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用于覆盖机动车的排气部的可见的端部的装置 CN201380007826.4 2013-02-01 CN104246164B 2016-11-23 D.基斯利希
发明涉及用于覆盖机动车的排气部(2)的可见的端部的装置(1)。该装置包括基础支架(3)和隔板(4),其中,基础支架(3)和隔板(4)由塑料构成。隔板(4)形成装置(1)的可见的端部。通过粘接实现基础支架(3)和隔板(4)的连接。
2 用于卡车的排气扩散器 CN200780101942.7 2007-12-18 CN101896693B 2013-11-13 约翰·斯庞斯基; 爱德华·M·史密斯三世
一种排气稀释和扩散装置,包括第一管和第二扩散器管,该第一管形成用于排气导管的竖直指向的出口,该第二扩散器管安装成从第一管的出口接收排气流,该第二管的直径大于第一管的直径,以限定环绕第一管的出口的环境空气入口间隙,并且该第二管足够宽以允许排气在第二管中膨胀和扩散。该装置还包括分散出口,该分散出口安装在第二管的末端处并且构造为将排气径向向外引导,由扩散器出口限定的面积大于第一管的出口的面积。
3 车辆的废气排放装置 CN200780012255.8 2007-04-04 CN101415916B 2012-05-02 金寿元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废气排放装置。本发明的废气排放装置包括延伸管(10),其安装于车辆的消音器的尾管上。在延伸管的废气入口端限定有文丘里管通道(20),以增大废气的流速。该废气排放装置还包括延伸至文丘里管通道内的外部空气排放喷嘴(30);位于延伸管的废气出口端以引导外部空气的回流入口(40);以及在其中限定腔的盖(50),回流入口与外部空气排放喷嘴通过该腔连通。因此,本发明利用外部空气的流动抑制了废气的回流,从而防止回压,并快速排放废气,因而增大了发动机的输出。
4 汽车后部结构 CN200710135713.9 2007-08-10 CN101121381B 2011-03-30 岩本宏明; 伊藤孝夫; 山本晴彦; 鹤田宪
一种汽车后部结构,包括:扩散器,其设置在消音器的车身后侧上,并且构造为干扰从消音器排出的排气,以使得排气的一部分向下流动;整流板,其设置在消音器下方,并且将向下流动的排气顺着在车身的地板下方流动的空气流的方向引导,以将排气融入到空气流内。从限定在扩散器的前端部和消音器的主体部之间的空间向下排出的排气被沿朝向车身的后侧向下倾斜的方向引导,并且此后,被顺着在车身的地板下方流动的空气流的方向引导,并且融入到空气流内。
5 摩托车 CN200810173264.1 2008-10-31 CN101424206B 2010-11-10 山本雅则; 松浦茂行
发明提供一种能将消音器的热顺畅地释放到消音器罩的外部的摩托车。摩托车具有用于覆盖消音器40的侧表面(外周表面)的一部分的消音器罩50和用于从后侧覆盖消音器40的端帽60。端帽60从消音器罩50单独地形成并远离消音器罩50设置。消音器罩50以消音器罩50在从消音器40的中心轴线沿着径向方向偏离的位置中的方式安装在消音器40上。
6 车辆和消音器保护器单元 CN200910137373.2 2009-04-24 CN101565082A 2009-10-28 铃木博就; 安达诚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保护消音器主体,并且能够提高消音器主体的冷却性的车辆和消音器保护器单元。配置在车体一侧的筒状的消音器主体(24)的后端面(24a)的至少一部分被端盖53覆盖。另外,消音器主体(24)的右侧面(24c)的至少一部分由配置在与车体架相反侧的第一保护器(51)覆盖。第二保护器(52)在消音器主体(24)的长度方向(X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第一保护器(51)的后方。该第二保护器(52)覆盖消音器主体(24)的右侧面(24c),开放消音器主体(24)的上部区域(24d)。第二保护器(52)从侧面看在与消音器主体(24)的长度方向(X1)垂直的宽度方向(Y1)上比第一保护器(51)形成得宽度窄。
7 烟型尾部装饰 CN201010584564.6 2010-12-07 CN102442203B 2015-11-25 元钟昇; 郑会祚
发明涉及一种防烟型尾部装饰,其可以包括排出排放气体的尾管以及包围了该尾管的外圆周的主体,在所述主体和所述尾管之间有预定的空间,从而使得能够流入所述预定空间并从所述预定空间排出,以在通过风在穿过所述尾管的排放气体中产生隔离层。
8 内燃机的排气装置 CN200980161153.1 2009-08-28 CN102482964A 2012-05-30 若月一稔
提供无需在尾管夹装副消声器、或在尾管的上游开口端设置具有大容量共鸣室的消音器,便能抑制因尾管的气柱共鸣导致声压级增大、能减少重量、降低制造成本及设置空间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具备将从内燃机(21)排出的废气排出的排气管(28),排气管(28)具有与消音器(27)连接的上游开口端(28a)、及将从消音器(27)排出的废气向大气排出的下游开口端(28b),排气管(28)的排气方向上游侧以及排气方向下游侧的至少一方具有随着趋向上游开口端(28a)以及下游开口端(28b)中的任一方而直径扩大的扩径构造(38),在扩径构造(38)的内部与废气的排气方向相对地设置有形成有开口部(41d)的板(41)。
9 车辆和消音器保护器单元 CN200910137373.2 2009-04-24 CN101565082B 2011-11-09 铃木博就; 安达诚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保护消音器主体,并且能够提高消音器主体的冷却性的车辆和消音器保护器单元。配置在车体一侧的筒状的消音器主体(24)的后端面(24a)的至少一部分被端盖53覆盖。另外,消音器主体(24)的右侧面(24c)的至少一部分由配置在与车体架相反侧的第一保护器(51)覆盖。第二保护器(52)在消音器主体(24)的长度方向(X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第一保护器(51)的后方。该第二保护器(52)覆盖消音器主体(24)的右侧面(24c),开放消音器主体(24)的上部区域(24d)。第二保护器(52)从侧面看在与消音器主体(24)的长度方向(X1)垂直的宽度方向(Y1)上比第一保护器(51)形成得宽度窄。
10 叶瓣状排气扩散器装置、系统及方法 CN200780002403.8 2007-01-17 CN101371016B 2011-10-05 詹姆士·C·克莱克; 詹姆士·A·克拉默; J·大卫·狄克逊; 弗朗索瓦·恩托尼; 帕特里克·M·克莱恩
一种叶瓣状排气扩散器装置、系统及方法,其构造成冷却来自内燃发动机的废气,包括扩散器(200),所述扩散器(200)具有构造成接收来自发动机的废气的近端(215)和构造成将废气排放至大气中的远端(205)。多个叶瓣(225)布置在远端(205)上,使得废气的至少部分通过叶瓣(225),从而增加废气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面区域,允许废气和大气之间更快的扩散和夹卷,致使废气更快的冷却。
11 车用排气管的尾饰管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0810180737.0 2008-11-28 CN101570135A 2009-11-04 李洹锡; 朴宰佑
发明涉及一种车用排气管的尾饰管组件,其形状被简化以减少部件数量,并且其工艺被简化,使得制造成本减少并且生产率和质量提高,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该尾饰管的方法。根据本发明,车用排气管尾饰管包括:第一尾饰管部,其一端连接到处于车辆后部的排气管;以及第二尾饰管部,其具有以流线形朝向外部增加的内径,并且与第一尾饰管部的另一端整体地成形。
12 摩托车 CN200810173264.1 2008-10-31 CN101424206A 2009-05-06 山本雅则; 松浦茂行
发明提供一种能将消音器的热顺畅地释放到消音器罩的外部的摩托车。摩托车具有用于覆盖消音器40的侧表面(外周表面)的一部分的消音器罩50和用于从后侧覆盖消音器40的端帽60。端帽60从消音器罩50单独地形成并远离消音器罩50设置。消音器罩50以消音器罩50在从消音器40的中心轴线沿着径向方向偏离的位置中的方式安装在消音器40上。
13 汽车后部结构 CN200710135713.9 2007-08-10 CN101121381A 2008-02-13 岩本宏明; 伊藤孝夫; 山本晴彦; 鹤田宪
一种汽车后部结构,包括:扩散器,其设置在消音器的车身后侧上,并且构造为干扰从消音器排出的排气,以使得排气的一部分向下流动;整流板,其设置在消音器下方,并且将向下流动的排气顺着在车身的地板下方流动的空气流的方向引导,以将排气融入到空气流内。从限定在扩散器的前端部和消音器的主体部之间的空间向下排出的排气被沿朝向车身的后侧向下倾斜的方向引导,并且此后,被顺着在车身的地板下方流动的空气流的方向引导,并且融入到空气流内。
14 一种可调节高度并具有自装置的加扩散器 CN201611057685.9 2016-11-26 CN106401725A 2017-02-15 赵寰
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高度并具有自装置的加扩散器,包括扩散器壳体,所述扩散器壳体上设有扩散腔,所述扩散腔贯穿扩散器壳体,扩散腔呈漏斗状结构,其中,扩散腔的一端为进气口,且进气口的面积不大于出气口的面积,所述扩散腔的进气口安装有连接管,所述扩散腔位于进气口处的内壁上端连接有圆形盖板,所述扩散腔位于进气口处的内壁下端安装有磁,所述扩散器壳体远离连接接头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扩散莲头,所述扩散莲头呈圆台状结构,所述扩散莲头的表面周向等距离设有斜孔。本发明通过伸缩机构和安装板的设计,可以通过安装板将扩散器安装在汽车的底部,再通过调节伸缩机构的长度来控制扩散器的高度。
15 用于覆盖机动车的排气部的可见的端部的装置 CN201380007826.4 2013-02-01 CN104246164A 2014-12-24 D.基斯利希
发明涉及用于覆盖机动车的排气部(2)的可见的端部的装置(1)。该装置包括基础支架(3)和隔板(4),其中,基础支架(3)和隔板(4)由塑料构成。隔板(4)形成装置(1)的可见的端部。通过粘接实现基础支架(3)和隔板(4)的连接。
16 可变抽吸排气 CN201280032715.4 2012-04-27 CN103635669A 2014-03-12 格雷戈里·蒙加斯; 拉里·巴克哈南
在这里描述了一种可节流排气文氏管(700),其通过用文氏管将进入的环境流体加速到高气体速度并且在有效文氏管喉部(728)处将燃烧废气流注入到环境流体流中而在废气出口(718)处产生强抽吸压。文氏管喉部的下游的混合元件(544)保证混合流体流从负静态压力恢复到当地大气压力。文氏管(700)的物理喉部(724)和有效喉部(728)被设计成促进混合兵稳定环境流体流以保证实现高速度和有效的文氏管可在各种燃烧废气流质量流量下工作。
17 可节流排放文氏管 CN201280032723.9 2012-04-27 CN103635668A 2014-03-12 格雷戈里·蒙加斯; 拉里·巴克哈南
在这里描述了一种可节流排放文氏管(700),其通过用文氏管将进入的环境流体加速到高气体速度并且在有效文氏管喉部(728)处将燃烧废气流注入到环境流体流中而在废气出口(718)处产生强抽吸压。在文氏管喉部的下游的混合元件(544)保证混合流体流从负静态压力恢复到当地大气压力。文氏管(700)的物理喉部(724)和有效喉部(728)被设计成促进混合和稳定环境流体流以保证实现高速度和有效的文氏管可在各种燃烧废气流质量流量下工作。
18 内燃机的排气装置 CN200980161153.1 2009-08-28 CN102482964B 2014-01-29 若月一稔
提供无需在尾管夹装副消声器、或在尾管的上游开口端设置具有大容量共鸣室的消音器,便能抑制因尾管的气柱共鸣导致声压级增大、能减少重量、降低制造成本及设置空间的内燃机的排气装置,具备将从内燃机(21)排出的废气排出的排气管(28),排气管(28)具有与消音器(27)连接的上游开口端(28a)、及将从消音器(27)排出的废气向大气排出的下游开口端(28b),排气管(28)的排气方向上游侧以及排气方向下游侧的至少一方具有随着趋向上游开口端(28a)以及下游开口端(28b)中的任一方而直径扩大的扩径构造(38),在扩径构造(38)的内部与废气的排气方向相对地设置有形成有开口部(41d)的板(41)。
19 烟型尾部装饰 CN201010584564.6 2010-12-07 CN102442203A 2012-05-09 元钟昇; 郑会祚
发明涉及一种防烟型尾部装饰,其可以包括排出排放气体的尾管以及包围了该尾管的外圆周的主体,在所述主体和所述尾管之间有预定的空间,从而使得能够流入所述预定空间并从所述预定空间排出,以在通过风在穿过所述尾管的排放气体中产生隔离层。
20 用于卡车的排气扩散器 CN200780101942.7 2007-12-18 CN101896693A 2010-11-24 约翰·斯庞斯基; 爱德华·M·史密斯三世
一种排气稀释和扩散装置,包括第一管和第二扩散器管,该第一管形成用于排气导管的竖直指向的出口,该第二扩散器管安装成从第一管的出口接收排气流,该第二管的直径大于第一管的直径,以限定环绕第一管的出口的环境空气入口间隙,并且该第二管足够宽以允许排气在第二管中膨胀和扩散。该装置还包括分散出口,该分散出口安装在第二管的末端处并且构造为将排气径向向外引导,由扩散器出口限定的面积大于第一管的出口的面积。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