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81 制冷装置的管道清洗装置及管道清洗方法 CN98811008.3 1998-09-08 CN1278906A 2001-01-03 植野武夫; 饭岛俊宏; 竹上雅章
一种管道清洗装置,通过切换回路200的四通切换43,将两个传输热交换器25、26交替地作为冷却器及加热器工作,使清洗回路2内的清洗制冷剂在气体管路3及液体管路5中循环。而且,在由该清洗制冷剂的循环进行的清洗过程中,当清洗制冷剂量不足时,打开电磁阀SV3,从制冷剂补充管路72将清洗制冷剂补充给对制冷剂储气瓶71中的制冷剂进行冷却工作的一个传输热交换器25或26。另一方面,当清洗制冷剂过多时,打开电磁阀SV4使清洗制冷剂从制冷剂抽出管路73返回制冷剂储气瓶71。因此,能使清洗制冷剂量保持适当的量。
182 具有制冷剂管理系统的吸收式机器 CN99127477.6 1999-12-28 CN1263245A 2000-08-16 罗伯特·C·赖曼
一种在吸收式冷却和加热机器中使用的制冷剂管理系统,它包括一用来存储给定量制冷剂的存储槽,所述给定量的制冷剂是从用来将制冷剂从蒸发器贮槽传送到蒸发器流管的制冷剂供应管路中排出的制冷剂。一返回管路位于所述存储槽的顶部内,它可以在存储槽盛满时将制冷剂从所述存储槽返回到贮槽内。一具有一控制的排放管路位于所述存储槽的底部内,当所述控制阀打开时,当所述系统需要加入制冷剂时,可以迅速将存储槽内的盛装物排入贮槽内。
183 致冷系统及其分离器 CN98803098.5 1998-03-02 CN1249808A 2000-04-05 凯蒂尔·豪根; 霍坎·乌尔松; 佩尔-奥斯卡·佩尔松
一种致冷系统包括每个都具有一个出口和一个入口的压缩器(1)、冷凝器(2)、接收器(3)和蒸发器(4),以及一个具有一个入口和第一及第二出口的分离器(5),上述装置以传统方式相互连接。分离器(5)位于蒸发器(4)的侧部,比压缩器(11)离蒸发器(4)要近。控制器(26)通过调节来自接收器(3)的液态致冷剂的供给速度,使分离器(5)按要求的比例将致冷剂供给蒸发器(4),从而能确保蒸发器(4)的过量供给。分离器(5)包括具有两个出口(7、8)和一个入口(6)的圆筒形容器(19),用以分离液态和气态致冷剂。入口(6)切向导入圆筒形容器(19),一个带孔的隔板(23)位于容器(19)的内侧,入口(6)朝容器(19)内侧表面的下方向内延伸,用以相互限定容器(19)的中部空间和周边空间。
184 冷冻装置及制冷剂充填方法 CN98801952.3 1998-11-19 CN1244247A 2000-02-09 足田纪雄; 中石伸一; 石井郁司; 佐佐木信贵; 古田真
主回路(12)的受液器(19)和室内换热器(20)之间设有液体侧闭(23)。在液体侧闭锁阀(23)的下游侧设有具有与储气瓶(31)连接的制冷剂充填阀(40)的制冷剂充填部(40A)。具有在闭锁液体侧闭锁阀(23)的状态下使压缩机(15)、(22)动作而进行的制冷剂追加充填运转时、将制冷剂回路(11)高压侧的制冷剂导向低压侧的压缓和回路(SVP)。设有注入回路(SVT),该注入回路(SVT)在排出制冷剂的过热大于第一规定温度时将室外侧电子膨胀阀(18)下游侧的低温制冷剂供给到压缩机(15)、(22),使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降低。
185 制冷循环 CN95118191.2 1995-11-29 CN1174315A 1998-02-25 石川敦弓
一个使用混合制冷剂的制冷循环(空调器)中,制冷回路内制冷剂的混合比是由一个混合比探测器测量的,当高沸点制冷剂组分的混合比低时,控制器接收探测信号以打开控制,从而使得存贮在贮液器中的高沸点制冷剂回流到制冷回路。来自贮液器的高沸点制冷剂通过打开控制阀操作,从压缩机的低压侧进入制冷回路以将在制冷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中的混合比维持为一个预定值,从而防止由于混合比的变化而引起的制冷剂压的异常增高。
186 控制多室空调器的方法 CN97113071.X 1997-05-06 CN1170855A 1998-01-21 金京植
一种控制具有一个室内机和多个室外机的多室空调器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判断给每个室内机输入的两个不同的驱动模式,并根据室外温度与设定的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进行比较的结果驱动相应的室内机,所述的第二设定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一温度。
187 致冷系统和操作方法 CN95120252.9 1995-11-24 CN1132335A 1996-10-02 远藤刚; 寺田浩清; 胜又直登; 小国研作; 浦田和干; 村松正敏; 远藤道子
一种致冷系统,具有致冷周期,并且其结构是把存储器2、致冷剂压缩机1,四通3、室外单元热交换器4、室外单元膨胀器6、接收器7、室内单元膨胀器8、室内单元热交换器9顺序用管道连接起来。一般,过量的致冷剂储存在接收器7中,当需要提高低沸点致冷剂比例时,通过在冷却操作时对室外单元膨胀器6节流或在加热操作时对室内膨胀器8节流减少致冷剂流量,把接收器7中的过量的致冷剂移到储存器2中。因此不用复杂系统结构或控制方法可使用非共沸致冷剂混合物在致冷系统中循环的致冷剂成分改变,致冷周期的容量可以改变。
188 冷冻装置的运转控制装置 CN93107705.2 1993-05-29 CN1082698A 1994-02-23 植野武夫; 中洋登
一种冷冻装置的控制装置,包括:由压缩机(1)、冷凝器(6)、接收容器(4)、减压(5)及蒸发器(3)连接构成的致冷剂回路(9),并具有正逆切换致冷剂回路(9)的冷冻循环的循环切换机构(2),且在那个冷冻循环中减压阀(5)在容器(4)的下游侧,它构成了无储液器的冷冻装置,在循环切换时能防止致冷液逆流回压缩机1中。在容器(4)上部及减压阀(5)的下游侧致冷液管路上连接一旁通路(4a),在该旁通路(4a)上设有开闭阀(SV)。
189 冷冻装置 CN201480042573.9 2014-01-27 CN105408704B 2017-10-24 佐多裕士; 落合康敬; 玉木章吾
冷冻装置经液体配管以及气体配管连接至少具有压缩机(1)、热源侧热交换器过冷却热交换器(5)、受液器(4)的热源侧单元和至少具有负荷侧膨胀构件以及负荷侧热交换器的负荷侧单元,形成使制冷剂在压缩机(1)、热源侧热交换器、过冷却热交换器(5)、受液器(4)、负荷侧膨胀构件以及负荷侧热交换器中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其中,在受液器(4)的侧面具备窥视窗(14),窥视窗(14)被设置于能够对运转中的受液器(4)的在全年为最大的制冷剂液面(11)位置进行确认的位置上。
190 收集器 CN201480017831.8 2014-04-10 CN105102908B 2017-09-26 马丁·卡斯帕; 赫伯特·霍夫曼; 尤韦·弗斯特
发明涉及一种收集器(20),该收集器(20)包括收集器壳体(21)。该收集器壳体(21)具有集流室(25)、流体入口(26)和流体出口(27)。在集流室(25)中设有干燥器(36)。进流通道(28)伸到集流室(25)中,该进流通道(28)包括在集流室(25)内的通道出口(30)并将流体从作为通道入口(31)的流体入口(26)导入集流室(25)内,其中,该进流通道(28)的设置使得从通道出口(30)流出的流体侧向流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收集器的冷凝器
191 空调装置 CN201380070505.9 2013-12-16 CN104937350B 2017-03-08 汤本孔明; 金泽友佳子; 星加启太郎; 下田顺一
空调装置(1)中,进行气体排出控制、上游侧膨胀过冷度控制及下游侧膨胀阀吸入湿润控制,其中,在所述气体排出控制中,通过打开储罐气体排出阀(30a),将气体制冷剂从储罐(25)经由储罐气体排出管(30)引导至压缩机(21)的吸入侧,在所述上游侧膨胀阀过冷度控制中,改变上游侧膨胀阀(24、26)的开度,以使散热器(23、41)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冷度变为目标过冷度,在所述下游侧膨胀阀吸入湿润控制中,改变下游侧膨胀阀(26、24)的开度,以使蒸发器(41、23)的出口的制冷剂处于湿润状态,且使制冷剂的干燥度变为目标干燥度。
192 机动车传热系统 CN201610312419.X 2016-05-12 CN106152631A 2016-11-23 F·鲁比特舍克; S·普日拜尔斯基; T·迪迈尔
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传热系统(B),所述机动车传热系统具有用于工作介质(AM)的封闭的循环,其中,设有用于使工作介质(AM)汽化的汽化器,并且此外设有能由冷却流体(KF)流过的冷凝器(2),以用于使蒸汽状的工作介质(AM)冷凝。在冷凝器(2)与汽化器(1)之间装入有用于工作介质(AM)的补偿容器(3)。该补偿容器(3)设置在冷却流体流(KS)中并且能通过冷却流体流(KS)来冷却。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补偿容器(3)集成到冷凝器(2)中并且与冷凝器(2)形成一个结构单元。
193 包括用于增大加热能的单元的空调设备 CN201380041108.9 2013-07-30 CN104520653B 2016-09-07 田中航祐; 河西智彦
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单向(CV1)、液体管线膨胀阀(LEV2)、附加单元(300),所述单向阀(CV1)设置在第一流路切换装置(3)与压缩机(1)的吸入侧之间的通道中,所述液体管线膨胀阀(LEV2)设置在液体扩展管线(20)的中途处并且能够控制制冷剂的通过量,所述附加单元(300)具有从室内单元(200)与液体膨胀阀之间的通道处分支出来并且连接至单向阀与压缩机的吸入侧之间的通道的第一旁通管(22a)和第二旁通管(22b)和辅助换热器(24),其中第一旁通管在其中途处具有能够控制制冷剂的通过量的第一旁通管膨胀阀(LEV1a),所述辅助换热器(24)具有不同于制冷剂的用于加热的热源,所述辅助换热器起到加热流入第一旁通管中的制冷剂的蒸发器的作用,并且第二旁通管在其中途处具有能够控制制冷剂的通过量的第二旁通管膨胀阀(LEV1b)。
194 冷冻循环装置 CN201380080569.7 2013-10-28 CN105705882A 2016-06-22 石川智隆; 隅田嘉裕; 杉本猛; 池田隆
冷冻循环装置具有热源单元、冷却单元、第1联络管以及第2联络管。热源单元具有使制冷剂压缩的压缩机、使来自压缩机的制冷剂冷却的高压侧换热器以及使来自高压侧换热器的制冷剂减压的主减压装置。冷却单元具有使制冷剂蒸发的低压侧换热器。第1联络管在热源单元与冷却单元之间引导从主减压装置送到低压侧换热器的制冷剂。第2联络管在热源单元与冷却单元之间引导从低压侧换热器送到压缩机的制冷剂。主减压装置使制冷剂减压,以使第1联络管内的制冷剂成为气液二相状态。第1联络管是在低压侧换热器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不低于低压侧换热器的利用蒸发温度的范围产生制冷剂的压损失的联络管。
195 冷冻循环装置 CN201380000885.9 2013-01-18 CN103429971B 2016-03-30 河野文纪; 田村朋一郎; 小森晃
发明提供一种冷冻循环装置(1A),具备:蒸发器(23),其贮存冷媒液,并且在内部使冷媒液蒸发;冷凝器(22),其在内部使冷媒蒸汽冷凝,并且贮存冷媒液;蒸汽路径(2A),其从蒸发器(23)向冷凝器(22)引导冷媒蒸汽,并设置有压缩机(21);液体路径(2B),其从冷凝器(22)向蒸发器(23)引导冷媒液;冷凝侧循环路径(4),其使贮存在冷凝器(22)的冷媒液经由散热热交换器(41)进行循环,且在散热用热交换器(41)的上游侧设置有冷凝侧(45);和回流路径(7),其将在冷凝侧循环路径(4)中的比散热用热交换器(41)更下游侧的部分流过的冷媒液的一部分,引导至冷凝侧循环路径(4)中的比冷凝侧泵(41)更上游侧的部分或者冷凝器(22)的底部。
196 冷冻装置 CN201480042573.9 2014-01-27 CN105408704A 2016-03-16 佐多裕士; 落合康敬; 玉木章吾
冷冻装置经液体配管以及气体配管连接至少具有压缩机(1)、热源侧热交换器过冷却热交换器(5)、受液器(4)的热源侧单元和至少具有负荷侧膨胀构件以及负荷侧热交换器的负荷侧单元,形成使制冷剂在压缩机(1)、热源侧热交换器、过冷却热交换器(5)、受液器(4)、负荷侧膨胀构件以及负荷侧热交换器中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其中,在受液器(4)的侧面具备窥视窗(14),窥视窗(14)被设置于能够对运转中的受液器(4)的在全年为最大的制冷剂液面(11)位置进行确认的位置上。
197 空调装置 CN201480033387.9 2014-06-02 CN105308400A 2016-02-03 斋藤匡史
在具有将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第1膨胀(24)、贮液器(25)、可开关阀、室内热交换器连接而构成的制冷剂回路的空调装置中,将全闭型的第1膨胀阀(24)以使得来自贮液器(25)的制冷剂从阀座(55)的阀针前进方向一侧流入的第1配置状态设置于制冷剂回路(10)。以第1配置状态设置的第1膨胀阀(24)具有将阀针(61)朝阀针前进方向作用的弹簧(62)。
198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剂循环方法 CN201180050218.2 2011-01-26 CN103168203B 2016-01-20 东井上真哉; 野本宗
在使用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在宽的运转范围内实现高效率运转。制冷循环装置(100)依次连接压缩机(101)、冷凝器(102)、第一流量控制(103)、制冷剂留存容器(104)、第二流量控制阀(105)、第一蒸发器(106),从冷凝器(102)出口分支,依次连接第三流量控制阀(107)、喷射器(108)、第二蒸发器(109)、压缩机(101)。喷射器(108)的驱动制冷剂流入口(1081)与第三流量控制阀(107)连接,吸引制冷剂流入口(1082)与第一蒸发器(106)出口连接,混合制冷剂流出口(1083)和第二蒸发器(109)的制冷剂流入口连接。而且,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从将冷凝器(102)和第二流量控制阀(105)连结的制冷剂配管分支,并经第四流量控制阀(110)与喷射器(108)的混合制冷剂流出口(1083)连接的旁通回路(113)。
199 制冷回路、气体-液体分离器以及加热和冷却系统 CN201180072072.1 2011-07-05 CN103649650B 2015-07-22 C.索伊曼; S.黑尔曼
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回路,其循环制冷剂并且在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包括:压缩机(2);用于向周围空气散热的至少一个冷凝器(14,16);膨胀装置(8);以及,蒸发器(10)。制冷回路还包括:收集容器(12),收集容器(12)的输出连接到膨胀装置(8);散热热交换器(4),用于使制冷剂与系统进行热交换,散热热交换器(4)的输出连接到收集容器(12);以及,用于根据散热热交换器(4)处冷却功率的可用性将散热热交换器(4)或(多个)冷凝器(14,16)中至少一个冷凝器连接到压缩机(2)的输出的器件(V1,V2)。
200 制冷系统装置 CN201380043440.9 2013-12-10 CN104583689A 2015-04-29 三代一寿
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装置,即使在流量调整部的储液器的内部成为异常高压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储液器破损。本发明的制冷系统装置包括流量调整部,该流量调整部由与制冷剂回路并列连接的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储液器、高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构成,在该制冷系统装置中,在高压侧和低压侧的流量调整装置的至少一个上,与储液器连接的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部与箱的一侧底部连接,与节流装置侧连接的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部在阀箱的另一侧以横管状与阀箱连接,以能够离合的方式安装在阀箱内的阀体将来自储液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作为阀打开方向。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