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

阅读:368发布:2020-12-28

专利汇可以提供乘用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乘用车,具备新式载物舱,任一个新式载物舱为载物舱壁结构及该载物舱特定 门 装置围合成的内部为载物空间的装置,该新式载物舱为A、B、C、D、E此五种之任一种,新式载物舱上部的座位具备相应的 视野 装置,座位下部具备新式载物舱的驾驶及乘坐室内部为具备台阶、不具备台阶此两种之任一种,新式载物舱上部的座位下部固定该座位的 底板 的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 车轮 轮毂 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座位两侧 车身 处具备同驾驶乘座室门相结合的上下车的辅助装置,新式载物舱提高了乘用车载物空间的功能性,设置简单合理便于生产制造。,下面是乘用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乘用车,为普通、小型、活顶、高级、仓背、短头、越野、多用途、专用乘用车及敞 蓬车、旅行车此十一种乘用车之任一种,专用乘用车仅为防弹、救护、殡仪此三种之任一种, 该十一种乘用车之任一种均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此四部分组成,发动机为各种 类型之任一种,底盘为具备防抱死制动系统、具备抱死制动系统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两种之 任一种底盘为具备车身稳定系统简称Q型、不具备车身稳定系统简称R型此两种之任一种, 该Q型底盘、R型底盘此两种之任一种为具备转弯防滑系统简称S型、不具备转弯防滑系统 简称T型此两种之任一种,该S型底盘、T型底盘此两种之任一种为具备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简称U型、不具备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简称V型此两种之任一种,该U型底盘、V型底盘此两 种之任一种为具备自动稳定及牵引控制简称W型、不具备自动稳定及牵引力控制简称X型 此两种之任一种,其特征是:乘用车具备新式载物舱,任一个新式载物舱为载物舱壁结构及 该载物舱特定装置围合成的内部为载物空间的装置,任一个新式载物舱壁结构的形状为规 则几何形状、不规则几何形状此两种之任一种,新式载物舱上部的座位具备相应的视野装置, 座位下部具备新式载物舱的驾驶及乘坐室内部为具备台阶、不具备台阶此两种之任一种,乘 用车的新式载物舱的设置为下列A、B、C、D、E此五种之任一种:A种新式载物舱——为A1、 A2此两种之任一种,A1种新式载物舱占有全部A3空间,即驾驶及乘坐室下部与车架上部的 空间,占有该A3空间的该种载物舱上部的各个部分壁结构向上不超过上部相邻的乘用车座位 的最底部所在的平面部分,前后最长处与驾驶及乘坐室底部最长处等长、左右最宽处与驾 驶及乘坐室底部最宽处等宽、最底部到车架上部,该A3空间不包括任何底盘装置及任何发动 机装置,该A1种新式载物舱为一个;A2种新式载物舱之任一个为占据有该A3空间的部分空 间,A2种新式载物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乘用车位于该A种新式载物舱之任一种 之上的座位下部固定该座位的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低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此 三种之任一种,该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 座位具备同该座位左右两侧车身处的乘用车驾驶乘坐室的门相结合的上下车的辅助装置即上 下该座位的辅助装置;上述高度均以地面所处的水平面计算,本发明文件数词″多″的含义指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此八个数目之任一种,本发明座位排的含义均指座位横排, 以下同;B种新式载物舱——为B1、B2、B3、B4、B5此五种之任一种,B1种新式载物舱之任 一个为占据有乘用车后部车身非驾驶及乘坐室部分的全部车身所占的空间的部分空间即B6 空间的部分空间,B1种新式载物舱为多个;B2种新式载物舱之任一个为占据有B6空间的部 分空间与A3空间的部分空间,B2种新式载物舱为B21、B22此二种之任一种,B21种新式载 物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B22为多个,B2种新式载物舱所占有的该A3空间的部 分空间的前端为超出最后一排座位最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的B2种新式载物舱 为B21种新式载物舱,B2种新式载物舱所占有的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最前端在最后一排 座位最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该垂直面及后部的B2种新式载物舱均为B22种新式载物 舱,B22种新式载物舱为B221、B222此两种之任一种,B22种新式载物舱所占有的该A3空间 的部分空间的最前端在最后一排座位的最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到该排座位背靠 最底端后部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的之间包括该两个垂直面的任一部分的B22种新式 载物舱为B221种新式载物舱,B22种新式载物舱所占有的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最前端在 最后一排座位背靠最底端后部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后部的B22种新式载物舱为B222 种新式载物舱,B221种新式载物舱与B222种新式载物舱均为多个;B3种新式载物舱为占据 有B6空间的部分空间及A3空间的全部空间,B3种新式载物舱为一个;B4种新式载物舱为占 据有B6空间的全部空间及A3空间的全部空间,B4种新式载物舱为一个;B5种新式载物舱为 占据有B6空间的全部空间及A3空间的部分空间,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最前端向前超出乘 用车最后一横排座位的最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B5种新式载物舱为一个;乘用 车座位下部具备B21种新式载物舱、B221种新式载物舱、B3种新式载物舱、B4种新式载物 舱、B5种新式载物舱此五种之任一种新式载物舱的上部的座位下部固定该座位的底板上部面 的高度为高于、等于、低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此三种之任一种,该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 于、等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座位具备同该座位左右两侧车身处的乘用 车驾驶乘坐室的门相结合的上下车的辅助装置即上下该座位的辅助装置;C种新式载物舱— —为C1、C2此两种之任一种,均为一个新式载物舱,C1种新式载物舱为占据有全部B6空间, C2种新式载物舱占据有全部B6空间及A3空间的部分空间,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最前端 向前不超出位于最后一横排座位的最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且在该垂直面到最后 一横排的座位的背靠最底端后部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之间,且向前超出最后一横排 座位的背靠的最底端的后部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C1种新式载物舱内部为设置有单 重子载物舱、多重子载物舱此两种之任一种,单重子载物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 单重子载物舱为占据有第一主载物舱内部的全部空间、部分空间此两种之任一种,C1种新 式载物舱的多重子载物舱的任一重子载物舱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任一重子载 物舱为占据该重子载物舱的主载物舱内部的全部空间、部分空间此两种之任一种:C2种新式 载物舱内部为设置有单重子载物舱、多重子载物舱此两种之任一种,其单重子载物舱及多重 子载物舱的设置原理及方式同C1种新式载物舱相同;乘用车位于该C2种新式载物舱之任一 种之上的座位下部固定该座位的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低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 此三种之任一种,该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的 该座位具备同该座位左右两侧车身处的乘用车驾驶乘坐室的门相结合的上下车的辅助装置即 上下该座位的辅助装置;D种新式载物舱——为D1、D2此两种之任一种,D1种新式载物舱为 同时具备A种新式载物舱与B1种新式载物舱,D2种新式载物舱为同时具备A种新式载物舱 与C1种新式载物舱;乘用车位于该D种新式载物舱之任一种的A种新式载物舱之上的座位下 部固定该座位的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低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此三种之任一种, 该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座位具备同该座 位左右两侧车身处的乘用车驾驶乘坐室的门相结合的上下车的辅助装置即上下该座位的辅助 装置;E种新式载物舱——为E1、E2、E3此三种之任一种,E1种新式载物舱为具备同时设置 的A2种新式载物舱与B2种新式载物舱,且该E1种新式载物舱占有的A3空间为A3空间的全 部、A3空间的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E2种新式载物舱为具备同时设置的A2种新式载物舱与 B5种新式载物舱,且该E2种新式载物舱占有的A3空间为A3空间的全部、A3空间的部分此 两种之任一种,E3种新式载物舱为具备同时设置的A2种新式载物舱与C2种新式载物舱,且 该E3种新式载物舱占有的A3空间为A3空间的全部、A3空间的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乘用 车位于该E种新式载物舱之任一种之上的座位下部固定该座位的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 等于、低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此三种之任一种,该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车轮轮 毂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座位具备同该座位左右两侧车身处的乘用车驾驶乘坐室的 门相结合的上下车的辅助装置即上下该座位的辅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A种新式载物舱、B种新式载物舱、D1种新式 载物舱的A种新式载物舱、D1种新式载物舱的B1种新式载物舱、D2种新式载物舱的A种新 式载物舱、E1种新式载物舱的A2种新式载物舱、E1种新式载物舱的B2种新式载物舱、E2 种新式载物舱的A2种新式载物舱、E2种新式载物舱的B5种新式载物舱、E3种新式载物舱的 A2种新式载物舱此十种新式载物舱之任一种的任一个新式载物舱均为只具备主载舱即内部没 有设置任何子载物舱简称为F型载物舱、具备单重子载物舱简称为G型载物舱、具备多重子 载物舱简称为H型载物舱此三种之任一种,C1种新式载物舱的第一主载物舱、C2种新式载 物舱的第一主载物舱、H型载物舱的第一主载物舱、G型载物舱的第一主载物舱、F型载物舱 此五种之任一种均为具备单重门即只具备第一重门的封闭式即I式载物舱、具备多种门的封 闭式即J式载物舱、部分壁结构开放式即K式载物舱、抽屉式即L式载物舱此四种之任一种, G型载物舱的单重子载物舱的任一个子载物舱、H型载物舱的任一重的任一个子载物舱、C1 种新式载物舱的单重子载物舱的任一个子载物舱、C1种新式载物舱的多重子载物舱的任一重 的任一个子载物舱、C2种子新式载物舱的单重子载物舱的任一个子载物舱、C2种新式载物舱 多重子载物舱任一重的任一个子载物舱此六种之任一种均为具备单重门即只具备第一重门的 封闭式即M式载物舱、具备多重门的封闭式即N式载物舱、部分壁结构开放式即O式载物舱、 抽屉式即P式载物舱此四种之任一种,I式、J式、K式、L式、M式、N式、O式、P式此八 种载物舱之任一种均为具备独立的壁结构、与相邻装置共用该相邻处的壁结构此两种之任一 种;I式载物舱门为通过车身外部直接打开、通过车身外部间接打开、通过车身内部直接打 开、通过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四种之任一种,且通过车身外部直接打开及通过车身内部直接 打开该两种之任一种的载物舱门为具备装置开闭、不具备锁装置而为电动式开闭此两种之 任一种,而通过车身外部间接打开及通过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载物舱门为具 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J式载物舱的多重门为J1式多重门、J2式多重门、 J3式多重门此三种之任一种,J1式多重门具备多重门框、多重门板、多重门轴且任一重门均 为独立的门板、门轴,该多重门的门框为同一体且与载物舱的壁结构为固定连接、为一体此 两种之任一种,只有先打开该多重门相对外部的门即外重门才能打开相邻的内重门,J2式多 重门具备多重门框、多重门板、多重门轴且该多重门相对外部的门框即外重门的门框为相邻 的相对内部的门板的一部分即内重门的门板的外部面的一部分,同时外重门的门轴设置在相 邻的内重门的门板的外部面上,外重门的门板小于相邻的内重门的门板,最内部一重门的门 框为载物舱的壁结构的一部分、为与载物舱的壁结构直接固定连接此两种之任一种,只有先 打开外重门才能打开相邻的内重门;J3式多重门为同时具备了J1式多重门与J2式多重门, 只有先打开其中一种才能打另一种;J1式多重门、J2式多重门、J3式多重门均为从车身外 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外部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四种之任 一种,且从车身外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该多重门的最外部的门 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的电动开合式此两种之任一种,其它任一内重门均为具备锁装 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而从车身内部间接打开、从车身外部间接打开此两种之 任一种的该多重门之任一重门均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K式载物舱 的壁结构的开放处即为该载物舱特设的门装置即开放式门装置,为与驾驶及乘坐室内部空间 直接连通、与驾驶及乘坐室内部空间间接连通、与乘用车外部空间间接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 L式载物舱抽屉的抽出部分为封闭式、除最下面的其它面之一面为开放式此两种之任一种, 该抽出部分抽出的方式为从车身外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外部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直接抽出、 从车身内部间接抽出此四种之任一种,且从车身外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直接抽出此两种 之任一种的该抽屉的抽出部分抽出及推入的方式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的电动式此两 种之任一种,而从车身外部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间接抽出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抽出部分抽 出与推入的方式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抽出部分为封闭式的抽出 之后该封闭式打开及关闭的方式为通过具备锁装置的一面活动壁结构打开及关闭、通过不具 备锁装置的一面活动壁结构打开及关闭此两种之任一种;M式载物舱门为通过车身外部直接 打开、通过车身外部间接打开、通过车身内部直接打开、通过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四种之任 一种,且通过车身外部直接打开及通过车身内部直接打开该两种之任一种的载物舱门为具备 锁装置开闭、不具备锁装置而为电动式开闭此两种之任一种,而通过车身外部间接打开及通 过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载物舱门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 种;N式载物舱的多重门为N1式多重门、N2式多重门、N3式多重门此三种之任一种,N1式 多重门具备多重门框、多重门板、多重门轴且任一重门均为独立的门板、门轴,该多重门的 门框为同一体且与载物舱的壁结构为固定连接、为一体此两种之任一种,只有先打开该多重 门相对外部的门即外重门才能打开相邻的内重门,N2式多重门具备多重门框、多重门板、多 重门轴且该多重门相对外部的门框即外重门的门框为相邻的相对内部的门板的一部分即内重 门的门板的外部面的一部分,同时外重门的门轴设置在相邻的内重门的门板的外部面上,外 重门的门板小于相邻的内重门的门板,最内部一重门的门框为载物舱的壁结构的一部分、为 与载物舱的壁结构直接固定连接此两种之任一种,只有先打开外重门才能打开相邻的内重门; N3式多重门为同时具备了N1式多重门与N2式多重门,只有先打开其中一种才能打另一种; N1式多重门、N2式多重门、N3式多重门均为从车身外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外部间接打开、 从车身内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四种之任一种,且从车身外部直接打开、从车 身内部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该多重门的最外部的门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的电动 开合式此两种之任一种,其它任一内重门均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 而从车身内部间接打开、从车身外部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多重门之任一重门均为具 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O式载物舱的壁结构的开放处即为该载物舱特设 的门装置即开放式门装置,为与驾驶及乘坐室的内部空间直接连通、与驾驶及乘坐室内部空 间间接连通、与乘用车外部空间间接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P式载物舱抽屉的抽出部分为封 闭式、除最下面的其它面之一面为开放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抽出部分抽出的方式为从车身 外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外部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间接抽出此四种之 任一种,且从车身外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直接抽出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抽屉的抽出部分 抽出及推入的方式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的电动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而从车身外部间 接抽出、从车身内部间接抽出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抽出部分抽出与推入的方式为具备锁装置、 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抽出部分为封闭式的抽出之后该封闭式打开及关闭的方式 为通过具备锁装置的一面活动壁结构打开及关闭、通过不具备锁装置的一面活动壁结构打开 及关闭此两种之任一种;上述I式、J式、K式、L式、M式、N式、O式、P式中的“间接” 的含义指需经过其它装置,“直接”的含义指不经过其它装置;I式载物舱、J式载物舱、L 式载物舱、M式载物舱、N式载物舱、P式载物舱的任一重门的锁装置均为简易门锁式即为 不用钥匙即可打开与上锁的锁装置、弹子门锁式需使用钥匙、密码箱锁式使用密码打开与关 闭、乘用车门锁式此四种之任一种,乘用车门锁式为使用钥匙、不使用钥匙此两种之任一种, I式、J式、K式、L式、M式、N式、O式、P式此八种载物舱中具备暴露在乘用车外部空间 及暴露在乘用车驾驶及乘坐室内部空间的任一种载物舱该暴露在乘用车外部空间及暴露在乘 用车驾驶及乘座室内部空间的部分均为具备透明窗、不具备透明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透明 窗为固定式、可打开式此两种之任一种,I式、J式、M式、N式此四种载物舱之任一种的任 一重门为具备透明窗、不具备透明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透明窗为固定式、可打开式此两种 之任一种,I式、J式、K式、L式、M式、N式、O式、P式此八种载物舱之任一种内部为具 备附属设置、不具备附属设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该附属设置为灯光及空调终端及音响终端及 电视及与乘用车外部摄像头相连的彩色显示屏及与驾驶乘坐室彩色显示屏相连接的摄像头及 与驾驶及乘坐室相连接的通话设备及与外部空间的空气相连通的管状道的终端口及与乘用 车水塔相连的管状水道的终端口及与该终端口相连的载物舱内部的水池该多种装置之任一 种、任多种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水塔与管状水道相连处有水龙头可以控制,该水塔位于乘用 车驾驶及乘坐室内部、最高处的载物舱内部、乘用车外部车身处此三种之任一种,且该水塔 高于任一载物舱内部具备的水池;下部具备新式载物舱的非驾驶座排座位前部为具备特定安 全设置、不具备特定安全设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该特定安全设置为安全壁、安全壁扶手架、 安全扶手架此三种之任一种;最后一横排座位下部具备新式载物舱的该排座位下部固定该排 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车毂轮毂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且驾驶及乘坐 室后部分B6空间为具备有载物舱、不具备载物舱此两种之任一种的乘用车的驾驶及乘坐室后 部为具备多功能舱、不具备多功能舱此两种之任一种;新式载物舱上部的非驾驶座排座位的 前部的视野装置为下列之任一种:一、驾驶座前的普通前风窗、加高式前风窗此两种之任一 种,二、独立式新式前风窗,为具备新式侧窗、不具备新式侧窗此两种之任一种,新式侧窗 为新式左前侧窗、新式右前侧窗,分别设置在后部座位的左前部车身处、右前部车身处,新 式左前侧窗为右前-左后向的玻璃设置,新式右前侧窗为左前-右后向的玻璃设置,三、连通 式新式前风窗,由独立式新式前风窗其下部的部分同其前下部的前风窗的上部的部分相连通, 为具备新式侧窗、不具备新式侧窗此两种之任一种,四、环形前风窗,由独立式新式前风窗 与两侧的侧窗连通而成,五、后T字前风窗,由环形前风窗与其前下部的前风窗连通构成的 朝向后的T字形前风窗,六、前T字前风窗,环形前风窗的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部分后 延形成朝向前的T字形前风窗,七、十字前风窗,环形前风窗前下部与其前下部的前风窗连 通,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处后延而成,八、上前前风窗,由独立式新式前风窗的后上部 向后部车身的顶盖处后延而成,九、特环形前风窗,由独立式新式前风窗与两侧的新式侧窗 连通而成,十、特后T字前风窗,由特环形前风窗前下部与其前下部的前风窗连通而成的朝 向后的T字形前风窗,十一、特前T字前风窗,由特环形前风窗的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 处后延而成的朝向前的T字形前风窗,十二、特十字前风窗,由特环形前风窗前下部与其前 下部的前风窗连通,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处后延而成。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乘用车,尤其是具备新式载物舱的乘用车。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小型、活顶、高级、仓背、短头、越野、多用途、专用(仅为防弹、救护、 殡仪此三种之任一种)乘用车及敞蓬车、旅行车该十一种乘用车之任一种其专的载物装置 单一即较少,例如通常专门的载物空间为驾驶乘坐室内部最后一排座位后部或乘用车尾部的 货舱即通常所讲的后备箱;上述乘用车的载物空间单一,载物空间的载物的功能性例如安全 性、物品分载性、空间的选择性较差,无论对驾驶者及乘坐者来讲,在实际生活及使用中均 有一定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任一种乘用车独立的载物空间的载物的功能性较差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 提供一种乘用车,为上述十一种乘用车之任一种,该种乘用车具备新式载物舱,载物空间的 载物的功能性较好;乘用车由于设置部分新式载物舱之后车身较高,所以底盘可以使用多种 技术如防抱死制动系统、车身稳定系统、转弯防滑系统、动态稳定控制系统、自动稳定及牵 引控制等来保证乘用车驾驶前进时的安全;本发明乘用车的动力系统为各种类型之任一种, 可以为下列之任一种(以下同):一、内燃机,内燃机为下列之一种:(一)普通汽油式发动 机,使用普通汽油、新配方汽油之一种做燃料,(二)普通柴油式发动机,使用普通柴油、清 洁柴油之一种做燃料,(三)代用燃料发动机,为下列之任一种:1、LPG发动机——液化石 油气发动机,2、CNG发动机一高压气态压缩天然气发动机,3、LNG发动机——低温液化天然 气发动机,4、双燃料发动机,双燃料必须同时混合使用——例LPG与柴油或CNG与柴油之 一种,5、两用燃料发动机——两种燃料不能同时使用,只能分开切换使用,例LPG与汽油或 CNG与汽油之一种,6、氢燃料发动机,7、含燃料发动机,8、生物燃料发动机;二、蓄电 池及电动机;三、复合动力装置,复合动力装置指发动机、发电机电池、电动机;四、 混合动力装置,混合动力装置指发动机、发电机、蓄电池、电动机;五、燃料电池,指氢气 燃烧后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六、其它动力类型之任一种。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乘用车具备新式载物舱,任一个新式载物 舱为载物舱壁结构及该载物舱特定门装置围合成的内部为载物空间的装置,任一个新式载物 舱壁结构的形状为规则几何形状、不规则几何形状此两种之任一种,新式载物舱上部的座位 具备相应的视野装置,座位下部具备新式载物舱的驾驶及乘坐室内部为具备台阶、不具备台 阶此两种之任一种,乘用车的新式载物舱的设置为下列A、B、C、D、E此五种之任一种:A 种新式载物舱——为A1、A2此两种之任一种,A1种新式载物舱占有全部A3空间,即驾驶 及乘坐室下部与车架上部的空间,占有该A3空间的该种载物舱上部的各个部分壁结构向上 不超过上部相邻的乘用车座位的最底部所在的平面部分,前后最长处与驾驶及乘坐室底部 最长处等长、左右最宽处与驾驶及乘坐室底部最宽处等宽、最底部到车架上部,该A3空间 不包括任何底盘装置及任何发动机装置,该A1种新式载物舱为一个;A2种新式载物舱之任 一个为占据有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A2种新式载物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乘用 车位于该A种新式载物舱之任一种之上的座位下部固定该座位的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 等于、低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此三种之任一种,该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车轮轮 毂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座位具备同该座位左右两侧车身处的乘用车驾驶乘坐室的 门相结合的上下车的辅助装置即上下该座位的辅助装置,方便乘客上下车;上述高度均以地 面所处的水平面计算,本发明文件数词"多"的含义指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此八个 数目之任一种,本发明座位排的含义均指座位横排,以下同;B种新式载物舱——为B1、B2、 B3、B4、B5此五种之任一种,B1种新式载物舱之任一个为占据有乘用车后部车身非驾驶及 乘坐室部分的全部车身所占的空间的部分空间即B6空间的部分空间,B1种新式载物舱为多 个;B2种新式载物舱之任一个为占据有B6空间的部分空间与A3空间的部分空间,B2种新 式载物舱为B21、B22此二种之任一种,B21种新式载物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 B22为多个,B2种新式载物舱所占有的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前端为超出最后一排座位最 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的B2种新式载物舱为B21种新式载物舱,B2种新式载物 舱所占有的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最前端在最后一排座位最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该 垂直面及后部的B2种新式载物舱均为B22种新式载物舱,B22种新式载物舱为B221、B222 此两种之任一种,B22种新式载物舱所占有的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最前端在最后一排座位 的最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到该排座位背靠最底端后部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 直面的之间包括该两个垂直面的任一部分的B22种新式载物舱为B221种新式载物舱,B22 种新式载物舱所占有的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最前端在最后一排座位背靠最底端后部所处 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后部的B22种新式载物舱为B222种新式载物舱,B221种新式载物 舱与B222种新式载物舱均为多个;B3种新式载物舱为占据有B6空间的部分空间及A3空间 的全部空间,B3种新式载物舱为一个;B4种新式载物舱为占据有B6空间的全部空间及A3 空间的全部空间,B4种新式载物舱为一个;B5种新式载物舱为占据有B6空间的全部空间及 A3空间的部分空间,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最前端向前超出乘用车最后一横排座位的最前 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B5种新式载物舱为一个;乘用车座位下部具备B21种新式 载物舱、B221种新式载物舱、B3种新式载物舱、B4种新式载物舱、B5种新式载物舱此五 种之任一种新式载物舱的上部的座位下部固定该座位的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低 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此三种之任一种,该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车轮轮毂上沿的 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座位具备同该座位左右两侧车身处的乘用车驾驶乘坐室的门相结合 的上下车的辅助装置即上下该座位的辅助装置,方便乘客上下车;C种新式载物舱——为C1、 C2此两种之任一种,均为一个新式载物舱,C1种新式载物舱为占据有全部B6空间,C2种 新式载物舱占据有全部B6空间及A3空间的部分空间,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最前端向前 不超出位于最后一横排座位的最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且在该垂直面到最后一横 排的座位的背靠最底端后部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之间,且向前超出最后一横排座位 的背靠的最底端的后部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C1种新式载物舱内部为设置有单重子 载物舱、多重子载物舱此两种之任一种,该C1种新式载物舱内部设置的子载物舱且该子载 物舱内部没有载物舱,则该种子载物舱称为C1种新式载物舱的单重子载物舱,单重子载物 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C1种新式载物舱为该重子载物舱的主载物舱又称为第一主 载物舱,单重子载物舱为占据有第一主载物舱内部的全部空间、部分空间此两种之任一种, C1种新式载物舱内部设置的子载物舱内部又设置的子载物舱为C1种新式载物舱的第二重子 载物舱,而该第二重子载物舱外部的子载物舱为C1种新式载物舱的第一重子载物舱,该第 一重子载物舱为该第二重子载物舱的主载物舱,本发明文件任一种新式载物舱的任一重子载 物舱的主载物舱均以此类推,且最外部的主载物舱均称为第一主载物舱,C1种新式载物舱的 多重子载物舱的任一重子载物舱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任一重子载物舱为占据 该重子载物舱的主载物舱内部的全部空间、部分空间此两种之任一种;C2种新式载物舱内部 为设置有单重子载物舱、多重子载物舱此两种之任一种,其单重子载物舱及多重子载物舱的 设置原理及方式同C1种新式载物舱相同;乘用车位于该C2种新式载物舱之任一种之上的座 位下部固定该座位的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低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此三种之任 一种,该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座位具备 同该座位左右两侧车身处的乘用车驾驶乘坐室的门相结合的上下车的辅助装置即上下该座位 的辅助装置,方便乘客上下车;D种新式载物舱——为D1、D2此两种之任一种,D1种新式 载物舱为同时具备A种新式载物舱与B1种新式载物舱,D2种新式载物舱为同时具备A种新 式载物舱与C1种新式载物舱;乘用车位于该D种新式载物舱之任一种的A种新式载物舱之 上的座位下部固定该座位的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低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此三 种之任一种,该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座 位具备同该座位左右两侧车身处的乘用车驾驶乘坐室的门相结合的上下车的辅助装置即上下 该座位的辅助装置,方便乘客上下车;E种新式载物舱——为E1、E2、E3此三种之任一种, E1种新式载物舱为具备同时设置的A2种新式载物舱与B2种新式载物舱,且该E1种新式载 物舱占有的A3空间为A3空间的全部、A3空间的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E2种新式载物舱为 具备同时设置的A2种新式载物舱与B5种新式载物舱,且该E2种新式载物舱占有的A3空 间为A3空间的全部、A3空间的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E3种新式载物舱为具备同时设置的 A2种新式载物舱与C2种新式载物舱,且该E3种新式载物舱占有的A3空间为A3空间的全 部、A3空间的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乘用车位于该E种新式载物舱之任一种之上的座位下部 固定该座位的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低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此三种之任一种, 该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座位具备同该座 位左右两侧车身处的乘用车驾驶乘坐室的门相结合的上下车的辅助装置即上下该座位的辅助 装置,方便乘客上下车。
A种新式载物舱、B种新式载物舱、D1种新式载物舱的A种新式载物舱、D1种新式载 物舱的B1种新式载物舱、D2种新式载物舱的A种新式载物舱、E1种新式载物舱的A2种新 式载物舱、E1种新式载物舱的B2种新式载物舱、E2种新式载物舱的A2种新式载物舱、E2 种新式载物舱的B5种新式载物舱、E3种新式载物舱的A2种新式载物舱此十种新式载物舱 之任一种的任一个新式载物舱均为只具备主载舱即内部没有设置任何子载物舱简称为F型载 物舱、具备单重子载物舱简称为G型载物舱、具备多重子载物舱简称为H型载物舱此三种之 任一种,G型载物舱、H型载物舱的设置原理与方式与C种新式载物舱的设置原理与方式相 同,C1种新式载物舱的第一主载物舱、C2种新式载物舱的第一主载物舱、H型载物舱的第 一主载物舱、G型载物舱的第一主载物舱、F型载物舱此五种之任一种均为具备单重门即只 具备第一重门的封闭式即I式载物舱、具备多种门的封闭式即J式载物舱、部分壁结构开放 式即K式载物舱、抽屉式即L式载物舱此四种之任一种,G型载物舱的单重子载物舱的任一 个子载物舱、H型载物舱的任一重的任一个子载物舱、C1种新式载物舱的单重子载物舱的任 一个子载物舱、C1种新式载物舱的多重子载物舱的任一重的任一个子载物舱、C2种子新式 载物舱的单重子载物舱的任一个子载物舱、C2种新式载物舱多重子载物舱任一重的任一个子 载物舱此六种之任一种均为具备单重门即只具备第一重门的封闭式即M式载物舱、具备多重 门的封闭式即N式载物舱、部分壁结构开放式即O式载物舱、抽屉式即P式载物舱此四种之 任一种,I式、J式、K式、L式、M式、N式、O式、P式此八种载物舱之任一种均为具备 独立的壁结构、与相邻装置共用该相邻处的壁结构此两种之任一种;I式载物舱门为通过车身 外部直接打开、通过车身外部间接打开、通过车身内部直接打开、通过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 四种之任一种,且通过车身外部直接打开及通过车身内部直接打开该两种之任一种的载物舱 门为具备装置开闭、不具备锁装置而为电动式开闭此两种之任一种,而通过车身外部间接 打开及通过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载物舱门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 种之任一种;J式载物舱的多重门为J1式多重门、J2式多重门、J3式多重门此三种之任一种, J1式多重门具备多重门框、多重门板、多重门轴且任一重门均为独立的门板、门轴,该多重 门的门框为同一体且与载物舱的壁结构为固定连接、为一体此两种之任一种,只有先打开该 多重门相对外部的门即外重门才能打开相邻的内重门,J2式多重门具备多重门框、多重门板、 多重门轴且该多重门相对外部的门框即外重门的门框为相邻的相对内部的门板的一部分即内 重门的门板的外部面的一部分,同时外重门的门轴设置在相邻的内重门的门板的外部面上, 外重门的门板小于相邻的内重门的门板,最内部一重门的门框为载物舱的壁结构的一部分、 为与载物舱的壁结构直接固定连接此两种之任一种,只有先打开外重门才能打开相邻的内重 门;J3式多重门为同时具备了J1式多重门与J2式多重门,只有先打开其中一种才能打另一 种;J1式多重门、J2式多重门、J3式多重门均为从车身外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外部间接打开、 从车身内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四种之任一种,且从车身外部直接打开、从车 身内部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该多重门的最外部的门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的电动 开合式此两种之任一种,其它任一内重门均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 而从车身内部间接打开、从车身外部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多重门之任一重门均为具 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K式载物舱的壁结构的开放处即为该载物舱特设 的门装置即开放式门装置,为与驾驶及乘坐室内部空间直接连通、与驾驶及乘坐室内部空间 间接连通、与乘用车外部空间间接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L式载物舱抽屉的抽出部分为封闭 式、除最下面的其它面之一面为开放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抽出部分抽出的方式为从车身外 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外部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间接抽出此四种之任 一种,且从车身外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直接抽出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抽屉的抽出部分抽 出及推入的方式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的电动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而从车身外部间接 抽出、从车身内部间接抽出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抽出部分抽出与推入的方式为具备锁装置、 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抽出部分为封闭式的抽出之后该封闭式打开及关闭的方式 为通过具备锁装置的一面活动壁结构打开及关闭、通过不具备锁装置的一面活动壁结构打开 及关闭此两种之任一种;M式载物舱门为通过车身外部直接打开、通过车身外部间接打开、 通过车身内部直接打开、通过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四种之任一种,且通过车身外部直接打开 及通过车身内部直接打开该两种之任一种的载物舱门为具备锁装置开闭、不具备锁装置而为 电动式开闭此两种之任一种,而通过车身外部间接打开及通过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 一种的载物舱门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N式载物舱的多重门为N1 式多重门、N2式多重门、N3式多重门此三种之任一种,N1式多重门具备多重门框、多重门 板、多重门轴且任一重门均为独立的门板、门轴,该多重门的门框为同一体且与载物舱的壁 结构为固定连接、为一体此两种之任一种,只有先打开该多重门相对外部的门即外重门才能 打开相邻的内重门,N2式多重门具备多重门框、多重门板、多重门轴且该多重门相对外部的 门框即外重门的门框为相邻的相对内部的门板的一部分即内重门的门板的外部面的一部分, 同时外重门的门轴设置在相邻的内重门的门板的外部面上,外重门的门板小于相邻的内重门 的门板,最内部一重门的门框为载物舱的壁结构的一部分、为与载物舱的壁结构直接固定连 接此两种之任一种,只有先打开外重门才能打开相邻的内重门;N3式多重门为同时具备了 N1式多重门与N2式多重门,只有先打开其中一种才能打另一种;N1式多重门、N2式多重 门、N3式多重门均为从车身外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外部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直接打开、从 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四种之任一种,且从车身外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直接打开此两种之 任一种该多重门的最外部的门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的电动开合式此两种之任一种, 其它任一内重门均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而从车身内部间接打开、 从车身外部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多重门之任一重门均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 此两种之任一种;O式载物舱的壁结构的开放处即为该载物舱特设的门装置即开放式门装置, 为与驾驶及乘坐室的内部空间直接连通、与驾驶及乘坐室内部空间间接连通、与乘用车外部 空间间接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P式载物舱抽屉的抽出部分为封闭式、除最下面的其它面之 一面为开放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抽出部分抽出的方式为从车身外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外部 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间接抽出此四种之任一种,且从车身外部直接 抽出、从车身内部直接抽出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抽屉的抽出部分抽出及推入的方式为具备锁 装置、不具备锁装置的电动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而从车身外部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间接抽 出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抽出部分抽出与推入的方式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 一种;该抽出部分为封闭式的抽出之后该封闭式打开及关闭的方式为通过具备锁装置的一面 活动壁结构打开及关闭、通过不具备锁装置的一面活动壁结构打开及关闭此两种之任一种; 上述I式、J式、K式、L式、M式、N式、O式、P式中的“间接”的含义指需经过其它装 置,“直接”的含义指不经过其它装置;由于座位下部设置新式载物舱之后座位距离地面的高 度较高,所以其前部的视野装置必须更加完善,才能确保该座位处的乘客在紧急时刻,如前 部撞车及侧翻时能够准确判断出紧急情况做出正确的紧急应对方法,当然侧窗、门窗、后窗 的高度也要相适应,才能对前后左右的情况准确观察,而第一横排的座位即驾驶座排座位的 视野装置为其前部的前窗,其视野相对开阔;I式载物舱、J式载物舱、L式载物舱、M 式载物舱、N式载物舱、P式载物舱的任一重门的锁装置均为简易门锁式即为不用钥匙即可 打开与上锁的锁装置、弹子门锁式需使用钥匙、密码箱锁式使用密码打开与关闭、乘用车门 锁式此四种之任一种,乘用车门锁式为使用钥匙、不使用钥匙此两种之任一种,I式、J式、 K式、L式、M式、N式、O式、P式此八种载物舱中具备暴露在乘用车外部空间及暴露在 乘用车驾驶及乘坐室内部空间的任一种载物舱该暴露在乘用车外部空间及暴露在乘用车驾驶 及乘座室内部空间的部分均为具备透明窗、不具备透明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透明窗为固定 式、可打开式此两种之任一种,I式、J式、M式、N式此四种载物舱之任一种的任一重门为 具备透明窗、不具备透明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透明窗为固定式、可打开式此两种之任一种, I式、J式、K式、L式、M式、N式、O式、P式此八种载物舱之任一种内部为具备附属设 置、不具备附属设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该附属设置为灯光及空调终端及音响终端及电视及与 乘用车外部摄像头相连的彩色显示屏及与驾驶乘坐室彩色显示屏相连接的摄像头及与驾驶及 乘坐室相连接的通话设备及与外部空间的空气相连通的管状风道的终端口及与乘用车水塔相 连的管状水道的终端口及与该终端口相连的载物舱内部的水池该多种装置之任一种、任多种 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水塔与管状水道相连处有水龙头可以控制,该水塔位于乘用车驾驶及乘 坐室内部、最高处的载物舱内部、乘用车外部车身处此三种之任一种,且该水塔高于任一载 物舱内部具备的水池,附属设置例如可以合理安全的分载动物与物品;下部具备新式载物舱 的非驾驶座排座位前部为具备特定安全设置、不具备特定安全设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该特定 安全设置为安全壁、安全壁扶手架、安全扶手架此三种之任一种;最后一横排座位下部具备 新式载物舱的该排座位下部固定该排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的高度为高于、等于车毂轮毂上沿 的高度此两种之任一种且驾驶及乘坐室后部分B6空间为具备有载物舱、不具备载物舱此两 种之任一种的乘用车的驾驶及乘坐室后部为具备多功能舱、不具备多功能舱此两种之任一种。 新式载物舱上部的非驾驶座排座位的前部的视野装置为下列之任一种:一、驾驶座前的普通 前风窗、加高式前风窗此两种之任一种,二、独立式新式前风窗,为具备新式侧窗、不具备 新式侧窗此两种之任一种,新式侧窗为新式左前侧窗、新式右前侧窗,分别设置在后部座位 的左前部车身处、右前部车身处,新式左前侧窗为右前-左后向的玻璃设置,新式右前侧窗为 左前-右后向的玻璃设置,三、连通式新式前风窗,由独立式新式前风窗其下部的部分同其前 下部的前风窗的上部的部分相连通,为具备新式侧窗、不具备新式侧窗此两种之任一种,四、 环形前风窗,由独立式新式前风窗与两侧的侧窗连通而成,五、后T字前风窗,由环形前风 窗与其前下部的前风窗连通构成的朝向后的T字形前风窗,六、前T字前风窗,环形前风窗 的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部分后延形成朝向前的T字形前风窗,七、十字前风窗,环形前 风窗前下部与其前下部的前风窗连通,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处后延而成,八、上前前风 窗,由独立式新式前风窗的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处后延而成,九、特环形前风窗,由独 立式新式前风窗与两侧的新式侧窗连通而成,十、特后T字前风窗,由特环形前风窗前下部 与其前下部的前风窗连通而成的朝向后的T字形前风窗,十一、特前T字前风窗,由特环形 前风窗的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处后延而成的朝向前的T字形前风窗,十二、特十字前风 窗,由特环形前风窗前下部与其前下部的前风窗连通,后上部向后部车身的顶盖处后延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乘用车设置了不同的新式载物舱及采用上述装置后,载物空间的 载物的功能性得到提高,新式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方便实用便于生产制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普通乘用车新式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座位 的视野装置简易图。
图2、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普通乘用车第二横排座位左右两侧驾驶乘座室门内 部的新式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座位的视野装置简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式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座位 的视野装置简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式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座位 的视野装置简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式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座位 的视野装置简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式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座位 的视野装置简易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式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座位 的视野装置简易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式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座位 的视野装置简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九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式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座 位的视野装置简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十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式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座 位的视野装置简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十一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式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 座位的视野装置简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十二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新式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及其上部的 座位的视野装置简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十三个实施例短头乘用车新式载物舱与车身的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中1.普通前风窗,2.新式载物舱顶壁,3.新式载物舱,4.内凹式脚踏,5.台阶,6.安全 壁扶手架,7.独立式新式前风窗,8.新式载物舱顶壁,9.新式载物舱,10.内凹式脚踏,11.第 二横排座位,12.安全壁扶手架,13.独立式新式前风窗,14.安全壁扶手架,15.独立式新式前 风窗,16.第三横排座位,17.新式载物舱顶壁,18.新式载物舱,19.内凹式脚踏,20.新式载 物舱,21.新式载物舱顶壁,22.内凹式脚踏,23.独立式新式前风窗,24.安全壁扶手架,25.新 式载物舱顶壁,26.台阶,27.新式载物舱,28.独立式新式前风窗,29.新式载物舱顶壁,30. 后门,31.多功能舱,32.后阶梯,33.后门,34.内凹式上脚踏,35.内凹式下脚踏,36.后备箱, 37.加高式前风窗,38.独立式新式前风窗,39.新式载物舱顶壁,40.新式载物舱,41.内凹式 脚踏,42.新式载物舱顶壁,43.新式载物舱,44.新式左前侧窗,45.新式连通式前风窗,46. 新式右前侧窗,47.新式载物舱,48.十字前风窗,49.新式载物舱,50.车身式台阶,51.内凹式 脚踏,52.新式载物舱顶壁,53.内凹式脚踏,54.新式载物舱,55.新式载物舱,56.内凹式脚 踏,57.环形前风窗,58.内凹式脚踏,59.B6空间,60.新式后备舱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普通乘用车新式封闭式载物舱(3)设置在第二横排 座位的下部,新式载物舱(3)顶壁(2)的上部设置固定第二横排的座位,该顶壁(2)同时 是第二横排座位下部固定该第二横排座位的底板,新式载物舱(3)顶壁(2)左右两侧分别 同左右两侧车身的里侧焊接连接,顶壁(2)后部与乘坐室后壁里侧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3) 前壁两侧同两侧车身里侧焊接连接,前壁下部与车身下部的底板焊接连接,前壁上部与新式 载物舱(3)顶壁(2)前端为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3)后壁为后部车身的里侧壁,新式载 物舱(3)的前壁到第一横排座位的后背处,新式载物舱(3)的底部为车身下部的底板的一 部分,该底板与车架为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3)左右两侧为门,分别在左侧及右侧的车身 部,即两侧的门同时是两侧车身外侧壁的一部分,门的上部与车身为通过水平式门轴转动连 接,门的下部与车身为弹子门锁连接,打开车门之后可以向上掀开装卸物品,新式载物舱(3) 的门上同时设置有脚踏,便于乘客上、下第二横排的座位,例如左侧门上的内凹式脚踏(4); 第二横排座位两侧车身处驾驶及乘坐室门的下沿与新式载物舱(3)顶壁的上部面同高,本实 施例的第二横排的座位的前部的视野装置为驾驶座前的普通前风窗;新式载物舱(3)为占有 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A2种新式载物舱。
图2、图3中,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普通乘用车新式封闭式载物舱(9)设置在第 二横排的座位下部,第二横排的座位设置在新式载物舱(9)顶壁(8)的上部,该顶壁(8) 同时是固定第二横排座位的第二横排座位下部的底板,新式载物舱(9)顶壁(8)后部与乘 坐室后壁里侧为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9)前壁两侧同车身两侧的里侧为同一体,前壁下部 同车身下部的底板为同一体,前壁上部与新式载物舱(9)的顶壁(8)前端为同一体,新式 载物舱(9)后壁为后部车身的里侧壁,新式载物舱(9)的底部为车身下部的底板的一部分, 该底板与车架为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9)的两侧壁的上部与顶壁为同一体,前部与前壁为 同一体,后部与后部车身为同一体,下部与车身下部的底板为同一体,该两侧壁在第二横排 座位(11)左右两侧的驾驶乘坐室的门内部,该两侧壁上设置有载物舱门,新式载物舱(9) 两侧门上部与新式载物舱(9)顶壁通过水平式门轴为转动连接,下部与车身下部底板为乘用 车门锁式锁连接,打开门之后可以向上掀开装卸物品,新式载物舱(9)两侧的门上同时设置 有脚踏,例如左侧门的内凹式脚踏(10),第二横排的座位(11)通过前部车身处的独立式新 式前风窗(7)实现前部视野,独立式新式前风窗(7)与驾驶座前部的普通前风窗之间为第 一横排座位上部车身的顶盖部分,该顶盖的高度低于独立式新式前风窗(7)的玻璃下沿的高 度,乘用车具备后窗,第二横排的座位(11)前部的左右两侧各为一个安全壁扶手架,由于 下部设置了新式载物舱(9)所以第二横排的座位(11)距离地面较高,在乘用车紧急起动、 刹车、转向甚至出现侧翻事故时,为避免乘客受到较大的伤害,设置的安全壁扶手架便于乘 客增加安全性,扶手架部分供乘客手握使用,安全壁部分下部供乘客脚蹬使用,安全壁与扶 手架为同一体,左侧安全壁扶手架(16)的安全壁部分的上部、左侧、下部分别与第一横排 座位上部顶盖的左后部、左侧车身里侧、新式载物舱(9)左前部均为焊接连接、活动固定连 接、同一体、匣槽固定连接此四种之任一种,右侧安全壁扶手架的安全壁部分的上部、右侧、 下部分别与第一横排座位上部顶盖的右后部、右侧车身里侧、新式载物舱(9)右前部均为焊 接连接、活动固定连接、同一体、匣槽固定连接此四种之任一种,左侧安全壁扶手架及右侧 安全壁扶手架之间为人行过道,通过车身内部台阶(5)方便上下与第一横排座位相连通,安 全壁扶手架的安全壁部分为透明材料、非透明材料此两种之任一种。本发明所有的实施例的 座位的所有的安全壁扶手架均为这样的左、右分置,且中间为前后的人行过道;新式载物舱 (9)为占有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A2种新式载物舱,第二横排座位(11)两侧车身处驾驶 及乘坐室门的下沿与新式载物舱(9)顶壁(8)上部面的高度相同。
图4中,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设有两个新式封闭式载物舱,即前后相邻 接触连接的新式封闭式载物舱(18)与新式封闭式载物舱(20),该两个新式载物舱均为占有 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A2种新式载物舱,该两个新式载物舱顶壁同时是上部的座位下部的固 定该上部的座位的底板,第二横排的座位设置在新式载物舱(18)顶壁(17)的上部,新式 载物舱(18)的前壁两侧、顶壁两侧、后壁两侧均同两侧车身的里侧为焊接连接,前壁下部、 后壁的下部均同车身下部的底板为焊接连接,前壁上端与顶壁前端焊接连接,后壁上端与该 顶壁后端为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18)的底部为车身下部的底板的一部分,该底板与车架 为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18)的两侧设置有门,分别在两侧车身的最外部,新式载物舱(18) 的门的上部同车身为通过水平式门轴转动连接,门的下部同车身下部的底板为锁连接,两侧 的门上同时设置有固定脚踏,方便乘客上、下第二横排的座位,例如左侧门上的内凹式脚踏 (19),第二横排的座位的前部的视野装置为独立式新式前风窗(13),其前部为第一横排的 座位上部的车身顶盖部分,该顶盖的高度低于独立式新式前风窗(13)的玻璃下沿的高度, 第二横排的座位前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安全壁扶手架,例如左侧的安全壁扶手架(12);第三横 排的座位(16)的下部为新式载物舱(20),第三横排的座位(16)设置在新式载物舱(20) 顶壁(21)的上部,新式载物舱(20)的前壁两侧、顶壁两侧均同两侧车身的里侧焊接连接, 顶壁(21)后部同乘坐室后壁里侧焊接连接,前壁下部同车身下部的底板焊接连接,前壁上 端与顶壁前端为焊接连接,后壁为后部车身的里侧壁,新式载物舱(20)的底部为车身下部 的底板的一部分,新式载物舱(20)的两侧设置有门,分别在两侧车身的最外部,新式载物 舱(20)的门的上部同车身为水平式门轴的转动连接,门的下部同车身下部的底板为锁连接, 两侧的门上同时设置有固定脚踏,方便乘客上、下第三横排的座位,例如左侧门上的内凹式 脚踏(22),第三横排的座位的前部的视野装置为独立式新式前风窗(15),其前部为第二横 排的座位上部车身的顶盖部分,该顶盖的高度低于独立式新式前风窗(15)的玻璃下沿的高 度,独立式新式前风窗(15)下沿的高度高于独立式新式前风窗(13)的上沿的高度,第三 横排的座位前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安全壁扶手架,例如左侧的安全壁扶手架(14);第二横排的 座位及第三横排的座位左右两侧车身处都设置有带窗的侧门,该侧门的下沿高于下部新式载 物舱的顶壁,乘用车具备后窗。
图5中,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第三横排的座位的下部设置有新式载物 舱,第三横排的座位设置固定在新式载物舱顶壁(25)的上部,该顶壁(25)同时是第三横 排座位下部的固定该第三横排座位的底板,该新式载物舱内部空间与后备箱内部空间为连通 的一个整体,通过后备箱的门装卸物品,该新式载物舱部分的顶壁(25)两侧、前壁两侧分 别同左右两侧车身的里侧为焊接连接,顶壁(25)后部同乘坐室后壁里侧为焊接连接,顶壁 前端与前壁顶端为焊接连接,前壁下部同车身下部的底板为焊接连接,该新式载物舱部分的 底壁为车身下部的底板的一部分,该底板与车架为焊接连接,第三横排的座位的两侧车身的 下部分别设置有上下的内凹式脚踏,便于乘客上下驾驶室坐室该处的座位使用,第三横排的 座位前部的视野装置为独立式新式前风窗(23),独立式新式前风窗(23)前部为第一横排的 座位及第二横排的座位上部的车身处的顶盖,该顶盖的高度低于独立式新式前风窗(23)玻 璃下沿的高度,第三横排的座位前部左右两则分别设置有安全壁扶手架,如左侧的安全壁扶 手架(24),第三横排的座位两侧具备带窗的左侧门、带窗的右侧门,该门的下沿高于该新式 载物舱部分的顶壁(25),乘用车后部具备后窗,该新式载物舱部分为占有A3空间的部分空 间即A2种新式载物舱。
图6中,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第二横排的座位的下部设置有新式载物 舱(18),其具体实施方式同图4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第二横排的座位下部设置的新式 载物箱(18)的具体实施方式相同。第二横排的座位前部的视野装置为独立式新式前风窗(13), 前部为驾驶座上部的车身处的顶盖部分,该顶盖的高度低于独立式新式前风窗(13)的玻璃 下沿的高度,第二横排的座位及第三横排的座位两侧分别具有带窗的左侧门、带窗的右侧门, 乘用车后部具备后窗。
图7中,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第二横排的座位下部设置有新式封闭式 载物舱(27),该新式载物舱(27)为占有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A2种新式载物舱,第二横 排的座位设置在新式载物舱(27)顶壁(29)上部,该顶壁(29)同时是第二横排座位下部 固定该第二横排座位的底板,新式载物舱(27)顶壁(29)左右两侧分别同两侧的车身里侧 为焊接连接,顶壁(29)后部同乘坐室后壁里侧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27)的前壁(26) 为台阶且下部与车身下部的底板为焊接连接,该底板与车架为焊接连接,前壁(26)的两侧 同两侧车身的里侧为焊接连接,前壁(26)的上端与顶壁(29)的前端为焊接连接,新式载 物舱(27)后壁为后部车身的里侧壁,新式载物舱(27)的底部为车身下部的底板的一部分, 新式载物舱(27)两侧设置有门,分别在两侧车身的最外部,新式载物舱的门的下部同车身 为通过水平式门轴转动连接,门的上部同车身为锁连接,打开锁之后可以向下打开门装卸物 品。由于新式载物舱较高,所以车身内部新式载物舱的前壁同时为台阶(26),方便内部上下; 车身外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两个脚踏,即上脚踏与下脚踏,方便乘客从外部上、下第二横排 座位,例如左侧车身处的内凹式上脚踏(34)及内凹式下脚踏(35);由于第二横排的座位距 离地面较高,车身后部设置有多功能舱(31),便于乘客从后部上下,该多功能舱为封闭式, 内部中空,其顶壁同乘用车顶壁的后部为焊接连接,两侧壁分别同乘用车后部车身两侧为焊 接连接,底部同乘用车后部车身底部为焊接连接,后壁设置有具备透明窗的后门(33),乘客 上车时打开后门(33),通过与车身尾部固定连接的台阶(32)及后备箱(36)的顶盖、第二 横排座位后部车身处的带窗的后门(30)进入乘坐室即第二横排的座位处,下车时正好相反, 该后备箱(36)的顶盖同时是多功能舱(31)的底壁的一部分,后备箱(36)的门在车身左 右两侧,多功能舱对于乘客上下车起到倚靠与扶助作用,比较安全,对于恶劣天气时上下车 也较方便与安全,同时可以做为外置载物舱使用;第二横排的座位前部设置有固定扶手架, 固定扶手架下部同新式载物舱(27)顶壁(29)为焊接连接,方便乘客抓握使用来控制身体 平衡,第二横排的座位前部的视野装置为独立式新式前风窗(28),第二横排的座位的独立式 新式前风窗(28)前部没有顶盖构造,其与驾驶座前部的普通前风窗相邻,二者为流线形连 接,二者之间为车身的一部分,第二横排的座位两侧具备带窗的左侧门、带窗的右侧门,该 门的下沿高于新式载物舱(27)的顶壁(29)。
图8中,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第二横排的座位下部设置的新式载物舱 (18)的具体实施方式同图4中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新式载物舱(18)的具体实施方式相 同,第二横排座位前部设置有固定扶手架,第三横排的座位的下部设置有新式封闭式载物舱 (40),该新式载物舱(40)为占有A3空间的部分空间为A2种新式载物舱,新式载物舱(40) 顶壁(39)左右两侧分别同两侧的车身里侧为焊接连接,顶壁(39)后部同乘坐室后壁里侧 为焊接连接,该顶壁(39)同时是第二横排座位下部的固定该第二横排座位的底板,新式载 物舱(40)的前壁的两侧与两侧车身的里侧为焊接连接,前壁的上端与顶壁(39)的前端为 焊接连接,前壁的下部与车身下部的底板为焊接连接,该底板与车架为焊接连接,新式载物 舱(40)后壁为后部车身的里侧壁,新式载物舱(40)的底部为车身下部的底板的一部分, 新式载物舱(40)两侧设置有门,分别在两侧车身的最外部,新式载物舱的门的下部同驾驶 乘坐室下部的底板为通过水平式门轴转动连接,门的上部同车身为锁连接,打开锁之后可以 向下打开门装卸物品,新式载物舱(40)两侧的门上设置有上下第三横排的座位的脚踏,例 如左侧门上的内凹式脚踏(41)。第二横排的座位的前部的视野装置为加高式前风窗(37), 即驾驶座前的普通前风窗加高后便于成为第二横排座位的视野装置使用,第三横排的座位前 上部车身处为前后的流线形内凹式连接,该内凹式连接的后部分为第三横排座位的前部视野 装置为独立式新式前风窗(38),其前部为第二横排的座位上部车身处顶盖部分,该顶盖的高 度等于独立式新式前风窗(38)玻璃上沿的高度,第三横排的座位同时可以使用前部的视野 装置加高式前风窗(37)。第二横排的座位及第三横排的座位两侧均具备带窗的左侧门、带窗 的右侧门,该门的下沿的高度均等于新式载物舱(40)顶壁(39)的上部面的高度,该顶壁 (39)的上部面与顶壁(17)的上部面同高,乘用车具备后窗。
图9中,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第三横排的座位下部为新式封闭式载物 舱(43),该新式载物舱(43)为占有A3空间的部分空间为A2种新式载物舱,新式载物舱 顶壁(42)左右两侧分别同两侧的车身里侧为焊接连接,顶壁(42)后部同乘坐室后壁里侧 焊接连接,该顶壁同时是第三横排座位下部的固定该第三横排座位的底板,新式载物舱(43) 的前壁两侧同两侧车身的里侧为焊接连接,前壁上端与顶壁(42)前端为焊接连接,前壁下 部与车身下部的底板为焊接连接,后壁为后部车身的里侧壁,新式载物舱(43)的底部为车 身下部的底板的一部分,该底板与车架为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43)两侧设置有门,分别 在两侧车身的最外部,新式载物舱的门的前部同车身为上下式门轴的转动连接,门的后部同 车身为锁连接,打开锁之后可以向外、向前打开门装卸物品。第三横排的座位前部具备安全 壁扶手架,第三横排的座位前部的视野装置为加高式前风窗(37),第三横排的座位两侧具备 带窗的左侧门、带窗的右侧门,该门的下沿与新式载物舱(43)顶壁(42)的上部面同高, 乘用车具备后窗。
图10中,本发明的第九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新式封闭式载物舱(47)设置在全部非 驾驶座排座位下部,占有驾驶及乘坐室下部车架上部空间的部分空间即占有A3空间的部分 空间为A2种新式载物舱,该新式载物舱(47)同乘用车后的后备箱紧邻,为相互独立的两 个货舱,全部非驾驶座排座位设置在新式载物舱(47)的顶壁上部,该顶壁同时是非驾驶座 排座位下部固定该非驾驶座排座位的底板,该新式载物舱(47)顶壁左右两侧分别同两侧的 车身里侧为焊接连接,顶壁后部同乘坐室后壁里侧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47)的前壁的两 侧同两侧车身的里侧焊接连接,前壁下部与车身下部的底板为焊接连接,前壁上端与新式载 物舱(47)的顶壁的前端为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47)后壁为后部车身的里侧壁,新式载 物舱(47)的底部为车身下部的底板的一部分,该底板与车架为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47) 两侧设置有门,分别在两侧车身的最外部,新式载物舱(47)的门的下部同车身为通过水平 式门轴转动连接,门的上部同车身为锁连接,打开锁之后可以向下打开门装卸物品。车身后 部两侧设置有上下驾驶乘坐室非驾驶座排座位的脚踏,非驾驶座排座位的前部的视野装置为 新式连通式前风窗(45),在驾驶座前部的普通前风窗上部的车身处的中部设置,新式连通式 前风窗(45)的下部的部分同其前下部驾驶座前的普通前风窗上部的部分相连通,该车身处 的左前侧为新式左前侧窗(44),右前侧为新式右前侧窗(46)。非驾驶座排座位具备带窗的 左侧门及带窗的右侧门,该门的下沿的高度高于新式载物舱(47)顶壁的高度,乘用车后部 具备后窗。
图11中,本发明的第十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新式封闭式载物舱(49)设置在全部非 驾驶座排座位下部占有驾驶及乘坐室下部车架上部空间的部分空间即A3空间的部分空间为 A2种新式载物舱,该新式载物舱(49)同乘用车后的后备箱紧邻,为相互独立的两个货舱, 全部非驾驶座排座位设置在新式载物舱(49)的顶壁的上部,该顶壁同时是全部非驾驶座排 座位下部的固定该全部非驾驶座排座位的底板,新式载物舱(49)的顶壁左右两侧分别同两 侧的车身里侧为焊接连接,顶壁后部同乘坐室后壁里侧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49)的前壁 的两侧同两侧车身的里侧焊接连接,前壁下部与车身的下部的底板为焊接连接,前壁的上端 与顶壁的前端为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49)后壁为后部车身的里侧壁,新式载物舱(49) 的底部为车身下部的底板的一部分,该底板与车架为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49)两侧设置 有门,分别在两侧车身的最外部,新式载物舱的门为前后拉动式门,与短头乘用车使用的前 后拉动式车门相同,门的中部同车身为锁连接,打开锁之后可以向后拉开门装卸物品。车身 后部两侧设置有上下非驾驶座排座位的与车身为一体的车身式台阶例如左侧的车身式台阶 (50),全部非驾驶座排的座位的前部的视野装置为十字前风窗(48);后部座位具备带窗的 左侧门、带窗的右侧门,该门的下沿与新式载物舱(49)顶壁上部面同高,乘用车后部具备 后窗。
图12中,本发明的第十一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新式载物舱(54)设置在全部座位下 部占有驾驶及乘坐室下部车架上部空间的全部即占有A3空间的全部为A1种新式载物舱,该 新式载物舱(54)同乘用车的后备箱紧邻,为互相独立的两个货舱,全部座位设置在该新式 载物舱(54)的顶壁(52)的上部,该顶壁(52)同时是全部座位下部的固定该全部座位的 底板,新式载物舱(54)顶壁(52)左右两侧分别同两侧的车身里侧为焊接连接,顶壁(52) 后部同乘坐室后壁里侧为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54)的前壁为前部车身的里侧壁,前壁上 端与顶壁(52)前端为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54)的底板同时为车身下部的底板,该底板 与车架为焊接连接,新式载物舱(54)后壁为后部车身的里侧壁,新式载物舱(54)两侧设 置有门,分别在两侧车身的最外部,新式载物舱的门的下部同车身为水平式门轴转动连接, 门的上部同车身为锁连接,打开锁之后可以向下打开门装卸物品。新式载物舱(54)两侧的 门上设置有上、下乘用车内部座位的内凹式脚踏,例如左侧门上的内凹式脚踏(51)可上下 第一横排座位使用,内凹式脚踏(53)可上下第二横排座位使用,全部座位的前部的视野装 置为驾驶座前的加高式前风窗,第一横排座位及第二横排的座位两侧均具有带窗的左侧门、 带窗的右侧门,该门的下沿与新式载物舱(54)顶壁的上部面同高,乘用车后部具有后窗。
图13中,本发明的第十二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新式封闭式载物舱(55)设置在全部 座位下部的A3空间中,为占有A3空间即驾驶乘坐室与车架之间的空间的全部,为A1种新 式载物舱,该新式载物舱(55)的顶壁上部为全部座位,新式载物舱(55)顶壁同时为全部 座位下部的固定该全部座位的底板,该底板的上部面的高度为等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该 顶壁左右两侧与两侧车身里侧为焊接连接、同一体、匣槽固定、拧装固定此四种之任一种, 该新式载物舱(55)前壁为前部车身里侧壁,该新式载物舱(55)后壁为后部车身里侧壁, 该新式载物舱(55)底壁为驾驶乘坐室下部的底板,该底板与车架上部为焊接连接,新式载 物舱左右两侧的车身处具备左侧门及右侧门,该两侧门的上端与新式载物舱(55)顶壁通过 水平式门轴为转动连接,门的前后端与相邻车身为乘用车门式锁连接,打开锁之后该门可向 上掀起装卸物品;该门上设置有上下驾驶及乘坐室的内置式脚踏;如左侧门上的内置式脚踏 (56)可以上下驾驶乘坐室的第一横排座位即驾驶座排座位,后轮后部车身两侧处设置有上 下第二横排座位的内置式脚踏如左侧车身处的内置式脚踏(58),驾驶乘坐室后部的车身处为 两个等大的封闭式载物舱,占有该车身处的全部空间即B6空间(59),即每一个载物舱占有 该空间即B6空间(59)的一半空间,每一个载物舱均有相同设置的独立的上部的门,载物 舱的上部的门为从后部上锁,其门锁装置同高级乘用车的后备箱的门锁设置相同,该两个载 物舱为左右设置,中间壁结构为共用结构,该两个载物舱的前壁、外侧壁、后壁、底壁均同 时为车身的一部分,该两个载物舱称为B1种新式载物舱;第一横排座位及第二横排的座位 左右两侧车身处均具备门窗,该门的下沿与新式载物舱(55)顶壁上部面高度相同,第二横 排的座位后部具备后窗;第二横排座位前上部车身处为流线形下凹式,该下凹式的后部为环 形前风窗(57),该环形前风窗(57)为第二横排座位前上部的前风窗与第二横排座位左右侧 门前部的侧窗连通为一体形成,环形前风窗(57)为第二横排座位前部的视野装置,第二横 排座位前部设置有安全扶手架。
图14中,本发明的第十三个实施例中,短头乘用车驾驶乘坐室后部具备单个新式封闭式 载物舱(60),该载物舱占有B6空间(59)的全部空间,该新式载物舱的上部为具备带锁的 门,该门的设置同普通乘用车后部的后备箱的门装置相同,该新式载物舱(60)的前壁、后 壁、左壁、右壁、底壁均同时为车身的一部分。
图2、图3、图7的座位下部具备新式载物舱的驾驶及乘坐室内部为具备台阶,方便上下; 其它实施例座位下部具备新式载物舱的驾驶及乘坐室内部不具备台阶,均可方便上下。
上述图1~图12的十一个实施例中,任一新式载物舱上部的座位下部固定该座位的底板 上部面的高度均高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图13中新式载物舱上部的座位下部固定该座位的 底板上部面的高度为等于车轮轮毂上沿的高度,所以图1—图13的十二个实施例中设置新式 载物舱门上的内置脚踏及车身处的内置脚踏、内置台阶为上下驾驶乘坐室该座位与门相结合 的辅助装置。
(1)小型、仓背、短头、越野、多用途、专用乘用车及旅行车此七种之任一种乘用车 驾驶及乘坐室后部车身处设置的仅有第一主载物舱的单个新式载物舱,该单个新式载物舱与 相邻的任一个新式载物舱的内部载物空间为连通的一体、不相连通活动式结构相分开既能连 通为一体又能分开此三种之任一种,(2)具备后备箱的乘用车与相邻的新式载物舱内部载物 空间为一个连通整体、活动式结构相分开既能连通为一体又能分开此两种之任一种且共用任 一个载物舱门而形成的该新式载物舱部分,连通为一体例如图5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3) 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敞蓬车此四种乘用车之任一种由于设置任一种新式 载物舱而形成的乘用车尾部为流线形设计时的加高式的后备箱,该加高式后备箱顶壁的里侧 壁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大于、等于车轮直径的2.5倍,该加高式后备箱与相邻的任一个新式载 物舱的内部载物空间为连通的一体、不相连通、活动式结构相分开既能连通为一体既能分开 此三种之任一种;载物舱上述的变化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新式载物舱上部的非驾驶座排座位前部的视野装置可以是普通平面型,也可以是圆弧型, 也可以是本说明书例举的十二种前风窗的适用的组合及其他适用的形状,可以是规则几何形 状、不规则几何形状此两种之任一种,新式载物舱的上部的非驾驶座排座位为多排的,其前 部的视野装置可以是新式载物舱上部的最前排的非驾驶座排座位即第二横排座位前部的视野 装置,也可以是每横排均具备前部的视野装置,且每横排前部的视野装置为同高、不同高此 两种之任一种;这样的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