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非生物胁迫 / 一种苦豆子肌醇甲基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及应用

一种苦豆子肌醇甲基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及应用

阅读:594发布:2020-05-1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苦豆子肌醇甲基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及应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苦豆子肌醇甲基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及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苦豆子肌醇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名称为SaIMT,大小为1095bp,编码364个 氨 基酸,利用盐(NaCl)胁迫条件下构建的苦豆子根的cDNA 酵母 表达文库,从中筛选出于 盐胁迫 相关的基因序列SaIMT;SaIMT的 生物 信息学分析表明,SaIMT与其他物种的IMTs蛋白具有有较高的同源性和较近的亲缘关系,同时SaIMT与大豆GmIMT,蛋白序列结构域上均很保守,而二者的 蛋白质 三级结构都非常相似,表明SaIMT与其同源基因有着相似的功能;实时 荧光 定量PCR结果表明SaIMT基因在盐胁迫初期表达量有明显的升高;转SaIMT的大豆发状根和大豆发状根 植物 复合体 的 耐盐性 均明显提高,说明SaIMT能提高转基因植物的耐盐性,对丰富抗性基因资源及培育耐盐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一种苦豆子肌醇甲基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及应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苦豆子肌醇甲基转移酶,其特征在于:其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
2.一种编码苦豆子肌醇甲基转移酶的基因,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苦豆子肌醇甲基转移酶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一种苦豆子肌醇甲基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及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涉及苦豆子肌醇甲基转移酶及其基因CDS序列及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土壤盐渍化是目前制约农业生产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全球约有20%的耕地受到盐害威胁,43%的耕地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盐害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减产,并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环境胁迫而严重影响了作物生长发育,其遗传潜难以发挥,盐渍不仅影响了作物的产量,而且限制了植物的广泛分布,因此,提高作物的耐盐能力已成为抗逆育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转基因技术的成熟,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已在盐碱土壤改良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以旱生、耐盐碱植物为研究材料,从中分离克隆得到耐盐碱性显著的基因,是获得抗性基因资源的有效方法。
[0003]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L)为豆科槐属植物,别名、苦豆草、欧苦参等,为多年生草本、根茎地下芽旱生耐盐植物。其耐旱、耐盐性显著,是一个抗性基因丰富的基因资源库。因此,从苦豆子中筛选克隆盐胁迫相关基因,分析其耐盐性,阐明其相关功能,有助于对抗盐基因的进一步利用。
[0004] 松醇(O-甲基肌醇)是肌醇的甲基衍生物,是一种多元醇,它是由肌醇甲基转移酶(IMT)催化合成的。松醇在植物细胞内的积累与植物对干旱、盐胁迫的耐受性密切相关。在许多物种中,包括细菌、酵母、藻类和动物也有观察到了类似的胁迫耐受现象。植物在盐胁迫条件下会大量产生并积累这些化合物,这些代谢产物作为渗透调节物质发挥作用,通过降低渗透势来增加植物的保能力。有些代谢产生多元醇还能作为活性清除剂,能够清除对毒性极强的羟基自由基。而它们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在水分胁迫下保持蛋白质的水合,保证代细胞谢的正常进行。
[0005] 醇经由一下四个步骤合成。在L-肌醇1-磷酸合酶(MIPS)催化葡萄糖-6-磷酸合成肌醇,该酶由INO1基因负责编码[98]。经MIPS催化合成的肌醇再由Mg2+依赖的L-肌醇1-磷酸化酶催化形成自由肌醇。在盐胁迫条件下,自由肌醇再由肌醇甲基转移酶(IMT)甲基化,进而合成肌醇甲酯,肌醇甲酯再被肌醇甲酯异构酶差向异构化,最终合成渗透调节有机物松醇。在IMT的催化过程依赖于S-腺苷甲硫酸(SAM),SAM与甲基的循环密切相关。目前合成肌醇甲基转移酶的IMT1基因已经从多种植物中克隆得到,包括拟南芥、野生水稻(Porteresia coarctata)、大豆、芝麻(Sesamum indicum)和盐生植物叶菊(Mesembryanthemum crystallinum)
[0006] 在松醇合成的整个途径当中,IMT是其中的关键酶,肌醇是最重要的底物。研究发现,野生水稻中由PcINO1基因编码的MIPs蛋白具有特殊的功能,该酶即使在高盐胁迫下仍然保持很强的活性,保证了在盐害情况下底物肌醇的充足供应。同时在盐胁迫条件下,IMT的合成也相应增加,肌醇大量转化为松醇。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苦豆子肌醇甲基转移酶及其编码基因及应用,能提高植物耐盐性。
[0008] 本发明苦豆子肌醇甲基转移酶,其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
[0009] 本发明编码苦豆子肌醇甲基转移酶的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
[0010] 本发明所述苦豆子肌醇甲基转移酶在提高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
[0011] 我们利用苦豆子cDNA酵母表达文库对苦豆子抗盐相关基因进行筛选,得到了一盐胁迫相关基因,肌醇甲基转移酶基因,命名为SaIMT。
[0012] 在苦豆子中,到目前为止,关于SaIMT的作用还未见报道。
[0013] 利用任何一种能够引导外源基因在植物中表达的载体,将本发明所提供的SaIMT编码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可获得耐盐性提高的转基因细胞系及转基因植株。使用本发明的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时,在其转录起始核苷酸前可加上任何一种增强启动子或诱导型启动子。为了便于对转基因植物细胞或植物进行鉴定及筛选,可对所使用的载体进行加工,如加入植物可选择性标记(GUS基因、萤光素酶基因等)或具有抗性的抗生素标记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携带有本发明SaIMT的表达载体可通过使用Ti质粒、Ri质粒、植物病毒载体、直接DNA转化、微注射、电导、农杆菌介导等常规生物学方法转化植物细胞或组织,并将转化的植物组织培育成植株。被转化的宿主既可以是单子叶植物,也可以是双子叶植物。本发明的基因对提高植物耐盐性,提别是培育耐盐大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SD/-Ura(含NaCl 0.68mol/l)筛选培养基菌落图;
[0015] 图2是酵母阳性克隆PCR检测图,M:2000bp marker,1-10:酵母扩增结果;
[0016] 图3是SaIMT基因在苦豆子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图;
[0017] 图4是SaIMT基因在NaCl胁迫下的表达结果图,内参基因为Sophora alopecuroides lectin(Gen Bank检索号:DQ011517.1);数据为三次重复实验的mean±SD;
[0018] 图5是SaIMT基因的农杆菌菌液PCR结果,M:2000bpmarker,1-6:SaIMT基因;
[0019] 图6是大豆发状根的诱导及GUS检测图,其中A:阴性对照,B:转基因大豆发状根的GUS染色
[0020] 图7是转基因大豆发状根中SaIMT基因的qRP-PCR检测图;1,2,3为3次重复,PCHF-1301为阴性对照;
[0021] 图8是带子叶转基因大豆发状根耐盐表型图;
[0022] 图9是带子叶转基因大豆发状根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发状根的干重比较图,*表示达到0.05概率显著水平;
[0023] 图10是离体转基因大豆发状根耐盐表型图;左边:对照(空载),右边:转基因发状根;
[0024] 图11是离体转基因大豆发状根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的湿重比较图,*表示达到0.05概率显著水平**表示达到0.01概率极显著水平;
[0025] 图12是离体转基因大豆发状根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的存活数比较图,*表示达到0.05概率显著水平;
[0026] 图13是转SaIIMT基因大豆发状根复合体植株的耐盐表型图;
[0027] 图14是转SaIMT基因大豆发状根复合体植株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发状根的湿重比较,*表示达到0.05概率显著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实施例1、苦豆子SaIMT基因的筛选与克隆
[0029] 选取籽粒饱满的苦豆子种子10g,加入5ml浓度98%的浓硫酸浸泡处理20min。洗净种子后播种于花土中盆栽。培养条件为:16h光照,温度26℃,湿度65%,光强30000勒克斯。萌发四周后,分别将幼苗转移至NaCl浓度为200mmol、Na2CO3浓度为140mmol和PEG6000浓度为8%的hoagland营养液中分别处理3h,12h,24h,72h。取各处理下的苦豆子根部,分别提取不同处理条件下苦豆子根的totalRNA。取上述提取的4个处理的苦豆子根部RNA,等质量混合各组样品用于cDNA文库构建。提取构建完成的cDNA文库质粒,将文库质粒大规模转化酿酒酵母INVSC1感受态细胞构建苦豆子苗期酵母表达cDNA文库。利用酵母植物抗逆基因筛选体系筛选苦豆子抗盐相关基因,筛选方法如下:
[0030] 取适量文库菌液(使克隆总数达文库滴度的5-10倍),涂布SD/-Ura(含NaCl0.68mol/l)筛选平板,30℃倒置培养2-4天至菌落出现,如图1所示;保存筛选到的酵母菌株,根据酵母表达载体序列设计引物,引物为:
[0031]
[0032] 按照表1反应和表2程序进行PCR检测:
[0033] 表1 PCR反应体系
[0034]
[0035] 表2 PCR程序
[0036]
[0037] 如图2所示;参照Sangon酵母质粒提取试剂盒的方法分别提取上述酵母菌液的质粒,选取大于700的片段提取质粒,转化Ecoli DH5α,保存菌液并进行测序,将测序后的序列去除载体序列,淘汰小于500bp的序列,利用NCBI数据库Blast
[0038] (http://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PROGRAM=blastn&PAGE_TYPE=BlastSearch&LINK_LOC=blasthome)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得到苦豆子肌醇甲基转移酶(SaIMT)基因。由1095个碱基对组成,读码框自5'端第1位到第1095位碱基,编码一个由36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SaIMT蛋白包含一个O-甲基转移酶结构域,该酶的活性与S-腺苷甲硫氨酸相关;还具有一个二聚体化结构域,该结构域常出现在O-甲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的N端,它能介导O-甲基转移酶基因的二聚体化。说明SaIMT基因与O-甲基转移酶家族基因具有相似的功能。
[0039] 实施例2、苦豆子SaIMT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0040] 对苦豆子进行NaCl盐胁迫处理,处理方法同实施例1。处理时间分别为1h,2h,4h,8h,12h,24h,48h。取各处理下苦豆子根部,同时取在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的苦豆子的根、茎、叶。参照sangon公司的柱式植物总RNA抽提纯化试剂盒提取处理材料的总RNA,经1%琼-
脂糖电泳检测RNA的完整性。cDNA的合成按照ReverseTranscriptase M-MLV(RNase H)的说明书进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SaIMT基因在苦豆子不同组织及不同盐处理时间根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实验操作按照sangong公司SGExcel FastSYBR Mixture(With ROX)说明书在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ABI 7500中进行。以苦豆子Lectin为内参基因,引物如下:
[0041]
[0042] PCR反应体系及程序如表3:
[0043] 表3 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
[0044]
[0045]
[0046] PCR反应程序
[0047]
[0048] 采用2-ΔΔCT法分析数据,确定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试验共设3次技术重复,3次生物学重复。
[0049] 结果(图3)表明SaIMT基因在苦豆子的根、茎尖、叶片中均有表达,其中,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其他组织表达量相对较低,SaIMT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低。同时SaIMT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盐处理早期并未有太大变化,但当处理时间到4h时,SaIM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之后表达量逐渐下降,最终恢复到未处理前的表达水平(图4)。这与松醇作为渗透调节物质对盐胁迫的响应时间是一致的。
[0050] 实施例3、SaIMT在大豆中的表达及对耐盐性的分析
[0051]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HF-1301-SaIMT。采用发根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胚尖遗传转化将植物表达载体pCHF-1301-SaIMT(图5)转化大豆吉林35,并对转基因大豆发状根进行GUS表达检测,同时检测阳性植株中目的基因表达量,并对转基因大豆发状根的耐盐性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及结果如下:
[0052] 3.1大豆发根的遗传转化及筛选
[0053] 1)植物材料的处理
[0054] 选取饱满、无病害的大豆吉林35种子,平放于培养皿中,将培养皿置于密闭的干燥器中,并在干燥器中放入一加有96mlNaClO和4ml浓HCl的烧杯,Cl2灭菌14-h16h。
[0055] 2)大豆种子发芽
[0056] 取上述灭菌的大豆吉林35种子,接种于发芽培养基上,于16h光照,温度26℃,湿度65%,光强30000勒克斯的组培室发芽4-6天。
[0057] 3)侵染菌液的配制
[0058] i.从-80℃冰箱中取出保存的发根农杆菌K599(载体分别为pCHF-1301-SaIMT和pCHF-1301),在YEP(含100μg/mlKan)固体平板上划线,28℃培养24h;
[0059] ii.挑取平板上的单菌落,接种于50ml YEP(含100μg/mlKan)液体培养基中,250rpm,28℃振荡培养8h-10h,使OD600=0.8-1.0;
[0060] iii.取培养好的菌液5ml,加入到500ml YEP(含100μg/mlKan)液体培养基中,250rpm,28℃振荡培养4h-6h,使OD600=0.6-0.8,该菌液为侵染菌液。
[0061] 4)大豆的侵染及发状根的诱导
[0062] a大豆子叶节转化
[0063] i.选取上述发芽良好的大豆吉林35种子,轻轻剥去种皮,切掉部分胚根,留取3-5mm下胚轴;
[0064] ii.沿下胚轴竖直从中间将两片子叶切开,去掉子叶,用手术刀沿子叶节处平行划伤10次,然后将外植体置于上述侵染菌液中浸泡侵染30min;
[0065] iii.将外植体从侵染菌液中取出,内面向下平放于垫有滤纸的共培养培养基中,于16h光照,温度26℃,湿度65%,光强30000勒克斯的组培室共培养4-5天。
[0066] iv.将共培养后的外植体用根诱导液体培养基清洗3-4次,再浸泡30min,然后用滤纸吸取外植体表面液体,用手术刀去除芽,使外植体内面向上,倾斜45°斜插入根诱导固体培养基中,于16h光照,温度26℃,湿度65%,光强30000勒克斯的组培室培养15天。
[0067] b大豆复合体植株转化
[0068] i.选取上述发芽良好的大豆吉林35种子,轻轻剥去种皮,切掉部分胚根,留取3-5mm下胚轴;
[0069] ii.用手术刀在子叶下胚轴中间切十字2-3次,然后将外植体置于上述侵染菌液中浸泡侵染30min;
[0070] iii.将外植体从侵染菌液中取出,内面向下平放于垫有滤纸的共培养培养基中,于16h光照,温度26℃,湿度65%,光强30000勒克斯的组培室共培养4-5天。
[0071] iv.将共培养后的外植体用根诱导液体培养基清洗3-4次,再浸泡30min,然后用滤纸吸取外植体表面液体,将外植体胚根向下,竖直插入到根诱导固体培养基中,于16h光照,温度26℃,湿度65%,光强30000勒克斯的组培室培养15天。
[0072] 3.2转基因大豆发状根GUS表达检测
[0073] 随机选取部分发状根,用X-Gluc染色,37℃黑暗染色12-14h,用70%的乙醇脱色数次,检测GUS基因的表达。图6为装SaIMT基因的大豆发状根的GUS染色鉴定结果。结果表明,SaIMT基因已在大豆发状根中表达。
[0074] 3.3转基因大豆发状根的目的基因的表达检测
[0075] 选取上述GUS检测为阳性的转SaIMT基因外植体发状根和转化pCHF-1301的发状根,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q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内参为大豆β-actin,方法参照实施例2。结果如图7所示,与转化pCHF-1301的对照相比,SaIMT在转基因发状根中表达量均有显著提高,说明SaIMT已成功转入大豆中。
[0076] 3.4转SaIMT基因大豆发状根的耐盐性分析
[0077] 1)带子叶转SaIMT基因大豆发状根耐盐性分析
[0078] 发根农杆菌侵染后的大豆外植体于根诱导培养基上培养5-7天,将有发根迹象的子带叶外植体和对照转移至含有不同浓度NaCl的固体MS(含16mg/L潮霉素)培养基中,培养15天后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转基因大豆发状根的生长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并且发状根的干重也显著高于对照;而当NaCl浓度达到达到200mmol/L时,转SaIMT基因的发状根的生长受到抑制,难易诱导产生正常的发状根,且外植体失绿变黄。见图8和图
9。
[0079] 2)离体转SaIMT基因大豆发状根耐盐性分析
[0080] 将检测为阳性的转基因大豆发状根培养于不同浓度NaCl的固体MS(含16mg/L潮霉素)培养基中,处理15天后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发现,在较低浓度(浓度在50mmol/L以下)的NaCl处理时,转SaIMT基因的发状根的生长状况于对照相比并无显著差异,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转基因发状根的生长及湿重均明显高于对照,见图10;当NaCl浓度达到150mmol/L时,与对照组相比,转SaIMT基因的发状根的湿重增加率达到最大,约为对照组的3.5倍,见图11。而当NaCl浓度达到200mmol/L时,转基因发状根与对照的生长均受到抑制,但转基因发状根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转SaIMT基因的发状根的存活率为37.8%,对照组的存活率为15.6%,见图12。
[0081] 3)转SaIMT基因大豆发状根复合体植株的耐盐性分析
[0082] 将发根农杆菌侵染的整个大豆双子叶外植体培养于不同浓度NaCl的固体MS(含16mg/L潮霉素)培养基中,处理30天后进行观察统计。当NaCl浓度为50、100、150mmol/L时,转SaIMT基因的发状根植物复合体的长势均好于对照,见图13;在NaCl浓度为100、150mmol/L胁迫条件下,SaIMT基因的发状根植物复合体的湿重均显著高于对照。见图14。
[0083] 我们对转SaIMT基因的大豆发状根进行盐胁迫处理,分析其对大豆根系耐盐的影响,结果表明,SaIMT基因在发状根中的过表达均使得转基因大豆发状根表现出了一定的耐盐性。对转基因发状根在不同浓度盐胁迫条件下发状根的生长状态、存活率、增重等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在NaCl浓度为100、150mmol/L时,其生长状态良好,耐盐效果显著;在NaCl浓度为200mmol/L时,虽然其生长受到抑制,但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说明SaIMT和基因的过表达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转基因植物的耐盐性。
[0084]
[0085]
[008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