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61 一种关于废旧泥稳定碎石有效级配的快速评价方法 CN201711182176.3 2017-11-23 CN108130836A 2018-06-08 徐世法; 索智; 季节; 王春明
发明为一种关于废旧泥稳定碎石有效级配的快速评价方法,其主要特征:(1)采用水洗法对废旧水稳碎石材料进行筛分;(2)将在105℃条件下烘干的废旧基层材料采用四分法取料,每份材料重量不小于4kg;(3)先采用4.75mm筛将废旧基层材料分成4.75mm以上的粗集料和4.75mm以下的细集料,然后再分别水洗筛分;(4)在设计级配评价过程中,通过CA值控制次级骨架对主骨架的干涉作用,通过FAc和FAf来控制细集料的密实程度。通过实践能摸索出科学、合理的废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的评价方法,以实现强度、裂缝双控的最终目的,保证路面的长期使用性能。
162 土工格室加筋泡沫混凝土轻质路基填筑结构及其方法 CN201710407587.1 2017-06-02 CN107165013A 2017-09-15 黄晓明; 朱宇昊; 黄若昀; 马静雯; 殷大泉
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工格室加筋泡沫混凝土轻质路基填筑结构及其方法,属于道路路基工程中的设计及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路基结构,采用高强度土工格室加筋,再由轻质泡沫混凝土填筑而成。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包括:原地基开挖、整平;土工格室张拉、固定;泡沫混凝土材料浇筑填充;排沟设置;土工布布设。本发明的路基结构,采用土工格室加筋泡沫混凝土填筑,具有基层抗弯拉强度大,耐久性好的特点,避免产生较大的弯沉、变形,同时利用土工格室加筋,进一步增强基层的强度和整体性,避免因材料开裂、压碎造成的由下而上的路面结构损坏,适用于各级别道路的路基工程建筑,尤其适用于地基承载较小的地质条件。
163 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法 CN201710152355.6 2017-03-15 CN106948233A 2017-07-14 夏晓春
发明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石灰处理、路面处理、钻孔处理、沥青混凝土处理、筋弯曲处理、钻孔填充处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路面检测、路面养生该施工方法通过双层碾压沥青混凝土,使得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强度更高,其韧性也更强,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寿命,该方法能够达到快速铺设路面的目的,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通过在路面钻孔并插进钢筋的方法,使得沥青混凝土的路基更为坚固,同时使得沥青混凝土路面更具韧性,不易开裂,提高了路面的承载
16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层楔支座楔条板柔性路面 CN201710101134.6 2017-02-24 CN106835881A 2017-06-13 陈益民
发明是一种路面铺沥清混凝土柔性材料的路面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层,包括楔支座、楔条板、变形缝楔和AB橡胶带,其特征在于:楔条板楔合在楔支座上;变形缝楔块与楔支座交接面铺敷AB橡胶带,混凝土一次性现浇;取得的效果是,仅多一层“楔支座”和“楔条板”的结构,低代价地综合性地解决了路面结构“刚度”和“强度”问题,适应现代高速、重载、繁密的汽车运输对路面的要求,养护维修费用会大大减少,综合效益理想。
165 一种路基混凝土基床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1510735668.5 2015-11-03 CN105297569B 2017-06-06 王鹰; 黄爱民; 于冬; 马文一; 唐洪岩; 李贺明; 金万旭
发明创造公开一种路基混凝土基床结构,具有数节混凝土基床和设置在数节混凝土基床上的无砟轨道,所述每节混凝土基床由上至下依次分为C35混凝土层,C20混凝土层,掺5%泥级配碎石层,和填料层;无砟轨道通过数节底座板铺设在混凝土基床上,相邻混凝土基床之间具有伸缩缝,所述伸缩缝与相邻底座板之间的缝隙相匹配,每节混凝土基床与相应的底座板呈对齐设置。可以保证基床混凝土自由伸缩及高寒地区冻融状态下的稳定性,最终确保无砟轨道的几何状态不因温度变化而变化。
166 一种软地基路面硬化的施工方法 CN201510813288.9 2015-11-22 CN106758627A 2017-05-31 谭凌晖
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地基路面硬化的施工方法,特征在于(1)通过输浆装置向自由落体的动态砂石混料喷射或分别向自由落体的动态砂料、骨料喷射;(2)喷射泥浆的水灰比为1:(1~0.3),所述喷射水泥浆采用转速不小于1200r/min的高速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小于30s,输浆速度为1.4~2.Om/s的常规的高速搅拌制浆装置提供,并通过与所述高速搅拌制浆装置连接的设置流量计的输浆装置以喷浆压为0.1~0.5MPa的高压喷头喷出。(3)混合输送器利用组装在壳体内的搅拌器混合并输送,混合骨料粒径≤30cm,其转速为200~500r/s,输送速度为1~3m/s,所述壳体与水平面夹在5~250范围内调整。
167 一种混凝土路基的施工方法 CN201610302993.7 2016-05-10 CN105951550A 2016-09-21 王毅恒
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路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筋绑扎路基支架,在路基支架内浇注水泥混凝土;对水泥混凝土进行捣实;在水泥混凝土层的顶部铺撒缓冲层,然后干72小时;在缓冲层顶部铺设沥青层;静置降温固化,得到水泥混凝土路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进水泥混凝土路基的施工方法和配方组分,提高了水泥混凝土路基内部结构的连接作用;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路基结构可以对路面传递过来的振动进行有效地缓冲和吸收,降低振动对于路基内部结构的破坏。
168 适用于防止地下空间结构振动的道路隔振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1510770691.8 2015-11-12 CN105369702B 2016-09-21 赏锦国; 陈星; 陈伟; 黄龙田; 邹锦华; 陈海斌; 邓汉荣; 蒋运林; 洪卫; 曹旭华; 饶欣频; 金涛; 钟志伟; 梁茂平; 胡智敏
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防止地下空间结构振动的道路隔振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在地下空间的建筑物顶板与其上方的行车路面即沥青路面之间设置弹簧浮置板,通过各个弹簧隔振器的弹簧剪切刚度和设置在浮置板左右两侧的柔性止材料的压缩刚度组成浮置板的竖向支撑和横向支撑刚度,并通过剪铰和设置在浮置板前后两端的柔性止水材料实现浮置板的垂向变形及纵向稳定性平缓无突变;并设置柔性止水材料、路缘石排水沟和纵向排水暗沟避免了雨水在浮置板与坡面层之间的间隙中积聚,防止户外环境雨水对弹簧隔振器的腐蚀损坏。本发明能够防止道路交通引起的地下空间结构振动,具有隔振效果好、能够在户外环境中长时间可靠工作、施工方便的优点。
169 一种道路预制混凝土构件 CN201410220446.5 2014-05-23 CN104032638A 2014-09-10 潘琳; 丁演; 王玥
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预制混凝土构件,为板状,所述的道路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面层面和垫料面,在所述垫料面上设有贯穿垫料面的沟道,在所述面层面上设有垂直贯穿道路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导管,所述导管与沟道相通,且在导管与沟道内设有排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道路预制混凝土构件作为垫料,铺设在道路底层垫料和道路面层之间,道路预制混凝土构件上的联通沟道和导管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排出地下水,加强压实地面的效果,同时在建造好的道路上可以起到蓄水的作用,把积水导入地下,帮助地下水回流,并且还能有效避免道路出现早期损害。
170 针对沥青添加剂的沥青改性处理系统和方法 CN201280040130.7 2012-08-15 CN103814088A 2014-05-21 C·百富勤; A·雷德曼; 张希舜; A·J·克里基
一种用于生产改性沥青粘结剂组合物的处理方法,其涉及在搅拌球磨机中混合沥青粘结剂和至少一种沥青添加剂和/或沥青改性剂,以使所述混合物进行混合、剪切、冲击和研磨
171 道路基层混凝土侧模施工方法 CN201110204731.4 2011-07-21 CN102352589B 2013-06-12 李少成; 许庚; 孙杰; 潘云; 张开澈
发明提供一种道路基层混凝土侧模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1)下承层铺设;2)测放立沿石边线;3)模板安装;4)混凝土侧模浇筑;5)二灰碎石下基层、二灰碎石上基层和泥稳定碎石层铺设;6)立沿石混凝土基础铺设;7)在立沿石混凝土基础上安装立沿石;8)在立沿石外侧浇筑立沿石加固混凝土;9)在立沿石内侧进行沥青封层、粗粒沥青层、中粒理清层和细粒沥青路面层铺设施工;浇筑道路基层混凝土侧模时精确放线、严格控制基层混凝土侧模直顺度及顶面高程,有效控制道路基层摊铺宽度及厚度。混凝土侧模作为道路基层摊铺和立沿石安装时高程控制基准面,使道路基层平整度和立沿石直顺度、顶面高程合格率有了较大提高。
172 一种高强度、低裂度泥稳定级配碎石及其制备方法 CN201110313085.5 2011-10-15 CN102503258A 2012-06-20 王旭东; 沈国辉; 周兴业; 郭朝阳; 张蕾; 张宇
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低裂度泥稳定级配碎石及其制备方法”属公路工程设计领域。高强度、低裂度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所述矿料级配分为5-6档,其中4.75mm通过率在35%~40%,粗粒径碎石的压碎值为22%以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材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到6~8MPa;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干缩系数减少到0.008~0.013。从而实现混合料高强度、低收缩开裂的技术优点,适宜于修建长寿命路面,可提高路面结构承载、延长路面结构使用寿命。
173 路面密封及其建造方法 CN200980147010.5 2009-11-27 CN102224297A 2011-10-19 K·帕什科夫斯基; D·乌尔巴赫; R·泰塞尔; M·林南布林克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造路面结构(1)的方法。为了确保塑料薄膜与以沥青基础的承重层之间的良好粘接,粘结层具有至少一个纤维材料层和在室温下呈固态的热塑性塑料(7”)。该方法允许快速、有效地建造路面结构(1)。
174 一种能自动控温的智能型沥青道路路面及路面材料组合物 CN201010285917.2 2010-09-17 CN102002902A 2011-04-06 韩耀斌; 王彦芳
发明公开了一种能自动控温的智能型沥青道路路面及路面材料组合物。该沥青道路路面基层之上铺装低热导率沥青混合料面层,低热导率沥青混合料面层之上涂刷二高分子聚合物涂层。基层组合物由集料和胶结材料成;面层组合物由集料,填料,纳米粉体复合改性沥青组成;二氧化钒高分子聚合物涂层组合物由高分子成膜材料,复合颜料,增塑剂溶剂,分散剂组成。具有沥青路面面层不受夏季高温、冬季低温的环境影响,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温度区间内。夏季路面温度升高时减少路面热量的蓄积和传递,冬季增加路面热量的蓄积,防止热量损失。高温稳定、低温抗裂、稳定、耐老化性好,维修周期及使用寿命延长,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路面与高速公路路面。
175 临时与永久道路一次性施工工法 CN200810162785.7 2008-12-11 CN101424063A 2009-05-06 王形; 章瑞文; 尉烈扬; 陈铁军; 俞昂剑
发明公开一种临时与永久道路一次性施工工法,具体步骤如下:施工准备→测量定位→清除表土→管道施工→管道局部加固→路基铺设→路基局部修整→铺设侧面石→浇筑沥青路面。本发明具有节材节能,加快施工进度,节省了道路重复施工的时间,减少两次挖土所引起的污染的特点。
176 沥青浇注式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 CN200610054080.4 2006-02-16 CN101020601A 2007-08-22 陈仕周; 曹雪娟; 皮育晖
发明涉及浇注式路面铺筑材料。针对现有环沥青混凝土存在低温性能差,铺装时需要进行三次碾压,施工复杂;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存在高温性能差,拌和温度高,浪费能源,而提出具有施工温度低、流动性好、施工便利的环氧沥青浇注式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所采用技术方案是:A组分:沥青45份~90份、环氧树脂4.5份~36份、改性烷基酚9份~27份、缩甘油醚0~3份;B组分:固化剂;A、B组分质量比例为50∶1~8∶1;石料与A组分质量组分比例为9∶1~3∶1。制备方法:按质量比将沥青、环氧树脂、改性烷基酚和缩水甘油醚加入拌和锅,在120~160℃搅拌,再将加热的石料加入搅拌,最后将加热的固化剂加入搅拌,保温放置0~120分钟,即得产品。
177 渣作粗集料的沥青脂碎石混合料 CN02116245.X 2002-03-22 CN1182064C 2004-12-29 杨丽英; 柳浩; 王建国; 李宝生; 完宇培; 郝文启
一种沥青脂碎石混合料,由集料、矿粉、纤维稳定剂和沥青结合料组成,集料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粗集料采用渣,用量为矿料重量的68~80%,最好是75%左右,细集料采用机制砂,细集料和矿粉占矿料重量的20~32%。混合料的油石比为5.0%~5.3%,木质素纤维用量为混合料用量的0.267%。钢渣是炼钢厂排出的废渣存放一年以上并经磁选、筛分后得到的材料,其中游离的含量控制在2%以下。钢渣的技术性能应满足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对粗集料的学指标要求。混合料可应用于公路、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层中。其路用性能优良,价格便宜,既可延长路面寿命,又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可有效回收利用炼钢厂废弃的钢渣,减少钢渣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178 纤维增强微表处沥青 CN03101177.2 2003-01-16 CN1517318A 2004-08-04 陈蔚; 何唯平
发明公开了一种路面施工材料,特别是一种添加了纤维的微表处沥青砼。其中添加了有机增强纤维化学腈纶纤维,且其添加量是根据不同的道面情况而定的,但一般是按照混合料重量的0.2-0.3%来添加。该纤维长度为4.0-8.0毫米,细度为1.5-2.5分特,密度为1.18g/cm3。加入了该纤维的微表处,骨料和沥青之间的粘聚显著增强,应用在路面建筑上,不但具有良好的抗高温车辙何低温开裂性,而且很稳定,不产生塑性变形,同时还能提高了路面的防滑能力。
179 Deadening road pavement and method for its realization US693120 1996-08-09 US5730548A 1998-03-24 Giovanni Battista Brero; Antonio Ostino; Germano Dealessandri
Deadening pavement for roads, comprising: an upper layer (10), formed by a wearing course of asphalt having an average granulometry, and a lower layer (12) supporting the wearing course (10), and which is made of cement, concrete, or similar materials, wherein in the lower layer (12) there is obtained a plurality of cavities (18), facing directly the upper layer (10),which act as Helmholtz resonators.
180 ASPHALT MODIFIC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PHALT ADDITIVES PCT/US2012050921 2012-08-15 WO2013025789A3 2013-05-10 PEREGRINE CHRISTIAN; REDMAN ADAM; ZHANG XISHUN; KRIECH ANTHONY J
A process method for producing modified asphalt binder compositions that involves mixing an asphalt binder and at least one asphalt additive and/or asphalt modifier in a stirred ball mill so as to subject the mixture to mixing, shearing, impacting and grinding.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