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1 一种基于面调节飞行姿态飞行器 CN201811307693.3 2018-11-05 CN109383759A 2019-02-26 王浩; 单肖文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面调节飞行姿态飞行器,其包括平安装架、螺旋桨、Z向舵、十字水平支撑架、X向舵、Y向舵、油箱以及油动发动机。本发明中的水平安装架上安装有受油动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还安装有受舵机驱动可相对水平面转动倾斜的Z向舵;水平安装架下方设置十字水平支撑架,十字水平支撑架中的X向正半段支架与X向负半段支架下方分别设置受不同舵机驱动可绕X轴转动的X向舵、Y向正半段支架与Y向负半段支架下方分别设置受不同舵机驱动可绕Y轴转动的Y向舵。以上结构将油动供能的方式与舵面调节无人机姿态的方式结合起来,以低成本的简单结构实现无人机的大载重和长续航。
82 用于阻挡通过飞机机翼中的孔的空气流的面板 CN201780037674.0 2017-06-09 CN109328162A 2019-02-12 马修·波洛尼; 朱利安·拉尔迪; 杰弗里·马西; 法里斯·贾西姆
公开了一种装置,其用于借由阻挡通过形成在机翼蒙皮中用于可移动管道或轨道的孔的空气流来改进飞机机翼周围的流动特性。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基本刚性面板,该刚性面板可至少部分地移动穿过该孔,以用于至少部分地阻塞该孔,并用于适应延伸通过该孔的缝翼轨道的运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铰接面板,该铰接面板构造用以从机翼蒙皮的外侧朝向打开位置向外摆动,以适应延伸通过该孔的防管道的运动,并且构造用以朝向关闭位置摆动而至少部分地阻塞该孔。
83 一种用于副翼的扁平机机构 CN201810430431.X 2018-05-08 CN108791820A 2018-11-13 杜永刚; 付朝晖; 谭立; 刘轶鑫; 李昊琳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副翼的扁平机机构,属于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承框架、两个铰链拨杆组件、丝杆、与丝杆配合的螺母、第二换向锥齿轮、第一换向锥齿轮电机;电机安装在承力框架上,其输出轴同轴安装有第一换向锥齿轮;丝杆上同轴安装有第二换向锥齿轮,第二换向锥齿轮与第一换向锥齿轮啮合;螺母与丝杆螺纹配合,且螺母的外圆周面延伸出两个推臂,两个推臂的末端安装有滑动轴;两个铰链拨杆组件的一端分别与副翼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承力框架连接;该机构的外形为扁平型,能够解决现有飞行器的薄翼型的空间包络技术难题,即能够在薄型翼面内的副翼舵机机构内使用。
84 一种无源随动封严结构 CN201611139713.1 2016-12-12 CN108609158A 2018-10-02 涂冰; 赵服科; 禹建军; 刘衍腾; 孔斌; 周煜青
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源随动封严结构,包括固定翼面接头1、面接头2、固定翼面接头支座3、舵面接头支座4、连杆5、连杆6、封严板支座7、封严板8、固定翼面上蒙皮9、固定翼面下蒙皮11、舵面上蒙皮12、舵面下蒙皮14,该封严结构还包括固定翼面主结构10和舵面主结构13。采用本发明,实现舵面偏转时,封严结构跟随偏转。一方面满足任意时刻气流连续性要求,保持较好的封严效果,另一方面减弱了封严结构对材料刚度的苛刻要求,提高了封严结构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85 用于飞行器的控制表面的调整工具 CN201810133567.4 2018-02-09 CN108454877A 2018-08-28 亚历杭德罗·罗西克戈麦斯; 亚历杭德罗·蒙莱昂德拉吕维亚霍尔达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飞行器的控制表面(10)的调整工具,该调整工具包括激光器(9)、目标组件(2)和激光器平台(1),其中,激光器(9)用于输出低能量激光束(12),目标组件(2)包括板(18)和支撑件(19),板(18)包括目标点(24),支撑件(19)用以将目标组件(2)保持在控制表面(10)的表面上,激光器平台(1)设置有用于搁置在控制表面(10)的表面上的装置,激光器平台(1)具有后端部(1b)和前端部(1a),后端部(1b)构造成保持激光器(9),并且前端部(1a)包括设置在相反位置处并且与激光器(9)的输出端对准的一对孔(11),使得在操作中,当激光束(12)穿过孔(11)并且切入目标点(24)中时,控制表面(10)的中立位置被指示。
86 复合旋翼飞行器 CN201810149365.9 2018-02-13 CN108341052A 2018-07-31 甘文彪
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旋翼飞行器,涉及飞行器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旋翼飞行器,通过设置翼身融合的机身及机翼,能够减少机身外露的不利浸湿面积,降低复合旋翼飞行器的气动,并通过安装一体襟副翼,从而,能够延长复合旋翼飞行器的飞行时间以及飞行距离,还能够增大复合旋翼飞行器的载荷能力,并且,当拆除起降电机动力系统后,适合改装为翼身融合的固定飞行器。同时,通过将尾翼组件与撑杆可拆卸连接,在运输或者停飞等过程中,还能够将尾翼组件拆卸下来,从而避免尾翼组件被磕坏,保证尾翼组件的工作可靠性。
87 一种基于副翼连接接头位置变化的操纵效率提高的方法 CN201710995171.6 2017-10-23 CN108163183A 2018-06-15 邱菊; 徐吉峰; 邓志; 吴晓光
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副翼连接接头位置变化的操纵效率提高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副翼一个接头固定机转动副翼翼面,另一接头铰接的位置根据来流速度或调整不同的位置,以提高翼面的连接刚度,使翼面载荷重新分布,以及减小翼面弹性变形,以提高副翼的操纵效率,本发明可以在不增加操纵机构的情况下避免上述情况,同时减少成本;将机翼‑副翼连接采用二接头连接,其中一接头位置变化,接头接没接触采用继电器控制;根据飞行工况的不同,采用机翼‑副翼接头位置变化,以改变机翼‑副翼连接(支持)刚度使翼面载荷重新(优)分布,同时,还减少了副翼变形,提高副翼操纵效率。
88 一种直升机全动平尾机安装计算方法 CN201711256530.2 2017-12-03 CN108082530A 2018-05-29 孟文杰; 梅彬; 李波; 钟次恩; 井雅洁
发明涉及一种直升机全动平尾机安装计算方法,属于直升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用于确定驱动机构与平尾连接于平尾上的连接坐标,其包括:步骤一:确定平尾的转轴坐标、驱动机构连接于直升机结构的固定坐标以及平尾的气动中心坐标,根据上述坐标确定平尾在各个状态下的气动;步骤二:根据所述气动力及驱动机构的驱动力,预估气动力与驱动力的力臂比值,根据所述力臂比值得到过渡点坐标,根据所述过渡点坐标及平尾构型参数得到连接坐标。本发明的直升机全动平尾舵机安装计算方法基于现有平尾舵机的能力,在全动平尾的操作环境上需要综合考虑安装点、安装强度、运动行程、载荷计算、舵机能力限制等多方面因素,以寻找合适的安装点。
89 襟翼铰接件组件及相关方法 CN201711160861.6 2017-11-20 CN108082450A 2018-05-29 安德鲁·S·柯里; 托尼·桑德斯
提供了一种襟翼铰接件组件及相关方法。当围绕襟翼铰接件组件的铰接件整流罩的横截面积的大小减小时,可减小与用来将襟翼枢转地安装至飞机机翼的后缘的襟翼铰接件组件相关的空气动阻力。当对襟翼箱下侧的襟翼铰接件组件附接覆盖区也减小时,能够减小铰接件整流罩的横截面积。襟翼铰接件组件具有:在蒙皮内部定位于襟翼箱结构的翼梁之间的内部支撑肋;具有致动点和铰接点并在蒙皮外部定位于襟翼箱结构的前翼梁附近的铰接件配件;以及穿过襟翼的下蒙皮中的开孔并使内部支撑肋耦接到铰接件配件的连杆
90 小型无人机的模化可拆卸式副动组件 CN201611055869.1 2016-11-25 CN106347644B 2018-05-04 周烈; 崔艳鸿
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无人机的模化可拆卸式副动组件,其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前主框、后主框、左支撑框、右支撑框、电调安装座、电调、机、舵盘、无刷电机、电机安装转轴连杆、电机安装座、螺旋桨、机尾右蒙皮和机尾左蒙皮,其中前五者通过螺丝连接装成一个框架,电调安装在电调安装座,舵机安装在前主框和后主框上,无刷电机、电机安装转轴和连杆分别安装在电机安装座上,电机安装座安装在前主框和后主框上,机尾右蒙皮和机尾左蒙皮分别连接在前主框和后主框上。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将副动力组件设计成了模块化、可拆卸式结构,不仅可以很方便的进行维修和更换,而且模块化的设计更有利于调试。
91 一种翼面与后缘一体化结构 CN201610426593.7 2016-06-16 CN105947180B 2018-05-04 邓进; 陈雷; 陈逸云; 王再玉; 毛端华; 王艳丽; 张耀庆; 王韬; 张维; 姚雅琳
一种翼面与后缘一体化结构,左构体与右构体结构相同并关于用于连接左构体和右构体的舱体连接面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左构体包括主接头及转轴孔凸台,翼面安定面安装在主接头上,舵面转轴安装于转轴孔凸台内,翼面舵面与舵面转轴连接后再与转轴孔凸台连接,转轴孔凸台设置在舱体连接面内侧,舱体连接面与舱体连接;且翼面安定面与翼面舵面处于同一弦平面内,同时弦平面与舱体连接面成一定的安装。本发明中翼面安定面与翼面舵面始终处于同一弦平面内,同时通过安装角定位弦平面,反作用于主接头与转轴孔凸台定位弦平面构成一体化结构,从而避免采用工装进行定位,同时也减少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92 一种片展开机构 CN201710990268.8 2017-10-23 CN107933887A 2018-04-20 傅波; 刘宇; 吴思楠; 满斌; 罗经平; 袁野杰; 张震; 李飘庭
发明提供一种片展开机构,包括圆盘、电磁控件、销轴、中心定位架、导向底座、滑动盘、导杆、推杆、中心轴弹簧、舵片、螺钉,电磁控件通过其伸缩轴将滑动盘固定于圆盘上,中心轴上、下端分别通过圆盘和中心定位架固定,中心轴上设有弹簧且弹簧前端与滑动盘固连,弹簧后端固定于中心轴后端的环形槽内,中心轴和中心定位架通过螺钉固定于导向底座上,推杆一端通过销轴与滑动盘活动连接,推杆另一端与舵片通过球关节活动连接。本发明利用拉伸弹簧通过滑动盘约束所有舵片,保证舵片展开的同步性;本发明的四根推杆呈十字方式布置且推杆相互交叉与舵片连接,有效的实现了舵机舱径向尺寸较小时舵片的自动伸出功能,容易实现具有翼展功能的小型舵机的舵片控制。
93 一种升降 CN201710645297.0 2017-08-01 CN107512384A 2017-12-26 丁兴志; 段卓毅; 耿建中; 王斌; 张健; 叶林峰; 郭润兆; 谭玉婷; 曲浩; 吕飞
发明涉及飞机升降结构设计,特别涉及一种升降舵。升降舵包括:平尾安定面;升降舵前段,通过升降舵前段转轴铰接在平尾安定面尾端;升降舵后段,通过升降舵后段转轴铰接在平尾安定面的一端;升降舵作动器,一端通过第一铰接点铰接在平尾安定面上,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点铰接升降舵前段上;连杆,一端通过第三铰接点铰接在升降舵前段上,另一端通过第四铰接点铰接在升降舵后段上。本发明的升降舵,能够显著提高升降舵的俯仰操纵效能,以升降舵偏转来实现飞机的纵向配平与操纵,避免因设置平尾安装调整机构而带来的结构布置、重量、疲劳载荷和可靠性等一系列问题。
94 一种复合材料折叠扭杆及制造方法 CN201710588542.9 2017-07-19 CN107458580A 2017-12-12 苏尼锋; 杨晓明; 舒炳林
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折叠扭杆及制造方法,所述扭杆包括扭杆本体,扭杆本体外侧面设有使用纤维复合材料组成的增强层;所述制造方法包括选用优质合金毛坯、将毛坯放入环树脂液体中浸渍、在毛坯外表面缠绕碳纤维材料、在高温和真空条件下使毛坯进行固化反应等步骤;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用简单的工艺技术方法,选用优质的扭杆本体材料,保持了扭杆足够的韧性,提高了扭杆的贮能能,增加了折叠舵扭杆的抗扭强度、耐热性、耐磨性、耐溶剂性以及稳定性,在导弹高速飞行时,使弹翼可靠地展开,避免了扭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遭到破坏,延长了扭杆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可适用于各类从空中发射的导弹的折叠舵面或翼面。
95 一种在背部安装鳍翼的片状机身航空器 CN201710484996.1 2017-06-23 CN107140182A 2017-09-08 杨卫华
发明公开一种在背部安装鳍翼的片状机身航空器,属于航空技术领域。包括片状机身航空器和鳍翼,鳍翼安装在所述片状机身航空器的片状机身的背部、成对设置和使用,成对设置的鳍翼可同方向转动而改变与气流的相对运动状态产生作用,或反方向转动改变其组合状态而产生力矩,作用力或力矩施加于片状机身,调整航空器的航行姿态。鳍翼由鳍翼板和鳍翼轴构成,鳍翼轴沿片状机身长度方向平设置,鳍翼板可以鳍翼轴为轴心转动。本发明能为片状机身航空器的悬停平移、航行稳定平衡等功能提供辅助或直接动力,有效调整飞行器航行姿态,且较为符合片状机身航空器的飞行机理,可一定程度上代替拥有相同上述功能但不符合片状机身航空器飞行的传统航空器结构。
96 用于飞行器的增升部件、增升系统、用于调整飞行器的增升特性的方法和飞行器 CN201280019962.0 2012-04-27 CN103492263B 2017-08-25 伯恩哈德·施利普夫; 格扎维埃·于埃
发明提供了用于飞行器的增升部件(4)、增升系统、用于调整飞行器的增升特性的方法和飞行器。增升部件(4)包括在至少一个侧面(8)上的至少一个中间密封件(33),其中,该中间密封件(33)包括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至少一个中空体(30,32),中空体(30,32)包括能够连接到流体源的流体入口(34)。可以灵活地以这种方式密封两个增升部件(4)之间的几何形状经受动态变化的间隙(10)。
97 涡流发生器设备、气流控制系统和控制面上气流的方法 CN201610856632.7 2016-09-27 CN107010208A 2017-08-04 布鲁诺·施泰费斯; 沃尔夫冈·爱康; 埃里克·保罗
发明涉及用于飞机的涡流发生器设备、气流控制系统、飞机和控制飞机的面上的气流的方法,所述涡流发生器设备包括:用于形成与在工作中的飞机周围的气流相互作用的气流表面的气流表面部件,其中所述表面部件包含开口;涡流产生装置,可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保持装置,用于将所述涡流产生装置保持在缩回位置;偏置装置,用于朝向伸出位置偏置所述涡流产生装置;和释放装置,用于从所述保持装置释放所述涡流产生装置,使得所述涡流产生装置可以向伸出位置移动。另外,提供了密封膜,以在涡流产生装置处于缩回位置时完全密封所述开口。所述涡流产生装置可以通过所述膜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
98 一种用于较薄可折叠机翼的面连接机构 CN201710122800.4 2017-03-03 CN106672208A 2017-05-17 张冰融; 潘祈帆; 鲁磊
发明涉及可折叠机翼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用于较薄可折叠机翼的面连接机构,包括机翼、舵面、舵面连接臂、钕磁铁、舵机、舵盘、球头连杆机构、摇臂、机翼连接臂、摇臂连接板;所述球头连杆机构包括连杆、第一球头扣、第二球头扣,连杆一端与第一球头扣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球头扣连接;所述舵机安装在机身上,舵机通过舵机轴与舵盘连接,舵机驱动舵盘做圆周运动;所述舵盘通过球头连杆机构与摇臂连接,所述摇臂通过摇臂连接板与机身连接;所述摇臂一端与钕铁硼磁铁连接。本发明的优点是,改用摇臂和钕铁硼磁铁相配合的方式实现舵机对舵面的驱动,解决了无法布置舵机的较薄可折叠机翼型的舵面连接问题。
99 支架机构 CN201610978576.4 2016-11-08 CN106628118A 2017-05-10 谢晓虎; 李孝阔; 国贞君; 孙存学
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架机构,所述舵机支架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固定架,所述舵机的上方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背板上,另一端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中远离所述压板的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所述固定架、所述压板和所述支架相互围合以将所述舵机紧固在所述安装板上;解决了目前常用的无人舵机支架只是将舵机前端固定,时间久了舵机支架会重复变形,影响其使用寿命,进而影响舵机正常工作的问题。
100 减缓飞行器的飞行控制表面与机身之间的表面不连续性 CN201610650167.1 2016-08-09 CN106467164A 2017-03-01 J·卢瓦耶; D·M·皮特
申请公开减缓飞行器的飞行控制表面与机身之间的表面不连续性。提供一种过渡元件,其桥接飞行控制表面的边缘与机身的不可移动部分的边缘之间的间隙。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渡元件桥接飞行控制表面的边缘与机身的不可移动部分的边缘之间的间隙。过渡元件包括横跨间隙的多个肋条。多个肋条中的每一个具有与飞行控制表面相符的轮廓,并且被配置为枢转飞行控制表面的旋转的部分以生成横跨间隙的过渡表面。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