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用于斯特林发动机的加热器及斯特林循环系统 CN201810205051.6 2018-03-13 CN110273778B 2024-04-09 肖刚; 倪明江; 骆仲泱; 岑可法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斯特林发动机的加热器,包括管体以及由管体形成的腔室,所述腔室中设置有蓄热部件;所述管体的一端连接斯特林发动机的膨胀腔,另一端连接斯特林发动机的回热器;所述蓄热部件与气体工质接触而改变其流动特性,强化气体工质与所述管体的壁面之间的换热,促进气体工质在所述加热器中的吸热;同时所述蓄热部件吸收并储存所述膨胀腔中的气体工质所携带的由于被压缩而产生的压缩热。本发明用于斯特林发动机的加热器能够减少加热器部件的热疲劳、控制加热器结构中的壁面温度减少加热器爆管的险,延长加热器使用寿命,提高整体效率和输出功。
122 用于斯特林发动机的加热器及斯特林循环系统 CN201810205051.6 2018-03-13 CN110273778A 2019-09-24 肖刚; 倪明江; 骆仲泱; 岑可法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斯特林发动机的加热器,包括管体以及由管体形成的腔室,所述腔室中设置有蓄热部件;所述管体的一端连接斯特林发动机的膨胀腔,另一端连接斯特林发动机的回热器;所述蓄热部件与气体工质接触而改变其流动特性,强化气体工质与所述管体的壁面之间的换热,促进气体工质在所述加热器中的吸热;同时所述蓄热部件吸收并储存所述膨胀腔中的气体工质所携带的由于被压缩而产生的压缩热。本发明用于斯特林发动机的加热器能够减少加热器部件的热疲劳、控制加热器结构中的壁面温度减少加热器爆管的险,延长加热器使用寿命,提高整体效率和输出功。
123 换热器、斯特林发动机及斯特林制冷器 CN202111537448.3 2021-12-15 CN116263307A 2023-06-16 胡剑英; 张丽敏; 罗二仓; 陈燕燕; 孙岩雷; 吴张华
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斯特林发动机及斯特林制冷器,其中,换热器能够设置在斯特林发动机或斯特林制冷器的外壳内,换热器包括换热芯,呈环状结构,换热芯的外侧壁与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距,换热芯内设置有与外壳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气流通道;供热组件,用于对换热芯供热,供热组件设置在换热芯的内部且沿换热芯的轴向延伸,供热组件的热量输入端经外壳的端面延伸至外壳的外部。如此设置,解决了在换热器的温度较高,且换热器与回热器之间以及回热器轴向上存在温度差时,对发动机的外壳侧壁具有较大的热应的问题,确保外壳的承压能力,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有利于促进大功率大尺寸的斯特林发动机的发展。
124 活塞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 CN200880117934.6 2008-11-20 CN101878362B 2014-05-21 矢口宽; 泽田大作; 片山正章
斯特林发动机(100)的高温侧气缸(30H)由套筒(30HR)与气缸体(30HB)构成。套筒(30HR)中,高温侧活塞(20H)在内部往复运动。另外,套筒(30HR)构成为,与对斯特林发动机(100)的工作流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05)连接,传递加热器(105)的热。气缸体(30HB)配置在套筒(30HR)的外侧。另外,在套筒(30HR)与气缸体(30HB)之间,设置规定间隔而形成空气层。
125 活塞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 CN200880104628.9 2008-08-26 CN101790634B 2013-03-06 片山正章; 矢口宽; 泽田大作
活塞(20)经由延长杆(12)连结于与曲轴(10)可转动地连结的连杆(13)。由此,活塞(20)的往复运动传递到曲轴(10)而转换为旋转运动。在延长杆(12)的两端部上设有由球面滑动轴承构成的活塞侧接头机构(30P)和曲轴侧接头机构(30C)。活塞(20)经由活塞侧接头机构(30P)与延长杆(12)连结,延长杆(12)经由曲轴侧接头机构(30C)与连杆(13)连结。
126 活塞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 CN200880104628.9 2008-08-26 CN101790634A 2010-07-28 片山正章; 矢口宽; 泽田大作
活塞(20)经由延长杆(12)连结于与曲轴(10)可转动地连结的连杆(13)。由此,活塞(20)的往复运动传递到曲轴(10)而转换为旋转运动。在延长杆(12)的两端部上设有由球面滑动轴承构成的活塞侧接头机构(30P)和曲轴侧接头机构(30C)。活塞(20)经由活塞侧接头机构(30P)与延长杆(12)连结,延长杆(12)经由曲轴侧接头机构(30C)与连杆(13)连结。
127 活塞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 CN200880117934.6 2008-11-20 CN101878362A 2010-11-03 矢口宽; 泽田大作; 片山正章
斯特林发动机(100)的高温侧气缸(30H)由套筒(30HR)与气缸体(30HB)构成。套筒(30HR)中,高温侧活塞(20H)在内部往复运动。另外,套筒(30HR)构成为,与对斯特林发动机(100)的工作流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05)连接,传递加热器(105)的热。气缸体(30HB)配置在套筒(30HR)的外侧。另外,在套筒(30HR)与气缸体(30HB)之间,设置规定间隔而形成空气层。
128 斯特林发动机 CN201520470351.9 2015-06-30 CN204900102U 2015-12-23 魏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斯特林发动机,包括设置在第一气缸内的第一活塞、设置在第二气缸内的第二活塞、以及由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带动的在垂直面内旋转的飞轮,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上设有相匹配的联动机构,第二气缸上设有对称的轴向延伸的开槽,飞轮通过中心轴能转动地设于第二气缸的上端;第二活塞的顶端位于飞轮侧面,第二活塞的顶端向飞轮侧面延伸而形成有滚子,飞轮的至少一个侧面设有相对飞轮的中心呈凸轮状的轨道槽,滚子与轨道槽配合而实现第二活塞的直线运动和飞轮的旋转运动的转化。通过使用轨道槽或磁,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飞轮的旋转运动,简化了结构,同时减小了运行过程中的阻
129 斯特林发动机 CN201520661993.7 2015-08-28 CN204900169U 2015-12-23 魏亮; 俞棋辉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斯特林发动机,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内的移气活塞、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内的动活塞、以及飞轮,所述移气活塞和动力活塞上设有相匹配的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上方设有基座,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通过所述基座连通,所述飞轮平地转动支撑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动力活塞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内,所述动力活塞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气缸外、并且在这一端上设有连杆,所述连杆在垂直方向上延伸,所述连杆与所述飞轮之间通过传动机构配合而实现所述连杆的直线运动和飞轮的旋转运动的转化。
130 斯特林发动机 CN201220264105.4 2012-06-06 CN202811110U 2013-03-20 夏致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性好、热效率高的斯特林发动机。它包括配气气缸、配气活塞、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做功气缸以及做功活塞;做功活塞通过活塞环与做功气缸配合密封并可往复滑动;配气气缸通过气流通道与做功气缸连接,配气活塞与做功活塞同步往复移动;气流通道有两路分支,两路气流通道分别通往做功气缸的左侧内腔和右侧内腔;右侧内腔通过一个排气与气流通道连接,做功活塞右侧设置有与排气阀相对的触动部分。其优点体现在:减少了能量的损耗,提高了发动机效率;降低了动作部件的密封难度,提高了密封性,也减少了热能的损耗;产生防泄漏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效果;减少了整个作功气体介质的泄漏损耗,也有利于提高效率。
131 斯特林发动机 CN201090001128.5 2010-12-09 CN202732151U 2013-02-13 赤泽辉行; 中塚勉; 田原妙子; 坂本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斯特林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加热部(10)包括加热部头(10a)和传热管组(A),加热部头(10a)设置有:与高温空间(3)连通的第一贯通孔组(30R);和与再生部(5)连通的第二贯通孔组(30S),第一贯通孔组(30R)形成在与第二贯通孔组(30S)相比更靠加热部头(10a)的中心区域的位置,构成传热管组(A)的各个U字管(11、12、13)的一端安装于构成第一贯通孔组(30R)的贯通孔,另一端安装于构成第二贯通孔组(30S)的贯通孔,将U字管(11、12、13)配置在列方向上,由此在各个U字管(11、12、13)之间形成平行的排出气体流路,由此能够从在烟道内流动的排出气体有效地回收热量,并且能够不设置流路分离部地利用工作气体管连接加热部(10)和再生部(5)。
132 斯特林发动机 CN201220073538.1 2012-03-01 CN202645773U 2013-01-02 杨中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热式发动机,尤其是一种斯特林发动机。发动机以平放置的轴为中心,轴径向放射状对称布置若干个的工质腔,工质腔内工质采用隔膜密封,若干个工质腔组成环形外壳体 。发动机内壳体,外壳体和隔膜形成一个密封的环形液体腔,腔内充满液体。发动机以轴为中心径向两侧无温差时,各工质舱内工质通过液体实现压平衡,液体分布均衡,发动机重心与轴心重合,为静平衡状态,无运动。当径向两侧有温差时,高温侧工质腔工质吸热膨胀,推动液体向低温侧流动,改变液体腔形状和液体分布,使发动机整体重心偏移,产生重力偏心距,在重力作用下发动机以轴为中心旋转,将新的低温工质腔带入高温侧加热膨胀,将高温工质腔带入低温侧降温收缩,维持重力偏心距的存在,维持发动机的旋转,并带动负载。
133 一种“口”字型互扣式斯特林发动机活塞组件及斯特林发动机 CN201910799934.9 2019-08-28 CN110552811B 2022-05-20 肖政臻; 梅德清; 陈挑挑; 陈志宇; 王铖
发明提供了一种互扣式斯特林发动机活塞组件及斯特林发动机,包括活塞顶、活塞环和活塞底,其中活塞环又包括主体和副体,副体放置于活塞环主体开口处。活塞环、活塞顶依次安装于活塞底上,活塞底与活塞杆连接。活塞环主体为开口环,开口处为互扣式结构,互扣结构中间形成“口”字形通孔,活塞环副体嵌入活塞环主体开口处。整个活塞组件中,活塞环主体外径最大,活塞顶与活塞底外径相等。本发明的互扣结构,设定了活塞环变形的上限和下限,既能保证活塞环随缸内压变化而调整自身张紧度,又能防止活塞环变形过大增加摩擦,同时能够有效地阻止气体的泄露,使气缸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提高了斯特林发动机的性能。
134 一种“口”字型互扣式斯特林发动机活塞组件及斯特林发动机 CN201910799934.9 2019-08-28 CN110552811A 2019-12-10 肖政臻; 梅德清; 陈挑挑; 陈志宇; 王铖
发明提供了一种互扣式斯特林发动机活塞组件及斯特林发动机,包括活塞顶、活塞环和活塞底,其中活塞环又包括主体和副体,副体放置于活塞环主体开口处。活塞环、活塞顶依次安装于活塞底上,活塞底与活塞杆连接。活塞环主体为开口环,开口处为互扣式结构,互扣结构中间形成“口”字形通孔,活塞环副体嵌入活塞环主体开口处。整个活塞组件中,活塞环主体外径最大,活塞顶与活塞底外径相等。本发明的互扣结构,设定了活塞环变形的上限和下限,既能保证活塞环随缸内压变化而调整自身张紧度,又能防止活塞环变形过大增加摩擦,同时能够有效地阻止气体的泄露,使气缸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提高了斯特林发动机的性能。
135 回热器、斯特林发动机以及斯特林发动机的运行方法 CN201510725992.9 2015-10-30 CN106640411A 2017-05-10 肖刚; 王树林; 倪明江; 岑可法; 骆仲泱
发明提供能够与通过回热器的工质的特性对应地利用工质热量的回热器、斯特林发动机以及斯特林发动机的运行方法。本发明的具有催化功能的回热器(9),设置于斯特林发动机中,所述斯特林发动机还包括压缩腔(11)、冷却器(10)、膨胀腔(21)和加热器(8),加热器(8)与回热器(9)的一端相连,回热器(10)的另一端与冷却器(10)相连,冷却器(10)出口与压缩腔(11)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回路,工质在所述循环回路中流动,在所述回热器(9)中配备有反应物,利用工质在所述回热器(9)中流动产生的热量使得所述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反应产物。
136 斯特林发动机单元与斯特林发动机 CN202123441365.2 2021-12-31 CN217002082U 2022-07-19 杨睿; 王军翔; 罗二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斯特林发动机单元与斯特林发动机,其中斯特林发动机单元包括:降膜式蒸发器,所述降膜式蒸发器内具有液池,所述液池内填充有活性物液体,所述活性物液体可发生液态‑气态的相变回热器,设于所述降膜式蒸发器上、且与所述降膜式蒸发器连通,所述回热器内填充有所述活性物液体、且所述回热器的气体流道为流通状态;以及,冷却器,设于所述回热器上、且与所述回热器连通;其中,所述降膜式蒸发器、所述回热器、所述冷却器之间填充有基本气体,所述基本气体与活性物在所述回热器内发生蒸发式斯特林循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斯特林发动机单元与斯特林发动机旨在解决传统蒸发式斯特林发动机无法稳定运行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37 具有近等温工作空间的斯特林发动机 CN202280051116.0 2022-05-31 CN117693654A 2024-03-12 乔纳森·诺德
单作用(两个活塞)或双作用(四个活塞)阿尔法配置斯特林发动机增加了每个活塞缸组件的热活塞顶和热缸盖之间以及冷活塞顶和冷缸盖之间的热交换,增加了热能到机械运动的转换。热交换通过呈现相应的横向峰部和谷部来提供,该横向峰部和谷部为密封在斯特林发动机中的工作气体产生增加的表面积和增加的对流流体流速。
138 一种低流阻的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 CN202310529547.X 2023-05-11 CN116537968A 2023-08-04 帅智康; 杨炬辉; 黄文; 冯宇; 靳张涛; 邢凯
一种低流阻的斯特林发动机回热器,包括热端回热器和冷端回热器,热端回热器包括热端回热环体,热端回热环体内设有热端回热通道,热端回热通道采用特斯拉结构,特斯拉阀纵向上从热端回热环体的一开口端延伸至另一开口端,横向上沿热端回热环体的圆周分布;热端回热通道的特斯拉阀使工质从热端到冷端正向导通,使工质从冷端到热端反向截止;冷端回热器包括冷端回热环体,冷端回热通道采用特斯拉阀结构;特斯拉阀纵向上从冷端回热环体的一开口端延伸至另一开口端,横向上沿冷端回热环体的圆周分布;冷端回热通道的特斯拉阀使工质从冷端到热端正向导通,使工质从热端到冷端反向截止。本发明热能强,流动阻力小,回热器效率高。
139 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进排气系统 CN202211101864.3 2022-09-09 CN116044600A 2023-05-02 殷青松; 阿古达木; 韩文鹏
发明公开了一种斯特林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包括斯特林发动机单元、控制器、进气管路、排气管路、储气罐、第一压传感器、第一进气电磁、第一过滤器、第二进气电磁阀、第二过滤器、排气电磁阀和增压,斯特林发动机单元通过进气管路依次与第二进气电磁阀、第一过滤器、第一进气电磁阀、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储气罐连通,斯特林发动机单元通过排气管路依次与第二过滤器、排气电磁阀、增压泵连通;本发明不需要低压气瓶,就能够实现斯特林发动机的进排气,优化了进排气系统的控制逻辑,降低了控制难度并且降低了进排气系统的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
140 斯特林发动机驱动叶轮式增机系统 CN201710018187.1 2017-01-10 CN106900633B 2021-03-26 柳善建; 李余康; 易维明; 林琳; 李永军
发明涉及一种池塘增设备,具体是一种斯特林发动机驱动叶轮式增氧机系统,包括支撑平台以及叶轮式增氧机,其特征是,还包括底座,底座安装在支撑平台上,底座上设有斯特林发动机加热缸和斯特林发动机冷却缸,斯特林发动机加热缸与太阳能聚集装置位置匹配;还包括与斯特林发动机加热缸连接的第一连杆、与斯特林发动机冷却缸连接的第二连杆,第一连杆连接大飞轮,第二连杆连接小飞轮,大飞轮与小飞轮在一根轴上,这根轴上还套有主齿轮,主齿轮和副齿轮相互啮合,副齿轮连接增氧机,作为增氧机的动输入。白天有阳光时,太阳光通过太阳能聚集装置汇聚到斯特林发动机的加热缸部分,缸内工质被加热并膨胀,当达到启动工况后斯特林发动机开始工作,动力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叶轮式增氧机工作。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