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41 一种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再生装置 CN201010615284.7 2010-12-30 CN102559238B 2015-01-07 王振波; 王建; 任相军; 马艺; 王建军; 刘仁桓; 金有海
一种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再生装置,其核心部分是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原料油和催化剂引入反应器后,在反应器内强湍流场作用下实现能量传递和催化裂化反应。该反应-再生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没有设置提升管反应器和沉降器,反应和分离在旋流反应器内同步进行,油气停留时间短,剂油接触时间短、效率高,可以有效的抑制二次反应的进行、减缓结焦的发生;一台再生器可以配置一个以上的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
142 金属捕集剂以及催化裂化方法 CN201310236838.6 2013-06-14 CN104226236A 2014-12-24 陈蓓艳; 陈辉; 沈宁元; 蒋文斌; 任飞; 宋海涛; 朱玉霞; 黄志青
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捕集剂以及催化裂化方法,该金属捕集剂按如下步骤制备得到:(1)将小孔、去离子和酸混合制浆得到第一浆液;(2)将所述第一浆液与氢氧化镁和/或氧化镁接触得到第二浆液;(3)将所述第二浆液与大孔氧化铝接触得到第三浆液;(4)将所述第三浆液喷雾干燥后进行焙烧得到固体;(5)将所述固体与水溶性镁源溶液接触,将接触后的混合物干燥或不干燥后进行焙烧。本发明的金属捕集剂具有很好的金属捕集效果,将本发明提供的金属捕集剂用于高重油催化裂化,可以减缓钒对裂化催化剂的破坏,提高液体产品收率,降低干气及焦炭收率。
143 重油催化裂化进料雾化喷嘴 CN201210336937.7 2012-09-13 CN102827628B 2014-12-24 范怡平; 吴朝能; 陈维; 许煜; 许栋五
发明属于石油炼制技术领域,提出一种重油催化裂化进料雾化喷嘴。提出的重油催化裂化进料雾化喷嘴包括有内管(5)、外管(3)、喷头(1)、原料油入口(14)和一次蒸汽入口(15);与一次蒸汽入口(15)连通有多个环围原料油喷口(12)设置的一次蒸汽喷口(11);在混合室(10)内一部分原料油进行第一级雾化,另一部分进入内管(5)中进行第二级雾化;二次蒸汽喷孔Ⅰ(2-2)对原料油进行第三级雾化。本发明克服了喷嘴内部局部位置的内壁处存在的油膜聚集现象,消除了大直径液滴,得到了催化裂化工艺所要求的雾化粒径,并克服了原料油在喷嘴上方提升管反应器内壁的结焦现象。
144 一种低温还原的催化裂化烟气硫转移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1210444179.0 2012-11-08 CN102921290B 2014-10-29 霍志萍; 宋家庆; 徐向宇; 孔颉琛
发明公开了属于炼油工业烟气脱硫技术领域的一种可在低温下具有优良还原能的高效催化裂化烟气硫转移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机械分散研磨比表面积的镁源及其他元素化合物,经成型、筛分,然后焙烧、再合的方法得到高分散、球型度高的低温还原的催化裂化烟气硫转移剂。本发明优选颗粒小,比表面积大的原料,制得的催化裂化烟气硫转移剂颗粒均匀,金属离子分散较好,从而使得硫化物能很好地附着在硫转移剂的表面,可使硫酸盐在低温下(低于500℃)被还原,并且此硫转移剂吸硫具有较好的SOx吸附容量和氧化吸硫速率,还原性能良好,可应用于对还原温度有要求的催化裂化装置,达到降低还原温度,节能减排低环保的目的。
145 一种多级雾化的重油催化裂化防结焦喷嘴 CN201210336614.8 2012-09-13 CN102827627B 2014-10-29 范怡平; 吴朝能; 陈维; 许煜; 许栋五
发明属于石油炼制领域催化裂化装置,提出一种多级雾化的重油催化裂化防结焦喷嘴。提出的多级雾化的重油催化裂化防结焦喷嘴包括有内管(5)、外管(3)、喷头(1)、原料油入口(14)和一次蒸汽入口(15);原料油入口(14)连通在集合管室(13)上,并通过多个均布的原料油喷口(12)与圆台形的混合室(10)连通,使原料油在进入混合室时得到第一级雾化;由一次蒸汽喷口(11)喷入混合室内的一次蒸汽对混合室内的原料油进行第二级雾化;第二级雾化后的原料油在内管中得到第三级雾化;二次蒸汽喷孔Ⅰ(2-2)使原料油进行第四级雾化。本发明采用多级雾化的方式强化了雾化效果,防止了原料油在提升管反应器壁上的结焦。
146 一种轴流式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 CN201010615285.1 2010-12-30 CN102533311B 2014-08-06 王振波; 马艺; 王建; 任相军; 王建军; 刘仁桓; 金有海
一种轴流式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其技术特点是原料与催化剂在混合腔里混合后经导向叶片的导向作用,在环形空间内作三维螺旋运动,湍流度高、剂油接触效果好。其优点在于反应器内各组分间充分接触、快速反应、边反应边分离,实现了反应与分离的同步进行。将其应用于重油催化裂化、渣油加氢裂化、重油裂解制乙烯等重质、劣质油加工工艺过程,可避免因油、气、催化剂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过长和返混而造成过裂化问题,同时可避免现有反应过程中的系统设备结焦问题,延长装置开工周期。
147 催化裂化降硫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含量的方法 CN201310008397.4 2013-01-10 CN103923689A 2014-07-16 宋家庆; 孔劼琛; 姚小强; 徐向宇; 徐振领; 吴青
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裂化降硫助剂的制备方法,由该制备方法得到的催化裂化降硫助剂以及使用该催化裂化降硫助剂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含量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催化裂化降硫助剂可以在降低汽油硫含量的同时,提高催化裂化汽油的收率。
148 一种高芳粘度的乙烯装置调质油 CN201110302112.9 2011-10-08 CN102408925B 2014-07-09 谭海; 梁智永; 李洁; 叶伟健; 周万里; 卢振旭; 王家华; 梁红梅; 谭伟红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芳粘度的乙烯装置调质油,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催化回炼油70%~100%、柴油0%~30%。该乙烯装置调质油与现有的乙烯装置调质油相比,芳烃含量更高,更能有效地发挥调质作用,在使用时能与急冷油有效混合的起到降粘作用的有效成分多,降粘的效果明显,同时也降低了乙烯装置调质油的成本,取得较好性价比。
149 联合催化裂化汽油和轻循环油加氢操作以使对二甲苯产量最大化 CN201280049277.2 2012-09-06 CN103874746A 2014-06-18 R·海兹曼; L·E·伦纳德
使对二甲苯产量最大化的方法通过由流化催化裂化区制备石脑油馏分和轻循环油馏分而开始。将汽油和轻循环油馏分结合并加氢处理以产生加氢处理产物。将加氢处理产物在分馏区中分馏制备轻馏分、石脑油馏分、加氢裂化器进料和未转化油馏分。将加氢裂化器进料送入加氢裂化区中以制备加氢裂化器产物,然后使其再循环至分馏区中,在加氢裂化器进料的出口以上,但在石脑油馏分的出口以下供入加氢裂化器产物。石脑油馏分进入脱氢区中,在那里除去氢气以由环烷制备芳烃以制备脱氢石脑油。将脱氢石脑油供入芳烃回收装置中以回收对二甲苯和其它芳烃。
150 将木质纤维素材料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的方法 CN201080033232.7 2010-06-29 CN102471694B 2014-06-04 G·R·考特; C·H·劳伦斯; W·D·拉沃提; A·J·邓肯
发明提供使颗粒木质纤维素材料转化以生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木炭的方法,其包含:在存在或缺乏所加入的的情况下形成所述颗粒木质纤维素材料与含有极性有机液体和酸的催化剂组合物的混合物,在搅拌所述混合物的同时,将所述混合物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且历时足够长的时间以便将所述混合物的所有剩余固相的主要部分转化为木炭,和将所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催化剂组合物作为气相与所述固相分离。
151 一种催化裂化装置 CN201210436466.7 2012-10-29 CN103788993A 2014-05-14 陈曼桥; 王文柯; 武立宪; 张亚西; 孟凡东; 樊麦跃; 陈章淼; 黄延召; 李秋芝; 吴辰捷
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裂化装置。装置主要包括重油下行管反应器、轻下行管反应器、沉降器、提升管再生器和湍动床再生器等设备。湍动床再生器分别通过重油下行管反应器和轻烃下行管反应器与沉降器相连通;沉降器与提升管再生器相连通;提升管再生器与湍动床再生器相连通。本发明可改善催化裂化产品分布,提高轻油收率,降低裂化气和焦炭产率;还可生产低烯烃含量催化汽油和高十六烷值催化柴油;并提高烧焦效率,减缓催化剂热失活。
152 利用结构化基层构造和相关的系统从含物质中回收烃的方法 CN200880010448.4 2008-02-08 CN101646749B 2014-05-07 T·达纳; J·W·柏藤
从含物质回收烃的方法可以包括形成结构化渗透性控制基层构造(100)。该结构化基层构造界定出基本密闭容积。粉碎的含烃物质可以被引入该控制基层构造中而形成含烃物质的可渗透体(120)。可渗透体(120)可以被充分加热以便从中移出烃诸如通过利用加热导管(118、126)。在加热过程中含烃物质基本是静止的,因为结构化基层构造(100)是固定的结构。所移出的烃可以以液态产物(136)和气态产物(140)收集以便进一步加工、在工艺中使用和/或如回收时使用。
153 用于最小化反应器容器中催化剂停留时间的设备和方法 CN200780053375.2 2007-06-15 CN101678634B 2014-04-30 B·W·赫德里克; P·帕尔马斯; D·N·麦尔斯; M·C·纽曼; A·齐奥克尔维茨-迪达克; A·W·布勒尔曼
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剂和气体产物在流出反应器管道(10)排出口(22)后的接触时间的最小化的方法。反应器管道将原料排出到直接与分离器(32)连接的分离室(24)中。分离器的料腿(34)直接与分离器连接或者与直接与分离室连接的中间室(64)连接。因此,催化剂不会偶然夹带进入到反应器容器的大开放体积中。因此,离开分离室的催化剂快速返回到分离室中,从而在催化剂和产物气体从反应器管道中流出后使它们接触的时间最小化。
154 一种降低二排放的催化剂再生方法 CN201210385815.7 2012-10-12 CN103721743A 2014-04-16 许友好; 王新; 龚剑洪; 崔守业
一种降低二排放的催化剂再生方法,带炭催化剂先在烧焦罐中经纯氧部分再生后,经大孔分布板进入再生装置的密相床层中烧掉剩余焦炭,密相床层设置取热器以控制密相床层的温度,烟气经旋分离后依次进入烟气能量回收系统、二氧化碳分离系统分离二氧化碳后捕集,再生催化剂直接返回反应器循环使用。该方法不仅可使催化剂完全再生,催化剂活性分布更均匀,从而降低催化裂化副产物焦炭和干气产率;而且可大幅减少碳排放,甚至达到零碳排放。
155 一种重油串联分级分区催化转化的方法和装置 CN200910242919.0 2009-12-17 CN102102027B 2014-04-02 高金森; 王刚; 白跃华; 张兆前; 徐春明; 高浩华; 张冬超; 文尧顺; 蓝兴英; 白光
发明提供了一种重油串联分级分区催化转化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将重油原料按照反应特性差异分为优质催化原料和劣质催化原料;将催化裂化反应器分为串联的上、下反应区;下反应区作为劣质催化原料的反应区,上反应区作为优质催化原料的反应区;反应后的油气与催化剂经分离,催化剂进入催化剂再生器进行烧焦再生。本发明同时提供用于实施所述的重油串联分级分区催化转化的方法的装置。本发明通过为不同性质原料的裂化反应提供各自独立的反应区及优化工艺条件和反应器型式,可有效避免常规提升管反应器内劣质原料与优质原料间的恶性吸附竞争及对反应产生的阻滞作用,克服劣质原料反应深度不足的问题,显著提高轻质油及液收率。
156 用两个串联汽提器回收加氢加工的的方法和设备 CN201280029976.0 2012-08-16 CN103608431A 2014-02-26 R·K·赫恩; V·K·默蒂
发明公开了使用热汽提器和冷汽提器回收来自加氢加工单元的加氢加工流出物的方法和设备。将来自热汽提器的净顶部产物流送入冷汽提器中以进一步汽提。本发明特别适于加氢处理残油进料流。可使热汽提料流经受流化催化裂化。该设备和方法消除了对产物回收单元中的火焰加热器的需要。
157 一种劣质油料的催化裂化加工工艺 CN201310612077.X 2013-11-26 CN103571518A 2014-02-12 袁培林; 唐磊; 吴波; 毛恒涛
发明提供一种劣质油料的催化裂化加工工艺,采用结构改进的催化裂化反应器,用催化干气将再生催化剂从提升管底部提升上来,实现催化剂上沉积的重金属(主要是Ni、V)的干气钝化;催化进料从靠近提升管的顶部进入,使催化裂化反应主要在旋流反应器中完成。本发明所述的工艺实现了油剂的超短停留时间(﹤1秒)和低返混反应,其结果与传统催化裂化比较,加工相同原料,催化干气下降2-4%,焦有所降低(下降0.5-1.0%),产品分布得以改善;催化剂单耗降低50%左右。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催化裂化反应器。
158 一种重油加工方法 CN201210253866.4 2012-07-20 CN103571517A 2014-02-12 张书红; 王子军; 龙军; 申海平; 朱玉霞; 李延军; 李子锋; 朱丙田; 汪燮卿; 陈振宇
一种重油加工方法,劣质重油发生接触裂化后生产轻质油的同时,所得的待生剂送往气化器,气化器设置两个区,化区和还原区,待生剂从还原区的上部进入气化器,气化剂从气化器底部进入气化器的氧化区,在氧化区,待生剂上的焦炭与气化剂发生富氧燃烧,在还原区,待生剂上的焦炭主要和从氧化区来的气体中的和CO2发生气化反应,生成富含CO和H2的气化气,气化气中的硫主要是H2S。气化气进入硫回收装置脱除硫后,气化气经气变换分离得到氢气和CO2,氢气和CO2分离后,CO2可以捕集。所得再生接触剂返回接触裂化单元。该发明可以高效、绿色利用石油资源。
159 一种结合氢燃烧技术的类催化裂解制取低烯烃的方法 CN200910082939.6 2009-04-27 CN101870630B 2014-02-05 白杰; 张勇; 王国清; 张兆斌; 陈硕; 郝雪松
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氢燃烧技术的类催化裂解制取低烯烃的方法。其包括将裂解原料、氢气和气的混合物流引入装有氢燃烧催化剂和催化裂解催化剂的绝热催化反应器,使其中的氢气燃烧,释放出化学能量供给裂解原料物流的继续升温和催化裂解反应的能量所需,得到包含碳二、碳三等低碳烯烃的物流。与目前催化裂解制烯烃工艺相比,本发明的方法主要的优势体现在:第一,低碳烯烃目的产物产量不降低;第二,低碳烯烃产量不受催化剂装量影响,有利于催化裂解过程工业放大;第三,换热后原料升温和反应过程不需持续外部供热,改善传热效果,提高传热效率,节约了能量。
160 一种催化裂化添加剂及其使用方法 CN201210241129.2 2012-07-05 CN103525451A 2014-01-22 刘淑芳; 陈小民; 齐文义
发明一种催化裂化添加剂及其使用方法,5~50%的脂肪醇聚乙烯醚、5~50%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30%的酰胺类化合物、2~15%的醇胺类化合物和去离子组成,以添加剂总重量计。本发明添加剂的使用方法,将30~150μg/g的催化裂化添加剂,以催化裂化原料油总重量计,伴随雾化蒸汽一起进入进料喷嘴混合室与原料油混合,经进料喷嘴喷出,该添加剂能增加液化气及轻油收率,降低焦炭产率。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