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

阅读:533发布:2020-12-29

专利汇可以提供乘用车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乘用车,为普通、小型、高级、活顶、仓背、短头、越野、多用途、专用乘用车及 敞篷车 、旅行车此十一种之任一种,具备特设 驾驶室 及特设乘坐室,特设乘坐室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与特设驾驶室之间、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任两个特设乘坐室之间均为同层、不同层此两种之任一种,特设驾驶室的座位及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座位均为单排、多排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多排座位的特设驾驶室任两排座位之间及具备多排座位的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任两排座位之间均为同层、不同层此两种之任一种;特设驾驶室及特设乘坐室可具备特设载物舱,特设驾驶室及特设乘坐室提高了驾驶及乘坐条件,新增装置简单、合理,便于生产制造。,下面是乘用车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乘用车,为普通、小型、活顶、高级、仓背、短头、越野、多用途、专用乘用车及敞 蓬车、旅行车此十一种乘用车之任一种,专用乘用车仅为防弹、救护、殡仪此三种之任一种, 该十一种乘用车之任一种均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此四部分组成,发动机为各种 类型之任一种,底盘为具备防抱死制动系统、具备抱死制动系统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两种之 任一种底盘为具备车身稳定系统简称Q型、不具备车身稳定系统简称R型此两种之任一种, 该Q型底盘、R型底盘此两种之任一种为具备转弯防滑系统简称S型、不具备转弯防滑系统 简称T型此两种之任一种,该S型底盘、T型底盘此两种之任一种为具备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简称U型、不具备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简称V型此两种之任一种,该U型底盘、V型底盘此两 种之任一种为具备自动稳定及牵引控制简称W型、不具备自动稳定及牵引力控制简称X型 此两种之任一种,其特征是:乘用车同时具备特设乘坐室及特设驾驶室;特设驾驶室为一个, 为具备封闭的内部空间的结构,具备前窗、窗,具备风窗洗涤器,为具备后窗、不具备 后窗此两种之任一种,为具备其它侧窗、不具备其它侧窗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左前方车身 处及右前方车身处的倒车镜,为固定顶盖、部分活顶此两种之种一种,内部具备同发动机、 底盘、电气设备相一致的驾驶装置之任一种,内部设置有座椅,特设驾驶室的座椅为单排座、 多排座此两种之任一种,且每排座椅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个座椅均为普通 座、豪华座、卧铺座此三种之任一种,特设驾驶室的任一排具备多个座椅的该排座椅之间均 为同层的关系,即座椅下部的与座椅固定连接的底板上部面高度相同,而座椅坐臀处的座皮 面的高度为相等、不相等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多排座的特设驾驶室的任二排相邻的座椅之 间均为同层、不同层的关系此两种之任一种,同层即座椅下部的与座椅固定连接的底板的上 部面高度相同,而座椅坐臀处的座皮面的高度为相等、不相等此两种之任一种,不同层为座 椅下部的与座椅固定连接的底板的上部面高低不相同,而座椅坐臀处的座皮面的高度为相等、 不相等此两种之任一种;特设驾驶室的任一排座位均具备上下特设驾驶室内该排座位的设置; 特设乘坐室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为具备封闭的内部空间的结构, 为固定顶盖、部分活顶此两种之任一种,内部设置有座椅,为单排座、多排座此两种之任一 种,且每排座椅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个座椅均为普通座、豪华座、卧铺座 此三种之任一种;具备视野及采光装置;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特设乘坐室与特设 驾驶室之间为同层、不同层此两种之任一种,同层为单层,为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同高且 顶盖最高处同高、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同高但顶盖最高处上部面不同高、两者底板最低处 上部面不同高但顶盖最高处上部面同高此三种之任一种,不同层为双层,为两者底板最低处 上部面不同高且顶盖最高处上部面不同高,不同层为特设乘坐室在上层、特设乘坐室在下层 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任一特设乘坐室与特设驾驶室之间为同层、 不同层此两种之任一种,同层为该特设乘坐室与特设驾驶室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同高且顶 盖最高处上部面同高、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同高但顶盖最高处上部面不同高、两者底板最 低处上部面不同高但顶盖最高处上部面同高此三种之任一种,不同层为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 面不同高且顶盖最高处上部面不同高;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任两个特设乘坐室之 间为同层、不同层此两种之任一种,同层为该两个特设乘坐室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同高且 顶盖最高处上部面同高、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同高但顶盖最高处上部面不同高、两者底板 最低处上部面不同高但顶盖最高处上部面同高此三种之任一种,不同层为该两个特设乘坐室 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不同高且顶盖最高处上部面不同高;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 多个特设乘坐室为均在特设驾驶室的下层、均在特设驾驶室的上层、部分特设乘坐室在特设 驾驶室的上层而部分特设乘坐室在特设驾驶室的下层此三种之任一种;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 的乘用车及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此两种之任一种的任一特设乘坐室的任一排具备多 个座椅的该排座椅之间均为同层的关系,即座椅下部的与座椅固定连接的底板上部面高度相 同,而座椅坐臀处的座皮面的高度为相等、不相等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的 乘用车及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此两种之任一种的任一具备多排座的特设乘坐室的任 二排相邻的座椅之间均为同层、不同层的关系此两种之任一种,同层即座椅下部的与座椅固 定连接的底板的上部面高度相同,而座椅坐臀处的座皮面的高度为相等、不相等此两种之任 一种,不同层为座椅下部的与座椅固定连接的底板的上部面高低不相同,而座椅坐臀处的座 皮面的高度为相等、不相等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特设乘坐室为 下列之任一种:一、均为A种特设乘坐室,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为该特设乘坐室有部分结 构为车身左右后侧的外围处的一部分,二、同时具备A种特设乘坐室及B种特设乘坐室,B 种特设乘坐室为不具备部分结构为车身左右后侧的外围处的一部分的特设乘坐室,B种特设 乘坐室内的任一排座位不具备直接上下该特设乘坐室该排座位的设置,必须通过车身的其它 设置上下该排座位;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该单个特设乘坐室为A种特设乘坐室; 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任一排座位及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的乘 用车的特设乘坐室的任一排座位均具备上下该排座位的设置;特设驾驶室及任一个特设乘坐 室均具备灯光,任一个座位均具备安全设置;敞蓬乘用车为特设乘坐室及特设驾驶室最少一 个为敞蓬,活顶乘用车为特设乘坐室及特设驾驶室最少一个是活顶,仓背乘用车为特设乘坐 室及特设驾驶室最少一个是仓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具备单排座即只具备驾驶座排座位的特设驾驶 室该单排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平面的高度及具备单排座的A种 任一个特设乘坐室该单排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均为 40cm以上、40cm、40cm以下此三种之任一种,该高度为40cm以上的该特设驾驶室及该A种 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车的设置均为车身壁处上下车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车的 辅助装置,该高度为40cm、40cm以下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特设驾驶室及该A种任一个特设乘 坐室上下车的设置均为车身壁处上下车的门装置;只具备单层座位且该层座位为多排的特设 驾驶室该单层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及只具备单层座 位且该层座位为多排的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 的水平面的高度均为40cm以上、40cm、40cm以下此三种之任一种,一、该高度为40cm以上 的该特设驾驶室上下该特设驾驶室的设置为上下驾驶座排座位的车身壁处的门装置及与门装 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及上下非驾驶座排座位的装置,非驾驶座排座位为单排座位、多 排座位此两种之任一种,该单排非驾驶座排座位及该多排非驾驶座排座位均具备上下的设置, 非驾驶座排座位为单排的上下非驾驶座排座位的装置为上下该排座位的车身壁处的门装置及 与门装置相结合上下的辅助装置,非驾驶座排座位为多排的上下该多排非驾驶座排座位的装 置及方式为通过单排座位的车身壁处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上下简称 为B种、可同时通过多排座位的车身壁处的多排不同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上下的辅助 装置上下简称为C种此两种之任一种,上下该多排非驾驶座排座位的装置及方式为B种的该 多排非驾驶座排座位之间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上下该多排非驾驶座排座位的装置及方式 为C种的该多排非驾驶座排座位之间为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简称为C1种、不具备相连通的 人行通道简称为C2种、部分排座位之间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而部分排座位之间不具备相连 通的人行通道简称为C3种此三种之任一种,该C2种的每排座位均具备车身壁处上下的门装 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该C3种的部分排座位之间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的 该部分排座位上下的装置及方式为通过该部分排座位的单排座位的车身壁处的门装置及与门 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上下、为可同时通过该部分排座位的多排座位的多排不同的门 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上下此两种之任一种,该C3种的部分排座位之间不 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的该部分排座位为该部分排座拉的每排座位均具备车身壁处上下的门 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二、该高度为40cm以上的该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 室上下的设置及方式为通过单排座位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上下简称 D1种、可同时通过多排座位车身壁处的多排不同的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辅助装置上 下简称为D2种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上下的设置及方式为D1种的该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 多排座位之间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该上下的设置及方式为D2种的该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 室的多排座位之间为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简称为D21种、不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简称为 D22种、部分排座位之间为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而部分排座位之间为不具备相连通的人行 通道简称为D23种此三种之任一种,该D22种的每排座位均具备车身壁处上下的门装置及与 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该D23种的部分排座位之间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的该部 分排座位上下的装置为通过车身壁处单排座位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 置、该部分排座位具备可同时通过该部分排座位的多排座位的车身壁处多排不同的门装置及 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该D23种的部分排座位之间不具备相连 通的人行通道的该部分排座位的每排座位均具备车身壁处上下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 上下的辅助装置;三、该高度为40cm、40cm以下此两种之任一种的特设驾驶室上下的设置同 上述该高度为40cm以上的特设驾驶室上下的设置不同的是车身壁处的门装置不具备相结合 的上下的辅助装置,其余均相同,四、该高度为40cm、40cm以下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A种任 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的设置及方式同上述该高度为40cm以上的该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 的设置及方式不同的是车身壁处的门装置不具备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其余均相同;具 备不同层座位的特设驾驶室的驾驶座排座位为在特设驾驶室内部的最下层、非最下层此两种 之任一种,该位于特设驾驶室内部最下层的驾驶座排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 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40cm、40cm以下此三种之任一种,该高度为40cm以上 的该驾驶座排座位具备车身壁处上下该排座位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辅助装置,该高 度为40cm、40cm以下上两种之任一种的该驾驶座排座位具备上下该排座位的车身壁处的门装 置;位于非最下层的驾驶座排座位上下该排座位的设置为下列之任一种:一、该排座位下部 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该排座位具备车身壁处上 下该排座位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使用上下该排座位的辅助装置,二、该排座位下部固 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40cm以下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排 座位具备上下该排座位的车身壁处的门装置;具备不同层座位的特设驾驶室内部任两排相邻 的不同层座位之间及具备不同层座位的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内部任两排相邻的不同层座位 之间均为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及台阶、不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及台阶此两种之任一种, 不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及台阶为该两排相邻的不同层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之 间的高度差为40cm以上、40cm、40cm以下此三种之任一种,且具备不同层座位的特设驾驶 室内部任两排相邻的同层座位之间及具备不同层座位的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内部的任两排 相邻的同层座位之间均为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不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此两种之任一种, 即具备不同层座位的特设驾驶室内部任一排非驾驶座排座位上下该排座位的设置及具备不同 层座位的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任一排座位上下该排座位的设置均为下列之任一种:一、 该排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该排座位为 最下层、非最下层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最下层、非最下层特指驾驶室内部及A种任一个特设 乘坐室内部的最下层及非最下层,该排座位具备的上下该排座位的设置为下列之任一种:(一) 只供上下该排座位使用的设置,为车身壁处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使用的上下的辅助装 置,(二)该排座位同其它排座位具备可共用的上下的设置,(三)该排座位具备只供该排座 位使用的上下该排座位的设置即车身壁处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使用的上下的辅助装 置,同时具备同其它排座位可共用的上下的设置,二、该排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 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40cm以下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排座位为最下层、非最 下层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最下层、非最下层特指驾驶室内部及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内部的 最下层及非最下层,该排座位具备的上下该排座位的设置为下列之任一种:(一)只供上下该 排座位使用的设置,为车身壁处的门装置,(二)该排座位同其它排座位具备可共用的上下的 设置,(三)该排座位具备只供该排座位使用的上下该排座位的设置即车身壁处的门装置,同 时具备同其它排座位共用的上下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特设驾驶室具备的上下该特设驾驶室的装置为 同时具备直接装置及间接装置,直接装置为下列三种之任一种:一、直接通过特设驾驶室门 上下特设驾驶室,该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二、通过特设驾驶室门及与该门相结 合的辅助装置上下特设驾驶室,该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三、同时具备直接通过 特设驾驶室的门上下特设驾驶室及通过特设驾驶室的其它门及与该其它门相结合的辅助装置 上下此两种,该门及该其它门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直接通过特设驾驶室的门上 下特设驾驶室为该特设驾驶室门处的特设驾驶室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到地 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40cm以下此两种之任一种,且该上部面为位于距离车身外部 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通过特设驾驶室门及与该门相结合的辅助装置上下特设驾驶 室为该特设驾驶室门处的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 为40cm以上且该上部面为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间接装置为特设 驾驶室的一定数目的不能直接上下特设驾驶室的门及与该门相连通使用的其它装置,其它装 置为多功能舱、特设乘坐室、同时具备多功能舱与特设乘坐室此三种之任一种,多功能舱均 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多功能舱为相连通、不相连通、部分相连通部分不相连 通此三种之任一种,该任一个多功能舱为能直接上下车身的具备独立内部空间的结构,其门 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任一个门为具备上下的辅助装置、不具备上下的辅助装置 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上下辅助装置的为该门处多功能舱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地面 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且该上部面为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 置处,不具备辅助装置的为该门处多功能舱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 的高度为40cm、40cm以下此两种之任一种且该上部面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 的位置处,任一个门具备窗、不具备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窗为活动式、固定式此两种之任 一种,该活动式为电动式、手动式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个多功能舱内部为具备附属多功能 装置、不具备附属多功能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附属多功能装置为贮存物品装置、洗手间装 置、卫生间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任两种、同时具备该三种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具备多个 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做为其它装置与特设驾驶室的不能直接上下特设驾驶室的门联合使用 的特设乘坐室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多个特设乘坐室为相互之间均相连通、均不 连通、部分相连通部分不相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同时具备多功能舱及特设乘坐室为该多功 能舱及特设乘坐室均能与特设驾驶室不能直接上下特设驾驶室的门相连通使用、二者只能相 连通后与特设驾驶室不能直接上下特设驾驶室的门相连通使用此两种之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具备一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该特设乘坐室 具备的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装置为间接装置、同时具备直接装置及间接装置此二种之任一种, 直接装置为下列三种之任一种:一、直接通过特设乘坐室门上下特设乘坐室,该门为一个、 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二、通过特设乘坐室门及与该门相结合的辅助装置上下特设乘坐室, 该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三、为同时具备直接通过特设乘坐室门上下特设乘坐室 及通过特设乘坐室其它门及与该其它门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上下特设乘坐室此两种,该 门及其它门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直接通过特设乘坐室门上下特设乘坐室为该特 设乘坐室门处的特设乘坐室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 度为40cm以下、40cm此两种之任一种且该上部面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 位置处,通过特设乘坐室门及与该门相结合的辅助装置上下该特设乘坐室为该特设乘坐室门 处的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且该上 部面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具备一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上下该 特设乘坐室的间接装置为通过特设乘坐室的一定数目的不能直接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门及与 该门相连通使用的其它装置,该其它装置为多功能舱、特设驾驶室、同时具备多功能舱及特 设驾驶室此三种之任一种,多功能舱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多功能舱为相连 通、不相连通、部分相连通部分不相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该任一个多功能舱为能直接上下 车的具备独立的内部空间的结构,其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任一个门为具备上 下的辅助装置、不具备上下的辅助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上下辅助装置的为该门处多功 能舱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且该上部面为位于 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不具备辅助装置的为该门处多功能舱内部底板 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下、40cm此两种之任一种,且该上 部面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任一个门为具备窗、不具备窗此两种 之任一种,该窗为活动式、固定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活动式为电动式、手动式此两种之任 一种,任一个多功能舱内部为具备附属多功能装置、不具备附属多功能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 附属多功能装置为贮存物品装置、洗手间装置、卫生间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任两种、同时 具备该三种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同时具备多功能舱及特设驾驶室为该多功能舱及特设驾驶 室均能与特设乘坐室不能直接上下特设乘坐室的门相连通使用、二者只能相连通与特设乘坐 室的不能直接上下特设乘坐室的门连通使用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 的B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装置为间接装置,该间接装置为B种任一个特 设乘坐室的不能直接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一定数目的门及与该门相连通使用的其它装置,其 它装置为特设驾驶室、多功能舱、A种特设乘坐室、同时具备A种特设乘坐室及B种特设乘 坐室、同时具备多功能舱及特设驾驶室、同时具备多功能舱及特设乘坐室、同时具备特设驾 驶室及特设乘坐室、同时具备多功能舱及特设乘坐室及特设驾驶室此八种之任一种,多功能 舱均具备的上下装置与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做为特设乘坐室的上下的间接装置的多 功能舱的上下的装置相同;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该多个特设乘坐室之A种任一个特 设乘坐室上下的装置为下列之任一种:一、间接装置上下该特设乘坐室,二、同时具备直接 装置与间接装置,该直接装置及间接装置均能上下该特设乘坐室;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 用车的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该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直接装置同具备单个特设乘坐 室的乘用车的上下该单个特设乘坐室的直接装置相同,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该A 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的间接装置为该特设乘坐室一定数目的不能直接上下该特设乘坐室 的门及与该门连通使用的其它装置,其它装置为下列七种之任一种:一、车身处多功能舱, 二、特设驾驶室;三、特设乘坐室,四、同时具备车身处多功能舱及特设驾驶室为下列之任 一种:(一)通过该多功能舱及特设驾驶室均能上下,(二)通过特设驾驶室与多功能舱连通 使用才能上下,(三)通过特设驾驶室与部分多功能舱连通使用才能上下,同时通过另一部分 多功能舱能够上下,五、同时具备车身处多功能舱及特设乘坐室,为下列之任一种:(一)通 过该多功能舱及特设乘坐室均能上下,(二)通过特设乘坐室及多功能舱相连通使用才能上下, (三)通过部分特设乘坐室与部分多功能舱相连通使用才能上下,同时通过下列之任一种能 够上下:(1)另一部分多功能舱、另一部分特设乘坐室此两种之任一种均能上下,(2)通过 另一部分多功能舱能够上下,同时通过另一部分特设乘坐室能够上下,六、同时具备特设驾 驶室及特设乘坐室,为下列之任一种:(一)通过特设驾驶室及特设乘坐室均能上下,(二) 通过特设驾驶室及特设乘坐室相连通使用才能上下,(三)通过特设驾驶室与部分特设乘坐室 相连通使用才能上下,同时能通过另一部分特设乘坐室上下,七、同时具备多功能舱、特设 驾驶室、特设乘坐室,为下列之任一种:(一)通过多功能舱、特设驾驶室、特设乘坐室均能 上下,(二)通过任两种的部分的连通使用才能上下,同时通过该三种之任一种均能独立上下, (三)通过该三种的连通才能上下,(四)通过任两种的部分的连通使用才能上下,同时通过 该三种的连通使用能独立上下,(五)通过任两种的连通使用才能上下,同时能通过该三种的 连通使用独立上下,同时能通过该三种之任一种均能独立上下;上述一、四、五、七此四种 中的多功能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多功能舱之间为相连通、不相连通、部分 相连通部分不相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任一个多功能舱为能直接上下车身的具备独立的内部 空间的结构,任一个多功能舱均为固定车体的一部分,其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 该任一个门为具备上下的辅助装置、不具备上下的辅助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上下辅助 装置的为该门处多功能舱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 上且该上部面为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不具备辅助装置的为该门 处多功能舱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下、40cm此两 种之任一种,且该上部面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任一个门为具备 窗、不具备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窗为活动式、固定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活动式为电动式、 手动式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个多功能舱内部为具备附属多功能装置、不具备附属多功能装 置此两种之任一种,附属多功能装置为贮存物品装置、洗手间装置、卫生间装置此三种之任 一种、任两种、同时具备该三种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上述三、五、六、七此四种之任一种 的特设乘坐室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特设乘坐室为相连通、不相连通、部分 相连通部分不相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特设驾驶室具备的上下该特设驾驶室的装置为 同时具备直接装置及间接装置,直接装置为下列三种之任一种:一、直接通过特设驾驶室门 上下特设驾驶室,该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二、通过特设驾驶室门及与该门相结 合的辅助装置上下特设驾驶室,该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三、同时具备直接通过 特设驾驶室的门上下特设驾驶室及通过特设驾驶室的其它门及与该其它门相结合的辅助装置 上下此两种,该门及该其它门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直接通过特设驾驶室的门上 下特设驾驶室为该特设驾驶室门处的特设驾驶室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到地 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40cm以下此两种之任一种,且该上部面为位于距离车身外部 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通过特设驾驶室门及与该门相结合的辅助装置上下特设驾驶 室为该特设驾驶室门处的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 为40cm以上且该上部面为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间接装置为特设 驾驶室的一定数目的不能直接上下特设驾驶室的门及与该门相连通使用的其它装置,其它装 置为多功能舱、特设乘坐室、同时具备多功能舱与特设乘坐室此三种之任一种,多功能舱均 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多功能舱为相连通、不相连通、部分相连通部分不相连 通此三种之任一种,该任一个多功能舱为能直接上下车身的具备独立内部空间的结构,其门 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任一个门为具备上下的辅助装置、不具备上下的辅助装置 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上下辅助装置的为该门处多功能舱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地面 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且该上部面为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 置处,不具备辅助装置的为该门处多功能舱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 的高度为40cm、40cm以下此两种之任一种且该上部面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 的位置处,任一个门具备窗、不具备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窗为活动式、固定式此两种之任 一种,该活动式为电动式、手动式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个多功能舱内部为具备附属多功能 装置、不具备附属多功能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附属多功能装置为贮存物品装置、洗手间装 置、卫生间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任两种、同时具备该三种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具备多个 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做为其它装置与特设驾驶室的不能直接上下特设驾驶室的门联合使用 的特设乘坐室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多个特设乘坐室为相互之间均相连通、均不 连通、部分相连通部分不相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同时具备多功能舱及特设乘坐室为该多功 能舱及特设乘坐室均能与特设驾驶室不能直接上下特设驾驶室的门相连通使用、二者只能相 连通后与特设驾驶室不能直接上下特设驾驶室的门相连通使用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一个特 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该特设乘坐室具备的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装置为间接装置、同时具备直 接装置及间接装置此二种之任一种,直接装置为下列三种之任一种:一、直接通过特设乘坐 室门上下特设乘坐室,该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二、通过特设乘坐室门及与该门 相结合的辅助装置上下特设乘坐室,该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三、为同时具备直 接通过特设乘坐室门上下特设乘坐室及通过特设乘坐室其它门及与该其它门相结合的上下的 辅助装置上下特设乘坐室此两种,该门及其它门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直接通过 特设乘坐室门上下特设乘坐室为该特设乘坐室门处的特设乘坐室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最 低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下、40cm此两种之任一种且该上部面位于 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通过特设乘坐室门及与该门相结合的辅助装置 上下该特设乘坐室为该特设乘坐室门处的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 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且该上部面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具 备一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间接装置为通过特设乘坐室的一定数目的不 能直接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门及与该门相连通使用的其它装置,该其它装置为多功能舱、特 设驾驶室、同时具备多功能舱及特设驾驶室此三种之任一种,多功能舱均为一个、多个此两 种之任一种,多个多功能舱为相连通、不相连通、部分相连通部分不相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 该任一个多功能舱为能直接上下车的具备独立的内部空间的结构,其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 之任一种,该任一个门为具备上下的辅助装置、不具备上下的辅助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具 备上下辅助装置的为该门处多功能舱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 为40cm以上且该上部面为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不具备辅助装置 的为该门处多功能舱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下、 40cm此两种之任一种,且该上部面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任一个 门为具备窗、不具备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窗为活动式、固定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活动式 为电动式、手动式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个多功能舱内部为具备附属多功能装置、不具备附 属多功能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附属多功能装置为贮存物品装置、洗手间装置、卫生间装置 此三种之任一种、任两种、同时具备该三种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同时具备多功能舱及特设 驾驶室为该多功能舱及特设驾驶室均能与特设乘坐室不能直接上下特设乘坐室的门相连通使 用、二者只能相连通与特设乘坐室的不能直接上下特设乘坐室的门连通使用此两种之任一种; 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B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装置为间接装 置,该间接装置为B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不能直接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一定数目的门及与 该门相连通使用的其它装置,其它装置为特设驾驶室、多功能舱、A种特设乘坐室、同时具 备A种特设乘坐室及B种特设乘坐室、同时具备多功能舱及特设驾驶室、同时具备多功能舱 及特设乘坐室、同时具备特设驾驶室及特设乘坐室、同时具备多功能舱及特设乘坐室及特设 驾驶室此八种之任一种,多功能舱均具备的上下装置与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做为特 设乘坐室的上下的间接装置的多功能舱的上下的装置相同;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该 多个特设乘坐室之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的装置为下列之任一种:一、间接装置上下该 特设乘坐室,二、同时具备直接装置与间接装置,该直接装置及间接装置均能上下该特设乘 坐室;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该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 的直接装置同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上下该单个特设乘坐室的直接装置相同,具备 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该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的间接装置为该特设乘坐室一定数 目的不能直接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门及与该门连通使用的其它装置,其它装置为下列七种之 任一种:一、车身处多功能舱,二、特设驾驶室;三、特设乘坐室,四、同时具备车身处多 功能舱及特设驾驶室为下列之任一种:(一)通过该多功能舱及特设驾驶室均能上下,(二) 通过特设驾驶室与多功能舱连通使用才能上下,(三)通过特设驾驶室与部分多功能舱连通使 用才能上下,同时通过另一部分多功能舱能够上下,五、同时具备车身处多功能舱及特设乘 坐室,为下列之任一种:(一)通过该多功能舱及特设乘坐室均能上下,(二)通过特设乘坐 室及多功能舱相连通使用才能上下,(三)通过部分特设乘坐室与部分多功能舱相连通使用才 能上下,同时通过下列之任一种能够上下:(1)另一部分多功能舱、另一部分特设乘坐室此 两种之任一种均能上下,(2)通过另一部分多功能舱能够上下,同时通过另一部分特设乘坐 室能够上下,六、同时具备特设驾驶室及特设乘坐室,为下列之任一种:(一)通过特设驾驶 室及特设乘坐室均能上下,(二)通过特设驾驶室及特设乘坐室相连通使用才能上下,(三) 通过特设驾驶室与部分特设乘坐室相连通使用才能上下,同时能通过另一部分特设乘坐室上 下,七、同时具备多功能舱、特设驾驶室、特设乘坐室,为下列之任一种:(一)通过多功能 舱、特设驾驶室、特设乘坐室均能上下,(二)通过任两种的部分的连通使用才能上下,同时 通过该三种之任一种均能独立上下,(三)通过该三种的连通才能上下,(四)通过任两种的 部分的连通使用才能上下,同时通过该三种的连通使用能独立上下,(五)通过任两种的连通 使用才能上下,同时能通过该三种的连通使用独立上下,同时能通过该三种之任一种均能独 立上下;上述一、四、五、七此四种中的多功能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多功 能舱之间为相连通、不相连通、部分相连通部分不相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任一个多功能舱 为能直接上下车身的具备独立的内部空间的结构,任一个多功能舱均为固定车体的一部分, 其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任一个门为具备上下的辅助装置、不具备上下的辅助 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上下辅助装置的为该门处多功能舱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 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且该上部面为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 的位置处,不具备辅助装置的为该门处多功能舱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 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下、40cm此两种之任一种,且该上部面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 便上下车的位置处,任一个门为具备窗、不具备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窗为活动式、固定式 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活动式为电动式、手动式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个多功能舱内部为具备 附属多功能装置、不具备附属多功能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附属多功能装置为贮存物品装置、 洗手间装置、卫生间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任两种、同时具备该三种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 上述三、五、六、七此四种之任一种的特设乘坐室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特 设乘坐室为相连通、不相连通、部分相连通部分不相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特设乘坐室与 驾驶室之间为结构相接触连接、间隔一定距离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 车的多个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的关系为下列之任一种:一、均与驾驶室为结构相接触连 接,二、部分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为结构相接触连接,部分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为间隔一定 距离,三、均与驾驶室间隔一定距离;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任两个特设乘坐室之 间的关系为下列之任一种:一、结构相接触连接,二、结构为间隔一定距离;具备单个特设 乘坐室的乘用车的与驾驶室结构相接触连接的特设乘坐室及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 任一与驾驶室结构相接触连接的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的结构相接触连接的关系均为下列 八种之任一种:一、特设乘坐室在结构部分欠缺的一处、多处此两种之任一种与结构完整的 驾驶室为接触连接,特设乘坐室的结构指特设乘坐室的前部及前部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 后部及后部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左部及左部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右部及右部的 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上部及上部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底板及底板的一部分此两种 之任一种,驾驶室的结构指驾驶室的上部及上部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后部及后部的一 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左部及左部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右部及右部的一部分此两种之 任一种、底板及底板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连接处的特设乘坐室部 分与驾驶室部分之间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方式之任一种,即驾驶室结构 的一部分、多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分开驾驶室与乘坐室,使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下列 之任一种连接:(一)密闭连接不能相连通,(二)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孔,(三)有方便开 闭的门窗结构;二、结构完整的特设乘坐室在驾驶室结构部分欠缺的一处、多处此两种之任 一种与驾驶室为接触连接,连接处的特设乘坐室部分与驾驶室部分之间为焊接、拧装固定、 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方式之任一种,即特设乘坐室结构的一部分、多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分 开乘坐室与驾驶室,使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下列之任一种连接:(一)密闭连接不能相 连通,(二)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孔,(三)有方便开闭的门窗结构;三、结构完整的特设 乘坐室的一部分、多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与结构完整的驾驶室的一部分、多部分此两种之任 一种为接触连接,该接触连接处的特设乘坐室部分与驾驶室部分之间为焊接、拧装固定、仅 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使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下列之任一种连接:(一)密闭连 接不能相连通,(二)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孔,(三)有方便开闭的门窗结构;四、特设乘 坐室与驾驶室均为非完整结构,在非完整结构的一处、多处此两种之任一种通过第三部分即 不属于特设乘坐室也不属于驾驶室的部分连接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连接的方式均为焊接、 拧装固定、仅为接触固定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该第三部分两侧的特设乘坐室结构与驾驶室 结构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使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下列之任一种连接:(一)密闭连 接不能相连通,(二)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孔,(三)有方便开闭的门窗结构;五、特设乘 坐室的顶盖、左侧壁、右侧壁、底板分别与驾驶室的相同结构之间即分别与驾驶室的顶盖、 左侧壁、右侧壁、底板均为相连的同一体,通过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的分开装置分开 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该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的分开装置与顶盖、底板均为焊接、拧 装固定、仅为接触固定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使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下列之任一种连 接:(一)密闭连接不能相连通,(二)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孔,(三)有方便开闭的门窗结 构;六、特设乘坐室的顶盖、左侧壁、右侧壁、底板分别与驾驶室的相同结构之间即分别与 驾驶室的顶盖、左侧壁、右侧壁、底板有两部分结构、三部分结构此两种之任一种为相连的 同一体,通过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的分开装置分开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该一个、多 个此两种之任一种的分开装置与车身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固定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 使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下列之任一种连接:(一)密闭连接不能相连通,(二)有方便 开、闭的小型通孔,(三)有方便开闭的门窗结构;七、驾驶室结构的一部分、多部分此两种 之任一种在特设乘坐室结构部分欠缺处分开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同时特设乘坐室结构的一 部分、多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在驾驶室结构部分欠缺处分开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该特设乘 坐室及驾驶室结构的一部分、多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使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形成接触连 接,连接处的特设乘坐室部分与驾驶室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 接此三种之任一种,使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下列之任一种连接:(一)密闭连接不能相 连通,(二)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孔,(三)有方便开闭的门窗结构;八、上述一、二、三、 四、五、六、七共七种之任一种的分开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的结构处的设置为活动体结构, 该活动体结构为下列之任一种:(一)具有方便开闭的通孔结构,(二)具有方便开闭的门窗 结构,(三)为不具备通孔结构及门窗结构的整体,为透明、非透明此两种之任一种,(四) 中部可前后折叠,上下两端之一端与车身为转动连接,另一端为活动固定;具备多个特设乘 坐室的乘用车的结构相接触连接的任两个特设乘坐室之间的结构相接触连接的关系的原理及 方式与上述结构相接触连接的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的结构相接触连接的方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任一特设的乘坐室的视野及采光装置为特设视 野及采光装置、普通视野及采光装置、同时具备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与普通视野及采光装置 此三种之任一种,任一个视野装置均为车体的一部分,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为一个、多个此 两种之任一种,多个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之间为相连通的一个整体、不相连通此两种之任一 种,同时具备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与普通视野采光装置为该两种视野及采光装置为不相连通 的两种装置、为全部相连通的一个整体、为部分视野装置相连通为一个整体而另一部分视野 装置不相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具备相应的特设视野及采光空间,特设 视野及采光装置为透明材料体,设置在特设乘坐室的前壁、顶壁、左侧壁、右侧壁此四部分 处,为除去门窗、侧窗及后窗的视野及采光装置之任一种,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之任一种与 乘用车的其它部分前后方向之间为流线形、非流线形此两种之任一种,非流线形处为使用流 线形透明材料体相连接;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为下列之任一种:(1)前风窗,在乘坐室的前 壁处设置,(2)垂直于水平面的左前视野的左前侧窗、垂直于水平面的右前视野的右前侧窗, 分别设置在前壁与左壁之间、设置在前壁与右壁之间,(3)垂直于水平面的左前视野的左前 上侧窗、垂直于水平面的右前视野的右前上侧窗,分别设置在前壁上部分与左壁上部分之间、 设置在前壁上部分与右壁上部分之间,(4)左前视野的左前内斜侧窗,设置在前壁与左壁之 间,右前视野的右前内斜侧窗,设置在前壁与右壁之间,(5)左前视野的左前上内斜侧窗, 设置在前壁上部分与左壁上部分之间,右前视野的右前上内斜侧窗,设置在前壁上部分与右 壁上部分之间,(6)顶盖为透明材料体、部分顶盖为透明材料体此两种之任一种形成的视野 装置;任一特设乘坐室的普通视野及采光装置为门窗、其它侧窗、后窗此三种之任一种、任 两种、三种此三种之任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任一特设驾驶室内部为具备特设间接视野装置 彩色显示屏与乘用车外部的摄像头相连,任一特设乘坐室内部特设间接视野及采光装置为彩 色显示设备及与其相连的特设乘坐室外的摄像头,内部特设有通话设备与特设驾驶室内部相 连,具有其它必备的用电设备,特设驾驶室的任一个座位的安全设置及特设特坐室的任一个 座位的安全设置均为下列之任一种:一、安全带、安全气囊、手握固定环,二、安全带、安 全扶手架,三、安全带、安全式方便桌,四、安全带、安全式方便桌、安全扶手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权利要 求7、权利要求8此八项之任一项所述的乘用车,其特征是:特设驾驶室及特设乘坐室具备 附属特设载物舱,特设的载物舱为A、B、C、D、E、Y、Z此七种之任一种,任一个特设载物 舱为特设载物舱壁结构及该特设载物舱特定门装置围合成的内部为载物空间的装置,任一个 特设载物舱壁结构的形状为规则几何形状、不规则几何形状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个特设载 物舱均为固定车体的一部分;A种特设载物舱——为A1、A2此两种之任一种,A1种特设载 物舱占有全部A3空间,即驾驶及乘坐室下部与车架上部的空间,占有该A3空间的该种载物 舱上部的各个部分壁结构向上不超过上部相邻的乘用车座位的最底部所在的水平面部分,前 后最长处与驾驶及乘坐室底部最长处等长、左右最宽处与驾驶及乘坐室底部最宽处等宽、最 底部到车架上部,该A3空间不包括任何底盘装置及任何发动机装置,该A1种特设载物舱为 一个;A2种特设载物舱之任一个为占据有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A2种特设载物舱为一个、 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上述高度均以地面所处的水平面计算,B种特设载物舱——为B1、B2、 B3、B4、B5此五种之任一种,B1种特设载物舱之任一个为占据有乘用车后部车身非驾驶及乘 坐室下部分的全部车身所占的空间的部分空间即B6空间的部分空间,B1种特设载物舱为多 个;B2种特设载物舱之任一个为占据有B6空间的部分空间与A3空间的部分空间,B2种特设 载物舱为B21、B22此二种之任一种,B21种特设载物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B22 为多个,B2种特设载物舱所占有的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前端为超出最后一排座位最前端 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的B2种特设载物舱为B21种特设载物舱,B2种特设载物舱所 占有的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最前端在最后一排座位最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该垂直 面及后部的B2种特设载物舱均为B22种特设载物舱,B22种特设载物舱为B221、B222此两 种之任一种,B22种特设载物舱所占有的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最前端在最后一排座位的最 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到该排座位背靠最底端后部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 的之间包括该两个垂直面的任一部分的B22种特设载物舱为B221种特设载物舱,B22种特设 载物舱所占有的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最前端在最后一排座位背靠最底端后部所处的垂直 于水平面的垂直面后部的B22种特设载物舱为B222种特设载物舱,B221种特设载物舱与B222 种特设载物舱均为多个;B3种特设载物舱为占据有B6空间的部分空间及A3空间的全部空间, B3种特设载物舱为一个;B4种特设载物舱为占据有B6空间的全部空间及A3空间的全部空间, B4种特设载物舱为一个;B5种特设载物舱为占据有B6空间的全部空间及A3空间的部分空间, 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最前端向前超出乘用车最后一横排座位的最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 面的垂直面,B5种特设载物舱为一个;C种特设载物舱——为C1、C2此两种之任一种,均 为一个特设载物舱,C1种特设载物舱为占据有全部B6空间,C2种特设载物舱占据有全部B6 空间及A3空间的部分空间,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最前端向前不超出位于最后一横排座位 的最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且在该垂直面到最后一横排的座位的背靠最底端后部 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之间,且向前超出最后一横排座位的背靠的最底端的后部所处 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C1种特设载物舱内部为设置有单重子载物舱、多重子载物舱此两 种之任一种,单重子载物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单重子载物舱为占据有第一主载 物舱内部的全部空间、部分空间此两种之任一种,C1种特设载物舱的多重子载物舱的任一 重子载物舱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任一重子载物舱为占据该重子载物舱的主载 物舱内部的全部空间、部分空间此两种之任一种;C2种特设载物舱内部为设置有单重子载物 舱、多重子载物舱此两种之任一种,其单重子载物舱及多重子载物舱的设置原理及方式同C1 种特设载物舱相同;D种特设载物舱——为D1、D2此两种之任一种,D1种特设载物舱为同 时具备A种特设载物舱与B1种特设载物舱,D2种特设载物舱为同时具备A种特设载物舱与 C1种特设载物舱;E种特设载物舱——为E1、E2、E3此三种之任一种,E1种特设载物舱为 具备同时设置的A2种特设载物舱与B2种特设载物舱,且该E1种特设载物舱占有的A3空间 为A3空间的全部、A3空间的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E2种特设载物舱为具备同时设置的A2种 特设载物舱与B5种特设载物舱,且该E2种特设载物舱占有的A3空间为A3空间的全部、A3 空间的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E3种特设载物舱为具备同时设置的A2种特设载物舱与C2种特 设载物舱,且该E3种特设载物舱占有的A3空间为A3空间的全部、A3空间的部分此两种之 任一种;Y种特设载物舱——乘用车车身处不包括A3空间及B6空间的任一空间所具备的特 设载物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Z种特设载物舱——特设驾驶室内部及特设乘坐 室内部设置的载物舱均称为Z种特设载物舱,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A种特设载 物舱、B种特设载物舱、D1种特设载物舱的A种特设载物舱、D1种特设载物舱的B1种特设 载物舱、D2种特设载物舱的A种特设载物舱、E1种特设载物舱的A2种特设载物舱、E1种特 设载物舱的B2种特设载物舱、E2种特设载物舱的A2种特设载物舱、E2种特设载物舱的B5 种特设载物舱、E3种特设载物舱的A2种特设载物舱、Y种特设载物舱、Z种特设载物舱此十 二种特设载物舱之任一种的任一个特设载物舱均为只具备主载舱即内部没有设置任何子载物 舱简称为F型载物舱、具备单重子载物舱简称为G型载物舱、具备多重子载物舱简称为H型 载物舱此三种之任一种,C1种特设载物舱的第一主载物舱、C2种特设载物舱的第一主载物 舱、H型载物舱的第一主载物舱、G型载物舱的第一主载物舱、F型载物舱此五种之任一种均 为具备单重门即只具备第一重门的封闭式即I式载物舱、具备多种门的封闭式即J式载物舱、 部分壁结构开放式即K式载物舱、抽屉式即L式载物舱此四种之任一种,G型载物舱的单重 子载物舱的任一个子载物舱、H型载物舱的任一重的任一个子载物舱、C1种特设载物舱的单 重子载物舱的任一个子载物舱、C1种特设载物舱的多重子载物舱的任一重的任一个子载物舱、 C2种子特设载物舱的单重子载物舱的任一个子载物舱、C2种特设载物舱多重子载物舱任一重 的任一个子载物舱此六种之任一种均为具备单重门即只具备第一重门的封闭式即M式载物 舱、具备多重门的封闭式即N式载物舱、部分壁结构开放式即O式载物舱、抽屉式即P式载 物舱此四种之任一种,I式、J式、K式、L式、M式、N式、O式、P式此八种载物舱之任一 种均为具备独立的壁结构、与相邻装置共用该相邻处的壁结构此两种之任一种;I式载物舱 门为通过车身外部直接打开、通过车身外部间接打开、通过车身内部直接打开、通过车身内 部间接打开此四种之任一种,且通过车身外部直接打开及通过车身内部直接打开该两种之任 一种的载物舱门为具备装置开闭、不具备锁装置而为电动式开闭此两种之任一种,而通过 车身外部间接打开及通过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载物舱门为具备锁装置、不具 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J式载物舱的多重门为J1式多重门、J2式多重门、J3式多重门 此三种之任一种,J1式多重门具备多重门框、多重门板、多重门轴且任一重门均为独立的门 板、门轴,该多重门的门框为同一体且与载物舱的壁结构为固定连接、为一体此两种之任一 种,只有先打开该多重门相对外部的门即外重门才能打开相邻的内重门,J2式多重门具备多 重门框、多重门板、多重门轴且该多重门相对外部的门框即外重门的门框为相邻的相对内部 的门板的一部分即内重门的门板的外部面的一部分,同时外重门的门轴设置在相邻的内重门 的门板的外部面上,外重门的门板小于相邻的内重门的门板,最内部一重门的门框为载物舱 的壁结构的一部分、为与载物舱的壁结构直接固定连接此两种之任一种,只有先打开外重门 才能打开相邻的内重门;J3式多重门为同时具备了J1式多重门与J2式多重门,只有先打开 其中一种才能打另一种;J1式多重门、J2式多重门、J3式多重门均为从车身外部直接打开、 从车身外部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四种之任一种,且从车 身外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该多重门的最外部的门为具备锁装置、 不具备锁装置的电动开合式此两种之任一种,其它任一内重门均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 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而从车身内部间接打开、从车身外部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多重 门之任一重门均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K式载物舱的壁结构的开放 处即为该载物舱特设的门装置即开放式门装置,为与驾驶及乘坐室内部空间直接连通、与驾 驶及乘坐室内部空间间接连通、与乘用车外部空间间接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L式载物舱抽 屉的抽出部分为封闭式、除最下面的其它面之一面为开放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抽出部分抽 出的方式为从车身外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外部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 间接抽出此四种之任一种,且从车身外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直接抽出此两种之任一种的 该抽屉的抽出部分抽出及推入的方式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的电动式此两种之任一种, 而从车身外部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间接抽出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抽出部分抽出与推入的方 式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抽出部分为封闭式的抽出之后该封闭式 打开及关闭的方式为通过具备锁装置的一面活动壁结构打开及关闭、通过不具备锁装置的一 面活动壁结构打开及关闭此两种之任一种;M式载物舱门为通过车身外部直接打开、通过车 身外部间接打开、通过车身内部直接打开、通过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四种之任一种,且通过 车身外部直接打开及通过车身内部直接打开该两种之任一种的载物舱门为具备锁装置开闭、 不具备锁装置而为电动式开闭此两种之任一种,而通过车身外部间接打开及通过车身内部间 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载物舱门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N式载物 舱的多重门为N1式多重门、N2式多重门、N3式多重门此三种之任一种,N1式多重门具备多 重门框、多重门板、多重门轴且任一重门均为独立的门板、门轴,该多重门的门框为同一体 且与载物舱的壁结构为固定连接、为一体此两种之任一种,只有先打开该多重门相对外部的 门即外重门才能打开相邻的内重门,N2式多重门具备多重门框、多重门板、多重门轴且该多 重门相对外部的门框即外重门的门框为相邻的相对内部的门板的一部分即内重门的门板的外 部面的一部分,同时外重门的门轴设置在相邻的内重门的门板的外部面上,外重门的门板小 于相邻的内重门的门板,最内部一重门的门框为载物舱的壁结构的一部分、为与载物舱的壁 结构直接固定连接此两种之任一种,只有先打开外重门才能打开相邻的内重门;N3式多重门 为同时具备了N1式多重门与N2式多重门,只有先打开其中一种才能打另一种;N1式多重门、 N2式多重门、N3式多重门均为从车身外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外部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直接 打开、从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四种之任一种,且从车身外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直接打开 此两种之任一种该多重门的最外部的门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的电动开合式此两种之 任一种,其它任一内重门均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而从车身内部间 接打开、从车身外部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多重门之任一重门均为具备锁装置、不具 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O式载物舱的壁结构的开放处即为该载物舱特设的门装置即开放 式门装置,为与驾驶及乘坐室的内部空间直接连通、与驾驶及乘坐室内部空间间接连通、与 乘用车外部空间间接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P式载物舱抽屉的抽出部分为封闭式、除最下面 的其它面之一面为开放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抽出部分抽出的方式为从车身外部直接抽出、 从车身外部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间接抽出此四种之任一种,且从车 身外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直接抽出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抽屉的抽出部分抽出及推入的方 式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的电动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而从车身外部间接抽出、从车身 内部间接抽出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抽出部分抽出与推入的方式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 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抽出部分为封闭式的抽出之后该封闭式打开及关闭的方式为通过具备锁 装置的一面活动壁结构打开及关闭、通过不具备锁装置的一面活动壁结构打开及关闭此两种 之任一种;上述I式、J式、K式、L式、M式、N式、O式、P式中的“间接”的含义指需经 过其它装置,“直接”的含义指不经过其它装置;I式载物舱、J式载物舱、L式载物舱、M 式载物舱、N式载物舱、P式载物舱的任一重门的锁装置均为简易门锁式即为不用钥匙即可 打开与上锁的锁装置、弹子门锁式需使用钥匙、密码箱锁式使用密码打开与关闭、乘用车门 锁式此四种之任一种,乘用车门锁式为使用钥匙、不使用钥匙此两种之任一种,I式、J式、 K式、L式、M式、N式、O式、P式此八种载物舱中具备暴露在乘用车外部空间及暴露在乘用 车驾驶及乘坐室内部空间的任一种载物舱该暴露在乘用车外部空间及暴露在乘用车驾驶及乘 座室内部空间的部分均为具备透明窗、不具备透明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透明窗为固定式、 可打开式此两种之任一种,I式、J式、M式、N式此四种载物舱之任一种的任一重门为具备 透明窗、不具备透明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透明窗为固定式、可打开式此两种之任一种,I 式、J式、K式、L式、M式、N式、O式、P式此八种载物舱之任一种内部为具备附属设置、 不具备附属设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该附属设置为灯光及空调终端及音响终端及电视及与乘用 车外部摄像头相连的彩色显示屏及与驾驶乘坐室彩色显示屏相连接的摄像头及与驾驶及乘坐 室相连接的通话设备及与外部空间的空气相连通的管状风道的终端口及与乘用车水塔相连的 管状水道的终端口及与该终端口相连的载物舱内部的水池该多种装置之任一种、任多种此两 种之任一种,该水塔与管状水道相连处有水龙头可以控制,该水塔位于乘用车驾驶及乘坐室 内部、最高处的载物舱内部、乘用车外部车身处此三种之任一种,且该水塔高于任一载物舱 内部具备的水池。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乘用车,尤其是具备特设的乘坐室及特设驾驶室的乘用车。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仓背乘用车、短头乘用车、 越野乘用车、敞蓬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专用乘用车(仅为防弹、救护、殡仪此三种之任一种) 此十一种之任一种,乘客与驾驶员共处一室、乘坐条件较差,即驾驶装置产生的有害气体与物质如 的尘屑等在空气中的流动,妨害乘客的健康;乘客与驾驶员之间的动作行为、语言互相干扰反过来影响 自身,乘客之间动作行为、语言互相干扰,前排发动机声音传入车身内部对乘客造成噪声影响等;所以 乘坐条件及驾驶条件有一定的缺馅与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任一种乘用车的缺馅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乘用车,为普通、小型、活顶、高级、 仓背、短头、越野、多用途、专用乘用车及敞蓬车、旅行车此十一种乘用车之任一种,专用乘用车仅为 防弹、救护、殡仪此三种之任一种,该种乘用车不但具有特设的乘坐室及特设的驾驶室,能够减少以至 于克服上述缺馅与不足,该十一种乘用车之任一种均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此四部分组成, 发动机为各种类型之任一种,底盘为具备防抱死制动系统、具备抱死制动系统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两种 之任一种底盘为具备车身稳定系统简称Q型、不具备车身稳定系统简称R型此两种之任一种,该Q型底 盘、R型底盘此两种之任一种为具备转弯防滑系统简称S型、不具备转弯防滑系统简称T型此两种之任 一种,该S型底盘、T型底盘此两种之任一种为具备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简称U型、不具备动态稳定控制 系统简称V型此两种之任一种,该U型底盘、V型底盘此两种之任一种为具备自动稳定及牵引控制简 称W型、不具备自动稳定及牵引力控制简称X型此两种之任一种;本发明乘用车的动力系统为各种类型 之任一种,可以为下列之任一种:一、内燃机,内燃机为下列之一种:(一)普通汽油式发动机,使用 普通汽油、新配方汽油之一种做燃料,(二)普通柴油式发动机,使用普通柴油、清洁柴油之一种做燃 料,(三)代用燃料发动机,为下列之任一种:1、LPG发动机——液化石油气发动机,2、CNG发动机一 高压气态压缩天然气发动机,3、LNG发动机——低温液化天然气发动机,4、双燃料发动机,双燃料必 须同时混合使用——例LPG与柴油及CNG与柴油之一种,5、两用燃料发动机——两种燃料不能同时使 用,只能分开切换使用,例LPG与汽油及CNG与汽油之一种,6、氢燃料发动机,7、含燃料发动机, 8、生物燃料发动机;二、电池电动机;三、复合动力装置,复合动力装置指发动机、发电机、蓄 电池、电动机;四、混合动力装置,混合动力装置指发动机、发电机、蓄电池、电动机;五、燃料电池, 指氢气燃烧后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六、其它动力类型之任一种。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乘用车同时具备特设乘坐室及特设驾驶室;特设驾驶 室为一个,为具备封闭的内部空间的结构,具备前窗、窗,具备风窗洗涤器,为具备后窗、不具备 后窗此两种之任一种,为具备其它侧窗、不具备其它侧窗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左前方车身处及右前方 车身处的倒车镜,为固定顶盖、部分活顶此两种之种一种,内部具备同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相一致 的驾驶装置之任一种,内部设置有座椅,特设驾驶室的座椅为单排座、多排座此两种之任一种,且每排 座椅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个座椅均为普通座、豪华座、卧铺座此三种之任一种,特设 驾驶室的任一排具备多个座椅的该排座椅之间均为同层的关系,即座椅下部的与座椅固定连接的底板上 部面高度相同,而座椅坐臀处的座皮面的高度为相等、不相等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多排座的特设驾驶 室的任二排相邻的座椅之间均为同层、不同层的关系此两种之任一种,同层即座椅下部的与座椅固定连 接的底板的上部面高度相同,而座椅坐臀处的座皮面的高度为相等、不相等此两种之任一种,不同层为 座椅下部的与座椅固定连接的底板的上部面高低不相同,而座椅坐臀处的座皮面的高度为相等、不相等 此两种之任一种;特设驾驶室的任一排座位均具备上下特设驾驶室内该排座位的设置;特设乘坐室为一 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为具备封闭的内部空间的结构,为固定顶盖、部分活顶此 两种之任一种,内部设置有座椅,为单排座、多排座此两种之任一种,且每排座椅均为一个、多个此两 种之任一种,任一个座椅均为普通座、豪华座、卧铺座此三种之任一种;具备视野及采光装置;具备单 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特设乘坐室与特设驾驶室之间为同层、不同层此两种之任一种,同层为单层, 为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同高且顶盖最高处同高、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同高但顶盖最高处上部面不同 高、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不同高但顶盖最高处上部面同高此三种之任一种,不同层为双层,为两者底 板最低处上部面不同高且顶盖最高处上部面不同高,不同层为特设乘坐室在上层、特设乘坐室在下层此 两种之任一种;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任一特设乘坐室与特设驾驶室之间为同层、不同层此两 种之任一种,同层为该特设乘坐室与特设驾驶室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同高且顶盖最高处上部面同高、 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同高但顶盖最高处上部面不同高、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不同高但顶盖最高处上 部面同高此三种之任一种,不同层为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不同高且顶盖最高处上部面不同高;具备多 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任两个特设乘坐室之间为同层、不同层此两种之任一种,同层为该两个特设乘 坐室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同高且顶盖最高处上部面同高、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同高但顶盖最高处上 部面不同高、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不同高但顶盖最高处上部面同高此三种之任一种,不同层为该两个 特设乘坐室两者底板最低处上部面不同高且顶盖最高处上部面不同高;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 的多个特设乘坐室为均在特设驾驶室的下层、均在特设驾驶室的上层、部分特设乘坐室在特设驾驶室的 上层而部分特设乘坐室在特设驾驶室的下层此三种之任一种;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及具备多个 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此两种之任一种的任一特设乘坐室的任一排具备多个座椅的该排座椅之间均为同 层的关系,即座椅下部的与座椅固定连接的底板上部面高度相同,而座椅坐臀处的座皮面的高度为相等、 不相等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及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此两种之任一种 的任一具备多排座的特设乘坐室的任二排相邻的座椅之间均为同层、不同层的关系此两种之任一种,同 层即座椅下部的与座椅固定连接的底板的上部面高度相同,而座椅坐臀处的座皮面的高度为相等、不相 等此两种之任一种,不同层为座椅下部的与座椅固定连接的底板的上部面高低不相同,而座椅坐臀处的 座皮面的高度为相等、不相等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特设乘坐室为下列之任 一种:一、均为A种特设乘坐室,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为该特设乘坐室有部分结构为车身左右后侧的 外围处的一部分,二、同时具备A种特设乘坐室及B种特设乘坐室,B种特设乘坐室为不具备部分结构 为车身左右后侧的外围处的一部分的特设乘坐室,B种特设乘坐室内的任一排座位不具备直接上下该特 设乘坐室该排座位的设置,必须通过车身的其它设置上下该排座位;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该 单个特设乘坐室为A种特设乘坐室;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任一排座位及 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特设乘坐室的任一排座位均具备上下该排座位的设置;特设驾驶室及任 一个特设乘坐室均具备灯光,任一个座位均具备安全设置;敞蓬乘用车为特设乘坐室及特设驾驶室最少 一个为敞蓬,活顶乘用车为特设乘坐室及特设驾驶室最少一个是活顶,仓背乘用车为特设乘坐室及特设 驾驶室最少一个是仓背。
具备单排座即只具备驾驶座排座位的特设驾驶室该单排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 所处的平面的高度及具备单排座的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该单排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 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均为40cm以上、40cm、40cm以下此三种之任一种,该高度为40cm以上的 该特设驾驶室及该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车的设置均为车身壁处上下车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 合的上下车的辅助装置,该高度为40cm、40cm以下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特设驾驶室及该A种任一个特 设乘坐室上下车的设置均为车身壁处上下车的门装置;只具备单层座位且该层座位为多排的特设驾驶室 该单层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及只具备单层座位且该层座位为 多排的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均为40cm 以上、40cm、40cm以下此三种之任一种,一、该高度为40cm以上的该特设驾驶室上下该特设驾驶室的 设置为上下驾驶座排座位的车身壁处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及上下非驾驶座排 座位的装置,非驾驶座排座位为单排座位、多排座位此两种之任一种,该单排非驾驶座排座位及该多排 非驾驶座排座位均具备上下的设置,非驾驶座排座位为单排的上下非驾驶座排座位的装置为上下该排座 位的车身壁处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上下的辅助装置,非驾驶座排座位为多排的上下该多排非驾驶 座排座位的装置及方式为通过单排座位的车身壁处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上下 简称为B种、可同时通过多排座位的车身壁处的多排不同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上下的辅助装置上 下简称为C种此两种之任一种,上下该多排非驾驶座排座位的装置及方式为B种的该多排非驾驶座排座 位之间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上下该多排非驾驶座排座位的装置及方式为C种的该多排非驾驶座排座 位之间为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简称为C1种、不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简称为C2种、部分排座位之间 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而部分排座位之间不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简称为C3种此三种之任一种,该C2 种的每排座位均具备车身壁处上下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该C3种的部分排座 位之间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的该部分排座位上下的装置及方式为通过该部分排座位的单排座位的车 身壁处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上下、为可同时通过该部分排座位的多排座位的多 排不同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上下此两种之任一种,该C3种的部分排座位之间 不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的该部分排座位为该部分排座拉的每排座位均具备车身壁处上下的门装置及 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二、该高度为40cm以上的该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的设置及 方式为通过单排座位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上下简称D1种、可同时通过多排座 位车身壁处的多排不同的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辅助装置上下简称为D2种此两种之任一种,该 上下的设置及方式为D1种的该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多排座位之间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该上下 的设置及方式为D2种的该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多排座位之间为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简称为D21 种、不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简称为D22种、部分排座位之间为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而部分排座位之 间为不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简称为D23种此三种之任一种,该D22种的每排座位均具备车身壁处上下 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该D23种的部分排座位之间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的该 部分排座位上下的装置为通过车身壁处单排座位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该部分 排座位具备可同时通过该部分排座位的多排座位的车身壁处多排不同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 下的辅助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该D23种的部分排座位之间不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的该部分排座位的 每排座位均具备车身壁处上下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三、该高度为40cm、40cm 以下此两种之任一种的特设驾驶室上下的设置同上述该高度为40cm以上的特设驾驶室上下的设置不同 的是车身壁处的门装置不具备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其余均相同,四、该高度为40cm、40cm以下 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的设置及方式同上述该高度为40cm以上的该A种任一 个特设乘坐室上下的设置及方式不同的是车身壁处的门装置不具备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其余均相 同;具备不同层座位的特设驾驶室的驾驶座排座位为在特设驾驶室内部的最下层、非最下层此两种之任 一种,该位于特设驾驶室内部最下层的驾驶座排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 的高度为40cm以上、40cm、40cm以下此三种之任一种,该高度为40cm以上的该驾驶座排座位具备车 身壁处上下该排座位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辅助装置,该高度为40cm、40cm以下上两种之任一 种的该驾驶座排座位具备上下该排座位的车身壁处的门装置;位于非最下层的驾驶座排座位上下该排座 位的设置为下列之任一种:一、该排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 40cm以上,该排座位具备车身壁处上下该排座位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使用上下该排座位的辅助 装置,二、该排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40cm以下此两 种之任一种,该排座位具备上下该排座位的车身壁处的门装置;具备不同层座位的特设驾驶室内部任两 排相邻的不同层座位之间及具备不同层座位的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内部任两排相邻的不同层座位之 间均为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及台阶、不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及台阶此两种之任一种,不具备相连通 的人行通道及台阶为该两排相邻的不同层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之间的高度差为40cm以 上、40cm、40cm以下此三种之任一种,且具备不同层座位的特设驾驶室内部任两排相邻的同层座位之 间及具备不同层座位的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内部的任两排相邻的同层座位之间均为具备相连通的人 行通道、不具备相连通的人行通道此两种之任一种,即具备不同层座位的特设驾驶室内部任一排非驾驶 座排座位上下该排座位的设置及具备不同层座位的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任一排座位上下该排座位 的设置均为下列之任一种:一、该排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 40cm以上,该排座位为最下层、非最下层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最下层、非最下层特指驾驶室内部及A 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内部的最下层及非最下层,该排座位具备的上下该排座位的设置为下列之任一种: (一)只供上下该排座位使用的设置,为车身壁处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使用的上下的辅助装置, (二)该排座位同其它排座位具备可共用的上下的设置,(三)该排座位具备只供该排座位使用的上下 该排座位的设置即车身壁处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使用的上下的辅助装置,同时具备同其它排座位 可共用的上下的设置,二、该排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 40cm以下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排座位为最下层、非最下层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最下层、非最下层特指 驾驶室内部及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内部的最下层及非最下层,该排座位具备(一)只供上下该排座位 使用的设置,为车身壁处的门装置,(二)该排座位同其它排座位具备可共用的上下的设置,(三)该排 座位具备只供该排座位使用的上下该排座位的设置即车身壁处的门装置,同时具备同其它排座位共用 的上下的设置。
特设驾驶室具备的上下该特设驾驶室的装置为同时具备直接装置及间接装置,直接装置为下列三种 之任一种:一、直接通过特设驾驶室门上下特设驾驶室,该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二、通过 特设驾驶室门及与该门相结合的辅助装置上下特设驾驶室,该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三、同 时具备直接通过特设驾驶室的门上下特设驾驶室及通过特设驾驶室的其它门及与该其它门相结合的辅 助装置上下此两种,该门及该其它门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直接通过特设驾驶室的门上下特 设驾驶室为该特设驾驶室门处的特设驾驶室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 面的高度为40cm、40cm以下此两种之任一种,且该上部面为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 位置处,通过特设驾驶室门及与该门相结合的辅助装置上下特设驾驶室为该特设驾驶室门处的座位下部 固定座位的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且该上部面为位于距离车身外部 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间接装置为特设驾驶室的一定数目的不能直接上下特设驾驶室的门及与 该门相连通使用的其它装置,其它装置为多功能舱、特设乘坐室、同时具备多功能舱与特设乘坐室此三 种之任一种,多功能舱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多功能舱为相连通、不相连通、部分相连 通部分不相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该任一个多功能舱为能直接上下车身的具备独立内部空间的结构,其 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任一个门为具备上下的辅助装置、不具备上下的辅助装置此两种之 任一种,具备上下辅助装置的为该门处多功能舱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 为40cm以上,且该上部面为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不具备辅助装置的为该 门处多功能舱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40cm以下此两种之任一 种且该上部面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任一个门具备窗、不具备窗此两种之任 一种,该窗为活动式、固定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活动式为电动式、手动式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个多 功能舱内部为具备附属多功能装置、不具备附属多功能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附属多功能装置为贮存物 品装置、洗手间装置、卫生间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任两种、同时具备该三种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具 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做为其它装置与特设驾驶室的不能直接上下特设驾驶室的门联合使用的 特设乘坐室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多个特设乘坐室为相互之间均相连通、均不连通、部分相 连通部分不相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同时具备多功能舱及特设乘坐室为该多功能舱及特设乘坐室均能与 特设驾驶室不能直接上下特设驾驶室的门相连通使用、二者只能相连通后与特设驾驶室不能直接上下特 设驾驶室的门相连通使用此两种之任一种。
具备一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该特设乘坐室具备的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装置为间接装置、同时具 备直接装置及间接装置此二种之任一种,直接装置为下列三种之任一种:一、直接通过特设乘坐室门上 下特设乘坐室,该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二、通过特设乘坐室门及与该门相结合的辅助装置 上下特设乘坐室,该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三、为同时具备直接通过特设乘坐室门上下特设 乘坐室及通过特设乘坐室其它门及与该其它门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上下特设乘坐室此两种,该门及 其它门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直接通过特设乘坐室门上下特设乘坐室为该特设乘坐室门处的 特设乘坐室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下、40cm此两 种之任一种且该上部面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通过特设乘坐室门及与该门相 结合的辅助装置上下该特设乘坐室为该特设乘坐室门处的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到地 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且该上部面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具备 一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间接装置为通过特设乘坐室的一定数目的不能直接上下 该特设乘坐室的门及与该门相连通使用的其它装置,该其它装置为多功能舱、特设驾驶室、同时具备多 功能舱及特设驾驶室此三种之任一种,多功能舱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多功能舱为相连 通、不相连通、部分相连通部分不相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该任一个多功能舱为能直接上下车的具备独 立的内部空间的结构,其门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任一个门为具备上下的辅助装置、不具备 上下的辅助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上下辅助装置的为该门处多功能舱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 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且该上部面为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 不具备轴助装置的为该门处多功能舱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 下、40cm此两种之任一种,且该上部面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任一个门为 具备窗、不具备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窗为活动式、固定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活动式为电动式、手动 式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个多功能舱内部为具备附属多功能装置、不具备附属多功能装置此两种之任一 种,附属多功能装置为贮存物品装置、洗手间装置、卫生间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任两种、同时具备该 三种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同时具备多功能舱及特设驾驶室为该多功能舱及特设驾驶室均能与特设乘坐 室不能直接上下特设乘坐室的门相连通使用、二者只能相连通与特设乘坐室的不能直接上下特设乘坐室 的门相连通使用此两种之任一种;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B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该特设乘 坐室的装置为间接装置,该间接装置为B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不能直接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一定数目 的门及与该门相连通使用的其它装置,其它装置为特设驾驶室、多功能舱、A种特设乘坐室、同时具备 A种特设乘坐室及B种特设乘坐室、同时具备多功能舱及特设驾驶室、同时具备多功能舱及特设乘坐室、 同时具备特设驾驶室及特设乘坐室、同时具备多功能舱及特设乘坐室及特设驾驶室此八种之任一种,多 功能舱均具备的上下装置与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做为特设乘坐室的上下的间接装置的多功能 舱的上下的装置相同;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该多个特设乘坐室之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的 装置为下列之任一种:一、间接装置上下该特设乘坐室,二、同时具备直接装置与间接装置,该直接装 置及间接装置均能上下该特设乘坐室;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该A 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直接装置同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上下该单个特设乘坐室的直接装置 相同,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该A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的间接装置为该特设乘坐室一定数 目的不能直接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门及与该门连通使用的其它装置,其它装置为下列七种之任一种:一、 车身处多功能舱,二、特设驾驶室;三、特设乘坐室,四、同时具备车身处多功能舱及特设驾驶室为下 列之任一种:(一)通过该多功能舱及特设驾驶室均能上下,(二)通过特设驾驶室与多功能舱连通使用 才能上下,(三)通过特设驾驶室与部分多功能舱连通使用才能上下,同时通过另一部分多功能舱能够 上下,五、同时具备车身处多功能舱及特设乘坐室,为下列之任一种:(一)通过该多功能舱及特设乘 坐室均能上下,(二)通过特设乘坐室及多功能舱相连通使用才能上下,(三)通过部分特设乘坐室与部 分多功能舱相连通使用才能上下,同时通过下列之任一种能够上下:(1)另一部分多功能舱、另一部分 特设乘坐室此两种之任一种均能上下,(2)通过另一部分多功能舱能够上下,同时通过另一部分特设乘 坐室能够上下,六、同时具备特设驾驶室及特设乘坐室,为下列之任一种:(一)通过特设驾驶室及特 设乘坐室均能上下,(二)通过特设驾驶室及特设乘坐室相连通使用才能上下,(三)通过特设驾驶室与 部分特设乘坐室相连通使用才能上下,同时能通过另一部分特设乘坐室上下,七、同时具备多功能舱、 特设驾驶室、特设乘坐室,为下列之任一种:(一)通过多功能舱、特设驾驶室、特设乘坐室均能上下, (二)通过任两种的部分的连通使用才能上下,同时通过该三种之任一种均能独立上下,(三)通过该 三种的连通才能上下,(四)通过任两种的部分的连通使用才能上下,同时通过该三种的连通使用能独 立上下,(五)通过任两种的连通使用才能上下,同时能通过该三种的连通使用独立上下,同时能通过 该三种之任一种均能独立上下;上述一、四、五、七此四种中的多功能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 多个多功能舱之间为相连通、不相连通、部分相连通部分不相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任一个多功能舱为 能直接上下车身的具备独立的内部空间的结构,任一个多功能舱均为固定车体的一部分,其门为一个、 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任一个门为具备上下的辅助装置、不具备上下的辅助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具 备上下辅助装置的为该门处多功能舱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 上且该上部面为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不具备辅助装置的为该门处多功能舱 内部底板的最低处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下、40cm此两种之任一种,且该上部 面位于距离车身外部最近处能方便上下车的位置处,任一个门为具备窗、不具备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 窗为活动式、固定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活动式为电动式、手动式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个多功能舱内 部为具备附属多功能装置、不具备附属多功能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附属多功能装置为贮存物品装置、 洗手间装置、卫生间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任两种、同时具备该三种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上述三、五、 六、七此四种之任一种的特设乘坐室均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特设乘坐室为相连通、不相 连通、部分相连通部分不相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
特设驾驶室具备的上下该特设驾驶室的装置同上上一段的特设驾驶室具备的上下特设驾驶室的装 置相同,具备一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该特设乘坐室具备的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装置同上一段具备一 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该设乘坐室具备的上下特设乘坐室的装置相同,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 的B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装置同上一段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B种任一个 特设乘坐室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装置相同,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该多个特设乘坐室之A种任一 个特设乘坐室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装置同上一段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该多个特设乘坐室之A 种任一个特设乘坐室上下该特设乘坐室的装置相同。
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结构相接触连接、间隔一定距离此两种 之任一种,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多个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的关系为下列之任一种:一、 均与驾驶室为结构相接触连接,二、部分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为结构相接触连接,部分特设乘坐室与驾 驶室为间隔一定距离,三、均与驾驶室间隔一定距离;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任两个特设乘坐 室之间的关系为下列之任一种:一、结构相接触连接,二、结构为间隔一定距离;具备单个特设乘坐室 的乘用车的与驾驶室结构相接触连接的特设乘坐室及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车的任一与驾驶室结 构相接触连接的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的结构相接触连接的关系均为下列八种之任一种:一、特设乘 坐室在结构部分欠缺的一处、多处此两种之任一种与结构完整的驾驶室为接触连接,特设乘坐室的结构 指特设乘坐室的前部及前部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后部及后部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左部及左 部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右部及右部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上部及上部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 种、底板及底板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驾驶室的结构指驾驶室的上部及上部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 种、后部及后部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左部及左部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右部及右部的一部分 此两种之任一种、底板及底板的一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连接处的特设乘坐室部分 与驾驶室部分之间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方式之任一种,即驾驶室结构的一部分、多 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分开驾驶室与乘坐室,使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下列之任一种连接:(一)密 闭连接不能相连通,(二)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孔,(三)有方便开闭的门窗结构;二、结构完整的特 设乘坐室在驾驶室结构部分欠缺的一处、多处此两种之任一种与驾驶室为接触连接,连接处的特设乘坐 室部分与驾驶室部分之间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方式之任一种,即特设乘坐室结构的 一部分、多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分开乘坐室与驾驶室,使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下列之任一种连接: (一)密闭连接不能相连通,(二)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孔,(三)有方便开闭的门窗结构;三、结构 完整的特设乘坐室的一部分、多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与结构完整的驾驶室的一部分、多部分此两种之任 一种为接触连接,该接触连接处的特设乘坐室部分与驾驶室部分之间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 此三种之任一种,使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下列之任一种连接:(一)密闭连接不能相连通,(二) 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孔,(三)有方便开闭的门窗结构;四、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均为非完整结构, 在非完整结构的一处、多处此两种之任一种通过第三部分即不属于特设乘坐室也不属于驾驶室的部分连 接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连接的方式均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固定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该第三 部分两侧的特设乘坐室结构与驾驶室结构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使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下列之 任一种连接:(一)密闭连接不能相连通,(二)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孔,(三)有方便开闭的门窗结 构;五、特设乘坐室的顶盖、左侧壁、右侧壁、底板分别与驾驶室的相同结构之间即分别与驾驶室的顶 盖、左侧壁、右侧壁、底板均为相连的同一体,通过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的分开装置分开特设乘 坐室与驾驶室,该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的分开装置与顶盖、底板均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 固定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使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下列之任一种连接:(一)密闭连接不能相连 通,(二)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孔,(三)有方便开闭的门窗结构;六、特设乘坐室的顶盖、左侧壁、 右侧壁、底板分别与驾驶室的相同结构之间即分别与驾驶室的顶盖、左侧壁、右侧壁、底板有两部分结 构、三部分结构此两种之任一种为相连的同一体,通过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的分开装置分开特设 乘坐室与驾驶室,该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的分开装置与车身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固定连 接此三种之任一种,使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为下列之任一种连接:(一)密闭连接不能相连通,(二) 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孔,(三)有方便开闭的门窗结构;七、驾驶室结构的一部分、多部分此两种之 任一种在特设乘坐室结构部分欠缺处分开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同时特设乘坐室结构的一部分、多部分 此两种之任一种在驾驶室结构部分欠缺处分开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该特设乘坐室及驾驶室结构的一部 分、多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使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形成接触连接,连接处的特设乘坐室部分与驾驶 室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使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 为下列之任一种连接:(一)密闭连接不能相连通,(二)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孔,(三)有方便开闭 的门窗结构;八、上述一、二、三、四、五、六、七共七种之任一种的分开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的结构 处的设置为活动体结构,该活动体结构为下列之任一种:(一)具有方便开闭的通孔结构,(二)具有方 便开闭的门窗结构,(三)为不具备通孔结构及门窗结构的整体,为透明、非透明此两种之任一种,(四) 中部可前后折叠,上下两端之一端与车身为转动连接,另一端为活动固定;具备多个特设乘坐室的乘用 车的结构相接触连接的任两个特设乘坐室之间的结构相接触连接的关系的原理及方式与上述结构相接 触连接的特设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的结构相接触连接的方式相同。
任一特设的乘坐室的视野及采光装置为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普通视野及采光装置、同时具备特设 视野及采光装置与普通视野及采光装置此三种之任一种,任一个视野装置均为车体的一部分,特设视野 及采光装置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多个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之间为相连通的一个整体、不相连 通此两种之任一种,同时具备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与普通视野采光装置为该两种视野及采光装置为不相 连通的两种装置、为全部相连通的一个整体、为部分视野装置相连通为一个整体而另一部分视野装置不 相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具备相应的特设视野及采光空间,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为 透明材料体,设置在特设乘坐室的前壁、顶壁、左侧壁、右侧壁此四部分处,为除去门窗、侧窗及后窗 的视野及采光装置之任一种,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之任一种与乘用车的其它部分前后方向之间为流线 形、非流线形此两种之任一种,非流线形处为使用流线形透明材料体相连接;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为下 列之任一种:(1)前风窗,在乘坐室的前壁处设置,(2)垂直于水平面的左前视野的左前侧窗、垂直于 水平面的右前视野的右前侧窗,分别设置在前壁与左壁之间、设置在前壁与右壁之间,(3)垂直于水平 面的左前视野的左前上侧窗、垂直于水平面的右前视野的右前上侧窗,分别设置在前壁上部分与左壁上 部分之间、设置在前壁上部分与右壁上部分之间,(4)左前视野的左前内斜侧窗,设置在前壁与左壁之 间,右前视野的右前内斜侧窗,设置在前壁与右壁之间,(5)左前视野的左前上内斜侧窗,设置在前壁 上部分与左壁上部分之间,右前视野的右前上内斜侧窗,设置在前壁上部分与右壁上部分之间,(6)顶 盖为透明材料体、部分顶盖为透明材料体此两种之任一种形成的视野装置;任一特设乘坐室的普通视野 及采光装置为门窗、其它侧窗、后窗此三种之任一种、任两种、三种此三种之任一种。
任一特设驾驶室内部为具备特设间接视野装置彩色显示屏与乘用车外部的摄像头相连,任一特设乘 坐室内部特设间接视野及采光装置为彩色显示设备及与其相连的特设乘坐室外的摄像头,内部特设有 通话设备与特设驾驶室内部相连,具有其它必备的用电设备,特设驾驶室座位的安全设置为安全带、安 全气囊、手握固定环,特设特坐室的安全设置为下列之任一种:一、安全带、安全气囊、手握固定环, 二、安全带、安全扶手架,三、安全带、安全式方便桌,四、安全带、安全式方便桌、安全扶手架。
特设驾驶室及特设乘坐室具备附属特设载物舱,特设的载物舱为A、B、C、D、E、Y、Z此七种之任 一种,任一个特设载物舱为特设载物舱壁结构及该特设载物舱特定门装置围合成的内部为载物空间的装 置,任一个特设载物舱壁结构的形状为规则几何形状、不规则几何形状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个特设载 物舱均为固定车体的一部分;A种特设载物舱——为A1、A2此两种之任一种,A1种特设载物舱占有全 部A3空间,即驾驶及乘坐室下部与车架上部的空间,占有该A3空间的该种载物舱上部的各个部分壁结 构向上不超过上部相邻的乘用车座位的最底部所在的水平面部分,前后最长处与驾驶及乘坐室底部最长 处等长、左右最宽处与驾驶及乘坐室底部最宽处等宽、最底部到车架上部,该A3空间不包括任何底盘 装置及任何发动机装置,该A1种特设载物舱为一个;A2种特设载物舱之任一个为占据有该A3空间的 部分空间,A2种特设载物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上述高度均以地面所处的水平面计算,B 种特设载物舱——为B1、B2、B3、B4、B5此五种之任一种,B1种特设载物舱之任一个为占据有乘用车 后部车身非驾驶及乘坐室下部分的全部车身所占的空间的部分空间即B6空间的部分空间,B1种特设载 物舱为多个;B2种特设载物舱之任一个为占据有B6空间的部分空间与A3空间的部分空间,B2种特设 载物舱为B21、B22此二种之任一种,B21种特设载物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B22为多个,B2 种特设载物舱所占有的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前端为超出最后一排座位最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 垂直面的B2种特设载物舱为B21种特设载物舱,B2种特设载物舱所占有的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最 前端在最后一排座位最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该垂直面及后部的B2种特设载物舱均为B22种特设 载物舱,B22种特设载物舱为B221、B222此两种之任一种,B22种特设载物舱所占有的该A3空间的部 分空间的最前端在最后一排座位的最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到该排座位背靠最底端后部所 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的之间包括该两个垂直面的任一部分的B22种特设载物舱为B221种特设载 物舱,B22种特设载物舱所占有的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最前端在最后一排座位背靠最底端后部所处 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后部的B22种特设载物舱为B222种特设载物舱,B221种特设载物舱与B222 种特设载物舱均为多个;B3种特设载物舱为占据有B6空间的部分空间及A3空间的全部空间,B3种特 设载物舱为一个;B4种特设载物舱为占据有B6空间的全部空间及A3空间的全部空间,B4种特设载物 舱为一个;B5种特设载物舱为占据有B6空间的全部空间及A3空间的部分空间,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 的最前端向前超出乘用车最后一横排座位的最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B5种特设载物舱为 一个;C种特设载物舱——为C1、C2此两种之任一种,均为一个特设载物舱,C1种特设载物舱为占据 有全部B6空间,C2种特设载物舱占据有全部B6空间及A3空间的部分空间,该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 最前端向前不超出位于最后一横排座位的最前端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且在该垂直面到最后一 横排的座位的背靠最底端后部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之间,且向前超出最后一横排座位的背靠的 最底端的后部所处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面,C1种特设载物舱内部为设置有单重子载物舱、多重子载 物舱此两种之任一种,单重子载物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单重子载物舱为占据有第一主载物 舱内部的全部空间、部分空间此两种之任一种,C1种特设载物舱的多重子载物舱的任一重子载物舱均 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任一重子载物舱为占据该重子载物舱的主载物舱内部的全部空间、部 分空间此两种之任一种;C2种特设载物舱内部为设置有单重子载物舱、多重子载物舱此两种之任一种, 其单重子载物舱及多重子载物舱的设置原理及方式同C1种特设载物舱相同;D种特设载物舱——为D1、 D2此两种之任一种,D1种特设载物舱为同时具备A种特设载物舱与B1种特设载物舱,D2种特设载物 舱为同时具备A种特设载物舱与C1种特设载物舱;E种特设载物舱——为E1、E2、E3此三种之任一 种,E1种特设载物舱为具备同时设置的A2种特设载物舱与B2种特设载物舱,且该E1种特设载物舱占 有的A3空间为A3空间的全部、A3空间的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E2种特设载物舱为具备同时设置的A2 种特设载物舱与B5种特设载物舱,且该E2种特设载物舱占有的A3空间为A3空间的全部、A3空间的 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E3种特设载物舱为具备同时设置的A2种特设载物舱与C2种特设载物舱,且该 E3种特设载物舱占有的A3空间为A3空间的全部、A3空间的部分此两种之任一种;Y种特设载物舱— —乘用车车身处不包括A3空间及B6空间的任一空间所具备的特设载物舱,为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 种;Z种特设载物舱——特设驾驶室内部及特设乘坐室内部设置的载物舱均称为Z种特设载物舱,均为 一个、多个此两种之任一种;A种特设载物舱、B种特设载物舱、D1种特设载物舱的A种特设载物舱、 D1种特设载物舱的B1种特设载物舱、D2种特设载物舱的A种特设载物舱、E1种特设载物舱的A2种特 设载物舱、E1种特设载物舱的B2种特设载物舱、E2种特设载物舱的A2种特设载物舱、E2种特设载物 舱的B5种特设载物舱、E3种特设载物舱的A2种特设载物舱、Y种特设载物舱、Z种特设载物舱此十二 种特设载物舱之任一种的任一个特设载物舱均为只具备主载舱即内部没有设置任何子载物舱简称为F 型载物舱、具备单重子载物舱简称为G型载物舱、具备多重子载物舱简称为H型载物舱此三种之任一种, C1种特设载物舱的第一主载物舱、C2种特设载物舱的第一主载物舱、H型载物舱的第一主载物舱、G 型载物舱的第一主载物舱、F型载物舱此五种之任一种均为具备单重门即只具备第一重门的封闭式即I 式载物舱、具备多种门的封闭式即J式载物舱、部分壁结构开放式即K式载物舱、抽屉式即L式载物舱 此四种之任一种,G型载物舱的单重子载物舱的任一个子载物舱、H型载物舱的任一重的任一个子载物 舱、C1种特设载物舱的单重子载物舱的任一个子载物舱、C1种特设载物舱的多重子载物舱的任一重的 任一个子载物舱、C2种子特设载物舱的单重子载物舱的任一个子载物舱、C2种特设载物舱多重子载物 舱任一重的任一个子载物舱此六种之任一种均为具备单重门即只具备第一重门的封闭式即M式载物舱、 具备多重门的封闭式即N式载物舱、部分壁结构开放式即O式载物舱、抽屉式即P式载物舱此四种之任 一种,I式、J式、K式、L式、M式、N式、O式、P式此八种载物舱之任一种均为具备独立的壁结构、 与相邻装置共用该相邻处的壁结构此两种之任一种;I式载物舱门为通过车身外部直接打开、通过车身 外部间接打开、通过车身内部直接打开、通过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四种之任一种,且通过车身外部直接 打开及通过车身内部直接打开该两种之任一种的载物舱门为具备装置开闭、不具备锁装置而为电动式 开闭此两种之任一种,而通过车身外部间接打开及通过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载物舱门为 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J式载物舱的多重门为J1式多重门、J2式多重门、J3式 多重门此三种之任一种,J1式多重门具备多重门框、多重门板、多重门轴且任一重门均为独立的门板、 门轴,该多重门的门框为同一体且与载物舱的壁结构为固定连接、为一体此两种之任一种,只有先打开 该多重门相对外部的门即外重门才能打开相邻的内重门,J2式多重门具备多重门框、多重门板、多重 门轴且该多重门相对外部的门框即外重门的门框为相邻的相对内部的门板的一部分即内重门的门板的 外部面的一部分,同时外重门的门轴设置在相邻的内重门的门板的外部面上,外重门的门板小于相邻的 内重门的门板,最内部一重门的门框为载物舱的壁结构的一部分、为与载物舱的壁结构直接固定连接此 两种之任一种,只有先打开外重门才能打开相邻的内重门;J3式多重门为同时具备了J1式多重门与J2 式多重门,只有先打开其中一种才能打另一种;J1式多重门、J2式多重门、J3式多重门均为从车身外 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外部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四种之任一种,且从 车身外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该多重门的最外部的门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 锁装置的电动开合式此两种之任一种,其它任一内重门均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 而从车身内部间接打开、从车身外部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多重门之任一重门均为具备锁装置、 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K式载物舱的壁结构的开放处即为该载物舱特设的门装置即开放式门装 置,为与驾驶及乘坐室内部空间直接连通、与驾驶及乘坐室内部空间间接连通、与乘用车外部空间间接 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L式载物舱抽屉的抽出部分为封闭式、除最下面的其它面之一面为开放式此两种 之任一种,该抽出部分抽出的方式为从车身外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外部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直接抽出、 从车身内部间接抽出此四种之任一种,且从车身外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直接抽出此两种之任一种的 该抽屉的抽出部分抽出及推入的方式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的电动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而从车身 外部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间接抽出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抽出部分抽出与推入的方式为具备锁装置、不 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抽出部分为封闭式的抽出之后该封闭式打开及关闭的方式为通过具备锁 装置的一面活动壁结构打开及关闭、通过不具备锁装置的一面活动壁结构打开及关闭此两种之任一种; M式载物舱门为通过车身外部直接打开、通过车身外部间接打开、通过车身内部直接打开、通过车身内 部间接打开此四种之任一种,且通过车身外部直接打开及通过车身内部直接打开该两种之任一种的载物 舱门为具备锁装置开闭、不具备锁装置而为电动式开闭此两种之任一种,而通过车身外部间接打开及通 过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载物舱门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N式载 物舱的多重门为N1式多重门、N2式多重门、N3式多重门此三种之任一种,N1式多重门具备多重门框、 多重门板、多重门轴且任一重门均为独立的门板、门轴,该多重门的门框为同一体且与载物舱的壁结构 为固定连接、为一体此两种之任一种,只有先打开该多重门相对外部的门即外重门才能打开相邻的内重 门,N2式多重门具备多重门框、多重门板、多重门轴且该多重门相对外部的门框即外重门的门框为相 邻的相对内部的门板的一部分即内重门的门板的外部面的一部分,同时外重门的门轴设置在相邻的内重 门的门板的外部面上,外重门的门板小于相邻的内重门的门板,最内部一重门的门框为载物舱的壁结构 的一部分、为与载物舱的壁结构直接固定连接此两种之任一种,只有先打开外重门才能打开相邻的内重 门;N3式多重门为同时具备了N1式多重门与N2式多重门,只有先打开其中一种才能打另一种;N1式 多重门、N2式多重门、N3式多重门均为从车身外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外部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直接 打开、从车身内部间接打开此四种之任一种,且从车身外部直接打开、从车身内部直接打开此两种之任 一种该多重门的最外部的门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的电动开合式此两种之任一种,其它任一内重 门均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而从车身内部间接打开、从车身外部间接打开此两 种之任一种的该多重门之任一重门均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O式载物舱的壁结 构的开放处即为该载物舱特设的门装置即开放式门装置,为与驾驶及乘坐室的内部空间直接连通、与驾 驶及乘坐室内部空间间接连通、与乘用车外部空间间接连通此三种之任一种;P式载物舱抽屉的抽出部 分为封闭式、除最下面的其它面之一面为开放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抽出部分抽出的方式为从车身外部 直接抽出、从车身外部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间接抽出此四种之任一种,且从车 身外部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直接抽出此两种之任一种的该抽屉的抽出部分抽出及推入的方式为具备锁 装置、不具备锁装置的电动式此两种之任一种,而从车身外部间接抽出、从车身内部间接抽出此两种之 任一种的该抽出部分抽出与推入的方式为具备锁装置、不具备锁装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该抽出部分为封 闭式的抽出之后该封闭式打开及关闭的方式为通过具备锁装置的一面活动壁结构打开及关闭、通过不具 备锁装置的一面活动壁结构打开及关闭此两种之任一种;上述I式、J式、K式、L式、M式、N式、O 式、P式中的“间接”的含义指需经过其它装置,“直接”的含义指不经过其它装置;I式载物舱、J 式载物舱、L式载物舱、M式载物舱、N式载物舱、P式载物舱的任一重门的锁装置均为简易门锁式即 为不用钥匙即可打开与上锁的锁装置、弹子门锁式需使用钥匙、密码箱锁式使用密码打开与关闭、乘用 车门锁式此四种之任一种,乘用车门锁式为使用钥匙、不使用钥匙此两种之任一种,I式、J式、K式、 L式、M式、N式、O式、P式此八种载物舱中具备暴露在乘用车外部空间及暴露在乘用车驾驶及乘坐室 内部空间的任一种载物舱该暴露在乘用车外部空间及暴露在乘用车驾驶及乘座室内部空间的部分均为 具备透明窗、不具备透明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透明窗为固定式、可打开式此两种之任一种,I式、J 式、M式、N式此四种载物舱之任一种的任一重门为具备透明窗、不具备透明窗此两种之任一种,该透 明窗为固定式、可打开式此两种之任一种,I式、J式、K式、L式、M式、N式、O式、P式此八种载物 舱之任一种内部为具备附属设置、不具备附属设置此两种之任一种,该附属设置为灯光及空调终端及音 响终端及电视及与乘用车外部摄像头相连的彩色显示屏及与驾驶乘坐室彩色显示屏相连接的摄像头及 与驾驶及乘坐室相连接的通话设备及与外部空间的空气相连通的管状风道的终端口及与乘用车水塔相 连的管状水道的终端口及与该终端口相连的载物舱内部的水池该多种装置之任一种、任多种此两种之任 一种,该水塔与管状水道相连处有水龙头可以控制,该水塔位于乘用车驾驶及乘坐室内部、最高处的载 物舱内部、乘用车外部车身处此三种之任一种,且该水塔高于任一载物舱内部具备的水池。
说明书任一处的40cm、40cm以下的高度为通过测验得知普通人能够方便上下的高度,40cm以 上为普通人不能够方便上下的高度,除特别说明外,本说明书中的座位的排均是左右横排,“多排座位” 的座位的排数及座位数在乘用车的座位不超过九个的含义之内;本说明书任一处的座椅与座位的含义相 同;本说明书任一处的高度均以乘用车位于水平地面时到水平地面的高度为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备特设的乘坐室及特设的驾驶室,乘坐空间及驾驶空间相对独立,提高了 乘坐坐条件及驾驶条件,新增装置简单合理,方便制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方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乘坐室 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特设驾驶室简称驾驶室,特设乘坐室简称乘坐室,以下文字及以下具体实施 方式中的实施例均同)。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方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乘坐室 及特设载物舱(特设载物舱可以简称载物舱,后备箱不属于特设载物舱,以下文字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实施例均同)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方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乘坐室、 单排座后乘坐室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多排座驾驶室及后方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乘坐室 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方同层设置的多排座前乘坐室 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多排座驾驶室及后方同层设置的多排座前乘坐室 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上方不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乘 坐室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上方不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乘 坐室及在单排座前乘坐室后上方不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后乘坐室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九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上方不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乘 坐室及在单排座前乘坐室后方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后乘坐室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十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上方不同层设置的多排座前乘 坐室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十一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多排座驾驶室及后上方不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 乘坐室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十二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上方不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 乘坐室及在单排座驾驶室后方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后乘坐室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十三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方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乘坐 室及在单排座前乘坐室后上方不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后乘坐室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十四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上方及后方设置的同层的乘 坐室即多层座前乘坐室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方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乘坐室 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示意图。
图16是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的形状及结构简易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十五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的单排座后低乘坐室 与设置在驾驶室后上方及单排座后低乘坐室的上方的不同层的单排座上前乘坐室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 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十六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的单排座前乘坐室的 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十七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的单排座前乘坐室的 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20是图19本发明的第十七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的单排座前乘 坐室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十八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的单排座前乘坐室的 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十九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的单排座前乘坐室的 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的单排座前乘坐室的 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一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的单排座前乘坐室 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25是图24本发明的第二十一个实施例左室门窗、右室门窗的形状及结构关系前视(由前向后 看)简易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二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的单排座前乘坐室 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27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三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的单排座前乘坐室 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28是本发明的第二十四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的单排座前乘坐室 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29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五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的单排座前乘坐室 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第二十六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多排座驾驶室及上部的不同层的单排座上乘 坐室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31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七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多排座驾驶室及下部不同层的单排座前乘坐 室及特设载物舱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32是本发明的第二十八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上部的不同层的多排座上乘 坐室及特设载物舱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33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九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多层座驾驶室及下部的不同层的单排座下乘 坐室及特设载物舱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34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乘坐 室及下部设置的特设载物舱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35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一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多层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设置的多层座前乘 坐室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36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二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下部不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 乘坐室及后下部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后乘坐室的形状、结构及相互关系简易图。
图37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三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上方不同层设置的单排座 前乘坐室及单排座前乘坐室下部设置的特设载物舱的形状、结构及相互关系简易图。
图38是图37单排座前乘坐室的左右侧门窗与单排座前乘坐室及下部的特设载物舱的相互关系简易 图。
图39是本发明的第三十四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乘 坐室及下部的特设的载物舱、车身后部的特设的载物舱的形状、结构及相互关系简易图。
图40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五个实施例短头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设置的多排座前乘 坐室、车身后部分特设的载物舱的形状、结构及相互关系简易图。
图41是本发明的第三十六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多层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乘 坐室及车身后部的特设的载物舱的形状、结构及相互关系简易图。
图42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七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设置的多层座前乘 坐室及车身后部分特设载物舱的形状、结构及相互关系简易图。
图43是本发明的第三十八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后部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乘 坐室及多功能舱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44是本发明的第三十九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右侧同层设置的单排座前乘 坐室及车身后部设置的同层的左右各一个的单排座后乘坐室及多功能舱的形状及结构关系简易图。
图45是本发明第四十个实施例高级乘用车设置的单排座驾驶室及单排座前乘坐室的形状及结构关 系简易图。
图中1.单排座驾驶室,2.视野及采光空间,3.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4.单排座前乘坐室,5.安 全式方便桌,6.特设载物舱,7.视野及采光空间,8.三面流线透明材料体,9.单排座前乘坐室,10.安 全式方便桌,11.视野及采光空间,12.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13.单排座后乘坐室,14.安全式方便桌, 15.多排座驾驶室,16.视野及采光空间,17.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18.安全式方便桌,19.安全式方 便桌,20.多排座后乘坐室,21.安全式方便桌,22.视野及采光空间,23.单排座前乘坐室,24.特设载 物舱,25.前脚踏,26.后脚踏,27.视野及采光空间,28.单排座后乘坐室,29.特设载物舱,30.特设 载物舱,31.上脚踏,32.下脚踏,33.特设载物舱,34.视野及采光空间,35.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 36.单排座后乘坐室,37.视野及采光空间,38.多排座后乘坐室,39.视野及采光空间,40.单排坐后乘 坐室,41.视野及采光空间,42.单排座前乘坐室,43.视野及采光空间,44.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45. 单排座后乘坐室,46.单排座驾驶室,47.单排座前乘坐室,48.单排座后乘坐室,49.视野及采光空间, 50.多层座后乘坐室,51.安全扶手架,52.前风窗,53.右壁,54.顶壁,55.左壁,56.视野及采光空间, 57.视野及采光空间,58.单排座后低乘坐室,59.左前上内斜侧窗,60.单排座上前乘坐室,61.后门窗, 62.多功能舱,63.上下梯,64.后门窗,65.上脚踏,66.单排座驾驶室,67.后壁,68.前壁,69.顶盖, 70.单排座前乘坐室,71.单排座驾驶室,72.前壁,73.左前上侧窗,74.单排座前乘坐室,75.顶盖,76. 右前上侧窗,77.前风窗,78.右前上内斜侧窗,79.左前上内斜侧窗,80.顶盖,81.单排座前乘坐室, 82.前下壁,83.单排座驾驶室,84.后壁,85.右侧侧前窗,86.左侧侧前窗,87.顶盖,88.单排座前乘 坐室,89.单排座驾驶室,90.后壁,91.前壁,92.视野及采光空间,93.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94. 安全式方便桌,95.单排座前乘坐室,96.顶盖,97.单排座驾驶室,98.前下壁,99.后壁,100.前风窗, 101.右室门窗,102.左室门窗,103.单排座前乘坐室,104.海绵体,105.海绵体,106.单排座驾驶室, 107.前壁,108.右大室门窗,109.左大室门窗,110.单排座前乘坐室,111.左前侧窗,112.右前侧窗, 113.单排座前乘坐室,114.单排座驾驶室,115.螺母螺帽,116.螺母螺帽,117.转动轴,118.转动轴, 119.后壁,120.转动轴,121.转动轴,122.顶盖,123.单排座前乘坐室,124.固定穿孔,125.固定穿孔, 126.前壁,127.右侧侧前窗,128.左侧侧前窗,129.单排座前乘坐室,130.多排座驾驶室,131.视野及 采光空间,132.前风窗,133.单排座上乘坐室,134.上脚踏,135.后门窗,136.加大后备舱,137.左侧 门,138.单排座前乘坐室,139.多排座驾驶室,140.上脚踏,141.下脚踏,142.特设载物舱,143.上 脚踏,144.下脚踏,145.单排座驾驶室,146.多排座上乘坐室,147.下脚踏,148.特设载物舱,149. 特设载物舱,150.多层座驾驶室,151.安全扶手架,152.单排座下乘坐室,153.加大后备舱,154.加高 式前风窗,155.单排座驾驶室,156.特设载物舱,157.单排座前乘坐室,158.多层座驾驶室,159.多层 座前乘坐室,160.发动机盖,161.活动装置,162.车体,163.固定轴,164.前风窗,165.单排座前乘坐 室,166.单排座驾驶室,167.后壁,168.上下梯,169.单排座后乘坐室,170.单排座前乘坐室,171. 底板,172.特设载物舱,173.脚踏,174.左侧门,175.特设载物舱,176.单排座驾驶室,177.脚踏,178. 环形前风窗,179.单排座前乘坐室,180.脚踏,181.B6空间,182.多排座前乘坐室,183.特设载物舱, 184.多层座驾驶室,185.单排座前乘坐室,186.加大后备舱,187.单排座驾驶室,188.多层座前乘坐室, 189.左侧车身处,190.单排座驾驶室,191.多功能舱,192.单排座前乘坐室,193.单排座驾驶室,194. 单排座前乘坐室,195.多功能舱,196.特设载物舱,197.单排座前乘坐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15、图16中,第一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的单排座前乘坐室(4)(只有一个特设乘坐 室称为前乘坐室,多个特设乘坐室最前部相对靠后的特设乘坐室称为后乘坐室,最前部相对靠前的乘坐 室称为前乘坐室,以下实施例同,已说明的同一结构的实施方式,除特别说明的部分外,不在后面的实 施例中说明,以下同)下部与车架、后部与车身均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前部与 单排座驾驶室(1)的后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 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4)之前风窗(52)的前方及前上方为单排座前 乘坐室(4)的前部特设的乘坐视野及采光空间(2),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3)的顶壁(54)的前、 后端分别与单排座驾驶室(1)顶盖后上方、单排座前乘坐室(4)的顶盖前上方为拧装固定,使单排座 驾驶室(1)与单排座前乘坐室(4)的上部之间为流线形,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3)的左侧壁(55)、 右侧壁(53)使单排座驾驶室(1)与单排座前乘坐室(4)之间的上部空间的左侧与右侧为流线形封闭 连接,单排座前乘坐室(4)设置有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前风窗(52)、后窗,室内设置有单排座椅及 灯光装置;安全式方便桌(5)与单排座前乘坐室(4)的前壁内侧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 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4)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为前风窗(52),普通视野及采光装置为左门窗、 右门窗、后窗,单排座前乘坐室(4)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分别与单排座驾驶室(1)的左右宽度、上 下高度相等,二者为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座驾驶室(1)底板与车架为焊接连接且与单排座前乘坐室(4) 的底板相连为一体,单排座驾驶室(1)设置有左右门窗及前风窗。
图2中,第二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的单排座前乘坐室(9)位置处于车身后方,与单排座驾驶 室(1)之间为特设载物舱(6),特设载物舱(6)后壁与前壁分别与单排座前乘坐室(9)的前下部及 单排座驾驶室(1)后下部为相邻接触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均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 种之任一种,特设载物舱(6)下部与车架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特设载物舱(6) 为Y种特设载物舱;高级乘用车的单排座前乘坐室(9)下部与车架、后部与车身均为焊接、同一体、 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9)之前风窗的前方及前上方为单排座前乘坐室(9)的前 部特设的乘坐视野及采光空间(7),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8)的顶壁的前、后端分别与单排座驾驶 室(1)顶盖后上方、单排座前乘坐室(9)顶盖的前上方为拧装固定,使单排座驾驶室(1)与单排座 前乘坐室(9)的上部之间为流线形,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8)的左侧壁、右侧壁使单排座驾驶室(1) 与单排座前乘坐室(9)之间的上部空间的左侧与右侧为流线形封闭连接,单排座前乘坐室(9)设置有 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前风窗、后窗,室内设置有单排座椅;安全式方便桌(10)与单排座前乘坐室(9) 的前壁内侧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9)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 为前风窗,单排座前乘坐室(9)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分别与单排座驾驶室(1)的左右宽度、上下高 度相等,二者为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座驾驶室(1)的底板与特设载物舱(6)的底板与车架为焊接连接 且与单排座前乘坐室(9)的底板相连为一体。
图3、图15、图16中,第三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后乘坐室(13)的前部与单排座前乘 坐室(4)的后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 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安全式方便桌(14)与单排座后乘坐室(13)前壁的内侧为焊接、拧装固定、 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后乘坐室(13)设置有前风窗、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后窗、单排座椅, 单排座后乘坐室(13)的前风窗与单排座前乘坐室(4)的后上方之间为单排座后乘坐室(13)的前部 特设的的视野及采光空间(11);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12)的顶壁的前、后端分别与单排座前乘坐 室(4)顶盖的后上方、单排座后乘坐室(13)顶盖的前上方为拧装固定,使单排座前乘坐室(4)与单 排座后乘坐室(13)的上部之间为流线形,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12)的左侧壁、右侧壁使单排座后 乘坐室(13)与单排座前乘坐室(4)之间的上部空间的左侧与右侧为流线形封闭连接,单排座后乘坐 室(13)的下部与车驾、后部与车身均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后乘坐室(13) 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为前风窗。单排座前乘坐室(4)及单排座后乘坐室(13)及单排座驾驶室(1) 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均分别相等,三者为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座驾驶室(1)的底板与单排座前乘坐 室(4)的底板与车架为焊接连接且与单排座后乘坐室(13)的底板相连为一体。
图4、图15、图16中,第四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4)的前部同多排座驾驶 室(15)的后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 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3)的顶壁(54)的前、后端分别与多排座驾驶室(15) 顶盖后上方、单排座前乘坐室(4)顶盖的前上方为拧装固定,使多排座驾驶室(15)与单排座前乘坐 室(4)的上部之间为流线形,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3)的左侧壁(55)、右侧壁(53)使多排座驾 驶室(15)与单排座前乘坐室(4)之间的上部空间的左侧与右侧为流线形封闭连接,单排座前乘坐室 (4)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分别与多排座驾驶室(15)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相等,二者为同层前后 排列,多排座驾驶室(15)具备左侧两个门窗及右侧两个门窗,具备左右侧窗,前部为前风窗,其底板 与车架为焊接连接且与单排座前乘坐室(4)的底板相连为一体。
图5中,第五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的多排座前乘坐室(20)的前部与单排座驾驶室(1)的后 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 之任一种,多排座前乘坐室(20)设置有前风窗、两个左侧门窗、两个右侧门窗、后窗、及多排座椅, 安全式方便桌(18)与多排座前乘坐室(20)前壁的内侧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 安全式方便桌(19)与多排座前乘坐室(20)的底板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多排 座前乘坐室(20)的前风窗前方及前上方与单排座驾驶室(1)的后上方之间为多排座前乘坐室(20) 前部的特设的视野及采光空间(16),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17)的顶壁的前、后端分别与单排座驾 驶室(1)顶盖后上方、多排座前乘坐室(20)顶盖的前上方为拧装固定,使单排座驾驶室(1)与多排 座前乘坐室(20)的上部之间为流线形,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17)的左侧壁、右侧壁使单排座驾驶 室(1)与多排座前乘坐室(20)之间的上部空间的左侧与右侧为流线形封闭连接,多排座前乘坐室(20) 下部与车架、后部与车身均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为前风 窗。多排座前乘坐室(20)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分别与单排座驾驶室(1)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相 等,二者为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座驾驶室(1)的底板与车架为焊接连接且与多排座前乘坐室(20)的 底板相连为一体。
图6中,第六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多排座前乘坐室(20)的前部与多排座驾驶室(15)的后 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 之任一种,安全式方便桌(21)与座椅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三面流线形透明材 料体(17)的顶壁的前、后端分别与多排座驾驶室(15)顶盖后上方、多排座前乘坐室(20)顶盖的前 上方为拧装固定,使多排座驾驶室(15)与多排座前乘坐室(20)的上部之间为流线形,三面流线形透 明材料体(17)的左侧壁、右侧壁使多排座驾驶室(15)与多排座前乘坐室(20)的之间的上部空间的 左侧与右侧为流线形封闭连接;多排座前乘坐室(20)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分别与多排座驾驶室(15) 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相等,二者为同层前后排列,多排座驾驶室(15)的底板与车架为焊接连接且与 多排座前乘坐室(20)的底板为一体。
图7中,第七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23)位于单排座驾驶室(1)的后上方, 其前下部与单排座驾驶室(1)的后上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 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后部与后下部与车身均为同一体、焊接、拧装固定此 三种之任一种,其下方为特设载物舱(24)及上、下前乘坐室(23)的内凹式前脚踏(25)及内凹式后 脚踏(26),内凹式前脚踏(25)、内凹式后脚踏(26)与特设载物舱(24)左侧门为一体,另一侧同样 设置有上、下单排座前乘坐室(23)的内凹式脚踏,特设载物舱(24)前、后、上、下分别与单排座驾 驶室(1)的后部、车身、单排座前乘坐室(23)下部、车架均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 一种,特设载物舱(24)为占有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A2种特设载物舱;单排座前乘坐室(23)的前风 窗的前方及前上方为乘坐室前部的特设的视野及采光空间(22),单排座前乘坐室设置在驾驶室之后上 方,其前上方与驾驶室顶部为流线形结构,单排座前乘坐室(23)设置有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前风窗、 后窗,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为前风窗。单排座前乘坐室(23)的左右宽度与单排座驾驶室(1)的左 右宽度相等,二者为不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座驾驶室(1)的底板与车架为焊接连接且与特设载物舱(24) 的底壁相连为一体。
图8中,第八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的单排座前乘坐室(23)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1)的后上 方处,单排座后乘坐室(28)设置在单排座前乘坐室(23)的后上方处,单排座后乘坐室(28)的前下 部与单排座前乘坐室(23)的后上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 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后乘坐室(28)前下部中心为透明材料、非透明材料 此两种之任一种,后部与车身为同一体、焊接、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23)、单 排座驾驶室(1)、单排座后乘坐室(28)三者上部为流线形结构;单排座前乘坐室(23)其下方为特设 载物舱(24)、特设载物舱(29),单排座前乘坐室(23)、特设载物舱(24)、特设载物舱(29)、特设 载物舱(30)、车架相邻两两之间均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驾驶室(1)、 特设载物舱(24)、车架相邻两两之间均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后乘坐室 (28)、特设载物舱(30)、特设载物舱(33)、车身相邻两两之间均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此三种 之任一种,特设载物舱(29)、特设载物舱(30))均为占有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A2种特设载物舱,特 设载物舱(33)为占据有A3空间的部分空间及B6空间的部分空间的B221种特设载物舱。单排座后乘 坐室(28)设置有前风窗、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后窗、单排座椅,其前风窗的前方及前上方为乘坐室 前部的特设的视野及采光空间(27),其下方为特设载物舱(30)、特设载物舱(33)及上、下单排座后 乘坐室(28)使用的内凹式上脚踏(31)、内凹式下脚踏(32),内凹式上脚踏(31)与特设载物舱(33) 左侧门为一体,内凹式下脚踏(32)与车身左侧为一体,车身另一侧设置有同样的内凹式脚踏,单排座 后乘坐室(28)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为前风窗。单排座前乘坐室(23)、单排座后乘坐室(28)、单排 座驾驶室(1)的左右宽度都相等,三者为不同层前后排列。
图9中,第九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后乘坐室(36)设置在单排座前乘坐室(23)的后 方,单排座后乘坐室(36)的前部与单排座前乘坐室(23)的后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 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后乘坐室(36)设置 有前风窗、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后窗、单排座椅,单排座后乘坐室(36)的前风窗与单排座前乘坐室 (23)的后上方之间为单排座后乘坐室(36)前部的特设的视野及采光空间(34),三面流线形透明材 料体(35)的顶壁的前、后端分别与单排座前乘坐室(23)顶盖后上方、单排座后乘坐室(36)顶盖的 前上方为拧装固定,使单排座前乘坐室(23)与单排座后乘坐室(36)的上部之间为流线形,三面流线 形透明材料体(35)的左侧壁、右侧壁使单排座前乘坐室(23)与单排座后乘坐室(36)的之间的上部 空间的左侧与右侧为流线形封闭连接,特设载物舱(24)前、后、上、下分别与单排座驾驶室(1)后 部、车身、单排座前乘座室(23)下部及单排座后乘坐室(36)前下部、车架均为焊接、拧装固定、 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后乘坐室(36)后部及下部与车身为同一体、焊接、拧装固定此三种之 任一种,内凹式脚踏(32)与车身左侧为一体,车身另一侧分别设置有同样的踏板装置,便于上下单 排座后乘坐室(36),单排座后乘坐室(36)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为前风窗。单排座前乘坐室(23) 左右宽度及单排座后乘坐室(36)的左右宽度、单排座驾驶室(1)的左右宽度均相等,单排座前乘坐 室(23)与单排座后乘坐室(36)为同层前后排列。
图10中,第十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的多排座前乘坐室(38)的前下部与单排座驾驶室(1) 的后上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 此三种之任一种,多排座前乘坐室(38)设置有前风窗、两个左侧门窗、两个右侧门窗、后窗、及多排 座椅,前风窗前方与前上方为多排座前乘坐室(38)前部的特设的视野及采光空间(37),多排座前乘 坐室(38)与单排座驾驶室(1)前上部之间为流线形,多排座前乘坐室(38)下部设置有特设载物舱 (24)及上、下多排座前乘坐室(38)的内凹式前脚踏(25)、内凹式后脚踏(26)、内凹式脚踏(32), 车身另一侧设置有同样的内凹式脚踏装置,特设载物舱(24)前、后、上、下分别与单排座驾驶室(1) 的后部、车身、多排座前乘坐室(38)下部、车架均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多排 座前乘坐室(38)后下部与车身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为 前风窗。多排座前乘坐室(38)的左右宽度与单排座驾驶室(1)的左右宽度相等,二者为不同层前后 排列。
图11中,第十一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40)设置在多排座驾驶室(15)的后 上方,其前下部同多排座驾驶室(15)的后上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 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40)设置有左侧门窗、右侧 门窗、前风窗、后窗、单排座椅,多排座驾驶室(15)及单排座前乘坐室(40)上部之间为流线形,单 排座前第室(40)的前上方为其前部特设的乘坐视野及采光空间(39),单排座前乘坐室(40)的下方 设置有上、下单排座前乘坐室(40)的内凹式脚踏(32),车身另一侧设置有同样的内凹式脚踏装置, 单排座前乘坐室(40)下部及后部与车身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 (40)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为前风窗。单排座前乘坐室(40)的左右宽度多排座驾驶室(15)的左右 宽度相等,二者为不同层前后排列。多排座驾驶室(15)的底板与车架为固定连接。
图12中,第十二个实施例中,单排座前乘坐室(42)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1)的后上方,其前 下部与驾驶室的后上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 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其前上方为其前部独立视野空间及采光空间(41),单排座前乘坐室(42) 与单排座驾驶室(1)上部之间为流线形,单排座后乘坐室(45)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1)的后方,其 与驾驶室之间为特设载物舱,该特设载物舱为占据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A2种特设载物舱;单排座后乘 坐室(45)前部与单排座前乘坐室(42)的后下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 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其前上方为其前部特设的视野及采光空间 (43),其后部与车身为同一体、焊接、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44)的顶 壁的前、后端分别与单排座前乘坐室(42)顶盖后上方、单排座后乘坐室(45)的顶盖上部之间为流线 形连接,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44)的左侧壁、右侧壁使单排座前乘坐室(42)与单排座后乘坐室(45) 的之间的上部空间的左侧与右侧为流线形封闭连接,单排座驾驶室(1)后部的载物舱的前、后、上、 下分别与单排座驾驶室(1)的后部、单排座后乘坐室(45)的前部、单排座前乘坐室(42)的下部、 车架均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该载物舱左右两则具有载物舱门及上下单排座前乘 坐室(42)的内凹式脚踏,内凹式脚踏与特设载物舱门为一体;单排座前乘坐室(42)、单排座后乘坐 室(45)均设置有前风窗、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后窗、座椅,单排座前乘坐室(42)特设的视野及采 光设置为前风窗,单排座后乘坐室(45)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为前风窗。单排座前乘坐室(42)的左 右宽度及单排座后乘坐室(45)的左右宽度与单排座驾驶室(1)的左右宽度均相等,单排座前乘坐室 (42)与单排座驾驶室(1)、单排座后乘坐室(45)均为不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坐驾驶室(1)与单排 坐后乘坐室(45)为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座驾驶室(1)的底板与后部特设载物舱的底壁及单排座后乘 坐室(45)的底板相连为一体且与车架为焊接连接。
图13中,第十三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47)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46)的后 方,其前部与单排座驾驶室(46)的后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 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密闭接触连接处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孔方便乘客与 驾驶员交流,单排座后乘坐室(48)设置在单排座前乘坐室(47)的后上方,其前下部与单排座前乘坐 室(47)的后上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 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接触连接处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孔方便乘客与乘客交流,其前上方为其前 部特设的视野及采光空间(39),单排座前乘坐室(47)的前上方为其特设的前部乘坐视野及采光空间 (2),单排座前乘坐室(47)下部与车架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后乘坐室 (48)的下部及后部与车身为焊接、同一体此二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后乘坐室(48)的下部设置有上、 下单排座后乘坐室(48)的内凹式脚踏(32),内凹式脚踏(32)与车身为一体,车身另一侧设置有同 样的内凹式脚踏装置,单排座前乘坐室(47)、单排座后乘坐室(48)均设置有左侧门窗、右侧门窗、 前风窗、后窗、单排座椅,单排座后乘坐室(48)与单排座前乘坐室(47)上部之间为流线形,单排座 前乘坐室(47)的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为前风窗及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3),单排座后乘坐室(48) 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为前风窗。单排座前乘坐室(47)的左右宽度及单排座后乘坐室(48)的左右宽 度与单排座驾驶室(46)的左右宽度相等,单排坐前乘坐室(47)与单排坐驾驶室(46)为同层前后排 列,与单排坐后乘坐室(48)为不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座驾驶室(46)具备左右门窗及前风窗,左右侧 门的底沿与底板的上部面同高,该底板与车架为焊接且与单排座前乘坐室(47)的底板相连为一体。
图14中,第十四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多层座前乘坐室(50)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46)的 后方及后上方,其前部与单排座驾驶室(46)的后部与后上部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 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接触连接处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 孔方便乘客与驾驶员交流,多层座前乘坐室(50)下部与车架、后下部与车身均为焊接、同一体、拧装 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多层座前乘坐室(50)的前排座椅位置较低,后排座椅位置较高,多层座前乘坐 室(50)的左右宽度与单排座驾驶室(46)的左右宽度相等,多层座前乘坐室(50)的底板最低处为第 一排座椅下部的底板,其上部面与单排座驾驶室(46)的座椅下部的底板上部面同高,所以二者为同层 前后排列,在后排座椅前设置为安全扶手架(51),多层座前乘坐室(50)设置有前风窗、两个左侧门 窗、两个右侧门窗、后窗及上、下多层座前乘坐室(50)的内凹式脚踏(32),内凹式脚踏(32)与车 身为一体,车身另一侧具有同样的脚踏装置,多层座前乘坐室(50)内部前后座位之间设置有台阶,前 排座位之间具备前后人行通道,多层座前乘坐室(50)前上方为其前部特设的视野及采光空间(49), 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为前风窗。单排座驾驶室(46)的底板与多层座前乘坐室(50)的底板相连为一 体且与车架为焊接连接。
图17中,第十五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后低乘坐室(58)具备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前 风窗、左前上内斜侧窗(59)、右前上内斜侧窗、单排座椅,具备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为左前上内斜侧 窗(59)、右前上内斜侧窗、前风窗,特设的视野及采光空间为前部空间(57)及左前方空间、右前方 空间,其前下部与单排坐驾驶室(1)的后下部为互相独立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 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下部与车架、后部与车身均为焊接连接、同一体、 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左右宽度与单排座驾驶室(1)同宽,上部高度比单排座驾驶室(1)低,与 单排座驾驶室(1)为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座上前乘坐室(60)具备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前风窗、单 排座椅,设置在单排座后低乘坐室(58)的上部,底部与单排座后低乘坐室(58)顶壁为同一体,前下 部与单排座驾驶室(1)之后上部分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 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前下部占有单排坐驾驶室(1)顶盖后部较少部分,后部设 置有后门窗(61)及上、下单排座上前乘坐室(60)的多功能舱(62),多功能舱(62)顶盖与单排座 上前乘坐室(60)顶盖为焊接连接、同一体、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左侧壁、右侧壁分别与单排座 上前乘坐室(60)的左侧壁、右侧壁及车身的左侧壁、右侧壁为密闭连接,密闭连接的方式均为焊接、 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后部设置有后门窗(64),内部设置有上下梯(63),上下梯(63) 固定连接在乘用车后备箱后部及车身后部,乘客上车时先从后门(64)进入多功能舱(62),再通过上 下梯(63)、后备箱上部、后门窗(61)进入单排座上前乘坐室(60),下车时正好相反;多功能舱(62) 的顶壁的后部与单排座上前乘坐室(60)的顶壁为同高、稍低、稍高此三种之任一种,左侧壁及右侧 壁后部之间的左右宽度与单排座上前乘坐室(60)的左右宽度为同宽、稍小此两种之任一种,乘客也能 够首先蹬上单排座后低乘坐室(58)后部车身壁两侧上设置的固定脚踏再打开单排座上前乘坐室(60) 两侧门上下单排座上前乘坐室(60),下车时正好相反,例如左侧车身壁上的内凹式上脚踏(65)及内 凹式下脚踏(32),车身右侧设置有同样的内凹式脚踏。单排座上前乘坐室(60)与单排座驾驶室(1) 左右宽度相等,与单排座驾驶室(1)为不同层前后排列,其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为前风窗,其前上 方为其特设的视野及采光空间(56),单排座后低乘坐室(58)四、侧壁、顶壁均为加强结构、普通 结构此两种之任一种,单排座上前乘坐室(60)的四角、侧壁、顶盖均为加强结构、普通结构此两种之 任一种,单排座驾驶室(1)的四角、侧壁、顶盖均为普通结构、加强结构此两种之任一种,后备箱的 四角、侧壁、顶壁均为普通结构、加强结构此两种之任一种。单排座上前乘坐室(60)及单排座后低乘 坐室(58)、单排座驾驶室(1)的左右宽度均相等,单排座上前乘坐室(60)与单排座后低乘坐室(58) 为不同层上下排列,单排座后低乘坐室(58)与单排座驾驶室(1)为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座驾驶室(1) 的底板与车架为焊接且与后低乘坐室(58)的底板相连为一体。乘用车后备箱的门为左侧门及右侧门。
图18中,第十六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70)具备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后窗、 单排座椅,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66)后部,其前壁(68)中心部分及驾驶室后壁(67)中心部分均为 下列之任一种:一、透明材料体,二、非透明材料体,三、既有透明部分又有非透明部分;其顶盖(69) 与驾驶室(66)顶盖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 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其前壁(68)与驾驶室后壁(67)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 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边缘部分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后部与车身、下部与 车架均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为全部使用透明材料体的顶 盖、顶盖使用的部分透明材料体此两种之任一种。顶盖前上方为其特设采光及视野空间。单排座前乘坐 室(70)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分别与单排座驾驶室(66)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相等,二者为同层前 后排列,单排座驾驶室(66)具备左右门窗及前风窗,左右侧门的下沿与底板的上部面同高,其底板与 车架为焊接且与单排座前乘坐室(70)的底板相连为一体。
图19、图20中,第十七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74)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71) 的后部,设置有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后窗,其顶盖(75)与驾驶室的顶盖为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 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驾驶室没有后壁,乘坐室与驾驶室之间 被乘坐室前壁(72)隔开为密闭连接的两部分,单排座前乘坐室(74)后部与车身、下部与车架均为焊 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74)特设置有左前上视野及采光装置左前上 侧窗(73)、右前上视野及采光装置右前上侧窗(76),左前上部、右前上部为其特设的视野及采光空间, 单排座前乘坐室(74)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分别与单排座驾驶室(71)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相等, 二者为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座驾驶室(71)具备左右门窗及前风窗,左右侧门的下沿与底板的上部面同 高,其底板与车架为焊接且与单排座前乘坐室(74)的底板相连为一体。
图21中,第十八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81)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66)的后 部,设置有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后窗,特设的的视野及采光装置为前风窗(77)、左前上内斜侧窗(79)、 右前上内斜侧窗(78),其前上部、左前上部、右前上部为特设的视野及采光空间,其前下壁(82)与 驾驶室后壁(67)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 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后部与车身、下部与车架均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单 排座前乘坐室(81)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分别与单排坐驾驶室(66)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相等,为同 层前后排列,单排座驾驶室(66)具备左右门窗及前风窗,左右侧门的下沿与底板的上部面同高,其底 板与车架为焊接且与单排座前乘坐室(81)的底板相连为一体。
图22中,第十九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88)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83)的后 部,设置有后窗,其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分别与单排座驾驶室(83)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相等,为同 层前后排列,顶盖(87)与驾驶室(83)的顶盖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 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88)没有前壁,单排座驾驶 室(83)的后壁(84)隔开与单排座前乘坐室(88)之间的内部空间,单排座驾驶室(83)的后壁(84) 与单排座前乘坐室(88)之间为密闭连接,密闭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 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88)的后部与车身、下部与车架均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 种,单排座前乘坐室(88)的左前部的视野及采光装置为左侧侧前窗(86)、右前部的视野及采光装置 为右侧侧前窗(85),左侧侧前窗(86)分别由左前部分与左侧部分合二为一形成,左前部分为特设视 野及采光装置,左侧部分为普通视野及采光装置,二者为一整体,即同时具备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和普 通视野及采光装置,与左侧门为一体,右侧侧前窗(85)分别由右前部分与右侧部分合二为一形成,右 前部分为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右侧部分为普通视野及采光装置,二者为一整体,即同时具备特设视野 及采光装置和普通视野及采光装置,与右侧门为一体;即单排座前乘坐室(88)的左前方、右前方为其 特设的视野及采光空间,单排座驾驶室(83)具备左右门窗及前风窗,左右侧门的下沿与底板的上部面 同高,其底板与车架为焊接且与单排座前乘坐室(88)的底板相连为一体。
图23中,第二十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95)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89)的后 部,设置有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前风窗、后窗,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分别与单排座驾驶室(89)的左 右宽度、上下高度相等,与单排座驾驶室(89)为同层前后排列,其顶盖(96)前部与驾驶室顶盖后部 为流线形下凹,下凹处为特设视野及采光空间(92),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为前风窗,为了减少车辆前 进中空气的阻力,使用三面流线形透明材料体(93)连接单排座前乘坐室顶盖(96)前部与单排座驾驶 室(89)顶盖的后部;单排座前乘坐室(95)的前壁(91)上部与单排座驾驶室(89)后壁(90)的上 部设置有方便开闭的小型通孔,方便乘客与驾驶员。前壁(91)的内侧壁设置有安全式方便桌(94), 与前壁(91)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95)的前壁(91)与单排 座驾驶室(89)的后壁(90)为相邻接触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 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95)后部与车身、下部与车架均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 单排座驾驶室(89)具备左右门窗及前风窗,左右侧门的下沿与底板的上部面同高,其底板与车架为焊 接且与单排座前乘坐室(95)的底板相连为一体。
图24、图25中,第二十一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103)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 (97)的后部,单排座前乘坐室(103)设置有后窗,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分别与单排座驾驶室(97) 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相等,与单排座驾驶室(97)为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座前乘座室(103)的顶盖 为左室门窗(102)与右室门窗(101)两个室门窗的上部分组成,该两个室门窗形成乘坐室的上部、左 侧、右侧的大部分,左室门窗(102)与右室门窗(101)在单排座前乘坐室(103)的顶部左右中分处 为活动、错位、密闭、弹性连接,左室门窗(102)与右室门窗(101)的后上部均为圆弧形,方便开合, 不与单排座前乘坐室(103)的后壁碰撞,其前上部特设视野及采光设置为前风窗(100),其前上部具 备特设的视野及采光空间,其前下壁(98)与单排座驾驶室(97)后壁(99)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 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其下部与车架、 后部与车身均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103)的左室门窗(102)、 右室门窗(101)顶部里端分别为海绵体(104)与海绵体(105),海绵体(104)与左室门窗(102)里 端为粘合连接,海绵体(105)与右室门窗(101)里端为粘合连接,方便左室门窗(102)、右室门窗(101) 的开合及开合时互相之间不发生硬性摩擦与碰撞且密闭性好。单排座驾驶室(97)具备左右门窗及前风 窗,左右侧门的下沿与底板的上部面同高,其底板与车架为焊接且与单排座前乘坐室(103)的底板相 连为一体。
图26中,第二十二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110)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106) 的后部,单排座前乘坐室(110)设置有后窗,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分别与单排座驾驶室(106)的左右 宽度、上下高度相等,与驾驶室为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座前乘坐室(110)的大左室门窗(109)、大右 室门窗(108)构成单排座前乘坐室(110)的上部、左侧、右侧的大部分,右侧侧前窗(85)为大右室 门窗(108)的一部分,左侧侧前窗(86)为大左室门窗(109)的一部分,大左室门窗(109)与大右 室门窗(108)两者在单排座前乘坐室(110)上部的左右中分处为活动、错位、密闭、弹性连接方式, 即与上一个实施例的左室门窗(102)与右室门窗(101)的设置方式相同,大左室门窗(109)与大右 室门窗(108)的后上部均为圆弧形,方便开合,不与单排座前乘坐室(110)的后壁碰撞,单排座前乘 坐室(110)的顶盖与驾驶室的顶盖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拧装固定、 仅为接触连接此两种之任一种,驾驶室没有后壁,单排座前乘坐室(110)的前壁(107)分开单排座驾 驶室(106)与单排座前乘坐室(110)的内部空间,单排座前乘坐室(110)的前壁(107)与驾驶室之 间的连接方式为密闭连接,密闭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 驾驶室(106)有左侧后壁与右侧后壁,分别为左前-右后向与右前-左后向,单排座前乘坐室(110)底 部与车架、后部与车身均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其左侧侧前窗(86)的左前部分、 右侧侧前窗(85)的右前部分分别为其左前部、右前部的特设的视野及采光设置,即其左前部与右前部 为特设的视野及采光空间,单排座驾驶室(106)具备左右门窗及前风窗,左右侧门的下沿与底板的上 部面同高,其底板与车架为焊接且与单排座前乘坐室(110)的底板相连为一体。
图27中,第二十三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113)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83) 后部,单排座驾驶室(83)后壁(84)分开单排座驾驶室(83)与单排座前乘坐室(113)的内部空间, 单排座驾驶室(83)后壁(84)与单排座前乘坐室(113)为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 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113)没有前壁,其顶盖与单排座驾驶室 (83)的顶盖为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相邻接触密闭连接,接触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 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113)特设的左前部的视野及采光设置为左前侧窗(111)、右 前部的视野及采光装置为右前侧窗(112),单排座前乘坐室(113)设置有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后窗, 下部与车架、后部与车身均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其左前部及右前部为其特设的 视野及采光空间,其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分别与单排座驾驶室(83)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相等,二者 为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座驾驶室(83)其底板与车架为焊接且与单排座前乘坐室(113)的底板相连为 一体。
图28中,第二十四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123)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114) 的后部,顶盖与驾驶室顶盖为密闭连接,密闭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触连接此三种之任 一种,两者的内部空间的密闭连接即相分开的连接方式为:单排座前乘坐室(123)的前壁(126)与单 排座驾驶室(114)的后壁(119)为接触连接,单排座前乘坐室(123)前壁(126)与单排座驾驶室(114) 的后壁(119)为分开单排座前乘坐室(123)与单排座驾驶室(114)的活动体结构,均能够向后上转 动,单排座前乘坐室(123)的前壁(126)为上下两部分的活动体结构,上部分活动体结构与下部分活 动体结构之间通过左右向的转动轴(118)为转动连接,下部分的活动体结构与底板通过固定螺母螺帽 (116)为拧装固定连接,上部分活动体结构上部具备左右向的转动轴(121);单排座驾驶室(114)的 后壁(119)为上下两部分的活动体结构,上部分活动体结构与下部分活动体结构之间通过左右向的转 动轴(117)为转动连接,下部分的活动体结构与底板通过固定螺母螺帽(115)为拧装固定连接,上部 分活动体结构上部具备左右向的转动轴(120);两者的内部空间能够通行乘客和通过物品,其方式为: 单排座前乘坐室(123)的前壁(126)的底部两侧的固定穿孔与顶盖(122)后部两侧的固定穿孔(125) 通过固定螺母螺帽为拧装固定,单排座驾驶室(114)的后壁(119)底部两侧的固定穿孔与单排座前乘 坐室(123)顶盖(122)后部的两侧的固定穿孔(124)通过固定螺母螺帽拧装固定,此时单排座驾驶 室(114)与单排座前乘坐室(123)的内部空间互相连通,能够通行乘客与通过物品。单排座前乘坐室 (123)的顶盖(122)的前部与单排座驾驶室(114)的顶盖后部为下凹较浅的流线形特设视野及采光 空间,单排座前乘坐室(123)前上方顶盖处具备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前风窗,单排座前乘坐室(123) 下部与车架、后部与车身均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123)具备 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后窗,其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分别与单排座驾驶室(114)的左右宽度、上下高 度相等,二者为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座驾驶室(114)具备左右门窗及前风窗,左右侧门的下沿与底板 的上部面同高,其底板与车架为焊接且与单排座前乘坐室(123)的底板相连为一体。
图29中,第二十五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129)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83) 的后部,左侧侧前窗(128)的左前部分、右侧侧前窗(127)的右前部分为其特设视野及采光设置,左 前方、右前方为其特设视野及采光空间,单排座前乘坐室(129)具备左侧门窗、右侧门窗、后窗,单 排座前乘坐室(129)没有前壁,单排座驾驶室(83)的后壁(84)分开单排座驾驶室(83)与单排座 前乘坐室(129),单排座前乘坐室(129)后部与车身、下部与车架均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 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129)的顶盖与单排座驾驶室(83)的顶盖为焊接、拧装固定、仅为接 触连接此三种之任一种,其左右宽度、上下高度分别与单排座室驾驶室(83)的左右宽度、上下高度相 等,为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座驾驶室(83)其底板与车架为焊接且与单排座前乘坐室(129)的底板相 连为一体。
图30中,本发明的第二十六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上乘坐室(133)设置在多排座驾驶室 (130)的顶壁上部,其座位下的底板与多排驾驶室(130)的顶壁为同一体,后下部与载物舱(136) 前壁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其左右宽度与多排座驾驶室(130)的左右宽度相等, 为双层上下排列,单排座上乘坐室(133)设置有前风窗(132)为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其前部为特设 视野及采光空间(131),两侧具有左右门窗,普通视野及采光装置为左门窗、右门窗及后门窗(135), 室内具有灯光装置,后部设置有后门窗(135),上下梯(63)同车身后部为固定连接,车身后部为加大 型后备载物舱(136),特设载物舱(136)两侧设置有开闭载物舱的门,例如左侧的门(137),在车身 后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上下单排座上乘坐室(133)的内凹式上下脚踏,例如车身左侧的内凹式上脚踏 (134)及内凹式下脚踏(32),乘客能够从车身后部两侧的内凹式上下脚踏及单排座上乘坐室(133)两侧 的门进出单排座上乘坐室(133),也能够从车身后部的上下梯(63)及单排座上乘坐室(133)的后门 窗(135)进出单排座上乘坐室(133);多排座驾驶室(130)具备两个左侧门窗,两个右侧门窗,具备 左右侧窗及前风窗,其底板与车架为焊接。
图31中,第二十七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138)设置在多排座驾驶室(139) 的前下部,其顶壁与多排座驾驶室(139)的底板的前部分为同一体,前壁的上端与顶壁的前端、前壁 的下端与车架、前壁的两侧与两侧车身的里侧壁均为同一体、焊接、拧装固定、铆装固定此四种之任一 种,其左右宽度与多排座驾驶室(139)及后部车身处设置的特设载物舱(142)的左右宽度相同,与驾 驶室为不同层上下排列,单排座前乘坐室(138)设置有左右门窗为普通视野及采光装置,多排座驾驶 室(139)前部的加高型前风窗的顶端、两侧、下端与车体相邻部分均为活动固定连接,可以向上掀起, 方便发动机的检修,单排座前乘坐室(138)下部与车架、后部与载物舱(142)前部均为焊接、拧装固 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载物舱(142)设置有左车身门及右车身门及多排座驾驶室(139)内部第 二排座椅后部的底板门,左右两侧门上均设置有上下多排座驾驶室(139)的内凹式脚踏,例如通过左 侧门上的内凹式上脚踏(140)及内凹式下脚踏(141)及多排座驾驶室(139)的前排座椅左侧的门可 以上下多排座驾驶室(139)的前排座椅处,通过特设载物舱(142)左侧门上的内凹式上脚踏(143) 及内凹式下脚踏(144)及多排座驾驶室(139)的后排座椅左侧的门可以上下多排座驾驶室(139)的 后排座椅处,多排座驾驶室(139)设置有左侧两个门窗及右侧两个门窗及后窗,具备左右侧窗及前部 的加高型前风窗,特设载物舱(142)前上部分与多排座驾驶室(139)底板后部分为同一体,下部与车 架为焊接连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特设载物舱(142)的后上部分设置有后备箱式的 后门,后上部分的前部与多排座驾驶室(139)的后部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特 设载物舱(142)内部设置有灯光为其用电设备。特设载物舱(142)为占有全部B6空间及A3空间的部 分空间的B5种特设载物舱。
图32中,第二十八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多排座上乘坐室(146)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145) 及特设载物舱(148)上部与二者均为双层上下排列,单排座驾驶室(145)的顶壁的前部分向前上部车 身处升起,后部分与特设载物舱(148)顶壁的前部分相连为一体,其顶壁与特设载物舱(148)的顶壁 同时为多排座上乘坐室(146)的底板,该底板两侧与两侧车身的里侧壁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 铆装固定此四种之任一种,多排座上乘坐室(146)后部与乘用车后备舱前部为相连的一体,设置有两 个左侧门窗、两个右侧门窗及后窗,为其普通视野及采光装置,与单排座驾驶室(145)共用一个加高 型前风窗,该加高型前风窗的顶端、两侧、下端与相邻车体部分均为活动固定连接,可以向上掀起方便 发动机的检修,该加高型前风窗同时为单排座驾驶室(145)及多排座上乘坐室(146)的前壁,为多排 座上乘坐室(146)的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乘用车前方为其特设视野及采光空间,多排座上乘坐室(146) 的前排及后排座椅的乘客可以通过左右两侧的门及特设载物舱(148)左右两侧的门上固定连接的内凹 式脚踏上下多排座上乘坐室(146),例如通过特设载物舱(148)左侧门上的内凹式下脚踏(147)、内 凹式上脚踏(140)及前排座椅左侧的门可上下多排座上乘坐室(146)的前排座椅处,通过内凹式下脚 踏(147)、内凹式上脚踏(143)及后排座椅左侧的门可上下多排座上乘坐室(146)的后排座椅处;乘 用车后备舱与特设载物舱(148)为两个载物舱,内部不连通,特设载物舱(148)为一个总载物舱,内 部有多个内部空间不相连通的分载物舱,具有左右两个大型车身门,分载物舱分别具有独立的载物舱门, 从多排座上乘坐室(146)内部第二排座椅的前部及后部的底板门可以打开部分分载物舱,更加方便乘 客,分载物舱方便乘客不同的物品分别寄放,方便、简单,每个分载物舱均具备灯光设置。单排座驾驶 室(145)的底板与特设载物舱(148)的底板相连为一体且与车架为焊接连接,特设载物舱(148)为 占据有B6空间的部分空间及A3空间的部分空间的B2种特设载物舱的B21种特设载物舱。
图33中,第二十九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下乘坐室(152)设置在多层座驾驶室(150) 的后下部,多层座驾驶室(150)的底板最低处为第一排座椅下部的底板,高于单排座下乘坐室(152) 座椅下部的底板,所以单排座下乘坐室(152)与多层座驾驶室(150)为不同层,二者左右宽度相等, 单排座下乘坐室(152)设置有左右门窗,单排座下乘坐室(152)的顶壁与多层座驾驶室(150)第二 排座椅下部的底板为同一体,单排座下乘坐室(152)底板与车架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 任一种,后部为加大后备舱(153)前壁,单排座下乘坐室(152)前壁上部与多层座驾驶室(150)第 二排座椅下部的底板前端、前壁两侧与两侧车身里侧壁、前壁下部与车架均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 此三种之任一种,该前壁同时为多层座驾驶室(150)第一排座椅处的后壁,多层座驾驶室(150)第一 排座椅的驾驶座及右侧座椅的下部均设置有特设载物舱,例如驾驶座的下部的特设载物舱(149)顶壁 与驾驶座下部底板为同一体,前壁下部与车架为固定连接,前壁上部与顶壁前端为焊接、同一体、拧装 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后壁与单排座下乘座室(152)前壁的前下部分为同一体,后壁上端与顶壁后端 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底板与车架为焊接、拧装固定、同一体此三种之任一种, 底板与前壁、后壁均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设有左侧载物舱门及后部载物舱门, 后部载物舱门通过单排座下乘坐室(152)内可以打开与关闭,多层座驾驶室(150)第一排座椅的右侧 的座椅的下部设置有同样特设载物舱,特设载物舱设置有右载物舱门与后载物舱门,后载物舱门同样从 单排座下乘坐室(152)内部能够打开与关闭;多层座驾驶室(150)的第一排座椅及第二排座椅左右两 侧均设置有左右门窗,第二排座椅后部设置有后窗;第二排座椅与第一排座椅共用加高的前风窗,该加 高型前风窗的顶端、两侧、下端与相邻车体部分均为活动固定连接,可以向上掀起方便发动机的检修, 第二排座椅后部即多层座驾驶室(150)后上壁与加大后备舱(153)前上壁为同一体,加大型后备舱(153) 顶壁的里侧壁距离地面水平面的高度为大于车轮的2.5倍直径,第二排座椅前设置有安全扶手架(151), 安全扶手架(151)下部与第二排座椅下部的底板为固定连接,方便第二排座椅的乘客用手扶助,增加 安全性,第二排座椅的乘客可以通过两侧的门及两侧车身后部设置的内凹式上下脚踏上下第二排座椅 处,例如可以通过左侧的门及内凹式上脚踏(65)、内凹式下脚踏(32)上下第二排座椅处,该两个内 凹式脚踏与车身为一体,也可以设置为电动控制,而由驾驶室控制,上下车时打开成为外置状使用,而 行车时与车身合为流线形一体的内置设置。多层座驾驶室(150)第二层座椅下部的固定座椅的底板上 部面与第一层座椅下部的固定座椅的底板上部面之间的高度差大于40cm,且二者之间没有上下的连接 台阶,所以该上层座位具备与门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内置式脚踏。
图34中,本发明的第三十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157)与单排座驾驶室(155) 的底板为一体,二者为同层设置,且该底板的上部表面高于发动机的顶端,该底板与两侧车身里侧壁及 后部车身里侧壁均为同一体、焊接连接、拧装固定、匣槽固定此四种之任一种,且该底板同时为特设载 物舱(156)的顶壁,单排座前乘坐室(157)的前壁与单排座驾驶室(155)的后壁为同一体,该单排 座前乘坐室(157)的前壁的边缘部分与车身内侧为焊接连接、同一体、拧装固定、匣槽固定、粘合连 接此五种之任一种,该单排座前乘坐室(157)的前壁的非边缘部分为具有锁的门窗结构,单排座前乘 坐室(157)具备左右门窗,后部有后窗,前风窗(154)同时为单排座前乘坐室(157)的特设视野及 采光装置,特设载物舱(156)的底板与车架为同一体、焊接连接、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该特设 载物舱为占据有A3空间的全部空间的A1种特设载物舱,特设载物舱(156)具有左侧车身门及右侧车 身门,左右两侧车身门上均设置有从车身两侧上下单排座驾驶室(155)及单排座前乘坐室(157)的内 凹式脚踏做为与门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即该辅助装置与门装置成为上下特设驾驶室及特设乘坐室 的直接装置。单排座前乘坐室(157)的顶盖与单排座驾驶室(155)的顶盖相连为一体,单排座驾驶室 (155)具备左右门窗及前风窗,门的下沿与底板的上部面同高。
图35中,本发明的第三十一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多层座前乘坐室(159)设置在多层座驾驶室 (158)的后部,二者顶盖相连为一体,二者为同层,多层座前乘坐室(159)的下层座下部的底板上部 面与多层座驾驶室(158)下层座下部的底板上部面同高相连为一体且该底板与车架为同一体、焊接连 接、拧装固定、铆装固定此四种之任一种,多层座驾驶室(158)上层座的后壁的下端与该上层座下部 底板的后端、两侧与两侧车身的里侧壁均为焊接连接、同一体、拧装固定、匣槽固定此四种之任一种, 多层座前乘坐室(159)的上层座下部的底板与多层座驾驶室(158)上层座下部底板同高,且该底板均 与车身里侧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铆装固定此四种之任一种,且该底板前端均与一上下梯顶端为 同一体、焊接连接、拧装固定、匣槽固定、粘合连接此五种之任一种,该上下梯底部均与车架为同一体、 焊接连接、拧装固定、匣槽固定此四种之任一种,该上下梯两侧均与车身里侧均为同一体、焊接连接、 拧装固定、匣槽固定、粘合连接此五种之任一种,多层座前乘坐室(159)上层座椅的前部设置有安全 扶手架使乘客手抓握使用,安全扶手架的下端与下部的底板为固定连接,多层座前乘坐室(159)的前 壁同时为多层座驾驶室(158)的后壁,该前壁由多层座驾驶室(158)的上层座处的后壁、上层座下部 的底板、下层座后部的上下梯此三部分组成,多层座驾驶室(158)上层座的后壁的非边缘部分为门窗 结构,多层座驾驶室(158)前部的前风窗同时为多层座前乘坐室(159)的特设视野及采光装置,多层 座前乘坐室(159)的上层座及下层座均具备左右门窗,上层座后部具有后窗;下层座中间具备前后人 行通道,通过该下层座两侧的门窗及内部的上下梯可上下上层座,该门窗及上下梯为上层座与下层座共 用的上下车的装置,多层座前乘坐室(159)上层座位两侧下部的车身外壁处均具备内置式上下脚踏, 可上下上层座;多层座驾驶室(158)的上层座及下层座均具备左右门窗。
图36中,本发明的第三十二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165)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 (166)下部,单排座前乘坐室(165)的顶壁同时为单排座驾驶室(166)的底板,二者为不同层,单 排座后乘坐室(169)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166)的后下部,二者为同层,二者顶盖相连为一体且顶盖 最高处上部面同高,单排座前乘坐室(165)与单排座后乘坐室(169)二者为同层,单排座前乘坐室(165) 的顶壁与两侧车身里侧为同一体、焊接、拧装固定、匣槽固定此四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定(165) 的后壁为上下梯(168),该上下梯(168)两侧与两侧车身的里侧壁为焊接、同一体、拧装固定、铆装 固定此四种之任一种,该上下梯(168)的上端与单排座驾驶室(166)底板的后端及后壁(167)的下 端均为同一体、焊接连接、拧装固定、匣槽固定、粘合连接此五种之任一种,该上下梯的下端与车架为 同一体、焊接连接、拧装固定、匣槽固定此四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165)的前壁的顶端与顶 壁的前端、前壁的下端与车架、前壁的两侧与两侧车身的里侧壁均为同一体、焊接、拧装固定、铆装固 定此四种之任一种,单排座驾驶室(166)的后壁(167)上端及两侧与车身里侧、下端与底板的后端均 为同一体、拧装固定、焊接连接、匣槽固定此四种之任一种,该后壁(167)及单排座前乘坐室(165) 的后壁即上下梯(168)同时为单排座后乘坐室(169)的前壁的组成部分,单排座驾驶室(166)的后 壁(167)的非边缘部分为门窗结构,单排座后乘坐室(169)与单排座驾驶室(166)可以通过该门窗 结构及上下梯(168)连通,方便乘客与驾驶员互相之间上下;单排座驾驶室(166)、单排座前乘坐室 (165)、单排座后乘坐室(169)均具备有左右门窗,单排座驾驶室(166)具有前风窗(164),单排座 后乘坐室(169)后部具有后窗;活动装置(161)上端与相邻车体部分为水平轴的转动连接,与两侧部 分为活动固定结构的连接,例如左侧的车体部分(162)的前侧与活动装置(161)左侧为拧装固定,该 车体部分(162)的后下端为轴(163),该车体部分(162)的上端及下端与相邻的车体部分均为拧装固 定,所以该车体部分(162)可利用拧装固定的方式及轴(163)向左侧转动打开,而活动装置(161) 右侧具备相同构造的可向右侧打开的对称式的活动车体结构,而活动装置(161)前下端为活动固定, 所以可以向上转动掀起,方便随时打开发动机盖(160)检修发动机;上述左右向以面向乘用车前方为 准判断。单排座驾驶室(166)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所以具备车身 两侧的内凹式脚踏为与左右侧门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该装置与门为上下的直接装置,同时单排座 后乘坐室(169)为与不能直接上下特设驾驶室(166)的门即后壁(167)处的门相结合的上下特设驾 驶室的间接装置。
图37、图38中,本发明的第三十三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170)设置在单排 座驾驶室(1)的后上方,二者为不同层前后排列,单排座前乘坐室(170)的后部与车身为同一体、焊 接连接、拧装固定此三种之任一种,单排座前乘坐室(170)前壁与单排座驾驶室(1)后壁的后上部分 为同一体,该前壁左右两侧与两侧车身的里侧壁为同一体、焊接连接、拧装固定、铆装固定此四种之任 一种,该前壁里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安全扶手架,单排座前乘坐室(170)的底板同时是特设载物舱(172) 的顶壁(171),该顶壁(171)前端与特设载物舱(172)的前壁的顶端、顶壁后端与后部车身的里侧壁 均为同一体、焊接连接、拧装固定、铆装固定此四种之任一种,该前壁下端与车架、两侧与两侧车身的 里侧壁均为同一体、焊接连接、拧装固定、铆装固定此四种之任一种,该前壁与单排座前乘坐室(170) 前壁相连为一体,该一体结构同时是单排座驾驶室(1)的后壁,单排座驾驶室(1)底板与特设载物舱 (172)的底板相连为一体,该底板与车架为焊接连接、拧装固定、铆装固定、同一体此四种之任一种, 特设载物舱(172)左右两侧壁的上部、前部、下部、后部分别与顶壁外侧、前壁外侧、底板外侧、后 部车身外侧均为同一体、焊接连接、拧装固定、铆装固定此四种之任一种,特设载物舱(172)后壁与 后部车身里侧壁为同一体、焊接、拧装固定、铆装固定此四种之任一种,特设载物舱(172)两侧壁上 设置有载物舱门,该载舱门下部与特设载物舱为锁连接,上部与特设载物舱顶壁为水平式门轴连接,该 载物舱门上设置有内置式脚踏(173),车身另一侧具有同样设置的内置式脚踏,单排座前乘坐室(170) 左右两侧的门在车身最外部,即在特设载物舱(172)的外部,该门的下端与特设载物舱(172)两侧壁 的底端同高,该门的前部与车身为上下式轴连接,后部与车身为锁连接,该门具备手动窗;单排座前乘 坐室(170)具有特设视野装置前风窗及普通视野装置左右门窗及后窗;单排座驾驶室(1)的顶盖部分 低于单排座前乘坐室(170)的前风窗的下沿,单排座驾驶室(1)具备前风窗、左右门窗及左右侧窗。 特设载物舱(172)为A2种特设载物舱。
图39中,本发明的第三十四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179)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 (176)后部,为同层设置,单排座前乘坐室(179)的前壁同时是单排座驾驶室(176)后壁,单排座 前乘坐室(179)内部设置固定有安全扶手架,单排座驾驶室(176)下部的底板与单排座前乘坐室(179) 的下部的底板相连为一体同时是特设载物舱(175)的顶壁,特设载物舱(175)为占有A3空间的全部 空间为A1种特设载物舱,特设载物舱(175)的前壁及后壁分别为前部车身的里侧壁及后部车身的里侧 壁,两侧壁同时为车身的外侧壁,两侧壁设置有载物舱门,载物舱门的上部与顶壁为锁连接,下部为水 平式门轴与特设载物舱(175)底壁为转动式连接,特设载物舱(175)的底壁与车架为焊接连接,特设 载物舱(175)两侧门上设置有内置式脚踏,便于上下单排座驾驶室,例如左侧的内凹式脚踏(177)可 与特设驾驶室(175)左侧的门相结合上下特设驾驶室(175);单排座驾驶室(176)设置有左右门窗, 门的底部与特设载物舱(175)顶壁的上部面同高,单排座驾驶室(176)设置有前风窗,其顶盖后部与 单排座前乘坐室(179)顶盖前部为流线形下凹,单排座前乘坐室(179)设置有前部的特设视野装置环 形前风窗(178),由前风窗与两侧的左右侧窗连为一体形式,单排座前乘坐室(179)设置有左右门窗 及后窗,门的下沿与特设乘坐室(179)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同高;特设驾驶室(176)的 左右门窗与特设乘坐室(179)的左右门窗均为车身的一部分;车轮后部车身两侧设置有上下特设乘坐 室(179)的内凹式脚踏,例如左侧车身处的内凹式脚踏(180);车身后部B6空间(181)设置有两个 载物舱,该两个载物舱称为B1种特设载物舱,每一个均有相同设置的独立的上部的门,为从后部上锁, 其门锁装置同公知的高级乘用车的后备箱的门锁装置相同,该两个载物舱为左右设置,中间壁结构为其 共用结构,该两个载物舱的前壁、外侧壁、后壁、低壁均同时为车身的一部分。特设驾驶室(175)与 特设乘坐室(179)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均为40cm以上,所以 均具备与门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内置式脚踏。
图40中,本发明的第三十五个实施例中,短头乘用车多排座前乘坐室(182)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 后部,二者为同层设置,其前壁与驾驶室后壁为同一体,多排座前乘坐室(182)的前排座两侧车身处 及单排座驾驶室两侧车身处均具备左右侧门窗,且门窗下部车身外壁处均具备上下驾驶室及乘坐室的内 置式脚踏,车身后部的B6空间为设置特设载物舱(183),其前壁为多排座前乘坐室(182)的后壁的下 部分,其门锁装置在顶壁与后壁处,顶壁为门可以向上掀起,其顶壁、左壁、右壁、后壁、底壁均为后 部车身的一部分;多排座前乘坐室(182)具备后窗及除左右门窗外的其它左右侧窗,驾驶室具备前风 窗;多排座前乘坐室(182)与驾驶室顶盖相连为一体且底板相连为一体,底板与车架为固定连接。特 设驾驶室与多排座前乘坐室(182)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均为 40cm以上,所以均具备与门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内置式脚踏。
图41中,本发明的第三十六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185)设置在多层座驾驶室 (184)后部,多层座驾驶室(184)驾驶座下部的底板为多层座驾驶室(184)的底板最低处,该底板 最低处的上部面与单排座前乘坐室(185)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同高,单排座前乘坐室(185)的底板为水 平面,即底板最低处上部面与底板最高处上部面同高,多层座驾驶室(184)与单排座前乘坐室(185) 为同层设置,其前壁与驾驶室后壁为同一体,该前壁上端、两侧均与相邻车身的里侧壁为固定连接,下 端与驾驶室及乘坐室下部的底板为固定连接,单排座前乘坐室(185)与驾驶室顶盖相连为一体、底板 相连为一体,该底板与车架为固定连接,单排座前乘坐室(185)具备左右门窗及后窗,均为车身的一 部分,多层座驾驶室(184)的第二层座在第一层座的上部,上层座中间为前后人行通道,该两层座为 不同层设置,上层座的底部固定上层座的底板同时是下层座的顶壁,该顶壁的左右两侧与两侧车身的里 侧壁为同一体、焊接连接、拧装固定、铆装固定此四种之任一种,该顶壁左后部与右后部各为一个上下 台阶,台阶的上部分别与该顶壁的左后端及右后端均为同一体、焊接连接、拧装固定、铆装固定此四种 之任一种,台阶的下部与驾驶室的底板为固定连接,台阶的外侧壁与相邻车身的里侧壁为固定连接,左 右两个台阶之间为前后人行道,上层座与下层座之间通过台阶与人行过道相连通,上层座的乘客可通过 左右台阶下到下层再通过两台阶之间的人行通道及人行通道后端处左右两侧车身处的门出入上下上层 座,上层座左右两侧车身处具备左右门窗,通过该左右门及与车身两侧外壁处的辅助装置内置式脚踏可 直接上下,下层座具备左右门窗,上层座及下层座的前部均具备前风窗,该前风窗为同一前风窗;乘用 车后部车身处为加大型后备舱(186),该加大型后备舱(186)为占据有B6空间的全部空间,该加大型 后备舱的顶壁的里侧壁到地面水平面的高度等于车轮直径的2.5倍。
图42中,本发明的第三十七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多层座前乘坐室(188)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 (187)的后部,二者为同层设置,其前壁同时为驾驶室的后壁,该前壁上端与顶盖里侧壁、两侧与两 侧车身里侧壁、下端与驾驶室下部的底板均为固定连接,多层座前乘坐室(188)与驾驶室(187)顶盖 相连为一体、底板相连为一体,该底板与车架为固定连接,多层座前乘坐室(188)的上层座的底板同 时是下层座的顶壁,该底板前端与驾驶室(187)后壁为固定连接,两侧与两侧车身的里侧壁为固定连 接,该底板左后部与右后部各为一个上下台阶,台阶的上部分别与该底板的左后端及右后端均为固定连 接,台阶下部均与乘坐室下部的底板为固定连接,台阶的外侧与相邻车身的里侧壁为固定连接,左右两 个台阶之间及下层座中间为前后人行过道,上层座与下层座通过人行过道与台阶相连通,多层座前乘坐 室(188)上层座中间为前后人行通道,多层座前乘坐室(188)的上层座左右侧车身处、下层座左右侧 车身处及下层座前后人行通道后端两侧车身处均设置有左右门窗,为车身的一部分,上层座后部具备后 窗,多层座前乘坐室(188)后部左右侧车身处也具备有左右门窗,例如左侧车身处(189)处具备左侧 门窗,上层座的乘客可通过下层座两侧的门上下,也可通过左侧车身处(189)及对应的右侧车身处设 置的门上下,下层座左右侧车身处的门及左侧车身处(189)及对应的右侧车身处的门均为上层座与下 层座共用的上下的装置,上层座两侧的左右门同时具备与门相结合的两侧车身外壁处的上下的辅助装置 内置式脚踏;单排座驾驶室左右侧车身处具备左右门窗,前部具备前风窗,多层座前乘坐室(188)前 壁部分为透明材料、非透明材料此两种之任一种;乘用车尾部车身处B6空间为加大型后备舱(186)。
图43中,本发明的第三十八个实施例中,车身后部设置两个单排座乘坐室,其前壁位于同一横剖 面,均称为前乘坐室,左侧的单排座前乘坐室(192)与右侧的单排座前乘坐室与单排座驾驶室(190) 三者顶盖相连为一体、底板相连为一体,该底板与车架为固定连接,左侧的单排座前乘坐室(192)与 右侧的单排座前乘坐室之间为共用同一个前后向的壁结构相分开,该壁结构处具备左右两侧均带锁的门 窗装置,可打开使该两个前乘坐室连通为一体,可关闭使该两个前乘坐室相分开,该两个前乘坐室均具 备独立的后窗,左侧的单排座前乘坐室(192)具备左侧门窗,右侧的单排座前乘坐室具备右侧门窗, 均为车身的一部分,左侧的单排座前乘坐室(192)与单排座驾驶室(190)之间为左侧的多功能舱(191), 右侧的单排座前乘坐室与单排座驾驶室之间为右侧的多功能舱,该两个多功能舱为同一前壁、同一后壁, 该前壁同时是驾驶室的后壁,两个单排座前乘坐室的前壁相连为一体,与该两个多功能舱的后壁为同一 体,该两个多功能舱的前壁上端及后壁上端与顶盖里侧壁、两侧与两侧车身里侧壁、下端与驾驶室及乘 坐室下部的底板均为固定连接,该两个多功能舱之间共用一个前后向的壁结构,该壁结构为左右两侧均 具备带锁的门窗,打开时该两个多功能舱连通为一体,关闭时该两个多功能舱分别为两个部分,左侧的 多功能舱(191)具备左侧门窗,右侧的多功能舱具备右侧门窗,均为车身的一部分,左侧的多功能舱 (191)内部具备男性卫生间装置,右侧的多功能舱内部具备女性卫生间装置,卫生间通过卫生管道相 通车身尾端下部的便箱,便箱设置有排出出口,该排出口端具备锁装置,可打开与上锁,左侧的多功能 舱(191)与左侧的单排座前乘坐室(192)之间具备带锁的门窗装置,同时与单排座驾驶室(190)之 间具备带锁的门窗装置,右侧的多功能舱与右侧的单排座前乘坐室之间具备带锁式的门窗装置,同时与 单排座驾驶室之间具备带锁的门窗装置;单排座驾驶室(190)左右车身处具备左右侧门窗,前部具备 前风窗;单排座驾驶室(190)及两个单排座前乘坐室的乘客均可通过具备的上下的直接装置门直接上 下及通过多功能舱为间接装置上下。
图44中,本发明的第三十九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多功能舱(195)、单排座前乘坐室(194)与 单排座驾驶室(193)为同层设置,单排座驾驶室(193)的顶盖、单排座前乘坐室(194)的顶盖、多 功能舱(195)的顶壁相连为同一体,该三者的底板相连为同一体,该相连为同一体的底板同时是特设 载物舱(196)的顶壁,该顶壁左右侧、后端、前端均与车身的里侧壁为固定连接、同一体此两种之任 一种,特设载物舱(196)为占据A3空间的全部空间为A1种特设载物舱,该载物舱的前壁及后壁分别 为前部车身的里侧壁、后部车身的里侧壁,该载物舱底壁与车架为固定连接,该载物舱两侧为门,均为 车身的一部分,该左右侧门上分别设置有上下单排座驾驶室(193)及单排座前乘坐室(194)的内置式 脚踏,车身后部两侧设置有上下多功能舱(195)的内置脚踏;特设乘坐室(194)左右两侧车身处具备 左右门窗,门的底沿与下部底板的上部面同高,特设乘坐室(194)的前壁同时为驾驶室(193)的后壁, 该前壁左右两侧与左右两侧车身的里侧壁为固定连接、同一体此两种之任一种,特设乘坐室室(194) 的后壁与多功能舱(195)的前壁为同一体,该后壁左右两侧与左右两侧车身里侧壁为固定连接、同一 体此二种之任一种,特设乘坐室(194)的前壁及后壁均为两侧均具备带锁的门窗,驾驶室具备左右门 窗,前部具备前风窗,多功能舱后部具备后窗。
图45中,本发明的第四十个实施例中,高级乘用车单排座前乘坐室(197)设置在单排座驾驶室(1) 的后部,其底板最低处上部面与特设驾驶室底板上部面同高,二者为同层设置,单排座前乘坐室(197) 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两侧及后部与相邻的车身里侧壁为固定连接,前端与一上下梯后端为同一体, 该上下梯两侧与两侧车身的里侧壁为固定连接,下端与特设乘坐室(197)的底板上部面为焊接,单排 座前乘坐室(197)座位前部设置有安全扶手架,特设驾驶室(1)的后壁同时为特设乘坐室(197)的 前壁,该前壁与内部上下梯之间有一定距离,便于乘客上下,该前壁与内部上下梯之间的左右车身壁处 为特设乘坐室左右侧门,特设乘坐室(197)座位两侧具备左右侧窗,前部为前风窗,后部为后窗,座 位下部的底板下部为特设载物舱与后备舱为连通的一体,通过后备舱处的门打开与上锁;特设乘坐室 (197)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在40cm以上,所以采用特设乘坐 室(197)内部的上下梯为与特设乘坐室门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
图1-图15及图17-图24及图26-图45中乘用车特设驾驶室均为具备左右倒车镜及风窗洗涤器, 任一具备前风窗的特设乘坐室均为具备风窗洗涤器、不具备风窗洗涤器此两种之任一种,该两种之任一 种特设乘坐室内部均为具备灯光为用电设备、不具备灯光此两种之任一种,任一特设乘坐室均设置有通 话设备与特设驾驶室相连,任一特设乘坐室内部、任一特设驾驶室内部均具备彩色显示装置与乘用车外 部的摄像头相连,便于乘客及驾驶员观察乘用车外部环境的情况,特设驾驶室及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顶 盖均为固定顶盖、部分活顶此两种之任一种。
图1-图15及图17-图24及图26-图30及图32及图37、图38及图42-图43及图45特设驾 驶室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上部面为水平面,即该底板最低处上部面与最高处上部面同高,且该底板 最低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下,离地面水平面的高度较低,所以乘客可从特设 驾驶室车身外壁处的门直接上下特设驾驶室,特设驾驶室门为上下特设驾驶室的直接装置之一种,图 41特设驾驶室驾驶座排座位的下部的底板为特设驾驶室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最低处,该底板处上 部面为水平面,该水平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下,离地面高较低,所以上下特设驾驶 室的直接装置为下层座两侧车身外壁处的特设驾驶室门;图31及图34及图36及图40特设驾驶室座位 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上部面为水平面,即底板最低处上部面与最高处上部面同高,该上部面到地面所处 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离地面较高,图39特设驾驶室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为水平 面,即底板最低处上部面与最高处上部面同高,该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 以上,离地面较高;图44特设驾驶室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为水平面,即底板最低处上部 面与底板最高处上部面同高,该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离地面较高;所以上 述图31、图34、图36、图39、图40、图44特设驾驶室具备与特设驾驶室门相结合的上下车的辅助装 置,即车身特设载物舱门处、车身外壁处设置的内置式脚踏,上述特设驾驶室门及与特设驾驶室门装置 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为上下特设驾驶室的直接装置之一种;图33的多层座特设驾驶室底板最低处 上部面即下层座下部固定下层座位的底板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下,所以下层座 具备上下特设驾驶室的直接装置即下层座两侧车身外壁处的特设驾驶室门,上层座与下层座之间不具备 连接台阶,上层座下部的底板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所以上层座具备两侧车 身外壁处的门及下部车身外壁处的辅助装置内置式脚踏为上下特设驾驶室的直接装置;图35多层座特 设驾驶室底板最低处即下层座位下部固定下层座位的底板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 下,该上层座与下层座之间具备台阶,该下层座左右两侧车身外壁处具备上下特设驾驶室的门为上下特 设驾驶室的直接装置。
图1-图6的特设乘坐室、图12的单排座后乘坐室、图13的单排座前乘坐室、图17的后低乘坐 室、图18-图29的特设乘坐室、图31的特设乘坐室、图33的特设乘坐室、图36的特设乘坐室、图 41的特设乘坐室、图43的特设乘坐室座位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最低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 度均为40cm以下,所以特设乘坐室具备车身外壁处特设乘坐室门为上下特设乘坐室的直接装置,图7 -图11的特设乘坐室、图12的单排座前乘坐室、图13的单排座后乘坐室、图17的上前乘坐室、图 30的特设乘坐室、图32的特设乘坐室、图34的特设乘坐室、图37及图38的特设乘坐室、图39的特 设乘坐室及图40的特设乘坐室、图44的特设乘坐室所有的座位下部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 面的高度均为40cm以上所以均具备上下特设乘坐室的车身外壁处的门装置及同门装置相结合内置式脚 踏为辅助装置,图35的多层座特设乘坐室的底板最低处即下层座下部固定下层座的底板的上部面为水 平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下,该下层座两侧车身外壁处具备特设乘坐室门为上下特 设乘坐室的直接装置,上层座下部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上层座与 下层座之间具备相连接的台阶方便上下,同时上层座具备两侧车身外壁处的特设乘坐室门及下部车身处 的内置式脚踏为上下特设乘坐室的直接装置,图42的多层座特设乘坐室上层座与下层座之间具备台阶, 下层座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为特设乘坐室的底板最低处,其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 以下,所以特设乘坐室具备下层座两侧车身外壁处及后部车身两侧外壁处的门为上下特设乘坐室的直接 装置,上层座下部固定座位的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以上,所以上层座具备 两侧车身壁处的门装置及与门装置相结合的车身壁下部的内置式脚踏为上下特设乘坐室的直接装置;图 45的单排座特设乘坐室(197)的座位下部固定座位底板的上部面到地面所处的水平面的高度为40cm 以上,所以具备车身内的台阶为与车身两侧壁的门相结合的上下的辅助装置为上下特设乘坐室的直接装 置。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与门相结合使用的上下的辅助装置可以为下列之任一种:一、乘客下时两腿先 通过辅助装置,后通过车身壁处的门,上时顺序正好相反,该辅助装置可以是车身内部的台阶、车身内 部的上下梯、车身内部的门与台阶、车身内部的门与上下梯、车身内部的人行通道与台阶、车身内部的 人行通道与上下梯、车身内部的人行通道与门与台阶、车身内部的人行通道与门与上下梯此八种之任一 种,二、乘客下时两腿先通过车身壁处的门,后通过辅助装置,上时顺序正好相反,该辅助装置可以为 下列之任一种:(一)车身外壁处的内置式脚踏,(二)车身外壁处与车身为前后流线形一体的台阶,(三) 车身外壁处外置凸出式脚踏,(四)车身外壁处外置式阶梯,(五)车身外壁处电动控制既可车身外置凸 出又可内置式的脚踏,(六)车身外壁处电动控制的使用部分活动的车身外侧壁来覆盖与打开的与车身 固定一体的脚踏、台阶此两种之任一种(七)车身外壁处手动式活动式既可外置凸出式又可与车身形成 流线一体的脚踏,(八)门内部车身侧壁处的脚踏、台阶此二种之任一种。上述的变化均落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1)小型、仓背、短头、越野、多用途、专用乘用车及旅行车此七种之任一种乘用车驾驶及乘坐室 后部车身处设置的仅有第一主载物舱的单个特设载物舱,该单个特设载物舱与相邻的任一个特设载物舱 的内部载物空间为连通的一体、不相连通活动式结构相分开既能连通为一体又能分开此三种之任一种, (2)具备后备箱的乘用车与相邻的特设载物舱内部载物空间为一个连通整体、活动式结构相分开既能 连通为一体又能分开此两种之任一种且共用任一个特设载物舱门而形成的该特设载物舱部分,(3)普通 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敞蓬车此四种乘用车之任一种由于设置任一种特设载物舱而形成的 乘用车尾部为流线形设计时的加高式的后备舱,该加高式后备舱顶壁的里侧壁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大于、 等于车轮直径的2.5倍,该加高式后备舱与相邻的任一个特设载物舱的内部载物空间为连通的一体、不 相连通、活动式结构相分开既能连通为一体既能分开此三种之任一种;(4)特设载物舱之间相互连通之 任一种,例如,Y种特设载舱与A1种特设载物舱、A2种特设载物舱、B种特设载物舱之任一种、任多 种的连通式之任一种;特设载物舱上述的变化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特设乘坐室的特设视野装置可以是普通平面型,也可以是圆弧型,也可以是其他适用的形状,可以 是规则几何形状、不规则几何形状此两种之任一种,特设乘坐室座位为多排的,其前部的特设视野装置 可以是最前排的座位前部的特设视野装置,也可以是每横排均具备的特设视野装置,且每横排前部的特 设视野装置为同高、不同高此两种之任一种;这样的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特设驾驶室的座位及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座位均为单排的该排座位可为下列之任一种:一、纵排, 二、由纵排部分及横排部分相连而成;特设驾驶室座位及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座位均为单层多排的任一 排座位及具备不同层座位的特设驾驶室及具备不同层座位的任一个特设乘坐室的任一排座位均可为下 列之任一种:一、横排,二、纵排,三、由纵排部分及横排部分相连而成;该除去所有排座位均为横排 的变化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