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主旋翼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无人直升机主旋翼桨毂机构 CN201710994234.6 2017-10-23 CN107662704B 2023-11-03 校明俊; 马建超; 闫军胜; 赵楠; 史建峰
发明提出一种无人直升机主旋翼桨毂机构,包括主桨头,主桨头与连接轴连接,连接轴与主旋翼桨毂连接,连接轴穿过主旋翼桨毂内部的润滑脂腔,润滑脂腔的左侧从右到左依次设有推轴承二和球轴承二,推力轴承二与球轴承二之间设有间隔套二,润滑脂腔的右侧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推力轴承一和球轴承一,推力轴承一与球轴承一之间设有间隔套一,主旋翼桨毂上设有与润滑脂腔连通的润滑脂加注口,主旋翼桨毂与主桨叶连接,主旋翼桨毂上设有桨叶限位螺钉。本发明的优点:通过改变桨毂内轴承的布局方式,消除球轴承所受轴向力,增加其使用寿命;在桨毂内部形成润滑脂腔以及在桨毂上增加润滑脂加注处,方便桨毂内轴承的润滑。
82 一种自主收放式挂幅旋翼无人机 CN201811384623.8 2018-11-20 CN109305351B 2023-09-22 何诚; 舒立福; 张思玉; 刘柯珍; 王越
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主收放式挂幅旋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主体、驱动机构和绞盘机构,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无人机主体的下方,驱动机构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绞盘机构;无人机主体包括机体、机臂和支撑架,机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壳,顶壳内部设有固定连接的锂电池,机体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机臂,机臂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无刷电机,无刷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机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架;驱动机构包括壳体、驱动电机、传动齿轮传动轴;绞盘机构包括固定架、辊轮、挂幅和挡板。本发明通过在无人机的底部设有驱动机构和绞盘机构,便于使无人机自主控制挂幅收放,降低无人机飞行的安全隐患,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83 一种无人直升机及其主旋翼驱动方法 CN202111209504.0 2021-10-18 CN115991284A 2023-04-21 赵刚; 张刚; 刘克勤; 陆高鸿
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直升机及其主旋翼驱动方法,本无人机包括:机身,主旋翼,向主旋翼提供动的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动力装置包括两个电动机、两个电子调速器、减速器以及同步带,同步带将两个电动机的动力输出部与减速器的动力输入部相连,减速器的动力输出部与主旋翼的传动轴相连,两个电子调速器与两个电动机对应电连接;机身配置有与两个电子调速器液路相连的第一液冷系统,以及与两个电动机液路相连的第二液冷系统。本主旋翼驱动方法包括:将一个电子调速器工作于转速负反馈闭环控制模式,而且另一个电子调速器工作于转速开环控制模式。本发明能够低成本地实现大载荷的无人直升机,还可以避免热串扰,可以减少两个电动机之间的速度干涉。
84 一种直升机主旋翼悬垂限动器 CN202310162675.5 2023-02-24 CN115946849A 2023-04-11 孙志武
发明涉及悬垂限动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直升机主旋翼悬垂限动器,包括同步环、连接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同步环设置在固定机构上,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同步环上,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柱塞体和卡槽,所述卡槽开设在柱塞体的后端。该一种直升机主旋翼悬垂限动器,通过柱塞体安装在主旋翼桨毂的下托板上,四个柱塞体中间通过一个悬空的同步环相连,这种安装方式提供了主旋翼桨叶的下行止动限制,其次,四个柱塞体的偏心距设计是和主旋翼桨叶在工作旋转过程中的旋转方向一致,因此在桨叶工作旋转过程中,悬垂限制器能产生一个有利旋转的旋转矩,该力矩能有效抑制桨叶的上下颤振,使得桨叶在转速变化情况下,桨叶能维持更平稳的状态。
85 一种主旋翼与尾桨间距可变的直升机 CN202110427386.4 2021-04-20 CN113086165B 2022-11-04 陈国军; 徐茂; 王乐
发明属于直升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旋翼与尾桨间距可变的直升机。包括机身(100)、可变长度尾梁(200)、主旋翼(300)、尾桨(400)、起落架(500);所述主旋翼(300)位于所述机身(100)正上方,所述起落架(500)位于所述机身(100)下方,所述可变长度尾梁(200)设置于所述机身(100)与所述尾桨(400)之间,可实现所述主旋翼(300)与所述尾桨(400)间距的调节。这种可变尾梁长度的无传动尾桨直升机具有悬停效率高、抗侧强和前飞气动效率高等优点。
86 一种抛射式旋翼可自主展开型无人机 CN202110524266.6 2021-05-13 CN113148129B 2022-08-02 李鹏斐; 陈曦; 吕添; 秦山; 张琪悦; 田子昂; 徐云菁
发明公开了一种抛射式旋翼可自主展开型无人机,包括:中间主轴、旋翼、展开机构及控制测算单元;中间主轴两端分别安装有顶部凸台和底座;两个以上旋翼分别通过旋翼安装轴安装在中间主轴的顶部凸台上;旋翼可绕旋翼安装轴转动,每个旋翼上均安装有电机,每个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螺旋桨;展开机构安装在中间主轴上,用于驱动两个以上旋翼绕对应的旋翼安装轴同时转动,进而驱动旋翼的展开或收拢;控制测算单元用于控制展开机构对旋翼进行展开或收拢及调整无人机的姿态,使其处于悬停姿态;该无人机采用仿伞状连杆‑滑套展开机构,能够实现抛出后快速展开飞行及空中姿态自适应调整,克服了恶劣起飞环境、起飞空间不足、携带不方便等问题。
87 一种无人直升机主旋翼升测试台 CN202210643146.2 2022-06-09 CN114715427A 2022-07-08 倪慧; 吴双; 孙忠辉; 洪平; 张国然; 仇姝雅; 牛安逸
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直升机主旋翼升测试台,属于测试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无法在地面测试主旋翼的飞行的升力的问题,该测试台包括:主旋翼系统、带轮系统、电动机、固定架一、固定架二、拉压力传感器配重装置、试验台及固定架三;固定架一放置在试验台上;固定架二位于固定架一的上方,且固定架二的一端通过轴承A与固定架一连接;固定架二的中部通过拉压力传感器与固定架一连接;固定架三放置在固定架一的另一端,配重装置放置在固定架三上;电动机、带轮系统及主旋翼系统均安装在固定架二上,且电动机通过带轮系统与主旋翼系统连接。本发明能够在地面对无人机的主旋翼系统进行升力测试,确保主旋翼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8 一种共轴双旋翼直升机传动系统 CN202110510386.0 2021-05-11 CN113232850B 2022-06-03 魏静; 王靖; 李思凡; 郭爱贵
发明公开了一种共轴双旋翼直升机传动系统,包括下旋翼传动系统和上旋翼传动系统。下旋翼传动系统包括下旋翼桨毂、下旋翼轴和下旋翼桨毂接头,上旋翼传动系统包括上旋翼桨毂、上旋翼轴和上旋翼桨毂接头。主旋翼减速器输出法兰将功率通过弹性联轴节、下旋翼扭矩天平、弹性联轴节以及内花键1传递给下旋翼轴,下旋翼轴与下旋翼桨毂配合输出。同时主旋翼减速器输出法兰通过弹性联轴节、上旋翼扭矩天平、弹性联轴节以及内花键2将功率传递给上旋翼轴,上旋翼轴与上旋翼桨毂配合并驱动上旋翼运动。该传动系统可同时驱动上旋翼和下旋翼运动,并保持相同反向的转速。该传动系统具备可靠性、安全性,设计简单可调结构的优势。
89 一种旋翼飞行器的全局主动降噪方法 CN202110641950.2 2021-06-09 CN113421537B 2022-05-24 许细策; 陆洋; 邵梦雪
发明公开了一种旋翼飞行器的全局主动降噪方法,包括:旋翼测量点处噪声声压信号的采集、旋翼噪声声全息声场预测、旋翼噪声反向声场重构和基于最优相位搜索的自适应声场调节;相对于现有的被动与主动降噪方法,基于声全息与声场重构的全局主动降噪方法无需改变旋翼翼型或引入复杂的机械结构,仅需在机体周围布置若干测量装置和次级声源,避免了系统复杂度与成本代价的增加,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与降噪效果;另外,相对于基于自适应滤波算法的传统旋翼噪声有限点处局部降噪,基于声全息和声场重构的降噪方法一致性更优,能够实现真正的旋翼全局降噪。
90 旋转机翼飞机的主旋翼柔和定装置 CN201910188817.9 2019-03-13 CN109911193B 2022-02-18 高正红; 那洋; 何澳
发明提出一种旋转机翼飞机的主旋翼柔和定装置,包括约束组件、摩擦减速组件、弹性压缩部件和制动部件。本发明设置摩擦减速组件,快速降低旋翼转速,较快完成转换飞行过程;锁定过程中的冲击载荷较小,制动部件与上锁定套的制动过程中,由于上锁定套与主旋翼转轴之间具有弹性部件,并且摩擦随着上锁定套与下固定座之间的周向相位差加大而逐渐增大,延长了旋翼从开始锁定到停止转动的时间,冲击能被弹性和摩擦部件吸收;制动部件与主旋翼转轴的制动过程中,由于主旋翼已经是正向旋转停止后的反向回转过程,回转弹簧弹性较小,旋翼转速很低,此时冲击载荷很小。因此,整个锁定过程几乎没有冲击载荷,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和寿命,能够在中大型旋转机翼飞机中应用。
91 一种能自主起飞的扑旋翼飞行器 CN202110946780.9 2021-08-18 CN113619780A 2021-11-09 侯宇; 江厚清; 王强; 蒋怡蔚; 李浩男; 金子涵
发明涉及一种能自主起飞的扑旋翼飞行器。其技术方案是:所述扑旋翼飞行器的机身中部(11)前端通过两侧连接板(10)与头部(9)固定连接,机身中部(11)的后端与尾杆(12)固定连接;前起落架(2)固定在两侧连接板(10)的下部,驱动机构(3)安装在两侧连接板(10)的中间位置处,两个机翼(4)对称地安装在两侧连接板(10)的外侧,后起落架(5)安装在机身中部(11)的下部靠后处,涵道扇系统(6)安装在机身中部(11)的后端,尾翼(7)安装在尾杆(12)的末端。驱动机构(3)完成机翼(4)的扑动扭转折叠运动。涵道风扇系统(6)实现飞行器的转向升降并提供动。本发明具有驱动原动件少、能实现扑动‑折叠‑扭转三耦合运动、飞行速度快、升降力大和能自主起飞的特点。
92 一种直升机锥式主旋翼并联驱动装置 CN201811560569.8 2018-12-20 CN109533320B 2020-09-04 路懿; 惠立新; 路扬; 常泽锋
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升机锥式主旋翼并联驱动装置,属于直升机领域。本发明包括机座,支架弹簧,4个直线电动缸,中间锥式主旋翼驱动装置。所述锥式主旋翼驱动装置包括主、辅电机主轴,套,圆环,球套,机翼组,以及连杆组。本发明旨在使结构简单紧凑,旋翼与地面倾可变,减少旋翼平占位空间,主旋翼旋摆灵活、飞行稳定、安全,易控制。
93 旋翼轴组件、主减速器飞行器 CN201810409509.X 2018-05-02 CN108591239B 2020-02-04 张志龙; 孙炫琪; 蔡智杰; 张燕; 李雅娜; 尹伟杰
发明提供旋翼轴组件、具有该旋翼轴组件的飞行器传动系统主减速器以及具有该飞行器传动系统主减速器的飞行器。该旋翼轴组件包括轴体,设于所属轴体的一端的行星架以及至少一形变补偿部,该形变补偿部形成于所述轴体且位于所述轴体的两端之间。本发明的旋翼组件降低了行星架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载荷,减小了行星架受到的影响,提高了行星架的稳定性,同时,所设置的形变补偿部可使行星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沿径向产生微小位移,使各个行星齿轮太阳轮接触状态趋向一致,提高了行星齿轮的均载性能。
94 直升机主旋翼柔性并联驱动装置 CN201710606611.4 2017-07-24 CN107323662B 2020-02-04 路懿; 路扬; 叶妮佳
一种直升机主旋翼柔性并联驱动装置,它包括机座、动台、3个PSS驱动分支、球套、轴套、心轴、4个旋翼、弹簧行星轮增速器、6个绳、法兰盘和主、辅驱动器,PSS驱动分支一端与机座移动副联接,另一端与动台球副联接,球套与机座球副联接,轴套上端与旋翼转动联接,中部与球套转动联接,下部与动台转动联接,下端与行星轮增速器输出轴连接,心轴上端齿轴与旋翼齿轮啮合,下端与4个销键固连,销键穿过轴套键孔与轴承环固连,轴承环与齿轮套转动联接,齿轮套与动台螺纹联接。本发明直升机主旋翼转摆灵活、结构紧凑、密封性好、驱动器柔性传动。
95 一种直升机锥式主旋翼并联驱动装置 CN201811560569.8 2018-12-20 CN109533320A 2019-03-29 路懿; 惠立新; 路扬; 常泽锋
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升机锥式主旋翼并联驱动装置,属于直升机领域。本发明包括机座,支架弹簧,4个直线电动缸,中间锥式主旋翼驱动装置。所述锥式主旋翼驱动装置包括主、辅电机主轴,套,圆环,球套,机翼组,以及连杆组。本发明旨在使结构简单紧凑,旋翼与地面倾可变,减少旋翼平占位空间,主旋翼旋摆灵活、飞行稳定、安全,易控制。
96 一种全自主多旋翼无人机起降平台 CN201710691319.7 2017-08-04 CN107554325A 2018-01-09 郭嘉伟; 侯朝晖; 罗观洲; 廖瀚文; 刘瑞; 王君恺; 王金翰; 杨卓; 王佳裕; 袁艺; 邹光磊
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主多旋翼无人机起降平台,包括由电源系统、无线充电系统、通信系统、平台机电系统以及导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系统包括市电模太阳能模块、电池模块、电源管理模块:且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负责管理上述三个功能模块的运行,并通过实际情况智能选择合适的供电方式(市电或太阳能),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控制: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池更换系统是一个类似左轮手枪转盘的结构。该新型应用前景较为广泛,可以应用在森林防火、治安巡逻、设施维护、农业植保以及无人机物流等,可以有效地解决现在相关行业无人机因电池容量受限导致的执行任务时间段,效果受限等问题。
97 直升机主旋翼柔性并联驱动装置 CN201710606611.4 2017-07-24 CN107323662A 2017-11-07 路懿; 路扬; 叶妮佳
一种直升机主旋翼柔性并联驱动装置,它包括机座、动台、3个PSS驱动分支、球套、轴套、心轴、4个旋翼、弹簧行星轮增速器、6个绳、法兰盘和主、辅驱动器,PSS驱动分支一端与机座移动副联接,另一端与动台球副联接,球套与机座球副联接,轴套上端与旋翼转动联接,中部与球套转动联接,下部与动台转动联接,下端与行星轮增速器输出轴连接,心轴上端齿轴与旋翼齿轮啮合,下端与4个销键固连,销键穿过轴套键孔与轴承环固连,轴承环与齿轮套转动联接,齿轮套与动台螺纹联接。本发明直升机主旋翼转摆灵活、结构紧凑、密封性好、驱动器柔性传动。
98 一种旋翼防除系统用主桨配电器 CN201610296329.6 2016-05-06 CN105857620A 2016-08-17 马秀龙; 朱乐椿
发明涉及对一种旋翼防除系统用主桨配电器,包含通讯单元1、中央处理单元3、多分区加热控制单元4及多路温度采集单元2,直接采集安装在直升机主桨叶上的主桨叶加热组件内部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将该温度信号作为主桨叶加热组件接通或停止加热的依据;配备了一个通讯单元1,简化了系统中旋翼防除冰控制器与主桨配电器之间的控制时序及反馈信号传输线路,仅使用通讯线路即可实现控制时序、反馈信号及系统运行状态等信息的传输,简化了主桨集流环结构;配电器自身配备中央处理单元,计算加热控制律,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多分区加热控制单元按中央处理单元计算的加热控制方法控制加热电流的接通和断开。
99 可移动式多旋翼无人机自主基站系统 CN201610286221.9 2016-05-03 CN105763230A 2016-07-13 蒲志强; 高俊龙; 易建强; 谭湘敏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多旋翼无人机自主基站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自主基站终端(1)和多旋翼无人机系统(2),其中,自主基站终端(1)包括可移动轮式底盘与拖拽系统(3)、能源转换系统(4)、机库及可折叠停机坪(5)和电控通信管理系统(6)。多旋翼无人机系统(2)包括多旋翼无人机平台(7)、多源导航系统(8)、无线充电系统(9)、数据指令通信系统(10)、无人机自动驾驶仪(11)。通过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如何通过自主移动终端为多旋翼无人机提供无线充电、任务规划、集群策略分配、机载音视频数据交换与存储等技术问题,提高了多架多旋翼无人机的自主协同作业能、续航能力以及与地面系统间的数据传输能力。
100 具有主副多旋翼结构的无人飞行器 CN201510398174.2 2015-07-08 CN104973241A 2015-10-14 刘杨; 丁毅; 谢晓虎
发明公开一种具有主副多旋翼结构的无人飞行器,包括机身(3)、动系统、传动系统、N个副旋翼轴(5)和N个副旋翼(2),动力系统位于机身内,副旋翼轴沿着周向间隔安装于机身的外壁上且N个副旋翼轴位于同一平面内,副旋翼安装于副旋翼轴的末端上,传动系统敷设于副旋翼轴内,并且传动系统一端与动力系统相连而另一端与副旋翼相连以能够驱动副旋翼转动;还包括主旋翼(1)和主旋翼轴(4),主旋翼轴竖直安装于机身的顶部,主旋翼安装于主旋翼轴顶部,并且主旋翼与传动系统相连以使得主旋翼能够转动,其中,N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该无人飞行器载荷大、航程长、升限高,并且姿态易于控制、悬停稳定可靠。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