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疗法 / 局部用药 / 一种北方棚室叶用型甘薯栽培方法

一种北方棚室叶用型甘薯栽培方法

阅读:399发布:2021-03-19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北方棚室叶用型甘薯栽培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北方棚室叶用型甘薯栽培方法,将叶用型甘薯首次引入东北地区栽培,同时为东北地区 水 稻育秧大棚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方法的技术方案包括叶用型甘薯东北地区优质种苗繁育过程和设施栽培的过程:种苗繁育过程包括:1.选地与整畦2.选种与排种3. 苗床 管理4.适时采苗。设施栽培过程包括:1.耕作方式与选地2.培育壮苗栽插3.采摘与 修枝 4.追肥与管理5.种薯繁殖。,下面是一种北方棚室叶用型甘薯栽培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北方棚室叶用型甘薯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叶用型甘薯东北地区优质种苗繁育过程和设施栽培的过程:种苗繁育过程包括:a.选地与整畦、b.选种与排种、c.苗床管理、d.适时采苗;设施栽培过程包括:
e.耕作方式与选地、f.培育壮苗栽插、g.采摘与修枝、h.追肥与管理、i.种薯繁殖;
所述优质种苗繁育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a.选地与整畦
床址选择在温室暖棚,地势相对较高,土质肥沃、排良好以及管理方便;
经深翻耕,把畦的规格定为苗床宽1.2~1.3m,苗床深40cm,长视地形及需要而定;采用酿热温床覆盖薄膜育苗;酿热物要晒干搞碎,秸秆切成6~10cm小段,与畜粪配合使用,二者分层填放,先畜粪后秸秆,厚度为25~30cm,再在其上铺4~5cm细土,并覆盖薄膜增温;待床温升至33~35℃,排放种薯;
b.选种与排种
(1)种薯处理要选取具有原品种特征,薯形端正,薯大小适中,光滑鲜亮,未受冷、冻、伤、病害的作种薯;用70%纯品甲基托布津800倍浸泡10分钟进行药剂处理消毒;
2
(2)用种量与育苗方法、栽植密度及品种萌芽特性有关;春薯每667m田用种量75kg,
2
需苗床面积3.5~4.5m;
(3)排种时间根据育苗方法和栽插时期而定;适当提前排种;
(4)排种密度与培育壮苗有关;用斜排式,密度以前后头尾略为相压为度;排种时,薯块头部及阳面朝上,尾部及阴面朝下;大薯发芽慢,宜排在苗床中部,排放深些,小薯发芽快,放于四周,并排放浅些,做到上齐下不齐,使盖土深浅一致和出苗整齐;排种后用细土填满薯间隙,再泼浇净水和营养土或细土盖没种薯;
c.苗床管理
(1)排种至齐苗阶段以催为主,床温保持30~35℃,高温下催芽萌发快;在床温不高时,晴天应揭去膜上的草苫覆盖物,使阳光直射提高床温,晚间再盖好覆盖物保温;保持床土相对湿度80%,干燥在晴天中午适当浇水,还要注意苗床的通气性;
(2)齐苗至剪苗前阶段为幼苗生长阶段,苗床管理仍以催为主,催中有炼,催苗生长培育壮苗;保持较适床温,24~28℃,使薯苗稳健生长;随着薯苗生长耗水渐增,苗床浇水量应适当加多,保持床土相对湿度70~80%;
(3)炼苗与剪苗阶段苗高25cm且具有6~7个节时,应转为炼苗,停止浇水,揭开薄膜覆盖物,使薯苗充分见光,经3天锻炼后剪苗栽插;剪、拔苗后,苗床管理转为催苗为主,促使小苗快长;应再升高床温和适当增加浇水量,但剪苗后,当天不浇水,以利创口愈合和防止病菌侵染,第二天浇一次大水,并结合追施速效性氮肥为主进行追肥,每平方米追硫酸
0.05公斤、磷酸二氢0.05公斤;当苗高达到采苗要求时,再转为降温炼苗过程;
(4)温室消毒与虫害防治:每平方米用硫磺粉3克+锯末5克,晚7时开始熏烟,消毒一昼夜;熏烟时保持室内温度在20℃,以便于杀死病菌;苗期病害主要是通过种薯传播的,如黑斑病、软腐病,因此种薯在上床前要精选,并消毒彻底;生理病害主要是冷害、伤热、缺,冷害是收获或贮存期间受冻,所以,种薯在霜降前必须收获;伤热是温室通不及时;缺氧是覆土较厚、浇水过多造成的;因此,要加强苗期管理,如发现局部腐烂应及时连土挖除种薯,用50%的甲基托布津消毒后补种,如发现蚜虫用10%的吡虫啉2500倍防治;
d.适时采苗
甘薯壮苗标准:苗龄30~35天,秧苗叶片鲜绿,叶片大而肥厚,顶部三叶齐平,茎节粗,根原基多,直径0.5厘米,节间3~4厘米,茎韧而不易折断,折断秧茎时白浆多而浓,全株无病斑,秧高20~25厘米,最少8~9节,百株鲜重0.5公斤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棚室叶用型甘薯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施栽培的过程具体如下:
e、耕作方式与选地
叶用型甘薯以收获茎叶为主的特性,应选择肥沃的轻壤土;土壤的肥要高;根据北方的气候特点,垄作垄宽1.2m,含沟宽0.3m,垄高0.2m,垄沟用于灌溉;作畦前每亩2000~
2500kg腐熟有机肥和0.2%辛硫磷药液混拌毒谷50kg撒施,随松土起垄翻入地下;
f-1、培育壮苗
优质壮苗的标准是:品种纯度不低于99.5%,薯苗每百株重0.5公斤以上,苗长20~
25cm,直径0.4cm,7个展开叶以上,无病虫危害,无黄叶,整齐度不低于98%;
f-2、栽插
薯苗栽种在垄上,行距20cm、株距12~15cm,每亩栽种1.4~1.6万株,秧苗竖直栽或斜插栽,入土深度4~6cm,栽后用水壶点水或整体采用顶部雾状喷灌一次浇透;
g、采摘与修枝
薯秧返苗后立即摘心、打顶,促进腋芽形成侧枝;栽后根据长势30~45天将新生侧枝顶12cm部分采下,包装上市;以后根据长势每10~15天采摘一次,直到初霜薯秧停止生长时为止;每次采摘要在枝条茎部留2个的节间,以保证再生新芽;采摘同时还要对母茎进行修理,去掉那些底部老茎滋生的畸形小芽,保证通风透光和营养的集中供给;
h、追肥与管理:为保证茎叶的产量和质量,采摘2次后要进行一次浇水、追肥;追肥每亩用氮磷钾复合肥或专用的蔬菜用肥10~15kg,浇水时顺采摘作业带灌入,侧面渗入畦中;
浇水后进行土壤疏松,并随时拔掉垄上或中间的杂草;叶用型甘薯适应性较好,生茬地上病害很少发生,如果发生食叶性害虫,尽量结合采摘与修枝进行人工除虫,必须用药剂防治时,应选用高效低毒生物性药剂,并保证在用药后的达到安全期再采摘上市;
i、种薯繁殖:由于采摘茎叶的薯田,地下不能膨大块根,留种须另行栽种,留种的叶用型薯与普通甘薯栽培要求一致。

说明书全文

一种北方棚室叶用型甘薯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北方棚室叶用型甘薯栽培方法,属于甘薯栽培种植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北方地区还没有关于叶用型甘薯的配套栽培种植模式,本方法首次将叶用型甘薯引入北方地区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适合设施栽培的模式。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涉及一种北方棚室叶用型甘薯栽培方法,包括叶用型甘薯东北地区优质种苗繁育过程和设施栽培的过程:种苗繁育过程包括:1.选地与整畦2.选种与排种3.苗床管理4.适时采苗。设施栽培过程包括:1.耕作方式与选地2.培育壮苗栽插3.采摘与修枝4.追肥与管理5.种薯繁殖。
[0004] 本发明的方法,成功地将叶用型甘薯引入北方地区进行设施栽培的推广,为北方地区的“菜篮子”又增添了一种新型的叶菜类蔬菜。有效地克服了本地蔬菜品种类型单一、季节性供应等问题,同时为冬季保苗提供技术支持。本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效率快及推广效益高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05] 在下文中,现在将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示出了各种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且不应该解释为局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全的,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0006] 叶用型甘薯优质种苗繁育过程
[0007] 甘薯育苗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是甘薯高产的关键。甘薯种苗繁育栽培目标为:苗早、苗足和苗壮。具体繁育栽培技术如下:
[0008] 1.选地与整畦
[0009] 床址选择在温室暖棚,地势相对较高,土质肥沃、排良好以及管理方便;经深翻耕,把畦的规格定为苗床宽1.2~1.3m,苗床深40cm左右,长视地形及需要而定;采用酿热温床覆盖薄膜育苗;酿热物要晒干搞碎,秸秆切成6~10cm小段,与畜粪配合使用,二者分层填放,先畜粪后秸秆,厚度为25~30cm,再在其上铺4~5cm细土,并覆盖薄膜增温;待床温升至33~35℃,即可排放种薯。
[0010] 2.选种与排种
[0011] (1)种薯处理要选取具有原品种特征,薯形端正,薯大小适中,光滑鲜亮,未受冷、冻、伤、病害的作种薯。用70%纯品甲基托布津800倍浸泡10分钟进行药剂处理消毒。
[0012] (2)用种量与育苗方法、栽植密度及品种萌芽特性有关。一般春薯每667m2田用种2
量75kg,约需苗床面积3.5~4.5m。
[0013] (3)排种时间根据育苗方法和栽插时期而定。可适当提前排种,一般在1月中句至2月下句。
[0014] (4)排种密度与培育壮苗有关。用斜排式,密度以前后头尾略为相压为度。排种时,薯块头部及阳面朝上,尾部及阴面朝下。大薯发芽慢,宜排在苗床中部,排放深些,小薯发芽快,放于四周,并排放浅些,做到上齐下不齐,使盖土深浅一致和出苗整齐。排种后用细土填满薯间隙,再泼浇净水和营养土或细土盖没种薯。
[0015] 3.苗床管理
[0016] (1)排种至齐苗阶段以催为主,床温保持30~35℃,高温下催芽萌发快。在床温不高时,晴天应揭去膜上的草苫等覆盖物,使阳光直射提高床温,晚间再盖好覆盖物保温。保持床土相对湿度80%左右,如干燥可在晴天中午适当浇水,还要注意苗床的通气性。
[0017] (2)齐苗至剪苗前阶段为幼苗生长阶段,苗床管理仍以催为主,催中有炼,催苗生长培育壮苗。保持较适床温(24~28℃),使薯苗稳健生长。随着薯苗生长耗水渐增,苗床浇水量应适当加多,保持床土相对湿度70~80%。
[0018] (3)炼苗与剪苗阶段苗高25cm左右且具有6~7个节时,应转为炼苗,停止浇水,揭开薄膜等覆盖物,使薯苗充分见光,经3d锻炼后即可剪苗栽插。剪、拔苗后,苗床管理转为催苗为主,促使小苗快长。应再升高床温和适当增加浇水量,但剪苗后,当天不浇水,以利创口愈合和防止病菌侵染,第二天浇一次大水,并结合追施速效性氮肥为主进行追肥,每平方米追硫酸铵0.05公斤、磷酸二氢0.05公斤。当苗高达到采苗要求时,再转为降温炼苗过程。
[0019] (4)温室消毒与虫害防治:每平方米用硫磺粉3克+锯末5克,晚7时左右开始熏烟,消毒一昼夜。熏烟时最好保持室内温度在20℃左右,以便于杀死病菌。苗期病害主要是通过种薯传播的,如黑斑病、软腐病等,因此种薯在上床前要精选,并消毒彻底。生理病害主要是冷害、伤热、缺等,冷害是收获或贮存期间受冻,所以,种薯在霜降前必须收获;伤热是温室通不及时;缺氧是覆土较厚、浇水过多造成的。因此,要加强苗期管理,如发现局部腐烂应及时连土挖除种薯,用50%的甲基托布津消毒后补种,如发现蚜虫用10%的吡虫啉2500倍防治。
[0020] 4.采苗及时采苗
[0021] 甘薯壮苗标准:苗龄30~35天,秧苗叶片鲜绿,叶片大而肥厚,顶部三叶齐平,茎节粗,根原基多(直径0.5厘米,节间3~4厘米),茎韧而不易折断,折断秧茎时白浆多而浓,全株无病斑,秧高20~25厘米,最少8~9节,百株鲜重0.5公斤以上。
[0022] 目前在生产上为更好地防治甘薯病害,大提倡甘薯高剪苗技术,即在苗床上距苗基部3~5厘米将苗剪下,也可以在提苗后将薯苗基部剪去3~5厘米即可。前提是高剪苗薯苗要适当多炼苗3天以上,基本上不影响成活率。
[0023] 叶用型甘薯福菜薯18号北方地区设施栽培过程
[0024] 北方地区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移栽后的空闲时间种植叶用型甘薯是大棚综合利用的高效途径之一,充分利用了水稻育秧大棚设施栽培的优势,有较好的推广效益。
[0025] 1、耕作方式与选地
[0026] 叶用型甘薯以收获茎叶为主的特性,应选择肥沃的轻壤土。土壤的肥力要高。根据北方的气候特点,垄作垄宽1.2m(含沟宽0.3m),垄高0.2m,垄沟用于灌溉或作业。作畦前每亩2000~2500kg腐熟有机肥和0.2%辛硫磷药液混拌毒谷50kg撒施,随松土起垄翻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