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主旋翼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81 一种可调节式直升机主旋翼及其生产工艺 CN202110601035.0 2021-05-31 CN113319531B 2022-07-12 姚尔强; 朱轩; 褚鹏飞; 谢春良; 唐建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直升机主旋翼及其生产工艺,涉及直升机旋翼技术领域,包括调节机构和旋翼叶片,所述调节机构包含底座、调节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底座位于调节组件的下端,所述底座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排布的固定组件,所述旋翼叶片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每一个固定组件均与一个旋翼叶片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包含调节圆盘、调节气缸、调节和调节环,所述调节圆盘位于调节气缸的上端,所述调节气缸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端;本发明将调节机构和旋翼叶片连接,借助调节机构实现旋翼叶片的空中姿态的调节,调节效果更好,便于使用人员进行安装和后期拆卸维护。
182 一种直升机主旋翼动载荷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01911385222.9 2019-12-28 CN111017238B 2021-12-07 李少龙; 孙敬先; 贺俊; 乔江华; 徐瑞利; 赵晓峰; 介鹏
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升机主旋翼动载荷测量装置及方法,所述动载荷测量装置包括动载荷传感器和动载荷信号处理器;动载荷传感器包括弹性体及粘贴在弹性体上的电阻应变计,所述电阻应变计组成惠斯通电桥并与动载荷信号处理器连接;动载荷信号处理器接收到信号之后进行滤波整形、预放大,之后一路信号经过滤波放大输送到观测端,另一路信号经过再次滤波、AC/DC变换放大分别送入机电管理系统和飞行参数记录系统。本发明装置安全可靠性高,信号处理电路为模拟电路,可以即时响应,实现了对直升机飞行过程中桨叶所承受的动载荷值的变化的实时检测,并及时反馈给飞行参数记录系统和机电管理系统,为飞行员的操作提供参考,保障了飞行安全。
183 面向多发配置的主旋翼变转速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2110884011.0 2021-08-03 CN113548179A 2021-10-26 汪勇; 程龙; 李善成; 张海波
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多发配置的主旋翼变转速控制方法。本发明考虑到动涡轮的效率仅能在相对较窄的转速范围内获得最优,结合多台涡轴发动机与多级变速装置,基于数值最优化方法,设定合适的超越离合器通断逻辑,有序连接或断开涡轴发动机与旋翼轴;从而通过协调多台发动机共同工作,减小动力涡轮转速变化范围的同时,实现大范围变旋翼转速控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面向多发配置的主旋翼变转速控制装置。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可在减小动力涡轮转速变化范围的同时,实现大范围变旋翼转速控制,进而获得更加优越的直升机/多发系统综合性能。
184 旋翼无人机自主移动降落制导方法及系统 CN202010761007.0 2020-07-31 CN112198894B 2021-10-12 王辉; 李帆; 林德福; 程子恒; 宋韬; 郑多; 范世鹏
发明公开了一种旋翼无人机自主移动降落制导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使得无人机能够快速、准确、安全地降落在移动平台上,提高降落精度和速度,保证无人机的安全回收率,同时为无人机执行其他任务留足时间。具体来说,利用两轴台上的相机捕获降落平台上的标识物,并实时获得度和角速率值;制导策略采取终端包含速度、位置约束的PN算法,保证无人机能够快速降落并且终端能够实现速度约束,位置约束,且末端令加速度趋于0。这样的制导方法使得无人机在LOS坐标系下弹目线方向和垂直于弹目线方向的加速度变化均较小,同时又能满足比例导引算法的使用条件,使得旋翼无人机能够在移动平台上较平稳地降落,保证无人机的安全性,实现自主降落目标。
185 一种无人直升机用主旋翼桨叶固定组件 CN202110785580.X 2021-07-12 CN113428358A 2021-09-24 陈罗丹
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直升机用主旋翼桨叶固定组件,涉及直升机技术领域。包括桨叶本体、安装架、动轴,所述桨叶本体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桨叶本体均卡入所述安装架内,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用于调节所述桨叶本体偏转方向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球套、球体;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气、气体存储箱,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给所述球套与所述球体连接部分加润滑油的润滑机构;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用于保护所述调节机构的防冻机构。本发明使用时,通过可调节桨叶本体1的度通过润滑机构内各部件的相互配合,可对调节机构内的球套、球体连接的部分处均匀的注入润滑油,可将加热后的气体吹至调节机构处,能够防止调节机构结
186 一种可调节式直升机主旋翼及其生产工艺 CN202110601035.0 2021-05-31 CN113319531A 2021-08-31 姚尔强; 朱轩; 褚鹏飞; 谢春良; 唐建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直升机主旋翼及其生产工艺,涉及直升机旋翼技术领域,包括调节机构和旋翼叶片,所述调节机构包含底座、调节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底座位于调节组件的下端,所述底座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排布的固定组件,所述旋翼叶片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每一个固定组件均与一个旋翼叶片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包含调节圆盘、调节气缸、调节和调节环,所述调节圆盘位于调节气缸的上端,所述调节气缸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端;本发明将调节机构和旋翼叶片连接,借助调节机构实现旋翼叶片的空中姿态的调节,调节效果更好,便于使用人员进行安装和后期拆卸维护。
187 一种直升机旋翼轴主承螺母装配方法 CN201810030173.6 2018-01-12 CN108044566B 2021-02-12 孙旭东; 李霞; 王轶男; 黄震; 果天宇; 董超
发明涉及一种直升机旋翼轴主承螺母装配方法,通过设计并加工了顶压衬套,降低了主承力螺母的安装力矩,通过常规的方式和手段,就可以将主承力螺母安装到位。本发明不使用了液压力矩扳手,从而也不存在旋翼轴与主承力螺母间的摩擦力,使零件不受损伤,保证直升机的飞行安全。
188 一种面向移动平台的旋翼无人机自主起降方法 CN201710539119.X 2017-07-04 CN107240063B 2020-05-26 杨文; 余淮; 王金旺; 付凯敏
发明提供一种面向移动平台的旋翼无人机自主起降方法。在无人机检测移动平台方面,机载处理器通过获取台相机视频流,用棋盘格法对高清相机进行标定,利用图像处理方法检测移动平台上的AprilTags固定目标,再利用标定好的相机参数,结合图像中检测的AprilTags标志进行移动平台的相对定位。之后利用检测的标志引导无人机降落,降落过程中采用多段位置式PID控制,首先是平方向上跟踪,当跟踪到一定范围内开始下降,下降过程中根据垂直距离加速水平追踪速度,接着切换到检测小的Apriltag,最后快速降落到移动的平台上。特别的,旋翼无人机可以降落在速度为3m/s的移动平台上。
189 一种主旋翼试验机自动倾斜器双螺旋紧器 CN201810914830.3 2018-08-13 CN109018431B 2020-02-18 刘喜平; 杨育林; 黄世军
发明公开一种主旋翼试验机自动倾斜器双螺旋紧器,包括自动倾斜器和与自动倾斜器球面连接的立柱,自动倾斜器还连接有转动装置,当自动倾斜器与立柱产生相对转动时,转动装置能够随着自动倾斜器运动;旋转装置中的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能够带动双轴方形套上下移动,不影响自动倾斜器在任意摆范围内偏转;当自由倾斜器需要在某一摆角位置锁紧时,通过驱动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令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夹紧双耳轴方形套,从而锁紧与双耳轴方形套相连的自动倾斜器,锁紧牢固、可靠。
190 一种直升机主旋翼系统配套组合轴承试验机 CN201810695147.5 2018-06-29 CN108760309B 2019-08-02 刘喜平
发明公开一种直升机主旋翼系统配套组合轴承试验机,包括支撑架、传动轴、第一圆锥齿轮、第二圆锥齿轮驱动轴主减速器电机、液压旋转接头、加载油缸、液压站、旋翼平台、旋转环、固定环、球铰轴承、双列薄壁轴承、变距拉杆、助油缸、L形摆杆、立柱、连接座、固定架、油管等构件。本发明直升机主旋翼系统配套组合轴承试验机能够准确试验出直升机主旋翼系统配套组合轴承的使用寿命,准确度高,利用本发明直升机主旋翼系统配套组合轴承试验机能够减少直升机在轴承使用上的浪费,同时降低维修成本。
191 一种倾斜旋翼飞行器主动介入控制重心的方法 CN201710732892.8 2017-08-24 CN109421921A 2019-03-05 臧晓今;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一种倾斜旋翼飞行器主动介入控制重心的方法,所属倾斜旋翼飞行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倾斜旋翼飞行器变换飞行姿态时,利用主动介入控制重心,使倾斜旋翼飞行器自动控制平衡的解决方案。垂直升降状态(双桨直升机模式)与向前进飞行状态(固定翼模式)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垂直升降状态(双桨直升机模式)中利用两个螺旋桨不同转动度调整飞行器俯仰姿态时,都存在发动机(电机)转动反作用,极易造成坠机故障。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控制器配重(机载设备等)在机头与机尾方向来回移动,主动改变飞行器重心,利用重力修正飞行器俯仰状态。
192 一种用于旋翼的主动流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1711190883.7 2017-11-24 CN108116661A 2018-06-05 招启军; 马奕扬; 陈希; 王博; 彭宁航; 陆轶凡
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旋翼的主动流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涉及旋翼飞行器技术领域,能够在不改变旋翼桨叶的气动外形的情况下,提升旋翼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性能以及安全性。本发明包括:旋翼桨叶(1)的上表面开设有至少1条形安装槽,盖板(2)安装在所述条形安装槽中,完成安装的盖板(2)的外表面完全覆盖所述条形安装槽,并与旋翼桨叶(1)的未开槽部分共同形成旋翼桨叶(1)的上表面;盖板(2)的内表面开设安装槽位,安装槽位的数量与激励器的数量相同,在每个安装槽位中:包括一个凸台(21),凸台(21)四周高出且中间低洼形成圆形凹槽(22),圆形凹槽(22)的中心开设一个出气口(23)。
193 一种基于LQR算法的旋翼振动主动控制方法 CN201610608587.3 2016-07-28 CN106294938B 2018-06-01 王晓军; 王鹏博; 邱志平; 王磊; 管闯闯; 李晓; 吕峥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QR算法的旋翼振动主动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旋翼模型进行有限元的模态分析,求出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然后将控制方程写成状态空间的表示形式。利用最优控制理论中的LQR算法,把旋翼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等价成输出调节器问题。采用基于LQR算法的振动主动控制之后,旋翼的振动剧烈程度明显改善。本发明是主动控制理论与有限元分析的联合应用,便于在旋翼的设计阶段进行振动控制预估,提高了分析效率,通过采用主动控制的方法,改善了旋翼的振动特性,对于具体应用中有很强工程实践意义。
194 一种无轴承旋翼主桨中央件三向加载装置 CN201510846538.9 2015-11-26 CN106802234A 2017-06-06 刘红艳; 李清蓉; 刘巍; 李艳艳; 杨杰
发明属于直升机轴承旋翼主桨中央件疲劳试验技术,涉及一种无轴承旋翼主桨中央件三向加载装置。本发明通过在柔性梁假件上选取合适的测点分别布置挥舞、摆振和离心力加载组件,通过相连的执行机构来施加试验载荷,能够在加载离心力的同时不影响对摆振载荷和挥舞载荷的加载,有效解决了在主桨中央件支臂本体上难于布置三向加载装置的难题,满足了无轴承旋翼主桨中央件疲劳试验的要求。
195 考虑地效的多旋翼自主起降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1611197243.4 2016-12-22 CN106708067A 2017-05-24 蒲志强; 谭湘敏; 易建强; 丘腾海
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地效的多旋翼自主起降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该多旋翼自主起降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多旋翼的期望参数、实时工作参数及上一时刻多旋翼在竖直方向的电机控制量;根据读取的数据,计算标称状态下的自主起降电机控制量,以及地效干扰下的自主起降电机补偿控制量;根据标称状态下的自主起降电机控制量和地效干扰下的自主起降电机补偿控制量,合成出下一时刻的电机控制量。由此,本发明降低了不确定地效干扰带来的起降过程中飞行器侧翻、坠机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等险,增强了起降飞行的稳定性和操作体验,提高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要求平稳的飞行姿态、精确的起降时间、精密载荷软着陆等任务下的多旋翼飞行控制表现。
196 陆起降和自主充电的微型多旋翼飞行器 CN201210301468.5 2012-08-22 CN102815397B 2016-01-13 吴华; 冯美方; 柳长安; 张宏元; 林绿凡; 杨萌
发明公开了属于小型飞行器技术领域的可陆起降和自主充电的微型多旋翼飞行器。在微型多旋翼飞行器上安装充气模、充电模块和脱离模块三部分:充气模块安装在多旋翼飞行器底部起落架上,由气体发生器、微型电子、气体传输管和安装在起落架底杆上的气囊组成;充电模块由布置在飞行器机架表面的微型太阳能接收板、能源管理系统和电池构成;脱离模块连接起落架底杆和气囊。本发明具有空中飞行质量轻、阻小、水中着陆稳定的特点,可广泛用于水面上空的拍摄、环境检测、现场救援等,具有广阔前景。
197 陆起降和自主充电的微型多旋翼飞行器 CN201210301468.5 2012-08-22 CN102815397A 2012-12-12 吴华; 冯美芳; 柳长安; 张宏元; 林绿凡; 杨萌
发明公开了属于小型飞行器技术领域的可陆起降和自主充电的微型多旋翼飞行器。在微型多旋翼飞行器上安装充气模、充电模块和脱离模块三部分:充气模块安装在多旋翼飞行器底部起落架上,由气体发生器、微型电子、气体传输管和安装在起落架底杆上的气囊组成;充电模块由布置在飞行器机架表面的微型太阳能接收板、能源管理系统和电池构成;脱离模块连接起落架底杆和气囊。本发明具有空中飞行质量轻、阻小、水中着陆稳定的特点,可广泛用于水面上空的拍摄、环境检测、现场救援等,具有广阔前景。
198 超小型旋翼机自主着陆地面实验模拟器 CN200810203374.8 2008-11-26 CN101458880A 2009-06-17 潘智昊; 谢少荣; 罗均; 王涛; 李恒宇; 夏冰玉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超小型旋翼机自主着陆地面实验模拟器。它包括测试吊舱及控制系统,测试吊舱系于两根索的下端,两根钢索绕经一个机架上的滑轮后拧成一股,然后绕在一个卷线机构上,卷线机构由一个电机带动,电机由所述的控制系统控制。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主要应用于仿生双目视觉辅助着陆系统的陆上测试及试验,也可用于其它辅助着陆系统的开发。
199 制造直升飞机主旋翼桨叶的设备和方法 CN00122760.2 1995-06-21 CN1341534A 2002-03-27 K·P·莱希; C·D·琼斯
制造直升飞机主旋翼桨叶(100)用的设备和方法,包括装配和压实桨叶分组件部件用的压实装置(10)和在压实过程中将前缘包皮(120)扩展并插在桨叶分组件上用的包皮扩展/插入装置(50)。在压实装置包括具有安装在支承结构上的仿形上翼型窝(14)的下组件(12)和具有固定密封在仿形背板上的压袋(32)的上组件(30),该仿形背板固定在结构支承架(36)上。
200 装配直升飞机主旋翼叶片分总成的设备和方法 CN98804230.4 1998-03-25 CN1064897C 2001-04-25 K·P·莱希; C·D·琼斯; D·A·科瓦利斯基
一种用于装配直升飞机主旋翼叶片分总成的设备和方法,该分总成包括:一个下翼面蒙皮,一个芯子,一个上翼面蒙皮,以及一根具有一顶端和一根端的翼梁组件。该设备包括一个下部总成,该总成包括:一个带有上翼面的仿形凹座的底座,上述上翼面的仿形凹座有一个根端和一个顶端;设置在上述上翼面的仿形凹座附近的第一和第二导向斜轨,上述第一导向斜轨设置在上述根端附近,而上述第二导向斜轨设置在上述顶端附近;以及,许多设置在上述上翼面的仿形凹座附近的前缘推进凸轮。一个设计成与上述下部总成相配的上部总成,该下部总成具有一个支承构件和一由上述支承构件支承的,柔性的不透的膜片,以及上述柔性的不透水的膜片和上述上翼面仿形凹座两者之间,当上部总成与下部总成配合在一起时,围成一个模腔。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