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行走装置和悬架 / 悬架系统 / 转向节、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

转向节、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

阅读:1023发布:2020-09-09

专利汇可以提供转向节、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公开提供了一种 转向节 、车辆 悬架系统 和车辆,所述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所述转向节本体上设置有具有多个纵臂安装点以用于安装悬架纵臂的纵臂安装部,多个所述纵臂安装点在所述转向节本体上布置为分别与所述悬架纵臂的 车身 安装点的距离相同。本公开所述的转向节在悬架纵臂通过纵臂安装点安装到转向节和通过车身安装点安装到车身的装配状态下,多个纵臂安装点到车身安装点之间的距离均相同,从而使得多个纵臂安装点相对于车身安装点的 力 臂保持一致而受力均匀,由此能够有效防止如现有中因安装点受力不均导致纵臂安装点发生错动的现象,由此能够保证悬臂安装点的安装强度。,下面是转向节、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1),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设置有具有多个纵臂安装点以用于安装悬架纵臂(14)的纵臂安装部(2),多个所述纵臂安装点在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布置为分别与所述悬架纵臂(14)的车身安装点的距离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臂安装点为三个且各个所述纵臂安装点上形成有纵臂安装孔(21),三个所述纵臂安装孔(21)相邻且位于所述纵臂安装部(2)的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悬架控制臂的控制臂安装部(3),所述控制臂安装部(3)为U形结构且包括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安装孔(33)的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以通过两个所述安装孔(33)的配合而安装所述悬架控制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安装部(3)包括用于安装上控制臂(11)的上控制臂安装部(4)和用于安装下控制臂(12)的下控制臂安装部(5),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5)与所述纵臂安装部(2)相邻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5)的所述第一支臂(31)或所述第二支臂(32)设置在所述纵臂安装部(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悬架控制臂的控制臂安装部(3),所述控制臂安装部(3)包括用于安装具有减震弹簧安装座的下横臂(13)的下横臂安装部(6),所述下横臂安装部(6)上形成有安装孔(33)。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设置有具有减震器安装孔(71)以用于安装减震器(18)的减震器安装部(7),所述减震器安装孔(71)的轴线沿X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形成有半轴孔(8)和轮毂轴承安装孔(9),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还形成有围绕所述半轴孔(8)的周围布置以用于安装制动器罩壳(16)的罩壳安装孔(10)。
9.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悬架系统设置有悬架和与所述悬架连接的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节,所述悬架的悬架纵臂(14)通过所述纵臂安装点安装在所述纵臂安装部(2)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

说明书全文

转向节、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车辆悬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节、车辆悬架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车辆悬架系统中转向节作为悬架与车轮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起到承受车轮传递过来的负荷。其中悬架系统中的悬架纵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转向节和车身以主要承受纵向和侧向力,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悬架纵臂在转向节上的安装点存在受力不均匀现象,导致某一安装点受力较大而容易发生相对错动,影响悬架纵臂安装点的安装强度而可能造成悬架纵臂变形、断裂等现象。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纵臂安装点受力均匀的转向节。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 一种转向节,所述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所述转向节本体上设置有具有多个纵臂安装点以用于安装悬架纵臂的纵臂安装部,多个所述纵臂安装点在所述转向节本体上布置为分别与所述悬架纵臂的车身安装点的距离相同。
[0006] 进一步的,所述纵臂安装点为三个且各个纵臂安装点上形成有纵臂安装孔,三个所述纵臂安装孔相邻且位于所述纵臂安装部的同一平面上。
[0007]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节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悬架控制臂的控制臂安装部,所述控制臂安装部为U形结构且包括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安装孔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以通过两个所述安装孔的配合而安装所述悬架控制臂。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臂安装部包括用于安装上控制臂的上控制臂安装部和用于安装下控制臂的下控制臂安装部,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与所述纵臂安装部相邻布置。
[0009] 进一步的,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的所述第一支臂或所述第二支臂设置在所述纵臂安装部上。
[0010]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节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悬架控制臂的控制臂安装部,所述控制臂安装部包括用于安装具有减震弹簧安装座的下横臂的下横臂安装部,所述下横臂安装部上形成有安装孔。
[0011]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节本体上设置有具有减震器安装孔以用于安装减震器的减震器安装部,所述减震器安装孔的轴线沿X方向延伸。
[0012]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节本体上形成有半轴孔和轮毂轴承安装孔,所述转向节本体上还形成有围绕所述半轴孔的周围布置以用于安装制动器罩壳的罩壳安装孔。
[0013]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公开所述的转向节具有以下优势:
[0014] 本公开的转向节通过在转向节本体的纵臂安装部上形成分别与悬架纵臂的车身安装点的距离相同的多个纵臂安装点,即,在悬架纵臂通过纵臂安装点安装到转向节和通过车身安装点安装到车身的装配状态下,多个纵臂安装点到车身安装点之间的距离均相同,从而使得多个纵臂安装点相对于车身安装点的力臂保持一致而受力均匀,由此能够有效防止如现有中因安装点受力不均导致纵臂安装点发生错动的现象,由此能够保证悬臂安装点的安装强度。
[0015]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悬架系统,所述车辆悬架系统设置有悬架和与所述悬架连接的如上所述的转向节,所述悬架的悬架纵臂通过所述纵臂安装点安装在所述纵臂安装部上。
[0016] 本公开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
[0017] 所述车辆悬架系统和所述车辆与上述转向节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
[0018]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转向节的主视结构图;
[0020]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转向节的后视结构图;
[0021]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的立体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
[0023] 1-转向节本体,2-纵臂安装部,3-控制臂安装部,4-上控制臂安装部,5-下控制臂安装部,6-下横臂安装部,7-减震器安装部,8-半轴孔,9-轮毂轴承安装孔,10-罩壳安装孔,11-上控制臂,12-下控制臂,13-下横臂,14-悬架纵臂,15-制动卡钳安装孔,16-制动器罩壳,17-制动卡钳,18-减震器,19-减震弹簧,21-纵臂安装孔,31-第一支臂,32-第二支臂,
33-安装孔,71-减震器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 另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上、下”,是指转向节在使用状态下沿高度方向即车辆的Z轴方向上的“上、下”,另外,X方向是指在转向节使用状态下车辆的X方向、即车辆的前后方向。
[0026]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0027]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转向节,所述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1,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设置有具有多个纵臂安装点以用于安装悬架纵臂14的纵臂安装部2,多个所述纵臂安装点在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布置为分别与所述悬架纵臂14的车身安装点的距离相同。在此,距离相同的定义为大致相同而在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具有较小的偏差。如上所述,通过在转向节本体1的纵臂安装部2上形成分别与悬架纵臂14的车身安装点的距离相同的多个纵臂安装点,即,在悬架纵臂14通过纵臂安装点安装到转向节和通过车身安装点安装到车身的装配状态下,多个纵臂安装点到车身安装点之间的距离均大致相同。换言之,多个纵臂安装点的各个中心轴线到悬架纵臂14的车身安装点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从而使得多个纵臂安装点相对于车身安装点的力臂保持大致一致而使得各个车身安装点受力均匀,由此能够有效防止如现有中因纵臂安装点受力不均导致安装点发生错动的现象,由此能够保证悬臂安装点的安装强度。
[0028] 在此,纵臂安装点可以通过多种适当的结构来实现,例如,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纵臂安装点为三个且各个所述纵臂安装点上形成有纵臂安装孔21,三个所述纵臂安装孔21相邻且位于所述纵臂安装部2的同一平面上。其中,三个纵臂安装孔21间隔布置在以悬架纵臂14的车身安装点为中心且以任一纵臂安装孔21的中心轴线到车身安装点之间的距离作为半径的虚拟圆上,由此,能够可靠保证三个纵臂安装点的受力保持均匀,有效避免纵臂安装点发生错位现象。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纵臂安装点可以布置为其他形式,例如,纵臂安装点上设置有螺杆等。
[0029] 可选地,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悬架控制臂的控制臂安装部3,所述控制臂安装部3为U形结构且包括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安装孔33的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以通过两个所述安装孔33的配合而安装所述悬架控制臂。在此,悬架控制臂的安装位置通过衬套与转向节实现柔性连接来实现减振降噪的效果,其中衬套在承受轴向扭转力的同时还承受径向扭转力,由此衬套受力较大导致容易发生开裂,进而影响衬套的耐久性。而为了减少衬套受到的径向扭转力,控制臂安装部3形成为U形结构且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支臂
31和第二支臂32,在将悬架控制臂通过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上的安装孔33安装到控制臂安装部3的情况下,通过位于悬架控制臂两侧的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的配合结构能够有效分散衬套两端的受力,有效减少衬套受到的径向扭转力,从而能够改善悬架控制臂的衬垫受力较大的问题,提高衬套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通过控制臂安装部3的U形结构还起到减重的效果。
[0030]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控制臂安装部3包括用于安装上控制臂11的上控制臂安装部4和用于安装下控制臂12的下控制臂安装部5,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5与所述纵臂安装部2相邻布置。由此,通过上控制臂安装部4和下控制臂安装部5所具有的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配合形成的U形结构,能够有效改善上控制臂11和下控制臂12上的衬套受到较大径向扭转力的情况。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安装空间来合理地布置上控制臂安装部4和下控制臂安装部5的具体结构,例如,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4和下控制臂安装部5也可以形成为只包括第一支臂31或第二支臂32的形式。
[0031] 可选地,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5的所述第一支臂31或所述第二支臂32设置在所述纵臂安装部2上。由此,能够提高纵臂安装部2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使得转向节本体1的结构紧凑而避让悬架控制臂等部件的安装位置,防止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实际装配需要来合理地布置下控制臂安装部5的结构。
[0032] 可选地,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悬架控制臂的控制臂安装部3,所述控制臂安装部3包括用于安装具有减震弹簧安装座的下横臂13的下横臂安装部6,所述下横臂安装部6上形成有安装孔33。在此,所述下横臂安装部6通过减震弹簧安装座安装减震弹簧19,下横臂安装部6可以形成为如上所述的U形结构,即包括分别形成有相互对应的第一支臂31和第二支臂32,由此能够对下横臂13上的衬套进行可靠安装和限位,有效降低下横臂13上的衬套的径向扭转力。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所述下横臂安装部6可以形成为如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即下横臂安装部6包括支臂(可以为第一支臂31或第二支臂32),在该支臂上形成有所述安装孔33,而此时,下横臂13上对应于支臂的端部上可以形成为具有与安装孔33对应的装配孔的U形结构,由此通过安装孔33和装配孔来实现下横臂13和下横臂安装部6的可靠安装。
[0033]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设置有具有减震器安装孔71以用于安装减震器18的减震器安装部7,所述减震器安装孔71的轴线沿X方向延伸。由此,在拆装减震器安装部7和减震器18的情况下,由于减震器安装孔71的轴线沿车辆的X方向延伸,由此,用于安装在减震器安装孔71上的固件避开了安装在下横臂13上的减震弹簧19,即紧固件的头部不在减震器18和减震弹簧19之间的间隙空间内,从而在拆装紧固件的过程中紧固件不会与减震弹簧19发生干涉,便于拆装减震器18的同时,避免拆装紧固件的过程中产生紧固件滑扣等问题。
[0034] 另外,可选地,为了便于加工和提高转向节整体强度,转向节本体1、纵臂安装部2、控制臂安装部可以形成为一体。
[0035] 可选地,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形成有半轴孔8和轮毂轴承安装孔9,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还形成有围绕所述半轴孔8的周围布置以用于安装制动器罩壳16的罩壳安装孔10。由此,制动器罩壳16无需通过轮毂轴承安装孔9与轮毂轴承同时固定,而是通过罩壳安装孔10与轮毂轴承独立地装配到转向节本体1上,由此有效避免了现有中制动器罩壳16与轮毂轴承通过轮毂轴承安装孔9装配情况下制动器罩壳16因安装力矩较大造成压溃、开裂等问题。
此外,转向节本体1上还可以形成有用于安装制动卡钳17的制动卡钳安装孔15。
[0036]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悬架系统,所述车辆悬架系统设置有悬架和与所述悬架连接的如上所述的转向节,所述悬架的悬架纵臂14通过所述纵臂安装点安装在所述纵臂安装部2上。其中,车辆悬架系统可以为后悬架系统,所述悬架可以为多连杆悬架,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悬架,通过在转向节本体1的纵臂安装部2上形成分别与悬架纵臂14的车身安装点的距离相同的多个纵臂安装点,即在装配状态下,多个纵臂安装点到车身安装点之间的距离均相同,从而使得多个纵臂安装点相对于车身安装点的力臂保持一致而受力均匀,由此能够有效防止如现有中因安装点受力不均导致纵臂安装点发生错动的现象,由此能够保证悬臂安装点的安装强度,保证车辆悬架系统具有可靠的缓冲、减振及力传递效果。
[0037] 本公开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车辆悬架系统。该车辆通过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转向节和车辆悬架系统而能够保证良好的行驶舒适性和驾驶安全性。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车桥/悬架系统 2020-05-12 272
汽车悬架系统 2020-05-12 104
悬架系统和车辆 2020-05-12 65
车辆悬架系统 2020-05-12 816
座椅悬架系统 2020-05-13 609
车辆用悬架系统 2020-05-13 292
悬架系统 2020-05-11 220
车辆用悬架系统 2020-05-13 728
车辆悬架系统 2020-05-13 529
车辆悬架系统 2020-05-13 66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