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

阅读:425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履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履带 。第一组件(22A)具有平行的一对第一链带(25),第二组件(22B)具有平行的一对第二链带(28)。第二组件(22B)的两端的轴套(30)外嵌于第一组件(22A)的两端部的支承轴(27)上。在组件的总数是奇数的情况下,第一以及第二组件(22A、22B)之间夹有第三组件(22C),第二组件(22B)的轴套(30)外嵌于第三组件(22C)的支承轴(27)上,第三组件(22C)的轴套(30)外嵌于第一组件(22A)的支承轴(27)上。因而,即使履带组件的总数是奇数,也能够采用并联链带型。,下面是履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履带,其用于履带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履带是将多个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交替连结,并且在至少一组的 第一和第二组件之间夹有第三组件的履带,
所述第一组件具有:具有接地面的履带板;由在该履带板的与接地面 相反的一侧的面上以平行状态固定的一对板构成的第一链带;分别架设在 该第一链带的两端部间的支承轴,
所述第二组件具有:具有接地面的履带板;由在该履带板的与接地面 相反的一侧的面上以平行状态固定的一对板构成的第二链带;分别架设在 该第二链带的两端部间的轴套,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组件在所述轴套能 够旋转地外嵌在所述支承轴上的状态下交替配置,
所述第三组件具有:具有接地面的履带板;由在该履带板的与接地面 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固定的一对板构成的偏置的第三链带;架设在该第三链 带的一端部间的支承轴;架设在第三链带的另一端部间的轴套,
在所述第三组件的支承轴上能够旋转地外嵌第二组件的轴套,并且第 三组件的轴套能够旋转地外嵌在第一组件的支承轴上,并且设置有用于加 强第三组件的轴套侧的端部的加强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板在其接地面 具有履齿,所述加强机构通过所述履齿与第三组件的轴套对应配置而构 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机构是固定在 履带上的加强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机构是设于第 三组件的第三链带间的加强部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组件的第三链带的刚性朝向轴套侧逐渐减小。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组件的轴套可动地架设于第二链带上,所述第三组件的轴套可动地架设于 第三链带上。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组件的轴套在其轴线方向上被分割为三部分,外侧部分固定在第三链带的 孔中,并且中间部分能够旋转地外嵌在第一组件的支承轴上,第三链带的 所述外侧部分的固定部的厚度比所述支承轴固定部的厚度形成得厚。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组件的第三链带的支承轴侧的内侧间隔比第三链带的轴套侧的内侧间隔 设定得宽,所述第三链带的支承轴侧的内侧间隔与所述第二链带的内侧间 隔设定为相等,所述第三链带的轴套侧的内侧间隔与所述第一链带的内侧 间隔设定为相等。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履带式作业机械所具备的履带。

背景技术

通常,推土机或液压挖土机等履带式作业机械的履带通过多个履带用 组件以环状连结而构成。该履带卷挂在驱动轮惰轮之间,所述驱动轮和 惰轮在履带式作业机械的车体框架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各履带用组件与 由链轮构成的驱动轮的齿啮合而被驱动,从而履带一边支承在拖带轮和履 带支重轮上一边行驶,所述拖带轮和履带支重轮在驱动轮和惰轮之间支承 在车体框架上。
作为这样的履带的履带用组件,以往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的图7所 示的结构和专利文献1的图1~图3所示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的图7公 开的结构中,在履带板的与接地面相对的面、即履带板的内表面上固定一 对链带,在链带的一端部间固定支承轴,并且在另一端部间固定轴套。链 带的支承轴侧的端部朝向履带板的外方偏置。并且,相同结构的各履带板 组件的支承轴能够旋转地插通邻接的其它组件的轴套中,从而多个组件在 相同相位即相同朝向下相互连结,形成履带。将此称为同相位链带型(或 偏置链带型)。
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1的图1~图3公开的结构中,在履带板的内 表面以平行状态固定一对由实质上平坦的板构成的第一链带,并且在两第 一链带的两端部间分别架设支承轴,由此构成第一组件。另外,在履带板 的内表面以平行状态固定由实质上平坦的板构成的一对第二链带,并且在 两第二链带的两端部间分别架设轴套,由此构成第二组件。第二组件的链 带间的宽度比第一组件的链带间的宽度窄。并且,第二组件的第二链带在 第一组件的第一链带的内侧配置为平行状态,并且第二组件的轴套能够旋 转地外嵌在第一组件的支承轴上,多个第一和第二组件交替连结,由此形 成履带。将此称为并联链带型(或辊链带型)。
另外,如上述同相位链带型那样,在轴套固定在链带上的结构的履带 中,所述轴套不仅具有作为用于将各组件能够旋转地连结的轴承部件的功 能,而且也具有作为从驱动轮的链轮接受动传递的动力传递部件的功 能。因此,如专利文献1的图7所示的结构那样,若轴套固定在一对链带 的端部间,则轴套的外周面在与链轮的齿面的滑动接触的作用下会使特定 部位偏磨损,需要在某时期进行所谓衬套反转的轴套相对于链带的旋转作 业。但是,固定状态的轴套的旋转作业是伴随着辛苦的困难作业。
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以往提出有专利文献2或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 图1~图3公开的履带。在这样的以往的结构中,配置在一对链带的端部 间的轴套在轴线方向上分割为三部分,轴套的两端部分固定在链带的端部 上,并且轴套的中间部分旋转自如地支承在邻接的组件的支承轴上。由此, 轴套与链轮啮合时的相对滑动被缓和,防止轴套的偏磨损。
另一方面,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图1~图3公开的那样的并联链带型 的履带中,若构成履带的组件的总数是偶数,则能够仅通过第一及第二组 件构成履带。这种情况下,第一组件形成由一对第一链带和在这些第一链 带的两端部间分别架设的一对支承轴的四边构成的矩形结构,所以能够确 保高刚性。相对于此,作为轴套,当采用相对于链带能够转动的结构时, 在第二组件中,由于在一对第二链带的两端部间不固定轴套,所以成为两 端部间在力学上开放的状态,作为第二组件无法确保高刚性。因此,在专 利文献1的图1~图3记载的结构中,第二链带的沿轴套用轴孔的轴线方 向的尺寸比第一链带的沿支承轴用轴孔的轴线方向的尺寸设定得厚,提高 相对于支承轴的安装强度,从而提高第二组件的刚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99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平6—504747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并联链带型的履带中,当构成履带的组件的总数为奇数 时,无法构成闭环的履带。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在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 之间夹有至少一个同相位链带型的第三组件。并且,同相位链带型的第三 组件中,在轴套相对于链带能够转动的结构中,该第三组件由一对链带和 固定在这些链带的一端部间的一个支承轴这样的三边构成,并形成轴套侧 的一边在力学上开放的矩形结构。因此,在并联链带型的履带中,当在第 一组件和第二组件间配置有相同相位链带型的第三组件时,存在该第三组 件的第三链带的开放侧端部即架设轴套的一侧的端部的刚性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以往的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在并联链带型的履带中,在第一及第二组件间配置有相同相位链带 型的第三组件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该第三组件中在架设轴套的一侧的开 放侧端部刚性不足的履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履带,其用于履带式车辆,其特 征在于,所述履带是将多个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交替连结,并且在至少一 组的第一和第二组件之间夹有第三组件的履带,所述第一组件具有:具有 接地面的履带板;由在该履带板的与接地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以平行状态 固定的一对板构成的第一链带;分别架设在该第一链带的两端部间的支承 轴,所述第二组件具有:具有接地面的履带板;由在该履带板的与接地面 相反的一侧的面上以平行状态固定的一对板构成的第二链带;分别架设在 该第二链带的两端部间的轴套,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组件在所述轴套能 够旋转地外嵌在所述支承轴上的状态下交替配置,所述第三组件具有:具 有接地面的履带板;由在该履带板的与接地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固定的一 对板构成的偏置的第三链带;架设在该第三链带的一端部间的支承轴;架 设在第三链带的另一端部间的轴套,在所述第三组件的支承轴上能够旋转 地外嵌第二组件的轴套,并且第三组件的轴套能够旋转地外嵌在第一组件 的支承轴上,并且设置有用于加强第三组件的轴套侧的端部的加强机构。
因此,在并联链带型的履带中,在构成履带的组件的总数为奇数,第 一组件和第二组件间夹有至少一个相同相位链带型的第三组件的情况下, 也能够通过加强机构加强该第三组件的轴套侧的开放的端部侧的强度。这 样,即使夹有第三组件,也能够防止履带的强度降低。
作为加强机构,若通过履带板的履齿与第三组件的轴套对应配置而构 成,则能够在不增加部件数的情况下防止履带的强度降低。
作为所述加强机构,若使用固定在履带上的加强板,则能够可靠地加 强第三链带。
作为所述加强机构,若设有在第三组件的第三链带间设置的加强部 件,则能够可靠地加强第三链带。
若形成所述第二组件的轴套可动地架设于第二链带,所述第三组件的 轴套可动地架设于第三链带的结构,则能够分别将第二组件的轴套能够旋 转地外嵌在第一组件或第三组件的端部的支承轴上,将第三组件的轴套能 够旋转地外嵌在第一组件的支承轴上。这样,能够有效抑制轴套的偏磨损。
若所述第三组件的第三链带的刚性朝向轴套侧逐渐减小,则能够抑制 在第三链带上产生应力集中部位,结果能够使第三链带坚固。
若所述第三组件的轴套在其轴线方向上被分割为三部分,外侧部分固 定在第三链带的孔中,并且中间部分能够旋转地外嵌在第一组件的支承轴 上,该第三链带的所述外侧部分的固定部的厚度比支承轴的固定部的厚度 形成得厚,则第三链带的开放端部和支承轴的连结关系牢固,能够得到高 强度的履带。
优选所述第三组件的第三链带的支承轴侧的内侧间隔比第三链带的 轴套侧的内侧间隔设定得宽,所述第三链带的支承轴侧的内侧间隔与所述 第二链带的内侧间隔设定为相等,所述第三链带的轴套侧的内侧间隔与所 述第一链带的内侧间隔设定为相等。这种情况下,能够可靠地进行各组件 的相互连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履带的主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履带的一部分的局部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履带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第一组件的主视图。
图5是第一组件的俯视图。
图6是第二组件的主视图。
图7是第二组件的俯视图。
图8是第三组件的主视图。
图9是第三组件的俯视图。
图10是第三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2的11—11线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12是表示第一至第三组件的连结状态的截面图。
图13是放大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履带的一部分的局部主视图。
图14是图13的第三组件的俯视图。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三组件的主视图。
图16是图15的第三组件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链带连结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12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和图 1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履带21通过交替配置多个第一组件22A和第二 组件22B并将它们连结而形成环状的结构。这种情况下,第一组件22A 在其两端部具有支承轴27,并且第二组件22B在其两端部具有轴套30。 通过在支承轴27上外嵌轴套30而连结第一组件22A和第二组件22B。
这种情况下,若第一组件22A和第二组件22B中任一方是奇数,则 无法形成闭环状的履带21。因此,在第一和第二组件22A、22B的总数为 奇数的情况下,在任意位置的第一组件22A和第二组件22B之间配置和 连结至少一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个)第三组件22C,使得能够形成闭环 状的履带21。第三组件22C在其一端部具有支承轴27,并且在另一端部 具有轴套30。
并且,该履带21卷挂在驱动轮24和惰轮23间,所述驱动轮24和 惰轮23在未图示的推土机或液压挖土机等履带式作业机械的行驶体的车 体框架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在该状态下,各组件22A~22C与由链轮构 成的驱动轮24的齿24a啮合,驱动履带21。由此,履带21在驱动轮24 和惰轮23之间支承在被车体框架支承的未图示的拖带轮和履带支重轮上 并同时周旋移动,从而作业机械在地面GL上行驶。
以下详细说明履带21的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组件22A由配置为平行状态的一对第 一链带25、固定在两第一链带25的外表面的履带板26、以及分别架设和 固定在两第一链带25的两端部间的一对支承轴27构成。从而,第一链带 25固定在履带板26的与接地面相对的面、即履带的内表面上。第一链带 25在其一端和另一端上架设和固定支承轴的部位位于同一平面内,具有实 质上平坦的板状的形状。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组件22B由配置为平行状态的一对第二链 带28、固定在两第二链带28的外表面的履带板26、以及分别架设在两第 二链带28的两端部间的一对轴套30构成。从而,第二链带28固定在履 带板26的与接地面相对的面、即履带的内表面上。第二链带28也具有实 质上平坦的板状的形状,在其一端和另一端上架设和固定支承轴的部位位 于同一平面内。另外,第一组件22A的两第一链带25间的内侧间隔比第 二组件22B的第二链带28间的内侧间隔宽。
并且,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和第二组件22A、22B交替配置 的状态下,第二组件22B的轴套30能够旋转地外嵌在第一组件22A的支 承轴27上,由此,第一及第二组件22A、22B相互并且交替连结,形成 履带21。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三组件22C由配置为平行状态的 一对第三链带31、固定在两第三链带31的外表面的履带板26、架设固定 在两第三链带31的一端部间的支承轴27、以及架设在两第三链带31的另 一端部间的轴套30构成。从而,在履带板26的与接地面相对的履带的内 表面固定有第三链带31。另外,在第三组件22C的第三链带31上,支承 轴27侧的内侧间隔比轴套30侧的内侧间隔宽,并且支承轴27侧的内侧 间隔与所述第二链带28的内侧间隔相等,轴套30侧的内侧间隔与所述第 一链带25的内侧间隔相等。即,第三链带31的支承轴27侧的端部相对 于轴套30侧的端部向外侧偏置。
并且,如图3和图12所示,在第三组件22C配置在第一和第二组件 22A、22B间的状态下,第二组件22B的轴套30能够旋转地外嵌在第三组 件22C的支承轴27上,并且第三组件22C的轴套30能够旋转地外嵌在第 一组件22A的支承轴27上。由此,第三组件22C连结在第一和第二组件 22A、22B间。
如图4、图8和图10所示,在所述第一组件22A的各第一链带25 的两端部和第三组件22C的各第三链带31的一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压入和 固定所述支承轴27的端部的小径的轴孔35。如图6、图8和图10所示, 在第二组件22B的各第二链带28的两端部和第三组件22C的各第三链带 31的另一端部上形成有用于插通和固定而支承轴套30的被分割的外侧部 分30a的大径的轴孔36。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所述各组件22A~22C的各链带25、 28和3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沿与轴孔35、36 的轴线成直的方向延伸的各一对插通孔37。在各链带25、28、31的中 央部形成有一对窗孔38,所述窗孔38与各插通孔37对应而与它们的内端 部连通。在各组件22A~22C的履带板26上与各链带25、28、31的插通 孔37相对应地形成有各一对插通孔39。在各履带板26和各链带25、28、 31的插通孔37、39上从履带板26的外表面侧插通螺栓40,在这些螺栓 40的前端部上在所述窗孔38内螺合有螺母41。从而,通过这些螺栓40 和螺母41,将履带板26固定在各链带25、28、31的外表面。
如图2和图8所示,在所述第三组件22C中,第三链带31的一对窗 孔38中小径的轴孔35侧的窗孔与大径的轴孔36侧的窗孔相比形成为小 截面积。换言之,大径的轴孔36侧的窗孔38与另一方的窗孔38相比形 成为大截面积。根据该结构,第三链带31的刚性朝向大径的轴孔36侧逐 渐减小。
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第三组件22B、22C的轴套30沿其轴线方 向分割为三个部分30a、30b,外侧部分30a压入并固定在第二、第三链带 31的端部的轴孔36中,并且中间部分30b旋转自如、即可动地外嵌并支 承在邻接的第一、第三组件22A、22C的支承轴27上。由此,所述驱动 轮23的齿23a和轴套30之间的相对滑动被缓和,防止轴套30的偏磨损。
在所述第一、第三组件22A、22C的支承轴27的轴心部上形成有润 滑油的收容孔42,从该润滑油的收容孔42的中间部朝向支承轴27的外周 形成有润滑油的供给孔43。在润滑油的收容孔42的两端部嵌接有封闭用 的栓塞44a、44b。从而,收容孔42内的润滑油经由供给孔43供给支承轴 27的外周面和第三或第二组件22C、22B的轴套30之间,确保它们之间 的润滑性。
在第一、第三组件22A、22C的各第一、第三链带25、31的轴孔35 的内侧周缘上形成有收容凹部45,在该收容凹部45内配置有第一密封环 46。在第一密封环46上设置有与收容凹部45的内周面接触的负载环部46a 和与邻接的第三或第二组件22C、22B的轴套30的外侧部分30a的外侧面 接合的凸缘部(lip portion)46b。
在第二、第三组件22B、22C的轴套30的外侧部分30a的内侧周缘 上形成有收容凹部47,在这些收容凹部47内配置有第二密封环48。在第 二密封环48上设置有与收容凹部47的内周面接触的负载环部48a和与邻 接的所述中间部分30b的两侧面接合的凸缘部48b。并且,通过第二密封 环48和所述第一密封环46的协动作用而抑制来自第一及第三组件22A、 22C的支承轴27的两端部的润滑油泄漏
另外,如图11所示,第三组件22C的第三链带31的大径轴孔36侧 的端部和第二组件22B的第二链带28的两端部(外侧部分的固定部)的 厚度T比第一组件22A的第一链带25的两端部和第三组件22C的第三链 带31的小径轴孔35侧的端部(支承轴固定部)的厚度t形成得厚。
如图2、图4、图6、图8和图10所示,在所述各组件22A~22C上 突出形成有在各履带板26的外表面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履齿49,所述履齿 49在各组件22A~22C的接地侧位于车辆后方侧。履齿49是车辆行驶时 的防滑结构。并且,在第三组件22C中,履带板26由所述螺栓40和螺母 41固定于第三链带31上,使该履齿49与第三链带31的轴套30侧的端部 相对应地设置。即,在履带21的接地侧位于车辆后方侧的履齿49与由一 对第三链带31和支承轴27构成的三边结构(参照图3的U字状的单点划 线)的第三组件22C的开放侧端部相对应地设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 通过相对于第三链带31的履齿49构成加强机构。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当构成并联链带型的履带21的第一及 第二组件22A、22B的合计数量为奇数,且在两组件22A、22B间夹有第 三组件22C时,该第三组件22C的轴套30侧的端部与履带板26的履齿 49相对应地配置。从而,能够通过履带板26的履齿49加强第三组件22C 的轴套30侧的开放侧端部。
例举该实施方式的效果如下:
(1)即使用于构成履带的组件的总数为奇数,通过使用至少一个第 三组件22C,也能够制造履带21,而且能够加强第三组件22C的轴套30 侧的开放侧端部,能够得到高强度的履带。
(2)利用履带板26的履齿49来加强第三组件22C的轴套30侧的 开放侧端部,由此能够在不增加部件数的情况下实现所述加强。
(3)通过改变一对窗孔38的截面积的大小,使第三组件22C的第 三链带31的刚性朝向轴套30侧、即开放部侧逐渐减小,从而作用于第三 链带31上的外力由第三链带31整体承担。因此,能够抑制在第三链带31 上产生应力集中部位,其结果是能够在不增加第三链带31的壁厚的情况 下使该第三链带31相对于外力变得强韧坚固。
(4)第三组件22C的第三链带31的大径轴孔36侧的端部和第二组 件22B的第二链带28的两端部的厚度T比第一组件22A的第一链带25 的两端部和第三组件22C的第三链带31的小径轴孔35侧的端部的厚度t 形成得厚。因此,第三链带31的开放端部和支承轴27的连结关系变得牢 固,即使第二链带28的两端部和第三链带31的大径轴孔36侧的端部在 力学上开放,也能够提高第二链带28和第三链带31的开放侧的强度,得 到高强度的履带21。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 方式。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强机构设置加强 板60,该加强板60被固定第三链带31的螺栓40固定在第三链带31的履 带板26的下表面上。
从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加强板60加强第三链带31的 开放侧端部。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 方式。
如图15和图17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强机构设置加强 部件63。该加强部件63在其两端各两处一体具有螺母部64,该螺母部64 在窗孔38内与螺栓40螺合,加强部件63架设和固定在链带31间。
从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加强部件63也能够加强第三链带31 的开放侧端部。另外,如图17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轴套30不被分 割,因此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不存在插入第二链带28或第三链带31 的外侧部分,而是架设在两第二链带28、28间或两第三链带31、31间。 因此,第二组件22B、第三组件22C的轴套30和链带28、31不被单独的 两组件22B、22C连结。
(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变更而具体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履带21的第一和第二组件22A、22B 间连结并配置多个第三组件22C。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第三链带31的大径轴孔36侧的开放部与 履带板26的履齿49相对应,但是也可以与之相反,配置为使第三链带31 的小径轴孔35侧与履带板26的履齿49相对应。这种情形下,若设置加 强板60或加强部件63,则能够加强第三链带31的开放侧的端部。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履带及履带轮 2020-05-13 53
全地形高速橡胶履带 2020-05-11 333
履带机构的履带 2020-05-13 579
一种高速橡胶履带及其制备方法 2020-05-13 186
表面附钢板橡胶履带 2020-05-12 706
履带 2020-05-12 25
表面附钢板橡胶履带 2020-05-12 122
履带 2020-05-12 818
凸式履带轮总成 2020-05-11 846
一种履带轮 2020-05-13 497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