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飞机类型 / 飞行器 / 驾驶舱 / 并排式全地形车

并排式全地形车

阅读:1033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并排式全地形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并排式全地形车,全地形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 驾驶舱 和动 力 舱,所述动力舱位于所述驾驶舱的后方; 动力总成 ,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动力 电机 ,所述动力电机设置在所述动力舱内;动力 电池 ,所述动力电池设置在所述驾驶舱内,所述动力电池用于向所述动力电机供电。由此,采用动力电机作为动力源,可以减少废气排放,而且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经济性。通过将动力电池设置在驾驶舱内,可以合理利用驾驶舱的内部空间,可以避免车体的后部空间过于紧张,而且如此设置的动力电池受到外界干扰较少,使用安全性较好。,下面是并排式全地形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所述车体包括驾驶舱和动舱,所述动力舱位于所述驾驶舱的后方;
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设置在所述动力舱内;
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设置在所述驾驶舱内,所述动力电池用于向所述动力电机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和座椅支架,所述车架包括前部部分、中部部分和后部部分,所述中部部分构成所述驾驶舱的一部分,所述座椅支架设置在所述中部部分内,所述后部部分构成所述动力舱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动力电池设置在所述座椅支架和所述中部部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为多个且在横向间隔上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为两个,所述地形车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纵向延伸且与所述动力总成传动,所述传动轴位于两个所述动力电池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物箱,所述储物箱设置在所述座椅支架内部且位于所述动力电池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动力舱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动力电池和所述动力电机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固定在所述前部部分,所述散热器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动力电机和所述控制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散热器的进口。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还包括:发动机,所述动力电机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还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用于向所述发动机供油,所述油箱设置在所述座椅支架和所述中部部分之间,所述油箱与所述动力电池横向间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纵向延伸且与所述动力总成传动,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油箱和所述动力电池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物箱,所述储物箱设置在所述座椅支架内部且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和/或所述油箱的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动力舱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动力电池和所述动力电机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固定在所述前部部分,所述第二散热器固定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一散热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二散热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动力电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散热器的进口。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设置在所述驾驶舱的后部,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发动机气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动力舱的后方,所述排气装置与所述发动机气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2-17中任一项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部分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动力电池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19.根据权利要求2-17中任一项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中部部分上。
20.根据权利要求2-17中任一项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架上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座垫和靠背,所述座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座椅支架上,所述靠背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座垫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所述驾驶员座椅和所述乘客座椅横向分布且为两个独立的座椅,所述驾驶员座椅和所述乘客座椅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座椅支架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7中任一项所述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棚,所述顶棚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中部部分处。

说明书全文

并排式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并排式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0002] 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在中国俗称沙滩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在北美和西欧
应用较广,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0003] 相关技术中,全地形车一般采用发动机作为动源,单一的发动机作为动力源已经不能够满足全地形车的需求,发动机还存在废气污染和经济性差的问题。而且随着新能
源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但是新能源技术如何应用于全地形车中,仍是未解决的难
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并排式全地形车,该并排式全地形车采用动力电机作为动力源,能
够提升全地形车的性能,而且可以减少废气排放。
[00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并排式全地形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驾驶舱和动力舱,所述动力舱位于所述驾驶舱的后方;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
设置在所述动力舱内;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设置在所述驾驶舱内,所述动力电池用于向
所述动力电机供电。
[0006] 由此,采用动力电机作为动力源,可以减少废气排放,而且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经济性。通过将动力电池设置在驾驶舱内,可以合理利用驾驶舱的内部空间,可以避免车体的
后部空间过于紧张,而且如此设置的动力电池受到外界干扰较少,使用安全性较好。另外,
通过将动力电机设置在动力舱内,可以将动力电机隔离在驾驶舱外,可以减少动力电机传
递向驾驶舱的工作噪音,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驾驶舒适性,动力电机还可以减少废气污染,
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环保性能。还有,如此设置的动力电池和动力电机距离较近,连接关系
稳定,而且能够使得车体内的载荷分布均匀,可以有利于提升全地形车的行驶稳定性
[000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和座椅支架,所述车架包括前部部分、中部部分和后部部分,所述中部部分构成所述驾驶舱的一部分,所述座椅支架设置在
所述中部部分内,所述后部部分构成所述动力舱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动力电池设置在所述
座椅支架和所述中部部分之间。
[000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动力电池为多个且在横向间隔上设置。
[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动力电池为两个,所述地形车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纵向延伸且与所述动力总成传动,所述传动轴位于两个所述动力电池之间。
[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储物箱,所述储物箱设置在所述座椅支架内部且位于所述动力电池的上方。
[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动力舱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动力电池和所述动力电机电连接。
[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固定在所述前部部分,所述散热器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动力电机和所述控制器相连。
[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散热器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散热器
的进口。
[001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动力总成还包括:发动机,所述动力电机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
[0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动力总成还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用于向所述发动机供油,所述油箱设置在所述座椅支架和所述中部部分之间,所述油箱与所述动力电池
横向间隔设置。
[001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纵向延伸且与所述动力总成传动,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油箱和所述动力电池之间。
[001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储物箱,所述储物箱设置在所述座椅支架内部且位于所述动力电池和/或所述油箱的上方。
[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动力舱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动力电池和所述动力电机电连接。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固定在所述前部部分,所述第二散热器固定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前表面上,
所述第一散热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二散热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控制器和所
述动力电机。
[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散
热器的进口。
[002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设置在所述驾驶舱的后部,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发动机气连接。
[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动力舱的后方,所述排气装置与所述发动机气连接。
[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中部部分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动力电池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座椅支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中部部分上。
[002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座椅支架上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座垫和靠背,所述座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座椅支架上,所述靠背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座垫上。
[002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座椅包括: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所述驾驶员座椅和所述乘客座椅横向分布且为两个独立的座椅,所述驾驶员座椅和所述乘客座椅均可
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座椅支架上。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顶棚,所述顶棚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中部部分处。
[0028]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9]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0]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左视图;
[0031]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右视图;
[0032] 图3是动力电池和油箱布置在车架上的示意图;
[0033] 图4和图5分别是不同度的车架的立体图。
[0034] 附图标记:
[0035] 全地形车1000;
[0036] 车体100;
[0037] 驾驶舱10;动力舱20;车架30;前部部分31;摇臂支架311;底部钣金312;
[0038] 中部部分32;外边管321;内纵梁322;底板323;支撑条324;内横梁325;前部支撑架326;
[0039] 第一外边管327;第二外边管328;第一底管段328a;前管段328b;后管段328c;
[0040] 第三外边管329;第四外边管330;第二底管段330a;左管段330b;右管段330c;
[0041] 后部部分33;下边梁331;中间横梁332;底部安装件333;上边梁334;中间横杆335;顶部安装件336;连接梁337;上安装支脚338;后桥安装板339;下安装孔339a;控制器支架
340;上横梁341;
[0042] 座椅支架40;座椅50;座垫51;靠背52;驾驶员座椅50a;顶棚60;货斗70;
[0043] 动力总成200;动力电机210;发动机220;动力电池300;控制器500;散热器600;第一散热器610;第二散热器620;油箱700;空气过滤器800;排气装置900。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45]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1000,该全地形车1000为并排式全地形车1000,并排式全地形车1000具有并排式座椅。
[0046]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并排式全地形车1000可以包括:车体100、动力总成200和动力电池300,其中,动力总成200和动力电池300均设置在车体100上,
动力电池300用于为动力总成200提供电能,即动力电池300为动力总成200的电源。
[0047] 如图1和图2所示,车体100包括驾驶舱10和动力舱20,动力舱20位于驾驶舱10的后方,也就是说,该车体100至少在前后方向上分成两个舱,其中位于前侧的舱为驾驶舱10,该
驾驶舱10供驾驶员和乘客乘坐,驾驶员可以在该舱内进行驾驶操作。动力舱20位于驾驶舱
10的后方,该动力舱20用于放置和固定动力总成200。
[0048] 动力总成200包括动力电机210,动力电机210设置在动力舱20内,也就是说,动力电机210固定在动力舱20内,动力电机210通过传动轴驱动车轮。动力电池300设置在驾驶舱
10内,动力电池300用于向动力电机210供电。这样动力电池300位于动力电机210的前方,其
可以与动力电机210电连接。在动力电池300向动力电机210工作时,动力电机210可以将动
力电池300的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然后通过传动轴传递给车轮,从而能够驱动全地形车1000
运动。采用动力电机210作为动力源,可以减少废气排放,而且可以提升全地形车1000的经
济性。
[0049] 由此,通过将动力电池300设置在驾驶舱10内,可以合理利用驾驶舱10的内部空间,可以避免车体100的后部空间过于紧张,而且如此设置的动力电池300受到外界干扰较
少,使用安全性较好。另外,通过将动力电机210设置在动力舱20内,可以将动力电机210隔
离在驾驶舱10外,可以减少动力电机210传递向驾驶舱10的工作噪音,可以提升全地形车
1000的驾驶舒适性,动力电机210还可以减少废气污染,可以提升全地形车1000的环保性
能。还有,如此设置的动力电池300和动力电机210距离较近,连接关系稳定,而且能够使得
车体100内的载荷分布均匀,可以有利于提升全地形车1000的行驶稳定性。
[0050]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全地形车1000内的动力总成200仅选用动力电机210时,该全地形车1000为纯电动全地形车1000,在该全地形车1000内的动力总成200还选用燃油发动
机220时,该全地形车1000为混动全地形车1000。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对应的全地
形车1000。
[0051] 其中,车体100包括:车架30和座椅支架40,车架30包括前部部分31、中部部分32和后部部分33,前部部分31用于布置转向系统、前车桥和前悬挂系统等结构。中部部分32构成
驾驶舱10的一部分,中部部分32主要构成驾驶舱10的底部结构,座椅支架40设置在中部部
分32内,座椅支架40上安装固定有座椅50,驾驶员和乘客可以乘坐在相应的座椅50上。后部
部分33构成动力舱20的至少一部分,也就是说,后部部分33可以仅构成动力舱20的一部分,
也可以构成动力舱20的整体。
[0052] 进一步地,座椅支架40可以拆卸地设置在中部部分32内,而且其与中部部分32的底部限定出多个部件的安装空间。部件可以包括动力电池300,安装空间可以为多个,多个
安装空间可以分别放置不同的部件,也可以分别放置相同的部件,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
定。如此设置的座椅支架40一方面可以方便部件的安装固定,可以合理利用驾驶舱10内部
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座椅支架40自身的精度尺寸,以及方便更换维修,可以降低全地形
车1000的维修更换成本。
[0053] 例如,如图3所示,动力电池300设置在座椅支架40和中部部分32的底部之间。换言之,座椅支架40和车架30的中部部分32共同限定出了动力电池300的安装空间,如此设置的
动力电池300不会影响座椅50和座椅支架40的布置,而且能够有效利用座椅支架40的下部
空间,可以提升驾驶舱10的空间利用率。还有,采用可拆卸的座椅支架40可以极大程度上方
便动力电池300的安装拆卸。
[0054] 下面内容将分别针对中部部分32、后部部分33和前部部分31做出详细描述。
[005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3-图5所示,中部部分32包括:外边管321、内纵梁322和底板323,内纵梁322位于外边管321的内侧,底板323连接在外边管321和
内纵梁322之间,底板323构成安装空间的底部。可以理解的是,外边管321限定出中部部分
32的底部外边缘,内纵梁322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内纵梁322的两端连接在外边管321上,
其在内部起到加强中部部分32结构强度的作用,底板323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如此设置的
中部部分32可以保证驾驶舱10底部结构的稳定性。
[0056] 如图4和图5所示,外边管321包括多条,多条外边管321依次连接,位于前侧的外边管321连接在内纵梁322的前端,位于后侧的外边管321连接在内纵梁322的后端。采用多条
外边管321可以合理限定出驾驶舱10底部部分的具体形状,从而可以使得中部部分32结构
布置合理。
[0057] 如图4和图5所示,多条外边管321包括:第一外边管327、第二外边管328、第三外边管329和第四外边管330,第一外边管327、第二外边管328和第三外边管329均为两条,而且
两条第一外边管327、两条第二外边管328和两条第三外边管329均分布在两条内纵梁322的
外侧,第一外边管327倾斜地连接在内纵梁322的前端和第二外边管328之间,第三外边管
329连接在第二外边管328和第四外边管330之间,第四外边管330连接在两条内纵梁322的
后端。由此,选用四种外边管321即可限定出中部部分32的底部,而且如此设置的多条外边
管321整体布置合理,结构强度高,能够有效分隔驾驶舱10和动力舱20。相连接的两条外边
管321之间可以采用焊接固定方式。
[0058]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外边管328包括:第一底管段328a和前管段328b,第一底管段328a连接在第一外边管327和第三外边管329之间,中部部分32还包括:前部支撑架326,
前部支撑架326连接在第一外边管327上,前管段328b倾斜向上设置,而且前管段328b连接
在前部支撑架326的上部和第一底管段328a的前端之间。前管段328b的设置可以有效加强
中部部分32的结构强度,而且由于前管段328b倾斜设置,可以有效保护位于驾驶舱10内的
驾驶员和乘客,可以提升驾驶员和乘客的乘坐安全性。
[0059]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外边管328还包括:后管段328c,第四外边管330还包括:第二底管段330a、左管段330b和右管段330c,第二底管段330a连接在左管段330b和右管段
330c之间,两个内纵梁322的后端连接在第二底管段330a上,左管段330b和右管段330c均倾
斜设置,而且左管段330b和右管段330c的上端连接在对应侧的后管段328c的上部。由此,后
管段328c倾斜向后设置,后管段328c的设置可以有效加强中部部分32的结构强度,而且其
可以有效保护位于驾驶舱10内的驾驶员和乘客,可以提升驾驶员和乘客的乘坐安全性。另
外,由于左管段330b和右管段330c的设置,第四外边管330可以有效分隔驾驶舱10和动力舱
20,而且可以有效保护位于驾驶舱10内的驾驶员和乘客,可以提升驾驶员和乘客的乘坐安
全性。
[0060]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左管段330b的上部和右管段330c的上部之间连接有上横梁341。如此设置的上横梁341可以有效加强中部部分32的后部结构强度,而且上横梁
341可以分隔驾驶舱10和动力舱20,可以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上横梁341还可以起
到安装座椅支架40的作用,例如,上横梁341的左右两端可以分别设置有安装支架,座椅支
架40的后端可以拆卸地安装在对应的安装支架上。
[0061] 其中,第一外边管327、第二外边管328、第三外边管329和第四外边管330中的至少一个为一体成型的管,管可以为圆管或方管。如此设置的外边管321结构简单,重量轻,能够
保证车架30的结构稳定性。优选地,上述四条外边管321均为圆管。
[0062]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车体100还可以包括:顶棚60,顶棚60可以拆卸地安装在中部部分32处,顶棚60构成驾驶舱10的另一部分,或者说,顶棚60构成驾驶舱10的顶部结
构,通过顶棚60和中部部分32的组合,可以形成驾驶舱10的基本框架,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
驾驶舱10内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而且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可以降低顶棚60的安装拆
卸难度。如图1和图2所示,顶棚60可以拆卸地安装在前部支撑架326的上部、左管段330b和
右管段330c的上部,前部支撑架326的上部分出两个左右间隔开的支撑管,用于连接顶棚
60。例如,顶棚60的四个支柱下部可以设置有安装孔,前部支撑架326的上部、左管段330b和
右管段330c的上部也对应设置有安装孔,中部部分32之间可以通过固件固定连接。
[006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动力电池300为多个,而且多个动力电池300在横向间隔上设置。横向即图1和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也就是说,在驾驶舱10内实质分布有
多个动力电池300,该多个动力电池300横向间隔分布,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座椅支架40的下
部空间,可以为动力电机210提供充足的电能,而且可以有利于驾驶舱10内的载荷分布均匀
性。
[0064] 具体地,动力电池300为两个,地形车还可以包括传动轴,传动轴纵向延伸,而且传动轴与动力总成200传动,传动轴位于两个动力电池300之间。传动轴与动力电机210传动,
其中,动力电机210可以连接有变速箱,变速箱的输出端与传动轴的输入端相连接。两个动
力电池300可以关于传动轴左右对称布置,如此设置的两个动力电池300稳定性好,而且能
够为动力电机210提供充足的电能。
[0065] 如图3-图5所示,内纵梁322为两个,两个内纵梁322横向相对设置,两个内纵梁322限定出全地形车1000的传动轴的安装空间。也就是说,两个内纵梁322之间的空间为传动轴
的安装空间,这样两个内纵梁322可以在提升车架30底部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将传动轴
与其他部件隔离开,从而可以保证传动轴的安装可靠性。
[0066]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两个内纵梁322之间连接有支撑条324。支撑条324用于支撑传动轴,传动轴上可以设置有轴承和轴承座,支撑条324用于支撑和固定轴承座,其左
右两端可以设置有固定轴承座的安装孔。
[0067] 其中,中部部分32的底部设置有凹槽,动力电池300设置在凹槽内。凹槽的设置可以便于动力电池300的安装固定,其可以容纳动力电池300的底部,而且也可以为动力电池
300提供一些安装点,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动力电池300的安装可靠性。
[0068]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中部部分32还可以包括:内横梁325,内横梁325连接在内纵梁322和外边管321之间,外边管321的一部分、内横梁325、内纵梁322的一部分在底板
323上形成凹槽,凹槽为安装空间的一部分。外边管321的一部分包括:第二外边管328的第
一底管段328a的一部分、第三外边管329和第四外边管330的第二底管段330a的一部分。可
以理解的是,底板323在内横梁325前侧的一部分构造为脚踏区域,底板323在内横梁325后
侧的另一部分构造为部件放置区域。内横梁325的设置可以有效限制部件的自由度,可以保
证部件在座椅支架40下方的放置可靠性。
[0069] 进一步地,全地形车1000还可以包括:储物箱,储物箱设置在座椅支架40内部,而且储物箱位于动力电池300的上方。也就是说,在座椅50的下方和动力电池300的上方设置
有储物箱。如此设置的储物箱可以合理利用座椅支架40处的空间,可以提升驾驶舱10的空
间利用率,而且如此设置的储物箱可以方便驾驶员和乘客取放物品。
[0070] 可选地,如图2所示,全地形车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500,控制器500设置在动力舱20内,即控制器500设置在车架30的后部部分33内,控制器500分别与动力电池300和动力
电机210电连接。控制器500可以获知动力电池300和动力电机210的工作状态,然后利用根
据已知信息合理控制动力电池300进行工作。而且通过将控制器500设置在动力舱20内,一
方面可以合理利用动力舱20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控制器500同时连接动力电池300和
动力电机210。该控制器500可以位于动力电机210的右上方,同时位于动力电池300的后上
方。
[0071]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后部部分33还包括两条上边梁334,两条上边梁334的前端之间连接有上横梁341,上横梁341和位于右侧的上边梁334设置有安装控制器500的控制
器支架340。也就是说,控制器500不仅安装在右侧的上边梁334上,还安装在前侧的上横梁
341上,如此设置的控制器500安装可靠性好。其中,控制器支架340可以为多个,例如,三个,
三个控制器支架340中的一个设置在右侧的上边梁334上,其余两个控制器支架340设置在
上横梁341的右半部分,采用三点固定的控制器500稳定性更好,而且其更加靠近动力电池
300。
[0072] 如图4和图5所示,后部部分33包括两条下边梁331,两条下边梁331位于两条上边梁334的下方,两条下边梁331均连接在中部部分32的后部,两条下边梁331之间的间距从前
向后呈递减趋势。如此设置的两条下边梁331可以逐渐缩小动力舱20的空间,可以使得动力
舱20更好地安装固定动力总成200,而且能够使得其结构更加简单。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
两条上边梁334之间的间距从前向后呈递减趋势。如此设置的两个上边梁334可以有效支撑
和固定货斗70,而且可以更好地与两条下边梁331限定出动力舱20,可以使得动力舱20空间
适宜,能够合理放置动力总成200。
[0073]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两条下边梁331之间还连接有中间横梁332,中间横梁332设置有安装动力总成200的底部安装件333。中间横梁332可以起到支撑和固定动力总成
200的作用。底部安装件333可以用于固定动力总成200。例如,底部安装件333可以用于固定
动力电机210。
[0074] 其中,如图2所示,全地形车1000还可以包括:散热器600,散热器600固定在前部部分31,散热器600通过管路分别与动力电机210和控制器500相连。将散热器600固定在车架
30的前部部分31,一方面可以方便散热器600的散热,可以提升动力总成200的散热效率,另
一方面可以合理利用前部部分31的空间。
[0075] 具体地,散热器600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控制器500,控制器500通过第二管路连接动力电机210,动力电机210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散热器600的进口。也就是说,散热器
600、控制器500和动力电机210三者之间为管路串联连接的关系,散热器600处的冷却液
以先进入控制器500进行冷却,然后再进入动力电机210进行冷却,最终再回流到散热器600
处,完成一个回路循环。如此设置的散热器600可以同时满足控制器500和动力电机210的散
热需求,而且管路布置简单。
[0076]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同一侧的上边梁334和下边梁331之间设置有连接梁337。连接梁337可以有效连接同一侧的上边梁334和下边梁331,可以提升后部部分33的结
构可靠性,而且连接梁337也可以提供对应的安装固定位置,以便于其他部件(例如后悬挂
系统的上摇臂和下摇臂)安装固定。
[0077] 如图5所示,位于左侧的连接梁337与对应的位于右侧的连接梁337之间的间距从上向下呈递减趋势。如此设置的连接梁337可以改变上摇臂和下摇臂的安装轴线位置,从而
可以提升后部部分33的结构稳定性,可以延长车架30的使用寿命。
[0078] 如图4所示,前部部分31包括:摇臂支架311和底部钣金312,摇臂支架311连接在底部钣金312的前端和前部支撑架326的前端。摇臂支架311用于安装上摇臂和下摇臂的内端,
该摇臂支架311可以同时安装两个上摇臂的内端和两个下摇臂的内端,其可以降低上摇臂
和下摇臂的安装难度,而且其结构简单,重量轻。底部钣金312可以用于支撑和固定前桥的
减速器,其可以保证减速器的安装可靠性。
[007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动力总成200还包括:发动机220,动力电机210设置在发动机220的一侧。也就是说,该全地形车1000为混动全地形
车1000,发动机220和动力电机210均设置在动力舱20内,而且两者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提
高动力总成200的紧凑性。其中,发动机220的曲轴和动力电机210的电机轴可以同轴设置,
这样两者动力可以直接输出,而且整体结构稳定性好。
[0080] 如图4和图5所示,底部安装件333可以为两个,而且两个底部安装件333左右间隔设置,以用于固定发动机220的缸体两侧。发动机220的缸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向安装孔,底
部安装件333为缸体吊,该缸体吊耳通过紧固件与对应的侧向安装孔安装固定,从而能够
将发动机220牢靠固定在动力舱20内。
[0081] 还有,如图4和图5所示,两条上边梁334之间还设置有可拆卸的中间横杆335,中间横杆335设置有安装动力总成200的顶部安装件336,顶部安装件336用于固定发动机220的
缸头,顶部安装件336即缸头吊耳。也就是说,在发动机220底部安装固定的基础上,发动机
220还通过顶部安装件336安装固定其缸头,这样设置的发动机220可以更好地保证其在动
力舱20的稳定性。顶部安装件336可以设置有减震,以减少发动机220传递给车架30的震
动。
[0082]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动力总成200还可以包括:油箱700,油箱700用于向发动机220供油,油箱700设置在座椅支架40和中部部分32之间,油箱700与动力电池300横向间隔
设置。由此,该全地形车1000在考虑动力电池300的布置位置时,还需要考虑油箱700的布置
位置,通过将油箱700和动力电池300横向间隔设置,可以合理利用座椅支架40的下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油箱700设置在靠近发动机220的一侧,动力电池300设置在靠近动力电机
210的一侧,例如,油箱700设置在座椅支架40的下部左侧,动力电池300设置在座椅支架40
的下部右侧,动力电机210固定在发动机220的右侧,如此设置的各个部件可以减少之间的
连接管路,而且整体布局更加合理。油箱700设置在中部部分32内对应的凹槽内。
[0083] 其中,传动轴位于油箱700和动力电池300之间。这样传动轴设置在车架30的横向中部位置,而油箱700和动力电池300分布在底板323的两侧,如此设置的油箱700和动力电
池300可以合理分配驾驶舱10内部空间,而且可以有利于提升全地形车1000在横向方向的
载荷分布均匀性。
[0084] 可选地,储物箱设置在座椅支架40内部,而且储物箱位于动力电池300和/或油箱700的上方。也就是说,储物箱可以单独位于动力电池300的上方,也可以单独位于油箱700
的上方,还可以同时位于动力电池300和油箱700的上方。如此设置的储物箱可以进一步地
利用座椅支架40处的空间,而且方便驾驶员和乘客取放物品。
[0085] 如图2所示,控制器500设置在动力舱20内,控制器500分别与动力电池300和动力电机210电连接。控制器500可以获知动力电池300和动力电机210的工作状态,然后利用根
据已知信息合理控制动力电池300进行工作。而且通过将控制器500设置在动力舱20内,一
方面可以合理利用动力舱20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控制器500同时连接动力电池300和
动力电机210。该控制器500可以位于动力电机210的右上方,同时位于动力电池300的后上
方。
[0086] 还有,该全地形车1000还可以包括:第一散热器610和第二散热器620,第一散热器610固定在前部部分31,第二散热器620固定在第一散热器610的前表面上,第一散热器610
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220,第二散热器620通过管路连接控制器500和动力电机210。可以理
解的是,由于发动机220和动力电机210的工作温度不同,采用两个散热器600分别对两者进
行散热,可以保证发动机220和动力电机210处于各自的工作温度区间内,从而可以保证动
力总成200的工作可靠性,以及可以延长动力总成200的使用寿命。
[0087] 具体地,第二散热器620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控制器500,控制器500通过第二管路连接动力电机210,动力电机210通过第三管路连接第二散热器620的进口。也就是说,
第二散热器620、控制器500和动力电机210三者之间为管路串联连接的关系,第二散热器
620处的冷却液可以先进入控制器500进行冷却,然后再进入动力电机210进行冷却,最终再
回流到第二散热器620处,完成一个回路循环。如此设置的第二散热器620可以同时满足控
制器500和动力电机210的散热需求,而且管路布置简单。
[0088] 其中,如图1所示,全地形车1000还可以包括:空气过滤器800,空气过滤器800设置在驾驶舱10的后部,空气过滤器800与发动机220气连接。具体地,空气过滤器800固定在车
架30的后部部分33上,而且空气过滤器800位于发动机220的左上方,空气过滤器800的进气
管可以沿竖向延伸。空气过滤器800与发动机220邻近设置,可以方便发动机220的进气,也
可以使得全地形车1000的整体布局更加紧凑合理。
[0089] 还有,如图1所示,全地形车1000还包括:排气装置900,排气装置900设置在动力舱20的后方,排气装置900与发动机220气连接。排气装置900也设置在车架30的后部部分33
处,这样发动机220和排气装置900之间的气体路径短,从而可以缩短排气距离,而且可以提
升排气效果。
[0090] 如图5所示,两条连接梁337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安装排气装置900上悬置的上安装支脚338。上安装支脚338处可以设置有上悬置,排气装置900的上部左右两端可以分别通过
上悬置固定在两条连接梁337的上部,从而可以提升排气装置900的安装可靠性。
[0091] 如图5所示,两条连接梁337的下部和两条下边梁331之间设置有后桥安装板339。后桥安装板339可以用于安装后桥的减速器,通过将后桥安装板339设置在两条下边梁331
和两条连接梁337之间,可以保证后桥安装板339的安装可靠性。
[0092]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后桥安装板339形成有安装排气装置900下悬置的下安装孔339a。也就是说,下安装孔339a处可以设置有下悬置,排气装置900的下部中点处可以设置
有下悬置,该下悬置可以支撑和固定排气装置900,通过两个上悬置和一个下悬置的组合,
可以提升排气装置900的安装可靠性。
[0093] 下面再详细描述一下座椅支架40和座椅50。
[0094] 如图3所示,全地形车1000还包括:座椅50,座椅50可以拆卸地安装在座椅支架40上。如此设置的座椅50方便安装拆卸,从而可以方便更换座椅50和维修。其中,座椅50包括
座垫51和靠背52,座垫51可以拆卸地安装在座椅支架40上,靠背52可以拆卸地安装在座垫
51上。由此,采用分体结果的座垫51和靠背52可以使得座垫51和靠背52单独生产制造,而且
可以方便调节靠背52的角度,例如,座垫51的后部可以设置有多组不同位置的安装孔,通过
选取不同组的安装孔,可以改变靠背52的安装位置,从而满足驾驶员和乘客的乘坐需求。
[0095] 而且,座椅50包括:驾驶员座椅50a和乘客座椅,驾驶员座椅50a和乘客座椅横向分布,而且驾驶员座椅50a和乘客座椅为两个独立的座椅50,驾驶员座椅50a和乘客座椅均可
拆卸地安装在座椅支架40上。将驾驶员座椅50a和乘客座椅单独生产制造,可以将驾驶员和
乘客区分开,而且能够避免互相影响。
[009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009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
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
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0098]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
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
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009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