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

阅读:880发布:2020-05-18

专利汇可以提供盘式制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提供一种使可靠性提高的 盘式 制动 器 。在 盘式制动器 中,在保持件形成保持件侧第一凸部,在罩形成嵌合于保持件的保持件侧第一凸部的罩侧第一凹部,在保持件的保持件侧第一凸部和罩的罩侧第一凹部之间配置弹性部件。,下面是盘式制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盘式制动器,具备:
达,其构成为接收电流的供给而生成旋转运动;
减速机构,其收容于壳体,使来自所述马达的旋转运动增强;
罩,其以覆盖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一端的开口的方式配置;
保持件,其配置于所述壳体内,对所述马达以及所述减速机构进行支承;
至少三个连接部,其将所述保持件与所述罩连结起来;
所述连接部具有:
柱状凸部,其形成于所述保持件,沿着马达轴方向突出;
有底圆筒状的凹部,其形成于所述罩,沿着马达轴方向凹入;
杯状的弹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柱状凸部与所述有底圆筒状的凹部之间;
所述弹性部件覆盖所述柱状凸部的柱状底面以及柱状侧面的所述底面侧的区域,所述连接部配置在所述马达的轴的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马达的旋转轴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保持件单元化。

说明书全文

盘式制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制动的盘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以往的盘式制动器中,具备在停车制动时等工作的停车盘式制动器机构(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91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7] 但是,专利文献1未考虑在支承内部的构成部件的保持件与壳体之间产生的振动。
[0008]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可靠性提高的盘式制动器。
[0009]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 作为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具备:达,其接收电流的供给而生成旋转运动;减速机构,其收容于壳体,并将来自所述马达的旋转运动增强;罩,其以覆盖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一端的开口的方式配置;保持件,其配置于所述壳体内,对所述马达以及所述减速机构进行支承。在所述保持件上形成有第一凸部,在所述罩上形成有与所述保持件的第一凸部嵌合的第一凹部,在所述保持件的第一凸部和所述罩的第一凹部之间配置有弹性部件。
[0011]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能够使可靠性提高。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剖面图。
[0013] 图2是本盘式制动器的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的放大图。
[0014] 图3是本盘式制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5] 图4是本盘式制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6] 图5是表示本盘式制动器的壳体内的俯视图。
[0017] 图6是本盘式制动器的罩的下表面图。
[0018] 图7是沿着图5的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基于图1至图7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
[0020] 如图1所示,在本盘式制动器1中设有:一对内侧制动垫片2及外侧制动垫片3,其隔着安装于车辆的旋转部的盘式转子D配置于轴向两侧;制动钳4。本盘式制动器1构成为制动钳浮动型。此外,一对内侧制动垫片2以及外侧制动垫片3、制动钳4以能够向盘式转子D的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在车辆的转向节等非旋转部上固定的托架5。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说明,将图1以及图2的右方设为一端侧、将左方设为另一端侧而适当地进行说明。
[0021] 作为制动钳4的主体的制动钳主体6具有:缸体部7,其配置于与车辆内侧的内侧制动垫片2对置的基端侧;爪部8,其配置于与车辆外侧的外侧制动垫片3对置的前端侧。在缸体部7形成有有底的缸体15,该有底的缸体15的内侧制动垫片2侧成为开口的大径开口部9A,其相反的一侧被具有孔部10的底壁11封闭。在该缸体15内的底壁11侧形成有与大径开口部9A连接设置、且比该大径开口部9A小径的小径开口部9B。缸体15在大径开口部9A的内周面配置有活塞密封件16。
[0022]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活塞18形成为由底部19与圆筒部20构成的有底的杯状。该活塞18以其底部19与内侧制动垫片2对置的方式收纳于缸体15内。活塞18以与活塞密封件16接触的状态能够沿轴向移动地装于缸体15的大径开口部9A内。该活塞18与缸体15的底壁11之间被作为液压室21的活塞密封件16划分。通过设于缸体部7的未图示的端口,从主缸、液压控制单元等未图示的液压源向该液压室21供给液压。
[0023] 在活塞18的内周面上,沿周向形成多个凹部即旋转限制用纵槽22。在活塞18的底部19的、与内侧制动垫片2对置的另一端面的外周侧设有凹部25。该凹部25与形成于内侧制动垫片2的背面的凸部26卡合。通过该卡合,将活塞18限制成不能相对于缸体15、进而制动钳主体6相对旋转。另外,在活塞18的底部19的外周面和缸体15的大径开口部9A的内周面之间,夹装有防止异物向该缸体15内进入的防尘套27。
[0024] 在制动钳主体6的缸体15的底壁11侧安装有内部收容马达齿轮组装件29的壳体30。在壳体30的一端设有开口部31A。在开口部31A安装有气密地进行封堵的罩36。换言之,壳体30的开口部30A被罩36封堵。在壳体30与缸体部7之间设有密封件部件37。壳体30内被该密封件部件37气密性保持。壳体30包括覆盖缸体15的底壁11的外周地收容后述的平齿多级减速机构44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的第一壳体部31,和从第一壳体部31一体地呈有底圆筒状突出设置并收容马达200的第二壳体部32。这样,壳体30构成为,利用有底圆筒状的第二壳体部32收容与制动钳主体6并列地配置的马达200。第一壳体部31具有:外壁部31F及底面部31G,其与罩36一起将收容后述的平齿多级减速机构44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的收容室31E包围;安装开口部31A,其收容缸体15的底壁11的一部分,并供后述的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43的基座螺母75的多边形轴部81插通;内侧环状壁部31B,其在安装开口部31A的周围突出设置;外侧环状壁部31C,其从该内侧环状壁部31B向径向外侧隔开间隔而突出设置;卡合槽31D,其沿该外侧环状壁部31C的周向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
[0025] 在制动钳主体6中具备: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43,其推动活塞18,并且将推动的活塞18保持于制动位置;平齿多级减速机构44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其使马达200的驱动增强。作为减速机构的平齿多级减速机构44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收纳于成为壳体30的第一壳体部31内的收容室31E。
[0026] 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43将来自平齿多级减速机构44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的旋转运动、即马达200的旋转转换为直线方向的运动(以下,为了方便,称作直线运动),对活塞18赋予推力,将该活塞18保持于制动位置。该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43具备:基座螺母75,其被传递来自平齿多级减速机构44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的旋转运动,并被旋转自如地支承;推杆102,其螺纹嵌合于该基座螺母75的内螺纹部97,被支承为能够旋转且能够直线运动;滚珠坡道机构127,其螺纹嵌合于该推杆102,通过该推杆102的旋转向活塞18赋予朝向轴向的推力。该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43收纳于制动钳主体6的缸体15与活塞18之间。
[0027]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平齿多级减速机构44具有小齿轮齿轮46、第一减速齿轮47、非减速平齿轮48、第二减速齿轮49。第一减速齿轮47、非减速平齿轮48以及第二减速齿轮49是金属或纤维强化树脂等树脂。
[0028] 小齿轮齿轮46具有形成为筒状并被压入固定于马达200的旋转轴201的孔部50、形成于外周的齿轮51。第一减速齿轮47一体地形成有啮合于小齿轮齿轮46的齿轮51的大径的大齿轮53、从大齿轮53沿轴向延伸而形成的小径的小齿轮54。第一减速齿轮47利用轴5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后述的支承板59以及保持件205。该轴52的一端支承于与罩36接近的支承板59,另一端支承于保持件205。
[0029] 第一减速齿轮47的小齿轮54与非减速平齿轮48啮合。该非减速平齿轮48利用轴55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支承板59以及保持件205。轴55的一端支承于与罩36接近的支承板59,其另一端支承于保持件205。第二减速齿轮49一体地形成有啮合于非减速平齿轮48的大径的大齿轮56、从大齿轮56沿轴向延伸而形成的小径的太阳轮57。太阳轮57构成为后述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的一部分。第二减速齿轮49在中心形成孔49A,供轴58插通。轴58的一端被压入固定于与罩36接近设置的支承板59。第二减速齿轮49被轴58支承为旋转自如。另外,在第二减速齿轮49的大齿轮56的圆环状壁部形成有向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侧突出的环状的止挡部56A。
[0030] 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具有第二减速齿轮49的太阳轮57、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四个)行星齿轮60、内齿轮61、行星架62。各行星齿轮60以及内齿轮61不被特别限定,但在需要放置从马达200向制动钳4的电流接地短路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包含作为非导电性的玻璃纤维的树脂构成,以便作为绝缘体发挥功能。各行星齿轮60具有啮合于第二减速齿轮49的太阳轮57的齿轮63、供从行星架62立设的销65旋转自如地插通的孔部64。各行星齿轮60在行星架62的圆周上等间隔地配置。
[0031] 行星架62形成为圆板状,在径向大致中央形成有多边形孔68。该行星架62的外径与各行星齿轮60的公转轨迹的外径大致相同。在行星架62的外周侧,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销用孔部69。在各销用孔部69中分别压入固定有销65。各销65旋转自如地分别插通于各行星齿轮60的孔部64。而且,通过使行星架62的多边形孔68、后述的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43的基座螺母75的多边形轴部81嵌合,能够在行星架62与基座螺母75中相互传递旋转扭矩。此外,在行星架62与各行星齿轮60之间配置有圆环状支承部件78。
[0032] 内齿轮61具备:内齿71,其分别与各行星齿轮60的齿轮63啮合;环状壁部72,其从该内齿71的罩36侧的一端连续地沿径向延伸,对各行星齿轮60的轴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筒状壁部73,其从内齿71朝向缸体15的底壁11延伸,并插通于第一壳体部31的内侧环状壁部31B与外侧环状壁部31C之间的环状空间。另外,在内齿轮61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沿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突起部74。该各突起部74朝向外侧突出设置,并卡合于设于第一壳体部31的各卡合槽31D。此外,在内齿轮61的环状壁部72的内侧配置有各销65,该各销65比环状壁部72更向罩36侧突出一些。内齿轮61通过将其各突起部74插入卡合于第一壳体部31的各卡合槽31D,从而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一壳体部31内。而且,内齿轮61由于在其环状壁部72的罩36侧配置有设于第二减速齿轮49的大齿轮56的环状的止挡部56A,因此以也不能向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第一壳体部31内。
[0033] 如图3以及图4所示,马达200被配置于其凸缘部202上的保持件205支承。保持件205通过马达支承部206与环状支承部207一体地连接而构成。马达支承部206呈配置于第一减速齿轮47以及非减速平齿轮48与马达200的凸缘部202之间而支承马达200的结构。环状支承部207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的内齿轮61的周围以包围该内齿轮61的方式配置。在马达支承部206形成有供压入固定于马达200的旋转轴201的小齿轮齿轮46插通的旋转轴用插通孔208。在该旋转轴用插通孔208的周围,在两个位置形成供马达200的各马达端子203插通的端子用插通孔。各端子用插通孔在旋转轴用插通孔208的径向两侧形成一对。
[0034] 另外,如图3~图5所示,在保持件205的马达支承部206中,在旋转轴用插通孔208周围的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侧相反的一侧,隔开间隔而分别形成有保持件侧第一凸部211、保持件侧第二凸部212以及保持件侧第三凸部213。这些保持件侧第一凸部211、保持件侧第二凸部212以及保持件侧第三凸部213呈圆柱状,并朝向罩36侧突出设置。保持件侧第一凸部211与马达200的旋转轴201接近地配置。详细地说,保持件侧第一凸部211在将马达
200的旋转轴201的径向中心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的太阳轮57的径向中心连结的线上,形成于比马达200的旋转轴201更靠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保持件侧第二凸部212形成于第一减速齿轮47侧,保持件侧第三凸部213形成于非减速平齿轮48侧。在马达支承部206中两个位置形成有紧固孔216。而且,各安装螺栓215经由马达200的凸缘部
202的各贯通孔202A紧固于马达支承部206的紧固孔216,进而使马达200支承于保持件205。
环状支承部207抵接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的内齿轮61的外周面地配置在各突起部74上。
[0035] 如图3所示,在保持件205中,在马达支承部206与环状支承部207之间,隔开间隔地在两个位置一体地形成有圆筒状支承部217、217。在各圆筒状支承部217上配置有支承板59,各安装螺栓218经由支承板59紧固于保持件205的各圆筒状支承部217,从而使支承板59隔开间隔地支承于保持件205的上方。
[0036] 根据图4以及图6可知,在罩36的内表面分别垂直设有第一凹部的罩侧第一圆筒状部221、罩侧第二凸部222以及罩侧第三凸部223。这些罩侧第一圆筒状部221、罩侧第二凸部222以及罩侧第三凸部223分别形成于与设于保持件205的保持件侧第一凸部211、保持件侧第二凸部212以及保持件侧第三凸部213对置的位置。罩侧第一圆筒状部221与罩36的周壁部利用第一肋224连接。罩侧第一圆筒状部221与罩侧第二凸部222利用第二肋225连接。罩侧第一圆筒状部221与罩侧第三凸部223利用第三肋226连接。而且,在罩36的罩侧第一圆筒状部221罩侧第二凸部222以及罩侧第三凸部223、和保持件205的保持件侧第一凸部211、保持件侧第二凸部212以及保持件侧第三凸部213之间,夹装有作为弹性部件的橡胶230。
[0037] 如图3~图5所示,橡胶230由第一杯部231、第二杯部232、第三杯部233一体地连接而构成。如图4所示,第一杯部231由圆形状的第一顶端部231A和从该第一顶端部231A一体地垂直设置的第一圆筒状部231B构成。在第一杯部231的第一顶端部231A的一面突出设置有第一突出设置部231C。该第一突出设置部231C形成为比第一顶端部231A小径的圆板状。第二杯部232也由圆形状的第二顶端部232A和从该第二顶端部232A一体地垂直设置的第二圆筒状部232B构成。在第二杯部232的第二顶端部232A的一面也突出设置有第二突出设置部232C。该第二突出设置部232C形成为比第二顶端部232A小径的圆板状。第三杯部233也由圆形状的第三顶端部233A和从该第三顶端部233A一体地垂直设置的第三圆筒状部233B构成。在第三杯部233的第三顶端部233A的一面也突出设置有第三突出设置部233C。该第三突出设置部233C形成为比第三顶端部233A小径的圆板状。如图3~图5所示,第一杯部231的第一圆筒状部231B和第二杯部232的第二圆筒状部232B利用第一臂部234一体地连接。第一杯部231的第一圆筒状部231B和第三杯部233的第三圆筒状部233B利用第二臂部235一体地连接。
[0038] 而且,将橡胶230的第一杯部231的第一圆筒状部231B嵌合于保持件205的保持件侧第一凸部211,将橡胶230的第二杯部232的第二圆筒状部232B嵌合于保持件205的保持件侧第二凸部212,将橡胶230的第三杯部233的第三圆筒状部233B嵌合于保持件205的保持件侧第三凸部213,并且将橡胶230的第一杯部231的包含第一突出设置部231C的第一圆筒状部231B嵌合于罩36的罩侧第一圆筒状部221(参照图7),使橡胶230的第二杯部232的第二突出设置部232C抵接于罩36的罩侧第二凸部222,并将橡胶230的第三杯部233的第三突出设置部233C抵接于罩36的罩侧第三凸部223来配置。此外,橡胶230在将其第一杯部231的第一圆筒状部231B嵌合于保持件205的保持件侧第一凸部211、将其第二杯部232的第二圆筒状部232B嵌合于保持件205的保持件侧第二凸部212、将其第三杯部233的第三圆筒状部233B嵌合于保持件205的保持件侧第三凸部213的状态下,与保持件205相结合。如图7所示,第一杯部231的第一圆筒状部231B的开口端部侧从罩36的罩侧第一圆筒状部221形成至突出的位置,并抑制保持件侧第一凸部211与罩侧第一圆筒状部221的接触。即,作为弹性部件的第一杯部231呈从罩侧第一圆筒状部221至突出的位置地形成有开口端部侧的杯状。
[0039] 另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30内设有区别于所述的橡胶230的多种橡胶241、242、243。在保持件205的马达200侧的端部形成有剖面コ形支承部240,在其内部一体地配置有剖面コ形橡胶241。在保持件205的环状支承部207中,在接近于各圆筒状支承部217的位置的外周面与第一壳体部31之间分别配置有状橡胶242。在马达200的端部与第二壳体部32之间配置有圆筒状橡胶243。
[0040] 这样,通过将马达200、平齿多级减速机构44、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橡胶230、241、242、243组装于保持件205以及支承板59而构成马达齿轮组装件29。马达齿轮组装件29利用橡胶230、241、242、243以悬空状态、所谓的浮动状态安装于壳体30以及罩36。换言之,马达齿轮组装件29并非为保持件205抵接于壳体30以及罩36、而是经由橡胶230、241、242、243固定于壳体30以及罩36。这样,马达齿轮组装件29经由橡胶230、241、242、243固定于壳体30以及罩36,能够抑制向壳体30或者罩36传递在马达200、平齿多级减速机构44、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中产生的振动,并抑制产生伴随着振动的声音。
[004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得推动活塞25的旋转力,采用了使马达200的驱动力增强的、作为减速机构的平齿多级减速机构44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但也可以仅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构成。另外,也可以将摆线减速机构、波动减速机等其他公知技术的减速机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组合。
[0042] 图1以及图2所示,基座螺母75由圆柱部76和一体地设于该圆柱部76的另一端部的螺母部77构成。在缸体15的底壁11上,抵接地配置有垫圈80。基座螺母75的圆柱部76分别插通于垫圈80的插通孔80A以及设于缸体15的底壁11的孔部10。在该圆柱部76的前端一体地连接有多边形轴部81。该多边形轴部81插通第一壳体部31的开口部31A而嵌合于行星架62的多边形孔68。基座螺母75的螺母部77形成为有底圆筒状。该螺母部77由圆形状壁部82和从该圆形状壁部82的另一端面一体地突出设置的圆筒部83构成。圆形状壁部82的外周面与缸体15的小径开口部9B的内壁面接近。从圆形状壁部82的一端面的径向中央部突出设置小径圆形状壁部84。从该小径圆形状壁部84的一端面朝向一端侧地突出设置有圆柱部76。圆柱部76的外径形成为比螺母部77的圆筒部83的外径小径。
[0043] 在基座螺母75的螺母部77的小径圆形状壁部84周围的圆形状壁部82与垫圈80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87。而且,基座螺母75通过推力轴承87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缸体15的底壁11。在基座螺母75的圆柱部76的外周面与缸体15的底壁11的孔部10之间分别设有密封件部件88以及套筒89。由此,保持了液压室21的液密性。在设于基座螺母75的圆柱部76与多边形轴部81之间的环状槽安装有挡圈90,利用该挡圈90限制了基座螺母75向缸体15的轴向的移动。
[0044] 基座螺母75的螺母部77的圆筒部83由配置于一端侧的大径圆筒部91和配置于另一端侧的小径圆筒部92构成。大径圆筒部91的一端一体地连接于圆形状壁部82。在大径圆筒部91的周壁部形成多个沿径向延伸的贯通孔95。贯通孔95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在螺母部77的小径圆筒部92的内周面形成内螺纹部97。在小径圆筒部92的周壁部的另一端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分别形成有多个卡定槽98。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定槽98形成于4个位置。
[0045] 而且,如图2所示,在基座螺母75的小径圆筒部92的各卡定槽98的某一个中,嵌合有向一个方向对旋转赋予旋转阻力的第一弹簧离合器100的前端部。该第一弹簧离合器100由朝向径向外侧的、从前端部起连续地卷绕一圈的线圈部构成。而且,第一弹簧离合器100的前端部嵌合于基座螺母75的小径圆筒部92的各卡定槽98的某一个,线圈部卷绕于后述的推杆102的外螺纹部103的另一端侧外周。该第一弹簧离合器100构成为,对推杆102相对于基座螺母75向缸体15的底壁11侧移动时的旋转方向(释放时的旋转方向)赋予旋转阻力扭矩,另一方面,允许推杆102相对于基座螺母75向活塞18的底部19侧移动时的旋转方向(应用时的旋转方向)的旋转。
[0046] 在基座螺母75的螺母部77内插入推杆102的一端侧。在推杆102的一端侧形成螺纹嵌合于基座螺母75的小径圆筒部92的内螺纹部97的外螺纹部103。该推杆102的外螺纹部103与基座螺母75的小径圆筒部92的内螺纹部97之间的第一螺纹嵌合部105构成为反向效率为0以下,即,不可逆性较大的螺纹嵌合部,以避免基座螺母75因从活塞18向推杆102的轴向负载而旋转。
[0047] 另一方面,在推杆102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外螺纹部104,该外螺纹部104螺纹嵌合于后述的滚珠坡道机构127的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中设置的内螺纹部162。这里,推杆102的外螺纹部104与设于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的内螺纹部162之间的第二螺纹嵌合部106也构成为反向效率为0以下,即,不可逆性较大的螺纹嵌合部,以避免推杆102因从活塞18向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的轴向负载而旋转。
[0048] 推杆102在一端侧的外螺纹部103与另一端侧的外螺纹部104之间设有花键轴108。一端侧的外螺纹部103的外径形成得比另一端侧的外螺纹部104的外径大径。一端侧的外螺纹部103的外径形成得比花键轴108的外径大径。推杆102的外螺纹部104的另一端面与活塞
18的底部19对置。
[0049] 在构成基座螺母75的螺母部77的圆筒部84的小径圆筒部92的外周面、活塞18的圆筒部20的内周面之间,沿轴向移动自如地支承有卡圈110。卡圈110在一端侧具有圆环状壁部111,且整体构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卡圈110的外周壁形成多个贯通孔。
[0050] 在卡圈110内,从一端侧起依次配置有一端侧垫圈120、螺旋弹簧121、另一端侧垫圈122、支承板123、第二弹簧离合器124、旋转部件125、推力轴承126、滚珠坡道机构127、推力轴承128以及环状按压板129。一端侧垫圈120抵接于卡圈110的圆环状壁部111的另一端面地配置。
[0051] 在一端侧垫圈120与另一端侧垫圈122之间夹装有螺旋弹簧121。该螺旋弹簧121向使一端侧垫圈120与另一端侧垫圈122分离的方向施力。在卡圈110的周壁部的另一端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规定深度的卡定槽132。卡定槽132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三个位置。在卡圈110的另一端部形成有朝向活塞18的底部19的多个爪部136。在卡圈110内,将一端侧垫圈120、螺旋弹簧121、另一端侧垫圈122、支承板123、第二弹簧离合器124、旋转部件125、推力轴承126、滚珠坡道机构127、推力轴承128以及环状按压板129收容之后,将卡圈
110的各爪部136朝向后述的环状按压板129的收容凹部171而折入,从而能够将所述构成部件一体地配置于卡圈110内而组装(ASSY)化。
[0052] 在另一端侧垫圈122的另一端面,抵接地配置有环状的支承板123。在该支承板123的外周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突起片137。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片137形成于三个位置。该支承板123的各突起片137分别于卡圈110的卡定槽132与设于活塞18的内周面的旋转限制用纵槽22。其结果,卡圈110与一端侧垫圈120、螺旋弹簧121、另一端侧垫圈122以及支承板123一同被支承为,不能相对于活塞18进行相对旋转,并且能够向轴向相对移动。
[0053] 在卡圈110内,在支承板123的另一端侧旋转自如地支承有旋转部件125。该旋转部件125由具有花键孔140的大径圆环状部141和从大径圆环状部141的一端面一体地突出设置的小径圆筒状部142构成。小径圆筒状部142的一端部抵接于支承板123的另一端面。推杆102插通于旋转部件125内,旋转部件125的大径圆环状部141的花键孔140和推杆102的花键轴108花键结合。由此,旋转部件125与推杆102被传递彼此的旋转扭矩。
[0054] 在旋转部件125的小径圆筒状部142的外周面,卷绕有对一个方向的旋转赋予旋转阻力的第二弹簧离合器124。该第二弹簧离合器124与第一弹簧离合器100相同,由朝向径向外侧的、从前端部起连续地卷绕一圈的线圈部构成。而且,第二弹簧离合器124的前端部嵌合于卡圈110的卡定槽132,线圈部卷绕于旋转部件125的小径圆筒状部142的外周面。该第二弹簧离合器124构成为,对旋转部件125(推杆102)相对于卡圈110向活塞18的底部19侧移动时的旋转方向(应用时的旋转方向)赋予旋转阻力扭矩,另一方面,允许向缸体15的底壁11侧移动时的向旋转方向(释放时的旋转方向)的旋转。
[0055] 此外,第二弹簧离合器124的应用时的旋转阻力扭矩被设定为,比推杆102的外螺纹部103与基座螺母75的内螺纹部97之间的第一螺纹嵌合部105的旋转阻力扭矩大。在该旋转部件125的另一端侧经由推力轴承126配置有滚珠坡道机构127。该旋转部件125经由推力轴承126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滚珠坡道机构127。
[0056] 滚珠坡道机构127具备固定坡道150、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夹装于固定坡道150与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之间的各滚珠152。固定坡道150经由推力轴承126配置于旋转部件125的另一端侧。固定坡道150由圆板状的固定板154和从该固定板154的外周面起沿周向隔开间隔地突出设置有多个的凸部155构成。在固定板154的径向中央形成供推杆102插通的插通孔156。固定坡道150通过使各凸部155嵌合于卡圈110的各卡定槽132、并且嵌合于设于活塞18的内周面的各旋转限制用纵槽22,从而被支承为不能相对于活塞18相对旋转、且沿轴向移动自如。在固定板154的另一端面,形成有沿周向具有规定的倾斜而呈圆弧状延伸、并且在径向上具有圆弧状剖面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三个的滚珠槽157。
[0057] 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由圆环状的旋转直线运动板160和从该旋转直线运动板160的另一端面的径向中央部分一体地突出设置的圆筒部161构成。在从旋转直线运动板160至圆筒部161的内周面上,形成供推杆102的外螺纹部104螺纹嵌合的内螺纹部162。在旋转直线运动板160的、与固定坡道150的固定板154对置的对置面上,形成有沿周向具有规定的倾斜角而呈圆弧状延伸、并且在径向上具有圆弧状剖面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三个的滚珠槽163。此外,固定坡道150的各滚珠槽157以及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的各滚珠槽163,也可以在沿着周向的倾斜的中途附带凹陷、或使倾斜在中途变化来构成。
[0058] 滚珠152分别夹装于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旋转直线运动板160)的各滚珠槽163和固定坡道150(固定板154)的各滚珠槽157之间。而且,若对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施加旋转扭矩,则旋转直线运动板160的各滚珠槽163与固定板154的各滚珠槽157之间的各滚珠152转动,从而利用旋转直线运动板160与固定板154之间的旋转差,使得旋转直线运动板
160与固定板154之间的轴向的相对距离变动。
[0059] 另外,在旋转直线运动板160的圆筒部161的周围另一端面,经由推力轴承128配置有环状按压板129。在环状按压板129的外周面,沿周向隔开间隔地突出设置有多个凸部168。环状按压板129通过使各凸部168嵌合于卡圈110的各卡定槽132、并且嵌合于设于活塞
18的内周面的各旋转限制用纵槽22,从而被支承为不能相对于活塞18相对旋转、且沿轴向移动自如。
[0060] 而且,滚珠坡道机构127的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被环状按压板129支承为,经由推力轴承128旋转自如。环状按压板129的另一端面抵接于活塞18的底部19,并按压该活塞18。在环状按压板129的另一端面,在各凸部168间的外周部分别形成有将卡圈110的、向内侧折入的各爪部136进行收容的收容凹部171。此外,如图2所示,在推杆102的外螺纹部104的前端一体地固定有止挡部件172。止挡部件172用于确定推杆102和滚珠坡道机构127的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之间的相对旋转范围。
[0061] 如图1所示,在马达200连接有由对该马达200进行驱动控制的电子控制装置构成的ECU175。在ECU175连接有为了指示停车制动器的工作·解除而被操作的停车开关176。另外,在ECU175中,也能够基于来自未图示的车辆侧的信号,而无关于停车开关176的操作地工作。
[0062]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的作用进行说明。
[0063] 首先,说明制动踏板(省略图示)的操作下的、作为通常的液压制动器的盘式制动器1在制动时的作用。
[0064] 若由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则与制动踏板的踏力相应的液压从主缸经由液压回路(均省略图示)供给到制动钳4内的液压室21。由此,活塞18一边使活塞密封件16弹性变形,一边从非制动时的原始位置前进(向图1的左方向移动),将内侧制动垫片2按压于盘式转子D。然后,制动钳主体6通过活塞18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相对于托架5向图1中的右方向移动,将安装于爪部8的外侧制动垫片3按压于盘式转子D。其结果,盘式转子D被一对内侧以及外侧制动垫片2、3夹住,产生摩擦力,进而产生车辆的制动力。
[0065] 然后,若驾驶员释放制动踏板,则来自主缸的液压供给被中断,液压室21内的液压降低。由此,活塞18通过活塞密封件16的弹性变形的恢复力后退至原始位置,解除制动力。顺便一提,若伴随着内侧以及外侧制动垫片2、3的摩耗,活塞18的移动量增大,超过活塞密封件16的弹性变形的极限,则会在活塞18与活塞密封件16之间产生滑动。由于该滑动,活塞
18相对于制动钳主体6的原始位置移动,垫片间隙被调整为一定。
[0066] 接下来,说明作为用于维持车辆的停止状态的作用的一个例子的停车制动器的作用。
[0067] 首先,在从停车制动器的解除状态起操作停车开关176而使停车制动器工作(应用)时,ECU175驱动马达200,经由平齿多级减速机构44使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的太阳轮57旋转。通过该太阳轮57的旋转,行星架62经由各行星齿轮60而旋转。然后,来自行星架62的旋转扭矩被传递到基座螺母75。
[0068] 接下来,第二弹簧离合器124作用下的旋转部件125(推杆102)相对于卡圈110(活塞18)向应用方向的旋转阻力扭矩,被设定为比推杆102与基座螺母75之间的第一螺纹嵌合部105作用下的旋转阻力扭矩大。由此,第一弹簧离合器100作用下的、推杆102相对于基座螺母75向应用方向的旋转被允许。因此,通过基座螺母75向应用方向的旋转,第一螺纹嵌合部105相对地旋转,即,仅有基座螺母75向应用方向旋转,另一方面,推杆102沿轴向朝向活塞18的底部19侧前进。
[0069] 其结果,包含卡圈110的卡圈110内的一端侧垫圈120、螺旋弹簧121、另一端侧垫圈122、支承板123、第二弹簧离合器124、旋转部件125、推力轴承126、滚珠坡道机构127、推力轴承128以及环状按压板129的各构成部件与推杆102一同成为一体地沿轴向朝向活塞18的底部19侧前进。通过这些构成部件的前进,环状按压板129抵接于活塞18的底部19,活塞18前进,活塞18的底部19的一端面抵接于内侧制动垫片2。
[0070] 而且,若马达200向应用方向的旋转驱动继续,则活塞18通过推杆102的移动,经由制动垫片2、3开始按压盘式转子D。若开始产生该按压力,则这次通过成为对于该按压力的反作用力的轴力,使得推杆102与基座螺母75之间的第一螺纹嵌合部105中的旋转阻力扭矩增大,变得比第二弹簧离合器124的旋转阻力扭矩大。其结果,伴随着基座螺母75的旋转,推杆102与旋转部件125一同开始向应用方向旋转。于是,通过来自盘式转子D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推杆102与滚珠坡道机构127之间的第二螺纹嵌合部106中的旋转阻力扭矩也通过盘式转子D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而增大,因此推杆102向应用方向的旋转扭矩经由第二螺纹嵌合部106传递到滚珠坡道机构127的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
[0071] 然后,滚珠坡道机构127的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向应用方向旋转的同时,由于各滚珠152的转动,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与固定坡道150克服螺旋弹簧121的作用力而分离,使得环状按压板129进一步按压活塞18的底部19。由此,内侧以及外侧制动垫片2、3作用下的盘式转子D的按压力增大。
[007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中,首先,推杆102与基座螺母75之间的第一螺纹嵌合部105相对旋转,进而推杆102前进,使活塞18前进,获得向盘式转子D的按压力。因此,通过第一螺纹嵌合部105的工作,能够调整因一对内侧以及外侧制动垫片2、3的经时摩耗而变化的、推杆102相对于活塞18的原始位置。
[0073] 然后,ECU175在从一对内侧以及外侧制动垫片2、3向盘式转子D的按压力到达规定值之前,例如马达200的电流值到达规定值之前,将马达200驱动。之后,若ECU175通过马达200的电流值到达规定值而检测出向盘式转子D的按压力到达规定值,则停止向马达200的通电。于是,伴随着滚珠坡道机构127的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的旋转的直线运动停止。
[0074] 最终,来自盘式转子D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但推杆102与滚珠坡道机构127之间的第二螺纹嵌合部106构成为相互之间不进行反向工作的螺纹嵌合部,另外,推杆102与基座螺母75之间的第一螺纹嵌合部105也构成为相互之间不进行反向工作的螺纹嵌合部,而且,利用第一弹簧离合器100,对推杆102赋予了相对于基座螺母
75向释放方向的旋转阻力扭矩,因此活塞18被保持于制动位置。由此,完成制动力的保持,停车制动器的工作结束。
[0075] 接下来,在解除(释放)停车制动器时,基于停车开关176的停车解除操作,通过ECU175,将马达200向使活塞18离开盘式转子D的释放方向旋转驱动。由此,平齿多级减速机构44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向恢复活塞18的释放方向旋转驱动,经由行星架62向基座螺母75传递朝向该释放方向的旋转驱动。
[0076] 此时,推杆102被作用来自盘式转子D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换言之,推杆102被赋予推杆102与滚珠坡道机构127之间的第二螺纹嵌合部106的旋转阻力扭矩、推杆102与基座螺母75之间的第一螺纹嵌合部105的旋转阻力扭矩、第一弹簧离合器100作用下的推杆102相对于基座螺母75向释放方向的旋转阻力扭矩。因此,来自基座螺母75的释放方向的旋转扭矩被传递到推杆102(包含旋转部件125),并且被传递到滚珠坡道机构127的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其结果,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仅仅是向释放方向旋转,返回至旋转方向的初始位置。
[0077] 接下来,向推杆102的反作用力减少,推杆102与滚珠坡道机构127之间的第二螺纹嵌合部106的旋转阻力扭矩,变得比第一弹簧离合器100作用下的推杆102相对于基座螺母75向释放方向的旋转阻力扭矩加上推杆102与基座螺母75之间的第一螺纹嵌合部105的旋转阻力扭矩而得的旋转阻力小。于是,仅有第二螺纹嵌合部106相对旋转,滚珠坡道机构127的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与卡圈110一同沿轴向向缸体15的底壁11侧(释放方向)移动,返回到轴向的初始位置。
[0078] 进而,若马达200被向释放方向旋转驱动,基座螺母75向释放方向的旋转继续,则滚珠坡道机构127的旋转直线运动坡道151在旋转方向以及轴方向上都返回到初始位置之后,推杆102与滚珠坡道机构127之间的第二螺纹嵌合部106的螺合位置返回至初始位置,推杆102向释放方向的旋转停止。而且,若基座螺母75向释放方向的旋转继续,则推杆102克服第一弹簧离合器100作用下的推杆102相对于基座螺母75向释放方向的旋转阻力扭矩,沿轴向朝向缸体15的底壁11侧(释放方向)后退。其结果,包含卡圈110的卡圈110内的一端侧垫圈120、螺旋弹簧121、另一端侧垫圈122、支承板123、第二弹簧离合器124、旋转部件125、推力轴承126、滚珠坡道机构127、推力轴承128以及环状按压板129的各构成部件与推杆102一起成为一体地沿轴向朝向缸体15的底壁11侧(释放方向)后退。然后,活塞18通过活塞密封件16的弹性变形的恢复力,后退至原始位置制动力完全被解除。
[0079] 在所述的本盘式制动器1例如作为停车制动器发挥作用时,来自平齿多级减速机构44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的、沿径向以及轴向的振动被橡胶230吸收。特别是,由于橡胶230的第一杯部231的第一圆筒状部231B嵌合于保持件205的保持件侧第一凸部211,且橡胶230的第一杯部231的包含第一突出设置部231C的第一圆筒状部231B嵌合于罩36的第一圆筒状部231B,因此不会在橡胶230的剪切方向上过度地赋予来自平齿多级减速机构44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的振动,能够抑制橡胶230的剪切破坏。
[0080]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中,将橡胶230的第一杯部231的第一圆筒状部231B嵌合于保持件205的保持件侧第一凸部211,将橡胶230的第二杯部232的第二圆筒状部232B嵌合于保持件205的保持件侧第二凸部212,将橡胶230的第三杯部233的第三圆筒状部233B嵌合于保持件205的保持件侧第三凸部213,并且将橡胶230的第一杯部231的包含第一突出设置部231C的第一圆筒状部231B嵌合于罩36的第一圆筒状部231B,使橡胶230的第二杯部232的第二突出设置部232C抵接于罩36的罩侧第二凸部222,并使橡胶230的第三杯部233的第三突出设置部233C抵接于罩36的罩侧第三凸部223来配置。由此,能够利用橡胶230吸收来自平齿多级减速机构44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的、沿径向以及轴向的振动。另外,由于不会在橡胶230的剪切方向上过度地赋予来自平齿多级减速机构44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5的振动,因此能够抑制橡胶230的剪切破坏。
[008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中,橡胶230在将橡胶230的第一杯部231的第一圆筒状部231B嵌合于保持件205的保持件侧第一凸部211、将橡胶230的第二杯部232的第二圆筒状部232B嵌合于保持件205的保持件侧第二凸部212、将橡胶230的第三杯部233的第三圆筒状部233B嵌合于保持件205的保持件侧第三凸部213的状态下,与保持件205相结合,因此本盘式制动器1在组装时等的操作变得容易。
[008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第一杯部231、第二杯部232、第三杯部233为一体的橡胶230设为弹性部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各个杯部单独地设为弹性部件。特别是,可以仅使第一杯部231为弹性部件。另外,也可以将三个杯部中的两个组合地成为一体的橡胶来构成弹性部件。
[0083]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所述发明的实施方式用来使本发明的理解容易,并非限定本发明。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前提下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当然包含其等效物。另外,在能够解决所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或者发挥至少一部分效果的范围内,能够将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所记载的各构成要素进行任意的组合或者省略。
[0084]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12月2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4-264772号的优先权。通过参照,将2014年12月2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4-264772号的包含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在内的全部公开内容整体引入本申请。
[0085] 附图标记说明
[0086] 1 盘式制动器,30 壳体,36 罩,44 平齿多级减速机构(减速机构),45 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减速机构),200 马达,201 旋转轴,205 保持件,206 马达支承部,207 环状支承部,211 保持件侧第一凸部,212 保持件侧第二凸部,213 保持件侧第三凸部,221 罩侧第一圆筒状部(第一凹部),222 罩侧第二凸部,223 罩侧第三凸部,230 橡胶(弹性部件),231 第一杯部,232 第二杯部,233 第三杯部。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盘式制动器 2020-05-11 220
盘式制动器 2020-05-11 666
盘式制动器 2020-05-12 958
盘式制动器 2020-05-12 69
盘式制动器 2020-05-14 985
盘式制动器 2020-05-14 127
盘式制动器 2020-05-11 882
盘式制动器 2020-05-12 537
盘式制动器 2020-05-13 609
盘式制动器 2020-05-15 65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