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引擎 / 热机 / 内燃机 / 化油器式发动机 / 化油器 / 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

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

阅读:56发布:2022-04-18

专利汇可以提供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机动二轮车的燃油 蒸发 装置,包括 头管 、主车架和后车架,主车架与后车架之间形成有便于骑士单脚跨越 车身 的下凹状跨乘部,所述后车架上安装有至少部分与所述跨乘部重叠的燃油箱和位于燃油箱后方的工具盒,所述燃油箱和工具盒配置于车座下方,燃油箱上的油气分离器通过 吸附 管连接有炭罐,所述后车架为自主车架向后上方延伸的单根梁,所述炭罐设置于车体燃油箱和工具盒之间的空间内,俯视看车辆时至少部分炭罐与所述燃油箱重叠。本实用新型确保了燃油箱和工具盒容量,保证了车身的紧凑,炭罐受燃油箱、工具盒以及车体盖的保护而无需另增保护构件。,下面是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包括头管,所述头管上连接有向后下方延伸的、用于悬挂发动机的主车架,主车架的后端连接有向后上方延伸的后车架,主车架与后车架之间形成有便于骑士单脚跨越车身的下凹状跨乘部,所述后车架上安装有至少部分与所述跨乘部重叠的燃油箱和位于燃油箱后方的工具盒,所述燃油箱和工具盒配置于车座下方,燃油箱上的油气分离器通过吸附管连接有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为自主车架向后上方延伸的单根梁,所述炭罐设置于车体燃油箱和工具盒之间的空间内,俯视看车辆时至少部分炭罐与所述燃油箱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上安装有二次空滤器,该二次空滤器布置于所述燃油箱下方、且位于所述炭罐的前方,炭罐纵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罐设置于车体左侧燃油箱与工具盒之间的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罐的下端面上设置有通大气管和漏液管,所述通大气管为将其通气口由炭罐下端面引入高处的正“7”型结构;所述漏液管朝前下方延伸至车身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罐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燃油蒸气流入口和燃油蒸气排出口,所述吸附管通过安装于工具盒上的倾倒截止与燃油蒸气流入口对接,所 述燃油蒸气排出口通过排出配管和安装于主车架上的PCV阀连入机车化油器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设置于燃油箱上顶面上靠右侧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上、位于所述工具盒的下方安装有后挡泥板,该后挡泥板沿车宽方向的左侧边朝外延伸形成炭罐安装凸片,所述炭罐安装凸片上连接有炭罐安装支架,炭罐上套置有胶套,炭罐安装支架和胶套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插和插槽,所述炭罐通过插榫与插槽的配合而固定于后挡泥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罐上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胶套的凹槽,该凹槽的一槽壁上形成有一缺口,所述胶套上设置有对应缺口的凸起,胶套套置于炭罐上后,所述凸起嵌合于所述缺口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罐安装支架包含一与炭罐安装凸片相贴合的倾斜部和连接于该倾斜部后侧边的垂部,所述垂部呈朝前开口的U型结构,垂部的两U型边构成所述插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套呈上下两个套置于炭罐上,垂部的每一U型边都包含两个插榫。

说明书全文

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的优化。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机动二轮车为了将燃油蒸气引入发动机燃烧并防止燃油蒸气挥发到大气中,通常都设置有燃油蒸发系统。目前对于燃油箱和工具盒布置在车座下方的车型,燃油蒸发系统常规的布局是将炭罐布置在燃油箱侧部或者燃油箱与工具盒的后部,这种布置对踏板车和弯梁车影响较大,尤其对于双管式后车架,由于左、右一对车座侧杆(也就是左、右后车架)沿车宽方向之间距离较大,这就导致位于车座侧杆沿车宽方向外侧的燃油箱侧部空间狭小,若将炭罐布置于燃油箱侧部,则考虑到要避开车座侧杆的干涉,只有在燃油箱上设置用于让位炭罐的凹部或者大幅削减工具盒的容积以便预留出炭罐安装空间,这必然会造成燃油箱容积变小、不能充分确保油箱容量或者工具盒内空间狭小等问题,若不改变原燃油箱和工具盒的结构而将炭罐沿车宽方向外凸安装,则必然会增加车体的宽度,机车的紧凑性受到影响,并最终影响骑乘舒适性。另外,若将炭罐安装于燃油箱与工具盒的后部,则会增加连接炭罐与化油器的排出配管长度,进而影响炭罐中燃油蒸气的脱附能;同时,对于配置有二次空滤器的机车,为避免二次空气在吸入新鲜空气时产生异响,二次空滤器的结构、形状以及大小都是确定而不能随意改变的,将炭罐布置于燃油箱和工具盒的后部时,在满足机车紧凑性的情况下,二次空滤器的布置及其相应管路的布置将会变得庞杂混乱,可能会延长二次空滤器上相应管路的布置长度,对二次空滤器的正常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该结构既保证了机车的紧凑性,也充分确保了燃油箱和工具盒容量以及对炭罐的保护,同时使得相应管路布局变得合理简洁等。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包括头管,所述头管上连接有向后下方延伸的、用于悬挂发动机的主车架,主车架的后端连接有向后上方延伸的后车架,主车架与后车架之间形成有便于骑士单脚跨越车身的下凹状跨乘部,所述后车架上安装有至少部分与所述跨乘部重叠的燃油箱和位于燃油箱后方的工具盒,所述燃油箱和工具盒配置于车座下方,燃油箱上的油气分离器通过吸附管连接有炭罐,所述后车架为自主车架向后上方延伸的单根梁,所述炭罐设置于车体燃油箱和工具盒之间的空间内,俯视看车辆时至少部分炭罐与所述燃油箱重叠。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炭罐设置于车体左侧燃油箱与工具盒之间的空间内。考虑到化油器一般布置于车体左侧位置,故将炭罐布置于车体左侧可避免炭罐上管路越过车宽,有利于缩短相应管路的长度,提高化油器对炭罐的脱附能力。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炭罐的下端面上设置有通大气管和漏液管,所述通大气管为将其通气口由炭罐下端面引入高处的正“7”型结构;所述漏液管朝前下方延伸至车身底部。通大气管的正“7”型结构避免了传统技术中将通大气管引入电池盒内或者引入车体中部的结构,通大气管的通气口由炭罐下端面引入高处可加大通气口与后挡泥板之间的距离,整车装配完成后,车体盖将通大气管的通气口覆盖,能够提高通大气管通气口附近的防尘性,防尘性的提高能够省略通常连接的配管,容易谋求车辆的紧凑化。 [0008] 所述炭罐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燃油蒸气流入口和燃油蒸气排出口,所述吸附管通过安装于工具盒上的倾倒截止阀与燃油蒸气流入口对接,所述燃油蒸气排出口通过排出配管和安装于主车架上的PCV阀连入机车的化油器中。
[0009] 进一步,所述油气分离器设置于燃油箱上顶面上靠右侧位置。机车驻车时靠左侧倾斜,油气分离器设置于靠右侧位置使得驻车时油气分离室位于最高位置,增大了油气分离室的容积,有利于燃油箱内的液态燃油与燃油蒸气的分离。
[0010] 优选地,所述后车架上、位于所述工具盒的下方安装有后挡泥板,该后挡泥板沿车宽方向的左侧边朝外延伸形成炭罐安装凸片,所述炭罐安装凸片上连接有炭罐安装支架,炭罐上套置有胶套,炭罐安装支架和胶套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插和插槽,所述炭罐通过插榫与插槽的配合而固定于后挡泥板上。将炭罐通过炭罐安装支架连接在后挡泥板上,可简化后挡泥板设计,提高模具工艺性;将炭罐与胶套预组,避免传统技术中炭罐与后挡泥板的刚性连接,可有效减少车身传递给炭罐的振动,提高炭罐的耐久性。 [0011] 进一步,所述炭罐上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胶套的凹槽,该凹槽的一槽壁上形成有一缺口,所述胶套上设置有对应缺口的凸起,胶套套置于炭罐上后,所述凸起嵌合于所述缺口中。凸起和缺口的设置有利于胶套安装时的定位和安装后的限位,防止胶套松动。 [0012] 进一步,所述炭罐安装支架包含一与炭罐安装凸片相贴合的倾斜部和连接于该倾斜部后侧边的垂部,所述垂部呈朝前开口的U型结构,垂部的两U型边构成所述插榫。这种结构有利于炭罐与胶套的预组,操作方便,安装牢固。可优选所述胶套呈上下两个套置于炭罐上,垂部的每一U型边都包含两个插榫。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后车架采用单根梁,可有效杜绝双管式后车架的左、右车座侧杆对炭罐的干涉,在基本不改变燃油箱和工具盒容积的情况下即可方便的将炭罐安装在燃油箱与工具盒之间,充分确保了燃油箱和工具盒容量;将至少部分炭罐与燃油箱重叠,使得炭罐容易的被布置在由燃油箱、工具盒以及车体盖所形成的原有空间内而没有增加车身的长度和宽度,确保了车身的紧凑,提高了机车骑士的骑行舒适度;同时,炭罐受燃油箱、工具盒以及车体盖的保护而无需另增保护构件,布置合理简洁,将炭罐布置在上述位置,也有利于炭罐上相应配管的布置。
[0014] 特别是针对后车架上安装有二次空滤器的机车,可将该二次空滤器布置于所述燃油箱下方、且位于所述炭罐的前方,炭罐纵向布置。考虑到二次空滤器的结构大小等不可随意改变,将二次空滤器布置于燃油箱下方且位于炭罐前方,最有利于二次空滤器上的管路布置,缩短了二次空滤器连入化油器中的管路,提高了化油器对二次空滤器中新鲜空气的吸附能力,很好的解决了二次空气阀吸气时产生的异响问题,炭罐纵向布置有利于燃油箱下方为二次空滤器预留出容置空间。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从车宽左侧的投影视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未示出二次空滤器);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由高度方向向下看的投影视图;
[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0019]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炭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 附图标记说明:1…主车架,10…头管,11…发动机,12…跨乘部,13…化油器;2…后车架;3…燃油箱,31…油气分离器;4…工具盒;5…吸附管,51…倾倒截止阀;6…炭罐,61…通大气管,62…漏液管,63…燃油蒸气流入口,64…燃油蒸气排出口,65…排出配管,
66…PCV阀,67…凹槽,68…缺口;7…二次空滤器;8…后挡泥板,81…炭罐安装凸片,82…炭罐安装支架,83…螺栓,84…插榫,85…倾斜部,86…垂部,87…突台,88…定位条;9…胶套,91…插槽,92…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在以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除非另外进行说明,前后左右及上下这些方向的记载均表示针对机车的前进方向而言。
[0022] 参照图1~图5,本实用新型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油蒸发装置,包括头管10,所述头管10上连接有向后下方延伸的、用于悬挂发动机11的主车架1,主车架1的后端连接有向后上方延伸的后车架2,主车架1与后车架2之间形成有便于骑士单脚跨越车身的下凹状跨乘部12,所述后车架2上安装有至少部分与所述跨乘部12重叠的燃油箱3和位于燃油箱3后方的工具盒4,所述燃油箱3和工具盒4配置于车座(未绘示)下方,燃油箱3上的油气分离器31通过吸附管5连接有炭罐6,优选将所述油气分离器31设置于燃油箱3上顶面上靠右侧位置,机车驻车时靠左侧倾斜,油气分离器31设置于靠右侧位置使得驻车时油气分离室31位于最高位置,增大了油气分离室31的容积,有利于燃油箱3内的液态燃油与燃油蒸气的分离。
[0023] 所述后车架2为自主车架1向后上方延伸的单根梁,所述炭罐6设置于车体燃油箱3和工具盒4之间的空间内,在实施生产时,工具盒4的下部会朝后方内凹,以便预留出安装炭罐6的空间,炭罐6优选设置于车体左侧燃油箱3与工具盒4之间的空间内,使得炭罐6与化油器13位于车体的同一侧,缩短炭罐6到化油器13之间的管路距离,与炭罐6以车宽中心线对称的一侧位置用于安装蓄电池和继电器,以实现电路与油路的分离。 [0024] 所述炭罐6的两个端面上一个端面上设置有通大气管61和漏液管62,另一端面上设置有燃油蒸气流入口63和燃油蒸气排出口64,指定炭罐6安装通大气管61和漏液管62的端面为上端面,安装燃油蒸气流入口63和燃油蒸气排出口64的端面为下端面,上端面可位于下端面的正上方即炭罐6纵向布置,上端面也可位于下端面的斜上方,即为适应其他零部件如二次空滤器7的布置,将炭罐6沿高度方向倾斜布置;参照图3,俯视看车辆时至少部分炭罐6与所述燃油箱3重叠,这就使得炭罐6容易的被布置在由燃油箱3、工具盒4以及车体盖(未绘示)所形成的原有空间内而没有增加车身的长度和宽度,确保了车身的紧凑,提高了机车骑士的骑行舒适度;同时,炭罐6受燃油箱3、工具盒4以及车体盖的保护而无需另增保护构件,布置合理简洁。
[0025] 作为优选,上述的通大气管61为将其通气口由炭罐6下端面引入高处的正“7”型结构,避免了传统技术中将通大气管引入蓄电池盒内或者引入车体中部的结构,通大气管61由炭罐6下端面引入高处可加通气口与后挡泥板8之间的距离,整车装配完成后,车体盖将通大气管61的通气口覆盖,能够提高通气口附近的防尘性,防尘性的提高能够省略通常连接的配管,容易谋求车辆的紧凑化;上述的漏液管62朝前下方延伸至车身底部,即使车辆姿势有变化,也能够把流体向希望的方向引导。
[0026] 上述的吸附管5通过安装于工具盒4上的倾倒截止阀51与燃油蒸气流入口63对接,倾倒截止阀51用于防止车辆在倾倒时燃油箱3内的液态燃油侵入到炭罐6中;上述燃油蒸气排出口64通过排出配管65和安装于主车架1上的PCV阀66连入机车的化油器13中,倾倒截止阀51和PCV阀66为现有的习知技术,此处不再展开赘述。
[0027] 对于配置有二次空滤器7的机车,二次空滤器7一般安装在后车架2上,本实施例中,将该二次空滤器7布置于所述燃油箱3下方、且位于所述炭罐6的前方,炭罐纵向布置。考虑到二次空滤器7的结构大小等不可随意改变,将二次空滤器7布置于燃油箱3下方且位于炭罐6前方,最有利于二次空滤器7上的管路布置,缩短了二次空滤器7连入化油器13中的管路,提高了化油器13对二次空滤器7中新鲜空气的吸附能力,很好的解决了二次空气阀吸气时产生的异响问题,炭罐纵向布置有利于燃油箱下方为二次空滤器预留出容置空间。
[0028] 下面详细说明炭罐6的安装结构。
[0029] 所述后车架2上、位于所述工具盒4的下方安装有后挡泥板8,该后挡泥板8沿车宽方向的左侧边朝外延伸形成炭罐安装凸片81,所述炭罐安装凸片81上连接有炭罐安装支架82,两者之间可通过螺栓83连接,炭罐安装凸片81上位于炭罐安装支架82的后方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工具盒4的突台87,作为优选,可在螺栓83前方的炭罐安装凸片81上设置定位条88,通过突台87的前侧面与定位条88对炭罐安装支架82进行预定位后再安装螺栓83,即方便了炭罐安装支架82上的螺孔与炭罐安装凸片81上的螺孔对位,也避免或减小了在机车行驶振动时螺栓83出现松动;炭罐6上套置有胶套9,炭罐安装支架82和胶套9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插榫84和插槽91,所述炭罐6通过插榫84与插槽91的配合而固定于后挡泥板8上。将炭罐6通过炭罐安装支架82连接在后挡泥板8上,可简化后挡泥板设计,提高模具工艺性;将炭罐6与胶套9预组,避免传统技术中炭罐与后挡泥板的刚性连接,可有效减少车身传递给炭罐的振动,提高炭罐的耐久性。
[0030] 为便于胶套9安装时的定位和安装后的限位,防止胶套9松动,所述炭罐6上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胶套的凹槽67,该凹槽67的一槽壁上形成有一缺口68,所述胶套9上设置有对应缺口68的凸起92,胶套9套置于炭罐6上后,所述凸起92嵌合于所述缺口68中。 [0031] 作为炭罐安装支架82的优选结构,所述炭罐安装支架82包含一与炭罐安装凸片81相贴合的倾斜部85和连接于该倾斜部85后侧边的垂部86,螺栓83穿过倾斜部85后将其固定在炭罐安装凸片81上,所述垂部86呈朝前开口的U型结构,垂部的两U型边构成所述插榫84,这种结构有利于炭罐6与胶套9的预组,操作方便,安装牢固。可将胶套9呈上下两个套置于炭罐6上,垂部86的每一U型边都包含两个插榫84,以加强炭罐6同炭罐安装支架82之间的连接。当然,插榫84和插槽91亦可以沿高度方向设置。
[0032]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