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车辆内饰 / 车顶内衬 / 经热压印的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热压印的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阅读:539发布:2020-07-25

专利汇可以提供热压印的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经 热压 印的无纺织物,适于制造用于 汽车 内部空间的装饰层,其中所述无纺织物包含热塑性 纤维 、经针刺并且显示出至少30%的最大拉伸率,其中所述无纺织物具有压入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在其底部处具有底面,其中所述无纺织物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区域内的厚度和所述无纺织物在未压印区域的区域内的厚度之比最大为0.1,所述凹陷部的底面总面积占所述无纺织物的总面积的份额为0.5%至30%。,下面是热压印的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经热压印的无纺织物,适于制造用于汽车内部空间的装饰层,其中所述无纺织物包含热塑性纤维、经针刺并且显示出至少30%的最大拉伸率,其中所述无纺织物具有压入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在其底部处具有底面,其中所述无纺织物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区域内的厚度和所述无纺织物在未压印区域的区域内的厚度之比最大为0.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底面总面积占所述无纺织物总面积的份额为0.5%至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压印的区域是经声波压印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压印的区域的纵横比为4:1至1:2,优选为4:1至1:1,并且尤其为3:1至1:1。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厚度在0.25mm至2.5mm的范围内、优选在0.5mm至2.5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5mm至2.0mm的范围内并且尤其在1.0mm至2.0mm的范围内。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织物在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聚合粘合剂层,优选地包含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酯,聚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其混合物和共聚物。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当在度为90°的边缘周围进行热成型之后,所述无纺织物在变形区域内具有的所述无纺织物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区域内的厚度和所述无纺织物在未压印区域的区域内的厚度之比最大为0.1。
7.一种用于制造经热压印的无纺织物的方法,所述无纺织物适于作为用于汽车内部空间的装饰层,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o提供经针刺的无纺织物,该无纺织物包括热塑性纤维,
o对所述无纺织物进行热压印,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无纺织物产生压入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在其底部处具有底面,其中所述无纺织物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区域内的厚度和所述无纺织物在未压印区域的区域内的厚度之比最大为0.1,并且其中所述凹陷部的底面总面积占据所述无纺织物总面积的份额为0.5%至30%。
8.一种无纺织物,其利用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制造。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作为用于汽车内部空间的装饰层、尤其作为车顶内衬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织物经过热成型工艺,以与所述汽车内部空间相匹配。

说明书全文

热压印的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热压印的无纺织物。本发明此外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该经热压印的无纺织物的方法,以及该经热压印的无纺织物用于制造汽车内部空间的装饰层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内部空间目前几乎只加衬有纺织面料作为装饰层。这首先有助于令人满意的视觉感受,并且与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光滑结构相比,给予在内部空间中的人员更舒适的空间感。补充一点,纺织面料比光滑的或硬的材料具有更小的回声和更大的吸音率。
[0003] 在纺织面料领域内,尤其使用编织物(Gewebe)、针织物(Gewirke)以及无纺织物,其中编织物由于其高价目前在实践中再也见不到。与此相反,针织物由于也能实现非常精细的结构而非常频繁地被使用。但是在此大多数情况下仅仅发生与作为底层的至少一个附加层(常常为软的泡沫)装配在一起,因为仅是精细结构化的材料容易损坏,并且本身在硬的底座上也显示不出相对于磨粒的良好的抗磨损性。附加地,针织物相当容易由粘结剂穿透,通常借助于该粘结剂在内部空间中进行固定。
[0004] 与此相反,无纺织物在没有附加层的情况下也可无问题地用作装饰,因为无纺织物在厚度和纤维占用的表面密度大的情况下具有高度的均匀性。在此经梳理的、横向铺设的无纺织物已经证实是特别适合的,该无纺织物由热塑性纤维制成。梳理工艺后面接着横向铺设,在此产生所需的纤维取向,并且其基本上的相互连接成无纺织物。热塑性纤维稍后允许为了与汽车内部空间相匹配所必要的热变形性,且由此确保在车顶内衬制造的工艺步骤中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0005] 为了保证在例如热成型中出现的良好的机械可变形性以及大的局部拉伸率数值(直至60%的数量级)的同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在梳理工艺以及接着的横向铺设之后,在针刺工艺中进行机械加固。以这种方式可相应地实现必要的抗拉强度和最大拉伸率值。
[0006] 但是在纯粹机械加固的无纺织物中,表面还是相对容易损坏。因此在机械加固之后附加地执行化学加固。在此借助于聚合粘合剂使纤维特别是在表面上相互连接。
[0007] 以这种方式制造的现有技术的无纺织物除了由于针刺(Nadeleinstiche)引起的轻微且大多数情况下无序的结构化之外不具有凸纹(Relief)。在这方面无纺织物迄今为止不如针织物,针织物固有地具有规则的可用眼睛看到的3D结构。但是已表明,在汽车的内部空间中存在可见的3D结构越来越重要,因为这样的结构可在视觉上扩大汽车内部空间。该效果尤其在汽车内空间受限的情况下起作用。尤其是,确实通过使用越来越厚的隔绝层来隔音隔热,还通过使用越来越多与安全有关的构件,如安全气囊,而导致内部空间越来越有限。扩大整个汽车在过去数年中已经发生,但是逐渐与法定的(道路交通规则)抵触,还与建筑限制(道路宽度、停车位宽度)抵触,由此也不再是客户所期望的。在汽车内部空间中,表面的3D结构化现在使得尽管存在受限的空间但是给予宽大的空间设计的感觉成为可能。尤其车顶内衬适合于该目的,因为车顶内衬占据大的面积,从而通过相应的结构化而能够特别有效地在视觉上扩大汽车内部空间。
[0008] 为了产生3D结构化表面的印象,无纺织物常常印有一定的引起视觉3D效果的图案。但是纯粹的视觉效果常常被认为不够,因为纯粹的视觉效果对于顾客来说在更详细地观察时被视作“欺骗”。与之相反,期望真实的3D结构化的触觉和视觉,其感觉上是特别高品质的。
[0009] 文件US6737114B2描述了一种无纺织物,该无纺织物具有三维的印刷表面,该三维的印刷表面通过在“喷涂颜料”的情况下对编织物进行丝网印刷来实现。但是在锐度和轮廓深度方面,该方法在3D结构的特性中是有限的。在此适用的是,轮廓越高,3D结构化的锐度越低。
[0010] 同样已知的是,为了产生3D效果而给无纺织物设有热压印图案。为此通常使用加热的结构化的轧光辊。但是利用该方法以传统方式制造的无纺织物显示出各种缺点。因此或无纺织物不具有足够的结构化深度,或无纺织物是带有不足的最大拉伸率和由此还有不足的热成型性的过度压制的纸状无纺织物。
[0011] 过小的结构化深度还导致无纺织物不适用于热成型工艺,因为其中尤其在边缘区域中出现局部的平滑。该效果在图1中显示。
[0012] 文件WO0017435A1描述了一种可成型的耐久纺织面料和一种用于制造纺织面料的方法,其适用于如例如作为在汽车或其他车辆中的车顶内衬中的装饰层被叠压到具有一定轮廓的表面上。其中基于无纺织物的纺织面料经受缝纫工艺。在缝纫步骤之后,纺织面料经受热处理,由此导致致密化和收缩。该方法的缺点是,不可实现明显的3D结构化。所形成的线圈仅仅显示出轻微构造的结构。

发明内容

[001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明显3D结构的无纺织物,该无纺织物适于制造用于汽车内部空间的装饰层。无纺织物在此应可在热成型工艺中加工而没有明显地使3D结构平整。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这种无纺织物的方法以及一种这种无纺织物的应用。
[0014] 该任务通过热压印的无纺织物实现,该无纺织物适于制造用于汽车内部空间的装饰层,其中所述无纺织物包含热塑性纤维、被针刺且显示出至少30%的最大拉伸率,并且所述无纺织物具有压入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在其底部处具有底面,其中所述无纺织物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区域内的厚度和所述无纺织物在未压印区域的区域内的厚度之比最大为0.1,并且所述凹陷部的底面总面积占所述无纺织物的总面积的份额为0.5%至30%。
[0015] 根据本发明的无纺织物显示出明显的3D结构,该3D结构表现出所述无纺织物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区域内的厚度和所述无纺织物在未压印区域的区域内的厚度之比为0.005至0.1。
[0016] 压入的凹陷部可理解为以下无纺织物的区域,即该区域至少在表面处部分熔化且能够在视觉上感觉为凹陷部。未压印区域可理解为以下区域,即该区域不设有压印图案,因此不经受热熔化或只轻微地经受热熔化。
[0017] 出于该原因,即使在热成型工艺中变形时也可以在以下程度下得到3D结构,即使得所述3D结构例如在视觉上可非常有效地扩大汽车内部空间。优选无纺织物具有的无纺织物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区域内的厚度和所述无纺织物在未压印区域的区域内厚度之比为0.005至0.1、优选0.01至0.1、尤其是0.01至0.05。
[0018] 同时所述无纺织物显示出高的机械稳定性,这显示出其最大拉伸率大于30%、例如为30%至150%。优选所述无纺织物具有的最大拉伸率为40%至150%、更优选40%至120%、尤其是50%至120%。由此所述无纺织物可顺利地在热成型工艺中加工,而不会由于在热成型工艺中出现的无纺织物的拉伸而发生所述无纺织物的拉断。令人吃惊的是,带有如此明显3D结构的无纺织物显示出非常好的最大拉伸率值,即具有无纺织物在凹陷部的底面区域内的厚度和在未压印区域的区域内的厚度之间的这种高比例。通过在构造这种明显
3D结构的情况下进行压印,无纺织物中的纤维在局部被强烈挤压,直至形成作为由许多纤维形成聚集物(Konglomerat)形式的聚合膜。但是所述聚合膜与由纤维制成的无纺织物相比具有更差的最大拉伸率值,因为对于所述聚合膜而言,纤维可以一定的程度朝向彼此运动且以这种方式和方法屈服于大范围施加的拉伸。令人吃惊地,尽管存在压制的3D结构化,但用根据本发明的无纺织物也可实现高的最大拉伸率值。在未确定机理的情况下,猜测这通过将凹陷部的底面总面积占无纺织物的总面积的份额调整到最大30%来实现。由于凹陷部的底面总面积仅仅占据无纺织物总面积的份额较小,通过压印区域导致的最大拉伸率的降低不具有明显影响。
[0019]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凹陷部的底面总面积占无纺织物的总面积的份额为0.5%至25%、优选0.5%至20%,更优选0.5%至15%、尤其是0.5%至10%。
[0020] 根据本发明所述无纺织物的最大拉伸率为最小30%。无纺织物的高的机械稳定性可至少部分地通过使用经针刺的无纺织物实现。
[0021] 由于其良好的机械性能,根据本发明的无纺织物可在没有其他层的情况下、尤其在没有加固层的情况下使用。这使得简单且成本适宜的制造成为可能。
[0022] 当无纺织物具有10/cm2至2000/cm2、优选100/cm2至1000/cm2、尤其是200/cm2至600/cm2的针孔密度时,已经显示出尤其良好的强度。
[0023] 根据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的高的机械稳定性还表现在,所述无纺织物承受住例如大于150N/5cm、优选200N/5cm至1000N/5cm、更优选250N/5cm至1000N/5cm、尤其是250N/5cm至600N/5cm的高的最大拉力,和/或可具有依据JIS L 1096测量的高于三分,优选高于四分的磨损。
[0024] 明显的3D结构和同时具有的高的机械稳定性的组合可根据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即利用压印辊执行无纺织物的热压印,该压印辊具有至少为未压印的无纺织物的厚度的压花深度(Gravurtiefe)并结合相对较小的按压面积。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是,无纺织物在使用以下压印辊的情况下制造:该压印辊具有0.1mm至2.5mm、更优选0.25mm至2.0mm,尤其是0.5mm至2.0mm的压花深度,和0.5%至30%、更优选0.5%至25%,更优选0.5%至20%、更优选0.5%至15%,尤其是0.5%至10%的按压面积。在此压花深度可理解为压印突出部的高度。如果压花辊具有高度不同的突出部,则压花深度对应于最大突出部的高度。按压面积可理解为压印辊面积的份额,该份额由突出部的高台面积之和得出。在未指定根据本发明的机制的情况下设想,通过压印辊的大的压花深度仅仅部分压印无纺织物,压印部位旁边的区域保持几乎不受影响。与此相应地,根据本发明,无纺织物优选具有未压印区域,该未压印区域的出众之处在于,未压印区域不热熔或仅仅轻微热熔。有利地,未压印区域的份额为50至100%。
[0025] 此外,压印辊的大的压花深度使得在按压部位旁保持材料的原始厚度成为可能。这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可最佳地利用无纺织物的遮盖功能(Kaschierfunktion)。更确切地说,通常在汽车内部空间中使用的基底常常包含玻璃纤维,该玻璃纤维必须完全被遮盖。
[0026] 使用具有大压花深度、即至少为未压印的无纺织物的厚度的压花深度的压印辊是不常见的,因为必须采取高成本的措施,例如缓慢的工艺进程,以排除穿孔。
[0027] 根据本发明尤其优选地,凹陷部经声波压印。由此可尤其容易地实现未压印区域几乎保持不受影响。同时,尽管空间接近度非常大,但是仍可通过超声波在凹陷部处引入足够能量来实现纤维的薄膜化(Verfilmung)。由此可以特别限定的方式获得以下材料:该材料具有在凹陷部的底面区域内的无纺织物厚度与在未压印区域的区域内的无纺织物厚度之间的大比率,并进而还具有明显的3D结构。此外,经超声波压印的凹陷部在热变形时保持完好,或仅仅轻微地变化,从而无法以裸眼感受到。
[0028] 优选热塑性纤维为短纤维。所述短纤维优选具有10mm至80mm、更优选20mm至60mm,尤其是30mm至60mm的纤维长度。
[0029] 有利地,压印的区域显示出4:1至1:2、优选4:1至1:1,尤其是3:1至1:1的纵横比。该纵横比使得尤其吸引人地形成明显的3D结构化成为可能,由此可突出所选择的图案。
[0030] 同样有利地,无纺织物的压印区域显示出0.1mm至2.5mm、更优选0.25mm至2.0mm、尤其是0.5mm至2.0mm的深度。对于该深度而言,能够特别好地在视觉和触觉上感觉到凹陷部。
[0031] 为了使得无纺织物的可热压印性成为可能,无纺织物优选具有热塑性纤维,关于无纺织物的总重量,优选该热塑性纤维的量为至少50重量%,例如50重量%至99重量%、更优选70重量%至95重量%、尤其是90重量%至95重量%。此外使用热塑性纤维的优点是,热塑性纤维同时使热成型成为可能。有利地,热塑性纤维具有100℃至300℃、更优选150℃至300℃,尤其是200℃至300℃的熔点。通过使用这种热塑性纤维,可最佳地在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的同时结合材料在使用中的良好的稳定性。
[0032] 可使用各种各样的热塑性纤维。以下热塑性纤维已证实为特别适合的:该热塑性纤维包含聚酯,尤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乳酸、聚己内酯、聚酰胺尤其聚己内酰胺,聚酰胺6,6,聚酰胺11,聚酰胺12,或聚烯尤其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混合物和/或共聚物。
[0033] 所述热塑性纤维以有利的方式显示出0.1旦尼尔至10旦尼尔、更优选1旦尼尔至6旦尼尔、尤其是1.5旦尼尔至4旦尼尔的纤维纤度。在该细度的情况下,可尤其良好地实现与期望的柔软手感相关的纤维的蓬松度和恢复能力。
[0034] 无纺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同样可变化。例如在50g/m2至500g/m2,更优选100g/m2至300g/m2、更优选100g/m2至250g/m2、尤其是150g/m2至250g/m2的范围内的单位面积重量已证实为适合的。通过该单位面积重量,可尤其既可实现期望的厚度来完全遮盖处于下方的基底,并且还很好地实现热成型步骤所需的最大拉伸率。
[0035] 根据本发明,优选无纺织物具有的厚度在0.25mm至2.5mm、优选0.5mm至2.5mm、还更优选0.5mm至2.0mm、尤其是1.0mm至2.0mm的范围内。
[0036] 为了改进纤维在表面处的织入(耐磨能力),无纺织物可优选在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聚合粘合剂层。该聚合粘合剂层优选包含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酯、聚酸酯、聚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其混合物和共聚物,尤其关于粘合剂层总重量的份额大于90重量%。
[0037] 为此目的,已证实为有益的是,聚合粘合剂层具有5g/m2至50g/m2、优选5g/m2至40g/m2、更优选5g/m2至30g/m2的单位面积重量。
[0038] 本发明的另一客体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热压印的无纺织物的方法,该热压印的无纺织物具有至少30%的最大拉伸率、适合作为用于汽车内部空间的装饰层,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 -提供经针刺的无纺织物,该无纺织物包括热塑性纤维,
[0040] -对所述无纺织物进行热压印,使得所述无纺织物产生压入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在其底部处具有底面,其中所述无纺织物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区域内的厚度和所述无纺织物在未压印区域的区域内的厚度之比最大为0.1,并且所述凹陷部的底面总面积占所述无纺织物的总面积的份额为0.5%至30%。
[0041]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尤其适于制造根据在此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发明的无纺织物。因此上文关于根据本发明的无纺织物所描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也作了必要的修改,意在作为优选实施方式也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相关。
[0042] 在第一方法步骤中,提供或者制造经针刺的无纺织物,该无纺织物包括热塑性纤维。通过使用经针刺的无纺织物,所述无纺织物可得到较高的最大拉力。
[0043]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此实施针刺,从而实现10/cm2至2000/cm2、优选100/cm2至1000/cm2、尤其是200/cm2至600/cm2的针孔密度。
[0044] 未压印的无纺织物的制造可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见方式进行。如果如根据本发明优选的那样使用短纤维,则短纤维适合首先被梳理并铺设成纤维网(Vlies)。紧接着可进行热力预加固,然后进行针刺步骤。
[0045] 在热压印时,将凹陷部的底面总面积积占所述无纺织物的总面积的份额调整到0.5%至30%。这可通过合适地选择压印辊的焊接面积来实现。该焊接面积与此相应地优选同样为0.5%至30%。
[0046] 此外,在热压印时使无纺织物产生压入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在其底部处具有底面,其中无纺织物在所述凹陷部的底面区域内的厚度和无纺织物在未压印区域的区域内的厚度之比最大为0.1。这可通过调整压印辊的压花深度实现。
[0047] 优选使用加热的压印辊,例如具有180℃至240℃的温度。压印辊有利地具有0.1mm至2.5mm的压花深度。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利用以下压印辊执行压印:该压印辊具有的压花深度至少与无纺织物的在未压印区域内的厚度相对应。这是有利的,因为未压印区域未被如此按压,这有利地影响无纺织物的光学和机械性能。
[0048] 在本发明的一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无纺织物的压印以超声波压印的方式实现。通过超声波可激发并熔化热塑性材料,这使得引入压印图案成为可能。
[0049] 与使用加热的压印辊不同,在超声波压印中,能量可通过超声波砧(Ultraschallamboss)的高频激励引入。这是有利的,因为以这种方式可在明显较低的温度下工作,并且能量可针对目标输入到无纺织物的期望区域。由此可尤其均匀、可复制且精确地调整在无纺织物的在压印区域的区域中的厚度和在未压印区域的区域中的厚度之间的比率。此外,超声波压印尤其是工艺稳定的。该方法的另一主要优点是,未压印区域在此受到很少的影响,即既不被按压也不熔化,这有利地影响无纺织物的光学和机械性能。
[0050] 本发明的另一客体是可利用根据上文所提及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方法制造的、经热压印的无纺织物。
[0051] 按照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突出地适于制造用于汽车内部空间的装饰层,因为所述无纺织物将明显的3D结构与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及特别好的可热变形性相结合。根据本发明,尤其优选无纺织物被用来制造用于所述汽车内部空间的车顶内衬。
[0052]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包括按照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热变形的根据本发明的无纺织物。
[0053]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当在度为90°的边缘附近进行热成型之后,无纺织物在变形区域内显示出压入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在其底部处具有底面,其中所述无纺织物在凹陷部的底面区域内的厚度和所述无纺织物在未压印区域的区域内的厚度之比最大为0.1。附图说明
[0054] 在图1中d和d'分别表示在热成型工艺之前无纺织物的在未压印区域内的厚度以及无纺织物的在凹陷部的底面区域内的厚度,并且a和a'表述在热成型工艺之后的相应厚度。如可从放大示出的、圆圈标注区域中看出的那样,热成型尤其在边缘处导致3D结构的局部平整化。
[0055]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在本说明书中给出的参数按以下方式确定:
[0057] 最大拉伸率:根据按照DIN EN 29073-3的试验规范在变形速度为200mm/min的情况下测量。
[0058] 最大拉力:根据按照DIN EN 29073-3的试验规范在变形速度为200mm/min的情况下测量。
[0059] 无纺织物的在压入的凹陷部的底面区域内的厚度:借助于刻刀(Skalpell)准备无纺织物的横截面。在此应注意,无纺织物包括至少5个凹陷部。备选地,也可准备多个横截面。接着利用合适的显微镜、优选利用电子显微镜来测量无纺织物在凹陷部的底面区域内的厚度(在图2中标记为d')。对至少5个不同的凹陷部且每个凹陷部分别在至少3个部位处进行测量。
[0060] 无纺织物的在未压印区域内的厚度:根据按照DIN EN ISO 9073-2的试验规范测量。
[0061] 单位面积重量:根据按照EN 29073–T1的试验规范测量。为了确定单位面积重量,分别冲裁出3个100x100mm大小的样品,对样品进行称重且形成平均值。
[0062] 压印区域的深度:借助于刻刀准备无纺织物的横截面。在此应注意,无纺织物包括至少5个凹陷部。备选地,也可准备多个横截面。接着在电子显微镜中将在未压印区域的表面高度上的理论线(参见图2)和凹陷部的底面(在图2中标记为b)之间的垂直间距确定为压印区域的深度(在图2中标记为t)。其中分别测量至少5个压印区域,其中对每个压印区域分别在至少3个部位处进行测量。
[0063] 纵横比:借助于刻刀准备无纺织物的横截面。在此应注意,无纺织物在其最宽部位包括至少5个凹陷部。备选地,也可准备多个横截面。接着确定凹陷部在底面处的直径(在图2中标记为b)。分别测量至少5个压印区域且形成平均值。纵横比由深度(在图2中标记为t)和所测量的底面直径之比得出。
[0064] 磨损:利用泰伯磨损试验机(Taber-Abriebtester)根据JIS L 1096(磨擦轮标号CS-10,在每个臂500gf的负载下进行150个周期,用直径120mm的圆形样品本体)来确定磨损。为了评价,给出1至5分,其中以下各项适用:
[0065] 分数5:仅仅可识别出磨损的少量痕迹。
[0066] 分数4:表面部分变粗糙,可识别出磨损的痕迹。
[0067] 分数3:表面变粗糙,但是还没有材料从无纺织物的内部散布出来。
[0068] 分数2:表面变粗糙,并且还有材料从无纺织物的内部散布出来。
[0069] 分数1:表面明显变粗糙,下方的材料显露出来。
[0070] 凹陷部的底面总面积占无纺织物总面积的份额:首先测量凹陷部的底面直径。在压印区域的最宽部位处(在图2中标记为b),由5个压印区域确定且形成平均值。基于所述数值,在考虑几何形状的情况下确定压印区域的面积,并计算相对于无纺织物总面积的份额。
[0071] 热塑性纤维的熔点:根据按照DIN EN ISO11357-3的试验规范在加热速率为10℃/min的情况下测量。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