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 车用轮胎 / 以横截面为特点的轮胎 / .非对称的{(非对称的胎沿座入B60C15/0236;非对称的胎沿加强结构入B60C2015/0696)}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41 充气轮胎 CN201510460281.3 2015-07-30 CN105313608A 2016-02-10 郑景文
发明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包括胎面部、冠带层胎体胶条、胎圈、侧部、以及带束层,并且具有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不对称的结构。此外,该充气轮胎包括以下技术特征:左侧和右侧的外径相等,而左侧和右侧的轮辋直径不同,左侧部和右侧部的厚度不同。
42 用于制造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的处理和硫化模具 CN201480019903.2 2014-03-31 CN105163933A 2015-12-16 P·洛西
构造了一种生轮胎(2),其在径向截面中具有对称轮廓,所述生轮胎具有径向外部胎面带(9)、两个径向内部胎圈(6)和两个胎侧(10),每个胎侧均从所述胎面带(9)的一个边缘延伸到胎圈(6)中的一个。在生轮胎(2)的模制和硫化处理期间,使所述胎面带(9)沿着平行于轮胎(2)的旋转轴线的方向相对于胎圈(6)移动,以获得在径向截面中具有不对称轮廓的经过模制和硫化的轮胎(2)。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硫化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的模具(16),所述模具包括胎面壁(17),所述胎面壁相对于模具(16)的中线平面轴向不对称。
43 用于控制轮胎触地区域的方法和用于车轮的轮胎 CN201380032443.2 2013-06-05 CN104379365A 2015-02-25 P·洛西
一种控制外倾不同于零的、在直轨道上运行的轮胎的触地区域对称性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内胎肩(在负弯度的情况下)或外胎肩(在正弯度的情况下)处减小轮胎(2)在触地区域上的接触;将放置成与触地区域相一致的胎面带(9)的任何中线(lm)布置成基本平行于地面;本发明还限定轮胎和用于机动车辆车轮,其中,胎面带(9)的中线(lm)与轮胎(2)的旋转轴线(X-X)形成绝对值基本等于外倾角(β)的角度(α);本发明还包含用于制造这种轮胎的工艺,其中,具有对称外轮廓的生轮胎在硫化和模制步骤期间变形,直到在胎面带(9)的任何中线(lm)与硫化轮胎(2)的旋转轴线(X-X)之间形成不同于零的预定角度(α)。
44 用于车辆车轮的轮胎 CN201380024611.3 2013-03-27 CN104321202A 2015-01-28 P·洛西
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轮,所述车轮包括:轮辋(13)和轮胎(2),所述轮胎安装在轮辋(13)上并且被充气至工作压;轮胎(2)的胎面带(9)的轴向端部部分(9a,9b)与车轮(1)的旋转轴线(X-X)沿着径向间隔开相同的距离,并且胎面带(9)的中间圆周线(14)相对于车轮(1)的中线平面(PW)轴向移动预定距离(D);车轮(1)以外倾基本等于零且中间圆周线(M)相对于中线平面(PW)朝向汽车(C)的外侧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汽车(C)上。
45 漏气保用轮胎及其装配方法 CN201280040266.8 2012-10-05 CN103732423A 2014-04-16 田中进
发明提供漏气保用轮胎及其装配方法,能够提高漏气保用性能,并且不伴随轮胎质量、纵向弹性的增加就能防止均匀性变差以及生产率降低。漏气保用轮胎具有胎体(6)、胎侧加强橡胶层(9)和胎侧橡胶(10)。在轮胎最大宽度位置,一方的胎圈部侧的胎侧加强橡胶层(9A)的厚度(B1),大于另一方的胎圈部侧的胎侧加强橡胶层(9B)的厚度(B2),并且一方的胎圈部侧的胎侧橡胶(10A)的厚度(A1),小于另一方的胎圈部侧的胎侧橡胶的厚度(A2)。
46 无钉防滑轮 CN200980107296.4 2009-02-04 CN101959702B 2013-06-05 渡部亮一; 黑川真
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直线行驶稳定性的具有低胎面刚度的无钉防滑轮胎。在无钉防滑轮胎(10)被安装在预定的轮辋(11)上并且轮胎内被充入预定的内压的情况下,在轮胎的经过中心轴线的剖面中,假设距离A是沿着轮胎径向从囊环被分开的位置到获得最大轮胎宽度的位置测得的,并且距离B是沿着轮胎径向从囊环被分开的位置到胎面环被分开的位置测得的,轮胎的侧部形状系数被定义为比值A/B,在轮胎被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宽度方向半部的侧部形状系数在0.52至0.55之间,并且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宽度方向半部的侧部形状系数在0.45至0.5之间;或者设置在车辆安装外侧的宽度方向半部的侧部形状系数在0.5至0.55之间,并且设置在车辆安装内侧的宽度方向半部的侧部形状系数在0.45至0.48之间。
47 充气子午线轮胎 CN200880113712.7 2008-10-31 CN101842248B 2012-09-19 伊藤贵弘
发明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一对胎圈部(2A、2B),其具有环形状;胎面部(3),其具有胎面踏面部;一对胎侧部(4A、4B),其将胎面部(3)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和胎圈部(2A、2B)的轮胎径向的外方端连结起来;胎体层(5),其在胎圈部(2A、2B)、胎侧部(4A、4B)及胎面部(3)的各内部连续地延伸,形成轮胎的骨架;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中,就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胎面部(3)的两端部处的、从轮胎外轮廓到胎体层(5)的厚度即第1橡胶厚度(G1、G2)而言,车辆安装外侧比车辆安装内侧厚,就胎侧部(4A、4B)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最突出的最大宽度部(4a、4b)处的、从轮胎外轮廓到胎体层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厚度即第2橡胶厚度(G3、G4)而言,车辆安装外侧比车辆安装内侧薄。
48 车辆用控制装置 CN200880009523.5 2008-03-26 CN101641229B 2012-08-08 堀口宗久; 水野晃; 安藤正夫; 须田义大; 竹原昭一郎; 盆子原康晴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高抓地性和低燃费、并且具有优良的行驶安全特性的车辆用控制装置。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控制装置,摩擦系数算出机构计算车轮与行驶路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并且外倾算出机构基于该摩擦系数算出机构算出的摩擦系数,算出车轮的外倾角的指令值,另一方面,对象车轮选择机构基于制动检测机构所检测的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状态,选择使外倾角控制装置动作的车轮。并且,由于第一外倾角变更机构基于外倾角算出机构算出的外倾角的指令值,调节对象车轮选择机构所选择的车轮的外倾角,因此可以提高节约燃费性能,并且可以可靠地使车轮发挥抑制车轮打滑所必需的摩擦系数,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加速性能、制动性能或转弯性能。
49 跑气保用轮胎 CN201110160972.3 2007-06-27 CN102241233A 2011-11-16 濑川政弘; 花和孝
一种跑气保用轮胎,具备:有环状胎圈(1a)的一对胎圈部(1);配置于胎圈部(1)之间,通过胎圈(1a)其端部被卷绕的帘布层(5);从胎圈部(1)分别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侧部(2a)、(2b);在胎侧部(2a)、(2b)的帘布层(5)的内侧配置的截面大致呈月牙形的加强橡胶层(9a)、(9b);通过胎肩部(3)连接胎侧部(2)各自的外圆周侧端之间的胎面部(4),具有配置于车辆外侧的胎侧部(2a)的刚性比配置于车辆内侧的胎侧部(2b)的刚性更大的非对称刚性构造。
50 充气轮胎 CN200780041156.2 2007-10-12 CN101535063B 2011-09-14 松永太; 森田谦一; 武井宏允
为了提供一种能够边维持抗倾覆性边实现耐磨损性以及制动性能的提高的充气轮胎,由中央部圆弧(31)、胎肩侧圆弧(32)和胎肩部圆弧(33)形成胎面表面(11)。另外,在将从赤道面(5)到中央部圆弧(31)的端部为止的宽度即轮廓范围设为(L1),将胎面展开宽度设为(TDW),将中央部圆弧(31)的曲率半径设为(TR1),将胎肩侧圆弧(32)的曲率半径设为(TR2),将轮胎外径设为(OD),将总宽度设为(SW),将扁平率设为(β)时,以通过F1=L1/(TDW×0.5)求出的值为0.64≤F1≤0.7的范围内,通过F2=TR1/OD求出的值为1.2≤F2≤2.0的范围内,通过F3=TR2/TR1求出的值为0.1≤F3≤0.2的范围内,通过F4=(β×TDW)/(100×SW)求出的值为0.35≤F4≤0.48的范围内的方式形成胎面表面(11)。
51 充气子午线轮胎 CN200880104872.5 2008-07-02 CN101855096A 2010-10-06 海老子正洋
提供一种能够不特别准备宽度超宽的胎体材料地仅使用现有尺寸的胎体材料容易地生产将胎体的折回端夹入带束层的构造的耐久性以及操纵稳定性优异的轮胎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将双层胎体(A、B)从胎面部(1)经左右侧壁部(2)到胎圈部(3),将其两端分别围绕左右的胎圈芯(4、4)从轮胎内侧向外侧折回,在胎体(A、B)的外周侧配置带束层(6),将双层胎体(A、B)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设为相同长度,并且使其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互相反向地偏置,由此使胎体(A、B)的两端部的从左右的胎圈芯(4)的折回长度互不相同,使其中折回长度较短一方在胎圈芯(4)的附近结束,使折回长度较长一方延长到所述带束层端部(6e)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而结束。
52 充气子午线轮胎 CN200880113712.7 2008-10-31 CN101842248A 2010-09-22 伊藤贵弘
发明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一对胎圈部(2A、2B),其具有环形状;胎面部(3),其具有胎面踏面部;一对胎侧部(4A、4B),其将胎面部(3)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和胎圈部(2A、2B)的轮胎径向的外方端连结起来;胎体层(5),其在胎圈部(2A、2B)、胎侧部(4A、4B)及胎面部(3)的各内部连续地延伸,形成轮胎的骨架;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截面中,就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胎面部(3)的两端部处的、从轮胎外轮廓到胎体层(5)的厚度即第1橡胶厚度(G1、G2)而言,车辆安装外侧比车辆安装内侧厚,就胎侧部(4A、4B)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最突出的最大宽度部(4a、4b)处的、从轮胎外轮廓到胎体层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的厚度即第2橡胶厚度(G3、G4)而言,车辆安装外侧比车辆安装内侧薄。
53 制造非对称轮胎的方法 CN200880107956.4 2008-07-21 CN101801682A 2010-08-11 N·雅南; P·特拉蒙
一种用于制造轮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组装未硫化轮胎,所述轮胎包括胎冠、第一侧壁和第一胎圈、第二侧壁和第二胎圈、以及胎体加强件,每个胎圈都包括胎圈座;在具有非对称配置的模具中硫化所述未硫化轮胎,从而获得硫化轮胎;其特征在于,模具被设置成:当所述轮胎被放置在模具中时,在任意的子午线截面,第一胎圈的胎圈座与旋转轴线形成度β1、以及第二胎圈的胎圈座与旋转轴线形成角度β2,并且满足:β1-β2>3;β1和β2被以度数表示;并且对于每个胎圈,所述角度都相对于与旋转轴线A相平行的轴线Ox(分别为Ox’)被限定,所述旋转轴线A向着轮胎外侧为正值地定向,并且当所述角度径向向外延伸时为正值。
54 具有非对称胎面轮廓的充气轮胎 CN200580052353.5 2005-12-20 CN101341034B 2010-05-12 S·比兹; M·博伊奥奇; G·马特拉夏; D·斯卡尔特里蒂
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胎,其具有:(i)具有从0.3到0.9的胎肩落差差异的非对称胎面轮廓;和(ii)非对称胎面花纹,从而具有从1.1到1.50的内空隙/实体比率和外空隙/实体比率之间的比率。通过以上特征的组合,甚至在高操作速度时也能显著地提高操纵和滑性能,而不对带束层的耐磨性产生不利影响。
55 缺气保用轮胎 CN200680003978.7 2006-01-31 CN100567035C 2009-12-09 濑川政弘; 花和孝
发明提供一种缺气保用轮胎,该缺气保用轮胎可以在维持抗胎圈脱落性能和抗不均匀磨损性能的同时谋求减轻轮胎质量、降低滚动阻、及提高乘坐舒适感。该缺气保用轮胎中具有配置在胎侧部的加强橡胶层(9a)、(9b),其特征在于,具有环状鼓出部(10)和环状的第2胎圈(1b),上述环状鼓出部(10)设在配置于车辆外侧的胎圈部(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具有在安装规定轮辋时与轮辋凸缘的外周侧弯曲面相面对的内周侧面(11),上述第2胎圈(1b)配置在该环状鼓出部(10)上;并且,配置在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9a)的橡胶硬度为60~82°,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9b)的橡胶硬度为65~90°,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9b)的橡胶硬度等于或大于配置在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9a)的橡胶硬度,且配置在车辆内侧的加强橡胶层(9b)的最大厚度比配置在车辆外侧的加强橡胶层(9a)的最大厚度大0.5mm以上。
56 跑气保用轮胎 CN200780025875.5 2007-06-27 CN101489810A 2009-07-22 濑川政弘; 花和孝
一种跑气保用轮胎,具备:有环状胎圈(1a)的一对胎圈部(1);配置于胎圈部(1)之间,通过胎圈(1a)其端部被卷绕的帘布层(5);从胎圈部(1)分别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侧部(2a)、(2b);在胎侧部(2a)、(2b)的帘布层(5)的内侧配置的截面大致呈月牙形的加强橡胶层(9a)、(9b);通过胎肩部(3)连接胎侧部(2)各自的外圆周侧端之间的胎面部(4),具有配置于车辆外侧的胎侧部(2a)的刚性比配置于车辆内侧的胎侧部(2b)的刚性更大的非对称刚性构造。
57 充气轮胎 CN200680048485.5 2006-12-21 CN101341037A 2009-01-07 吉野纯
发明充气轮胎至少具有胎圈部和帘布层。胎圈部包括:安装于车辆时位于内侧的内侧胎圈芯和内侧填充胶条;以及位于外侧的外侧胎圈芯和外侧填充胶条。帘布层具有主体部和折返部。主体部从内侧胎圈芯延伸到外侧胎圈芯。折返部从内侧胎圈芯和外侧胎圈芯经由胎侧折返到带束层的内侧。在此,位于带束层的轮胎内周侧的折返部的端缘位于带束层的端缘的胎面宽度方向的内侧。而且,在胎面宽度方向截面中,外侧填充胶条的高度低于内侧填充胶条的高度。
58 具有非对称胎面轮廓的充气轮胎 CN200580052353.5 2005-12-20 CN101341034A 2009-01-07 S·比兹; M·博伊奥奇; G·马特拉夏; D·斯卡尔特里蒂
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胎,其具有:(i)具有从0.3到0.9的胎肩落差差异的非对称胎面轮廓;和(ii)非对称胎面花纹,从而具有从1.1到1.50的内空隙/实体比率和外空隙/实体比率之间的比率。通过以上特征的组合,甚至在高操作速度时也能显著地提高操纵和滑性能,而不对带束层的耐磨性产生不利影响。
59 不对称的充气式泄气保全轮胎 CN200510134021.3 2005-12-20 CN1792621A 2006-06-28 M·赫多; J·P·达尔伯格; W·D·阿伦; L·L·D·科兰托尼奥; F·G·科尔瓦西
一种能够在充气不足状态下工作的充气轮胎,其中,侧壁的构造设置成可补偿作用于该轮胎上的负外倾。轮胎的内部侧比轮胎的外部侧更柔软。这通过形成在轮胎轮廓或内部构造方面不对称的轮胎来实现。
60 充气轮胎 CN02152629.X 2002-11-26 CN1421329A 2003-06-04 黑田丰
充气轮胎1,具有非对称花纹,该非对称花纹的较轮胎赤道C更向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部To的陆地比Lo大于较轮胎赤道C更向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部Ti的陆地比Li。在前述外侧胎面部To的接地端Eo与向车辆外侧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M之间的轮胎外边领域Yo内,形成有大致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凹槽9。由此可提高操纵稳定性,并可改善回旋时的乘坐舒适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