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冷却装置、搭载该冷却装置的车辆以及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1280070492.0 2012-02-23 CN104136865A 2014-11-05 新井邦彦; 川上芳昭
冷却装置(200)利用具备压缩机(210)、冷凝器(220)、接收器(230)、膨胀(260)、蒸发器(240)和储液器(250)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使用制冷剂来冷却发热源(110、120)。接收器(230)对通过冷凝器(220)热交换了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储液器(250)对通过蒸发器(240)热交换了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冷却装置(200)将能够使接收器(230)与储液器(250)之间连通的切换阀(270)打开,使储液器(250)内的制冷剂液向接收器(230)移动。然后,冷却装置(200)通过压调整部(350),将制冷剂液移动后的接收器(230)与储液器(250)的压力差复原到制冷剂液移动前的压力差。
122 空调制冷系统及其贮液器 CN201210046481.0 2012-02-27 CN102538323B 2014-04-02 汪立新; 王正伟
发明公开了一种贮液器,包括下器体和过滤筒,下器体下端具有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过滤筒与下器体内壁配合以形成液流腔。该过滤筒包括由滤材制成的筒壁以及上液流筒和下液流筒,上液流筒和下液流筒设置于筒壁两端,且两者相连通。下液流筒和液流腔分别与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相连通,制冷剂由制冷剂进口流至制冷剂出口的过程中至少经过一次过滤。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贮液器的空调制冷系统。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进口进入液流腔,并进一步流过过滤筒后由制冷剂出口流出,从而将制冷剂中的杂质截留在该贮液器内部,达到制冷剂的过滤目的。上述贮液器将制冷剂的过滤部件由无纺布改进为过滤筒,在保证自身的过滤精度的同时降低了流阻。
123 制冷回路中的油补偿 CN201180072382.3 2011-07-19 CN103649654A 2014-03-19 S.赫尔曼; A.塔姆博夫特塞夫
用于在制冷循环(1)中从制冷剂-油混合物分离出油的油分离装置(14),该油分离装置(14)包括:第一制冷剂导管,其至少具有为第一直径(d1)的第一部分(16);设置在所述第一制冷剂导管下游且与其连接的第二制冷剂导管,该第二制冷剂导管至少具有为第二直径(d2)的第二部分,该第二直径(d2)小于所述第一直径(d1);其中所述第二制冷剂导管的具有所述第二直径(d2)的所述第二部分(18)延伸到所述所述第一制冷剂导管的所述第一部分(16)内从而在所述第二部分(18)的外径和所述第一部分(16)的内径之间形成油分离穴(32);以及具有入口端(19)的吸油管线(20),该吸油管线开通到所述油分离穴(32)内并且被构造成从所述油分离穴(32)吸油。
124 用于控制亚临界和超临界模式下的蒸汽压缩系统的运行的方法 CN201280032978.5 2012-07-03 CN103649651A 2014-03-19 简·普林斯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蒸汽压缩系统(1)的运行的方法以及一种蒸汽压缩系统(1)。所述蒸汽压缩系统(1)包括沿着制冷剂在其中流动的制冷剂路径布置的压缩器(2)、排热换热器(3)、可控(4)、接收器(5)、至少一个膨胀装置和至少一个蒸发器。所述蒸汽压缩系统(1)能够在亚临界控制机制以及以超临界控制机制运行。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测量离开排热换热器的制冷剂的温度TGC;基于所测的温度TGC并且采用可用于亚临界控制机制以及超临界控制机制的计算公式计算压强基准PGC,Ref;以及,控制可控阀的打开程度,从而获取离开排热换热器的制冷剂的等于所计算的压强基准PGC,Ref的压强。由于计算公式可应用于亚临界控制机制以及超临界控制机制,因而仅需要一个计算公式,因而可以以非常简单的方式控制蒸汽压缩系统(1)。
125 闪蒸除霜系统 CN201280008517.4 2012-02-10 CN103429974A 2013-12-04 T·W·戴维斯; R·坎贝尔
一种蒸汽压缩制冷系统包括设置用于使制冷剂再循环通过冷凝器(2)、膨胀装置(4)和蒸发器(5)的压缩机(1)。为了使蒸发器快速恒温有效除霜,来自冷凝器的热的制冷剂在通过膨胀装置(4)之前储存在除霜接收器(6)中。在除霜阶段,装置(7-10)形成封闭的除霜回路,通过除霜阀(10)将蒸发器(5)连接至除霜接收器(6)以允许热流体从除霜接收器流向蒸发器并且蒸发器中的液态制冷剂通过排阀(9)流到除霜接收器(6)。在预除霜阶段,阀装置关断进入蒸发器(5)的流体输入并且压缩机运转以在蒸发器连接到除霜接收器之前部分地排空蒸发器,使得闪蒸蒸发器产生热蒸汽。可以包括一种相变介质(11)以储存来自冷凝器输出的热并且在除霜期间将其返回蒸发器。可以提供额外的热量给除霜液体以进一步增加除霜速度。
126 制冷回路中使用微型通道换热器装置的方法和系统 CN200780100636.1 2007-09-14 CN102016455B 2013-08-21 S·麦里
一种用于制冷回路的微型通道换热器,具有:入口歧管;第一返回歧管;第一换热通路,所述第一换热通路在所述入口歧管和所述第一返回歧管之间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通路包括多个微型通道;和系统填料箱,所述系统填料箱与所述第一返回歧管直接流体连通。
127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剂循环方法 CN201180050218.2 2011-01-26 CN103168203A 2013-06-19 东井上真哉; 野本宗
在使用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在宽的运转范围内实现高效率运转。制冷循环装置(100)依次连接压缩机(101)、冷凝器(102)、第一流量控制(103)、制冷剂留存容器(104)、第二流量控制阀(105)、第一蒸发器(106),从冷凝器(102)出口分支,依次连接第三流量控制阀(107)、喷射器(108)、第二蒸发器(109)、压缩机(101)。喷射器(108)的驱动制冷剂流入口(1081)与第三流量控制阀(107)连接,吸引制冷剂流入口(1082)与第一蒸发器(106)出口连接,混合制冷剂流出口(1083)和第二蒸发器(109)的制冷剂流入口连接。而且,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从将冷凝器(102)和第二流量控制阀(105)连结的制冷剂配管分支,并经第四流量控制阀(110)与喷射器(108)的混合制冷剂流出口(1083)连接的旁通回路(113)。
128 制冷剂贮液器 CN200780052996.9 2007-05-16 CN101680692B 2013-04-24 J·巴莱; T·贝若因
一种可逆制冷/加热系统(20),具有管内贮液器/干燥器单元(74)。贮液器/干燥器单元具有带第一和第二端口(76,78)的本体。带孔管道(82)至少部分地位于本体中。干燥剂(80)至少部分地环绕管道的第一部分。压控沿着管道定位
129 同轴节能器组件和方法 CN200980106098.6 2009-02-20 CN101952671B 2013-04-17 R·T·詹姆士; P·F·哈力; R·L·杰森; W·J·匹尔扎克
一种用在冷却器系统(20)内的同轴节能器(40),包括具有公共纵向轴线的内部壳体(184)和外部壳体(186)。外部壳体具有用于从多级压缩机的上游压缩机级接收流体的入口和用于将流体传送到多级压缩机的下游压缩机级的出口。流动室(160)形成围绕内部壳体的流体流动路径。闪蒸室(158)与流动室相连并将液态流体闪蒸成气态。所述闪蒸室与流动室之间的流动通路(156)用于将闪蒸气体从闪蒸室传送到流动室;其中从闪蒸室传送的闪蒸气体和从外部壳体的入口接收的流体沿朝向外部壳体出口的流体流动路径混合。
130 制冷循环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080026178.3 2010-05-04 CN102803871A 2012-11-28 陈玪洙
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循环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及其制造方法,具体而言,涉及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能够节省人及作业时间,通过降低不良率来提高生产性。本发明的制冷循环用贮液器兼气液分离器包含:气液分离器(20),分别切断制冷剂蒸汽吸入导管(18)及制冷剂导管(17)后将其相对部连接在壳体(21),即制冷剂蒸汽吸入导管(18)连接在所述壳体(21)的内侧,制冷剂导管(17)连接在所述壳体(21)的外侧,在所述壳体(21)结合用以包围制冷剂蒸汽吸入导管(18)的气液分离器筒体(24)的上端,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筒体(24)的下端形成气液分离器底板(25);贮液器(30),在所述壳体(21)的两端结合贮液器主体(31)的上端,在侧壁(32)形成引出孔(33);热导管(40),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底板(25)结合多个热导管主体(41),即蒸发器(42)焊接结合在贮液器主体(31)内,冷凝器(43)焊接结合在气液分离器(20)内,在所述热导管主体(41)的下端连接排气管兼工作流体注入管(44)以互相联通各热导管主体(41),注入工作流体到所述热导管主体(41)后,切断并封闭排气管兼工作流体注入管(44)的入口侧,将其封闭部塞进所述引出孔(33)的内侧。
131 提高制冷和空气调节效率的方法和设备 CN201080022072.6 2010-04-23 CN102713473A 2012-10-03 G·E·菲利普
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制冷和空气调节效率的方法和设备,该设备在具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装置和循环制冷剂的热交换系统上使用。该设备包括:具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的液体制冷剂容纳容器,其中所述容器位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热交换系统中;用于产生液化制冷剂的湍流的装置。该设备还优选包括制冷剂分流路径,所述制冷剂分流路径用于局部冷却所述容器内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盘,该盘位于所述制冷剂入口处,用于在后侧形成低压区域并且使进入容器的制冷剂产生湍流;以及引入到膨胀的制冷剂路径下游并位于旋管之前的制冷剂阀,所述制冷剂阀产生连续通过制冷剂旋管的涡流
132 包括至少两个隔热隔室的制冷设备 CN200780047526.3 2007-11-22 CN101568773B 2012-07-25 P·鲍尔; M·姆尔齐格洛德
一种制冷设备(20),包括至少两个与各自的蒸发器(2,2’)相联的隔热隔室(21,21’)。膨胀和所述蒸发器(2,2’)在制冷回路(1)内串联。可在所述膨胀阀上调节至少两种带有不同离散流量系数的状态。
133 高速除霜型 CN200780013394.2 2007-04-13 CN101421567B 2012-07-18 朴椿璟
发明涉及一种高速除霜型,其具有由压缩机(11)、四通(21)、内部热交换器(12)、膨胀阀(23,24)以及外部热交换器(13)形成的闭循环以通过四通阀(21)切换制冷剂循环方向进行制冷和制热操作,其中连接在压缩机(11)和四通阀(21)之间的制冷剂管道上布置有三通阀(22),并且从三通阀(22)分叉出支路管(31)以连接于在膨胀阀(24)和外部热交换器(13)之间连接的制冷剂管道,从而通过控制三通阀(22),使得从压缩机(11)排放出的热气经由支路管(31)导至外部热交换器。
134 用于制冷系统的集成储液罐和吸入管道热交换器 CN201110404342.6 2011-10-26 CN102538321A 2012-07-04 R·戈夫; R·达克; P·郑
发明涉及用于制冷系统的集成储液罐和吸入管道热交换器。一种制冷系统可以设置有节省空间的吸入管道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可以合并在储液罐中。当被加热的液态制冷剂进入并流过储液罐时,其可以将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中。热交换器可以连接到系统的吸入管道,以使得当制冷剂蒸汽和油-制冷剂混合物从蒸发器穿过并进入到压缩机的入口时,可以加热制冷剂蒸汽和油-制冷剂混合物。
135 中间热交换器 CN201080034751.5 2010-10-12 CN102470729A 2012-05-23 小笠原升; 花房达也; 沼泽诚
发明提供一种中间热交换器(11),包括:双重管(11),具有外管(15)和在外管(15)内与外管(15)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内管(16),且外管(15)与内管(16)之间的间隙是供从冷凝器流出的高压的制冷剂流动的高温侧制冷剂通路(12),内管(16)内是供从蒸发器流出的低压的制冷剂流动的低温侧制冷剂通路(13);和储液部(14),与双重管(11)的高温侧制冷剂通路(12)内连通地设置,且对从冷凝器流出但在通过减压器减压之前的高压的制冷剂进行蓄积,并将其分离成液相和气相。在双重管(11)的外管(15)设有与高温侧制冷剂通路(12)连通的制冷剂入口(17)和制冷剂出口(18)。制冷剂从双重管(11)的高温侧制冷剂通路(12)中的、制冷剂入口(17)与制冷剂出口(18)之间的中间部进入储液部(14)内,并从储液部(14)内返回到高温侧制冷剂通路(12)。
136 热输送装置 CN200880000547.4 2008-03-04 CN101542217B 2012-03-28 上藤阳一; 前野政司; 伊藤隆英; 千贺匡悟
一种热输送装置,能够不另外设置加热器、冷却器,而在把CO2作为制冷剂使用时,调制供暖运转时和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量的差。具备:与第二流路(L2)并列设置的第三流路(L31、L32)、设置在第三流路(L31、L32)上的制冷剂罐(3)、一端与第一流路(L1)连通而另一端与制冷剂罐连通的第四流路(L4)。该热输送装置(20)在制冷运转时,使从液(1)排出的制冷剂顺次通过利用侧热交换器(4)、制冷剂罐(3)和热源侧热交换器(2)而返回液泵(1),且使从液泵排出的液体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第四流路(L4)被制冷剂罐储存。在供暖运转时,使从液泵排出的制冷剂顺次通过热源侧热交换器和利用侧热交换器而返回液泵。
137 用于的闪蒸罐设计和控制 CN201110130853.3 2007-03-20 CN102269489A 2011-12-07 亨格·M·范; 让-吕克·M·卡伊拉特; 罗纳德·L·万·胡斯
一种用于能够在加热模式和冷却模式下运行的的闪蒸罐,该闪蒸罐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位于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中部,所述顶部、底部和中部共同限定出外壳的内部容积。第一口与内部容积流体连通,该第一口在加热模式下用作入口并且在冷却模式下用作出口。第二口与内部容积流体连通,该第二口在冷却模式下用作入口并且在加热模式下用作出口。流动控制装置和止回流体连接,以控制该罐在加热模式下用作闪蒸罐并在冷却模式下用作接收器。
138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1110034920.1 2011-01-30 CN102147126A 2011-08-10 金经录; 裴动锡; 李在吉; 李昌宣; 权亨珍
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这里公开了一种容纳器被连接到过冷器或者节能器的型空调以及一种在冷却/加热超负荷运行期间减少收集在容纳器中的液体制冷剂的量的对所述空调的控制方法。当冷却/加热超负荷运行发生时,与过冷器或节能器关联的电子膨胀被打开到预定的打开程度,以旁路收集在在容纳器中的高压液体制冷剂,从而防止压强由于收集在容纳器中的大量的液体制冷剂而迅速增加。
139 制冷装置 CN200780033452.8 2007-08-28 CN101512249B 2011-02-16 栗原利行; 笠原伸一
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包括将压缩机构、散热器、过冷却器、第一膨胀、受液器、第二膨胀阀和蒸发器依次连接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装置中,在制冷剂因第一膨胀阀的作用而膨胀至饱和线附近的状态时,避免制冷剂成为临界点附近的状态。本发明的制冷装置(1、101、201、301)包括制冷剂回路和控制部(23、34a、34b、223),在制冷剂回路中,压缩机构(11)、散热器(13)、制冷剂冷却部(14、214)、第一膨胀机构(15)、受液器(16)、第二膨胀机构(17、33a、33b)、蒸发器(31、31a、31b)依次连接。控制部进行制冷剂冷却控制,利用制冷剂冷却部来冷却所述制冷剂,以使从第一膨胀机构流出的制冷剂的状态成为饱和线附近的状态且不成为临界点附近的状态。
140 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 CN200880125017.2 2008-01-17 CN101970953A 2011-02-09 Y·H·陈; S·杜赖萨米; L·Y·柳; J·斯卡切拉; Z·阿斯普罗夫斯基; K·拉门多拉; M·米特拉
发明提供了一种二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以及运行该系统的方法。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包括:压缩装置;闪蒸罐容纳器,其设置于制冷剂回路中,并位于制冷剂排热换热器和制冷剂吸热换热器之间;以及压缩机卸载回路,其包括制冷剂管路和设置于所述卸载回路制冷剂管路中的卸载回路流控制装置,其中制冷剂管路在压缩装置的中间压级与位于制冷剂吸热换热器的下游和至压缩装置的吸入入口的上游的位置处的制冷剂回路之间形成制冷剂流连通。响应于由至少一个传感器感测的至少一个系统运行参数,控制器选择性地定位卸载流控制装置,从而维持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在低于预定高压极限下运行。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