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气元件和设备 / 浮动电位 / 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和方法

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和方法

阅读:808发布:2021-02-16

专利汇可以提供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和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在上部 电极 (34)和下部电极(16)之间生成处理气体的 等离子体 、对晶片(W)进行 等离子体蚀刻 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该等离子体蚀刻装置还包括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 电压 的可变直流电源(50),其施加直流电压,使得上部电极(34)表面的自 偏压 Vdc的绝对值增大至可得到对该表面的适度的溅射效果的程度,并且使得上部电极(34)的等离子体鞘的厚度增厚至可形成期望的缩小的等离子体的程度。,下面是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和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
在处理容器内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向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供给等离子体形成用的第一高频电 的第一高频电力供给单元;和
向所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生成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 处理基板的规定层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还包括向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的电 源,
控制来自所述电源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 使得:
施加电极表面的自偏压Vdc的绝对值增大至可得到对施加电极表 面的规定的溅射效果的程度,
或者使施加电极的等离子体鞘的厚度扩大,在所述施加电极的相 对电极侧,形成被缩小的等离子体,
或者使在施加电极附近生成的电子照射在所述被处理基板上,
或者将等离子体电位控制为期望的值,
或者使等离子体密度上升,
或者使等离子体密度的分布均匀至可得到期望的蚀刻均匀性的程 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 流电压或交流电压为脉冲状或调制后的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来自所述电源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的控 制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生成的等离子体的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测器,根据该检测器的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来自所述电源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 的任一个。
5.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
在处理容器内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向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供给等离子体形成用的第一高频电力 的第一高频电力供给单元;和
向所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生成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 处理基板的规定层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还包括向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的电 源,
所述电源的一个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连接,另一个极与 所述处理容器内的规定部件连接,
控制来自所述电源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 定部件为埋设在存在于处理容器内的绝缘部件中的导体、或构成处理 容器的壁部的部件、或被载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周边的 校正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另一个直流电源,所述另一个直流电源的一个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 二电极中不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的电极连接,另一个极和所述规定部 件或与所述规定部件绝缘的另一个规定部件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 另一个直流电源连接的所述另一个规定部件为埋设在存在于处理容器 内的绝缘部件中的导体、或构成处理容器的壁部的部件、或被载置在 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周边的校正环。
9.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
在处理容器内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向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供给等离子体形成用的第一高频电力 的第一高频电力供给单元;和
向所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生成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 处理基板的规定层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还包括向所述处理容器内的规定部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的 电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 流电压或交流电压为脉冲状或调制后的电压。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 定部件为埋设在存在于处理容器内的绝缘部件中的导体、或构成处理 容器的壁部的部件。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 电源的极与所述规定部件连接,将另一个极与和所述处理容器内的所 述规定部件绝缘的另一个规定部件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规定部件和所述另一个规定部件为埋设在存在于处理容器内的绝缘部 件中的导体、或构成处理容器的壁部的部件。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另一个电源,所述另一个电源与和所述处理容器内的所述规定部件绝 缘的另一个规定部件连接,并向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 述另一个规定部件施加的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为脉冲状或调制后的电 压。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 述电源连接的所述规定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附近,与所述另一个 直流电源连接的所述另一个规定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二电极附近。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规定部件和所述另一个规定部件为埋设在存在于处理容器内的绝缘部 件中的导体、或构成处理容器的壁部的部件。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载置被处理体的下部电极,包括 设置在与所述第二电极上方的被处理基板的外周部的被处理基板相邻 的位置的能够冷却的冷却环、和设置在其外侧或上侧的校正环,所述 校正环作为被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的所述规定部件起作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 在所述冷却环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配置散热性良好的部件、或者使传 热气体在所述冷却环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流动,将所述冷却环冷却。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测量所述冷却环的温度的温度测量机构、将所述冷却环冷却的冷却 部、和控制冷却部对所述内侧环的冷却的冷却控制部。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 述第二电极供给高频电力,向所述校正环的供电通过所述第二电极进 行,在所述冷却环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电介质部件。
2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载置被处理体的下部电极,包括 设置在与所述第二电极上方的被处理基板的外周部的被处理基板相邻 位置的第一校正环、和设置在其外侧或上侧的第二校正环,所述第一 校正环和第二校正环作为被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的所述规定部件 起作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 使向所述第一校正环和所述第二校正环施加的电压分别独立地变化。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 从不同的电源向所述第一校正环和所述第二校正环施加电压。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单 一电源的一个极和另一个极分别与所述第一校正环和所述第二校正环 连接。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校正环被冷却。
27.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
在处理容器内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 极;
向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等离子体形成用的第一高频电力的第一高频 电力施加单元;
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电源;和
向所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
28.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
在处理容器内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 极;
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等离子体形成用的高频电力的第一高频电力 施加单元;
向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第二高频电力的第二高频电力施加单元;
向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第三高频电力的第三高频电力施加单元;
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电源;和
向所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
29.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等离子体处理方法使用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该等离子体处 理装置包括:
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
在处理容器内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向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供给等离子体形成用的第一高频电力 的第一高频电力供给单元;和
向所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生成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 处理基板的规定层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在形成等离子体时,向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施加直流电压或 交流电压,此时,控制其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 使得:
施加电极表面的自偏压Vdc的绝对值增大至可得到对施加电极表 面的规定的溅射效果的程度,
或者使施加电极的等离子体鞘的厚度扩大,在所述施加电极的相 对电极侧,形成被缩小的等离子体,
或者使在施加电极附近生成的电子照射在所述被处理基板上,
或者将等离子体电位控制为期望的值,
或者使等离子体密度上升,
或者使等离子体密度的分布均匀至可得到期望的蚀刻均匀性的程 度。
30.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等离子体处理方法使用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该等离子体处 理装置包括:
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
在处理容器内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向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供给等离子体形成用的高频电力的高 频电力供给单元;和
向所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生成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 处理基板的规定层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在形成等离子体时,向所述处理容器内的规定部件施加直流电压 或交流电压。
31.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处理容器内,将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相对配 置,一边向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等离子体形成用的第一高频电力,一边 向所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以生成该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 被支承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其具有: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工序;和一边向所述第 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一边对所述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的工 序。
32.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处理容器内,将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相对配 置,一边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等离子体形成用的第一高频电力、并向 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第二高频电力和第三高频电力,一边向所述处理容 器内供给处理气体,以生成该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支承在所述 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其具有: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工序;和一边向所述第 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一边对所述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的工 序。
33.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存储有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控制 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程序在运行时,控制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进行权利要求2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
34.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存储有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控制 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程序在运行时,控制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进行权利要求30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存储有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控制 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程序在运行时,控制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进行权利要求3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存储有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控制 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程序在运行时,控制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进行权利要求32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
37.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
在处理容器内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 极;
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高的第一高频电力的第一高频电 力施加单元;
向所述第二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低的第二高频电力的第二高频电 力施加单元;
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电源;
向所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和
控制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 加电力中的任一个的控制装置。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直流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 个均可变。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控制装置控制可否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
40.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对生成的等离子体的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测器,根据该检测器的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 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
41.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 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的频率为13.56MHz以上。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 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的频率为40MHz以上。
44.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 述第二电极施加的第二高频电力的频率为13.56MHz以下。
45.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直流电源施加-2000~+1000V范围的电压。
46.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 述直流电源施加的直流电压的绝对值为500V以上。
47.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直流电压为绝对值大于由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在该第 一电极的表面产生的自偏压的负电压。
4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电极的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的面由含的物质形成。
4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 使由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来自所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产生的电流 通过等离子体放出,在所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总是接地的导电性部件。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所述导电性部件设 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周围。
51.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所述导电性部件配 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附近。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电性部件呈环状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外侧。
53.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电性部件具有用于防止等离子体处理时的飞溅物附着的凹部。
54.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覆盖所述导电性部件的一部分的保护板,通过使所述保护板相对于所 述导电性部件相对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中露 出的部分发生变化。
55.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电性部件为一部分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圆柱形状,通过使所述导电 性部件以圆柱的轴为中心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 体中露出的部分发生变化。
56.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覆盖所述导电性部件的一部分、并且具有用等离子体进行蚀刻而得到 的材质的台阶形状的保护膜,通过蚀刻所述保护膜,所述导电性部件 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部分发生变化。
57.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 使由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来自所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产生的电流 通过等离子体放出,在所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 的指令而被接地的导电性部件。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所述导电性部件设 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周围。
59.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所述导电性部件配 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附近。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电性部件呈环状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外侧。
61.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电性部件具有用于防止等离子体处理时的飞溅物附着的凹部。
62.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蚀刻时被接地。
63.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 向所述导电性部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 的指令,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由此对其表面进行溅射或蚀刻。
64.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电性部件在清理时被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
65.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将所述导电性部件的连接切换至所述直流电源侧或接地线路侧的切 换机构,当利用所述切换机构将所述导电性部件与所述直流电源侧连 接时,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导电性部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 由此对其表面进行溅射或蚀刻。
66.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 向所述导电性部件施加负的直流电压。
67.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 将在向所述导电性部件施加负的直流电压时流入所述处理容器内的直 流电子电流排出,在所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接地的导电性辅助部件。
68.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所述导电性部件配 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附近,所述导电性辅助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 的周围。
6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处 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任一状态的导电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处理容 器内,所述第一状态是为了使向所述第一电极供给的来自所述直流电 源的直流电流通过等离子体放出、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而被 接地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从所述直流电源施加直流电压以对其表 面进行溅射或蚀刻的状态,还包括连接切换机构,该连接切换机构能 够在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且所述导电性部件与 接地线路连接的第一连接,和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 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与所述导电性部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之间进行 切换,通过该切换,能够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
70.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状态在等离子体蚀刻时形成,所述第二状态在所述导电性部件的 清理时形成。
71.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
在处理容器内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 极;
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高的第一高频电力的第一高频电 力施加单元;
向所述第二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低的第二高频电力的第二高频电 力施加单元;
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电源;
向所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和
控制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 加电力中的任一个的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电极被分割为内侧电极和外侧电极,所述第一高频电力 被分配并施加于所述内侧电极和所述外侧电极,所述直流电源与其中 的至少一方连接。
72.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直流电源能够使向所述内侧电极和所述外侧电极施加的直流电压分别 独立地变化。
73.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 从不同的直流电源向所述内侧电极和所述外侧电极施加直流电压。
74.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 述电源的一个极与所述内侧电极连接,将另一个极与所述外侧电极连 接。
75.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直流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 个均可变。
76.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控制装置控制可否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
77.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对生成的等离子体的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测器,根据该检测器的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 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
78.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
79.如权利要求7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 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的频率为13.56MHz以上。
80.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 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的频率为40MHz以上。
81.如权利要求7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 述第二电极施加的第二高频电力的频率为13.56MHz以下。
82.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直流电源施加-2000~+1000V范围的电压。
83.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 述直流电源施加的直流电压的绝对值为500V以上。
84.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直流电压为绝对值大于由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在该第 一电极的表面产生的自偏压的负电压。
85.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电极的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的面由含硅的物质形成。
86.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 使由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来自所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产生的电流 通过等离子体放出,在所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总是接地的导电性部件。
87.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所述导电性部件设 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周围。
88.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所述导电性部件配 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附近。
89.如权利要求8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电性部件呈环状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外侧。
90.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电性部件具有用于防止等离子体处理时的飞溅物附着的凹部。
91.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覆盖所述导电性部件的一部分的保护板,通过使所述保护板相对于所 述导电性部件相对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中露 出的部分发生变化。
92.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电性部件为一部分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圆柱形状,通过使所述导电 性部件以圆柱的轴为中心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 体中露出的部分发生变化。
93.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覆盖所述导电性部件的一部分、并且具有用等离子体进行蚀刻而得到 的材质的台阶形状的保护膜,通过蚀刻所述保护膜,所述导电性部件 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部分发生变化。
94.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 使由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来自所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产生的电流 通过等离子体放出,在所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 的指令而被接地的导电性部件。
95.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所述导电性部件设 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周围。
96.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所述导电性部件配 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附近。
97.如权利要求9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电性部件呈环状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外侧。
98.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电性部件具有用于防止等离子体处理时的飞溅物附着的凹部。
99.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蚀刻时被接地。
100.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 向所述导电性部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 的指令,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由此对其表面进行溅射或蚀刻。
101.如权利要求100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电性部件在清理时被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
102.如权利要求100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将所述导电性部件的连接切换至所述直流电源侧或接地线路侧的 切换机构,当利用所述切换机构将所述导电性部件与所述直流电源侧 连接时,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导电性部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 由此对其表面进行溅射或蚀刻。
103.如权利要求100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能 够向所述导电性部件施加负的直流电压。
104.如权利要求103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为 了将在向所述导电性部件施加负的直流电压时流入所述处理容器内的 直流电子电流排出,在所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接地的导电性辅助部件。
105.如权利要求104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所述导电性部件 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附近,所述导电性辅助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电 极的周围。
106.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处 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任一状态的导电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处理容 器内,所述第一状态是为了使向所述第一电极供给的来自所述直流电 源的直流电流通过等离子体放出、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而被 接地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从所述直流电源施加直流电压以对其表 面进行溅射或蚀刻的状态,还包括连接切换机构,该连接切换机构能 够在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且所述导电性部件与 接地线路连接的第一连接,和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 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与所述导电性部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之间进行 切换,通过该切换,能够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
107.如权利要求10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状态在等离子体蚀刻时形成,所述第二状态在所述导电性部件 的清理时形成。
108.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处理容器内,将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相对配 置,一边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高的第一高频电力、并向所 述第二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低的第二高频电力,一边向所述处理容器 内供给处理气体,以生成该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支承在所述第 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其具有: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工序;和一边向所述第 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一边对所述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的工 序。
109.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
110.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直流电压为绝对值大于由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在该 第一电极的表面产生的自偏压的负电压。
111.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 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的频率为13.56~60MHz,向所述下 部电极施加的第二高频电力的频率为300kHz~13.56MHz以下。
112.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处理气体为包含氟化合物的气体。
113.如权利要求112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包含碳氟化合物的气体至少包含C4F8。
114.如权利要求113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包含碳氟化合物的气体中还包含不活泼气体。
115.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对被支承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所述 绝缘膜为有机类绝缘膜。
116.如权利要求115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有机类绝缘膜为SiOC类膜。
117.如权利要求11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SiOC类膜的底膜由碳化硅(SiC)形成。
118.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直流电压的绝对值为1500V以下。
119.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处 理压力为1.3~26.7Pa。
120.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 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为3000W以下。
121.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 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的第二高频电力为100~5000W。
122.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 被支承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所述处 理气体为C4F8、N2和Ar的混合气体,其流量比为C4F8/N2/Ar=4~ 20/100~500/500~1500mL/min。
123.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对被支承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应用 于过蚀刻阶段。
124.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对被支承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为了 增大所述绝缘膜与底膜的选择比,使用C5F8、Ar、N2的组合作为所述 处理气体。
125.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对被支承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为了 增大所述绝缘膜与掩模的选择比,使用CF4、或C4F8、CF4、Ar、N2、 O2中的任一种组合作为所述处理气体。
126.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对被支承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为了 增大所述绝缘膜的蚀刻速度,使用C4F6、CF4、Ar、O2、或C4F6、C3F8、 Ar、O2、或C4F6、CH2F2、Ar、O2中的任一种组合作为所述处理气体。
127.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处理容器内,将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相对配 置,一边向被分割为内侧电极和外侧电极的所述第一电极施加频率相 对较高的第一高频电力、并向所述第二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低的第二 高频电力,一边向所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以生成该处理气体 的等离子体,对被支承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 处理,
其具有:向所述内侧电极和所述外侧电极中的至少一方施加直流 电压的工序;和一边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一边对所述被处 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的工序。
128.如权利要求12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对被支承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为了 增大所述绝缘膜与底膜的选择比,使用C5F8、Ar、N2的组合作为所述 处理气体。
129.如权利要求12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对被支承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为了 增大所述绝缘膜与掩模的选择比,使用CF4、或C4F8、CF4、Ar、N2、 O2中的任一种的组合作为所述处理气体。
130.如权利要求127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对被支承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为了 增大所述绝缘膜的蚀刻速度,使用C4F6、CF4、Ar、O2、或C4F6、C3F8、 Ar、O2、或C4F6、CH2F2、Ar、O2中的任一种组合作为所述处理气体。
131.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存储有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控 制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程序在运行时,控制等离子体处理装 置,进行权利要求108~126中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
132.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存储有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控 制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程序在运行时,控制等离子体处理装 置,进行权利要求127~130中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
133.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
在处理容器内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 极;
向所述第二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高的第一高频电力的第一高频电 力施加单元;
向所述第二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低的第二高频电力的第二高频电 力施加单元;
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电源;和
向所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
134.如权利要求133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直流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 一个均可变。
135.如权利要求134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控制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 加电力中的任一个的控制装置。
136.如权利要求135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控制装置控制可否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
137.如权利要求135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对生成的等离子体的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测器,根据该检测器的信 息,所述控制装置控制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施加电压、 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
138.如权利要求133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
139.如权利要求13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向 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的频率为27MHz以上。
140.如权利要求13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向 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的频率为40MHz以上。
141.如权利要求13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向 所述第二电极施加的第二高频电力的频率为13.56MHz以下。
142.如权利要求133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直流电源施加-2000~+1000V范围的电压。
143.如权利要求133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电极的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的面由含硅的物质形成。
144.如权利要求133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电极相对于接地电位为直流浮动状态。
145.如权利要求144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 有能够将所述第一电极改变为浮动状态或接地状态的可变装置,根据 来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当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时,所述 可变装置使所述第一电极相对于接地电位成为浮动状态,当不向所述 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时,所述可变装置使所述第一电极相对于接地 电位成为浮动状态或接地状态中的任一个。
146.如权利要求133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为 了使由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来自所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产生的电 流通过等离子体放出,在所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总是接地的导电性部 件。
147.如权利要求14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所述导电性部件 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周围。
148.如权利要求14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所述导电性部件 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附近。
149.如权利要求14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电性部件呈环状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外侧。
150.如权利要求14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电性部件具有用于防止等离子体处理时的飞溅物附着的凹部。
151.如权利要求14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 有覆盖所述导电性部件的一部分的保护板,通过使所述保护板相对于 所述导电性部件相对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中 露出的部分发生变化。
152.如权利要求14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电性部件为一部分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圆柱形状,通过使所述导 电性部件以圆柱的轴为中心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 子体中露出的部分发生变化。
153.如权利要求14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 括覆盖所述导电性部件的一部分、并且具有用等离子体进行蚀刻而得 到的材质的台阶形状的保护膜,通过蚀刻所述保护膜,所述导电性部 件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部分发生变化。
154.如权利要求133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为 了使由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来自所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产生的电 流通过等离子体放出,在所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 置的指令而被接地的导电性部件。
155.如权利要求154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所述导电性部件 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周围。
156.如权利要求154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所述导电性部件 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附近。
157.如权利要求15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电性部件呈环状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外侧。
158.如权利要求154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电性部件具有用于防止等离子体处理时的飞溅物附着的凹部。
159.如权利要求154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蚀刻时被接地。
160.如权利要求154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能 够向所述导电性部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 置的指令,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由此对其表面进行溅射或蚀刻。
161.如权利要求160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电性部件在清理时被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
162.如权利要求160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将所述导电性部件的连接切换至所述直流电源侧或接地线路侧的 切换机构,当利用所述切换机构将所述导电性部件与所述直流电源侧 连接时,从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导电性部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 由此对其表面进行溅射或蚀刻。
163.如权利要求160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能 够向所述导电性部件施加负的直流电压。
164.如权利要求163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为 了将在向所述导电性部件施加负的直流电压时流入所述处理容器内的 直流电子电流排出,在所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接地的导电性辅助部件。
165.如权利要求164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所述导电性部件 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的附近,所述导电性辅助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电 极的周围。
166.如权利要求133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 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任一状态的导电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处理 容器内,所述第一状态是为了使向所述第一电极供给的来自所述直流 电源的直流电流通过等离子体放出、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而 被接地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从所述直流电源施加直流电压以对其 表面进行溅射或蚀刻的状态,还包括连接切换机构,该连接切换机构 能够在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且所述导电性部件 与接地线路连接的第一连接,和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极 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与所述导电性部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之间进 行切换,通过该切换,能够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
167.如权利要求16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状态在等离子体蚀刻时形成,所述第二状态在所述导电性部件 的清理时形成。
168.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处理容器内,将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相对配 置,一边向所述第二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高的第一高频电力和频率相 对较低的第二高频电力,一边向所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以生 成该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支承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 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其具有: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工序;和一边向所述第 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一边对所述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的工 序。
169.如权利要求16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 所述第一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均可变。
170.如权利要求169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控 制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
171.如权利要求170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控 制可否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
172.如权利要求170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 生成的等离子体的状态进行检测,根据该检测信息,控制向所述第一 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
173.如权利要求16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电极相对于接地电位为直流浮动状态。
174.如权利要求173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电极能够改变为浮动状态或接地状态,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 的指令,当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时,使所述第一电极相对于 接地电位成为浮动状态,当不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时,使所 述第一电极相对于接地电位成为浮动状态或接地状态中的任一个。
175.如权利要求16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总是接地的导电性部件,使由向所述第一电极 施加的直流电压产生的电流通过等离子体放出。
176.如权利要求16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而被接地的导电 性部件,使由向所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直流电压产生的电流通过等离子 体放出。
177.如权利要求17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蚀刻时被接地。
178.如权利要求176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能 够向所述导电性部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 置的指令,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由此对其表面进行溅射或蚀刻。
179.如权利要求17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导电性部件在清理时被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
180.如权利要求17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将所述导电性部件的连接切换至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电源侧或接 地线路侧的切换机构,当利用所述切换机构将所述导电性部件与所述 直流电源侧连接时,从所述直流电流向所述导电性部件施加直流电压 或交流电压,由此对其表面进行溅射或蚀刻。
181.如权利要求17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能 够向所述导电性部件施加负的直流电压。
182.如权利要求181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为 了将在向所述导电性部件施加负的直流电压时流入所述处理容器内的 直流电子电流排出,在所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接地的导电性辅助部件。
183.如权利要求16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对被支承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为了 增大所述绝缘膜与底膜的选择比,使用C5F8、Ar、N2、或C4F8、Ar、 N2、或C4F8、Ar、N2、O2、或C4F8、Ar、N2、CO中的任一种组合作 为所述处理气体。
184.如权利要求16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对被支承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为了 增大所述绝缘膜与掩模的选择比,使用CF4、或CF4、Ar、或N2、H2 中的任一种组合作为所述处理气体。
185.如权利要求16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对被支承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上的有机反射防止 膜进行蚀刻时,使用CF4、或CF4、C3F8、或CF4、C4F8、或CF4、C4F6 中的任一种组合作为所述处理气体。
186.如权利要求168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对被支承在所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为了 增大所述绝缘膜的蚀刻速度,使用C4F6、CF4、Ar、O2、或C4F6、C3F8、 Ar、O2、或C4F6、C4F8、Ar、O2、或C4F6、C2F6、Ar、O2、或C4F8、 Ar、O2、或C4F8、Ar、O2中的任一种组合作为所述处理气体。
187.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存储有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控 制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程序在运行时,控制等离子体处理装 置,进行权利要求168~186中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对半导体基板等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的等离 子体处理装置、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例如,在半导体器件的制造过程中,为了在作为被处理基板的半 导体晶片上形成的规定层上形成规定图案,大多采用以抗蚀剂作为掩 模、利用等离子体进行蚀刻的等离子体蚀刻处理。
作为用于进行这样的等离子体蚀刻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使用各 种装置,其中,主流为电容耦合型平行平板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在电容耦合型平行平板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在腔室内配置一对 平行平板电极(上部和下部电极),将处理气体导入腔室内,并且向一 个电极施加高频,在电极间形成高频电场,利用该高频电场形成处理 气体的等离子体,对半导体晶片的规定层进行等离子体蚀刻。
具体地说,已知有向上部电极施加等离子体形成用的高频以形成 等离子体、向下部电极施加离子引入用的高频,由此形成适当的等离 子体状态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由此,能够以高选择比进行再现性高 的蚀刻处理(例如,特开2000-173993号公报(专利文献1))。
可是,与近年来的微细加工的要求对应,作为掩模使用的光致抗 蚀剂的膜厚变薄,使用的光致抗蚀剂也正从KrF光致抗蚀剂(即利用 以KrF气体作为发光源的激光进行曝光的光致抗蚀剂)向能够形成约 0.13μm以下的图案开口的ArF光致抗蚀剂(即利用以ArF气体作为发 光源的波长更短的激光进行曝光的光致抗蚀剂)转变。
然而,由于ArF光致抗蚀剂耐等离子体性低,所以存在使用KrF 抗蚀剂时几乎不会发生的蚀刻途中表面产生粗糙的问题。因此,会产 生开口部的内壁面出现纵条纹(striation)、或开口部扩大(CD扩大) 的问题,与光致抗蚀剂的膜厚较薄相结合,会产生不能以良好的蚀刻 选择比形成蚀刻孔的不利情况。
另一方面,在这种蚀刻装置中,在供给上部电极的等离子体生成 用的高频电的功率小的情况下,在蚀刻结束后,堆积物(deposit) 会附着在上部电极上,有可能导致处理特性变化或产生颗粒。另外, 在功率大的情况下,电极会产生削减,功率小的情况下,处理特性会 变化。来自高频电源的功率由处理确定为适当的范围,因此希望无论 在什么样的功率下,处理都不改变。另外,蚀刻时在腔室壁上产生堆 积物,在连续蚀刻处理的情况等下,会产生前面的处理的影响残留、 并对下一个处理带来不良影响的记忆效应(memory effect),因此也要 求消除堆积物在腔室壁上的附着。
另外,在这样的平行平板型电容耦合型蚀刻装置中,在腔室内的 压力高、并且使用的蚀刻气体为负性气体(例如CxFy、O2等)的情况 下,腔室中心部的等离子体密度低,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控制等离子 体密度。
另一方面,在半导体器件中,随着配线的微细化和高速化的要求 提高,出于减少配线寄生电容的目的,低介电常数的层间绝缘膜的利 用向前发展。在这样的低介电常数膜(Low-k膜)中,SiOC类膜特别 引人注目。
在对SiOC类膜等有机类Low-k膜进行等离子体蚀刻的情况下, 重要的是充分地确保其与氮化等底膜和掩模层的选择比。通常,作 为与底膜的选择性比较高的处理气体,使用氟化合物气体类的混合 气体,但仅使用那些气体难以得到充分的选择比。于是,提出了如下 的蚀刻方法:在SiOC类膜的蚀刻中,以作为Cu配线的阻挡层的氮化 硅膜作为底蚀刻停止层、对SiOC类层间绝缘膜进行等离子体蚀刻时, 为了提高与底膜的选择比,使用C4F8/Ar/N2作为处理气体,并使Ar的 流量比为80%以上,以提高与氮化硅膜的选择比(例如,特开 2002-270586号公报(专利文献2))。
另外,提出了如下的蚀刻方法:在与上述专利文献2同样,以氮 化硅膜作为底蚀刻停止层、对SiOC类层间绝缘膜进行等离子体蚀刻 时,进行使用CHF3/Ar/N2作为处理气体的第一阶段的蚀刻和使用 C4F8/Ar/N2作为处理气体的第二阶段的蚀刻,以提高对掩模和氮化硅膜 两者的选择比(例如,特开2004-87875号公报(专利文献3))。
然而,如上所述作为Cu配线的阻挡层使用的氮化硅,虽然阻挡性 好,但相对介电常数高达7.0,因此,为了充分地利用SiOC类膜等Low-k 膜的低介电常数特性,还要求阻挡层的介电常数低。作为其中之一, 有相对介电常数为3.5的碳化硅(SiC)。
在将作为这样的低介电常数阻挡层的SiC作为底蚀刻停止层使用、 对上层的作为被蚀刻层的Low-k膜进行蚀刻时,需要确保充分的蚀刻 选择比。但是,使用上述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碳氟化合 物类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蚀刻,不能充分地确保Low-k膜与SiC层的 蚀刻选择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其目的是提供能够将抗蚀剂层等有 机掩模层的耐等离子体性维持较高从而以高选择比进行蚀刻、或者能 够有效地消除堆积物在电极上的附着、或者能够进行高速的蚀刻、或 者能够对被处理基板进行均匀的蚀刻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和等离子体 处理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对作为蚀刻停止层的 底SiC层的高蚀刻选择比、进行Low-k膜的蚀刻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 括: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在处理容器内 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向上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供给等 离子体形成用的第一高频电力的第一高频电力供给单元;和向上述处 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在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 电极之间生成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处理基板的规定层进行等离 子体处理,该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还包括向上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施 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的电源,控制来自上述电源的施加电压、施加 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使得:施加电极表面的自偏压Vdc的绝对 值增大至可得到对施加电极表面的规定的溅射效果的程度;或者使施 加电极的等离子体鞘的厚度扩大,在上述施加电极的相对电极侧,形 成被缩小的等离子体;或者使在施加电极附近生成的电子照射在上述 被处理基板上;或者将等离子体电位控制为期望的值,或者使等离子 体密度上升;或者使等离子体密度的分布均匀至可得到期望的蚀刻均 匀性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为脉冲状或调制后 的电压。另外,可以形成还包括控制来自上述电源的施加电压、施加 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另外,可以:还包括 对生成的等离子体的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测器,根据该检测器的信息, 上述控制装置控制来自上述电源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 的任一个。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 括: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在处理容器内 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向上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供给等 离子体形成用的第一高频电力的第一高频电力供给单元;和向上述处 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在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 电极之间生成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处理基板的规定层进行等离 子体处理,该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还包括向上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施 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的电源,上述电源的一个极与上述第一电极或 第二电极连接,另一个极与上述处理容器内的规定部件连接,控制来 自上述电源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规定部件为埋设在存在于处理容器内 的绝缘部件中的导体、或构成处理容器的壁部的部件、或被载置在上 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周边的校正环。另外,可以形成为如下结 构:还包括另一个直流电源,上述另一个直流电源的一个极与上述第 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不与上述直流电源连接的电极连接,另一个极和 上述规定部件或与上述规定部件绝缘的另一个规定部件连接。另外, 优选:与上述另一个直流电源连接的上述另一个规定部件为埋设在存 在于处理容器内的绝缘部件中的导体、或构成处理容器的壁部的部件、 或被载置在上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周边的校正环。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 括: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在处理容器内 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向上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供给等 离子体形成用的第一高频电力的第一高频电力供给单元;和向上述处 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在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 电极之间生成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处理基板的规定层进行等离 子体处理,该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还包括向上述处理容器内的规定部件 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的电源。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可以为脉冲状或调制后 的电压。另外,优选上述规定部件为埋设在存在于处理容器内的绝缘 部件中的导体、或构成处理容器的壁部的部件。另外,可以构成为: 将上述电源的极与上述规定部件连接,将另一个极与和上述处理容器 内的上述规定部件绝缘的另一个规定部件连接。另外,优选上述规定 部件和上述另一个规定部件为埋设在存在于处理容器内的绝缘部件中 的导体、或构成处理容器的壁部的部件。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优选:还包括另一个电源,上述另一个 电源与和上述处理容器内的上述规定部件绝缘的另一个规定部件连 接,并向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向上述另一个 规定部件施加的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可以为脉冲状或调制后的电压。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优选:与上述电源连接的上述规定部件 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附近,与上述另一个直流电源连接的上述另一个 规定部件配置在上述第二电极附近。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规定部 件和上述另一个规定部件为埋设在存在于处理容器内的绝缘部件中的 导体、或构成处理容器的壁部的部件。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 上述第二电极为载置被处理体的下部电极,包括设置在与上述第二电 极上方的被处理基板的外周部的被处理基板相邻的位置的能够冷却的 冷却环、和设置在其外侧或上侧的校正环,上述校正环作为被施加直 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的上述规定部件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通 过在上述冷却环和上述第二电极之间配置散热性良好的部件、或者使 传热气体在上述冷却环和上述第二电极之间流动,将上述冷却环冷却。 另外,优选还包括测量上述冷却环的温度的温度测量机构、将上述冷 却环冷却的冷却部、和控制冷却部对上述内侧环的冷却的冷却控制部。 另外,可以构成为:向上述第二电极供给高频电力,向上述校正环的 供电通过上述第二电极进行,在上述冷却环和上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 有电介质部件。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 上述第二电极为载置被处理体的下部电极,包括设置在与上述第二电 极上方的被处理基板的外周部的被处理基板相邻位置的第一校正环、 和设置在其外侧或上侧的第二校正环,上述第一校正环和第二校正环 作为被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的上述规定部件起作用。在这种情况 下,能够使向上述第一校正环和上述第二校正环施加的电压分别独立 地变化。另外,可以构成为:分别从不同的电源向上述第一校正环和 上述第二校正环施加电压。另外,可以构成为:将单一电源的一个极 和另一个极分别与上述第一校正环和上述第二校正环连接。另外,上 述第一校正环可以被冷却。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 括: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在处理容器内 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向上述第二电极 施加等离子体形成用的第一高频电力的第一高频电力施加单元;向上 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电源;和向上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 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 括: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在处理容器内 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向上述第一电极 施加等离子体形成用的高频电力的第一高频电力施加单元;向上述第 二电极施加第二高频电力的第二高频电力施加单元;向上述第二电极 施加第三高频电力的第三高频电力施加单元;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 流电压的直流电源;和向上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 给单元。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 等离子体处理方法使用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该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包括: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在处理容器 内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向上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供给 等离子体形成用的第一高频电力的第一高频电力供给单元;和向上述 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在上述第一电极和第 二电极之间生成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处理基板的规定层进行等 离子体处理,在形成等离子体时,向上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施加直 流电压或交流电压,此时,控制其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 的任一个,使得:施加电极表面的自偏压Vdc的绝对值增大至可得到对 施加电极表面的规定的溅射效果的程度;或者使施加电极的等离子体 鞘的厚度扩大,在上述施加电极的相对电极侧,形成被缩小的等离子 体;或者使在施加电极附近生成的电子照射在上述被处理基板上;或 者将等离子体电位控制为期望的值;或者使等离子体密度上升;或者 使等离子体密度的分布均匀至可得到期望的蚀刻均匀性的程度。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 等离子体处理方法使用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该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包括: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在处理容器 内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向上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供给 等离子体形成用的高频电力的高频电力供给单元;和向上述处理容器 内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在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 间生成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处理基板的规定层进行等离子体处 理,在形成等离子体时,向上述处理容器内的规定部件施加直流电压 或交流电压。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处理容器内,将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相对配置,一 边向上述第二电极施加等离子体形成用的第一高频电力,一边向上述 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以生成该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支承 在上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该等离子体处理 方法具有: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工序;和一边向上述第一 电极施加直流电压,一边对上述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的工序。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处理容器内,将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相对配置,一 边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等离子体形成用的第一高频电力、并向上述第 二电极施加第二高频电力和第三高频电力,一边向上述处理容器内供 给处理气体,以生成该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支承在上述第二电 极上的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该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具有:向 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工序;和一边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 电压,一边对上述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的工序。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其存储有 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程序在运行时, 控制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进行上述第六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其存储 有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程序在运行时, 控制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进行上述第七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其存储 有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程序在运行时, 控制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进行上述第八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其存储 有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程序在运行时, 控制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进行上述第九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在处理容器 内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向上述第一电 极施加频率相对较高的第一高频电力的第一高频电力施加单元;向上 述第二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低的第二高频电力的第二高频电力施加单 元;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电源;向上述处理容器内供 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和控制从上述直流电源向上述第一 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的控制装置。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上述直流电源的施加电压、施加电 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均可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上述 控制装置控制可否从上述直流电源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另 外,可以构成为:还包括对生成的等离子体的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测器, 根据该检测器的信息,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从上述直流电源向上述第一 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
在上述第十四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典型地,上述第一电 极为上部电极,上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向上 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的频率为13.56MHz以上,更优选为 40MHz以上。另外,优选向上述第二电极施加的第二高频电力的频率 为13.56MHz以下。
另外,在上述第十四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优选上述直流 电源施加-2000~+1000V范围的电压。另外,优选从上述直流电源施 加的直流电压的绝对值为100V以,更优选为500V以上。另外,优选: 上述直流电压为绝对值大于由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在 该第一电极的表面产生的自偏压的负电压。另外,上述第一电极的与 上述第二电极相对的面可以由含硅的物质形成。
在上述第十四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为了使由向上述第一 电极施加的来自上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产生的电流通过等离子体放 出,可以在上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总是接地的导电性部件。在这种情况 下,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上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 极,上述导电性部件设置在上述第二电极的周围。另外,上述导电性 部件可以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的附近。另外,上述导电性部件可以呈 环状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的外侧。另外,可以构成为:上述导电性部 件具有用于防止等离子体处理时的飞溅物附着的凹部。
在这样的结构中,优选:该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具有覆盖上述导电 性部件的一部分的保护板,通过使上述保护板相对于上述导电性部件 相对移动的驱动机构,上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部分发生 变化。另外,优选:上述导电性部件为一部分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圆 柱形状,通过使上述导电性部件以圆柱的轴为中心转动的驱动机构, 上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部分发生变化。另外,优选:该 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包括覆盖上述导电性部件的一部分、并且具有用等 离子体进行蚀刻而得到的材质的台阶形状的保护膜,通过蚀刻上述保 护膜,上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部分发生变化。
在上述第十四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为了使由向上述第一 电极施加的来自上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产生的电流通过等离子体放 出,可以在上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而被接 地的导电性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电极为上部 电极,上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上述导电性部件设置在上述第二电 极的周围。另外,上述导电性部件可以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的附近。 另外,上述导电性部件可以呈环状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的外侧。另外, 可以构成为:上述导电性部件具有用于防止等离子体处理时的飞溅物 附着的凹部。另外,可以构成为:上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蚀刻时 被接地。
可以构成为:能够向上述导电性部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 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由此对其 表面进行溅射或蚀刻。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导电性部件在清理时 被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另外,可以构成为:该等离子体处理装 置还包括将上述导电性部件的连接切换至上述直流电源侧或接地线路 侧的切换机构,当利用上述切换机构将上述导电性部件与上述直流电 源侧连接时,从上述直流电源向上述导电性部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 电压,由此对其表面进行溅射或蚀刻。在这样的结构中,优选能够向 上述导电性部件施加负的直流电压。在能够这样施加负的直流电压的 结构中,优选:为了将在向上述导电性部件施加负的直流电压时流入 上述处理容器内的直流电子电流排出,在上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接地 的导电性辅助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电极为上 部电极,上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上述导电性部件配置在上述第一 电极的附近,上述导电性辅助部件设置在上述第二电极的周围。
在上述第十四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可以构成为:将处于 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任一状态的导电性部件设置在上述处理容器 内,上述第一状态是为了使向上述第一电极供给的来自上述直流电源 的直流电流通过等离子体放出、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而被接 地的状态,上述第二状态是从上述直流电源施加直流电压以对其表面 进行溅射或蚀刻的状态,该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还包括连接切换机构, 该连接切换机构能够在上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与上述第一电极连接、且 上述导电性部件与接地线路连接的第一连接,和上述直流电源的正极 与上述第一电极连接、上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与上述导电性部件连接的 第二连接之间进行切换,通过该切换,能够分别形成上述第一状态和 上述第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第一状态在等离子体蚀刻 时形成,上述第二状态在上述导电性部件的清理时形成。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在处理容器 内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向上述第一电 极施加频率相对较高的第一高频电力的第一高频电力施加单元;向上 述第二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低的第二高频电力的第二高频电力施加单 元;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电源;向上述处理容器内供 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和控制从上述直流电源向上述第一 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的控制装置,上述 第一电极被分割为内侧电极和外侧电极,上述第一高频电力被分配并 施加于上述内侧电极和上述外侧电极,上述直流电源与其中的至少一 方连接。
在上述第十五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可以构成为:上述直 流电源能够使向上述内侧电极和上述外侧电极施加的直流电压分别独 立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分别从不同的直流电源向上 述内侧电极和上述外侧电极施加直流电压。另外,可以构成为:将上 述电源的一个极与上述内侧电极连接,将另一个极与上述外侧电极连 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上述直流电源的施加电压、施加电 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均可变。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上述控制装置控制可否从上述直流 电源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另外,可以构成为:该等离子体 处理装置还包括对生成的等离子体的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测器,根据该 检测器的信息,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从上述直流电源向上述第一电极的 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
在上述第十五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典型地,上述第一电 极为上部电极,上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在这种情况,优选向上述 第一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的频率为13.56MHz以上,更优选为 40MHz以上。另外,优选向上述第二电极施加的第二高频电力的频率 为13.56MHz以下。
另外,在上述第十五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优选:上述直 流电源能够施加-2000~+1000V范围的电压,另外,从上述直流电源 施加的直流电压的绝对值为100V以上、更优选为500V以上。另外, 优选:上述直流电压为绝对值大于由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 电力在该第一电极的表面产生的自偏压的负电压。另外,上述第一电 极的与上述第二电极相对的面可以由含硅的物质形成。
在上述第十五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为了使由向上述第一 电极施加的来自上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产生的电流通过等离子体放 出,可以在上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总是接地的导电性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上述第 二电极为下部电极,上述导电性部件设置在上述第二电极的周围。另 外,上述导电性部件可以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的附近。另外,上述导 电性部件可以呈环状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的外侧。另外,可以构成为: 上述导电性部件具有用于防止等离子体处理时的飞溅物附着的凹部。
在这样的结构中,优选:该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具有覆盖上述导电 性部件的一部分的保护板,通过使上述保护板相对于上述导电性部件 相对移动的驱动机构,上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部分发生 变化。另外,优选:上述导电性部件为一部分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圆 柱形状,通过使上述导电性部件以圆柱的轴为中心转动的驱动机构, 上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部分发生变化。另外,优选:该 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包括覆盖上述导电性部件的一部分、并且具有用等 离子体进行蚀刻而得到的材质的台阶形状的保护膜,通过蚀刻上述保 护膜,上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部分发生变化。
在上述第十五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为了使由向上述第一 电极施加的来自上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产生的电流通过等离子体放 出,可以在上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而被接 地的导电性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电极为上部 电极,上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上述导电性部件设置在上述第二电 极的周围。另外,上述导电性部件可以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的附近。 另外,上述导电性部件呈环状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的外侧。另外,可 以构成为:上述导电性部件具有用于防止等离子体处理时的飞溅物附 着的凹部。另外,可以构成为:上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蚀刻时被 接地。
可以构成为:能够向上述导电性部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 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由此对其 表面进行溅射或蚀刻。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导电性部件在清理时 被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另外,可以构成为:该等离子体处理装 置还包括将上述导电性部件的连接切换至上述直流电源侧或接地线路 侧的切换机构,当利用上述切换机构将上述导电性部件与上述直流电 源侧连接时,从上述直流电源向上述导电性部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 电压,由此对其表面进行溅射或蚀刻。在这样的结构中,优选能够向 上述导电性部件施加负的直流电压。在能够这样施加负的直流电压的 结构中,优选:为了将在向上述导电性部件施加负的直流电压时流入 上述处理容器内的直流电子电流排出,在上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接地 的导电性辅助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电极为上 部电极,上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上述导电性部件配置在上述第一 电极的附近,上述导电性辅助部件设置在上述第二电极的周围。
在上述第十五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可以构成为:将处于 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任一状态的导电性部件设置在上述处理容器 内,上述第一状态是为了使向上述第一电极供给的来自上述直流电源 的直流电流通过等离子体放出、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而被接 地的状态,上述第二状态是从上述直流电源施加直流电压以对其表面 进行溅射或蚀刻的状态,该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还包括连接切换机构, 该连接切换机构能够在上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与上述第一电极连接、且 上述导电性部件与接地线路连接的第一连接,和上述直流电源的正极 与上述第一电极连接、上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与上述导电性部件连接的 第二连接之间进行切换,通过该切换,能够分别形成上述第一状态和 上述第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第一状态在等离子体蚀刻时 形成,上述第二状态在上述导电性部件的清理时形成。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处理容器内,将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相对配置, 一边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高的第一高频电力、并向上述第 二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低的第二高频电力,一边向上述处理容器内供 给处理气体,以生成该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支承在上述第二电 极上的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该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具有:向 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工序;和一边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 电压,一边对上述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的工序。
在上述第十六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中,典型地,上述第一电 极为上部电极,上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 直流电压为绝对值大于由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在该第 一电极的表面产生的自偏压的负电压。另外,优选向上述上部电极施 加的第一高频电力的频率为13.56~60MHz,向上述下部电极施加的第 二高频电力的频率为300kHz~13.56MHz以下。另外,优选上述处理 气体为包含碳氟化合物的气体。在这种情况下,更优选上述包含碳氟 化合物的气体至少包含C4F8。在上述包含碳氟化合物的气体中还可以 包含不活泼气体。另外,上述绝缘膜可以为有机类绝缘膜。在此,上 述有机类绝缘膜可以为SiOC类膜,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SiOC类 膜的底膜由碳化硅(SiC)形成。
在上述第十六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中,优选上述直流电压的 绝对值为1500V以下。另外,优选处理压力为1.3~26.7Pa(10~ 200mTorr)。另外,优选向上述上部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为3000W 以下。另外,优选向上述下部电极施加的第二高频电力为100~5000W。 另外,优选:上述处理气体为C4F8、N2和Ar的混合气体,其流量比 为C4F8/N2/Ar=4~20/100~500/500~1500mL/min(sccm)。以上的等离 子体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过蚀刻阶段。
另外,在上述第十六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中,在对被支承在 上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为了增大上述绝 缘膜与底膜的选择比,可以使用C5F8、Ar、N2的组合作为上述处理气 体。另外,在对被支承在上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 蚀刻时,为了增大上述绝缘膜与掩模的选择比,可以使用CF4、或C4F8、 CF4、Ar、N2、O2中的任一种组合作为上述处理气体。另外,在对被支 承在上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为了增大上 述绝缘膜的蚀刻速度,可以使用C4F6、CF4、Ar、O2、或C4F6、C3F8、 Ar、O2、或C4F6、CH2F2、Ar、O2中的任一种组合作为上述处理气体。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处理容器内,将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相对配置, 一边向被分割为内侧电极和外侧电极的上述第一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 高的第一高频电力、并向上述第二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低的第二高频 电力,一边向上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以生成该处理气体的等 离子体,对被支承在上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 该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具有:向上述内侧电极和上述外侧电极中的至少 一方施加直流电压的工序;和一边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一 边对上述被处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的工序。
在上述第十七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中,在对被支承在上述第 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为了增大上述绝缘膜与 底膜的选择比,可以使用C5F8、Ar、N2的组合作为上述处理气体。另 外,在对被支承在上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 为了增大上述绝缘膜与掩模的选择比,可以使用CF4、或C4F8、CF4、 Ar、N2、O2中的任一种的组合作为上述处理气体。另外,在对被支承 在上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为了增大上述 绝缘膜的蚀刻速度,使用C4F6、CF4、Ar、O2、或C4F6、C3F8、Ar、 O2、或C4F6、CH2F2、Ar、O2中的任一种组合作为上述处理气体。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 介质,其存储有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 程序在运行时,控制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进行上述第十六方面的等离 子体处理方法。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 介质,其存储有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 程序在运行时,控制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进行上述第十七方面的等离 子体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收容被处理基板,能够进行真空排气的处理容器;在处理容器 内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向上述第二电 极施加频率相对较高的第一高频电力的第一高频电力施加单元;向上 述第二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低的第二高频电力的第二高频电力施加单 元;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电源;和向上述处理容器内 供给处理气体的处理气体供给单元。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上述直流电源向上述第一电极的施 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均可变。另外,可以构成为: 该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还包括控制从上述直流电源向上述第一电极的施 加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的控制装置。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构成为:上述控制装置控制可否从上述直流电源向上述第一电极 施加直流电压。另外,可以构成为:该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还包括对生 成的等离子体的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测器,根据该检测器的信息,上述 控制装置控制从上述直流电源向上述第一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 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
在上述第二十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典型地,上述第一电 极为上部电极,上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向上 述第二电极施加的第一高频电力的频率为27MHz以上、更优选为 40MHz以上。另外,优选向上述第二电极施加的第二高频电力的频率 为13.56MHz以下。
另外,在上述第二十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优选上述直流 电源施加-2000~+1000V范围的电压。另外,上述第一电极的与上述 第二电极相对的面可以由含硅的物质形成。
另外,在上述第二十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优选上述第一 电极相对于接地电位为直流浮动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该等离 子体处理装置具有能够将上述第一电极改变为浮动状态或接地状态的 可变装置,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当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 流电压时,上述可变装置使上述第一电极相对于接地电位成为浮动状 态,当不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时,上述可变装置使上述第一 电极相对于接地电位成为浮动状态或接地状态中的任一个。
在上述第二十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为了使由向上述第一 电极施加的来自上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产生的电流通过等离子体放 出,可以在上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总是接地的导电性部件。在这种情 况下,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上述第二电极为下部 电极,上述导电性部件设置在上述第二电极的周围。另外,上述导电 性部件可以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的附近。另外,上述导电性部件可以 呈环状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的外侧。另外,可以构成为:上述导电性 部件具有用于防止等离子体处理时的飞溅物附着的凹部。
在这样的结构中,优选:该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具有覆盖上述导电 性部件的一部分的保护板,通过使上述保护板相对于上述导电性部件 相对移动的驱动机构,上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部分发生 变化。另外,优选:上述导电性部件为一部分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圆 柱形状,通过使上述导电性部件以圆柱的轴为中心转动的驱动机构, 上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部分发生变化。另外,优选:该 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包括覆盖上述导电性部件的一部分、并且具有用等 离子体进行蚀刻而得到的材质的台阶形状的保护膜,通过蚀刻上述保 护膜,上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中露出的部分发生变化。
在上述第二十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为了使由向上述第一 电极施加的来自上述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压产生的电流通过等离子体放 出,可以在上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而被 接地的导电性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电极为上 部电极,上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上述导电性部件设置在上述第二 电极的周围。另外,上述导电性部件可以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的附近。 另外,上述导电性部件可以呈环状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的外侧。另外, 可以构成为:上述导电性部件具有用于防止等离子体处理时的飞溅物 附着的凹部。另外,可以构成为:上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蚀刻时 被接地。
优选:能够向上述导电性部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根据来 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由此对其表面进 行溅射或蚀刻。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导电性部件在清理时被施 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另外,可以构成为:该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还 包括将上述导电性部件的连接切换至上述直流电源侧或接地线路侧的 切换机构,当利用上述切换机构将上述导电性部件与上述直流电源侧 连接时,从上述直流电源向上述导电性部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 由此对其表面进行溅射或蚀刻。在这样的结构中,优选能够向上述导 电性部件施加负的直流电压。在能够这样施加负的直流电压的结构中, 优选:为了将在向上述导电性部件施加负的直流电压时流入上述处理 容器内的直流电子电流排出,在上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接地的导电性 辅助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上述第一电极为上部电极, 上述第二电极为下部电极,上述导电性部件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的附 近,上述导电性辅助部件设置在上述第二电极的周围。
在上述第二十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可以构成为:将处于 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任一状态的导电性部件设置在上述处理容器 内,上述第一状态是为了使向上述第一电极供给的来自上述直流电源 的直流电流通过等离子体放出、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而被接 地的状态,上述第二状态是从上述直流电源施加直流电压以对其表面 进行溅射或蚀刻的状态,该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还包括连接切换机构, 该连接切换机构能够在上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与上述第一电极连接、且 上述导电性部件与接地线路连接的第一连接,和上述直流电源的正极 与上述第一电极连接、上述直流电源的负极与上述导电性部件连接的 第二连接之间进行切换,通过该切换,能够分别形成上述第一状态和 上述第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第一状态在等离子体蚀刻 时形成,上述第二状态在上述导电性部件的清理时形成。
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处理容器内,将第一电极和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相对配置, 一边向上述第二电极施加频率相对较高的第一高频电力和频率相对较 低的第二高频电力,一边向上述处理容器内供给处理气体,以生成该 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对被支承在上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进行 等离子体处理,该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具有: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 电压的工序;和一边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一边对上述被处 理基板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的工序。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向上述第一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 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均可变。另外,可以控制向上述第一电极的施加 电压、施加电流和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另外,可以控制可否向上述 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另外,可以对生成的等离子体的状态进行检 测,根据该检测信息,控制向上述第一电极的施加电压、施加电流和 施加电力中的任一个。另外,在上述第二十一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方 法中,优选上述第一电极相对于接地电位为直流浮动状态。在这种情 况下,优选:上述第一电极能够改变为浮动状态或接地状态,根据来 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当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时,使上述 第一电极相对于接地电位成为浮动状态,当不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直 流电压时,使上述第一电极相对于接地电位成为浮动状态或接地状态 中的任一个。
另外,在上述第二十一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中,优选:在上 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总是接地的导电性部件,使由向上述第一电极施 加的直流电压产生的电流通过等离子体放出。或者,优选:在上述处 理容器内设置有根据来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而被接地的导电性部 件,使由向上述第一电极施加的直流电压产生的电流通过等离子体放 出。
在这些结构中,优选:上述导电性部件在等离子体蚀刻时被接地。 另外,优选:能够向上述导电性部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根据 来自整体控制装置的指令,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由此对其表面 进行溅射或蚀刻。另外,优选:上述导电性部件在清理时被施加直流 电压或交流电压。另外,优选:还包括将上述导电性部件的连接切换 至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电源侧或接地线路侧的切换机构,当利用上述 切换机构将上述导电性部件与上述直流电源侧连接时,从上述直流电 流向上述导电性部件施加直流电压或交流电压,由此对其表面进行溅 射或蚀刻。另外,优选:能够向上述导电性部件施加负的直流电压。 另外,优选:为了将在向上述导电性部件施加负的直流电压时流入上 述处理容器内的直流电子电流排出,在上述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接地的 导电性辅助部件。
另外,在上述第二十一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中,在对被支承 在上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为了增大上述 绝缘膜与底膜的选择比,可以使用C5F8、Ar、N2、或C4F8、Ar、N2、 或C4F8、Ar、N2、O2、或C4F8、Ar、N2、CO中的任一种组合作为上 述处理气体。另外,在对被支承在上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 缘膜进行蚀刻时,为了增大上述绝缘膜与掩模的选择比,可以使用CF4、 或CF4、Ar、或N2、H2中的任一种组合作为上述处理气体。另外,在 对被支承在上述第二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上的有机反射防止 膜进行蚀刻时,可以使用CF4、或CF4、C3F8、或CF4、C4F8、或CF4、 C4F6中的任一种组合作为上述处理气体。另外,对被支承在上述第二 电极上的被处理基板的绝缘膜进行蚀刻时,为了增大上述绝缘膜的蚀 刻速度,可以使用C4F6、CF4、Ar、O2、或C4F6、C3F8、Ar、O2、或 C4F6、C4F8、Ar、O2、或C4F6、C2F6、Ar、O2、或C4F8、Ar、O2、或 C4F8、Ar、O2中的任一种组合作为上述处理气体。
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其存 储有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程序在运行 时,控制等离子体处理装置,进行上述第二十一方面的等离子体处理 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第四~第六、第八~第十、第十二、 第十三方面,能够得到以下效果中的至少一种:(1)增大第一电极的 自偏压的绝对值,向第一电极表面的溅射效果;(2)使第一电极的等 离子体鞘扩大,形成的等离子体被缩小的效果;(3)使在第一电极附 近产生的电子照射在被处理基板上的效果;(4)控制等离子体电位的 效果;(5)使电子(等离子体)密度上升的效果;(7)使中心部的等 离子体密度上升的效果。
利用上述(1)的效果,即使在由处理气体引起的聚合物和来自光 致抗蚀剂的聚合物附着在第一电极的表面上时,也能够对聚合物进行 溅射从而对电极表面进行清理。而且,能够向基板供给最合适的聚合 物,从而消除光致抗蚀剂膜的粗糙。另外,通过使电极本身溅射,能 够将电极材料供给至基板上,从而将光致抗蚀剂膜等有机掩模强化。
另外,利用上述(2)的效果,被处理基板上的有效停留时间减少, 并且等离子体集中在被处理基板上、扩散受到抑制、排气空间减少, 因此,碳氟化合物类处理气体的离解受到抑制,光致抗蚀剂膜等有机 掩模难以被蚀刻。
另外,利用上述(3)的效果,能够将被处理基板上的掩模组成改 性,从而消除光致抗蚀剂膜的粗糙。另外,因为高速的电子被照射在 被处理基板上,所以,可抑制掩蔽效应(shading effect),被处理基板 的微细加工性提高。
另外,利用上述(4)的效果,能够适当地控制等离子体电位,从 而抑制蚀刻副产物在电极、或腔室壁(堆积物遮护板等)、处理容器内 的绝缘材料等处理容器内部件上的附着。
另外,利用上述(5)的效果,能够使对被处理基板的蚀刻速率(蚀 刻速度)上升。
另外,利用上述(6)的效果,即使处理容器内的压力高、并且使 用的蚀刻气体为负性气体,也能够抑制处理容器内的中心部的等离子 体密度比周边低(能够抑制负离子的生成),从而能够控制等离子体密 度,使得等离子体密度均匀。
由此,能够将抗蚀剂层等有机掩模层的耐等离子体性维持较高从 而以高选择比进行蚀刻。或者,能够有效地消除堆积物在电极上的附 着。或者能够进行高速的蚀刻,或者能够对被处理基板进行均匀的蚀 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第七、第十一方面,能够达到控制等离子体 电位的效果。由此,适当地控制等离子体电位,能够抑制蚀刻副产物 在电极、腔室壁(堆积物遮护板等)、处理容器内的绝缘材料等处理容 器内部件上的附着。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将施加频率相对较高的第一高频电力 的第一高频电力施加单元与第一电极连接,将施加频率相对较低的第 二高频电力的第二高频电力施加单元与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连 接,并且将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电源与上述第一电极连接,因此,在 一边利用第一高频电力形成处理气体的等离子体、并且利用第二高频 电力将离子引入被处理基板,一边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时,通过向第一 电极施加直流电压,能够得到以下效果中的至少一种:(1)增大第一 电极的自偏压的绝对值,向第一电极表面的溅射效果;(2)使第一电 极的等离子体鞘扩大,形成的等离子体被缩小的效果;(3)使在第一 电极附近产生的电子照射在被处理基板上的效果;(4)控制等离子体 电位的效果;(5)使电子(等离子体)密度上升的效果;(7)使中心 部的等离子体密度上升的效果。
利用上述(1)的效果,即使在由处理气体引起的聚合物和来自光 致抗蚀剂的聚合物附着在第一电极的表面上时,也能够对聚合物进行 溅射从而对电极表面进行清理。而且,能够向基板供给最合适的聚合 物,从而消除光致抗蚀剂膜的粗糙。另外,通过使电极本身溅射,能 够将电极材料供给至基板上,从而将光致抗蚀剂膜等有机掩模强化。
另外,利用上述(2)的效果,被处理基板上的有效停留时间减少, 并且等离子体集中在被处理基板上、扩散受到抑制、排气空间减少, 因此,碳氟化合物类处理气体的离解受到抑制,光致抗蚀剂膜等有机 掩模难以被蚀刻。
另外,利用上述(3)的效果,能够将被处理基板上的掩模组成改 性,从而消除光致抗蚀剂膜的粗糙。另外,因为高速的电子被照射在 被处理基板上,所以,可抑制掩蔽效应,被处理基板的微细加工性提 高。
另外,利用上述(4)的效果,能够适当地控制等离子体电位,从 而抑制蚀刻副产物在电极、或腔室壁(堆积物遮护板等)、处理容器内 的绝缘材料等处理容器内部件上的附着。
另外,利用上述(5)的效果,能够使对被处理基板的蚀刻速率(蚀 刻速度)上升。
另外,利用上述(6)的效果,即使处理容器内的压力高、并且使 用的蚀刻气体为负性气体,也能够抑制处理容器内的中心部的等离子 体密度比周边低(能够抑制负离子的生成),从而能够控制等离子体密 度,使得等离子体密度均匀。
由此,能够将抗蚀剂层等有机掩模层的耐等离子体性维持较高从 而以高选择比进行蚀刻。或者,能够有效地消除堆积物在电极上的附 着。或者能够进行高速的蚀刻,或者能够对被处理基板进行均匀的蚀 刻。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第一电极被分割为内侧电极和外侧电 极,上述第一高频电力被分配并施加于上述内侧电极和上述外侧电极, 上述直流电源与其中的至少一方连接,因此,除了上述效果以外,能 够改变上述内侧电极和上述外侧电极的电场强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 高径方向的等离子体密度的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第十九方面,通过一边向被施加第一高频 电力的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一边进行蚀刻,能够充分地得到作为 被蚀刻层的绝缘膜与底膜的选择比。例如,在绝缘膜为有机类绝缘膜 SiOC类膜、其底膜由碳化硅形成的情况下,或绝缘膜为无机类绝缘膜 SiO2、其底膜由氮化硅形成的情况下,能够一边尽可能地抑制底膜的 蚀刻一边进行蚀刻。
另外,通过一边向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一边控制高频电力、 压力、气体种类等蚀刻条件,能够一边如上所述维持高的选择比,一 边提高对SiOC类膜等的蚀刻速率,此外,还能够改善对抗蚀剂的选择 比,特别是SiOC类膜等对ArF抗蚀剂的蚀刻选择比。另外,由于能够 使蚀刻速率的提高和蚀刻图案的CD(Critical Dimension:临界尺寸)控 制两者兼得,因此,能够实现高速、高精度的蚀刻,从而能够提高半 导体装置的可靠性。另外,在利用蚀刻在半导体晶片等被处理体表面 上刻设线条和空间(line&space)的图案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线蚀刻 粗糙度(LER)。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第二十二方面,将施加频率相对较高的第 一高频电力的第一高频电力施加单元和施加频率相对较低的第二高频 电力的第二高频电力施加单元与支承被处理基板的第二电极连接,将 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电源与第一电极连接,因此,在一边从第一和第 二高频电力施加单元向第二电极施加频率不同的高频电力以形成处理 气体的等离子体、并且将离子引入被处理基板,一边进行等离子体蚀 刻时,通过向第一电极施加直流电压,能够得到以下效果中的至少一 种:(1)增大第一电极的自偏压的绝对值,向第一电极表面的溅射效 果;(2)使第一电极的等离子体鞘扩大,形成的等离子体被缩小的效 果;(3)使在第一电极附近产生的电子照射在被处理基板上的效果;(4) 控制等离子体电位的效果;(5)使电子(等离子体)密度上升的效果; (6)使中心部的等离子体密度上升的效果。
利用上述(1)的效果,即使在由处理气体引起的聚合物和来自光 致抗蚀剂的聚合物附着在第一电极的表面上时,也能够对聚合物进行 溅射从而对电极表面进行清理。而且,能够向基板供给最合适的聚合 物,从而消除光致抗蚀剂膜的粗糙。另外,通过使电极本身溅射,能 够将电极材料供给至基板上,从而将光致抗蚀剂膜等有机掩模强化。
另外,利用上述(2)的效果,被处理基板上的有效停留时间减少, 并且等离子体集中在被处理基板上、扩散受到抑制、排气空间减少, 因此,碳氟化合物类处理气体的离解受到抑制,光致抗蚀剂膜等有机 掩模难以被蚀刻。
另外,利用上述(3)的效果,能够将被处理基板上的掩模组成改 性,从而消除光致抗蚀剂膜的粗糙。另外,因为高速的电子被照射在 被处理基板上,所以,可抑制掩蔽效应,被处理基板的微细加工性提 高。
另外,利用上述(4)的效果,能够适当地控制等离子体电位,从 而抑制蚀刻副产物在电极、或腔室壁(堆积物遮护板等)、处理容器内 的绝缘材料等处理容器内部件上的附着。
另外,利用上述(5)的效果,能够使对被处理基板的蚀刻速率(蚀 刻速度)上升。
另外,利用上述(6)的效果,即使处理容器内的压力高、并且使 用的蚀刻气体为负性气体,也能够抑制处理容器内的中心部的等离子 体密度比周边低(能够抑制负离子的生成),从而能够控制等离子体密 度,使得等离子体密度均匀。
由此,能够将抗蚀剂层等有机掩模层的耐等离子体性维持较高从 而以高选择比进行蚀刻。或者,能够有效地消除堆积物在电极上的附 着。或者能够进行高速的蚀刻,或者能够对被处理基板进行均匀的蚀 刻。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概略截 面图。
图2为表示在图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与第一高频电源连接 的匹配器的结构的图。
图3为表示在图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向上部电极施加直流 电压时的Vdc和等离子体鞘厚度的变化的图。
图4A为表示对在图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向上部电极施加直 流电压的情况和不施加的情况下的等离子体状态进行比较的图。
图4B为表示对在图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向上部电极施加直 流电压的情况和不施加的情况下的等离子体状态进行比较的图。
图5为表示利用图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改变向上部电极施加 的直流电压而对SiO2膜进行蚀刻时,光致抗蚀剂膜的蚀刻速率、SiO2 膜的蚀刻速率和SiO2膜对光致抗蚀剂膜的选择比的图。
图6为表示应用连续蚀刻处理的多层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为表示在图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向上部电极施加直流 电压时的等离子体电位波形的变化的图。
图8为表示在图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向上部电极施加的直 流电压与最大等离子体电位的关系的图。
图9为表示在图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改变施加的直流电压 时的电子密度及其分布的变化的图。
图10A为示意性地表示在图9的蚀刻中、各直流电压下的中心和 边缘的蚀刻状态的图。
图10B为示意性地表示在图9的蚀刻中、各直流电压下的中心和 边缘的蚀刻状态的图。
图10C为示意性地表示在图9的蚀刻中、各直流电压下的中心和 边缘的蚀刻状态的图。
图11为表示上部电极表面的自偏压与施加的直流电压的关系的 图。
图12为表示在图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设置有检测等离子体的 检测器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3为表示在图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向上部电极施加直流 电压时,用于抑制异常放电的波形的图。
图14为表示GND的另一个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15为表示GND块的又一个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16A为用于说明防止GND块的附着物的例子的图。
图16B为用于说明防止GND块的附着物的例子的图。
图17为表示能够除去GND块的附着物的装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 概略图。
图18A为用于说明图17的装置的等离子体蚀刻时的状态和清理时 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8B为用于说明图17的装置的等离子体蚀刻时的状态和清理时 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9为表示图17的装置的等离子体蚀刻时的另一状态的概略图。
图20为表示能够除去GND块的附着物的装置结构的另一个例子 的概略图。
图21A为用于说明图20的装置的等离子体蚀刻时的状态和清理时 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21B为用于说明图20的装置的等离子体蚀刻时的状态和清理时 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22为表示具有防止不DC接地的功能的GND块的一个例子的 示意图。
图23为表示具有防止不DC接地的功能的GND块的另一个例子 的示意图。
图24A为表示具有防止不DC接地的功能的GND块的又一个例子 的示意图。
图24B为表示具有防止不DC接地的功能的GND块的又一个例子 的示意图。
图25为表示具有防止不DC接地的功能的GND块的又一个例子 的示意图。
图26为表示具有防止不DC接地的功能的GND块的又一个例子 的示意图。
图27为表示具有防止不DC接地的功能的GND块的又一个例子 的示意图。
图28为表示RF等离子体和DC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分布的图。
图29为表示仅在高频电力下形成等离子体的情况和也施加直流电 压的情况下的电子温度分布的图。
图30A为用于说明在偏置高频电力的频率为2MHz时和13.56MHz 时的离子追踪性的图。
图30B为用于说明在偏置高频电力的频率为2MHz时和13.56MHz 时的离子追踪性的图。
图31为表示偏置高频电力的频率为2MHz时和13.56MHz时的离 子能量分布的图
图32A为表示利用图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进行蚀刻时能够作为 蚀刻对象的晶片的截面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32B为表示利用图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进行蚀刻时能够作为 蚀刻对象的晶片的截面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33A为表示利用图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进行蚀刻时能够作为 蚀刻对象的晶片的截面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33B为表示利用图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进行蚀刻时能够作为 蚀刻对象的晶片的截面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3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概略截 面图。
图35为表示图34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概略 截面图。
图36为表示图34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等离子体生成单元的主 要部分的等价电路的电路图。
图37为表示图34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可变电容器的电容值与 电场强度比率的关系的图。
图38为表示向图34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上部电极施加直流电 压的变形例的图。
图39为表示向图34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上部电极施加直流电 压的另一个变形例的图。
图4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概略截 面图。
图4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概略截 面图。
图42A-B为表示在图4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向上部电极施 加直流电压时的Vdc和等离子体鞘厚度的变化的图。
图42A-B为表示在图4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向上部电极施 加直流电压时的Vdc和等离子体鞘厚度的变化的图。
图43A为表示在图4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使用HARC蚀刻 条件、改变施加的直流电压时的电子密度变化的图。
图43B为表示在图4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使用HARC蚀刻 条件、改变施加的直流电压时的电子密度变化的图。
图43C为表示在图4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使用HARC蚀刻 条件、改变施加的直流电压时的电子密度变化的图。
图43D为表示在图4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使用HARC蚀刻 条件、改变施加的直流电压时的电子密度变化的图。
图44A为表示在图4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使用Via(通孔) 蚀刻条件、改变施加的直流电压时的电子密度变化的图。
图44B为表示在图4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使用Via蚀刻条件、 改变施加的直流电压时的电子密度变化的图。
图44C为表示在图4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使用Via蚀刻条件、 改变施加的直流电压时的电子密度变化的图。
图44D为表示在图4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使用Via蚀刻条件、 改变施加的直流电压时的电子密度变化的图。
图45为表示在上述HARC蚀刻中,使第一高频电力为3000W、 使第二高频电力为4000W时,晶片径方向的电子密度分布的图。
图46为表示使用沟槽蚀刻(trench etching)的条件,在施加直流 电压的情况和不施加的情况下,测定晶片径方向的电子密度分布的结 果的图。
图47为表示图4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上部电极的电气状态的 图。
图48为表示图4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上部电极的电气状态的 图。
图49为表示图4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上部电极的电气状态的 图。
图50为表示在图4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设置有检测等离子体 的检测器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1为表示GND块的另一个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52为表示GND块的又一个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53为表示能够除去GND块的附着物的装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 概略图。
图54A为用于说明图53的装置的等离子体蚀刻时的状态和清理时 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54B为用于说明图53的装置的等离子体蚀刻时的状态和清理时 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55为表示图53的装置的等离子体蚀刻时的另一状态的概略图。
图56为表示能够除去GND块的附着物的装置结构的另一个例子 的概略图。
图57A为用于说明图56的装置的等离子体蚀刻时的状态和清理时 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57B为用于说明图56的装置的等离子体蚀刻时的状态和清理时 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58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要 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59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要 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60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要 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61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要 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62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要 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63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要 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64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 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65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 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66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 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67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 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68为简略表示为了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等离子体蚀刻装 置对比的现有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69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变 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70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另 一个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71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另 一个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72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又 一个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73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又 一个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74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 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75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变 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76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 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77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变 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78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另 一个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
图7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例子的 截面图。
图8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7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例子的 截面图。
图81为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另一类型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例 子的截面图。
图82为表示能够应用本发明的又一类型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例 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首先,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 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该等离子体蚀刻装置构成为电容耦合型平行平板等离子体蚀刻装 置,具有例如由表面被阳极化处理的制成的大致圆筒状的腔室(处 理容器)10。该腔室10被安全接地。
在腔室10的底部,隔着由陶瓷等制成的绝缘板12,配置有圆柱状 的基座支承台14,在该基座支承台14上设置有例如由铝制成的基座 16。基座16构成下部电极,在其上载置作为被处理基板的半导体晶片 W。
在基座16的上面设置有利用静电力吸附保持半导体晶片W的静 电吸盘18。该静电吸盘18具有用一对绝缘层或绝缘片夹住由导电膜构 成的电极20的结构,直流电源22与电极20电气连接。于是,利用由 来自直流电源22的直流电压产生的库仑力等静电力,将半导体晶片W 吸附保持在静电吸盘18上。
在静电吸盘18(半导体晶片W)的周围、在基座16的上面,配 置有用于提高蚀刻的均匀性的例如由硅制成的导电性的聚焦环(校正 环)24。在基座16和基座支承台14的侧面,设置有例如由石英制成 的圆筒状的内壁部件26。
在基座支承台14的内部,例如在圆周上设置有制冷剂室28。从设 置在外部的未图示的冷却单元,通过配管30a、30b,向该制冷剂室循 环供给规定温度的制冷剂、例如冷却,能够利用制冷剂的温度控制 基座上的半导体晶片W的处理温度。
另外,来自未图示的传热气体供给机构的传热气体、例如He气, 通过气体供给管路32,被供给至静电吸盘18的上面与半导体晶片W 的背面之间。
在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的上方,以与基座16相对的方式平行 地设置有上部电极34。上部和下部电极34、16之间的空间成为等离子 体生成空间。上部电极34形成与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上的半导体 晶片W相对并与等离子体生成空间接触的面、即相对面。
该上部电极34通过绝缘性屏蔽部件42被支承在腔室10的上部, 由电极板36和电极支承体38构成,电极板36构成与基座16的相对 面并且具有多个吐出孔37,电极支承体38装卸自由地支承该电极板 36并且是由导电性材料、例如表面被阳极氧化处理的铝制成的水冷结 构。电极板36优选热少的低电阻的导电体或半导体,另外,如后 所述,从使抗蚀剂强化的观点考虑,优选含硅的物质。从这样的观点 考虑,电极板36优选由硅或SiC构成。在电极支承体38的内部设置 有气体扩散室40,与气体吐出孔37连通的多个气体通流孔41从该气 体扩散室40向下方延伸。
在电极支承体38中形成有向气体扩散室40导入处理气体的气体 导入口62,气体供给管64与该气体导入口62连接,处理气体供给源 66与气体供给管64连接。在气体供给管64中,从上游侧开始依次设 置有质量流量控制器(MFC)68和开关70(也可以用FCN代替MFC)。 于是,作为用于蚀刻的处理气体,例如C4F8气体那样的碳氟化合物气 体(CxFy),从处理气体供给源66经过气体供给管64到达气体扩散室 40,通过气体通流孔41和气体吐出孔37,呈喷淋状吐出至等离子体生 成空间。即,上部电极34作为用于供给处理气体的喷头而起作用。
第一高频电源48通过匹配器46和供电棒44,与上部电极34电气 连接。第一高频电源48输出频率为13.56MHz以上、例如60MHz的高 频电力。匹配器46使负荷阻抗与第一高频电源48的内部(或输出) 阻抗匹配,所以,在腔室10内生成等离子体时,起到使第一高频电源 48的输出阻抗与负荷阻抗表观上一致的作用。匹配器46的输出端子与 供电棒44的上端连接。
另一方面,除了第一高频电源48以外,可变直流电源50也与上 述上部电极34电气连接。可变直流电源50可以是双极电源。具体地 说,该可变直流电源50通过上述匹配器46和供电棒44与上部电极34 连接,能够利用通断开关52进行给电的接通和断开。可变直流电源50 的极性和电流、电压以及通断开关52的接通和断开,由控制器(控制 装置)51进行控制。
如图2所示,匹配器46具有从第一高频电源48的供电线路49分 支设置的第一可变电容器54和设置在供电线路49的上述分支点下游 侧的第二可变电容器56,通过它们发挥上述功能。另外,在匹配器46 中设置有滤波器58,用于捕集来自第一高频电源48的高频(例如 60MHz)和来自后述的第二高频电源的高频(例如2MHz),使得直流 电压电流(以下简称为直流电压)能够有效地供给至上部电极34。即, 来自可变直流电源50的直流电流通过滤波器58与供电线路49连接。 该滤波器58由线圈59和电容器60构成,利用它们捕集来自第一高频 电源48的高频和来自后述的第二高频电源的高频。
以从腔室10的侧壁向上部电极34的高度位置的上方延伸的方式, 设置有圆筒状的接地导体10a,该圆筒状接地导体10a的顶壁部分通过 筒状的绝缘部件44a,与上部供电棒44电气绝缘。
第二高频电源90通过匹配器88,与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电气 连接。从该第二高频电源90向下部电极基座16供给高频电力,由此 将离子引入半导体晶片W侧。第二高频电源90输出300kHz~ 13.56MHz范围内的频率、例如2MHz的高频电力。匹配器88使负荷 阻抗与第二高频电源90的内部(或输出)阻抗匹配,因此,在腔室10 内生成等离子体时,起到使第二高频电源90的内部阻抗与负荷阻抗表 观上一致的作用。
用于使来自第一高频电源48的高频(60MHz)不通过、并将来自 第二高频电源90的高频(2MHz)接地的低通滤波器(LPF)92与上 部电极34电气连接。该低通滤波器(LPF)92优选由LR滤波器或LC 滤波器构成。另一方面,用于将来自第一高频电源48的高频(60MHz) 接地的高通滤波器(HPF)94与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电气连接。
在腔室10的底部设置有排气口80,排气装置84通过排气管82 与该排气口80连接。排气装置84包括涡轮分子真空泵,能够将 腔室10内减压至期望的真空度。另外,在腔室10的侧壁上设置有半 导体晶片W的搬入搬出口85,该搬入搬出口85能够利用闸阀86开关。 另外,沿腔室10的内壁,装卸自由地设置有用于防止蚀刻副产物(堆 积物)附着在腔室10上的堆积物遮护板(deposit shield)11。即,堆 积物遮护板11构成腔室壁。另外,堆积物遮护板11也可以设置在内 壁部件26的外周。在腔室10底部的腔室壁侧的堆积物遮护板11和内 壁部件26侧的堆积物遮护板11之间设置有排气板83。作为堆积物遮 护板11和排气板83,可以优选使用将Y2O3等陶瓷覆盖在铝材料上而 形成的材料。
在堆积物遮护板11构成腔室内壁的部分的与晶片W大致相同高 度部分上,设置有与地面DC连接的导电性部件(GND块)91,由此 发挥后述的防止异常放电的效果。
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各构成部形成与控制部(整体控制装置)95 连接并受其控制的结构。另外,用户接口96与控制部95连接,该用 户接口96由工序管理者为了管理等离子体蚀刻装置而进行指令的输入 操作的键盘、将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的运转状况可视化显示的显示器等 构成。
另外,存储部97与控制部95连接,该存储部97存储有:用于通 过控制部95的控制来实现由等离子体蚀刻装置运行的各种处理的控制 程序;和用于根据处理条件,在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各构成部中进行 处理的程序、即方案。方案可以存储在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中,也可 以在被收容在CDROM、DVD等移动性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 的状态下,设置在存储部97的规定位置。
于是,根据需要,按照来自用户接口96的指示等,从存储部97 调出任意的方案,由控制部95运行,在控制部95的控制下,在等离 子体蚀刻装置中进行期望的处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等离子 体处理装置(等离子体蚀刻装置)包含该控制部95。
在这样构成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当进行蚀刻处理时,首先使 闸阀86成为打开状态,通过搬入搬出口85,将作为蚀刻对象的半导体 晶片W搬入腔室10内、并载置在基座16上。然后,从处理气体供给 源66,以规定的流量,向气体扩散室40供给用于蚀刻的处理气体,通 过气体通流孔41和气体吐出孔37向腔室10内供给,同时利用排气装 置84对腔室10内进行排气,使其中的压力成为例如0.1~150Pa范围 内的设定值。在此,作为处理气体,可以采用以往使用的各种气体, 例如,可以优选使用以C4F8气体那样的碳氟化合物气体(CxFy)为代 表的含有卤素元素的气体。还可以包含Ar气、O2气等其它气体。
在这样向腔室10内导入蚀刻气体的状态下,以规定功率从第一高 频电源48向上部电极34施加等离子体生成用的高频电力,同时,以 规定功率从第二高频电源90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施加离子引入 用的高频。另外,从静电吸盘18用的直流电源22向静电吸盘18的电 极20施加直流电压,从而将半导体晶片W固定在基座16上。
从在上部电极34的电极板36上形成的气体吐出孔37吐出的处理 气体,在上部电极34和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之间的由高频电力产 生的辉光放电中等离子体化,利用由该等离子体生成的自由基或离子 对半导体晶片W的被处理面进行蚀刻。另外,这样向上部电极34供 给等离子体形成用的第一高频电力以调节等离子体密度、向作为下部 电极的基座16供给离子引入用的第二高频电力以进行电压调节,因此 能够扩大等离子体的控制界限(margin)。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这样形成等离子体时,向上部电极34供给高 的频率区域(例如10MHz以上)的高频电力,因此,能够使等离子体 在理想的状态下高密度化,即使在更低压力的条件下,也能够形成高 密度等离子体。
另外,在这样形成等离子体时,从可变直流电源50向上部电极34 施加规定极性和大小的直流电压。此时,优选利用控制器51控制来自 可变直流电源50的施加电压,使得施加电极表面的自偏压Vdc变深至、 也就是使得上部电极34表面的Vdc的绝对值增大至可得到对作为施加 电极的上部电极34的表面、即电极板36的表面的规定的(适度的) 溅射效果的程度。在从第一高频电源48施加的高频的功率低的情况下, 聚合物会附着在上部电极34上,但通过从可变直流电源50施加适当 的直流电压,能够使附着在上部电极34上的聚合物溅射,从而使上部 电极34的表面清洁。与此同时,能够向半导体晶片W上供给最适量 的聚合物,以消除光致抗蚀剂膜的表面粗糙。另外,调整来自可变直 流电源50的电压,使上部电极34自身溅射,将电极材料本身供给至 半导体晶片W的表面,由此,在光致抗蚀剂膜表面形成碳化物,将光 致抗蚀剂膜强化,并且溅射的电极材料与碳氟化合物类处理气体中的F 反应而被排出,由此等离子体中的F比率减少,光致抗蚀剂膜难以被 蚀刻。在电极板36为硅或SiC等含硅物质的情况下,在电极板36表 面溅射的硅与聚合物反应,在光致抗蚀剂膜表面形成SiC,光致抗蚀剂 膜变得极其强固,而且,因为Si容易与F反应,所以上述效果特别大。 因此,作为电极板36的材料,优选含硅的物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 代替控制来自可变直流电源50的施加电压,而控制施加电流或施加电 力。
在这样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自偏压Vdc变深的情况下, 如图3所示,在上部电极34侧形成的等离子体鞘的厚度变大。当等离 子体鞘变厚时,等离子体缩小相应量。例如,在不向上部电极34施加 直流电压的情况下,上部电极侧的Vdc为-300V,如图4A所示,等离 子体为具有薄的鞘厚d0的状态。但是,在向上部电极34施加-900V的 直流电压时,上部电极侧的Vdc成为-900V,因为等离子体鞘的厚度与 Vdc的绝对值的3/4成比例,所以,如图4B所示,形成更厚的等离子 体鞘d1,等离子体缩小相应量。通过这样形成厚的等离子体鞘、将等 离子体适当地缩小,半导体晶片W上的有效停留时间减少,并且等离 子体集中在晶片W上,扩散受到抑制,离解空间减少。由此,可抑制 碳氟化合物类处理气体的离解,光致抗蚀剂膜难以被蚀刻。因此,优 选利用控制器51控制来自可变直流电源50的施加电压,使得上部电 极34的等离子体鞘的厚度变厚至可形成期望的缩小的等离子体的程 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代替控制来自可变直流电源50的施加电压, 而控制施加电流或施加电力。
另外,在形成等离子体时,在上部电极34附近生成电子。当从可 变直流电源50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时,利用施加的直流电压 值与等离子体电位的电位差,使电子向处理空间的铅锤方向加速。通 过使可变直流电源50的极性、电压值、电流值成为期望的值,可将电 子照射到半导体晶片W上。照射的电子使作为掩模的光致抗蚀剂膜的 组成改性,从而使光致抗蚀剂膜强化。因此,通过利用可变直流电源 50的施加电压值和施加电流值控制在上部电极34附近生成的电子的 量和这些电子向晶片W的加速电压,能够实现对光致抗蚀剂膜的规定 的强化。
特别是在半导体晶片W上的光致抗蚀剂膜为ArF受激准分子激光 (波长193nm)用的光致抗蚀剂膜(以下记为ArF抗蚀剂膜)的情况 下,ArF抗蚀剂膜的聚合物结构,经过以下的化学式(1)、(2)所示的 反应后,照射电子,得到化学式(3)右边那样的结构。即,当照射电 子时,如化学式(3)的d部所示,ArF抗蚀剂膜的组成发生改性(抗 蚀剂的交联反应)。因为该d部具有使耐蚀刻性(耐等离子体性)非常 强的作用,所以,ArF抗蚀剂膜的耐蚀刻性飞跃性地增大。因此,能够 抑制ArF抗蚀剂膜的表面粗糙,并能够提高蚀刻对象层对ArF抗蚀剂 膜的蚀刻选择比。

因此,优选利用控制器51控制来自可变直流电源50的施加电压 值和电流值,使得通过电子照射,光致抗蚀剂膜(特别是ArF抗蚀剂 膜)的耐蚀刻性增强。
另外,当如上所述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时,使形成等离子 体时在上部电极34附近生成的电子向处理空间的铅锤方向加速,通过 使可变直流电源50的极性、电压值、和电流值为期望的值,可以使电 子到达半导体晶片W的孔内,从而可以抑制掩蔽效应而得到没有弯曲 的良好的加工形状,可以使加工形状的均匀性良好。
作为控制加速电压而得到的电子入射到晶片W上的电子量,优选: 在使用由直流电压产生的电子电流量IDC的情况下,设从等离子体入射 到晶片上的离子电流量为Iion时,满足IDC>(1/2)Iion。Iion=Zρvione(式 中,Z:电荷数,ρ:流速密度,vion:离子速度,e:电子电荷量1.6×10-19C)。
因为ρ与电子密度Ne成比例,所以Iion与Ne成比例。
这样,控制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直流电压,可发挥上述上部电极 34的溅射功能或缩小等离子体的功能、以及将在上述上部电极34中生 成的大量电子向半导体晶片W供给的功能,由此,可以强化光致抗蚀 剂膜、供给最适的聚合物、抑制处理气体的离解等,能够抑制光致抗 蚀剂的表面粗糙等,能够提高蚀刻对象层对光致抗蚀剂膜的蚀刻选择 比。与此同时,能够抑制光致抗蚀剂的开口部的CD扩大,从而能够 实现更高精度的图案形成。特别地,控制直流电压,使得溅射功能、 缩小等离子体的功能和供给电子的功能这三种功能适当地发挥,由此 能够进一步提高这样的效果。
上述各功能中哪一个占优势因处理条件等而不同,优选利用控制 器51控制从可变直流电源50施加的电压,使得可发挥这些功能中的 一个以上,从而有效地达到上述效果。
对利用这样的功能、对作为蚀刻对象膜的SiO2膜对光致抗蚀剂膜 的选择比进行改善的结果进行说明。在此,使用硅作为上部电极34的 电极板36,以频率60MHz从第一高频电源48向上部电极34供给100~ 3000W的高频电力,以频率2MHz从第二高频电源90向作为下部电极 的基座16供给4500W的高频电力,使用C4F6/Ar/O2作为蚀刻气体, 掌握在改变来自可变直流电源50的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光致抗蚀剂膜 和SiO2膜的蚀刻速率的变化以及SiO2膜对光致抗蚀剂膜的选择比的变 化。将其结果示于图5。如该图所示,可知:向上部电极34施加负的 直流电压,随着其绝对值上升,SiO2膜对光致抗蚀剂膜的选择比上升, 超过-600V时,其绝对值增大时,选择比显著上升。即,确认:如果 向上部电极34施加比-600V绝对值高的负的直流电压,则能够大幅改 善SiO2膜对光致抗蚀剂膜的选择比。
另外,通过调整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直流电压,能够控制等离子 体电位。由此,具有抑制蚀刻副产物在上部电极34或构成腔室壁的堆 积物遮护板11、内壁部件26、绝缘性屏蔽部件42上附着的功能。
当蚀刻副产物附着在上部电极34或构成腔室壁的堆积物遮护板11 等上时,有可能导致处理特性变化或产生颗粒。特别是在连续对多层 膜进行蚀刻的情况下,例如在连续对图6所示的在半导体晶片W上依 次叠层有Si类有机膜(SiOC)101、SiN膜102、SiO2膜103、和光致 抗蚀剂104的多层膜进行蚀刻的情况下,由于蚀刻条件因各膜的不同 而不同,所以,会产生前面的处理的影响残留、并对下一个处理带来 不良影响的记忆效应。
这样的蚀刻副产物的附着受等离子体电位与上部电极34或腔室壁 等之间的电位差的影响,因此,如果能够控制等离子体电位,则能够 抑制这样的蚀刻生成物的附着。
图7为表示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时的等离子体电位波形的 变化的图,图8为表示供给上部电极的直流电压的值与等离子体电位 的最大值的关系的图。如这些图所示,当向上部电极34施加负的直流 电压时,其绝对值越大,等离子体电位的最大值越低。即,可知:可 以利用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直流电压来控制等离子体电位。这是因为 通过向上部电极34施加绝对值比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高频电力的自 偏压(Vdc)的绝对值高的直流电压,Vdc的绝对值变大,等离子体电位 降低。更详细地说明,等离子体电位的值由上部电极对等离子体电位 的提升决定。但是,当向上部电极施加绝对值高的负电压时,上部电 极的电压振幅全部在负电位下进行,所以,等离子体电位由壁的电位 决定。因此,等离子体电位降低。
这样,通过控制从可变直流电源50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电压, 能够使等离子体电位降低,从而能够抑制蚀刻副产物在上部电极34或 构成腔室壁的堆积物遮护板11、以及腔室10内的绝缘材料(部件26、 42)上附着。作为等离子体电位Vp的值,优选为80V≤Vp≤200V的 范围。
另外,通过控制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直流电压,能够有效地发挥 这样的等离子体电位控制功能与上述的上部电极34的溅射功能、缩小 等离子体的功能和供给电子的功能。
另外,作为由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直流电压产生的其它效果,可 举出:通过利用施加的直流电压形成等离子体,可提高等离子体密度, 从而使蚀刻速率上升。
这是因为:当向上部电极施加负的直流电压时,电子难以进入上 部电极,电子的消灭被抑制,当离子被加速并进入上部电极时,电子 可以从电极中放出,该电子利用等离子体电位与施加电压值的差而被 加速至高速,使中性气体电离(等离子体化),由此电子密度(等离子 体密度)增加。
另外,在形成等离子体的情况下,当从可变直流电源50向上部电 极34施加直流电压时,由于等离子体扩散,可以使比较中心部的等离 子体密度上升。在腔室10内的压力高、并且使用的蚀刻气体为负性气 体的情况下,腔室10内的中心部的等离子体密度处于降低的趋势,但 这样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可以使中心部的等离子体密度上升, 从而可以控制等离子体密度,使得能够进行均匀的蚀刻。但是,因为 蚀刻特性不只是由等离子体密度规定,所以,不一定等离子体密度越 均匀、蚀刻就越均匀。
通过实验说明这一点。
在图1的装置中,将半导体晶片装入腔室内、并载置在基座上, 进行BARC(有机反射防止膜)和蚀刻对象膜的蚀刻。在进行BARC 的蚀刻时,使第一高频电力为2500W、第二高频电力为2000W,使用 CH2F2、CHF3、Ar和O2作为处理气体。另外,在进行蚀刻对象膜的蚀 刻时,使第一高频电力为1500W、第二高频电力为4500W,使用CH4F6、 CF4、Ar和O2作为处理气体,进行孔的蚀刻。此时,使向上部电极施 加的直流电压变化为-800V、-1000V和-1200V。将此时的电子密度(等 离子体密度)的径方向的分布示于图9。如该图所示,从-800V到 -1200V,直流电压的绝对值越增加,中心的电子密度越上升,等离子 体密度有越均匀的趋势。将此时的中心和边缘的蚀刻形状示意性地示 于图10A-C。从这些图可看出,通过使直流电压从-800V变为-1000V, 蚀刻的均匀性增加。另一方面,通过使直流电压从-1000V变为-1200V, 电子密度的均匀性增加,但在中心,蚀刻性变得过高,蚀刻均匀性反 而降低。由此确认,-1000V的蚀刻均匀性最好。总之,可知:通过调 整直流电压,能够进行均匀的蚀刻。
通过如以上那样控制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直流电压,能够有效地 发挥上述的上部电极34的溅射功能、缩小等离子体的功能、供给电子 的功能、等离子体电位控制功能、电子密度(等离子体密度)上升功 能、和等离子体密度控制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
作为可变直流电源50,可以应用能够施加-2000~+1000V范围的 电压的可变直流电源。为了有效地发挥以上的各种功能,优选来自可 变直流电源50的直流电压的绝对值为500V以上。
另外,优选施加的直流电压为绝对值比由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第 一高频电力在上部电极的表面产生的自偏压的绝对值大的负电压。
对确认这一点的实验进行说明。图11为表示在改变等离子体生成 用高频电力(60MHz)的功率而从第一高频电源48向上部电极34施 加的情况下,在上部电极34的表面产生的自偏压Vdc与向上部电极34 施加的直流电压的关系的图。在此,在下述条件下生成等离子体、并 测定上部电极34表面的自偏压Vdc:腔室内压力=2.7Pa,向上部电极 34施加650W、1100W或2200W的高频电力,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 16施加2100W的高频电力,处理气体流量C4F6/Ar/O2=25/700/26 mL/min,上下部电极间距离=25mm,背压(中心部/边缘部) =1333/4666Pa,上部电极34的温度=60℃,腔室10侧壁的温度=50℃, 基座16的温度=0℃。
从图11可看出,在施加的直流电压比上部电极34的自偏压Vdc 大的情况下,表现出其效果,并且,供给上部电极34的高频电力越大, 产生的负的自偏压Vdc越大。因此,在施加直流电压的情况下,需要施 加绝对值比高频电力的自偏压Vdc的绝对值大的负电压。由此确认,优 选将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直流电压的绝对值设定为比在上部电极上产 生的自偏压Vdc稍大。
另外,如图12所示,例如设置从等离子体检测窗10a检测等离子 体的状态的检测器55,控制器51根据其检测信号,控制可变直流电源 50,由此,能够自动地向上部电极34施加有效地发挥上述功能的直流 电压。另外,也可以设置检测鞘厚的检测器或检测电子密度的检测器, 控制器51根据其检测信号,控制可变直流电源50。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对在晶片W上形成 的绝缘膜(例如Low-k膜)进行蚀刻时,作为处理气体使用的特别优 选的气体组合例示如下。
在通孔蚀刻条件下的过蚀刻时,作为使用的优选的处理气体的组 合,可举出C5F8、Ar、N2。由此,能够增大绝缘膜对底膜(SiC、SiN 等)的选择比。
另外,在沟槽蚀刻的条件下,作为使用的优选的处理气体的组合, 可举出CF4或(C4F8、CF4、Ar、N2、O2)。由此,能够增大绝缘膜对 掩模的选择比。
另外,在HARC蚀刻的条件下,作为使用的优选的处理气体的组 合,可举出(C4F6、CF4、Ar、O2)或(C4F6、C3F8、Ar、O2)或(C4F6、 CH2F2、Ar、O2)。由此,能够增大绝缘膜的蚀刻速度。
此外,不限于上述,可以使用(CxHyFz的气体/N2、O2等添加气 体/稀释气体的组合)。
可是,当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时,在上部电极34中会积 存电子,在与腔室10的内壁之间等有可能产生异常放电。为了抑制这 样的异常放电,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腔室壁侧的堆积物遮护板11上设 置有作为DC接地的部件的GND块(导电性部件)91。该GND块91 在等离子体面露出,与堆积物遮护板11内部的导电部电气连接,从可 变直流电源50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直流电压电流,经过处理空间, 到达GND块91,通过堆积物遮护板11而被接地。GND块91为导电 体,优选为Si、SiC等含硅的物质。也可以优选使用C。利用该GND 块91,能够使在上述上部电极34中积存的电子放出,从而能够防止异 常放电。优选GND块91的突出长度为10mm以上。
另外,为了防止异常放电,下述的方法也有效:在向上部电极34 施加直流电压时,利用适当的装置,与直流电压重叠、周期性地提供 图13所示的极短的反极性的脉冲,将电子中和。
上述GND块91只要设置在等离子体形成区域中,其位置不限于 图1的位置,例如,可以如图14所示设置在基座16的周围等设置在 基座16侧,另外,也可以如图15所示呈环状设置在上部电极34的外 侧等设置在上部电极34附近。但是,在形成等离子体时,在堆积物遮 护板11等中覆盖的Y2O3、聚合物会飞溅,当其附着在GND块91上 时,不能DC接地,难以发挥防止异常放电的效果,因此,使它们难 以附着是重要的。为此,优选GND块91在远离由Y2O3等覆盖的部件 的位置,作为相邻的部件,优选为Si或石英(SiO2)等含Si物质。例 如,如图16A所示,优选在GND块91的周围设置含Si部件93。在 这种情况下,优选含Si部件93在GND块91以下的部分的长度L为 GND块91的突出长度M以上。另外,为了抑制由Y2O3、聚合物的附 着引起的功能下降,如图16B所示,作为GND块91,设置飞溅物难 以附着的凹部91a是有效的。另外,增大GND块91的表面积、使其 难以被Y2O3、聚合物覆盖也是有效的。再者,为了抑制附着物,温度 高是有效的,向上部电极34供给等离子体形成用的高频电力,其附近 的温度上升,所以,从使温度上升以使附着物不附着的观点考虑,优 选如上述图15那样设置在上部电极34的附近。在这种情况下,特别 是如上述图15那样,更优选呈环状设置在上部电极34的外侧。
为了更有效地排除与堆积物遮护板11等中覆盖的Y2O3或聚合物 的飞溅相伴的、附着物对GND块91的影响,如图17所示,能够向 GND块91施加负的直流电压是有效的。即,通过向GND块91施加 负的直流电压,附着在其上的附着物被溅射或蚀刻,可以对GND块 91的表面进行清理。在图17的结构中,设置有将GND块91的连接 切换至可变直流电源50侧或接地线路侧的切换机构53,使得能够从可 变直流电源50向GND块91施加电压,另外,还设置有使向GND块 91施加负的直流电压时产生的直流电子电流流入的、被接地的导电性 辅助部件91b。切换机构53包括:将可变直流电源50的连接在匹配器 46侧和GND块91侧之间切换的第一开关53a;和将GND块91与接 地线路的连接接通和断开的第二开关53b。在图17的例子中,GND块 91呈环状设置在上部电极34的外侧,导电性辅助部件91a设置在基座 16的外周上,优选这种配置,但可以不必是这样的配置。
在图17的结构的装置中,在等离子体蚀刻时,通常如图18A所示, 成为切换机构53的第一开关53a与上部电极34侧连接、从而可变直 流电源50与上部电极34侧连接的状态,并且将第二开关53b接通、 将GND块91与接地线路侧连接。在该状态下,从第一高频电源48和 可变直流电源50向上部电极34供电,形成等离子体,直流电子电流 通过等离子体,从上部电极34流入被接地的GND块91和导电性辅助 部件91b(正离子电流的流动方向相反)。此时,GND块91的表面被 上述的Y2O3、聚合物等附着物覆盖。
因此,要对这样的附着物进行清理。在这样的清理时,如图18B 所示,将切换机构53的第一开关53a切换至GND块91侧,将第二开 关53b断开。在该状态下,从第一高频电源48向上部电极34供电, 形成清理等离子体,从可变直流电源50向GND块91施加负的直流电 压。由此,直流电子电流从GND块91流入导电性辅助部件91b。相 反,正离子流入GND块91。因此,通过调整直流电压以控制正离子 向GND块91的入射能量,能够对GND块91的表面进行离子溅射, 由此,可以除去GND块91表面的附着物。
另外,在等离子体蚀刻时的一部分期间中,也可以如图19所示, 断开第二开关53b,使GND块91成为浮动状态。此时,直流电子电 流通过等离子体,从上部电极34流入导电性辅助部件91a(正离子电 流的流动方向相反)。此时,GND块91受到自偏压,具有对应的能量 的正离子入射,能够在等离子体蚀刻时对GND块91进行清理。
在上述清理时,施加的直流电压小也可以,此时的直流电子电流 小。因此,在图17的结构中,在可以通过泄漏电流使电荷不积存在 GND块91中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导电性辅助部件91b。
在上述图17的例子中,在清理时,将可变直流电源50的连接从 上部电极34侧切换至GND电极91侧,施加直流电压时的直流电子电 流从GND块91流向导电性辅助部件91b,但也可以将可变直流电源 50的正极与上部电极34连接、负极与GND块91连接,从而使施加 直流电压时的直流电子电流从GND块91流向上部电极34。在这种情 况下,不需要导电性辅助部件。将这样的结构示于图20。在图20的结 构中,设置有对连接进行切换的连接切换机构57,使得:在等离子体 蚀刻时,将可变直流电源50的负极与上部电极34连接,并且将GND 块91与接地线路连接;在清理时,将可变直流电源50的正极与上部 电极34连接、负极与GND块91连接。该连接切换机构57包括:将 可变直流电源50与上部电极34的连接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切换的第一 开关57a;将可变直流电源50与GND块91的连接在正极和负极之间 切换的第二开关57b;和用于将可变直流电源50的正极或负极接地的 第三开关57c。第一开关57a和第二开关57b构成以如下方式连动的连 动开关:当第一开关57a与可变直流电源50的正极连接时,第二开关 57b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当第一开关57a与可变直流电源50的负 极连接时,第二开关57b断开。
在图20的结构的装置中,在等离子体蚀刻时,如图21A所示,成 为连接切换机构57的第一开关57a与可变直流电源50的负极侧连接、 可变直流电源50的负极与上部电极34侧连接的状态,并且将第二开 关57b与可变直流电源50的正极侧连接、将第三开关57c与可变直流 电源50的正极侧连接(将可变直流电源50的正极接地)、将GND块 91与接地线路侧连接。在该状态下,从第一高频电源48和可变直流电 源50向上部电极34供电,形成等离子体,直流电子电流通过等离子 体,从上部电极34流入被接地的GND块91(正离子电流的流动方向 相反)。此时,GND块91的表面被上述的Y2O3、聚合物等附着物覆盖。
另一方面,在清理时,如图21B所示,将连接切换机构57的第一 开关57a切换至可变直流电源50的正极侧,将第二开关57b切换至可 变直流电源50的负极侧,另外,使第三开关57c成为未连接状态。在 该状态下,从第一高频电源48向上部电极34供电,形成清理等离子 体,从可变直流电源50的负极向GND块91施加直流电压,从可变直 流电源50的正极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利用它们之间的电位 差,直流电子电流从GND块91流入上部电极34,相反,正离子流入 GND块91。因此,通过调整直流电压以控制正离子向GND块91的入 射能量,能够对GND块91的表面进行离子溅射,由此,能够除去GND 块91表面的附着物。此外,在该情况下,可变直流电压源50表观上 为浮动状态,但通常在电源中设置有框架接地线路,所以是安全的。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使第三开关57c成为未连接状态,但也 可以使其保持与可变直流电源50的正极侧连接的原样(将可变直流电 源50的正极接地)。在该状态下,从第一高频电源48向上部电极34 供电,形成清理等离子体,从可变直流电源50的负极向GND块91施 加直流电压,直流电子电流通过等离子体,从GND块91流入上部电 极34,相反,正离子流入GND块91。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直流 电压以控制正离子向GND块91的入射能量,能够对GND块91表面 进行离子溅射,由此能够除去GND块91表面的附着物。
在图17和图20的例子中,在清理时,向GND块91施加了直流 电压,但也可以施加交流电压。另外,在图17的例子中,利用用于向 上部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可变直流电源50向GND块91施加电压,但 也可以从其它电源施加电压。另外,在图17和图20的例子中,对在 等离子体蚀刻时使GND块91接地、在清理时向GND块91施加负的 直流电压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等离子体 蚀刻时,向GND块91施加负的直流电压。另外,也可以将上述清理 时替换为灰化时。另外,在使用双极电源作为可变直流电源50的情况 下,不需要上述连接切换机构57的复杂的切换动作。
图17的例子中的切换机构53和图20的例子中的连接切换机构57 的切换动作,根据来自控制部95的指令进行。
在形成等离子体时,从简易地防止由于Y2O3、聚合物附着在GND 块91上而不能DC接地的观点考虑,利用其它部件覆盖GND块91的 一部分,使它们产生相对移动,由此使GND块91的新的面露出,是 有效的。具体地说,可举出:如图22所示,使GND块91具有比较大 的面积,利用能够在箭头方向上移动的掩模材料111覆盖GND块91 与等离子体接触的表面的一部分,通过使该保护板111移动,能够改 变GND块91表面暴露于等离子体中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若将驱 动机构设置在腔室10内,则有可能引起颗粒的产生,但由于其频度小 至一百小时一次左右即可,所以不会产生大的问题。另外,如图23所 示,能够转动地设置例如圆柱状的GND块191,用掩模材料112覆盖, 使得仅GND块191外周面的一部分能够露出,通过使GND块191转 动,改变暴露于等离子体中的部分,也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可 以将驱动机构设置在腔室10外。作为掩模材料111、112,可以使用耐 等离子体性高的材料,例如喷有Y2O3等陶瓷的铝板。
另外,同样,作为用于简易地防止GND块91由于附着物而不能 被DC接地的另一个方法,下述方法是有效的:利用其它部件覆盖GND 块91的一部分,作为该其它部件,使用可由等离子体缓慢地蚀刻的部 件,总是使GND块91未失去导电性的面露出。例如,如图24A所示, 利用带台阶的保护膜113覆盖GND块91表面的一部分,使初始露出 面91c具有接地功能。当在该状态下进行例如200小时的等离子体处 理时,如图24B所示,GND块91的初始露出面91c失去导电性,但 此时,带台阶的保护膜113的薄的部分被蚀刻,GND块91的新露出 面91d出现。由此,新露出面91d发挥接地功能。这样的保护膜113 具有防止壁面材料附着在GND块91上的效果、和减少离子向GND块 91的流入从而防止污染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5所示,优选使用将薄的层114叠层多个、 并将各层稍微错开的保护膜113a。在这种情况下,在将一个层114由 于等离子体的蚀刻而消失的时间记为Te、将GND块91的露出的表面 被污染直至消失导电性的时间记为Tp时,设定层114的厚度,使得必 须满足Te<Tp,由此,在GND块91中,总是能够确保保持导电性的 表面。作为层114的数目,优选选择为使得GND块91的寿命比维修 的周期长。另外,为了提高维修性,如图所示,可以预先设置一层与 其它层具有不同颜色的层114a,例如在该膜114a为一定面积以上的时 刻进行更换,以掌握更换时间。
作为保护膜113、113a,优选可由等离子体适度蚀刻的膜,例如可 以优选使用光致抗蚀剂膜。
作为用于简易地防止GND块91由于附着物而不能被DC接地的 又一个方法,可以举出:设置多个GND块91,将其中具有接地功能 的块依次切换。例如,如图26所示,设置三个GND块91,设置切换 开关115,使得只使它们中的一个接地。另外,在共用的接地线路116 中,预先设置有电流传感器117,监测在其中流动的直流电流。利用电 流传感器117监测接地的GND块91的电流,在该电流值低于规定值 的时刻,起不到接地功能,切换至另一个GND块91。GND块91的数 目可以在3~10个左右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数。
在以上的例子中,未被接地的GND块处于电气浮动的状态,从保 护未使用的GND块的观点考虑,可以施加保护用的电位、代替设置切 换开关115。将该例子示于图27。在图27中,在分别与各GND块91 连接的接地线路118中分别设置可变直流电源119。由此,对于应当发 挥接地功能的GND块91,控制与其对应的可变直流电源119的电压, 使得该块的电压成为0V,对于其它的GND块91,控制与其对应的可 变直流电源119的电压,使得该其它块的电压成为电流不流动的电压、 例如100V。在与应当发挥接地功能的GND块91连接的接地线路118 中设置的电流传感器117的电流值低于规定值的时刻,判断为不起接 地功能,将与另一GND块91对应的可变直流电源119的电压值控制 为该GND块起接地功能的值。
通过这样使来自直流电源119的施加电压为-1kV左右的负值,可 以使与其连接的GND块91作为用于向等离子体施加直流电压的电极 起作用。但是,该值过大,对等离子体有不利影响。另外,通过控制 向GND块91施加的电压,可以达到对GND块91进行清理的效果。
接着,对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上部电极34的高频电力和直流电压 重叠时的等离子体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28以电子温度为横轴、以其强度为纵轴,是表示等离子体的电 子温度分布的图。在要得到高密度等离子体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使 用13.56MHz以上的离子不跟随的比较高的高频电力是有效的,施加高 频电力的情况下的等离子体(RF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分布,如图28 的曲线A(情况A)所示,在电子温度低的激发区域中,有强度的峰, 当要得到更高的等离子体密度而提高功率时,电子温度为中间水平的 离解区域的强度变高,因此,作为用于蚀刻的处理气体的C4F8气体那 样的碳氟化合物气体(CxFy)的离解增加,蚀刻特性降低。
与此相对,图28的曲线B(情况B)是通过施加直流电压而生成 的等离子体(DC等离子体)的情况,是与曲线A(情况A)相等的等 离子体密度,但在该情况下,在电子温度高的电离区域中存在强度的 峰,几乎不存在激发区域和离解区域。因此,通过使直流电压与 13.56MHz以上的高频电力重叠,可以不提高高频电力的功率而得到高 等离子体密度。而且,这样形成的等离子体是电子温度在激发区域和 电离区域中具有强度峰的两极化的等离子体,即使是相同的等离子体 密度,也能够形成处理气体的离解少的理想的等离子体。
参照图29进一步具体地说明这一点。图29是表示将仅施加高频 电力的情况和重叠有直流电压的情况下的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分布进 行比较的图。图29的曲线C为向上部电极34供给频率60MHz的高频 电力、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供给离子引入用的频率2MHz的高频 电力的情况,向上部电极34供给的高频功率为2400W、向作为下部电 极的基座16供给的高频功率为1000W。曲线D为同样地分别向上部 电极34和基座16施加60MHz和2MHz的高频电力、并且向上部电极 34施加直流电压的情况,设定高频功率和直流电压的值,使得等离子 体密度与曲线C的情况相同,使供给上部电极34的高频功率降低至 300W,使直流电压为-900V。如图29所示,通过重叠直流电压,在相 同的等离子体密度下,可以形成电子温度几乎不存在离解区域的两极 化的高密度等离子体。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供给上部电极34的高 频电力的频率和功率、以及直流电压的值,能够控制电子温度分布, 从而能够得到更适合的等离子体状态。
如上所述,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高频电力的频率越小,等离子体 能量越高,Vdc也越高,进一步促进处理气体的离解,由施加直流电压 而产生的控制界限窄,在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高频电力的频率为 40MHz以上、例如60MHz的情况下,等离子体的能量低,因此,由施 加直流电压而产生的控制界限宽。因此,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高频电 力的频率优选为40MHz以上。
接着,对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供给的离子引入用的偏置高频 电力进行说明。来自供给至基座16的第二高频电源90的高频电力为 用于离子引入的偏置高频电力,其频率(RF施加频率)为大约小于 10MHz或10MHz以上,其作用不同。即,在RF施加频率的频率小于 10MHz、例如为2MHz的情况下,通常离子能够跟随该RF施加频率, 因此,如图30A所示,入射到晶片上的离子能量与根据高频电力电压 的波形而变化的晶片电位对应。另一方面,在偏置高频的频率为10MHz 以上、例如13.56MHz的情况下,通常离子不能跟随该RF施加频率, 因此,如图30B所示,入射到晶片上的离子能量与晶片电位无关,依 赖于Vdc。在图30A的离子跟随的频率(例如2MHz)的情况下,离子 的最大能量与Vpp对应,另外,在等离子体电位与晶片电位的差小的 部分,离子能量变小,所以,如图31的离子能量分布图的曲线E所示, 晶片上的离子能量成为两极分化的宽阔的分布。另一方面,在图30B 的离子不跟随的频率(例如13.56MHz)的情况下,与晶片电位没有关 系,离子能量与Vdc对应,如图31所示,晶片上的离子能量在与Vdc 对应的部分附近显示出最大值,几乎不存在能量比Vdc高的离子。
因此,小于10MHz的离子能够跟随的频率,适用于要利用大的离 子能量提高生产率的情况,10MHz以上的离子不能跟随的频率,适用 于掩摸的表面粗糙为临界的情况等要求离子能量低的情况。因此,偏 置用的高频电力的频率优选根据用途适当选择。
以上,对为了发挥上述上部电极34的溅射功能、缩小等离子体的 功能、和供给电子的功能等而施加直流电压的例子进行了说明,施加 交流电压下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但是,其频率比用于生成等离子 体的高频率电力的频率小。另外,在施加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的任一 种的情况下,可以使电压为脉冲状,也可以是AM调制或FM调制等 调制后的电压。
可是,存在使用作为低介电常数阻挡层的SiC作为底蚀刻停止层, 对上层的作为被蚀刻层的Low-k膜进行蚀刻的情况,以往,在此时难 以确保充分的蚀刻选择比。与此相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 刻装置,一边将直流电压与第一高频电力重叠并施加于上部电极34, 一边进行蚀刻,有效地发挥上述功能,由此,能够以对于作为蚀刻停 止层的底膜的高蚀刻选择比,对作为绝缘膜的SiOC膜等Low-k膜进 行蚀刻。
图32A-B表示作为进行这样的蚀刻时典型的蚀刻对象的晶片W的 截面结构。如图32A所示,该晶片W从下面开始依次叠层有作为底膜 的SiC层201、作为绝缘膜的SiOC类膜202、SiO2膜203、和作为反 射防止膜的BARC204,在其上层进一步形成有作为图案化为规定形状 的蚀刻掩模的ArF抗蚀剂205。SiOC类膜202是构成成分中含有Si、 O、C和H的Low-k膜,例如可举出:SiLK(商品名,道化学公司生 产)、SOD-SiOCH的MSQ(methylsilsesquioxane:甲基倍半硅氧烷)、 CVD-SiOCH的CORAL(商品名,Novellus Systems公司生产)、Black Diamond(商品名,Applied Materials公司生产)等。另外,可以代替 SiOC类膜202,而以其它的Low-k膜,例如PAE类膜、HSQ膜、PCB 类膜、CF类膜等有机Low-k膜或SiOF类膜等无机Low-k膜作为对象。
另外,作为底膜的SiC层101,可以举出BLOk(商品名,Applied Materials公司生产)。
如图32B所示,通过利用碳氟化合物(CF类)气体的等离子体对 该晶片W进行蚀刻,形成与ArF抗蚀剂105的掩模图案对应的凹部(槽 或孔)211。在该等离子体蚀刻中,通过向上部电极34重叠直流电压, 能够充分地确保作为衬底的SiC层201与作为被蚀刻层的SiOC类膜 202的选择比。在该情况下,优选:从可变直流电源50向上部电极34 施加的直流电压为0~-1500V,作为蚀刻条件,例如腔室内压力=1.3~ 26.7Pa,高频电力(上部电极/下部电极)=0~3000W/100~5000W,使 用C4F8、N2和Ar的混合气体作为处理气体,使其流量比为 C4F8/N2/Ar=4~20/100~500/500~1500mL/min。
接着,制备与图6同样的叠层结构的样品,实际利用图1的装置 进行蚀刻。以形成有通孔(孔)图案的ArF抗蚀剂205作为掩模,对 SiOC类膜202进行蚀刻,直至底膜的SiC层201露出,形成通孔。蚀 刻在以下所示的蚀刻条件1、2下进行,对于向上部电极34施加-900V 的直流电压的情况(实施例1、2)和不施加直流电压的情况(比较例 1、2),进行了蚀刻特性的比较。将其结果示于表1。
<蚀刻条件1>
腔室内压力=6.7Pa;
高频电力(上部电极/下部电极)=400W/1500W;
处理气体流量C4F8/Ar/N2=6/1000/180mL/min;
上下部电极间距离=35mm;
处理时间=25~35秒;
背压(氦气:中心部/边缘部)=2000/5332Pa;
上部电极34的温度=60℃;
腔室10侧壁的温度=60℃;
基座16的温度=0℃
<蚀刻条件2>
除了将高频电力(上部电极/下部电极)改变为800W/2500W以外, 与蚀刻条件1相同。
表1
  比较例1   (DC 0V)   实施例1   (DC-900V)  蚀  刻  条  件  1 SiOC蚀刻速率 (nm/min)   262   433 对SiC的选择比   4.8   15.1 CD(nm)   153   149 对抗蚀剂的选择比   3.4   96.3   比较例2   (DC 0V)   实施例2   (DC-900V)  蚀  刻  条  件  2 SiOC蚀刻速率 (nm/min)   487   589 对SiC的选择比   2.9   6.3 CD(nm)   153   141 对抗蚀剂的选择比   6.6   11.9
从表1可看出,在蚀刻条件1和蚀刻条件2的任一种条件下,向 上部电极施加-900V的直流电压的实施例1、2,与在相同条件下不施 加直流电压的比较例1、2相比,对SiC的选择比和对抗蚀剂的选择比 都大幅提高。
另外,确认:可以抑制通孔顶部的CD(Critical Dimension:临界尺 寸)的扩大,同时大大改善蚀刻速率。蚀刻速率的提高和CD的控制 (CD扩大的抑制),在现有的蚀刻技术中难以兼得,但在本发明中已 表明通过施加直流电压,能够使两者兼得。
另外,从表1中的条件1和条件2的比较可判明,高频电力(上 部电极/下部电极)小的一方,可更显著地得到由向上部电极34重叠直 流电压而产生的对SiC的选择比提高的效果。
接着,以上述蚀刻条件1或蚀刻条件2为基准,对改变其中某个 条件时的蚀刻特性进行比较。
表2是以蚀刻条件1为基准、改变供给上部电极34的高频电力时 的蚀刻特性。从表2中可看出,当增大供给上部电极34的高频电力时, 蚀刻速率提高,但对SiC的选择比有减小的趋势。另一方面,在该条 件下,供给上部电极34的高频电力的变化对CD的影响小,另外,对 抗蚀剂的选择比在高频功率为400W时突出地优异。从以上结果可看 出,作为供给上部电极34的高频功率,优选大约200~800W的范围。
表2
            上部功率(W)     200     400     800   蚀刻速率(nm/min)     229     433     436   对SiC的选择比     33.8     15.1     9.3   CD(nm)     151     149     155   对抗蚀剂的选择比     10.2     96.3     7.1
表3是以蚀刻条件2为基准、改变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供给 的高频电力时的蚀刻特性。从表3可看出,通过增大供给下部电极(基 座16)的高频电力,蚀刻速率大幅提高,但对SiC的选择比的改善效 果有减小的趋势。另一方面,在该条件下,供给下部电极的高频电力 的变化对CD的影响小,另外,对抗蚀剂的选择比随着高频功率的增 大而提高。因此,作为供给下部电极的高频功率,优选大约1500~ 3800W范围。
表3
            下部功率(W)     1500     2500     3800     蚀刻速率(nm/min)     436     589     676     对SiC的选择比     9.3     6.3     3.8     CD(nm)     155     141     157     对抗蚀剂的选择比     7.1     11.9     41
表4是以蚀刻条件2为基准、改变处理压力时的蚀刻特性。从表4 可看出,在高频电力(上部电极/下部电极)为比较大的800/2500W的 蚀刻条件2下,当将处理压力设定为高至必要以上时,蚀刻速率降低, 产生蚀刻停止。因此,作为处理压力,优选为4Pa以上且小于20Pa。
另外,考虑表4的结果与上述表2和表3的结果时,认为重叠直 流电压时的蚀刻速率、和对SiC的选择比的控制,优选通过改变高频 电力来控制。
表4
               压力(Pa)     4     6.7 20     蚀刻速率(nm/min)     394     589 154     对SiC的选择比     3.8     6.3 蚀刻停止     CD(nm)     151     141 6.3     对抗蚀剂的选择比     9.1     11.9 343
表5是以蚀刻条件2为基准、改变Ar流量时的蚀刻特性。从表5 可看出,在高频电力(上部电极/下部电极)为比较大的800/2500W的 蚀刻条件2下,由Ar流量比的变化产生的影响不明确,但添加一定量 的Ar时,对SiC的选择比提高,优选至少以1000mL/min以下的流量 添加Ar。
表5
                 Ar流量(mL/min)     0   300     600     1000     蚀刻速率(nm/min)     574   646     574     589     对SiC的选择比     3.3   5.8     6.8     6.3     CD(nm)     153   149     149     141     对抗蚀剂的选择比     7.8   11.6     13.2     11.9
接着,制备与图6同样的叠层结构的样品,以形成有线条和空间 的槽图案的ArF抗蚀剂205作为掩模,对SiOC类膜202进行蚀刻,直 至底SiC层201露出,形成槽。蚀刻为主蚀刻和过蚀刻的两阶段蚀刻, 在以下所示的蚀刻条件下,对于向上部电极34施加-900V的直流电压 的情况(实施例3)和不施加直流电压的情况(比较例3)进行蚀刻, 对蚀刻特性进行比较。将其结果示于表6。
<主蚀刻条件>
腔室内压力=26.7Pa;
高频电力(上部电极/下部电极)=300W/1000W;
处理气体流量CF4/N2/Ar/CHF3=180/100/180/50mL/min;
上下部电极间距离=35mm;
处理时间=10秒;
背压(中心部/边缘部)=2000/5332Pa;
上部电极34的温度=60℃;
腔室10侧壁的温度=60℃;
基座16的温度=20℃
<过蚀刻条件>
腔室内压力=4.0Pa;
高频电力(上部电极/下部电极)=1000W/1000W;
处理气体流量C4F8/N2/Ar=6/260/1000mL/min;
过蚀刻量:30%;
上下部电极间距离=35mm
※其它条件与上述主蚀刻条件相同。
表6
  比较例3   (DC 0V)   实施例3   (DC-900V) SiOC蚀刻速率(nm/min)   660.6   1104.6 对SiC的选择比   11.7   15 CD(nm)   117   114.6 LER(nm)   7.64   4.88 对抗蚀剂的选择比   2.3   3.1
(注)SiOC蚀刻速率和对抗蚀剂的选择比仅从主蚀刻阶段求出。
从表6可看出,在向上部电极34施加-900V的直流电压的实施例 3中,对SiC的选择比为15,与不施加电压的比较例3中的对SiC的 选择比11.7相比,大大提高。
另外,在上述蚀刻条件下,通过向上部电极34施加-900V的直流 电压,如表6所示,不但对SiC的选择比得到改善,而且对抗蚀剂的 选择比也得到改善。另外,能够进行控制、使相当于槽宽度的CD不 增大,同时大幅提高SiOC类膜102的蚀刻速率。而且,能够使构成蚀 刻后的槽的线的粗糙度(线蚀刻粗糙度:LER)大幅降低。
以上,举出以SiC层101作为衬底、对其上的SiOC类膜102进行 蚀刻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对其它的蚀刻对象,也能够得 到同样的效果。例如,如图33A所示,在硅基板206上形成有氮化硅 膜(SiN)207、以TEOS(tetraethyl orthosilicate:原硅酸四乙酯)为原 料利用CVD法成膜的SiO2膜108、和反射防止膜(BARC)209,并 具有图案化的ArF等抗蚀剂掩模210的截面结构中,如图33B所示, 在以氮化硅膜207作为衬底、对SiO2膜108进行蚀刻的情况下,通过 如上所述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以SiOC类膜202的蚀刻(主蚀刻、或主蚀 刻和过蚀刻)为对象,但在此,因为利用了由于施加直流电压而产生 的与衬底的选择比提高的效果,所以,在利用通常条件下的主蚀刻使 凹部到达衬底附近后的阶段进行过蚀刻的两阶段处理中,可以仅在过 蚀刻中施加直流电压。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3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概略截 面图。在图34中,与图1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具有以下结构的上部电极34’,代替第一 实施方式的上部电极34。上部电极34’由与基座16隔开规定间隔相对 配置的环状的外侧上部电极34a、和在绝缘的状态下配置在该外侧上部 电极34a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圆板状的内侧上部电极34b构成。它们涉 及等离子体的生成,具有外侧上部电极34a为主、内侧上部电极34b 为辅的关系。
如在图35中将该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后所示,在外 侧上部电极34a和内侧上部电极34b之间形成有例如0.25~2.0mm的 环状间隙,在该间隙中设置有例如由石英制成的电介质72。在该间隙 中还设置有陶瓷部件73。陶瓷部件73可以省略。夹住该电介质72、 在两电极34a和34b之间形成电容器。该电容器的电容C72,根据间隙 的尺寸和电介质72的介电常数,被选定或调整为期望的值。在外侧上 部电极34a和腔室10的侧壁之间,气密地安装有例如由氧化铝(Al2O3) 构成的环形的绝缘性屏蔽部件42。
外侧上部电极34a包括:电极板36a,和能够装卸地支承该电极板 36a的由导电材料、例如表面经过阳极氧化处理的铝制成的电极支承体 38a。电极板36a优选由焦耳少的低电阻的导电体或半导体、例如硅或 SiC构成。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第一高频电源48,通过与实施方式1 同样的匹配器46、上部供电棒74、连接器98和供电筒100,与外侧上 部电极34a电气连接。匹配器46的输出端子与上部供电棒74的上端 连接。
供电筒100由圆筒状或圆锥状或与其接近的形状的导电板、例如 铝板或板制成,其下端在周边方向连续地与外侧上部电极34a连接, 其上端通过连接器98与上部供电棒74的下端电气连接。在供电筒100 的外侧,腔室10的侧壁从上部电极34’的高度位置向上方延伸,构成 圆筒状的接地导体10a。该圆筒状接地导体10a的上端部,利用筒状的 绝缘部件74a,与上部供电棒74电气绝缘。在该结构中,在从连接器 98看的负荷电路中,由供电筒100、外侧上部电极34a和圆筒状接地 导体10a形成以供电筒100和外侧上部电极34a为波导路的同轴线路。
如图34所示,内侧上部电极34b包括:具有多个气体吐出孔37b 的电极板36b,和能够装卸地支承该电极板36b的由导电材料、例如表 面经过阳极氧化处理的铝构成的电极支承体38b。在电极支承体38b 的内部设置有利用例如由O形圈构成的环状隔壁部件43分割而成的中 心气体扩散室40a和周边气体扩散室40b。与气体吐出孔37b连通的多 个气体通流孔41b,从中心气体扩散室40a和周边气体扩散室40b向下 方延伸。由中心气体扩散室40a和设置在其下面的多个气体通流孔41b 以及与它们连通的多个气体吐出孔37b构成中心喷头,由周边气体扩 散室40b和设置在其下面的多个气体通流孔41b以及与它们连通的多 个气体吐出孔37b构成周边喷头。
从共用的处理气体供给源66以期望的流量比向两个气体扩散室 40a、40b供给处理气体。即,来自处理气体供给源66的气体供给管 64在途中分支为两个分支管64a、64b,与在电极支承体38b上形成的 气体导入口62a、62b连接,处理气体从气体导入口62a、62b到达气 体导入室40a、40b。在各分支管64a、64b上分别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71a、71b,从处理气体供给源66至气体扩散室40a、40b的流路的流 导(conductance)相等,所以可以利用流量控制阀71a、71b任意调整 供给至中心气体导入室40a和周边气体导入室40b的处理气体的流量 比。在气体供给管64中设置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质量流量控制器 (MFC)68和开关阀70。这样,通过调整导入中心气体扩散室40a和 周边气体扩散室40b的处理气体的流量比,可以任意调整从中心喷头 吐出的气体的流量FC和从周边喷头吐出的气体的流量FE的比率 (FC/FE)。此外,也可以使从中心喷头和周边喷头分别吐出的处理气体 的每单位面积的流量不同。另外,也可以独立或个别地选定从中心喷 头和周边喷头分别吐出的处理气体的气体种类或气体混合比。
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第一高频电源90,通过匹配器46、上部供电 棒74、连接器98和下部供电棒76,与内侧上部电极34b的电极支承 体38b电气连接。在下部供电棒76的中间设置有可改变电容的可变电 容器78。如后所述,该可变电容器78具有调整外侧电场强度和内侧电 场强度的平衡的作用。
另一方面,与实施方式1同样,可变直流电源50与上述上部电极 34’连接。具体地说,可变直流电源50通过滤波器58与外侧上部电极 34a和内侧上部电极34b连接,可变直流电源50的极性、电压、电流 以及通断开关52的接通和断开与实施方式1同样,由控制器51控制。 在实施方式1中,滤波器78被内置在匹配器46中,而在本实施方式 中,与匹配器46分开设置。
在这样构成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当进行蚀刻处理时,与实施 例1同样,首先,将作为蚀刻对象的半导体晶片W搬入腔室10内、 并载置在基座16上。然后,从处理气体供给源66,以规定的流量和流 量比,将蚀刻用的处理气体供给中心气体扩散室40a和周边气体扩散 室40b,通过气体吐出孔37b吐出至腔室10内,并且,与实施方式1 同样,利用排气装置84对腔室10内进行排气,以维持在设定压力。
在这样向腔室10内导入蚀刻气体的状态下,从第一高频电源48 以规定的功率向上部电极34施加等离子体生成用的高频电力 (60MHz),并且,从第二高频电源90以规定的功率向作为下部电极 的基座16施加离子引入用的高频(2MHz)。从可变直流电源50向外 侧上部电极34a和内侧上部电极34b施加规定的电压。另外,从直流 电源22向静电吸盘18的电极20施加直流电压,将半导体晶片W固 定在基座16上。
从内侧上部电极34b的气体吐出孔37b吐出的蚀刻气体,在上部 电极34和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之间的由高频电力产生的辉光放电 中等离子体化,利用由该等离子体生成的自由基或离子,蚀刻半导体 晶片W的被处理面。
在该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向上部电极34’供给高频率区域(离 子不会移动的5~10MHz以上)的高频电力,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 样,能够在理想的离解状态下高密度化,即使在更低压力的条件下, 也能够形成高密度的等离子体。
另外,在上部电极34’中,将与半导体晶片W直接相对的内侧上 部电极34b兼用作喷头,可以任意调整中心喷头和周边喷头中气体吐 出流量的比率,因此,能够在径方向上控制气体分子或自由基的密度 的空间分布,从而能够任意控制由自由基(radical base)引起的蚀刻特 性的空间分布特性。
另一方面,在上部电极34’中,如后所述,作为用于等离子体生成 的高频电极,以外侧上部电极34a为主,以内侧上部电极34b为副, 能够利用这些电极34a、34b调整向它们正下方的电子施加的电场强度 的比率,因此,能够在径方向上控制等离子体密度的空间分布,从而 能够任意并且精细地控制反应性离子蚀刻的空间特性。
在此,在外侧上部电极34a和内侧上部电极34b之间,通过使电 场强度或投入电力的比率可变而进行的等离子体密度空间分布的控 制,对在中心喷头和周边喷头之间,通过使处理气体的流量、气体密 度或气体混合比的比率可变而进行的自由基密度空间分布的控制,实 质上没有影响。即,从中心喷头和周边喷头喷出的处理气体的离解, 在内侧上部电极34b正下方的区域内进行,因此,即使在内侧上部电 极34b和外侧上部电极34a之间改变电场强度的平衡,因为中心喷头 和周边喷头位于内侧上部电极34b内的同一区域内,所以对它们之间 的自由基生成量或密度的平衡不怎么有影响。因此,实质上可以独立 地控制等离子体密度的空间分布和自由基密度的空间分布。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外侧上部电极34a为 上,在其正下方生成等离子体的大部分乃至过半,并使其向内侧上部 电极34b的正下方扩散。因此,在兼作喷头的内侧上部电极34b中, 受等离子体的离子的攻击少,所以,可以有效地抑制作为更换部件的 电极板36b的气体吐出口37b的溅射发展,从而可以大幅延长电极板 36b的寿命。另一方面,生成等离子体的大部分乃至过半的外侧上部电 极34a没有电场集中的气体吐出口,因此离子的攻击少,寿命也不会 短。
接着,参照图35和图36,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在外侧上部电极34a 和内侧上部电极34b之间,通过使电场强度或投入电力可变而进行的 等离子体密度空间分布的控制。如上所述,图3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等 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要部分、特别是构成等离子体生成单元的主要部 分的结构,图36表示等离子体生成单元的主要部分的等价电路。在图 35中省略了喷头部的结构,在图36中省略了各部的电阻。
如上所述,在从连接器98看的负荷电路中,由外侧上部电极34a 和供电筒100与圆筒状接地导体10a形成以外侧上部电极34a和供电 筒100作为波导路Jo的同轴线路。在此,设供电筒100的半径(外径) 为ao、圆筒状接地导体10a的半径为b时,该同轴线路的特性阻抗或 电感Lo可以用以下的(1)式近似。
Lo=K·ln(b/ao)    ……(1)
式中,K为由波导路的迁移率和介电常数决定的常数。
另一方面,在从连接器98看的负荷电路中,在下部供电棒76和 圆筒状接地导体10a之间形成以下部供电棒76为波导路Ji的同轴线路。 内侧上部电极34b位于下部供电棒76的延长线上,但直径非常不同, 因此下部供电棒76的阻抗成为支配性的。在此,设下部供电棒76的 半径(外径)为ai时,该同轴线路的特性阻抗或电感Li可以用以下的 (2)式近似。
Li=K·ln(b/ai)    ……(2)
从上述(1)、(2)式可理解,向内侧上部电极34b传入高频的内 侧波导路Ji可提供与现有的一般的高频系统同样的电感Li,而向外侧 上部电极34a传入高频的外侧波导路Jo,直径大,可提供显著小的电 感Lo。由此,从匹配器46看,在连接器98前的负荷电路中,在低阻 抗的外侧波导路Jo中,高频容易传播(电压降小),向外侧上部电极 34a供给相对大的高频电力Po,在外侧上部电极36的下面(等离子体 接触面)上,可得到强的电场强度Eo。另一方面,在高阻抗的内侧波 导路Ji中,高频难以传播(电压降大),向内侧上部电极34b供给比向 外侧上部电极34a供给的高频电力Po小的高频电力Pi,可使在内侧上 部电极34b的下面(等离子体接触面)得到的电场强度Ei比外侧上部 电极34a侧的电场强度Eo小。
这样,在上部电极34’中,在外侧上部电极34a的正下方,以相对 较强的电场Eo使电子加速,同时,在内侧上部电极34b的正下方,以 相对较弱的电场Ei使电子加速,由此,在外侧上部电极34a的正下方 生成等离子体P的大部分乃至过半,在内侧上部电极3b的正下方,辅 助地生成等离子体P的一部分。在外侧上部电极34a的正下方生成的 高密度等离子体向径方向的内侧和外侧扩散,由此,在上部电极34’ 和基座16之间的等离子体处理空间中,可以使等离子体密度在径方向 均匀。
由外侧上部电极34a和供电筒100与圆筒状接地导体10a形成的 同轴线路的最大传送电力Pmax,依赖于供电筒100的半径ao和圆筒状 接地导体10a的半径b,可由以下的(3)式给出。
Pmax/Eomax2=ao2[ln(b/ao)]2/2Zo    ……(3)
式中,Zo为从匹配器46看的该同轴线路的输入阻抗,Eomax为传 送系统的最大电场强度。
在上述(3)式中,最大传送电力Pmax在b/ao1.65时为极大值。 因此,为了提高外侧波导路Jo的电力传送效率,最优选构成为圆筒状 接地导体10a的半径尺寸与供电筒50的半径尺寸的比(b/ao)大约为 1.65,优选构成为至少进入1.2~2.0范围内,更优选为1.5~1.7的范围。
为了任意并且精细地控制等离子体密度的空间分布,优选调整外 侧上部电极34a正下方的外侧电场强度Eo(或向外侧上部电场34a的 投入电力Po)与内侧上部电极34b正下方的内侧电场强度Ei(或向内 侧上部电极34b的投入电力Pi)的比率、即平衡,作为调整的方法, 可在下部供电棒76的中间插入可变电容器78。该可变电容器78的电 容C78与向内侧上部电极34b的投入电力Pi相对于全体投入电力的比 率的关系如图37所示。从该图可看出,通过改变可变电容器78的电 容C78,可以使内侧波导路Ji的阻抗或电抗增减,从而改变外侧波导路 Jo的电压降与内侧波导路Ji的电压降的相对比率,进而可以调整外侧 电场强度Eo(外侧投入电力Po)与内侧电场强度Ei(内侧投入电力 Pi)的比率。
使等离子体具有电位降的离子鞘的阻抗通常是电容性的。在图36 的等价电路中,假设外侧上部电极34a正下方的鞘阻抗的电容为CPo、 内侧上部电极34b正下方的鞘阻抗的电容为CPi。另外,在外侧上部电 极34a和内侧上部电极34b之间形成的电容器的电容C72,与可变电容 器78的电容C78组合,决定上述的外侧电场强度Eo(外侧投入电力 Po)和内侧电场强度Ei(内侧投入电力Pi)的平衡,优选选定或调整 为能够使可变电容器78的电场强度(投入电力)平衡调整功能最优化 的值。
另一方面,来自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可变直流电源50的直流电 压,经过滤波器58后,施加在外侧上部电极34a和内侧上部电极34b 上。由此,在进行以上的等离子体密度空间分布控制的同时,可发挥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由Vdc变深产生的溅射功能、由等离子体鞘厚变 厚产生的等离子体缩小功能、向晶片W供给电子的功能、调整等离子 体电位的功能、和等离子体密度上升功能,可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 样的效果。
这样,通过将使用分割为外侧上部电极34a和内侧上部电极34b 的上部电极34’的效果、以及向上部电极34’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的效 果合起来,能够实现更理想的等离子体控制。
在图34的例子中,向外侧上部电极34a和内侧上部电极34b两者 施加直流电压,但也可以向任一方施加。
另外,在图34的例子中,从一个可变直流电源50向外侧上部电 极34a和内侧上部电极34b施加直流电压,但也可以如图38所示,设 置两个可变直流电源50a、50b,从它们分别通过开关52a、52b和滤波 器58a、58b向外侧上部电极34a和内侧上部电极34b施加直流电压。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分别地控制向外侧上部电极34a和内侧上部电极 34b施加的直流电压,因此可以进行更好的等离子体控制。
另外,如图39所示,在外侧上部电极34a和内侧上部电极34b之 间插入有可变直流电源50’,将其一个极与外侧上部电极34a连接、将 其另一个极与内侧上部电极34b连接,由此,除了上述效果以外,还 可增加能够进一步详细地设定由内侧上部电极34b和外侧上部电极34a 生成的等离子体密度比、从而提高晶片面内的蚀刻特性的控制的效果。 符号52’为通断开关,58a’、58b’为滤波器。
在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当对在晶片W上 形成的绝缘膜(例如Low-k膜)进行蚀刻时,作为处理气体使用的特 别优选的气体组合例示如下。
在通孔蚀刻条件下的过蚀刻时,作为使用的优选的处理气体组合, 可举出C5F8、Ar、N2。由此,能够增大绝缘膜对底膜(SiC、SiN等) 的选择比。
另外,在沟槽蚀刻的条件下,作为使用的优选的处理气体组合, 可举出CF4或(C4F8、CF4、Ar、N2、O2)。由此,能够增大绝缘膜对 掩模的选择比。
另外,在HARC蚀刻的条件下,作为使用的优选的处理气体组合, 可举出(C4F6、CF4、Ar、O2)或(C4F6、C3F8、Ar、O2)或(C4F6、 CH2F2、Ar、O2)。由此,能够增大绝缘膜的蚀刻速度。
此外,不限于上述,可以使用(CxHyFz的气体/N2、O2等添加气 体/稀释气体的组合)。
另外,举例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上述第 一高频电力和第二高频电力能采用的频率,作为第一高频电力,可以 举出13.56MHz、27MHz、40MHz、60MHz、80MHz、100MHz、160MHz, 作为第二高频电力,可以举出380kHz、800kHz、1MHz、2MHz、3.2MHz、 13.56MHz,可以根据处理使用适当的组合。
以上,以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应用于其它 的使用等离子体对半导体基板进行处理的装置。例如,可举出等离子 体成膜装置。
<实施方式3>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共同的部件,用相同 的符号表示。
图4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概略截 面图。
即,其为从第一高频电源88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施加等离 子体生成用的例如40MHz的高频(RF)电力、并且从第二高频电源 90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施加离子引入用的例如2MHz的高频 (RF)电力的下部RF双频率施加型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如图所示, 其为将可变直流电源50与上部电极34连接以向其施加规定的直流 (DC)电压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使用图41详细说明该等离子体蚀 刻装置。
该等离子体蚀刻装置构成为电容耦合型平行平板等离子体蚀刻装 置,具有例如由表面被阳极氧化处理的铝制成的大致圆筒状的腔室(处 理容器)10。该腔室10被安全接地。
在腔室10的底部,隔着由陶瓷等制成的绝缘板12,配置有圆柱状 的基座支承台14,在该基座支承台14上设置有例如由铝制成的基座 16。基座16构成下部电极,在其上载置作为被处理基板的半导体晶片 W。
在基座16的上面设置有利用静电力吸附保持半导体晶片W的静 电吸盘18。该静电吸盘18具有用一对绝缘层或绝缘片夹住由导电膜构 成的电极20的结构,直流电源22与电极20电气连接。于是,利用由 来自直流电源22的直流电压产生的库仑力等静电力,将半导体晶片W 吸附保持在静电吸盘18上。
在静电吸盘18(半导体晶片W)的周围、在基座16的上面,配 置有用于提高蚀刻的均匀性的例如由硅制成的导电性的聚焦环(校正 环)24。在基座16和基座支承台14的侧面,设置有例如由石英制成 的圆筒状的内壁部件26。
在基座支承台14的内部,例如在圆周上设置有制冷剂室28。从设 置在外部的未图示的冷却单元,通过配管30a、30b,向该制冷剂室循 环供给规定温度的制冷剂、例如冷却水,能够利用制冷剂的温度控制 基座上的半导体晶片W的处理温度。
另外,来自未图示的传热气体供给机构的传热气体、例如He气, 通过气体供给管路32,被供给至静电吸盘18的上面与半导体晶片W 的背面之间。
在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的上方,以与基座16相对的方式平行 地设置有上部电极34。上部和下部电极34、16之间的空间成为等离子 体生成空间。上部电极34形成与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上的半导体 晶片W相对并与等离子体生成空间接触的面、即相对面。
该上部电极34通过绝缘性屏蔽部件42被支承在腔室10的上部, 由电极板36和电极支承体38构成,电极板36构成与基座16的相对 面并且具有多个吐出孔37,电极支承体38装卸自由地支承该电极板 36并且是由导电性材料、例如表面被阳极氧化处理的铝制成的水冷结 构。电极板36优选焦耳热少的低电阻的导电体或半导体,另外,如后 所述,从使抗蚀剂强化的观点考虑,优选含硅的物质。从这样的观点 考虑,电极板36优选由硅或SiC构成。在电极支承体38的内部设置 有气体扩散室40,与气体吐出孔37连通的多个气体通流孔41从该气 体扩散室40向下方延伸。
在电极支承体38中形成有向气体扩散室40导入处理气体的气体 导入口62,气体供给管64与该气体导入口62连接,处理气体供给源 66与气体供给管64连接。在气体供给管64中,从上游侧开始依次设 置有质量流量控制器(MFC)68和开关阀70。于是,作为用于蚀刻的 处理气体,例如C4F8气体那样的碳氟化合物气体(CxFy),从处理气体 供给源66经过气体供给管64到达气体扩散室40,通过气体通流孔41 和气体吐出孔37,呈喷淋状吐出至等离子体生成空间。即,上部电极 34作为用于供给处理气体的喷头而起作用。
可变直流电源50通过低通滤波器(LPF)48,与上部电极34电气 连接。可变直流电源50可以是双极电源。该可变直流电源50可通过 通断开关52进行供电的接通和断开。可变直流电源50的极性和电流、 电压以及通断开关52的接通和断开,由控制器(控制装置)51进行控 制。
低通滤波器(LPF)48用于捕集来自后述的第一和第二高频电源 的高频,优选由LR滤波器或LC滤波器构成。
以从腔室10的侧壁向上部电极34的高度位置的上方延伸的方式, 设置有圆筒状的接地导体10a。该圆筒状接地导体10a在其上部具有顶 壁。
第一高频电源88通过匹配器87与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电气连 接,另外,第二高频电源90通过匹配器89与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 连接。第一高频电源88输出27MHz以上的频率、例如40MHz的高频 电力。第二高频电源90输出13.56MHz以下频率、例如2MHz的高频 电力。
匹配器87、89分别用于使负荷阻抗与第一和第二高频电源88、90 的内部(或输出)阻抗匹配,因此,当在腔室10内生成等离子体时, 起到使第一和第二高频电源88、90的内部阻抗和负荷阻抗表观上一致 的作用。
在腔室10的底部设置有排气口80,排气装置84通过排气管82 与该排气口80连接。排气装置84包括涡轮分子泵等真空泵,能够将 腔室10内减压至期望的真空度。另外,在腔室10的侧壁上设置有半 导体晶片W的搬入搬出口85,该搬入搬出口85能够利用闸阀86开关。 另外,沿腔室10的内壁,装卸自由地设置有用于防止蚀刻副产物(堆 积物)附着在腔室10上的堆积物遮护板11。即,堆积物遮护板11构 成腔室壁。另外,堆积物遮护板11也可以设置在内壁部件26的外周。 在腔室10底部的腔室壁侧的堆积物遮护板11和内壁部件26侧的堆积 物遮护板11之间设置有排气板83。作为堆积物遮护板11和排气板83, 可以优选使用将Y2O3等陶瓷覆盖在铝材料上而形成的材料。
在堆积物遮护板11构成腔室内壁的部分的与晶片W大致相同高 度部分上,设置有与地面DC连接的导电性部件(GND块)91,由此 发挥后述的防止异常放电的效果。
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各构成部形成与控制部(整体控制装置)95 连接并受其控制的结构。另外,用户接口96与控制部95连接,该用 户接口96由工序管理者为了管理等离子体蚀刻装置而进行指令的输入 操作的键盘、将等离子体处理装置的运转状况可视化显示的显示器等 构成。
另外,存储部97与控制部95连接,该存储部97存储有:用于通 过控制部95的控制来实现由等离子体蚀刻装置运行的各种处理的控制 程序;和用于根据处理条件,在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各构成部中进行 处理的程序、即方案。方案可以存储在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中,也可 以在被收容在CDROM、DVD等移动性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 的状态下,设置在存储部97的规定位置。
于是,根据需要,按照来自用户接口96的指示等,从存储部97 调出任意的方案,由控制部95运行,在控制部95的控制下,在等离 子体蚀刻装置中进行期望的处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等离子 体处理装置(等离子体蚀刻装置)包含该控制部95。
在这样构成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当进行蚀刻处理时,首先使 闸阀86成为打开状态,通过搬入搬出口85,将作为蚀刻对象的半导体 晶片W搬入腔室10内、并载置在基座16上。然后,从处理气体供给 源66,以规定的流量,向气体扩散室40供给用于蚀刻的处理气体,通 过气体通流孔41和气体吐出孔37向腔室10内供给,同时利用排气装 置84对腔室10内进行排气,使其中的压力成为例如0.1~150Pa范围 内的设定值。在此,作为处理气体,可以采用以往使用的各种气体, 例如,可以优选使用以C4F8气体那样的碳氟化合物气体(CxFy)为代 表的含有卤素元素的气体。还可以包含Ar气、O2气等其它气体。
在这样向腔室10内导入蚀刻气体的状态下,以规定功率从第一高 频电源88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施加等离子体生成用的高频电力, 同时,以规定功率从第二高频电源90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施加 离子引入用的高频电力。从可变直流电源50向上部电极34施加规定 的直流电压。另外,从静电吸盘18用的直流电源22向静电吸盘18的 电极20施加直流电压,从而将半导体晶片W固定在基座16上。
从在上部电极34的电极板36上形成的气体吐出孔37吐出的处理 气体,在上部电极34和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之间的由高频电力产 生的辉光放电中等离子体化,利用由该等离子体生成的自由基或离子 对半导体晶片W的被处理面进行蚀刻。
在该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从第一高频电源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 座16供给高的频率区域(例如10MHz以上)的高频电力,因此,能 够使等离子体在理想的状态下高密度化,即使在更低压力的条件下, 也能够形成高密度等离子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这样形成等离子体时,从可变直流电源50向 上部电极34施加规定极性和大小的直流电压。此时,优选利用控制器 51控制来自可变直流电源50的施加电压,使得施加电极表面的自偏压 Vdc变深至、也就是使得上部电极34表面的Vdc的绝对值增大至可得到 对作为施加电极的上部电极34的表面、即电极板36的表面的规定的 (适度的)溅射效果的程度。在从第一高频电源88施加高频以生成等 离子体的情况下,聚合物有时会附着在上部电极34上,但通过从可变 直流电源50施加适当的直流电压,能够使附着在上部电极34上的聚 合物溅射,从而使上部电极34的表面清洁。与此同时,能够向半导体 晶片W上供给最适量的聚合物,以消除光致抗蚀剂膜的表面粗糙。另 外,调整来自可变直流电源50的电压,使上部电极34自身溅射,将 电极材料本身供给至半导体晶片W的表面,由此,在光致抗蚀剂膜表 面形成碳化物,将光致抗蚀剂膜强化,并且溅射的电极材料与碳氟化 合物类处理气体中的F反应而被排出,由此等离子体中的F比率减少, 光致抗蚀剂膜难以被蚀刻。在电极板36为硅或SiC等含硅物质的情况 下,在电极板36表面溅射的硅与聚合物反应,在光致抗蚀剂膜表面形 成SiC,光致抗蚀剂膜变得极其强固,而且,因为Si容易与F反应, 所以上述效果特别大。因此,作为电极板36的材料,优选含硅的物质。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代替控制来自可变直流电源50的施加电压,而控 制施加电流或施加电力。
在这样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自偏压Vdc变深的情况下, 如图42A-B所示,在上部电极34侧形成的等离子体鞘的厚度变大。 当等离子体鞘变厚时,等离子体缩小相应量。例如,在不向上部电极 34施加直流电压的情况下,上部电极侧的Vdc为例如-100V,如图42A 所示,等离子体为具有薄的鞘厚d0的状态。但是,在向上部电极34施 加-900V的直流电压时,上部电极侧的Vdc成为-900V,因为等离子体 鞘的厚度与Vdc的绝对值的3/4成比例,所以,如图42B所示,形成更 厚的等离子体鞘d1,等离子体缩小相应量。通过这样形成厚的等离子 体鞘、将等离子体适当地缩小,半导体晶片W上的有效停留时间减少, 并且等离子体集中在晶片W上,扩散受到抑制,离解空间减少。由此, 可抑制碳氟化合物类处理气体的离解,难以蚀刻光致抗蚀剂膜。因此, 优选利用控制器51控制来自可变直流电源50的施加电压,使得上部 电极34的等离子体鞘的厚度变厚至可形成期望的缩小的等离子体的程 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代替控制来自可变直流电源50的施加电压, 而控制施加电流或施加电力。
另外,在形成等离子体时,在上部电极34附近生成电子。当从可 变直流电源50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时,利用施加的直流电压 值与等离子体电位的电位差,使电子向处理空间的铅锤方向加速。通 过使可变直流电源50的极性、电压值、电流值成为期望的值,可将电 子照射到半导体晶片W上。照射的电子使作为掩模的光致抗蚀剂膜的 组成改性,从而使光致抗蚀剂膜强化。因此,通过利用可变直流电源 50的施加电压值和施加电流值控制在上部电极34附近生成的电子的 量和这些电子向晶片W的加速电压,能够实现对光致抗蚀剂膜的规定 的强化。
特别是在半导体晶片W上的光致抗蚀剂膜为ArF受激准分子激光 (波长193nm)用的光致抗蚀剂膜(以下记为ArF抗蚀剂膜)的情况 下,ArF抗蚀剂膜的聚合物结构,经过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化学式 (1)、(2)所示的反应后,照射电子,成为化学式(3)右边那样的结 构。即,当照射电子时,如化学式(3)的d部所示,ArF抗蚀剂膜的 组成发生改性(抗蚀剂的交联反应)。因为该d部具有使耐蚀刻性(耐 等离子体性)非常强的作用,所以,ArF抗蚀剂膜的耐蚀刻性飞跃性地 增大。因此,能够抑制ArF抗蚀剂膜的表面粗糙,并能够提高蚀刻对 象层对ArF抗蚀剂膜的蚀刻选择比。
因此,优选利用控制器51控制来自可变直流电源50的施加电压 值和电流值,使得通过电子照射,光致抗蚀剂膜(特别是ArF抗蚀剂 膜)的耐蚀刻性增强。
另外,当如上所述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时,使形成等离子 体时在上部电极34附近生成的电子向处理空间的铅锤方向加速,通过 使可变直流电源50的极性、电压值、和电流值为期望的值,可以使电 子到达半导体晶片W的孔内,从而可以抑制掩蔽效应而得到没有弯曲 的良好的加工形状,可以使加工形状的均匀性良好。
作为控制加速电压而得到的电子入射到晶片W上的电子量,优选: 在使用由直流电压产生的电子电流量IDC的情况下,设从等离子体入射 到晶片上的离子电流量为Iion时,满足IDC>(1/2)Iion。Iion=Zρvione(式 中,Z:电荷数,ρ:流速密度,vion:离子速度,e:电子电荷量1.6×10-19C)。 因为ρ与电子密度Ne成比例,所以Iion与Ne成比例。
这样,控制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直流电压,可发挥上述上部电极 34的溅射功能或缩小等离子体的功能、以及将在上述上部电极34中生 成的大量电子向半导体晶片W供给的功能,由此,可以强化光致抗蚀 剂膜、供给最适的聚合物、抑制处理气体的离解等,能够抑制光致抗 蚀剂的表面粗糙等,能够提高蚀刻对象层对光致抗蚀剂膜的蚀刻选择 比。与此同时,能够抑制光致抗蚀剂的开口部的CD扩大,从而能够 实现更高精度的图案形成。特别地,控制直流电压,使得溅射功能、 缩小等离子体的功能和供给电子的功能这三种功能适当地发挥,由此 能够进一步提高这样的效果。
上述各功能中哪一个占优势因处理条件等而不同,优选利用控制 器51控制从可变直流电源50施加的电压,使得可发挥这些功能中的 一个以上,从而有效地达到上述效果。
另外,通过调整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直流电压,能够控制等离子 体电位。由此,具有抑制蚀刻副产物在上部电极34或构成腔室壁的堆 积物遮护板11、内壁部件26、绝缘性屏蔽部件42上附着的功能。
当蚀刻副产物附着在上部电极34或构成腔室壁的堆积物遮护板11 等上时,有可能导致处理特性变化或产生颗粒。特别是在连续对多层 膜进行蚀刻的情况下,例如在连续对在半导体晶片W上依次叠层有Si 类有机膜(SiOC)、SiN膜、SiO2膜、和光致抗蚀剂的多层膜进行蚀刻 的情况下,由于蚀刻条件因各膜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会产生前面的 处理的影响残留、并对下一个处理带来不良影响的记忆效应。
这样的蚀刻副产物的附着受等离子体电位与上部电极34或腔室壁 等之间的电位差的影响,因此,如果能够控制等离子体电位,则能够 抑制这样的蚀刻生成物的附着。
以上,通过控制从可变直流电源50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电压, 能够使等离子体电位降低,从而能够抑制蚀刻副产物在上部电极34或 构成腔室壁的堆积物遮护板11、以及腔室10内的绝缘材料(部件26、 42)上附着。作为等离子体电位Vp的值,优选为80V≤Vp≤200V的 范围。
另外,作为由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直流电压而产生的其它效果, 可举出:通过利用施加的直流电压形成等离子体,可提高等离子体密 度,从而使蚀刻速率上升。
这是因为:当向上部电极施加负的直流电压时,电子难以进入上 部电极,电子的消灭被抑制,当离子被加速并进入上部电极时,电子 可以从电极中放出,该电子利用等离子体电位与施加电压值的差而被 加速至高速,使中性气体电离(等离子体化),由此电子密度(等离子 体密度)增加。
根据实验结果来说明这一点。
图43A-D是表示在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施加的第一高频电 力的频率为40MHz、第二高频电力的频率为3.2MHz、压力为4Pa的 HARC蚀刻条件下,使向上部电极施加的负的直流电压的绝对值改变 为0V、300V、600V、和900V时,各高频电力的输出与电子密度分布 的关系的图。图44A-D是表示在施加同样频率的两个高频电力、压力 为6.7Pa的Via蚀刻条件下,同样使向上部电极施加的负的直流电压的 绝对值改变为0V、300V、600V、和900V时,各高频电力的输出与电 子密度分布的关系的图。如这些图所示,可知:随着施加的直流电压 的绝对值的增大,电子密度(等离子体密度)上升。图45是表示在上 述HARC蚀刻中,使第一高频电力为3000W、第二高频电力为4000W 时,晶片径方向的电子密度分布的图。如该图所示,可知:施加的直 流电压的绝对值越大,电子密度越高。
另外,在形成有等离子体的情况下,通过从可变直流电源50向上 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在沟槽蚀刻时尤其能够使中心部的等离子体 密度上升。在沟槽蚀刻时的条件那样、腔室10内的压力高并且使用的 蚀刻气体为负性气体的情况下,腔室10内的中心部的等离子体密度处 于降低的趋势,但通过这样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以使中心部的 等离子体密度上升,能够控制等离子体密度,使得等离子体密度均匀。
通过实验结果来说明这一点。
在图41的装置中,将半导体晶片装入腔室内并载置在基座上,将 CF4气体、CHF3气体、Ar气体、和N2气体导入腔室内作为处理气体, 使腔室内的压力为26.6Pa,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施加40MHz、300W 的第一高频电力和3.3MHz、1000W的第二高频电力,在这样的沟槽蚀 刻的条件下,在不向上部电极施加直流电压和施加-600W的直流电压 的情况下,测定晶片径方向的电子密度(等离子体密度)分布。将其 结果表示在图46中。如该图所示,确认:在不施加直流电压的情况下, 晶片中心部的电子密度比其它部分低,而通过施加直流电压,使晶片 中心部的电子密度上升,电子密度变得均匀。另外,通过施加直流电 压,电子密度整体上升。
通过如以上那样控制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直流电压,能够有效地 发挥上述的上部电极34的溅射功能、缩小等离子体的功能、供给电子 的功能、等离子体电位控制功能、电子密度(等离子体密度)上升功 能、和等离子体密度控制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
以上,对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DC)电压时的作用效果进行 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向上部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等离子体蚀刻 装置,使用向下部电极施加等离子体形成用的第一高频(RF)电力和 离子引入用的第二高频(RF)电力的下部RF双频率施加型的等离子 体蚀刻装置进行了说明,作为下部RF双频率施加型的等离子体蚀刻装 置相对于其它的电容耦合型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优点,列举如下。
首先,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向下部电极施加等离子体形成用的 高频电力,能够在晶片附近的地方形成等离子体,而且等离子体不会 向广阔区域扩散,能够抑制处理气体的离解,因此,即使在处理容器 内的压力高、等离子体密度低的条件下,也能够使对晶片的蚀刻速率 提高。另外,即使在等离子体形成用的高频电力的频率高的情况下, 也能够确保比较大的离子能量,因此效率高。与此相对,在向上部电 极施加等离子体形成用的高频电力的类型的装置中,在上部电极附近 生成等离子体,因此,在处理容器内的压力高、等离子体密度低的条 件下,难以使对晶片的蚀刻速率提高。
另外,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分别向下部电极施加等离子体形成 用的高频电力和离子引入用的高频电力,能够独立地控制等离子体蚀 刻所需要的等离子体形成功能和离子引入功能。与此相对,在向下部 电极施加一个频率的高频电力的类型的装置中,不可能独立地控制等 离子体形成的功能和离子引入的功能,难以满足要求高的微细加工性 的蚀刻条件。
如以上所述,在能够在晶片附近的地方形成等离子体、能够使等 离子体不向广阔的区域扩散、并且能够独立地控制等离子体形成功能 和离子引入功能的下部RF双频率施加型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通过 向上部电极施加直流电压,还能够同时具有上部电极的溅射功能、缩 小等离子体的功能、向晶片供给电子的功能、等离子体电位控制功能、 等离子体密度上升功能、和等离子体密度控制功能中至少一种功能, 因此,可以提供具有适合于近年的蚀刻微细加工的更高性能的等离子 体蚀刻装置。
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也可以是选择性的。可以:在需要向 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的蚀刻条件下,将可变直流电源50和图41 所示的继电器开关52接通;在不特别需要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 压的蚀刻条件下,将可变直流电源50和继电器开关52断开。
另外,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时,在上部电极34被接地时, 施加直流电压不起作用,因此,上部电极34需要DC浮动。作为示意 图,如图47所示。在图47中,在电气上形成电容器501、502、503 的地方,实际上放入有电介质,上部电极34通过电介质,相对于处理 容器10和接地导体10a成为DC浮动状态。从高频电源88、89向下部 电极16施加的高频电力,通过处理空间,到达上部电极34,通过电容 器501、502、503到达被接地的处理容器10和接地导体10a。
在将可变直流电源50和继电器开关52断开、不向上部电极34施 加直流电压的情况下,可以使上部电极34变为接地状态或DC浮动状 态中的任一个。在图48的例子中,在不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 的情况下,利用开关(可变装置)504使接地导体10a和上部电极34 短路,使上部电极34成为接地状态,但也可以将开关(可变装置)504 断开,使上部电极34成为DC浮动状态。
另外,也可以如图49那样构成为:能够使形成电性的电容器501 的地方,电容可变。由此,能够使上部电极的电位可变。
另外,如图50所示,例如设置从等离子体检测窗10a检测等离子 体的状态的检测器55,控制器51根据其检测信号,控制可变直流电源 50,由此,能够自动地向上部电极34施加有效地发挥上述功能的直流 电压。另外,也可以设置检测鞘厚的检测器或检测电子密度的检测器, 控制器51根据其检测信号,控制可变直流电源50。
在此,在下部RF双频率施加型的向上部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等离 子体蚀刻装置中,对在晶片W上形成的绝缘膜(例如Low-k膜)进行 蚀刻时,作为处理气体使用的特别优选的气体组合例示如下。
在通孔蚀刻条件下的过蚀刻时,作为使用的优选的处理气体的组 合,可举出(C5F8、Ar、N2)或(C4F8、Ar、N2)或(C4F8、Ar、N2、 O2)或(C4F8、Ar、N2、CO)。由此,能够增大绝缘膜对底膜(SiC、 SiN等)的选择比。
另外,在沟槽蚀刻的条件下,作为使用的优选的处理气体的组合, 可举出CF4或(CF4、Ar)或(N2、H2)。由此,能够增大绝缘膜对掩 模的选择比。
另外,在对绝缘膜上的有机反射防止膜进行蚀刻的条件下,作为 使用的优选的处理气体的组合,可举出CF4或(CF4、C3F8)或(CF4、 C4F8)或(CF4、C4F6)。
另外,在HARC蚀刻的条件下,作为使用的优选的处理气体的组 合,可举出(C4F6、CF4、Ar、O2)或(C4F6、C3F8、Ar、O2)或(C4F6、 C4F8、Ar、O2)或(C4F6、C2F6、Ar、O2)或(C4F8、Ar、O2)或(C4F8、 Ar、O2)。由此,能够增大绝缘膜的蚀刻速度。
此外,不限于上述,可以使用(CxHyFz的气体/N2、O2等添加气 体/稀释气体的组合)。
可是,当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时,在上部电极34中会积 存电子,在与腔室10的内壁之间等有可能产生异常放电。为了抑制这 样的异常放电,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腔室壁侧的堆积物遮护板11上设 置有作为DC接地的部件的GND块(导电性部件)91。该GND块91 在等离子体面露出,与堆积物遮护板11内部的导电部电气连接,从可 变直流电源50向上部电极34施加的直流电压电流,经过处理空间, 到达GND块91,通过堆积物遮护板11而被接地。GND块91为导电 体,优选为Si、SiC等含硅的物质。也可以优选使用C。利用该GND 块91,能够使在上述上部电极34中积存的电子放出,从而能够防止异 常放电。优选GND块91的突出长度为10mm以上。
另外,为了防止异常放电,下述的方法也有效:在向上部电极34 施加直流电压时,利用适当的装置,与直流电压重叠、周期性地提供 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3所示的极短的反极性的脉冲,将电子中和。
上述GND块91只要设置在等离子体形成区域中,其位置不限于 图1的位置,例如,可以如图51所示设置在基座16的周围等设置在 基座16侧,另外,也可以如图52所示呈环状设置在上部电极34的外 侧等设置在上部电极34附近。但是,在形成等离子体时,在堆积物遮 护板11等中覆盖的Y2O3、聚合物会飞溅,当其附着在GND块91上 时,不能DC接地,难以发挥防止异常放电的效果,因此,使它们难 以附着是重要的。为此,优选GND块91在远离由Y2O3等覆盖的部件 的位置,作为相邻的部件,优选为Si或石英(SiO2)等含Si物质。例 如,如图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5A所示,优选在GND块91的周围设置 含Si部件93。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含Si部件93在GND块91以下的 部分的长度L为GND块91的突出长度M以上。另外,为了抑制由 Y2O3、聚合物的附着引起的功能下降,如图15B所示,作为GND块 91,设置飞溅物难以附着的凹部91a是有效的。另外,增大GND块91 的表面积、使其难以被Y2O3、聚合物覆盖也是有效的。再者,为了抑 制附着物,温度高是有效的,向上部电极34供给等离子体形成用的高 频电力,其附近的温度上升,所以,从使温度上升以使附着物不附着 的观点考虑,优选如上述图52那样设置在上部电极34的附近。在这 种情况下,特别是如上述图52那样,更优选呈环状设置在上部电极34 的外侧。
为了更有效地排除与堆积物遮护板11等中覆盖的Y2O3或聚合物 的飞溅相伴的、附着物对GND块91的影响,如图53所示,能够向 GND块91施加负的直流电压是有效的。即,通过向GND块91施加 负的直流电压,附着在其上的附着物被溅射或蚀刻,可以对GND块 91的表面进行清理。在图53的结构中,设置有将GND块91的连接 切换至可变直流电源50侧或接地线路侧的切换机构53,使得能够从可 变直流电源50向GND块91施加电压,另外,还设置有使向GND块 91施加负的直流电压时产生的直流电子电流流入的、被接地的导电性 辅助部件91b。切换机构53包括:将可变直流电源50的连接在匹配器 46侧和GND块91侧之间切换的第一开关53a;和将GND块91与接 地线路的连接接通和断开的第二开关53b。在图53的例子中,GND块 91呈环状设置在上部电极34的外侧,导电性辅助部件91b设置在基座 16的外周上,优选这种配置,但可以不必是这样的配置。
在图53的结构的装置中,在等离子体蚀刻时,通常如图54A所示, 成为切换机构53的第一开关53a与上部电极34侧连接、从而可变直 流电源50与上部电极34侧连接的状态,并且将第二开关53b接通、 将GND块91与接地线路侧连接。在该状态下,从第一高频电源48和 可变直流电源50向上部电极34供电,形成等离子体,直流电子电流 通过等离子体,从上部电极34流入被接地的GND块91和导电性辅助 部件91b(正离子电流的流动方向相反)。此时,GND块91的表面被 上述的Y2O3、聚合物等附着物覆盖。
因此,要对这样的附着物进行清理。在这样的清理时,如图54B 所示,将切换机构53的第一开关53a切换至GND块91侧,将第二开 关53b断开。在该状态下,从第一高频电源48向上部电极34供电, 形成清理等离子体,从可变直流电源50向GND块91施加负的直流电 压。由此,直流电子电流从GND块91流入导电性辅助部件91b。相 反,正离子流入GND块91。因此,通过调整直流电压以控制正离子 向GND块91的入射能量,能够对GND块91表面进行离子溅射,由 此,可以除去GND块91表面的附着物。
另外,在等离子体蚀刻时的一部分期间中,也可以如图55所示, 断开第二开关53b,使GND块91成为浮动状态。此时,直流电子电 流通过等离子体,从上部电极34流入导电性辅助部件91b(正离子电 流的流动方向相反)。此时,GND块91受到自偏压,具有相应的能量 的正离子入射,能够在等离子体蚀刻时对GND块91进行清理。
在上述清理时,施加的直流电压小也可以,此时的直流电子电流 小。因此,在图53的结构中,在可以通过泄漏电流使电荷不积存在 GND块91中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导电性辅助部件91b。
在上述图53的例子中,在清理时,将可变直流电源50的连接从 上部电极34侧切换至GND电极91侧,施加直流电压时的直流电子电 流从GND块91流向导电性辅助部件91a,但也可以将可变直流电源 50的正极与上部电极34连接、负极与GND块91连接,从而使施加 直流电压时的直流电子电流从GND块91流向上部电极34。在这种情 况下,不需要导电性辅助部件。将这样的结构示于图56。在图56的结 构中,设置有对连接进行切换的连接切换机构57,使得:在等离子体 蚀刻时,将可变直流电源50的负极与上部电极34连接,并且将GND 块91与接地线路连接;在清理时,将可变直流电源50的正极与上部 电极34连接、负极与GND块91连接。该连接切换机构57包括:将 可变直流电源50与上部电极34的连接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切换的第一 开关57a;将可变直流电源50与GND块91的连接在正极和负极之间 切换的第二开关57b;和用于将可变直流电源50的正极或负极接地的 第三开关57c。第一开关57a和第二开关57b构成以如下方式连动的连 动开关:当第一开关57a与可变直流电源50的正极连接时,第二开关 57b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当第一开关57a与可变直流电源50的负 极连接时,第二开关57b断开。
在图56的结构的装置中,在等离子体蚀刻时,如图57A所示,成 为连接切换机构57的第一开关57a与可变直流电源50的负极侧连接、 可变直流电源50的负极与上部电极34侧连接的状态,并且将第二开 关57b与可变直流电源50的正极侧连接、将第三开关57c与可变直流 电源50的正极侧连接(将可变直流电源50的正极接地)、将GND块 91与接地线路侧连接。在该状态下,从第一高频电源48和可变直流电 源50向上部电极34供电,形成等离子体,直流电子电流通过等离子 体,从上部电极34流入被接地的GND块91(正离子电流的流动方向 相反)。此时,GND块91的表面被上述的Y2O3、聚合物等附着物覆盖。
另一方面,在清理时,如图57B所示,将连接切换机构57的第一 开关57a切换至可变直流电源50的正极侧,将第二开关57b切换至可 变直流电源50的负极侧,另外,使第三开关57c成为未连接状态。在 该状态下,从第一高频电源48向上部电极34供电,形成清理等离子 体,从可变直流电源50的负极向GND块91施加直流电压,从可变直 流电源50的正极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利用它们之间的电位 差,直流电子电流从GND块91流入上部电极34,相反,正离子流入 GND块91。因此,通过调整直流电压以控制正离子向GND块91的入 射能量,能够对GND块91的表面进行离子溅射,由此,能够除去GND 块91表面的附着物。此外,在该情况下,可变直流电压源50表观上 为浮动状态,但通常在电源中设置有框架接地线路,所以是安全的。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使第三开关57c成为未连接状态,但也 可以使其保持与可变直流电源50的正极侧连接的原样(将可变直流电 源50的正极接地)。在该状态下,从第一高频电源48向上部电极34 供电,形成清理等离子体,从可变直流电源50的负极向GND块91施 加直流电压,直流电子电流通过等离子体,从GND块91流入上部电 极34,相反,正离子流入GND块91。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直流 电压以控制正离子向GND块91的入射能量,能够对GND块91表面 进行离子溅射,由此能够除去GND块91表面的附着物。
在图53和图56的例子中,在清理时,向GND块91施加了直流 电压,但也可以施加交流电压。另外,在图53的例子中,利用用于向 上部电极施加直流电压的可变直流电源50向GND块91施加电压,但 也可以从其它电源施加电压。另外,在图53和图56的例子中,对在 等离子体蚀刻时使GND块91接地、在清理时向GND块91施加负的 直流电压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等离子体 蚀刻时,向GND块91施加负的直流电压。另外,也可以将上述清理 时替换为灰化时。另外,在使用双极电源作为可变直流电源50的情况 下,不需要上述连接切换机构57的复杂的切换动作。
图53的例子中的切换机构53和图56的例子中的连接切换机构57 的切换动作,根据来自控制部95的指令进行。
在形成等离子体时,从简易地防止由于Y2O3、聚合物附着在GND 块91上而不能DC接地的观点考虑,利用其它部件覆盖GND块91的 一部分,使它们产生相对移动,由此使GND块91的新的面露出,是 有效的。具体地说,可举出:如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21A-B所示, 使GND块91具有比较大的面积,利用能够在箭头方向上移动的掩模 材料111覆盖GND块91与等离子体接触的表面的一部分,通过使该 保护板111移动,能够改变GND块91表面暴露于等离子体中的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若将驱动机构设置在腔室10内,则有可能引起颗粒的 产生,但由于其频度小至一百小时一次左右即可,所以不会产生大的 问题。另外,如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22所示,能够转动地设置例 如圆柱状的GND块191,用掩模材料112覆盖,使得仅GND块191 外周面的一部分能够露出,通过使GND块191转动,改变暴露于等离 子体中的部分,也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驱动机构设置在 腔室10外。作为掩模材料111、112,可以使用耐等离子体性高的材料, 例如喷镀有Y2O3等陶瓷的铝板。
另外,同样,作为用于简易地防止GND块91由于附着物而不能 被DC接地的另一个方法,下述方法是有效的:利用其它部件覆盖GND 块91的一部分,作为该其它部件,使用可由等离子体缓慢地蚀刻的部 件,总是使GND块91未失去导电性的面露出。例如,如第一实施方 式中说明的图23A所示,利用带台阶的保护膜113覆盖GND块91表 面的一部分,使初始露出面91c具有接地功能。当在该状态下进行例 如200小时的等离子体处理时,如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23B所示, GND块91的初始露出面91c失去导电性,但此时,带台阶的保护膜 113的薄的部分被蚀刻,GND块91的新露出面91d出现。由此,新露 出面91d发挥接地功能。这样的保护膜113具有:防止壁面材料附着 在GND块91上的效果、和减少离子向GND块91的流入从而防止污 染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如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24A-B所示,优选使 用将薄的层114叠层多个、并将各层稍微错开的保护膜113a。在这种 情况下,在将一个层114由于等离子体的蚀刻而消失的时间记为Te、 将GND块91的露出的表面被污染直至消失导电性的时间记为Tp时, 设定层114的厚度,使得必须满足Te<Tp,由此,在GND块91中, 总是能够确保保持导电性的表面。作为层114的数目,优选选择为使 得GND块91的寿命比维修的周期长。另外,为了提高维修性,如图 所示,可以预先设置一层与其它层具有不同颜色的层114a,例如在该 膜114a为一定面积以上的时刻进行更换,以掌握更换时间。
作为保护膜113、113a,优选可由等离子体适度蚀刻的膜,例如可 以优选使用光致抗蚀剂膜。
作为用于简易地防止GND块91由于附着物而不能被DC接地的 又一个方法,可以举出:设置多个GND块91,将其中具有接地功能 的块依次切换。例如,如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25所示,设置三个 GND块91,设置切换开关115,使得只使它们中的一个接地。另外, 在共用的接地线路116中,预先设置有电流传感器117,监测在其中流 动的直流电流。利用电流传感器117监测接地的GND块91的电流, 在该电流值低于规定值的时刻,起不到接地功能,切换至另一个GND 块91。GND块91的数目可以在3~10个左右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数。
在以上的例子中,未被接地的GND块处于电气浮动的状态,从保 护未使用的GND块的观点考虑,可以施加保护用的电位、代替设置切 换开关115。将该例子示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26。在图26中, 在分别与各GND块91连接的接地线路118中分别设置可变直流电源 119。由此,对于应当发挥接地功能的GND块91,控制与其对应的可 变直流电源119的电压,使得该块的电压成为0V,对于其它的GND 块91,控制与其对应的可变直流电源119的电压,使得该其它块的电 压成为电流不流动的电压、例如100V。在与应当发挥接地功能的GND 块91连接的接地线路118中设置的电流传感器117的电流值低于规定 值的时刻,判断为不起接地功能,将与另一GND块91对应的可变直 流电源119的电压值控制为该GND块起接地功能的值。
通过这样使来自直流电源119的施加电压为-1kV左石的负值,可 以使与其连接的GND块119作为用于向等离子体施加直流电压的电极 起作用。但是,该值过大,对等离子体有不利影响。另外,通过控制 向GND块119施加的电压,可以达到对GND块119进行清理的效果。
此外,举例说明上述第一高频电力和第二高频电力能采用的频率, 作为第一高频电力,可以举出13.56MHz、27MHz、40MHz、60MHz、 80MHz、100MHz、160MHz,作为第二高频电力,可以举出380kHz、 800kHz、1MHz、2MHz、3.2MHz、13.56MHz,可以根据处理使用适 当的组合。
以上,以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应用于其它 的使用等离子体对半导体基板进行处理的装置。例如,可举出等离子 体成膜装置。
<实施方式4>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
图58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要 部分的概略截面图。在图58中,与图1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 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可变直流电源110与上部电极34和腔室10 的壁(接地电位)连接,将可变直流电源114与基座16和腔室10的 壁连接。即,将可变直流电源110的一个极与上部电极34连接、另一 个极与腔室10的壁连接,将可变直流电源114的一个极与基座16连 接、另一个极与腔室10的壁连接。这些可变直流电源110、114分别 能够由通断开关112、116接通和断开。
这些可变直流电源110、114和通断开关112、116由未图示的控制 器控制。另外,在匹配器88中内置有与匹配器46的滤波器58同样的 滤波器,可变直流电源114通过该滤波器与基座16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等 离子体时,分别从可变直流电源110向上部电极34施加规定的直流电 压、从可变直流电源114向基座16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在这种情况 下,因为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所以能够得到实施方式1的施 加直流电压的效果,同时,通过向基座16施加直流电压,等离子体电 位与晶片的电位差扩大,离子能量增大,因此可得到高蚀刻速率。另 外,使晶片外部的聚焦环24与基座16DC导通,使向基座16施加的 DC的量最优化,由此能够修正晶片边缘的蚀刻速率的下降、从而在晶 片面内进行均匀性良好的蚀刻,能够使可从一片晶片得到的芯片数目 增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变直流电源110、114的极性可以相反, 可以施加交流电压代替直流电压。另外,电压可以为脉冲状,也可以 是AM调制或FM调制等调制后的电压。
<实施方式5>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
图59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要 部分的概略截面图。在图59中,与图1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 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通过匹配器46和88内的滤波器,将可变 直流电源118与上部电极34和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连接。即,将 可变直流电源118的一个极与上部电极34连接、另一极与作为下部电 极的基座16连接。该可变直流电源118能够由通断开关120接通和断 开。可变直流电源118和通断开关120由未图示的控制器控制。
在这样构成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等 离子体时,从直流电源118向上部电极34和基座16施加规定的直流 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所以能够得 到实施方式1的施加直流电压的效果,同时,由于从上部电极34直到 晶片W的直线地产生电场,所以能够使电极上的电子高效率地向晶片 加速。另外,因为两个电极相对于腔室壁均为DC浮动,所以,即使 使电极间具有电位差,也不会对等离子体电位有直接影响。因此,在 腔室壁等上不会发生异常放电。另外,不需要在腔室壁上设置GND块。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变直流电源118的极性可以相反,可 以施加交流电压代替直流电压。另外,电压可以为脉冲状,也可以是 AM调制或FM调制等调制后的电压。
<实施方式6>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
图60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要 部分的概略截面图。在图60中,与图1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 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绝缘性屏蔽部件42中埋入导体42a,将可变 直流电源122与上部电极34和导体42a连接。另外,在作为绝缘体的 内壁部件26中埋入导体26a,将可变直流电源126与基座16和导体 26a连接。即,将可变直流电源122的一个极与上部电极34连接、另 一个极与导体42a连接,将可变直流电源126的一个极与基座16连接、 另一个极与导体26a连接。这些可变直流电源122、126分别能够由通 断开关124、128接通和断开。
这些可变直流电源122、126和通断开关124、128由未图示的控 制器控制。另外,与实施方式4同样,直流电源126通过内置在匹配 器88中的滤波器,与基座16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等 离子体时,从直流电源122向上部电极34和导体42a施加规定的直流 电压,从直流电源126向基座16和导体26a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在 这种情况下,因为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所以能够得到实施方 式1的施加直流电压的效果,同时,将施加电压最优化,利用在绝缘 性屏蔽部件42和内壁部件26上产生的(染み出した)电位与等离子 体电位的差,离子产生加速,能够抑制堆积物附着在绝缘性屏蔽部件 42和作为绝缘体的内壁部件26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变直流电源122、126的极性可以相反, 可以施加交流电压代替直流电压。另外,电压可以为脉冲状,也可以 是AM调制或FM调制等调制后的电压。
<实施方式7>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
图61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要 部分的概略截面图。在图61中,与图1和图60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 符号表示,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6同样,在绝缘性屏蔽部件42中埋 入导体42a,在内壁部件26中埋入导体26a。将可变直流电源130与 导体42a和腔室10的壁(接地电位)连接,将可变直流电源134与导 体26a和腔室10的壁(接地电位)连接。即,将可变直流电源130的 一个极与导体42a连接、另一个极与腔室10的壁连接,将可变直流电 源134的一个极与导体26a连接、另一个极与腔室10的壁连接。这些 可变直流电源130、134分别能够由通断开关132、136接通和断开。 这些可变直流电源130、134和通断开关132、136由未图示的控制器 控制。
在这样构成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等 离子体时,从可变直流电源130向导体42a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从 可变直流电源134向导体26a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此时,通过将施 加电压最优化,能够改变在绝缘性屏蔽部件42和内壁部件26的表面 产生的(染み出した)电位。由此,产生由与等离子体电位的电位差 引起的离子加速电压,能够利用向绝缘性屏蔽部件42和内壁部件26 入射的离子能量,抑制堆积物在绝缘性屏蔽部件42和作为绝缘体的内 壁部件26上的附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变直流电源132、134的极性可以相反, 可以施加交流电压代替直流电压。另外,电压可以为脉冲状,也可以 是AM调制或FM调制等调制后的电压。
<实施方式8>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
图62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要 部分的概略截面图。在图62中,与图1和图60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 符号表示,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7同样,在绝缘性屏蔽部件42中埋 入导体42a,在内壁部件26中埋入导体26a。将可变直流电源138与 导体42a和导体26a连接。即,将可变直流电源138的一个极与导体 42a连接、另一个极与导体26a连接。该可变直流电源138能够由通断 开关140接通和断开。可变直流电源138和通断开关140由未图示的 控制器控制。
在这样构成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等 离子体时,从可变直流电源138向导体42a和导体26a施加规定的直 流电压。此时,将施加电压最优化,改变绝缘性屏蔽部件42和内壁部 件26表面的电位,利用由于该电位与等离子体电位的电位差而被加速 的离子,能够抑制堆积物在绝缘性屏蔽部件42和作为绝缘体的内壁部 件26上的附着。另外,通过分别由相反的极对绝缘性屏蔽部件42和 内壁部件26施加,能够将电子和离子向电极方向加速,因此,能够限 制等离子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变直流电源138的极性可以相反,可 以施加交流电压代替直流电压。另外,电压可以为脉冲状,也可以是 AM调制或FM调制等调制后的电压。
<实施方式9>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
图63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要 部分的概略截面图。在图63中,与图1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 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作为浮动壁的堆积物遮护板11成为具有相互 绝缘的堆积物遮护板11a和堆积物遮护板11b的结构,将可变直流电源 142与上部电极34和堆积物遮护板11a连接,将可变直流电源146与 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和堆积物遮护板11b连接。即,将可变直流电 源142的一个极与上部电板34连接、另一个极与堆积物遮护板11a连 接,将可变直流电源146的一个极与基座16连接、另一个极与堆积物 遮护板11b连接。这些可变直流电源142、146分别能够由通断开关144、 148接通和断开。
这些可变直流电源142、146和通断开关144、148由未图示的控 制器控制。另外,与实施方式4同样,直流电源148通过内置在匹配 器88中的滤波器,与基座16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等 离子体时,从可变直流电源142向上部电极34和堆积物遮护板11a施 加规定的直流电压,从可变直流电源146向基座16和堆积物遮护板11b 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 压,所以能够得到实施方式1的施加直流电压的效果。另外,堆积物 遮护板11与上部电极34和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从地面浮起,因此, 堆积物遮护板11与上部电极34、以及堆积物遮护板11与基座16各自 的电位差,由施加电压值自然地决定。因此,不将地面露出于等离子 体,可得到防止电弧的效果,除此以外,利用两者的电位差使离子加 速,能够抑制堆积物在堆积物遮护板11上附着。另外,利用电位方向 或电压的最优化,在排气空间制造出电位差,由此能够得到等离子体 封闭作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变直流电源142、146的极性可以相反, 可以施加交流电压代替直流电压。另外,电压可以为脉冲状,也可以 是AM调制或FM调制等调制后的电压。
<实施方式10>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
图64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 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在图64中,与图1和图63相同的部件,用相 同的符号表示,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9同样,使作为浮动壁的堆积物遮 护板11成为具有相互绝缘的堆积物遮护板11a和堆积物遮护板11b的 结构,将可变直流电源150与堆积物遮护板11a和腔室10的壁连接, 将可变直流电源154与堆积物遮护板11b和腔室10的壁连接。即,将 可变直流电源150的一个极与堆积物遮护板11a连接、另一个极与腔 室10的壁连接,将可变直流电源154的一个极与堆积物遮护板11b连 接、另一个极与腔室10的壁连接。这些可变直流电源150、154分别 能够由通断开关152、156接通和断开。这些可变直流电源150、154 和通断开关152、156由未图示的控制器控制。
在这样构成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等 离子体时,从可变直流电源150向作为浮动壁的堆积物遮护板11a和 作为接地壁的腔室10的壁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从可变直流电源154 向作为浮动壁的堆积物遮护板11b和作为接地壁的腔室10的壁施加规 定的直流电压。在这种情况下,使堆积物遮护板的电位最优,得到离 子的加速电压,由此,能够抑制堆积物在堆积物遮护板11上附着。另 外,将外侧的堆积物遮护板11a和内侧的堆积物遮护板11b的电压最优 化、防止电子进一步扩展,由此能够得到等离子体封闭作用。图64是 为了使等离子体不向下扩展而提供横方向的电场的例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变直流电源150、154的极性可以相反, 可以施加交流电压代替直流电压。另外,电压可以为脉冲状,也可以 是AM调制或FM调制等调制后的电压。
<实施方式11>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
图65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 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在图65中,与图1和图63相同的部件,用相 同的符号表示,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9同样,使作为浮动壁的堆积物遮 护板11成为具有相互绝缘的堆积物遮护板11a和堆积物遮护板11b的 结构,将可变直流电源158与堆积物遮护板11a和堆积物遮护板11b 连接。即,将可变直流电源158的一个极与堆积物遮护板11a连接、 另一个极与堆积物遮护板11b连接。该可变直流电源158能够由通断 开关160接通和断开。可变直流电源158和通断开关160由未图示的 控制器控制。
在这样构成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等 离子体时,从可变直流电源158向堆积物遮护板11a和堆积物遮护板 11b施加规定的直流电压。此时,使两处以上的堆积物遮护板具有电位 差,以使离子加速,由此能够抑制堆积物在绝缘性屏蔽部件42和作为 绝缘体的内壁部件26上附着。另外,通过与排气方向垂直地施加电场, 能够使离子或电子与堆积物遮护板碰撞而消灭。即,能够得到等离子 体封闭作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变直流电源158的极性可以相反,可 以施加交流电压代替直流电压。另外,电压可以为脉冲状,也可以是 AM调制或FM调制等调制后的电压。
<实施方式12>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
图66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 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在图66中,与图1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 表示,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可变直流电源162与上部电极34和导电性的 聚焦环(校正环)24连接。即,将可变直流电源162的一个极与上部 电极34连接、另一个极与被载置在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的上方的 聚焦环24连接。该可变直流电源162能够由通断开关164接通和断开。 可变直流电源162和通断开关164由未图示的控制器控制。导电性的 聚焦环24电气接地。
在这样构成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等 离子体时,从可变直流电源162向上部电极34和聚焦环24施加规定 的直流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向上部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所以 能够得到实施方式1的施加直流电压的效果,并且,通过施加规定的 电压,能够在晶片面内进行均匀性良好的蚀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变直流电源162的极性可以相反,可 以施加交流电压代替直流电压。另外,电压可以为脉冲状,也可以是 AM调制或FM调制等调制后的电压。
<实施方式13>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
图67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 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在图67中,与图1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 表示,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校正环的聚焦环24与静电吸盘18之间 的与晶片W相邻的位置,设置有能够冷却的冷却环166,并且将可变 直流电源167与聚焦环24和腔室10的壁连接。即,将可变直流电源 167的一个极与聚焦环24连接、另一个极与腔室10的壁连接。在从电 源167至聚焦环24的供电线上,设置有低通滤波器(LPF)169。另外, 开关168与可变直流电源167并联设置。冷却环166能够由冷却机构 170冷却。冷却环166和聚焦环24的温度由温度测量系统171测量。 温度控制部172输入来自温度测量系统171的信号,并向冷却机构170、 可变直流电源167和开关168输出控制信号,由此能够控制冷却环166 和聚焦环24的温度。作为冷却机构,例如可以举出:向冷却环166和 基座之间供给He气等传热气体的冷却机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 传热气体的供给压力,能够改变在基座16内循环的制冷剂的冷热的传 递程度,从而控制冷却环的温度。
在这样构成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等 离子体时,通过利用冷却环166将晶片W的边缘部冷却,能够防止堆 积物附着在晶片W的边缘部上,同时,通过向聚焦环24施加直流电 压,能够防止由温度降低引起的蚀刻特性恶化。
以下,详细地说明。
在等离子体处理装置中,通常,如图68所示,与晶片W的外周 相邻地设置有聚焦环24,但在等离子体处理中,聚焦环24的温度上升, 因此,堆积物173会附着在晶片W的边缘部和背面上。为了防止堆积 物的附着而将聚焦环24冷却时,这样的堆积物附着减少,但晶片W的 边缘部的蚀刻特性(特别是抗蚀剂的蚀刻速率等)恶化,堆积物附着 与蚀刻特性成为此消彼长(trade-off)的关系。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冷却环166冷却至比晶片W 的边缘部低的温度,堆积物不会附着在晶片W的边缘部,而使堆积物 附着在冷却环166上,因此,能够防止堆积物附着在晶片W的边缘部 和背面上。另一方面,通过向聚焦环24施加直流电压以使温度上升, 能够防止冷却环166使晶片边缘附近空间的温度降低,从而不降低蚀 刻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一定需要进行温度控制,只要冷却环166的 温度比晶片W的边缘部的温度低即可。另外,也可以只对聚焦环24 进行测量以进行控制。因此,如图69所示,可以在冷却环166和基座 16之间插入热的良导体、例如硅橡胶174,只要使冷却环166更容易 冷却即可。如果可能,如图70所示,优选构成为:用硅橡胶174等从 上下夹住由难以传导高频电力而只容易传热的电介质、例如AlN构成 的部件174a。由此,能够尽可能防止冷却环166被高频电力加热,从 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的程度。
另外,如图71所示,如果用绝缘部件175使聚焦环24与基座16 绝缘,则能够向聚焦环24施加直流电压,而不受高频电力的影响。在 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低通滤波器(LPF)169。
另外,如图72所示,也可以通过基座16向聚焦环24施加直流电 压。在这种情况下,预先用接触销176等将聚焦环24和基座16电气 连接,通过高频电源90的供电线,向基座16施加直流电压。在由通 过基座16供给的高频电力引起的温度上升不能忽视的情况下,如图所 示,通过在冷却环166与基座16之间插入电介质部件17,能够遮断通 向冷却环166的高频电力,从而抑制温度上升。
另外,如图73所示,也可以将聚焦环24配置在冷却环166之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聚焦环24施加的直流电压的极性可以 相反,可以施加交流电压代替直流电压。另外,电压可以为脉冲状, 也可以是AM调制或FM调制等调制后的电压。另外,在蚀刻特性劣 化不成为问题的情况下,不向聚焦环24施加电压,只设置冷却环166 也有效果。
<实施方式14>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
图74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 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在图74中,与图1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 表示,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作为校正环的聚焦环形成分离为与静电吸盘 18相邻的内侧的第一聚焦环24a和其外侧的第二聚焦环24b的结构, 将可变直流电源178与第一聚焦环24a和第二聚焦环24b连接。即, 将可变直流电源178的一个极与第一聚焦环24a连接、另一个极与第 二聚焦环24b连接。在电源178的供电线上,设置有低通滤波器(LPF) 180。另外,开关182与可变直流电源178并联设置。
在这样构成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等 离子体时,从可变直流电源178向内侧的第一聚焦环24a和外侧的第 二聚焦环24b施加直流电压。此时,能够使向内侧的第一聚焦环24a 和外侧的第二聚焦环24b施加的电压(电压的方向)不同,也能够使 其值变化,因此,能够控制晶片W外周的等离子体,从而能够减少晶 片W边缘部的处理特性的恶化。例如,能够减少晶片W边缘的蚀刻 速率的降低、晶片W边缘的蚀刻形状的弯曲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通过设置与实施方式13同 样的冷却机构以冷却第一聚焦环24a,如果使第一聚焦环24a作为冷却 环起作用,则也能够防止堆积物在晶片W的边缘部和背面上附着。另 外,可以:与实施方式13同样地测量第一和第二聚焦环24a、24b的 温度,与实施方式13同样,利用温度控制部控制可变直流电源的电压 或极性,使得它们的温度成为规定值。在设置有冷却机构的情况下, 可以控制第一聚焦环24a的冷却。
另外,如图75所示,也可以将第一聚焦环24a和第二聚焦环24b 在晶片W的边缘附近上下配置。由此,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第一和第二聚焦环24a、24b施加的直 流电压的极性可以相反,可以施加交流电压代替直流电压。另外,电 压可以为脉冲状,也可以是AM调制或FM调制等调制后的电压。
<实施方式15>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
图76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主 要部分的概略截面图。在图76中,与图1和图74相同的部件,用相 同的符号表示,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4同样,使作为校正环的聚焦环形 成分离为与静电吸盘18相邻的内侧的第一聚焦环24a和其外侧的第二 聚焦环24b的结构,分别将分开的第一可变直流电源184和第二可变 直流电源186与第一聚焦环24a和第二聚焦环24b连接。即,将第 可变直流电源184的一个极与第一聚焦环24a连接,将第二可变直流 电源186的一个极与第二聚焦环24b连接,将第一和第二可变直流电 源184、186的另一个极均与腔室10的壁连接。在第一和第二可变直 流电源184、186的供电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低通滤波器(LPF)188 和第二低通滤波器(LPF)190。开关185、187分别与第一可变直流电 源184和第二可变直流电源186并联设置。
在这样构成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等 离子体时,分别从第一可变直流电源184和第二可变直流电源186独 立地向内侧的第一聚焦环24a和外侧的第二聚焦环24b施加直流电压。 此时,能够使向两者施加的电压(电压的方向)不同,也能够使它们 的值独立自由地变化,因此,与实施方式14的情况相比,能够以高精 度控制晶片W外周的等离子体,在晶片W的边缘部,能够更有效地 减少上述的晶片W边缘的蚀刻速率降低、晶片W边缘的蚀刻形状弯 曲等处理特性的恶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通过设置与实施方式13同 样的冷却机构以冷却第一聚焦环24a,如果使第一聚焦环24a作为冷却 环起作用,则也能够防止堆积物在晶片W的边缘部和背面上附着。另 外,可以:与实施方式13同样地测量第一和第二聚焦环24a、24b的 温度,与实施方式13同样,利用温度控制部控制可变直流电源的电压 或极性,使得它们的温度成为规定值。在设置有冷却机构的情况下, 可以控制第一聚焦环24a的冷却。
另外,如图77所示,可以通过低通滤波器(LPF)192、将第一可 变电源184和第二可变电源186的上述另一个极与上部电极34连接。 另外,如图78所示,也可以将第一聚焦环24a和第二聚焦环24b在晶 片W的边缘附近上下配置。由此,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第一和第二聚焦环24a、24b施加的直 流电压的极性可以相反,可以施加交流电压代替直流电压。另外,电 压可以为脉冲状,也可以是AM调制或FM调制等调制后的电压。
<实施方式16>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
图79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概 略截面图。
即,其为从第一高频电源200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施加等离 子体生成用的例如13.56MHz的高频(RF)电力的下部RF单频率施加 型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如图所示,其为将可变直流电源204与上部 电极234’连接以施加规定的直流(DC)电压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图 79为省略详细结构的图,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除了只向 下部施加一个频率的高频电力这点以外,与实施方式3的下部RF双频 率施加型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通过从可变直流电源204向上 部电极234’施加直流电压,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3的等离子体蚀刻装 置同样的效果。即,能够得到以下效果中的至少一种:(1)增大第一 电极的自偏压的绝对值,向第一电极表面的溅射效果;(2)使第一电 极的等离子体鞘扩大,形成的等离子体被缩小的效果;(3)使在第一 电极附近产生的电子照射在被处理基板上的效果;(4)控制等离子体 电位的效果;(5)使电子(等离子体)密度上升的效果;(6)使中心 部的等离子体密度上升的效果。
另外,可以将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说明的、与向上部电极施加 直流电压相关的装置结构和方法,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 装置。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当然可以应用上 述实施方式3的导电性部件、上述实施方式3的图47~图49中说明的 开关、处理气体的组合等。
另外,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4~15中说明的、与向上部电极或上部 电极以外的部件施加直流电压相关的装置结构和方法,应用于本实施 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
<实施方式17>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7。
图80为简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7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的概 略截面图。
即,其为从第一高频电源48’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施加第一 高频(RF)电力、并且从第二高频电源90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 施加第二高频(RF)电力、以及从第三高频电源224向上部电极34施 加第三高频电力的上部RF单频率、下部RF双频率型的等离子体蚀刻 装置,如图所示,其为将可变直流电源50与上部电极34连接以施加 规定的直流(DC)电压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在该等离子体蚀刻装置 中,优选输出等离子体形成用高频电力的高频电源为第三高频电源, 输出离子引入用高频电力的高频电源为第一高频电源和第二高频电 源。
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通过从可变直流电源50向上部 电极34施加直流电压,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3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同 样的效果。即,能够得到以下效果中的至少一种:(1)增大第一电极 的自偏压的绝对值,向第一电极表面的溅射效果;(2)使第一电极的 等离子体鞘扩大,形成的等离子体被缩小的效果;(3)使在第一电极 附近产生的电子照射在被处理基板上的效果;(4)控制等离子体电位 的效果;(5)使电子(等离子体)密度上升的效果;(6)使中心部的 等离子体密度上升的效果。
另外,可以将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说明的、与向上部电极施加 直流电压相关的装置结构和方法,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 装置。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中,当然可以应用上 述实施方式1的导电性部件、处理气体的组合等。
另外,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4~15中说明的、与向上部电极或上部 电极以外的部件施加直流电压相关的装置结构和方法,应用于本实施 方式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
另外,如已图示的那样,能够利用切换开关226切换为将上部电 极34与第三高频电源224和可变直流电源50连接、或将其接地。参 照符号227为低通滤波器,228为高通滤波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 式的内容,可以是各种装置结构或方法的组合、变形。
例如,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4~15中说明的、与向上部电极或上 部电极以外的部件施加直流电压相关的装置结构和方法,应用于实施 方式2、3的等离子体蚀刻装置。
另外,如图81所示,也可以:从第一高频电源48’向作为下部电 极的基座16施加等离子体生成用的例如60MHz的高频电力,并且, 从第二高频电源90’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施加离子引入用的例如 2MHz的高频电力,另外,向作为下部电极的基座16施加直流电源198。 另外,如图82所示,也可以设置与下部电极连接的可变直流电源202 代替图79的与上部电极连接的可变直流电源204。上述实施方式1~15 中说明的施加直流电压的方法,也能够应用于上述图81、图82类型的 装置。
另外,以上以等离子体蚀刻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应用于 其它的使用等离子体对半导体基板进行处理的装置。例如,可举出等 离子体成膜装置。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