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医疗设备 / 导管 / 一种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阅读:373发布:2023-01-0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 导管 ,其特征在于以聚 氨 酯材料的血管内导管为基体,最外层涂有一层聚对二 甲苯 薄膜 。同时还公开了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的制备方法,通过以惰性气体为载体将聚对二甲苯薄膜先裂解为聚对二甲苯活性 单体 ,再通过气相沉积的方法实现在血管内导管的最外层涂上一层聚对二甲苯薄膜。由于二甲苯薄膜遇 水 后迅速形成一层润滑膜,具有极优的润滑作用,润滑度是普通导管的10~100倍。因此减少了 插管 时对血管组织的损伤,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血小板粘附,减少血栓形成,是血管内导管的升级换代产品。,下面是一种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其特征在于以聚酯材料的血管内导管为基体,最外层涂有一层聚对二甲苯薄膜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2.1 将聚氨酯材料的血管内导管用纯净进行清洗,并充分干燥;
步骤2.2将所述血管内导管取出置入气相沉积室中,并将气相沉积室抽成真空
步骤2.3 将沉积气体生成室抽为真空,将聚对二甲苯通过进料口输入沉积气体生成室,并通过进气口导入惰性气体;
步骤2.4 将沉积气体生成室进行升温操作,加热到40~80度;
步骤2.5 将含聚对二甲苯的惰性气体引入裂解室,在650~700度之间进行裂解,产生聚对二甲苯活性单体
步骤2.6 将含聚对二甲苯活性单体气体引入气相沉积室,保持气相沉积室温度
15~30度,开始对血管内导管进行气相沉积,聚对二甲苯活性单体沉积聚合在血管内导管表面,在血管内导管表面上形成聚对二甲苯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内导管表面均匀先涂有一层抗感染剂或抗凝血剂,具体为在将所述血管内导管取出置入气相沉积室前先进行如下工序加工:
步骤3.1将所述抗感染剂或抗凝血剂加入浸泡剂制成浸泡液,将浸泡液温度设置为
18~25度,将清洗过的血管内导管完全泡入浸泡液,浸泡10分钟~60分钟;
步骤3.2将所述血管内导管取出,用纯净水冲洗,并充分干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对二甲苯薄膜厚度为0.1um~1.0u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感染剂为利福平和/或呋喃西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凝血剂为肝素钠。

说明书全文

一种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抗菌、抗凝,特别是表面特别润滑的血管内导管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的医用普通中心血管内导管的材质是主要有聚酯(TPU),虽然其本身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且不与身体组织粘接的特性,在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但其还是存在表面摩擦较大的缺点,容易造成血管组织损伤及带来并发症,容易造成血小板粘附并形成血栓,同时由于血管内导管使用中直接接触人体的血液,因此对其抗菌和抗凝的特性要求也非常高。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以上缺陷,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如何降低血管内导管的表面摩擦力,同时满足抗菌和抗凝的要求。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其特征在于以聚氨酯材料的血管内导管为基体,最外层涂有一层聚对二甲苯薄膜
[0005] 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2.1将聚氨酯材料的血管内导管用纯净进行清洗,并充分干燥;
步骤2.2将所述血管内导管取出置入气相沉积室中,并将气相沉积室抽成真空
步骤2.3将沉积气体生成室抽为真空,将聚对二甲苯通过进料口输入沉积气体生成室,并通过进气口导入惰性气体;
步骤2.4将沉积气体生成室进行升温操作,加热到40~80度;
步骤2.5将含聚对二甲苯的惰性气体引入裂解室,在650~700度之间进行裂解,产生聚对二甲苯活性单体
[0006] 步骤2.6将含聚对二甲苯活性单体气体引入气相沉积室,保持气相沉积室温度在15~30度,开始对血管内导管进行气相沉积,聚对二甲苯活性单体沉积聚合在血管内导管表面,在血管内导管表面上形成聚对二甲苯薄膜。
[0007] 所述的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内导管表面均匀先涂有一层抗感染剂或抗凝血剂,具体为在将所述血管内导管取出置入气相沉积室前先进行如下工序加工:步骤3.1将所述抗感染剂或抗凝血剂加入浸泡剂制成浸泡液,将浸泡液温度设置为
18~25度,将清洗过的血管内导管完全泡入浸泡液,浸泡10分钟~60分钟;
步骤3.2将所述血管内导管取出,用纯净水冲洗,并充分干燥。
[0008] 所述的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对二甲苯薄膜厚度为0.1um~1.0um。
[0009] 所述的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感染剂为利福平和/或呋喃西林。
[0010] 所述的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凝血剂为肝素钠。
[0011] 本发明通过在现有血管内导管的基础上通过气相沉积增加一层聚对二甲苯薄膜,由于二甲苯薄膜遇水后迅速形成一层润滑膜,具有极优的润滑作用,润滑度是普通导管的10~100倍。因此减少了插管时对血管组织的损伤,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血小板粘附,减少血栓形成,是血管内导管的升级换代产品。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4] 图1是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的剖面示意图,以聚氨酯材料的血管内导管1为基体,最外层涂有一层聚对二甲苯薄膜3;根据需要还可以以聚氨酯材料的血管内导管1为基体,先涂有一层抗感染剂或抗凝血剂2,再在最外层涂有一层聚对二甲苯薄膜3。
[0015] 改进表面润滑的血管内导管的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例1为:步骤1.1将聚氨酯材料的血管内导管先用纯净水进行清洗,清洗后进行在常温下进行充分干燥;
步骤1.2将清洗后的血管内导管取出置入气相沉积室中,为了防止空气中的其它杂质影响气相沉积的效果,并将气相沉积室抽成真空;
步骤1.3配置聚对二甲苯活性单体气体:
步骤1.3.1先将沉积气体生成室抽为真空;
步骤1.3.2将液态聚对二甲苯通过进料口输入沉积气体生成室;
步骤1.3.3并通过进气口导入氖气,也可以是其它的惰性气体,保证所用的气体载体不与聚对二甲苯发生化学反应,影响气相沉积的效果;
步骤1.3.4将沉积气体生成室进行升温操作,加热到40~80度,保证液态聚对二甲苯升华气化
步骤1.3.5将含聚对二甲苯的氖气引入裂解室,将裂解室温度加热至650~700度,在该温度范围内聚对二甲苯进行裂解,产生聚对二甲苯活性单体。
[0016] 步骤1.4气相沉积操作:将含聚对二甲苯活性单体气体引入气相沉积室,为了不影响聚氨酯材料的血管内导管,必须保持气相沉积室温度在15~30度之间,开始对血管内导管进行气相沉积,聚对二甲苯活性单体沉积聚合在血管内导管表面,在血管内导管表面上形成聚对二甲苯薄膜。通过控制发生气相沉积的时间可调整聚对二甲苯薄膜的厚度。
[0017] 为了满足进一步满足医疗用血管内导管对抗感染和抗凝血的特殊要求,还对该血管内导管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具体实施例2为:步骤3.1将聚氨酯材料的血管内导管先用纯净水进行清洗,清洗后进行在常温下进行充分干燥;
步骤3.2将利福平、呋喃西林、肝素钠加入浸泡剂制成浸泡液,将浸泡液温度控制
18~25度之间,将清洗过的血管内导管完全泡入浸泡液,浸泡10分钟~60分钟;
步骤3.3将所述血管内导管取出,用纯净水冲洗,并充分干燥,实现在血管内导管上先涂上一层抗感染剂或抗凝血剂;
步骤3.4将清洗后的血管内导管取出置入气相沉积室中,为了防止空气中的其它杂质影响气相沉积的效果,并将气相沉积室抽成真空;
步骤3.5配置聚对二甲苯活性单体气体:
步骤3.5.1先将沉积气体生成室抽为真空;
步骤3.5.2将液态聚对二甲苯通过进料口输入沉积气体生成室;
步骤3.5.3并通过进气口导入氖气,也可以是其它的惰性气体,保证所用的气体载体不与聚对二甲苯发生化学反应,影响气相沉积的效果;
步骤3.5.4将沉积气体生成室进行升温操作,加热到40~80度,保证液态聚对二甲苯升华气化;
步骤3.5.5将含聚对二甲苯的氖气引入裂解室,将裂解室温度加热至650~700度,在该温度范围内聚对二甲苯进行裂解,产生聚对二甲苯活性单体。
[0018] 步骤3.6气相沉积操作:将含聚对二甲苯活性单体气体引入气相沉积室,为了不影响聚氨酯材料的血管内导管,必须保持气相沉积室温度在15~30度之间,开始对血管内导管进行气相沉积,聚对二甲苯活性单体沉积聚合在血管内导管表面,在血管内导管表面上形成聚对二甲苯薄膜。通过控制发生气相沉积的时间可调整聚对二甲苯薄膜的厚度。
[0019]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网篮状导管和制造方法 2020-05-13 440
模块化导管 2020-05-11 634
导管导向系统 2020-05-12 45
热疗导管 2020-05-11 924
三腔导管 2020-05-11 662
消融导管 2020-05-11 78
导管手柄 2020-05-11 294
适于附装至导管上或与导管互连的植入体递送装置、导管及方法 2020-05-13 837
射频热气囊导管 2020-05-12 41
模块化导管 2020-05-12 67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