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身体成分 / 车门限位器 / 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

一种前铰链板加强组件

阅读:318发布:2020-12-1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前铰链板加强组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前 门 铰链 板加强组件,包括铰链加强板和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左上侧与 外 后视镜 区域底侧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纵向固定在所述外后视镜区域下端,所述固定组件右端部横向延伸并且其端部与内板窗台加强板左端部固定,所述固定组件左端部与所述铰链加强板上端右侧固定或一体成型,所述固定组件下侧和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下侧均与车门内板上侧横向延伸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右侧与所述车门内板左侧纵向延伸固定。本实用新型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中铰链加强板上侧通过固定组件与内板窗加强板上侧固定,有利于负载通过固定组件向铰链加强板传递,提升车门窗框 刚度 ,改善车门抖动情况。,下面是一种前铰链板加强组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前铰链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加强板(10)和固定组件(12),所述固定组件(12)左上侧与后视镜区域(11)底侧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10)纵向固定在所述外后视镜区域(11)下端,所述固定组件(12)右端部横向延伸并且其端部与内板窗台加强板(2)左端部固定,所述固定组件(12)左端部与所述铰链加强板(10)上端右侧固定或一体成型,所述固定组件(12)下侧和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2)下侧均与车门内板上侧横向延伸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10)右侧与所述车门内板左侧纵向延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2)包括第一固定部(120)、第二固定部(121)和凹陷部(122),所述第一固定部(120)和第二固定部(121)分别固定在所述凹陷部(122)前后两侧,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2)包括第三固定部(20)、第四固定部(21)和凸起部(25),所述第三固定部(20)和第四固定部(21)分别位于所述凸起部(25)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固定部(120)固定在所述第三固定部(20)内下侧,所述第二固定部(121)固定在所述第四固定部(21)内下侧,所述凹陷部(122)位于所述凸起部(25)内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20)通过第一焊接部(23)固定在所述第三固定部(20)内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121)通过第二焊接部(24)固定在所述第四固定部(21)内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20)通过搭接固定在所述第三固定部(20)内下侧,所述第二固定部(121)通过搭接固定在所述第四固定部(21)内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20)、所述第二固定部(121)和所述凹陷部(122)长度均为60mm至90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加强板(10)中间处设有限位器安装区域(100),所述限位器安装区域(100)外侧设有加强筋(1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01)至少呈“C”字形状,所述加强筋(101)环设在所述限位器安装区域(100)左端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01)呈“O”字形状,所述加强筋(101)环设在所述限位器安装区域(100)外侧周围。

说明书全文

一种前铰链板加强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有加强窗框刚度的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而言,家用车的白车身系统是由车体总成和白车门总成组成;白车门总成包含四门两盖,既发动机罩、前后侧门和尾门;前后侧门是乘客进出的通道,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前侧门,平均每天开关前侧门6-8次。频繁的使用就对车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门常见的开启方式包括一种是旋转式车门,旋转式车门结构的门内板在开关门及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多种工况不同载荷的作用,而车门又是通过铰链和门固定到车身上面,这两处的受力尤为严重,无论是在开门状态还是关门状态铰链侧均为受力点,也是设计时重点关注的。旋转式车门的门内板有两种结构,一种是激光拼焊板,将不同厚度的两金属板通过激光焊接到一起,厚度大的金属板布置在铰链侧,能够承受车辆行驶中产生的冲击并保持车门垂直刚度、窗框刚度等性能;但这种结构的内板重量大、成本高。
[0003] 另外一种是全冲压内板,如图1所示,在铰链侧通过增加一块铰链加强板1′与车门内板2′焊接以承受开关门时的冲击,并提升车门性能,窗台加强板3′头部与铰链加强板1′上端头在车门内板2′上侧处固定,限位器安装区域4′固定在铰链加强板中间部,现有车型的铰链加强板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0004] 1.窗台加强板3′与铰链加强板1′侧边固定,仅能保证车门垂直刚度,窗框刚度薄弱,对车门窗框刚度、带线刚度等其他性能并无贡献,开关门存在抖动问题;
[0005] 2.此结构的加强板限位器安装处易产生应力集中造成钣金开裂。发明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铰链加强板上侧通过固定组件与内板窗加强板上侧固定,有利于负载通过固定组件向铰链加强板传递,提升车门窗框刚度,改善车门抖动情况的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包括铰链加强板和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左上侧与后视镜区域底侧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纵向固定在所述外后视镜区域下端,所述固定组件右端部横向延伸并且其端部与内板窗台加强板左端部固定,所述固定组件左端部与所述铰链加强板上端右侧固定或一体成型,所述固定组件下侧和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下侧均与车门内板上侧横向延伸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右侧与所述车门内板左侧纵向延伸固定。
[000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还可以是:
[0009]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凹陷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凹陷部前后两侧,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包括第三固定部、第四固定部和凸起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凸起部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三固定部内下侧,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四固定部内下侧,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凸起部内下侧。
[0010] 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第一焊接部固定在所述第三固定部内下侧。
[0011] 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第二焊接部固定在所述第四固定部内下侧。
[0012] 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搭接固定在所述第三固定部内下侧,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搭接固定在所述第四固定部内下侧。
[0013] 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凹陷部长度均为60mm至90mm。
[0014] 所述铰链加强板中间处设有限位器安装区域,所述限位器安装区域外侧设有加强筋。
[0015] 所述加强筋至少呈“C”字形状,所述加强筋环设在所述限位器安装区域左端外侧。
[0016] 所述加强筋呈“O”字形状,所述加强筋环设在所述限位器安装区域外侧周围。
[001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包括铰链加强板和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左上侧与外后视镜区域底侧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纵向固定在所述外后视镜区域下端,所述固定组件右端部横向延伸并且其端部与内板窗台加强板左端部固定,所述固定组件左端部与所述铰链加强板上端右侧固定或一体成型,所述固定组件下侧和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下侧均与车门内板上侧横向延伸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右侧与所述车门内板左侧纵向延伸固定。这样,铰链加强板纵向固定在所述外后视镜区域下端,固定组件左端与所述铰链加强板上端右侧固定,铰链加强板上侧通过固定组件与内板窗加强板上侧固定,当车身窗框处发生碰撞时,窗框处的受力时通过固定组件吸收一部分负载后将其余负载通过固定组件有效传递到铰链加强板上,提升车门窗框刚度,改善车门抖动,有利于负载的分散,避免窗框内板受力过于集中,使窗框内板变形量大,车门不易打来,影响乘客的抢救。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铰链加强板上侧通过固定组件与内板窗加强板上侧固定,有利于负载通过固定组件向铰链加强板传递,提升车门窗框刚度,改善车门抖动情况。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先有技术的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整体结构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门铰链加强组件整体结构图。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门铰链加强组件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前门铰链加强组件中固定组件与内板窗台加强板结构放大图。
[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前门铰链加强组件中限位器安装区域部分放大图。
[0023] 图号说明
[0024] 10…铰链加强板       11…外后视镜区域  12…固定组件
[0025] 120…第一固定部      121…第二固定部   122…凹陷部
[0026] 100…限位器安装区域  101…加强筋       2…内板窗台加强板[0027] 20…第三固定部           21…第四固定部    25…凸起部
[0028] 23…第一焊接部           24…第二焊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2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5所示包括铰链加强板10和固定组件12,所述固定组件12左上侧与外后视镜区域11底侧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10纵向固定在所述外后视镜区域11下端,所述固定组件12右端部横向延伸并且其端部与内板窗台加强板2左端部固定,所述固定组件12左端部与所述铰链加强板10上端右侧固定或一体成型,所述固定组件12下侧和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2下侧均与车门内板上侧横向延伸固定,所述铰链加强板10右侧与所述车门内板左侧纵向延伸固定。具体而言,铰链加强板10纵向固定在所述外后视镜区域11下端,固定组件12左端与所述铰链加强板10上端右侧固定,铰链加强板10上侧通过固定组件12与内板窗加强板上侧固定,当车身窗框处发生碰撞时,窗框处的受力时通过固定组件12吸收一部分负载后将其余负载通过固定组件12有效传递到铰链加强板10上,提升车门窗框刚度,改善车门抖动,有利于负载的分散,避免窗框内板受力过于集中,使窗框内板变形量大,车门不易打来,影响乘客的抢救。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铰链加强板10上侧通过固定组件12与内板窗加强板上侧固定,有利于负载通过固定组件12向铰链加强板10传递,提升车门窗框刚度,改善车门抖动情况。
[003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5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固定组件12包括第一固定部120、第二固定部121和凹陷部122,所述第一固定部120和第二固定部121分别固定在所述凹陷部122前后两侧,所述内板窗台加强板2包括第三固定部20、第四固定部21和凸起部25,所述第三固定部20和第四固定部21分别的所述凸起部25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固定部120固定在所述第三固定部20内下侧,所述第二固定部121固定在所述第四固定部21内下侧,所述凹陷部122位于所述凸起部25内下侧。这样,凹陷部122位于凸起部25内下侧,第一固定部120与第二固定部121分别固定在对应的第三固定部20和第四固定部21下侧且与凹陷部122及凸起部25形成一个封闭式的腔体结构,一方面该腔体结构内部为空气,没有任何阻碍负载传递的实物,负载在空气里传递速度快,当车身窗框处发生碰撞时,负载通过腔体结构有效快速的传递到车门铰链加强板
10上,进一步避免车门内板受力过于集中,有利于负载的分散传递,另一方面该第一固定部
120和第二固定部121有效吸收窗框处的受力,提升车门窗框刚度和带线刚度,改善车门晃动,通过第一固定部120和第二固定部121,车门刚度的加载变形量降低了0.5mm。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固定部120通过第一焊接部23固定在所述第三固定部20内下侧。这样,通过第一焊接部23固定,加大第一固定部120和第二固定部121的连接面积,进一步加强第一固定部120和第三固定部20的固定牢靠性。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固定部121通过第二焊接部24固定在所述第四固定部21内下侧。这样,通过第二焊接部24,加大第二固定部121和第四固定部21的连接面积,进一步加强第二固定部121和第四固定部21的固定牢靠性。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固定部120通过搭接固定在所述第三固定部20内下侧,所述第二固定部121通过搭接固定在所述第四固定部21内下侧。这样,第一固定部120和第二固定部121通过搭接分别固定在对应的第三固定部20和第四固定部21下侧,保证第一固定部120与第三固定部20之间的连接面积,第二固定部121与第三固定部20之间的连接面积,有效保证内板窗台加强板2与铰链加强板10的连接强度。还可以第一固定部120和第二固定部121分别通过搭接焊接固定在对应的第三固定部20和第四固定部21下侧。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固定部120、所述第二固定部121和所述凹陷部122长度均为60mm至90mm。这样,第一固定部120、第二固定部121和凹陷部122长度在60mm至90mm之间,一方面保证内板窗台加强板
2的第三固定部20和第四固定部21分别与第一固定部120和第二固定部121之间连接面积,提升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铰链加强板10通过第一固定部120下侧、第二固定部121下侧与车门内板上侧固定,第一固定部120、第二固定部121和凹陷部122长度在60mm和90mm之间,保证车门内板上侧与第一固定部120、第二固定部121的连接面积,提升连接稳定性,凹陷部
122长度为60mm至90mm之间,保证腔体结构空间,有利于负载通过腔体结构快速传递到铰链加强板10上。
[003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门铰链板加强组件,请参考图2至图5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铰链加强板10中间处设有限位器安装区域100。这样,通过在铰链加强板10中间设有限位安装区域用来安装限位器来保证开关门时不易错位,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限位器安装区域100外侧设有加强筋101。这样,限位器安装区域100处设有加强筋101,车门过载工况下钣金承受应力时可以由加强筋101吸收一部分应力,从而降低车门过载工况下钣金承受的最大应力,解决车门钣金开裂问题。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强筋101呈“C”字形状,所述加强筋101环设在所述限位器安装区域100右端外侧。这样,“C”字形的加强筋101换设在限位器安装区域100右端外侧,加大限位器安装区域100外侧加强筋101接触面积,通过CAE分析,限位器安装区域100右端外侧设有“C”字形的加强筋101,当车门过载工况下钣金承受应力时,加强筋101可以吸收更多的应力负载,应力降低50Mpa,应力值远小于材料屈服强度,有效防止钣金及焊点开裂问题。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加强筋101呈“O”字形状,所述加强筋101环设在所述限位器安装区域100外侧周围。这样,限位器安装区域100四周环设有加强筋101,当车门过载工况下钣金承受应力时,加强筋101从限位器安全区域外侧周围吸收应力负载,加大应力负载的吸收分散,进一步降低车门过载工况下钣金承受最大应力,有效解决车门钣金开裂问题。还可以,固定组件12、外后视镜区域11和铰链加强板10一体成型。
[0033]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液压式车门限位器 2020-05-14 372
汽车车门开启限位器 2020-05-15 358
车门限位器 2020-05-11 153
车门限位器 2020-05-11 73
车门限位器以及车辆 2020-05-16 319
一种车门限位器 2020-05-12 176
气压式滚珠车门限位器 2020-05-16 433
车门限位器 2020-05-11 339
车门限位器 2020-05-12 933
一种车门限位器 2020-05-13 88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