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空调装置 CN200810189016.6 2008-12-19 CN101469910B 2012-09-05 金子孝
发明涉及一种在突出现有均油系统的特点的同时即使在压缩机启动时产生油品泡沫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个压缩机的油量维持适当的平,并可以节省成本的空调装置。在通过排出管从包含可变速压缩机和匀速压缩机的多个高压壳式压缩机导出制冷剂,并通过吸入管将制冷剂导入所述压缩机的空调装置中,包括:通过电磁连接所述排出管及所述吸入管,且内径小于所述排出管的内径的高低压调节用气体旁路;用于连接设置于所述可变速压缩机的标准油面高度附近的可变速压缩机均油口和所述气体旁路的所述电磁阀上流侧的排油旁路;用于连接设置于所述匀速压缩机的标准油面高度附近的匀速压缩机均油口和所述吸入管的均油旁路。
102 并流式换热器集合管内制冷剂分配的改进 CN200680056650.1 2006-12-15 CN101563577B 2012-08-29 M·F·塔拉斯; A·利夫森
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和装置用以确保通过并流式换热器中一般按平行方式设置的若干传热管的两相制冷剂的均匀分配。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单相为主的制冷剂(对冷凝器而言是液体和对蒸发器而言是气体)分出并顺流传送到已经出现单相为主的制冷剂的位置,绕过至少一些传热管。如此,流经换热器核心部分的剩余的单相制冷剂(对冷凝器而言是气体和对蒸发器而言是液体)均匀分配于若干传热管的下一个下游通道中。
103 自动售货机 CN200980101226.8 2009-01-09 CN101884057B 2012-06-13 土屋敏章; 高野幸裕; 藤本裕地; 泷口浩司; 井下尚纪; 石田真; 讃岐育孝; 松原健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下述情况的自动售货机,该情况为如果制冷剂从加热运转休止中关闭的电磁泄漏,则所泄漏制冷剂流入加热热交换器滞留,制冷循环中的循环的制冷剂量减少,冷却加热能降低。本发明的解决方法在于,通过压缩机(61)、设在库外的冷凝器(62)、膨胀机构(63)、分配来自膨胀机构的制冷剂的分配器(64)、设在库内的多个蒸发器(65a、65b、65c)构成制冷循环,并设有连接在压缩机的入口和冷凝器的入口之间、并在库内设置的使制冷剂冷凝的加热热交换器(66b、66c)、以及设置在压缩机和加热热交换器之间的第一电磁阀(68b、68c),在第一电磁阀和分配器之间设有连接第二电磁阀(73b、73c)和第二膨胀机构(72)的旁路回路,将泄漏制冷剂回收到制冷循环。
104 空调 CN201110054214.3 2011-03-04 CN102434914A 2012-05-02 加守田广和; 伊内启; 川添大辅; 苇原政由
发明提供加速制热运转的升温的空调机。空调机包括:按照使制冷剂在制热运转时按照依次流经压缩机、四通、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四通阀的方式连接而成的制冷循环;内置蓄积由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部件和蓄热热交换器的蓄热槽,还包括:将室内热交换器与膨胀阀之间和四通阀与压缩机的吸入口之间连接的蓄热旁通回路;将膨胀阀与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和压缩机的喷出口与四通阀之间连接的除霜旁通回路;和蓄热旁通回路中的蓄热二通阀,具备通常的制热运转模式和与通常的制热运转模式相比升温更快的速热运转模式。
105 空调 CN201110054190.1 2011-03-04 CN102401427A 2012-04-04 藤田直人; 弓场大辅; 加守田广和; 大门宽幸; 山本宪昭
发明提供防止蓄热部件的劣化和蒸发空调机。空调机中设有内置蓄积由压缩机产生的热的蓄热部件和蓄热热交换器的蓄热槽,设有将室内热交换器与膨胀之间和四通阀与压缩机的吸入口之间连接的蓄热旁通回路,和将膨胀阀与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和压缩机的喷出口与四通阀之间连接的除霜旁通回路。蓄热旁通回路中配设蓄热热交换器和蓄热二通阀,除霜旁通回路中配设除霜二通阀,在由压缩机温度检测单元、压缩机喷出温度检测单元或蓄热槽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温度超过第一规定温度时,对蓄热二通阀打开控制,将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或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导向蓄热热交换器。
106 冷冻装置 CN200880118285.1 2008-11-26 CN101878405B 2012-02-29 吉见敦史; 藤本修二
空气调节装置(1)使用二作为制冷剂,具有两级压缩式的压缩机(2)、热源侧热交换器(4)、膨胀机构(5)、利用侧热交换器(6)、切换机构(3)、能够用作从前段侧压缩部件排出然后被吸入后段侧压缩部件中的制冷剂的冷却器的中间冷却器(7)和中间冷却器旁通管(9)。当对热源侧热交换器(4)进行除霜的除霜运转时,空气调节装置(1)使制冷剂流经热源侧热交换器(4)和中间冷却器(7),在检测出中间冷却器(7)的除霜已经结束后,使用中间冷却器旁通管(9)以使制冷剂不流经中间冷却器(7)。
107 冷冻循环装置 CN200980139014.9 2009-09-30 CN102171519A 2011-08-31 冈崎多佳志
发明得到能将旁通喷射器的通常运转时的压损失降低而使冷冻循环的性能提高的冷冻循环装置。在作为散热器的冷凝器(2)的出口部与第1节流装置(11)的出口部之间的配管路径上,设置了第2节流装置(12)。在喷射器(3)的气体制冷剂吸引部(41b)与喷射器(3)的出口部之间的配管路径上,设置了止回(13)。
108 极低温混合制冷剂系统的冻析预防温度控制的方法 CN200780008258.4 2007-01-31 CN101400952B 2011-06-15 凯文·P·弗林; 米克汉尔·博阿斯基; 奥利·波德特切尔尼夫
通过使用受控旁路流动,预防制冷剂冻析并控制温度,受控旁路流动导致制冷系统中最低温制冷剂温度变高,制冷系统通过使用包括至少两种制冷剂的制冷剂混合物得到极低温度,这两种制冷剂具有差别至少50℃的沸点。这种控制能使极低温系统的可靠运行成为可能。
109 冷冻装置 CN200980116858.1 2009-04-30 CN102016447A 2011-04-13 藤本修二; 吉见敦史
一种空调装置(1),包括两级压缩式的压缩机构(2)、热源侧热交换器(4)、膨胀机构(5)、利用侧热交换器(6)、切换机构(3)、第一后级侧注入管(18c)、中间热交换器(7)、中间热交换器分流管(9)及液体注入管(18h)。在该空调装置(1)中,进行注入量最优化控制,该注入量最优化控制对通过液体注入管(18h)返回到后级侧的压缩元件(2d)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以使加热运转时的注入比要比冷却运转时的注入比大,其中,所述注入比是通过第一后级侧注入管(18c)和液体注入管(18h)返回到后级侧的压缩元件(2d)的制冷剂的流量与从压缩机构(2)排出的制冷剂的流量的比。
110 制冷装置 CN200980107036.7 2009-02-25 CN101965488A 2011-02-02 藤本修二; 吉见敦史
空调装置(1)包括:二级压缩式的压缩机构(2)、热源侧热交换器(4)、利用侧热交换器(6)、中间冷却器(7)、中间冷却器旁通管(9)、以及吸入返回管(92)。中间冷却器(7)被设置在用来使从前级侧压缩部件(2c)排出的制冷剂吸入后级侧压缩部件(2d)中的中间制冷剂管(8)中,并且具有用作从前级侧压缩部件(2c)排出然后被吸入后级侧压缩部件(2d)中的制冷剂的冷却器的功能。中间冷却器旁通管(9)与中间制冷剂管(8)连接,以旁通中间冷却器(7)。吸入返回管(92)是用来连接中间冷却器(7)和压缩机构(2)的吸入一侧的制冷剂管。
111 制冷装置 CN200980107040.3 2009-02-25 CN101960235A 2011-01-26 吉见敦史; 藤本修二; 冈本昌和
空调装置(1)包括二级压缩式的压缩机构(2)、热源侧热交换器(4)、利用侧热交换器(6)、切换机构(3)、以及中间热交换器(7)。切换机构(3)用来切换使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构(2)、热源侧热交换器(4)、利用侧热交换器(6)中循环的冷却运转状态;以及使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构(2)、利用侧热交换器(6)、热源侧热交换器(4)中循环的加热运转状态。中间热交换器(7)在切换机构(3)切换成冷却运转状态时,能够用作从前级侧压缩部件(2c)排出然后被吸入后级侧压缩部件(2d)中的制冷剂的冷却器,在切换机构(3)切换成加热运转状态时,能够用作在利用侧热交换器(6)中散热后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值对另一面的实测数据进行补正,将补正过的实测数据与所述容许范围存储部中所存储的另一面的容许范围进行比较,执行真伪判定处理。
112 制冷装置 CN200980103568.3 2009-01-27 CN101932891A 2010-12-29 藤本修二; 吉见敦史
在进行多级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中,即使变成中间冷却器的热源温度低的运转条件,也能防止被吸入后级压缩部件的制冷剂变成湿润状态。空调装置(1)包括:二级压缩式的压缩机构(2);热源侧热交换器(4);利用侧热交换器(6);在使从前级侧压缩部件(2c)排出的制冷剂吸入后级压缩部件(2d)的中间制冷剂管(8)中所设置的中间冷却器(7);以旁通中间冷却器(7)的方式与中间制冷剂管(8)连接的中间冷却器旁通管(9)。当中间冷却器(7)的热源温度或者中间冷却器(7)的出口制冷剂温度变成从前级侧压缩部件(2c)被送往后级压缩部件(2d)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以下时,该空调装置(1)使用中间冷却器旁通管(9)进行使制冷剂不流经中间冷却器(7)的防湿控制。
113 空调系统 CN200910207926.7 2009-10-29 CN101737993A 2010-06-16 沈在勋; 许德; 柳承喜; 裴成元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在制热模式下从压缩机排出的冷却剂流经室内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的出口侧上以使冷却剂减压的膨胀构件;在制热模式下流经膨胀构件的冷却剂流过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还包括:第一旁路管,从压缩机的出口与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的预定位置分出并连接到室内热交换器的入口侧;第二旁路管,从膨胀构件的出口与室外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的预定位置分出并连接到压缩机的入口侧;及冷却剂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二旁路管的预定位置上以加热冷却剂。该空调系统允许冷却剂选择性地流入从压缩机的出口分出的旁路管和从膨胀构件的出口分出的旁路管中,使得无需执行相反的循环即可执行除霜功能。
114 针对多空气调节器的室外单元 CN200710186493.2 2007-11-22 CN100587351C 2010-02-03 金成九
一种室外单元,可应用于同时执行加热和制冷操作的多空气调节器,还可应用于分别执行加热操作和制冷操作的多空气调节器系统。该室外单元包括:压缩机;室外热交换机;分别与多个室内单元的管道相连的第一至第三连接;与压缩机的排放侧相连的第一四通阀,用于加热和制冷操作的转换;高压气体管,将第一四通阀与第一连接阀相连;高压液体管,将第二连接阀与室外热交换机相连;第一连接管,将室外热交换机与第一四通阀相连;第二连接管,将第一四通阀与压缩机吸入侧相连;以及低压气体管,将返回第三连接阀的低压气体制冷剂导向压缩机的吸入侧,所述室外单元还包括第二四通阀,转换流动通道,从而使高压气体管与第三连接阀通信,或使低压气体管与第三连接阀通信。
115 二级旋转式膨胀机、膨胀机一体型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CN200880006793.0 2008-02-22 CN101627181A 2010-01-13 尾形雄司; 田口英俊; 长谷川宽; 高桥康文; 冈市敦雄
发明提供一种二级旋转式膨胀机、膨胀机一体型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膨胀机一体型压缩机(10)具有二级旋转式膨胀机(3),其中所述二级旋转式膨胀机(3)具有第一工作缸(41)及第二工作缸(42)。在膨胀机构(3)形成有与第一工作缸(41)内的上游侧的工作室相邻的吸入孔(71)和与第二工作缸(42)内的下游侧的工作室相邻的排出孔。在第一工作缸(41)与第二工作缸(42)之间设置有中板(43)。在中板(43)形成有使第一工作缸(41)内的下游侧的工作室与第二工作缸(42)内的上游侧的工作室连通的连通路(43a)。连通路(43a)在吸入过程期间与第一工作缸(41)内的工作室为非连通状态,而在吸入过程结束时刻或之后与第一工作缸(41)内的下游侧的工作室连通。
116 具有膨胀器的节约制冷循环 CN200680056753.8 2006-10-27 CN101568776A 2009-10-28 A·利夫森; M·F·塔拉斯
一种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包括压缩装置、排热换热器、节约器换热器、膨胀器和设置于制冷剂回路中的蒸发器。蒸发器旁通管线提供使所述制冷剂流的一部分在横穿所述节约器换热器第一通道后从所述主制冷剂回路通过所述膨胀器以使其局部膨胀至中间压,并由此经过所述节约器换热器第二通道并且进入所述压缩装置的中间压力阶段。节约器旁通管线还提供使所述制冷剂的一部分在横穿所述排热换热器后从所述主制冷剂回路经过限流器型膨胀装置,并且由此进入所述蒸发器旁通管线作为液体制冷剂或液体和蒸汽制冷剂的混合物以注入所述压缩装置的中间压力阶段。当节约器回路工作时,节约器和注入流二者在进入中间压缩点前被混合在一起。本发明能增强系统性能和提升排气温度控制。
117 具有用于再加热功能的中间冷却器的制冷系统 CN200680056744.9 2006-12-21 CN101568771A 2009-10-28 M·F·塔拉斯; A·利夫森
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其具有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压缩级。中间冷却器放置在两级之间并被室内空气流所冷却。中间冷却器放置在越过室内换热器的气流的路径中,优选地,放置在室内换热器的下游,相对于该气流路径而言。中间冷却器冷却在两个压缩级之间流动的制冷剂并提供再加热功能。在不需要附加线路系统或构件来提供中间冷却器功能和再加热功能的情况下就实现了关于系统性能(效率、容量和可靠性)方面的益处。本发明对于工作于跨临界循环中的CO2制冷系统尤为重要。介绍了关于中间冷却器功能和再加热功能的控制方法。
118 用于转换空调制冷剂管的设备 CN200510004568.1 2005-01-17 CN100554828C 2009-10-28 宋灿豪; 玄升烨; 李元熙; 朴正宅; 黄轮梯
一种用于转换空调制冷剂管的设备,包括:套,其安装于多个压缩机的各制冷剂排出管汇集的位置,该阀套中具有阀体空间部分,并且该阀套的上部和下部具有第一制冷剂入口、第二制冷剂入口、迂回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以及旁路出口;旁路管,用于使该阀套的该制冷剂出口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吸入管,以便从所述多个压缩机的每个制冷剂排出管排出的制冷剂能被引入所述多个压缩机的制冷剂吸入管;开/关阀,可滑动地安装于该阀套的该阀体空间部分中,以便从所述制冷剂排出管排出的制冷剂能被选择性地引入冷凝器的制冷剂循环管或该旁路管;以及开/关阀驱动装置,安装于该阀套上,并驱动该开/关阀。
119 并流式换热器集合管内制冷剂分配的改进 CN200680056650.1 2006-12-15 CN101563577A 2009-10-21 M·F·塔拉斯; A·利夫森
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和装置用以确保通过并流式换热器中一般按平行方式设置的若干传热管的两相制冷剂的均匀分配。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单相为主的制冷剂(对冷凝器而言是液体和对蒸发器而言是气体)分出并顺流传送到已经出现单相为主的制冷剂的位置,绕过至少一些传热管。如此,流经换热器核心部分的剩余的单相制冷剂(对冷凝器而言是气体和对蒸发器而言是液体)均匀分配于若干传热管的下一个下游通道中。
120 用于转换空调的制冷剂管的设备 CN200510004567.7 2005-01-17 CN100526756C 2009-08-12 宋灿豪; 玄升烨; 李元熙; 朴正宅; 黄轮梯
一种用于转换空调的制冷剂管的设备,包括:套,其安装于多个压缩机的各制冷剂排出管汇集的位置,该阀套中具有阀体空间部分,并且该阀套的上侧和下侧包括第一制冷剂入口、第二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旁路出口、以及迂回制冷剂出口;旁路管,用于使该阀套的该制冷剂出口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吸入管,以便从所述压缩机的各制冷剂排出管排出的制冷剂能被引入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吸入管;开/关阀,可滑动地安装于该阀套的该阀体空间部分中,以便从所述制冷剂排出管排出的制冷剂能被选择性地引入冷凝器的制冷剂循环管或该旁路管;以及开/关阀驱动装置,安装于该阀套上,并驱动该开/关阀。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