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
一种酸性慕斯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111466687.4 |
2021-11-30 |
CN116195637B |
2024-02-02 |
谷宝玉; 张丽媛; 杨梅; 张海斌; 孙云峰; 陈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酸性慕斯产品,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生牛乳474~919份,浓缩牛奶蛋白粉1~28份,稀奶油8~320份,甜味剂50~90份,明胶4~32份,瓜尔胶0.5~12份,刺槐豆胶0.5~8份,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3~25份,酒石酸双乙酰单双甘油酯0.1~6份,果胶0.1~5份,发酵剂1~5×109cfu/g。本发明提供的酸性慕斯产品不仅能够很好的解决慕斯产品在货架期内稳定性差、容易塌陷的问题,还能够保持货架期内产品气孔的均匀度,还能够提高酸性慕斯产品爽滑绵密的口感,入口即化,能够增加产品质构的稳定性,使产品在货架期内具有良好的持气效果,保持较好的状态。 |
222 |
一种常温凝固型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111371074.2 |
2021-11-18 |
CN116135026B |
2024-02-02 |
胡嘉杰; 李洪亮; 吴秀英; 尚一娜; 冯志宽; 冯志伟 |
本发明涉及乳制品和食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常温凝固型酸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常温凝固型酸奶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三次配料工艺:第一次将酸奶发酵原料进行配料;第二次将发酵后酸奶与果酱进行配料;第三次将添加果酱的酸奶与凝固体系进行配料。本发明通过三次配料工艺,即酸奶发酵、混合果酱、形成凝固体系三部分分别配料,有效地形成凝固状态良好、口感细腻、常温保存稳定性好的含果酱凝固型酸奶,为市场注入了活力,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
223 |
一种茶咖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311701420.8 |
2023-12-12 |
CN117461689A |
2024-01-30 |
靳苗苗; 李启明; 王平; 郭飞翔; 刘绒梅; 周静云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咖酸奶及其制备方法,该茶咖酸奶主要由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制备而成:0.1%‑1%的抗性糊精,0.1%‑1.5%(以茶叶计)的茶成分,0.1%‑2%(以咖啡豆计)的咖啡成分,0.1%‑6%的脂肪补充剂,3%‑10%的甜味成分,100‑200U/吨的发酵菌,余量为奶液;通过添加抗性糊精和特定制备工艺的配合作用,在降低了涩口感和苦感的同时,又不会影响茶和咖啡的香味,从而使茶咖酸奶中各原料口味的融合感得到显著提高,口感更好,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适合市场的大规模推广和销售。 |
224 |
一种能够冷冻保存的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311668958.3 |
2023-12-07 |
CN117461688A |
2024-01-30 |
蒋菁莉; 刘爱萍; 刘佩东; 鞠葛金悦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冷冻保存的酸奶,以质量份数计,包括:85~90份生牛乳、5~7份稀奶油、3.9~5.9份糖、0.5~1份蛋白粉和0.05~0.1份柑橘纤维。所述酸奶由天然原料牛乳、稀奶油、糖、蛋白粉和柑橘纤维制备得到,不含稳定剂、增稠剂、乳化剂或香精等添加剂,健康营养且对食用者身体无负担;按照本发明所述组分制备的酸奶持水率低,且其冷冻状态下的乳清析出量小,同时不会形成大块冰晶或冰碴,能够实现反复冷冻;且该酸奶的粘稠度、清爽度和口感俱佳,具有外观好和风味优的特点。 |
225 |
瑞士乳杆菌在制备降血压发酵产品中的应用 |
CN202210279700.3 |
2022-03-21 |
CN114680337B |
2024-01-30 |
陈丽娥; 赵越; 陈彩玲; 陈苏; 吴琴; 李瑞; 李言郡; 刘冠辰; 余腾斐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瑞士乳杆菌在制备降血压发酵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乳是乳杆菌WHH2580在发酵后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具有出色的抑制活性,并且其特点尤其在于在较低初始接种量条件下获得的发酵乳就具有很高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94‑99%),并且进一步地,我们还发现,该菌株的ACE抑制活性非常稳定,利用该菌株发酵制得的发酵乳产品,经过不同消化酶和不同pH条件处理,其ACE抑制活性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86.5‑99%)。在常温下的长保质期内仍然具有很高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90‑99%)。 |
226 |
一种增稠触变的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111417860.1 |
2021-11-25 |
CN114208885B |
2024-01-30 |
刘爱洁; 骆鹏飞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稠触变的酸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酸奶包含以下重量份或用量的各组分:牛奶和/或复原乳800~920份、浓缩乳清蛋白粉15~25份、红薯淀粉1~10份、卡拉胶2~8份、结冷胶1~6份、钙盐1~10份、嗜热链球菌106~107cfu/g、保加利亚乳杆菌106~107cfu/g、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106~107cfu/g、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106~107cfu/g、白砂糖0~60份。本发明的酸奶不受外力时非常粘稠;受到外力时粘度会降低,流动性增大,便于从包装中分离,减少挂壁残留,方便饮用;而当外力停止时,酸奶会重新恢复粘稠,具有优异的触变性能。 |
227 |
一种新型乳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111416421.9 |
2021-11-25 |
CN114009501B |
2024-01-30 |
孙金威; 刘绒梅; 李启明; 刘媛; 吕雪鹏; 高达; 曹珺; 魏枫染; 周静云; 陆艺菲; 陈翠翠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乳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乳制品含有由变性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肪分子结合形成的油包水构型的网络结构;其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总含量为20‑35%,且脂肪和蛋白质的质量之比为1∶0.5‑0.8,水分含量为50‑70%。该乳制品是利用乳制品中全部的变性牛乳清蛋白和部分的变性酪蛋白能够与特定比例的脂肪分子相互缠绕、结合形成的新的具有油包水构型的网络结构的原理,形成的一种新的乳制品质构,从而开发出的一款新的乳制品形式;该新型乳制品具有嫩滑口感,同时奶香浓郁,具有发酵酸香,且可直接或者作为配料搭配其它食材进行再加工后再食用,便于乳制品大规模推广和长期食用,从而既能对满足人们对食品品质的更高追求,又能更好的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 |
228 |
果蔬酸奶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311307642.1 |
2023-10-10 |
CN117441784A |
2024-01-26 |
何建新; 白纬; 陈望华; 李博胜; 王君能; 王顺余; 傅玲琳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蔬酸奶饮品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精确控制各工艺参数如加热温度、搅拌速率、混合时间等对果蔬原料进行处理,并采用多项理化指标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能够保证果蔬酸奶饮品的风味稳定和质量一致。该发明的关键在于使用一种分仓混合机构来实现对各种果蔬原料的精确混合。所述混合机构包含同轴设置的多个独立搅拌仓,每个仓对应一个搅拌桨。同轴结构共享动力源、传动系统、温控系统等资源,降低成本。总体而言,该发明公开了一套高效经济的果蔬酸奶饮品加工工艺流程,可实现多种果蔬原料的精准混合和质量控制,获得稳定和优质的果蔬酸奶饮品产品。 |
229 |
一种二次灭菌风味发酵乳及其制作方法 |
CN202311650040.6 |
2023-12-04 |
CN117441783A |
2024-01-26 |
石天臣; 蒋淑红; 马志军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灭菌风味发酵乳。本发明通过特定配比的混合稳定剂,可以保证产品中果酱以及营养强化剂的稳定存在,并且能够保持产品长保质期下的状态以及口感稳定,实现产品细菌总数、乳杆菌数、嗜热链球菌数均<1CFU/100g。 |
230 |
一种不含稳定剂和防腐剂的含乳碳酸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111508652.2 |
2021-12-10 |
CN116250566B |
2024-01-26 |
杨丽琛; 高飞; 李洪亮; 马海然; 康正雄; 张春雷; 杨畅 |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含稳定剂和防腐剂的含乳碳酸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碳酸饮料原料包括发酵乳;以所述发酵乳的总质量为基准,所述发酵乳包括6‑10wt%的乳清蛋白粉,4‑6wt%的脱脂乳粉,0.4‑0.6U/kg的发酵菌剂,以及,0.1‑0.2wt%的透明质酸钠。本发明对碳酸饮料的原料配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到了一种不含稳定剂和防腐剂的含乳碳酸饮料,该碳酸饮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零糖零脂,同时可以快速补充蛋白质;并且,该碳酸饮料含气量丰富,且与溶液混合良好,保质期内不易溢出。 |
231 |
一种充气发酵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111432800.7 |
2021-11-29 |
CN116172061B |
2024-01-26 |
白者米来; 李洪亮; 马海然; 康正雄; 陈美瑄; 段晓霞 |
本发明涉及发酵乳饮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气发酵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充气发酵乳饮料包括发酵基料和分散在所述发酵基料中的二氧化碳;发酵基料由包括乳原料和发酵剂的原料制备得到;其中,发酵剂包括乳酸菌和酵母菌,所述乳酸菌包括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乳亚种;所述酵母菌包括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该充气发酵乳饮料具有较好的奶香味和发酵风味,酸甜比适宜,回味度较高,刹口感较强,而且,基本无冒罐现象,在储存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该充气发酵乳饮料很好地解决了含酵母充气发酵乳饮料的冒罐、刹口感较弱、产品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充气发酵乳饮料的产品品质和消费者体验。 |
232 |
一种爆珠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111233658.3 |
2021-10-22 |
CN115997821B |
2024-01-26 |
冯志伟; 马海然; 吴秀英; 冯志宽; 胡嘉杰; 薛建斌 |
本发明涉及乳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爆珠酸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爆珠酸奶中包括稳定剂,所述稳定剂以重量份计,包括:结冷胶1~10份,以及微晶纤维素1~10份;所述爆珠酸奶中的爆珠的质量体积百分含量为1%~10%。本发明在爆珠酸奶的体系中,采用一定比例的结冷胶和微晶纤维素作为稳定剂成分,可以保持爆珠在整个爆珠酸奶体系中更稳定。在常温下放置5个月以上,爆珠依然在整个爆珠酸奶体系中均匀分布。本发明提供的爆珠酸奶稳定性较高,在满足消费者营养需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趣味性和风味,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饮用体验。 |
233 |
一种高蛋白液态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311439036.5 |
2023-11-01 |
CN117413871A |
2024-01-19 |
胡秀婷; 王辉; 张洪凯; 任丽萍; 徐凌峰; 刘成梅; 罗舜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蛋白液态酸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乳制品加工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高蛋白液态酸奶是以质量比为100∶(12‑14)∶(0.008‑0.012)的浓度为4%‑6%的燕窝酶解液、奶粉、酸奶发酵剂为原料经发酵而成,其4.1≤pH≤4.5、乳酸菌数>1×108CFU/g、蛋白质含量>5.0%;本发明提供的高蛋白液态酸奶的制备方法如下:中性蛋白酶酶解燕窝碎后,向燕窝酶解液中添加乳粉,搅拌均质、杀菌、冷却、加入发酵剂、发酵5‑6h,即得到高蛋白液态酸奶;本发明基于燕窝蛋白被水解后与牛奶蛋白相互作用可阻碍发酵过程中pH下降引起蛋白质凝胶但不影响乳酸菌的发酵从而生产高蛋白质含量的液态酸奶;本发明制备高蛋白液态酸奶发酵后不需均质即具备较好流动性,且低温保存后不分层、不沉淀。 |
234 |
一种保持慕斯形状的甜味剂及其制备的无蔗糖慕斯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311507041.5 |
2023-11-13 |
CN117397792A |
2024-01-16 |
唐思学; 张宝堂; 廖娜; 谭家忠 |
本发明涉及蛋糕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保持慕斯形状的甜味剂及其制备的无蔗糖慕斯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质量组分:罗汉果提取物0.05~0.2份,瑞鲍迪苷M0.05~0.1份,赤藓糖醇4~6份,麦芽糖醇2~3份,L‑阿拉伯糖2~3份,膳食纤维2~3份;将所述甜味剂用于制备的慕斯,得到慕斯弹性0.80~0.95N,硬度6.30~6.40mm,稳定性评价22~25分;其中稳定性评价方法为:乳化稳定体系分别在室温下静置24h和3000r/min的速度下离心分离2min,观察分层情况并计算分层率,计算公式如下:分层率=(V1/VO)×100%,式中V1为分层溶液的体积,Vo为溶液的总体积。 |
235 |
一种发酵酸羊奶粉及其生产工艺 |
CN202311020330.2 |
2023-08-15 |
CN117397724A |
2024-01-16 |
刘安让; 刘萍 |
一种发酵酸羊奶粉及其生产工艺,涉及羊奶粉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发酵酸羊奶粉,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全脂羊乳粉300‑350份;全脂乳粉300‑350份;白砂糖250‑350份;34%乳清蛋白粉40‑60份;酸奶发酵粉菌种0.25‑0.45份。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包括:原辅料验收;巴氏杀菌;营养素添加;DSI杀菌;喷雾干燥;小料验收;半成品称量;小料称量分料;混合;金属检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发酵酸羊奶粉的生产工艺存在的发酵不彻底、发酵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各原辅料的生物利用率,使发酵更加彻底,提高发酵效率,缩短了发酵时间。同时,所生产的发酵酸羊奶粉口感好、味道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实用性。 |
236 |
一种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311688584.1 |
2023-12-11 |
CN117378676A |
2024-01-12 |
王春燕; 高飞; 吴秀英; 李辉; 柳春洋; 屈晓伟; 马海然; 牛世祯 |
本发明涉及发酵乳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发酵乳中不添加任何香精、果酱、胶体稳定剂,所述发酵乳由乳源蛋白、乳源脂肪经发酵后得到,本发明提供的发酵乳产品在满足总脂肪:总蛋白质量比为1.3‑1.6和乳清蛋白:酪蛋白质量比为0.25‑0.4时,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以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低温发酵乳成品或常温发酵乳成品均能够实现在90d保质期下,析水量小于1.55g/100g,在指定贮藏条件下能保持纯正风味和稳定质构。 |
237 |
一种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310676197.X |
2023-06-08 |
CN117378674A |
2024-01-12 |
吴正钧; 韩瑨; 王晶; 赵晨冰 |
本发明属于发酵乳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发酵乳包括如下原料:原料乳、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接种于脱脂乳中进行发酵。本发明首次将植物乳杆菌CGMCC NO.26778作为辅助发酵剂,与嗜热链球菌进行共发酵来制备发酵乳,披露了植物乳杆菌CGMCC NO.26778在改善发酵乳乳清析出、保藏期内发酵乳质地方面的功能及其在保藏期内优良的存活性能。与其他植物乳杆菌参与制备的发酵乳相比,本发明制备的发酵乳质地更稳定。 |
238 |
一种新型婴幼儿食用的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311449006.2 |
2023-11-02 |
CN117322466A |
2024-01-02 |
苗君莅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婴幼儿食用的发酵乳及其制备方法。发酵乳包括以下质量比的原料:0.01%‑3%乳糖酶或菌株可利用的糖原、0.001%‑0.005%鼠李糖乳杆菌LGG和补至100%的A2生牛乳。制备方法包括:将A2生牛乳或经浓缩的A2生牛乳预热后,加入乳清蛋白或菌株可利用的糖原,充分溶解后,灭菌、冷却,得到灭菌乳;向灭菌乳中加入鼠李糖乳杆菌LGG和乳糖酶或其他两种糖原中的一种或二者组合,发酵至酸度达到发酵终点,终止发酵,得到物料A;将物料A进行无菌均质,得到发酵乳;冷却、无菌灌注,即得。本发明生产出了一种原料、口感均适合婴幼儿食用的发酵乳。 |
239 |
一种荔枝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及含有其酸奶的制备方法 |
CN202311261085.4 |
2023-09-27 |
CN117304360A |
2023-12-29 |
胡腾根; 徐玉娟; 吴继军; 余元善; 温靖; 邹波; 安可婧; 傅曼琴; 李璐; 彭健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荔枝多糖,由质量百分比为42.87%的半乳糖、30.43%的阿拉伯糖和26.70%的葡萄糖组成;制备方法:以荔枝果汁为原料,经过酵母发酵、离心、纳滤、超滤以及离子吸附柱层析纯化得到具体特定结构的荔枝多糖;含有荔枝多糖的酸奶的制备方法:将荔枝多糖添加至酸奶发酵培养基中,接种融合魏斯氏菌进行发酵,即得酸奶。本发明制备荔枝多糖的方法简单,且制得的荔枝多糖有明显的促进融合魏斯氏菌发酵酸奶产胞外多糖的作用,并显著改善了酸奶的质构和风味。 |
240 |
一种婴幼儿食用的发酵乳果泥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311449010.9 |
2023-11-02 |
CN117297049A |
2023-12-29 |
苗君莅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婴幼儿食用的发酵乳果泥及其制备方法。发酵乳果泥包括以下质量比的原料:0.2‑10%脱色脱酸苹果汁、0.001‑0.005%鼠李糖乳杆菌LGG、0.05‑0.3%柑橘纤维、0.5‑3%食用淀粉、2‑20%果泥、2‑15%果汁和补至100%的原料乳。制备方法包括:将原料乳灭菌、冷却,得到灭菌乳;向灭菌乳中加入脱色脱酸苹果汁、鼠李糖乳杆菌LGG,发酵后,进行均质或平滑泵剪切,得到发酵基质;将果汁预热,加入柑橘纤维、淀粉,果泥搅拌均匀得物料B;将发酵基质加入到物料B中,保温搅拌,均质、杀菌、冷却、无菌灌注,即得。本发明制备的发酵乳果泥符合婴幼儿食用的标准,可常温存放六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