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1 具有流量计量装置的接收器 CN200980161948.2 2009-10-14 CN102713474A 2012-10-03 P.刘
提供用于收集流经制冷剂流回路的制冷剂的接收器(50)。接收器壳体(52)限定建立制冷剂收集贮存器的封闭容积(55),并且具有入口(54)、第一出口(56)和第二出口(58)。制冷剂计量装置(70)被设置在所述封闭容积(55)内,并且与所述第二出口(58)操作性相关,以控制排放通过所述第二出口(58)的制冷剂流。制冷剂计量装置(70)可以是毛细管计量装置(72)。接收器(50)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封闭容积(55)内的过滤器/干燥器(80)。
22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CN201080052851.0 2010-09-10 CN102648384A 2012-08-22 横原和马; 藤本祐介; 冈本敦
发明公开了一种集装箱用制冷装置,该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20)和压缩机控制部(81)。该制冷剂回路(20)具有主回路(21)和热气旁路回路(22),该主回路(21)由压缩机(30)、冷凝器(31)、膨胀(32)和蒸发器(33)依次连接而成,该热气旁路回路(22)用于使上述压缩机(30)的压缩制冷剂旁路上述冷凝器(31)和主膨胀阀(32)而将该压缩制冷剂送向上述蒸发器(33);该压缩机控制部(81)在利用上述压缩机(30)的压缩制冷剂经热气旁路回路(22)和蒸发器(33)返回压缩机(30)的循环流动进行除去上述蒸发器(33)的霜的除霜动作时,对上述压缩机(30)的转速进行控制,以使上述压缩机(30)的压缩制冷剂的压达到目标值。
23 用于管理空调单元中的制冷剂容量的装置和方法 CN200580033149.9 2005-09-07 CN101432583B 2012-08-08 P·里加尔; B·-T·范; P·德尔佩奇
空调单元中管理制冷剂容量的装置,包括冷却回路,通过该冷却回路,从压缩机出来的制冷剂流流经冷凝器,又流经蒸发器,从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的第一终端延伸至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第二终端的热回收回路,热回收单元位于热回收回路的第一和第二终端之间,第一位于冷凝器和第一终端之间,第二阀位于第一终端和热回收单元之间,第三阀位于冷却容量回路上,所述冷却容量回路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冷却回路上有第一端,并且在蒸发器上有第二端,第四阀位于热容量回路上,所述热容量回路在热回收回路上有第一端,并且在蒸发器上有第二末端,以及逻辑单元,其用于感测饱和温度,并根据饱和温度来开启和关闭阀,以管理制冷剂容量。
24 汽车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循环回路 CN201110362023.3 2011-10-08 CN102563943A 2012-07-11 M·格拉夫; F·维朔勒克; C·雷宾格; D·施罗德
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剂循环回路(1)以及一种使得汽车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循环回路(1)工作的方法,所述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或混合动汽车。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1)包括一次回路,所述一次回路具有:压缩机(5)、在制冷剂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2)、收集罐(8)、第一膨胀元件(6)、用来将送入车内空间的空气(11)的热量供应给制冷剂的热交换器(3)、以及与热交换器(3)并联布置的热交换器(4,13)。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1)还包括二次支路,所述二次支路从在所述压缩机(5)和热交换器(2)之间布置的分支点(25)开始一直延伸到在热交换器(2)和热交换器(3)之间布置的连接点(8),并且具有将制冷剂的热量传递给送入车内空间的待调节的空气(11)的热交换器(15)以及其后紧邻的调节(16)。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1)可用于组合冷却模式和加热模式以及用于对送入车内空间的待调节的空气(11)的再加热模式。
25 冷冻循环装置 CN200980161601.8 2009-09-24 CN102510985A 2012-06-20 高山启辅; 岛津裕辅; 角田昌之; 永田英彰; 鸠村杰
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包括:冷冻循环,通过配管依次连接了第一压缩机(1)、散热器、使通过了散热器的制冷剂膨胀并从制冷剂回收动的膨胀机(8)以及蒸发器;旁通配管(24),一端与膨胀机的排出配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压缩机的吸入配管连接;压力传感器(85)和温度传感器(91),作为吸入膨胀机(8)的制冷剂的物理量分别检测膨胀机(8)的吸入压力和吸入温度;旁通(10),设置在旁通配管(24)上,调整制冷剂的流量;控制装置(103),控制旁通阀(10)的开度。控制装置(103)基于膨胀机(8)的吸入压力和吸入温度决定膨胀机的适当排出压力,当膨胀机(8)排出制冷剂的压力高于所决定的适当排出压力时打开旁通阀(10)。
26 利用集中热能存储的电公司管理的虚拟发电厂 CN200980156886.6 2009-12-16 CN102369486A 2012-03-07 B·帕森内特; R·纳拉亚纳默西
公开了一种系统和方法,利用受到电公司或第三方管理者控制的现场能量存储和电力输入来提供发电和配电。该系统允许电力公司管理者决定并指导如何向功率计两侧的客户提供能量,而客户指导和控制何时需要以及需要多少能量。在公开的实施例中,电力公司控制供应(传输的或存储的)并对充当虚拟发电厂的系统做出功率决定,而终端用户保持对现场汇总功耗资产的控制。公开的系统通过生成、管理和控制这两个实体之间的接口来协调电力公司和终端用户的需求。
27 制冷空气调节装置、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控制方法、制冷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量控制方法 CN200580040433.9 2005-10-07 CN101065622B 2012-02-01 亩崎史武; 七种哲二; 冈崎多佳志; 齐藤信; 柴广有; 野本宗
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空气调节装置,其利用在超临界区中使用的CO2等制冷剂,稳定且迅速地调节对装置效率做出贡献的散热器内的制冷剂量,效率高。在高温热量利用运转中,通过设置在蒸发器(5)上游侧的膨胀(6)的开度控制,将蒸发器(5)出口的过热度控制成既定值,并且,控制膨胀阀(9)以使得高压侧连接配管的制冷剂状态达到超临界状态。在该状态下控制流量控制阀(13),改变贮存在制冷剂贮存容器(12)中的制冷剂的密度,调节存在于散热器(10)内的制冷剂量。并且,设定高压目标值和散热器出口温度目标值,对压缩机(3)进行容量控制,并且利用制冷剂量调节回路(20)调节存在于散热器(10)中的制冷剂量,以便达到该目标值。
28 一种空调 CN200910105617.9 2009-02-19 CN101504222B 2011-07-27 马岩松; 樊易周; 葛海方; 燕娜; 丁良尹
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液、储液器、第一、二通断控制件、第一、二流向控制阀件、节流装置、带第三流向控制阀件的液泵旁通管和带第四流向控制阀件的压缩机旁通管;其中液泵入口经第二通断控制阀件耦合至储液器的出口,储液器出口高于液泵入口,其高度H的计算公式为:H>(NPSH+L×R+Z)/r,其中r为储液器内冷媒的密度,NPSH为液泵的气蚀余量,L为储液器出口至液泵入口的管路长度,R为储液器出口至液泵入口单位管长磨损阻,Z为储液器出口至液泵入口的局部阻力损失。本发明节能效果明显。
29 闪蒸罐、、热泵系统、蒸汽喷射系统以及运行压缩机的方法 CN200780010112.3 2007-03-20 CN101405547B 2011-07-06 亨格·M·范; 让-吕克·M·卡伊拉特; 罗纳德·L·万·胡斯
一种用于能够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下运行的的闪蒸罐,该闪蒸罐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位于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中部,所述顶部、底部和中部共同限定出外壳的内部容积。第一口与内部容积流体连通,该第一口在加热模式下用作入口并且在冷却模式下用作出口。第二口与内部容积流体连通,该第二口在冷却模式下用作入口并且在加热模式下用作出口。流动控制装置和止回流体连接,以控制该罐在加热模式下用作闪蒸罐并在冷却模式下用作接收器。
30 制冷回路中使用微型通道换热器装置的方法和系统 CN200780100636.1 2007-09-14 CN102016455A 2011-04-13 S·麦里
一种用于制冷回路的微型通道换热器,具有:入口歧管;第一返回歧管;第一换热通路,所述第一换热通路在所述入口歧管和所述第一返回歧管之间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通路包括多个微型通道;和系统填料箱,所述系统填料箱与所述第一返回歧管直接流体连通。
31 空调装置 CN200810190665.8 2008-12-26 CN101469911B 2011-02-09 金泽训; 吉井繁
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可以根据运转状态、特别是制暖运转时的运转状态,将制冷剂压保持为最佳状态。本发明的空调装置(10)具有制冷剂回路(100),该制冷剂回路(100)依次连接压缩机(16)、四通(18)、室外热交换器(19A、19B)以及室内热交换器(21A、21B、21C),该空调装置(10)具有:与室外热交换器(19A、19B)并列连接的接收槽(71);在制暖运转时经由接收槽(71)而将制冷剂的一部分绕过室外热交换器(19A、19B)并流到压缩机(16)的吸入侧的、作为制冷剂旁通回路的液压管(53)、入口阀(72)、出口阀(73)。
32 同轴节能器组件和方法 CN200980106098.6 2009-02-20 CN101952671A 2011-01-19 R·T·詹姆士; P·F·哈力; R·L·杰森; W·J·匹尔扎克
一种用在冷却器系统(20)内的同轴节能器(40),包括具有公共纵向轴线的内部壳体(184)和外部壳体(186)。外部壳体具有用于从多级压缩机的上游压缩机级接收流体的入口和用于将流体传送到多级压缩机的下游压缩机级的出口。流动室(160)形成围绕内部壳体的流体流动路径。闪蒸室(158)与流动室相连并将液态流体闪蒸成气态。所述闪蒸室与流动室之间的流动通路(156)用于将闪蒸气体从闪蒸室传送到流动室;其中从闪蒸室传送的闪蒸气体和从外部壳体的入口接收的流体沿朝向外部壳体出口的流体流动路径混合。
33 释放装置在高压致冷系统中的固定 CN200880124979.6 2008-01-17 CN101910758A 2010-12-08 Z·阿斯普罗夫斯基; K·拉门多拉
多个压释放装置被布置在致冷回路内,每个压力释放装置均位于与周围空气流体连通的隔间内。每个压力释放装置被定向成使得从其释放的高压蒸汽被引导到隔间的后壁。进一步地,四侧式盖罩被布置在每个压力释放装置上,使得部分地包含任何被释放的蒸汽并且允许这些蒸汽仅沿一个方向排出。
34 制冷剂贮液器 CN200780052996.9 2007-05-16 CN101680692A 2010-03-24 J·巴莱; T·贝若因
一种可逆制冷/加热系统(20),具有管内贮液器/干燥器单元(74)。贮液器/干燥器单元具有带第一和第二端口(76,78)的本体。带孔管道(82)至少部分地位于本体中。干燥剂(80)至少部分地环绕管道的第一部分。压控沿着管道定位
35 /CO2冷冻系统 CN200580033187.4 2005-07-01 CN100588888C 2010-02-10 根本贵司; 谷山章; 赤星信次郎; 寺岛严
一种/CO2冷冻系统,为了无论将作为CO2循环的冷却负荷侧的陈列橱等安装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安心地将氨循环和CO2循环的冷冻循环组合,而具备利用氨冷冻循环的氨蒸发潜能将由盐冷却器冷却后的液态CO2输送到冷却器的液压,其中,具有:储液器(4),其储存由盐水冷却器冷却后的CO2盐水;给液量可变型的液压泵(5);上升配管(90),其设于液压泵(5)和冷却器(6)之间;连通管(100),其将上升配管(90)和储液器(4)的CO2气体层连通,为了使从冷却器(6)回收的CO2在液态或气液混合状态下返回到盐水冷却器(3)或储液器(4),设定液压泵(5)输出压,并且将上升配管(90)的上升程度设定为与储液器(4)的CO2盐水的最高贮留水平等同或比其高。
36 冷冻循环装置 CN200410032834.7 2004-04-09 CN100585298C 2010-01-27 舟越砂穗; 香曾我部弘胜; 远藤和广; 东条健司; 松岛弘章
一种冷冻循环装置,使用在超临界状态下使用的致冷剂,进行节能运转。通过主压缩机(1)、膨胀机(3)、副压缩机(2)、利用侧热交换器(5)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4)等构成冷冻循环装置,该副压缩机(2)通过主压缩机另外设置在上游侧。作为致冷剂,使用二等的在超临界状态下使用的致冷剂。副压缩机利用由膨胀机所回收的能量,进行驱动。另外,设置致冷剂罐(19),适宜地控制在冷冻循环中循环的致冷剂量。
37 静音制装置 CN03811191.8 2003-01-27 CN100554829C 2009-10-28 M·W·阿莉森; D·L·焦乌科夫斯基; D·B·吉斯特; G·J·斯滕斯鲁德
发明公开了一种制机,其特征在于其在分送冰块的地方进行无噪音操作,并且组件重量轻易于安装。该制冰块机具有一蒸发器组件(30)、一单独的压缩机组件(50)和一单独的冷凝器组件(70)。这些组件中的每一个的重量通常使其都可由一个或两个安装人员容易地进行安装。有噪音的压缩机和冷凝器组件可设置成远离蒸发器组件。该三组件系统大大增加了蒸发器组件和冷凝器组件之间的最大高度距离。一压调节(157)在采冰周期中进行操作以限制制冷剂离开蒸发器的流动,从而增大了蒸发器中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并有助于对其进行解冻。
38 一种空调 CN200910105617.9 2009-02-19 CN101504222A 2009-08-12 马岩松; 樊易周; 葛海方; 燕娜; 丁良尹
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液、储液器、第一、二通断控制件、第一、二流向控制阀件、节流装置、带第三流向控制阀件的液泵旁通管和带第四流向控制阀件的压缩机旁通管;压缩机入口经第一通断控制阀件耦合至蒸发器的出口,压缩机出口经第一流向控制阀件耦合至冷凝器的入口;液泵入口经第二通断控制阀件耦合至储液器的出口,液泵出口经第二流向控制阀件耦合至节流装置的入口;冷凝器出口耦合至储液器入口,节流装置出口耦合至蒸发器入口;压缩机旁通管入口耦合至蒸发器出口、压缩机旁通管出口耦合至冷凝器入口,液泵旁通管入口耦合至储液器出口、液泵旁通管出口耦合至节流装置入口。本发明节能效果明显。
39 具有辅助的加热和热交换器旁通管路的系统 CN200680000585.0 2006-04-20 CN101501416A 2009-08-05 T·穆拉卡米; C·A·特谢; R·G·费尔南德斯
一种系统(10)包括经制冷剂管(35,45,55)耦联在常规的致冷回路中的压缩机(20)、回动(30)、户外热交换器(40)和户内热交换器(50)、制冷剂-液体热交换器(60)、制冷剂-液体热交换器旁通阀(130)、户外热交换器旁通阀(230)和户内热交换器旁通阀(330)。设有控制器(100)用于有选择地控制阀(30,130,230和330)在它们各自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各自的定位,以便有选择地配置用于在仅为空气冷却模式、具有液体加热的空气冷却模式、仅为空气加热模式、具有液体加热的空气加热模式和仅为液体加热的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下运行的制冷剂回路。
40 空调装置 CN200810190665.8 2008-12-26 CN101469911A 2009-07-01 金泽训; 吉井繁
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可以根据运转状态、特别是制暖运转时的运转状态,将制冷剂压保持为最佳状态。本发明的空调装置(10)具有制冷剂回路(100),该制冷剂回路(100)依次连接压缩机(16)、四通(18)、室外热交换器(19A、19B)以及室内热交换器(21A、21B、21C),该空调装置(10)具有:与室外热交换器(19A、19B)并列连接的接收槽(71);在制暖运转时经由接收槽(71)而将制冷剂的一部分绕过室外热交换器(19A、19B)并流到压缩机(16)的吸入侧的、作为制冷剂旁通回路的液压管(53)、入口阀(72)、出口阀(73)。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