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制冷循环系统和冷冻、空调装置 CN02127534.3 1995-02-10 CN1201125C 2005-05-11 森本修; 人见不二夫; 宫本守也; 谷秀一; 河西智彦; 隅田嘉裕; 饭岛等
发明涉及一种冷冻、空调装置,它能够通过组成的调整,调整制冷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组成,变化冷冻循环内循环的非共沸制冷剂的组成,经常能保持在适当的运行状态下。其构成为:由顺序连接的压缩机1、四通40、热源侧热交换器32、过冷却热交换器308、第一节流装置33、负荷侧热交换器34及低压储罐35组成的主制冷回路;连接在上述主制冷回路上的第一节流装置33与热源侧热交换器32之间,通过分开制冷回路的第二节流装置和过冷却热交换器308,连接到主制冷回路上的低压气体配管上的旁路配管500构成的制冷回路中,通过检测出第二节流装置入口的温度及第二节流装置与过冷却热交换器308之间的压和温度,计算循环内的制冷剂的组成,对应该组成,进行决定节流装置的开度、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数、室外机的扇转动数的控制。
62 冷冻装置 CN03801753.9 2003-07-02 CN1606681A 2005-04-13 竹上雅章; 谷本宪治
一种冷冻装置,在热源侧热交换器(4)上连接着数台利用侧热交换器(41、45、51),制冷剂回路(1E)中的数个系统的液体线路共用一根液体侧连络配管(11),以减少配管的根数,并且,该液体侧连络配管(11)至少与一个系统的气体线路的低压气体侧连络配管(15)以接触状态并列设置,可以用低压气体制冷剂对液体制冷剂进行过冷却。由此,提高了配管连接作业的便易性,同时,即使连络配管(11、15、17)的配管长度增长,也可防止冷冻能下降。
63 具有设置在压侧的制冷剂收集器的制冷机 CN02825467.8 2002-12-05 CN1606679A 2005-04-13 W·尼丁
一种用于箱、尤其是家用冰箱的制冷机包括一个压缩机(24)、一个冷凝器(25)、一个换向(34),该换向阀用于有选择地从一个入口通过制冷剂收集器(28)使制冷剂流导引到收集器的第一出口(30)或者通过一个旁路(33)旁通第一出口(30),该制冷机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蒸发器(21,22)。在所述制冷剂收集器(28)的入口与第一出口(30)之间设置一个收集筛(31)用于拦住制冷剂流中的污物。
64 空调 CN01133969.1 1994-11-11 CN1196895C 2005-04-13 相泽行雄; 藤谷浩二; 归山晴行; 小林贤二; 津田胜弘
一种空调器,其中,在热交换器的两端的两端板中的至少一个端板在通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热交换器的两端板之间的距离设置成基本上与通风道的宽度相等。即使是热交换器被设计成其宽度方向短于通风道的宽度,该热交换器也能够容易地被固定至带有延长的端板的通风道中。另外,主体的内部用一隔板分隔成一个通风室和一个电气设备室,并且其中一个端板被延伸至隔板。
65 冷冻循环装置 CN200410032834.7 2004-04-09 CN1550734A 2004-12-01 舟越砂穗; 香曾我部弘胜; 远藤和广; 东条健司; 松岛弘章
一种冷冻循环装置,使用在超临界状态下使用的致冷剂,进行节能运转。通过主压缩机(1)、膨胀机(3)、副压缩机(2)、利用侧热交换器(5)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4)等构成冷冻循环装置,该副压缩机(2)通过主压缩机另外设置在上游侧。作为致冷剂,使用二等的在超临界状态下使用的致冷剂。副压缩机利用由膨胀机所回收的能量,进行驱动。另外,设置致冷剂罐(19),适宜地控制在冷冻循环中循环的致冷剂量。
66 制冷装置的管道清洗装置及管道清洗方法 CN98811008.3 1998-09-08 CN1161580C 2004-08-11 植野武夫; 饭岛俊宏; 竹上雅章
一种管道清洗装置,通过切换回路(200)的四通切换(43),将两个传输热交换器(25、26)交替地作为冷却器及加热器工作,使清洗回路(2)内的清洗制冷剂在气体管路(3)及液体管路(5)中循环。而且,在由该清洗制冷剂的循环进行的清洗过程中,当清洗制冷剂量不足时,打开电磁阀(SV3),从制冷剂补充管路(72)将清洗制冷剂补充给对制冷剂储气瓶(71)中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工作的一个传输热交换器(25)或(26)。另一方面,当清洗制冷剂过多时,打开电磁阀(SV4),使清洗制冷剂从制冷剂抽出管路(73)返回制冷剂储气瓶(71)。因此,能使清洗制冷剂量保持适当的量。
67 致冷系统 CN98803098.5 1998-03-02 CN1160539C 2004-08-04 凯蒂尔·豪根; 霍坎·乌尔松; 佩尔-奥斯卡·佩尔松
一种致冷系统包括每个都具有一个出口和一个入口的压缩器(1)、冷凝器(2)、接收器(3)和蒸发器(4),以及一个具有一个入口和第一及第二出口的分离器(5),上述装置以传统方式相互连接。分离器(5)位于蒸发器(4)的侧部,比压缩器(11)离蒸发器(4)要近。控制器(26)通过调节来自接收器(3)的液态致冷剂的供给速度,使分离器(5)按要求的比例将致冷剂供给蒸发器(4),从而能确保蒸发器(4)的过量供给。分离器(5)包括具有两个出口(7、8)和一个入口(6)的圆筒形容器(19),用以分离液态和气态致冷剂。入口(6)切向导入圆筒形容器(19),一个带孔的隔板(23)位于容器(19)的内侧,入口(6)朝容器(19)内侧表面的下方向内延伸,用以相互限定容器(19)的中部空间和周边空间。控制装置调节分离器中液态致冷剂的平面,调节成位于蒸发器出口下方的最大上限的以下。其中分离器通过重来将液态致冷剂供给蒸发器。
68 空调器、户外单元和制冷单元 CN200310114906.8 2000-10-31 CN1495396A 2004-05-12 坪江宏明; 中山进; 猿田彰; 浦田和干
所公开的使用制冷循环的空调器、户外单元和制冷装置能够减少能耗、高度有效而且可靠、并能被商业可供电源驱动。具有一个电机和一个制冷循环的空调器包括一个被电机驱动的压缩机、一个户外热交换器和一个室内热交换器。电机位在一个封闭容器内的电机室内,致冷剂在制冷循环中流动通过电机室,其中电机有一个转子的芯部,其内嵌有笼型导线和被磁化成两极状态的永久磁,所说电机能被商业上可供电源驱动。
69 具有制冷剂管理系统的吸收式机器 CN99127477.6 1999-12-28 CN1145769C 2004-04-14 罗伯特·C·赖曼
一种在吸收式冷却和加热机器中使用的制冷剂管理系统,它包括一用来存储给定量制冷剂的存储槽,所述给定量的制冷剂是从用来将制冷剂从蒸发器贮槽传送到蒸发器流管的制冷剂供应管路中排出的制冷剂。一返回管路位于所述存储槽的顶部内,它可以在存储槽盛满时将制冷剂从所述存储槽返回到贮槽内。一具有一控制的排放管路位于所述存储槽的底部内,当所述控制阀打开时,当所述系统需要加入制冷剂时,可以迅速将存储槽内的盛装物排入贮槽内。
70 空调装置 CN00135060.9 2000-12-07 CN1144991C 2004-04-07 小林贤二; 归山晴行; 黑葛野直树; 西野重孝; 伊藤信一
一种空调装置,是压缩机、四通、室外热交换器、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储液器依次连接起来构成环状的致冷剂回路,把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灌入此一致冷剂回路内,通过上述四通阀的动作在冷气运行时和暖气运行时使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的流动换向的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在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中的某一方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场合,为了提高该蒸发器内的致冷剂压,上述非共沸混合致冷剂当中,使沸点高的致冷剂储存在上述储液器内,使沸点低的致冷剂在上述致冷剂回路内循环。
71 超临界蒸气压缩循环装置 CN00118005.3 2000-06-06 CN1144001C 2004-03-31 水上春信
一种超临界蒸气压缩循环装置,设有压缩机1、气体冷却器2、隔板装置4a和蒸发器,它们通过管子6串联,从而构成一个封闭回路,在蒸气压缩循环中,高压侧在超临界压下工作。还包括:一压力控制,用于控制所述气体冷却器出口压力,以获得超临界蒸气压缩循环的最大性能因子;一储存器5,一来自所述蒸发器出口的管子6穿过它,其用于储存液体致冷剂;以及一连通管5b,在该储存器的底部和连接所述压力控制阀和隔板装置的管子之间连通。
72 一种致冷系统的分离器 CN03143096.1 1998-03-02 CN1480697A 2004-03-10 凯蒂尔·豪根; 霍坎·乌尔松; 佩尔-奥斯卡·佩尔松
一种致冷系统包括每个都具有一个出口和一个入口的压缩器(1)、冷凝器(2)、接收器(3)和蒸发器(4),以及一个具有一个入口和第一及第二出口的分离器(5),上述装置以传统方式相互连接。分离器(5)位于蒸发器(4)的侧部,比压缩器(11)离蒸发器(4)要近。控制器(26)通过调节来自接收器(3)的液态致冷剂的供给速度,使分离器(5)按要求的比例将致冷剂供给蒸发器(4),从而能确保蒸发器(4)的过量供给。分离器(5)包括具有两个出口(7、8)和一个入口(6)的圆筒形容器(19),用以分离液态和气态致冷剂。入口(6)切向导入圆筒形容器(19),一个带孔的隔板(23)位于容器(19)的内侧,入口(6)朝容器(19)内侧表面的下方向内延伸,用以相互限定容器(19)的中部空间和周边空间。
73 制冷装置 CN00128379.0 2000-11-23 CN1141539C 2004-03-10 山本政树; 百崎信; 藤原辰男
一种制冷装置,具有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2),在高压液体管路上设有一边将所述制冷剂储存一边使液体制冷剂流出的储存部(43),且蒸发器(31,23)的出口侧不夹装储液器而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连接,从而使流动于制冷剂回路(12)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组分稳定,防止制冷装置(10)的可靠性下降。
74 用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蒸发器和制冷装置 CN01818150.3 2001-10-09 CN1471621A 2004-01-28 W·霍尔茨; F·阿诺; J·昆茨; W·利普
一个用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蒸发器(1),它被用在具有至少两个保持在不同温度下的制冷区的制冷装置中,该蒸发器具有两个在一条制冷剂环路中串联的部分(2,4)即一个前置部分(2)和一个后置部分(4)以及一个制冷剂收集容器(5)。该制冷剂收集容器(5)与后置部分(4)处于热接触中。
75 致冷系统和操作方法 CN95120252.9 1995-11-24 CN1135329C 2004-01-21 远藤刚; 寺田浩清; 胜又直登; 小国研作; 浦田和干; 村松正敏; 远藤道子
一种致冷系统,具有致冷周期,并且其结构是把存储器2、致冷剂压缩机1,四通3、室外单元热交换器4、室外单元膨胀装置6、接收器7、室内单元膨胀装置8、室内单元热交换器9顺序用管道连接起来。一般,过量的致冷剂储存在接收器7中,当需要提高低沸点致冷剂比例时,通过在冷却操作时改变室外单元膨胀装置6的开度或在加热操作时改变室内膨胀装置8的开度减少致冷剂流量,把接收器7中的过量的致冷剂移到储存器2中。因此不用复杂系统结构或控制方法可使用非共沸致冷剂混合物在致冷系统中循环的致冷剂成分改变,致冷周期的容量可以改变。
76 空调器、户外单元和制冷单元 CN00132809.3 2000-10-31 CN1133855C 2004-01-07 坪江宏明; 中山进; 猿田彰; 浦田和干
所公开的使用制冷循环的空调器、户外单元和制冷装置能够减少能耗、高度有效而且可靠、并能被商业可供电源驱动。具有一个电机和一个制冷循环的空调器包括一个被电机驱动的压缩机、一个户外热交换器和一个室内热交换器。电机位在一个封闭容器内的电机室内,致冷剂在制冷循环中流动通过电机室,其中电机有一个转子的芯部,其内嵌有笼型导线和被磁化成两极状态的永久磁,所说电机能被商业上可供电源驱动。
77 冷冻装置 CN02801729.3 2002-05-20 CN1463351A 2003-12-24 松冈弘宗; 下田顺一
发明能获得现场设置时的冷冻装置所需要的制冷剂量的填充,由此可始终确保最合适的制冷剂填充量。在备有由连接用液体配管(8)和气体配管(9)连接室外装置(X)与室内装置(Y)的冷冻循环(A)的冷冻装置中,上述室外装置(X)具有压缩机(1)、冷凝器(2)及储蓄罐(3),上述室内装置(Y)具有膨胀(4)及蒸发器(5),呈现用于连接室外装置(X)与室内装置(Y)的液体配管(8)内充满给定密度的液体制冷剂的制冷剂填充运转状态,并且实施向冷冻循环(A)的制冷剂填充,在该制冷剂填充运转中,在检测出储蓄罐(3)内的液面(L)为给定位置(L0)的时候结束制冷剂的填充。
78 安静的制设备 CN01813529.3 2001-09-14 CN1457419A 2003-11-19 D·L·齐奥洛斯基; G·J·斯滕斯鲁德; M·W·阿利森
一种制造机的改进之处是在分配冰块处的无噪音操作和易于安装的轻重量单元。该冰块制造机具有一个蒸发器单元(30)、一个单独的压缩机单元(50)和一个单独的冷凝器单元(70)。这些单元中的每个单元的重量通常可以由一个或两个安装者操作,易于安装。有噪音的压缩机和冷凝器单元可以远离蒸发器单元设置。这种三个单元的系统大大增加了蒸发器单元和冷凝器单元之间的最大高度。压调节器(157)在收获循环中用于限制离开蒸发器的制冷剂的流量,从而增加蒸发器中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并有助于其除霜。
79 冷冻装置 CN95190707.7 1995-06-21 CN1125292C 2003-10-22 佐田真理
一种具有压缩机构(21)、室外热交换器(24)、室外电动膨胀(25)和室内热交换器(32)的冷冻装置。其中压缩机构(21)由2台压缩机(2a、2b)并列连接而成。另外,在各压缩机(2a、2b)内设置了排油机构,当壳体内贮留的润滑油达到规定量时由它将润滑油排出。
80 热输送装置 CN02148011.7 1996-10-24 CN1436970A 2003-08-20 佐田真理; 堀靖史; 前田哲史
由气体配管(6)和液体配管(7)将可以与1次侧致冷剂回路(A)的1次侧热源热交换器(12)进行热交换的2次侧热源热交换器(1)和室内热交换器(3)相连结。在液体配管(7)上,连结着储存有液体致冷剂的箱(T)的下端。在箱(T)的上端,连结着加减压机构(18)。在箱(T)的相对于液体配管(7)的连结部的两侧上,设置有单向(CV1、CV2)。由加减压机构(18),交替地在使箱(T)内为高压状态和为低压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为高压作用时,从箱(T)将液体致冷剂供给到室内热交换器(3)上,而在为低压作用时,从2次侧热源热交换器(1)将液体致冷剂回收到箱(T)中,由此在2次侧致冷剂回路(B)上使致冷剂产生循环。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