动操作力、第二连结构件51抵 接于第一缆索支承部30b、第二连结构件51向上方的移动受到限制时, 负荷分配杆27可以连结销61的支点再转动。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增 大由后轮WR的鼓式制动器BR所产生的制动力,同时,即使在前轮 WF的盘式制动器BF液压失缺等失调情况下,也可确保后轮WR侧 的制动力。

在负荷分配杆27的中间部一体设有向下方突出的被检测部27a, 具有接触该被检测部27a的检测件70a的第一制动开关70支承于设在 缸体30的第一开关支承部30e上。而在顶件25一端部一体设有侧面 看略成L形的被检测部25b,具有与该被检测部25b相接触的检测件 71a的第二制动开关71则支承于设在缸体30的第二开关支承部30f 上。

第一制动开关70检测相应于连动制动杆22的制动操作负荷分配 杆27向上方的移动;第二制动开关71检测相应于对独立制动杆21与 连动制动杆22中的至少一方制动操作时,顶件25推压活塞杆31a而 转动的情况。

其次,若要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由于与主缸24的活塞杆31a 后端直接接触的单一零件顶件25,可绕与平面P(该平面P包含活塞 31的作动轴线)正交的轴线转动地支承于缸体30,即变成以单一零件 顶件25直接推压主缸24的活塞31a,以之于以多个零件构成顶件可 减少零件件数,而简化了顶件25的构成。

由于顶件25沿上述平面P形成平板状,可使顶件25形状简单, 并可使顶件25结构紧凑。

由于在缸体30上一体形成副缸26,可紧凑地集中构成主缸24 与副缸26。

由于将负荷分配杆27与连结装置28配置于上述平面P一侧,这 样可集中配置连动制动装置的构成要素中的作动部分,当将连动制动 装置组装于车辆时容易布局。

由于将副缸26配置于上述平面P的另一侧,可以不受连动制动 装置的构成要素中作动部分布局的制约来配置副缸26,同时可将副缸 26的容积设定得大些。而且可将主缸24、副缸26、负荷分配杆27与 连结装置28整体上紧凑配置。

以上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 不脱开权利要求记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进行种种设计变更。

根据上述方案1所述的发明,由于以单一零件顶件可直接推压主 缸的活塞杆,故可减少零件件数,可简化顶件构成。

根据上述方案2所述的发明,可以简单形状并紧凑构成顶件。

根据上述方案3所述的发明,可紧凑集中构成主缸与副缸。

根据上述方案4所述的发明,可将连动制动装置的构成要素中的 作动部分集中配置,使得连动制动装置向车辆上组装时容易布局。

根据上述方案5所述的方法,由于可不受连动制动装置构成要素 中作动部分布局的制约来配置副缸,同时可将副缸的容积设定得大些, 故可将主缸、副缸、负荷分配装置与上述连结装置整体上紧凑配置。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盘式制动器 2020-05-13 541
制动装置 2020-05-11 85
制动器 2020-05-11 141
盘式制动器 2020-05-13 715
制动装置 2020-05-11 586
制动装置 2020-05-12 144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块 2020-05-12 563
制动器支架 2020-05-12 283
盘式制动器 2020-05-13 912
制动钳 2020-05-11 56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