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热输送装置 CN96197866.X 1996-10-24 CN1110684C 2003-06-04 佐田真理; 堀靖史; 前田哲史
由气体配管(6)和液体配管(7)将可以与1次侧致冷剂回路(A)的1次侧热源热交换器(12)进行热交换的2次侧热源热交换器(1)和室内热交换器(3)相连结。在液体配管(7)上,连结着储存有液体致冷剂的箱(T)的下端。在箱(T)的上端,连结着加减压机构(18)。在箱(T)的相对于液体配管(7)的连结部的两侧上,设置有单向(CV1、CV2)。由加减压机构(18),交替地在使箱(T)内为高压状态和为低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为高压作用时,从箱(T)将液体致冷剂供给到室内热交换器(3)上,而在为低压作用时,从2次侧热源热交换器(1)将液体致冷剂回收到箱(T)中,由此在2次侧致冷剂回路(B)上使致冷剂产生循环。
82 制冷机 CN00816410.X 2000-10-26 CN1402825A 2003-03-12 W·霍尔茨; R·迈尔; W·尼丁
在冷藏冷冻组合式装置中公开了,用唯一一台压缩机(29)来分别调节冷藏区(13)和冷冻区(17),其中冷藏区蒸发器(14)和冷冻区蒸发器(18)并列而设并且可以由磁(31)来控制。不过,在这样的冷藏冷冻组合式装置(10)的调节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即在压缩机(29)停机时,部分液态制冷剂转存到冷冻区蒸发器(18)中并且在冷藏区(13)需要制冷时,只有更少的制冷剂能供使用。为了避免这个缺陷而提出,冷冻区蒸发器(18)的用于收集液态制冷剂(23)的制冷剂传输部(22)的容纳体积是如此设定的,即在压缩机停机时实现了完全充满液态制冷剂。从而实现了在冷藏区需要制冷时,上有液态制冷剂供冷藏区的制冷环路使用。
83 用于跨临界循环的吸收管路换热器存储箱 CN01137473.X 2001-11-15 CN1353283A 2002-06-12 T·H·谢内尔
一种用于蒸气压缩系统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生产能的吸入管路换热器存储箱。最好是采用二作为制冷剂。本发明可以对蒸气压缩系统的高压(气体冷却器中的压力)进行调节,即,向系统传送或从系统中除去负荷,并将其储存在一个存储箱内。该吸入管路换热器在从气体冷却器排出的高压热制冷剂流体和从蒸发器排出的低压冷制冷剂蒸汽之间进行内部的热交换。可以通过调节来调整高压。如果气体冷却器的压力过高,一第一阀可允许多余的负荷从系统流入存储箱。如果气体冷却器的压力过低,一第二阀可允许负荷从存储箱重新进入系统。通过调节系统的高压,就可以控制蒸发器入口处的,从而实现最佳的效率和/或生产能力。
84 空调 CN94119931.2 1994-11-11 CN1083088C 2002-04-17 相泽行雄; 归山晴行; 津田胜弘; 藤谷浩二; 小林贤二
一种空调器,它包括含有一台压缩机和一台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设备,至少一个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和电膨胀的室内设备,以及一个减压件,上述减压件在制冷回路中并联地连到电膨胀阀上并用作对经过的制冷剂的阻尼。当停止对房间进行加热的运行时,该室内设备的电膨胀阀的打开程度被设定得小于进行房间加热运行时该室内设备的电膨胀阀的张开程度,该减压件的阻值被设定得小于当停止加热房间时提供给制冷剂的对应于电膨胀阀的阀打开程度的阻值。
85 制冷循环及其控制方法 CN94118143.X 1994-10-28 CN1079528C 2002-02-20 野中正之; 松嶋弘章; 远藤和广; 小国研作; 浦田和干; 石羽根久平; 远藤刚
制冷循环由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受液器、减压装置构成,将连接的上述受液器和上述减压装置设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和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之间,使用将至少2处以上的制冷剂混合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作为在上述这些机器内循环的制冷剂,这种制冷循环的特征在于:具有使在上述制冷循环内进行循环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混合比保持一定的装置。
86 制冷剂循环系统 CN01115455.1 2001-04-26 CN1320794A 2001-11-07 伊藤繁树; 山崎库人; 堀田照之; 山中康司; 稻叶淳
制冷剂循环系统的冷凝器包括一流入从压缩机排放的制冷剂的第一热交换部件,一设置在制冷剂流向的正对第一热交换部件的下游的第二热交换部件,一气-液分离器设置在制冷剂流向上第一和第二热交换部件之间,在该制冷剂循环系统内,至少在气-液分离器内分被离的气体制冷剂流入第二热交换部件,使储存在气-液分离器内液体制冷剂的量按照从压缩机排放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而改变。
87 空调装置 CN00135060.9 2000-12-07 CN1312453A 2001-09-12 小林贤二; 归山晴行; 黑葛野直树; 西野重孝; 伊藤信一; 小川猛
一种空调装置,是压缩机、四通、室外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依次连接起来构成环状的致冷剂回路,把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灌入此一致冷剂回路内,通过上述四通阀的动作在冷气运行时和暖气运行时使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流动换向的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在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中的某一方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场合,为了提高该蒸发器内的致冷剂压,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当中,使沸点高的致冷剂储存在上述储液器内,使沸点低的致冷剂在上述致冷剂回路内循环。
88 超临界蒸气压缩循环 CN00118005.3 2000-06-06 CN1278052A 2000-12-27 水上春信
一种超临界蒸气压缩循环,设有压缩机1、气体冷却器2、隔板装置4a和蒸发器,它们通过管子6串联,从而构成一个封闭回路,在蒸气压缩循环中,高压侧在超临界压下工作。还包括:一压力控制,用于控制所述气体冷却器出口压力,以获得超临界蒸气压缩循环的最大性能因子;一储存器5,一来自所述蒸发器出口的管子6穿过它,其用于储存液体致冷剂;以及一连通管5b,在该储存器的底部和连接所述压力控制阀和隔板装置的管子之间连通。
89 空调 CN93104785.4 1993-04-27 CN1057376C 2000-10-11 白石彰; 八藤后裕志; 高嶋敏夫; 森和夫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当致冷剂配管很长时,它可根据致冷剂配管的长度进行控制,这种空调机除安装有主减压元件和辅助减压元件之外,还安装有和辅助减压元件并联的开闭以及控制开闭阀的控制装置,它在配管很长且作暖气运行时可打开开闭阀,由于致冷剂流过开闭阀,使辅助减压元件被旁路掉,所以致冷剂的减压阻变小,致冷剂可在回路中平滑地流动。
90 热输送装置 CN96197866.X 1996-10-24 CN1200803A 1998-12-02 佐田真理; 堀靖史; 前田哲史
由气体配管(6)和液体配管(7)将可以与1次侧致冷剂回路(A)的1次侧热源热交换器(12)进行热交换的2次侧热源热交换器(1)和室内热交换器(3)相连结。在液体配管(7)上,连结着储存有液体致冷剂的箱(T)的下端。在箱(T)的上端,连结着加减压机构(18)。在箱(T)的相对于液体配管(7)的连结部的两侧上,设置有单向(CV1、CV2)。由加减压机构(18),交替地在使箱(T)内为高压状态和为低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为高压作用时,从箱(T)将液体致冷剂供给到室内热交换器(3)上,而在为低压作用时,从2次侧热源热交换器(1)将液体致冷剂回收到箱(T)中,由此在2次侧致冷剂回路(B)上使致冷剂产生循环。
91 制冷循环中的容量控制装置 CN96111829.6 1996-08-16 CN1151008A 1997-06-04 浦田和干; 小国研作; 远藤刚
在恒速型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通过管道依次相连的制冷循环中,在室内和室外换热器之间提供有接收器,并且不提供用于压缩机的容量控制机构,用来调节流入和流出接收器的冷却流体的液体流速和气体流速中至少一种的气—液流速调节装置与接收器相连。这使得存储在接收器中剩余制冷剂的数量变化从而改变制冷循环中流通的制冷剂的有效数量。
92 冷冻装置 CN95190707.7 1995-06-21 CN1131458A 1996-09-18 佐田真理
一种具有压缩机构(21)、室外热交换器(24)、室外电动膨胀(25)和室内热交换器(32)的冷冻装置。其中压缩机构(21)由2台压缩机(2a、2b)并列连接而成。另外,在各压缩机(2a、2b)内设置了排油机构,当壳体内贮留的润滑油达到规定量时由它将润滑油排出。
93 空调 CN94119931.2 1994-11-11 CN1112220A 1995-11-22 相泽行雄; 归山晴行; 津田胜弘; 藤谷浩二; 小林贤二
一种空调器,它包括含有一台压缩机和一台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设备,至少一个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和电膨胀的室内设备,以及一个减压件,上述减压件在制冷回路中并联地连到电膨胀阀上并用作对经过的制冷剂的阻尼。当停止对房间进行加热的运行时,该室内设备的电膨胀阀的打开程度被设定得小于进行房间加热运行时该室内设备的电膨胀阀的张开程度,该减压件的阻值被设定得小于当停止加热房间时提供给制冷剂的对应于电膨胀阀的阀打开程度的阻值。
94 制冷系统 CN92110195.3 1992-08-28 CN1070256A 1993-03-24 田中努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即使在用高压气体制冷剂对蒸发器进行除霜时也能稳定地利用液体喷射环路冷却压缩机的制冷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压缩机;一个与压缩机的排气侧相连的冷凝器;一个与冷凝器的出口侧相连的贮罐;一个连接在贮罐和压缩机之间的蒸发器;一个将贮罐内气液分离后的气体制冷剂供给蒸发器除霜的除霜环路;和一个将贮罐内气液分离后的液体制冷剂供给压缩机的内部低压侧的液体喷射环路。
95 空调装置 CN201480033387.9 2014-06-02 CN105308400B 2017-10-27 斋藤匡史
在具有将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1膨胀(24)、贮液器(25)、可开关阀、室内热交换器连接而构成的制冷剂回路的空调装置中,将全闭型的第1膨胀阀(24)以使得来自贮液器(25)的制冷剂从阀座(55)的阀针前进方向一侧流入的第1配置状态设置于制冷剂回路(10)。以第1配置状态设置的第1膨胀阀(24)具有将阀针(61)朝阀针前进方向作用的弹簧(62)。
96 制冷系统装置 CN201380043440.9 2013-12-10 CN104583689B 2017-07-11 三代一寿
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装置,即使在流量调整部的储液器的内部成为异常高压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储液器破损。本发明的制冷系统装置包括流量调整部,该流量调整部由与制冷剂回路并列连接的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储液器、高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构成,在该制冷系统装置中,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至少一个上,与储液器连接的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部与箱的一侧底部连接,与节流装置侧连接的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部在阀箱的另一侧以横管状与阀箱连接,以能够离合的方式安装在阀箱内的阀体将来自储液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作为阀打开方向。
97 制冷循环系统和具有该制冷循环系统的空气调节机 CN201380042739.2 2013-12-12 CN104541113B 2017-07-11 上野円
发明提供制冷循环系统和空气调节机,能够使制冷剂容易流动且以最适合的制冷剂量循环。本发明使调整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的流量调整部与节流装置并列连接,流量调整部包括:储液器,贮存制冷剂;高压侧的连接管,连接制冷剂回路中的节流装置的高压侧和储液器;低压侧的连接管,连接制冷剂回路中的节流装置的低压侧和储液器;以及高压侧和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分别设置在各连接管上,调整制冷剂的流量,储液器设置在比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高的位置上,利用贮存在储液器内的制冷剂的势能,使储液器内的制冷剂容易向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流动。
98 CN201410612967.5 2014-11-04 CN104613697B 2017-04-12 李相奉; 李将石; 林亨根; 郑明镇; 吴旼奎; 赵南洙
发明提供一种箱,本实施例的冰箱包括: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冷凝器,用于冷凝被所述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制冷剂配管,用于引导被所述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的流动;多个蒸发流路,从所述制冷剂配管分支而成,并设置有膨胀装置;流动调节部,设置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用于将制冷剂供给到所述多个蒸发流路中的至少一个蒸发流路;多个蒸发器,与所述多个蒸发流路连接,分别用于使被所述多个膨胀装置减压后的制冷剂蒸发;以及液态制冷剂供给装置,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侧,用于从所述冷凝器中热交换后的制冷剂中分离出液态制冷剂并供给到所述流动调节部。
99 制冷装置 CN201480055187.3 2014-10-02 CN105637304B 2017-04-05 河野聪; 南淳哉; 须崎麻里; 冈昌弘
一种制冷装置(1),在储罐(28)上连接着储罐液面检测管(43),该储罐液面检测管(43)用于对储罐(28)内的液面是否到达比连接储罐气体排出管(41)的位置靠下侧的规定位置进行检测,储罐液面检测管(43)经由毛细管(43a)与储罐气体排出管(41)合流,使用从储罐气体排出管(41)排出的制冷剂与从所述储罐液面检测管(43)排出的制冷剂合流之后的、在储罐气体排出管(4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对储罐(28)内的液面是否到达比连接储罐气体排出管(41)的位置靠下侧的规定位置进行检测。
100 热交换装置和装置 CN201610162015.7 2016-03-21 CN106247659A 2016-12-21 河野文纪; 田村朋一郎
本公开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和装置。本公开的热交换装置具备制冷剂蒸气供给源、喷射器、提取器、第1泵、第2泵、散热器以及液体路径。第1泵是速度型泵,设置于提取器与散热器之间的液体路径。第2泵是容积型泵,设置于液体路径的从第1泵的排出口到喷射器的制冷剂液的入口的区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