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跨骑型车辆 CN200710305732.1 2007-12-28 CN101209729B 2010-08-04 大坪靖幸; 冈本泰雄
发明为了提供一种允许从燃油充入开口溢出的燃油被可靠地引离到安全区域而不使用专构件,以可靠地防止从燃油充入开口溢出的燃油流至达到高温的区域例如发动机的跨骑型车辆。燃油箱(70)包括围绕燃油充入开口(71)形成的凹部部分(73)和在凹部部分(73)的外侧形成并且位于比凹部部分(73)更高位置处的凸起部分(74)。
22 跨骑式车辆 CN200910007393.8 2009-02-23 CN101525019A 2009-09-09 金子京平; 冈田健史
发明涉及一种跨骑式车辆。为了提供一种设有具有前叉保护功能的前护板并且能更可靠地防止前叉受损的跨骑式车辆,在摩托车(10)中,前护板(100)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外膨出的叉保护器(110L)和(110R)。叉保护器(110L)和(110R)具有设在摩托车(10)前部的前壁(111L)和(111R)。前壁(111L)和(111R)相对于路面(R)的斜度(A1)大于前护板(10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外周面在前护板(100)中的设有前壁(111L)和(111R)的位置处的斜度(A2)。
23 摩托车的前挡泥板和摩托车 CN200810189169.0 2008-12-29 CN101468681A 2009-07-01 冈本英子
发明提供了摩托车的前挡泥板和摩托车,能够增强布置在前轮后方的设备的冷却效果。前挡泥板(30)布置在前轮(3)上方并布置在支撑前轮(3)的一对左右前悬架(5、5)之间。此外,前挡泥板(30)具有沿着前轮(3)的外形向后延伸的上表面部(31)。上表面部(31)上的变化部(31a)形成在相比一对左右前悬架更靠前方的位置。上表面部(31)的延伸方向在变化部(31a)处改变以将沿着上表面部(31)流动的空气流引导离开上表面部(31)。
24 挡泥板和摩托车 CN200810184428.0 2008-12-24 CN101468680A 2009-07-01 柴田雅德
发明涉及前挡泥板和摩托车。为了提供一种能增大摩托车的设计自由度的前挡泥板,前挡泥板(10)固定在用于使前轮(110)枢转的前叉(20)上。前挡泥板(10)覆盖前轮(110)的上侧。前挡泥板(10)在其位于前叉(20)后方的部分设有台阶部(15)。台阶部(15)的形状使得位于所述设有台阶部(15)的部分后方的后部(11B)比前部(11A)更靠近前轮(110)。
25 具有排管道的内燃机及装载有该内燃机的车辆 CN200710154268.0 2007-09-17 CN101149014A 2008-03-26 平山周二; 高室真人; 森川雄一郎; 金塚征志; 子安刚裕
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排管道的内燃机及装载有该内燃机的车辆,通过利用内燃机的曲轴箱设置排风管道来增加从散热器中流通的冷却风的风量,从而实现散热器冷却性能的提高。内燃机(E)的冷却装置(50)具有配置于曲轴箱(23a、23b)的一侧的散热器(52)、和用于将通过散热器(52)的冷却风排出到大气中的排风管道(70)。排风管道(70)设于曲轴箱(23a、23b)的上部及变速器箱(16)的上部,并沿曲轴的旋转中心线延伸。
26 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 CN200510080956.8 2005-06-24 CN100371205C 2008-02-27 山口隆志; 浦野直树; 平野启典; 坂田裕基; 石栗嘉之; 内池康博
在将挡泥板上下分开设置成上部挡泥板和下部挡泥板,并将导口设置在上部挡泥板上的自动二轮车中,阻止前轮向切线方向卷扬的泥侵入导风口内,并使上部挡泥板小型化。前叉(2)由支撑在车体侧的上部叉(2a)和支撑在前轮(1)侧的下部叉(2b)构成,将上部挡泥板(43)安装在上部叉(2a)上,将下部挡泥板(45)安装在下部叉(2b)上。将上部挡泥板(43)设置在由下部挡泥板(45)阻挡泥水的范围内。将导风口(53)设置在上部挡泥板(43)上,由向其前方延伸的挡泥板凹部(54)和覆盖其上方的遮阳板(42)的下部(55)形成导风路(56)。
27 机车的电瓶收容构造 CN200510127216.5 2005-11-25 CN1970380A 2007-05-30 姚明顺; 王兴洋; 彭正志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的电瓶收容构造,其可有效地利用机车的结构与造型所产生的空间而形成一电瓶收容空间,以达到方便收容电瓶且利于封电瓶处理的功效。本发明的机车的电瓶收容构造,其具备收容电瓶用的电瓶收容箱,其特征为利用所述机车后侧的后车壳的内侧与所述机车的其它构件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电瓶收容箱,将所述电瓶收容箱结合设置于所述后车壳上,且于所述后车壳上形成对应所述电瓶收容箱的电瓶收容箱盖的部分。
28 小轮摩托车型车辆 CN03119816.3 2003-02-28 CN1251917C 2006-04-19 矢野谦吾; 森川雄一郎; 川目和则
一种在将前端具有可自由转向地支承转向车把的头管的车体框架进行覆盖的车体外罩上,设有在载装在所述车体框架上的引擎的上方配置的骑车人乘坐用车座,并且用来放置骑车人的脚的踏脚板配置在所述转向车把与所述车座之间而形成的小轮摩托车型车辆,能够在降低部件成本的同时,防止泥等甩向引擎一侧。车体框架(25)具有从踏脚板(103)的下方通过的下框架部(27b),在该下框架部(27b)的后端设置有防止泥水等甩向引擎E侧的挡泥部件(120)。
29 自动二轮车用挡泥板结构 CN200510080956.8 2005-06-24 CN1715126A 2006-01-04 山口隆志; 浦野直树; 平野启典; 坂田裕基; 石栗嘉之; 内池康博
在将挡泥板上下分开设置成上部挡泥板和下部挡泥板,并将导口设置在上部挡泥板上的自动二轮车中,阻止前轮向切线方向卷扬的泥侵入导风口内,并使上部挡泥板小型化。前叉(2)由支撑在车体侧的上部叉(2a)和支撑在前轮(1)侧的下部叉(2b)构成,将上部挡泥板(43)安装在上部叉(2a)上,将下部挡泥板(45)安装在下部叉(2b)上。将上部挡泥板(43)设置在由下部挡泥板(45)阻挡泥水的范围内。将导风口(53)设置在上部挡泥板(43)上,由向其前方延伸的挡泥板凹部(54)和覆盖其上方的遮阳板(42)的下部(55)形成导风路(56)。
30 机动二轮车的后灯装置 CN03148253.8 2003-06-27 CN1226160C 2005-11-09 宫本丈弘
一种机动二轮车的后灯装置零件数较少、而且安装构造简单、外观也较好。在采用该装置的机动二轮车中,在覆盖后轮3的后挡泥板12上经由支架30安装有左右延伸的转向灯支柱80,在该转向灯支柱80的左右两端的安装部上安装有转向灯50。在该机动二轮车的后灯装置中,按压转向灯支柱80除圆形管的左右两端80a的其它部分使其在中央沿纵向形成大致平面的安装平面部80b,使该安装平面部80b呈平地将上述支柱80安装于支架30。
31 机动二轮车的后灯装置 CN03148253.8 2003-06-27 CN1480369A 2004-03-10 宫本丈弘
一种机动二轮车的后灯装置零件数较少、而且安装构造简单、外观也较好。在采用该装置的机动二轮车中,在覆盖后轮3的后挡泥板12上经由支架30安装有左右延伸的转向灯支柱80,在该转向灯支柱80的左右两端的安装部上安装有转向灯50。在该机动二轮车的后灯装置中,按压转向灯支柱80除圆形管的左右两端80a的其它部分使其在中央沿纵向形成大致平面的安装平面部80b,使该安装平面部80b呈平地将上述支柱80安装于支架30。
32 车辆 CN201380038929.7 2013-12-18 CN104487321B 2017-10-31 平山洋介
车身罩包括前罩(221)和前扰流板(222)。前罩(221)覆盖连杆机构(5)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不能相对于车身框架进行位移。前罩(221)包括配置在比右前轮和左前轮的各后端(WB)靠前方的前部(221a)。前部(221a)的前端(CF)被配置在比右前轮和左前轮的前端(WF)靠后方的位置。前扰流板(222)设置为能够根据转向机构的动作而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进行位移。前扰流板(222)的下端(SD)被配置在比前罩(221)的前部(221a)的下缘(CDE)靠下方的位置。前扰流板(222)降低从前方观察直立状态的车辆(1)时、位于比连杆机构(5)靠下方、比右前轮靠左方、且比左前轮靠右方、且从侧方观察直立状态的车辆(1)时位于比右前轮以及左前轮靠后方的车身框架的一部、车身罩的一部分、以及动单元的一部分中的至少一者在行驶时受到的压。
33 车辆 CN201380038925.9 2013-12-18 CN104487322B 2017-03-08 平山洋介
车身罩包括前罩(221)和前扰流板(222)。前罩(221)覆盖连杆机构(5)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不能相对于车身框架进行位移。前罩(221)包括配置在比右前轮和左前轮的各后端(WB)靠前方的前部(221a)。前部(221a)的前端(CF)被配置在比右前轮和左前轮的前端(WF)靠后方的位置。前扰流板(222)被设置为能够根据转向机构(7)的动作而相对于所述车身框架进行位移。从前方观察直立状态的车辆(1)时,前扰流板(222)被配置在比连杆机构(5)靠下方、比右前轮靠左方、且比左前轮靠右方的位置。前扰流板(222)的下端(SD)被配置在比前罩(221)的前部(221a)的下缘(CDE)靠下方的位置。
34 可折叠电动滑板 CN201610016777.6 2016-01-11 CN105667678A 2016-06-15 练秋风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电动滑板车,包括左把手、右把手、平衡杆、伸缩杆、前轮、后轮、安全踏板脊梁,所述左把手和右把手分别以能够折叠的方式连接在平衡杆两端,所述平衡杆中部和伸缩杆上端连接,伸缩杆下端连接前轮,安全锁一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连接在伸缩杆上,安全锁另一端与踏板脊梁前端铰接,踏板脊梁后端连接后轮。本发明有效地改善了折叠方式,收纳后占地面积更小且折叠后前轮和后轮皆位于下方,不易弄脏衣物,伸缩杆可可根据骑行人员的身高调节相应的高度,符合人机工学。
35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 CN201380078613.0 2013-07-31 CN105452095A 2016-03-30 石川明子; 西本太郎; 吉村和则; 辻步
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可以提高车身形状的独特性,并且相对于行驶也能够发挥良好的功能。该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结构具有车身罩(20),该车身罩(20)具有:以从上方覆盖前轮(18)的外周的方式设置的前挡泥板(63)、从头管(15)的前方到侧方覆盖车身前部(10a)的前罩(21)、在前罩(21)的下方覆盖前轮(18)后方的车身前面的前下罩(30)、供乘员放脚的脚踏板(23)、以及覆盖脚踏板(23)的下方以及前方的车身侧方的底侧罩(24),在从侧面看车身时,前罩(21)的前侧面下缘部(21u)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形成在与前挡泥板(63)的挡泥板侧面下缘部(63u)大致相同的高度,并且,底侧罩(24)的前部上端部(24p)向上方延伸至与前侧面下缘部(21u)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
36 车辆 CN201480037042.0 2014-06-30 CN105339251A 2016-02-17 平山洋介
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能够抑制车辆前部的大型化。车体罩(22)具有侧面罩部(22A),所述侧面罩部(22A)覆盖连杆机构(5)的除了上表面及下表面之外的外周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在车辆(1)处于直立的状态下,制动操作传递部件之中与车体框架(21)的倾斜相应地变形的倾斜变形部(S)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连杆机构(5)的除了上表面和下表面之外的外周侧面与侧面罩部(22A)之间。
37 用于自行车车轮保护器 CN201510323089.X 2015-03-17 CN104925177A 2015-09-23 S·科德斯; S·韦德霍恩; K·格拉布斯基; P·富克斯
用于自行车(1)的车轮保护器(6)包括: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11)和/或第三部件(12),其中,第一部件(10)设置在径向内侧上并且第二部件(11)和/或第三部件(12)设置在径向外侧上,以及用于将至少一个所述部件(10、11、12)与自行车(1)连接的连接器件,其中,设置在第一部件(10)上的连接器件被第二部件(11)和/或第三部件(12)如此覆盖,使得所述连接器件在装配在自行车(1)上的状态中从径向外侧不可见,和/或为了将第一与第二部件(10、11)连接而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起始于所述两个部件(10、11)之一并且至少部分地穿过所述两个部件(10、11)中的另一个而接合或者至少区段式地在后接合该另一个部件。
38 自动二轮车 CN201210429579.4 2012-10-31 CN103183085B 2015-09-02 深见刚彦
发明提供能够实现大灯的大型化且能够充分地确保喇叭音量的自动二轮车。自动二轮车(1)具备前罩(21)、大灯(17)及喇叭(30)。前罩(21)配置于头管的前方,且形成为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前缘的下部与上部相比位于前方处。大灯(17)配置于前罩(21)的下部。喇叭(30)在主视观察车辆时位于大灯(17)与前挡泥板(23)之间且露出。
39 摩托车 CN201210084349.9 2012-03-23 CN102689666B 2015-07-22 山本幸司
发明公开一种摩托车。在摩托车的车身框架(2)中,左右向下框架部分(22a、22b)分别连接到头管部分(21)的左右侧向部分,并且在头管部分(21)的左右侧向下延伸。具有比左右向下框架部分(22a、22b)的刚度大的刚度的左右强化框架部分(23a、23b)分别连接到左右向下框架部分(22a、22b),并向后弯曲。左右下方框架部分(24a、24b)分别连接到左右强化框架部分(23a、23b),并向后延伸。此外,车身框架不包括从头管部分(21)延伸到低于扁平脚踏板(53a)的位置并且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布置在左右向下框架部分(22a、22b)之间的框架。
40 跨骑型车辆 CN201210217329.4 2012-06-26 CN102849055B 2015-07-08 桑野英树; 内田雄大
发明提供跨骑型车辆,以在具有将后轮制动的液压式制动器的跨骑型车辆中,提供一种使车身小型化的技术为课题。二轮摩托车(10)具有对后轮(16)进行制动的液压式制动器(103)。在后车架(34L、34R)上设置有支承液压配管(94)的车架侧支承部(101),在摆臂(26)上设置有支承液压配管(94)的摆臂侧支承部(102)。液压配管(94)具有从车架侧支承部(101)延伸至摆臂侧支承部(102)的挠性管(97)。该挠性管(97)以向车宽方向左侧弯曲的方式配置,并在摆动单元(22)上下摆动时发生挠曲吸收摆动单元(22)的摆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