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大篷车和拖车 / 半挂车 / 一种厢式半挂车

一种厢式半挂车

阅读:368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厢式半挂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厢式半 挂车 ,包括第一车架,固定在第一车架底部的 支撑 脚,与第一车架相匹配且滑动设置的第二车架,与第一车架适配设置的第一厢体,与第二车架适配设置的第二厢体和与第二车架适配设置的 车轮 组;所述第一厢体的内侧设置有可折叠的防撞装置;防撞装置的一端与第一厢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厢体固定连接;通过滑动适配设置的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实现了厢式 半挂车 车身 长度的调节,对不同货物运输量均可以适配满足,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运输成本;并且厢体内设置有可折叠防撞装置,使货物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平稳状态,保证了货物的运输 质量 。,下面是一种厢式半挂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架(3),固定在第一车架(3)底部的支撑脚(6),与第一车架(3)相匹配且滑动设置的第二车架(4),与第一车架(3)适配设置的第一厢体(1),与第二车架(4)适配设置的第二厢体(2)和与第二车架(4)适配设置的车轮组(5);所述第一厢体(1)的内侧设置有可折叠的防撞装置;防撞装置的一端与第一厢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厢体(2)固定连接;防撞装置的表面与第二厢体(2)的内侧表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装置包括若干防撞竖梁(7)和伸缩网架(8);所述伸缩网架(8)铰接设置在防撞竖梁(7)的一侧,将相邻的防撞竖梁(7)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厢体(1)包括第一前板(11),第一侧板(12)和第一顶板(13);所述第一侧板(12)固定设置在第一前板(11)两侧;所述第一顶板(13)固定设置在第一前板(11)及第一侧板(12)的顶端;所述防撞竖梁(7)滑动设置在第一侧板(12)内侧,所述伸缩网架(8)位于防撞竖梁(7)与第一侧板(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厢体(2)包括两个第二侧板(21),位于第二侧板(21)后端的第二后板(22)和位于第二侧板(21)及第二后板(22)顶端的第二顶板(23);所述第二侧板(21)位于第一侧板(12)内侧,并随第二车架(4)相对第一车架(3)的滑动,向第一前板(11)方向靠近或远离;与第一前板(11)相邻的防撞竖梁(7)固定安装第一前板(11)上,与第二侧板(21)相邻的防撞竖梁(7)固定安装在第二侧板(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竖梁(7)远离伸缩网架(8)的侧面与第二侧板(21)的内表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3)包括两个第一侧架(31),若干第一主梁(32)和第一横梁(33);所述第一横梁(33)固定连接两个第一侧架(31),并位于两个第一侧架(31)的前端;所述第一主梁(32)间隔分布在两个第一侧架(3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13)底面一体设置有第一滑槽(15),所述第一侧架(31)底部一体设置有第二滑槽(16);所述防撞竖梁(7)的顶端与低端分别匹配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15)及第二滑槽(16)内,实现防撞装置的折叠和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车架(4)包括两个第二侧架(41),若干第二主梁(42)和若干第二横梁(43);若干的所述第二横梁(43)固定连接两个第二侧架(41),并位于两个第二侧架(41)的后端;所述第二主梁(42)间隔分布在两个第二侧架(41)之间;所述车轮组(5)位于第二横梁(43)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架(31)内侧开设有第三滑槽(17),所述第二侧架(41)的外侧设置有第三滑(18);所述第一主梁(3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四滑槽(19),所述第二主梁(42)的两侧设置有第四滑块(20);所述第三滑块(18)在第三滑槽(17)内匹配滑动,第四滑块(20)在第四滑槽(19)内匹配滑动,实现第二车架(4)与第一车架(3)之间的适配滑动;所述第一主梁(32)与第二主梁(42)之间相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架(31)上间隔开设有第一限位销孔(9),所述第二侧架(41)上间隔开设有第二限位销孔(10),所述第一限位销孔(9)与第二限位销孔(10)两两成组匹配。

说明书全文

一种厢式半挂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厢式半挂车

背景技术

[0002] 厢式运输半挂车是在厢式汽车的底盘上改装或单独制造而成的,具有较强承载,安全系数高、设计合理、坚固耐用的优点。厢式运输半挂车采用封闭式的侧防护设计,相比于仓栅式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车辆高速行驶时横向险,减低能耗,后防护设计有合理的推车附件,方便作业。根据其车厢的不同可分为客厢式和车厢式。车厢式的车厢与驾驶室为分体式结构,车厢的具体结构形式据其功能而异。如活顶式车厢的顶盖可作垂直升降,以改变车厢容积,满足不同货物的装卸要求;翼开式车厢,则便于货物的装卸,提高装卸效率。厢式半挂车系列产品适用于家用电器、轻纺货物、炭、沙石等建筑材料以及图盘货物的运输。
[0003] 厢式运输半挂车车架均为穿梁式结构,纵梁采用平直式或鹅颈式,横梁穿入纵梁并焊接整体。厢体采用高强度的冷扎瓦楞板,无骨架结构,具有多拉、重载、自重轻的特点。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厢式半挂车,多为一体成型或固定厢式载货容量的结构,在运输不同尺寸、不同运输量货物时,不能灵活调节载货容量。例如若所需运输的货物量较少,则车厢内空间过剩,造成运输资源浪费;并且半挂车的车身长度较长,转弯半径大,可控性低,造成运输安全性低;此外,车厢内空间过剩,会导致被运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晃动不稳,或者相互之间发生轻微碰撞或位移而影响货物的运输质量。若所需运输的货物量较多,则需增加相应数量的半挂车来满足全部货物的运输,增加了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厢式半挂车,通过滑动适配设置的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实现了厢式半挂车车身长度的调节,对不同货物运输量均可以适配满足,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运输成本;并且厢体内设置有可折叠防撞装置,使货物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平稳状态,保证了货物的运输质量。
[0005]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厢式半挂车,包括第一车架,固定在第一车架底部的支撑脚,与第一车架相匹配且滑动设置的第二车架,与第一车架适配设置的第一厢体,与第二车架适配设置的第二厢体和与第二车架适配设置的车轮组;所述第一厢体的内侧设置有可折叠的防撞装置;防撞装置的一端与第一厢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厢体固定连接。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车架向第一车架内适配滑动,带动第二厢体向第一厢体内靠近或远离,实现了半挂车厢体内部装载量的调节。若所需运输的货物量小于第一厢体的货容量,则将第二车架及第二厢体最大化的收回至第一厢体内,避免车身长度过剩,造成运输过程中的可控性降低而引起安全性问题。若所需运输的货物量大于第一厢体的货容量,则将第二车架及第二厢体伸出第一厢体外至适当位置,使一辆半挂车可以满足不同运货需求,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运输成本。此外,第二厢体插入第一厢体内后,两者的侧壁之间会存在落差,第二厢体在内,第一厢体在外;若货物刚好横跨两个厢体的连接处,则会使货物与靠外即第一厢体的侧壁之间存在空隙,从而在运输过程中,该货物会始终处于晃动不稳的状态,严重的还会碰撞影响到相邻的货物,从而降低货物运输质量。本发明中,可折叠的防撞装置的表面与第二厢体的内侧表面平齐,保证货物始终处于平稳挡护支撑中,保证了货物的运输质量。
[0007] 作为优选,所述防撞装置包括若干防撞竖梁和伸缩网架;所述伸缩网架铰接设置在防撞竖梁的一侧,将相邻的防撞竖梁连接在一起。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撞竖梁起到支撑挡护内部货物的作用,伸缩网架将若干的防撞竖梁连接为一体,实现了防撞装置的可伸缩功能。
[0009]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厢体包括第一前板,第一侧板和第一顶板;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设置在第一前板两侧;所述第一顶板固定设置在第一前板及第一侧板的顶端;所述防撞竖梁滑动设置在第一侧板内侧,所述伸缩网架位于防撞竖梁与第一侧板之间。
[0010]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厢体包括两个第二侧板,位于第二侧板后端的第二后板和位于第二侧板及第二后板顶端的第二顶板;所述第二侧板位于第一侧板内侧,并随第二车架相对第一车架的滑动,向第一前板方向靠近或远离;与第一前板相邻的防撞竖梁固定安装第一前板上,与第二侧板相邻的防撞竖梁固定安装在第二侧板上。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侧板相对第一侧板伸入或拉出过程中,防撞装置随之一起滑动。具体为:与第一侧板相邻的防撞竖梁固定不动,与第二侧板相邻的防撞竖梁随第二侧板动,第二厢体向第一厢体内伸入时,第二侧板向前压缩防撞装置,伸缩网架压缩,推动防撞竖梁向前移动;第二厢体向第一厢体外伸出时,第二侧板向后拉伸防撞装置,伸缩网架打开,推动防撞竖梁向后移动。伸缩网架位于防撞竖梁与第一侧板之间,连接相邻防撞竖梁的同时,还起到加固厢体侧板的作用。
[0012] 作为优选,所述防撞竖梁远离伸缩网架的侧面与第二侧板的内表面平齐。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无论是第二侧板移动到何处,第二侧板的内表面始终与防撞竖梁的表面平齐,保证厢体内部的货物始终被平齐面支撑防护,有效的避免了货物运输中晃动不稳的问题,保证了货物的运输质量。
[0014]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车架包括两个第一侧架,若干第一主梁和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固定连接两个第一侧架,并位于两个第一侧架的前端;所述第一主梁间隔分布在两个第一侧架之间。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车架结构简单,将传统的厢式半挂车的钢板或金属底板替换为若干主梁支撑,配合横梁支撑并连接主梁,侧架防护支撑车体,满足运输要求的同时,实现了车体的轻量化,降低了运输能耗,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
[0016]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顶板底面一体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侧架底部一体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防撞竖梁的顶端与底端分别匹配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内,实现防撞装置的折叠和打开。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撞竖梁的上、下端分别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内滑动,实现了防撞装置的压缩和打开。
[0018]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车架包括两个第二侧架,若干第二主梁和若干第二横梁;若干的所述第二横梁固定连接两个第二侧架,并位于两个第二侧架的后端;所述第二主梁间隔分布在两个第二侧架之间;所述车轮组位于第二横梁的下方。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车架结构简单,配合第一车架,可以满足不同货物运输量的要求。
[0020]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架内侧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侧架外侧设置有第三滑;所述第一主梁的两侧均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二主梁的两侧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在第三滑槽内匹配滑动,第四滑块在第四滑槽内匹配滑动,实现第二车架与第一车架之间的适配滑动;所述第一主梁与第二主梁之间相间设置。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滑槽与第三滑块匹配设置,实现了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之间的滑动设置,使第二厢体可以向第一厢体内伸出或收回。第四滑槽与第四滑块匹配设置,实现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相对滑动的同时,保证了滑动过程的平稳性。第一主梁与第二主梁之间相间设置,两者拼到一起,即接近为一块完整的底板,可以进一步增大支撑强度;两者分开,各自仍旧可以正常支撑。满足运输要求的同时,实现了车身的轻量化,降低了运输能耗及成本。
[0022]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架上间隔开设有第一限位销孔,所述第二侧架上间隔开设有第二限位销孔,所述第一限位销孔与第二限位销孔两两成组匹配。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第二车架向第一车架内伸出或收回后,将两者限位固定,从而装配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稳定的半挂车。
[0024]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滑动适配设置的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带动第二厢体与向第一厢体内伸入或滑出,实现了厢式半挂车载货长度及载货容量的调节,对不同货物运输量均可以适配满足,克服了频繁更换半挂车的麻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运输成本;
(2)可折叠的防撞装置的表面与第二侧板的表面平齐,保证货物始终处于平稳挡护支撑中,避免了运输过程中货物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连接处,因防护面不平而晃动不稳的问题,保证货物的运输质量;
(3)防撞竖梁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上,使防撞竖梁可以随着第二侧板的移动而移动,保证各防撞竖梁与第二侧板配合,使货物始终被平齐面支撑防护,有效的避免了货物运输中晃动不稳的问题;
(4)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结构简单,实现了厢式半挂车的轻量化;并且两者之间相间设置,匹配形成完整的底板,承重能力强。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发明后方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前方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车架与第二车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车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 附图标记:1、第一厢体;11、第一前板;12、第一侧板;13、第一顶板;2、第二厢体;21、第二侧板;22、第二后板;23、第二顶板;3、第一车架;31、第一侧架;32、第一主梁;33、第一横梁;4、第二车架;41、第二侧架;42、第二主梁;43、第二横梁;5、车轮组;6、支撑脚;7、防撞竖梁;8、伸缩网架;9、第一限位销孔;10、第二限位销孔;15、第一滑槽;16、第二滑槽;17、第三滑槽;18、第三滑块;19、第四滑槽;20、第四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一种厢式半挂车,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厢体1,第二厢体2,第一车架3,第二车架4,车轮组5和支撑脚6。图1的状态为第一厢体1与第二厢体套装在一起的状态,图2为第二厢体2伸出第一厢体1最长长度的状态。第一厢体1为靠近车体牵引端的一头,第一厢体1与第一车架3固定且适配设置,第二厢体2与第二车架4固定且适配设置。车轮组5安装在第二车架3的底部,支撑脚6安装在第一车架3的底部。第一厢体1包括第一前板11、第一侧板12和第一顶板13,第一侧板12固定设置在第一前板11两侧,第一顶板13固定设置在第一前板11及第一侧板12的顶端。第二厢体2包括两个第二侧板21、位于第二侧板21后端的第二后板
22和位于第二侧板21及第二后板22顶端的第二顶板23,第二侧板21位于第一侧板12内侧,第二顶板23位于第一顶板13下方,即整个第一厢体1与第二厢体2套装形成一个完整的厢式半挂车。
[0028] 如图3所示,第一侧板12的内侧滑动设置有若干的防撞竖梁7,相邻的防撞竖梁7之间铰接设置有伸缩网架8,伸缩网架8位于防撞竖梁7的靠近第一侧板12的一侧(即外侧),通过伸缩网架8将若干的防撞竖梁7连接在一起。最靠近第一前板11的防撞竖梁7固定安装在第一前板11上,最靠近第二侧板21的防撞竖梁7固定安装在第二侧板21上。并且所有的防撞竖梁7的内表面均与第二侧板21的内表面保持平齐。如图4所示,第一顶板13的底面上一体开设有第一滑槽15,防撞竖梁7的顶端匹配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15内。
[0029] 如图5所示,第一车架3包括两个第一侧架31,若干第一主梁32和第一横梁33。第一横梁31位于两个第一侧架31的最前端,并固定连接两个第一侧架31。第一主梁32与第一横梁33垂直,并间隔分布在两个第一侧架31之间。第二车架4包括两个第二侧架41,若干第二主梁42和若干第二横梁43;若干的第二横梁43固定连接两个第二侧架41,并位于两个第二侧架41的后端;第二主梁42垂直第二侧架41,并间隔分布在两个第二侧架41之间;车轮组5位于第二横梁43的下方,从而不会影响第二车架4的前端向第一车架3内滑动。第一主梁32与第二主梁42之间相间设置。第一侧架31上间隔开设有第一限位销孔9,第二侧架41上间隔开设有第二限位销孔10,第一限位销孔9与第二限位销孔10两两成组匹配,实现第一车架3与第二车架4的限位固定。
[0030]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侧架31的底部一体设置有第二滑槽16,防撞竖梁7底端匹配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16内,配合顶端在第一滑槽15内匹配滑动,实现防撞竖梁7的折叠和打开。第一侧架31的内侧开设有第三滑槽17,第二侧架41的外侧设置有第三滑块18。第一主梁3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四滑槽19,第二主梁4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四滑块20。第三滑块18在第三滑槽17内匹配滑动,第四滑块20在第四滑槽19内匹配滑动,实现第二车架4与第一车架3之间的适配滑动。其中,第二滑槽16位于第一侧架31的底部,使第三滑槽17位于第二滑槽16上方,不会阻挡影响第二侧架41在第三滑槽17内滑动。
[0031] 如图6所示,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车架3与第二车架4相对滑动过程的平稳性,在第二侧架41的内侧也设置有第三滑块18,第三滑块18匹配且滑动设置在与其相邻的第四滑槽19内。
[0032] 本发明的厢式半挂车,其车身长度及载货容量调节过程及原理具体如下:根据所需运输的货物量,计算得到厢体内部应有的载货容量;根据该载货容量计算得到第二厢体2相对于第一厢体1伸出或伸入的长度,如下以第二厢体2需要伸入第一厢体1为例进行说明,伸出的过程与之类似。
[0033] 将支撑脚6固定支撑在地面上,使第一厢体1及第一车架3固定不动;向第二厢体2施加推力,具体为向第二后板22施加推力,使第三滑块18及第四滑块20分别在第三滑槽17及第四滑槽19内匹配滑动,从而使第二车架4伸入第一车架3内,同时,带动第二厢体2伸入第一厢体1内。其中,第二侧板21和第二顶板23分别位于第一侧板12和第一顶板13的内侧,即第二厢体2是套在第一厢体1内的。在第二侧板21向第一侧板12内滑动的过程中,与第二侧板21相连接的防撞竖梁7也随之移动,同时伸缩网架8被不断压缩折叠,实现各个防撞竖梁7向第一前板11的不断靠近。当第二厢体2移动至设定的位置时,停止推动第二后板22,用限位销插入第一限位销孔9及第二限位销孔10内固定,从而实现第一厢体1及第一车架3与第二厢体2及第二车架4的固定连接。
[003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自卸半挂车 2020-05-12 963
半挂车 2020-05-11 661
半挂车 2020-05-11 286
一种半挂车箱体 2020-05-13 334
半挂车边门 2020-05-11 1026
一种半挂车车架 2020-05-13 847
半挂车大梁及半挂车 2020-05-12 515
半挂车支腿结构 2020-05-13 74
半挂车平衡梁 2020-05-11 315
运输摩托车的半挂车 2020-05-12 19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