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解剖与生理 /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

阅读:715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CT引导下经皮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CT引导下经皮 肺 穿刺持续 负压 吸引管 ,包括吸引管体以及置于该吸引管体内的 活塞 杆;还包括三通管、 定位 针、限位柱和多个定位片;所述三通管设于所述吸引管体的前端;所述定位针设于所述三通管的前端;所述限位柱设于所述吸引管体的尾端内壁上;所述多个定位片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条形筋的 正面 和第三条形筋背面;在所述第一条形筋和第三条形筋的上部、所述第二条形筋和第四条形筋的下部设有限位孔。本发明能够延长负压吸引时间,获取足够多的标本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很好的依据;在负压抽吸时为装置恒定抽吸,不易影响穿刺针的 角 度和深度,保持穿刺过程的安全。,下面是CT引导下经皮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CT引导下经皮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包括吸引管体以及置于该吸引管体内的活塞杆;在所述吸引管体的外表面设有刻度线;所述活塞杆的前端设有活塞,所述活塞杆包括第一条形筋、第二条形筋、第三条形筋和第四条形筋,所述第一条形筋和第三条形筋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条形筋和第四条形筋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述两水平面互相垂直;在所述活塞杆的顶端设有用于推动活塞杆在所述吸引管体内移动的按压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管、定位针、限位柱和多个定位片;所述三通管设于所述吸引管体的前端;所述定位针设于所述三通管的前端;所述限位柱设于所述吸引管体的尾端内壁上;所述多个定位片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条形筋的正面和第三条形筋背面;在所述第一条形筋和第三条形筋的上部、所述第二条形筋和第四条形筋的下部设有限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条形筋的背面底部和第三条形筋正面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定位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条形筋的正面和第三条形筋背面间隔设置的定位片为4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为扇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的圆心为20°~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的圆心角为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针包括针管、针芯和针座;所述针管的尾部固定设置在针座的前端;所述针芯通过针座伸入至所述针管内;在所述针管的外表面由针尖至针尾方向,间隔设有一排刻度,所述刻度以毫米为单位;围绕在所述针管的周向设有与其紧密配合的定位套,该定位套的长度为
1-3mm,在该定位套上设有不透X线标记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为橡胶圈,所述不透X线标记点设于所述橡胶圈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的长度为2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的尾部设有与所述三通管相接的内螺纹外螺纹

说明书全文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压吸引管,尤其涉及一种CT引导下经皮肺的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

背景技术

[0002] 经皮肺穿刺准确定位是关键,但穿刺入病灶后,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抽吸针筒保持负压,在实际操作工作中,部分病灶较为坚实,需要长时间保持负压吸引以吸取更多组织,这需要操作人员有较好的臂、体力,并得保持同一体位,以防穿刺的深度和度发生变化。
[0003] 手动负压抽吸的缺点:易致穿刺针的穿刺深度、角度发生变化,且消耗体力,不能长时间保持负压。
[0004] 经皮肺穿刺不仅需要穿刺点精确定位,穿刺的幅度和深度也严重的影响穿刺的成功概率,如穿刺过浅,不能到达病灶;穿刺过深,可能刺穿病灶深入正常肺组织,易造成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目前经皮穿刺针需要目测或者另外使用标尺测量,以估计进针深度,不能精确确定进针深度,需要反复定位了解穿刺针进针深度以达到尽量精确定位,增加穿刺时间,及病人所受CT扫描辐射剂量。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包括吸引管体以及置于该吸引管体内的活塞杆;在所述吸引管体的外表面设有刻度线;所述活塞杆的前端设有活塞,所述活塞杆包括第一条形筋、第二条形筋、第三条形筋和第四条形筋,所述第一条形筋和第三条形筋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条形筋和第四条形筋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述两水平面互相垂直;在所述活塞杆的顶端设有用于推动活塞杆在所述吸引管体内移动的按压部,还包括三通管、定位针、限位柱和多个定位片;所述三通管设于所述吸引管体的前端;所述定位针设于所述三通管的前端;所述限位柱设于所述吸引管体的尾端内壁上;所述多个定位片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条形筋的正面和第三条形筋背面;在所述第一条形筋和第三条形筋的上部、所述第二条形筋和第四条形筋的下部设有限位孔。
[0007]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条形筋的背面底部和第三条形筋正面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定位片。
[0008]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条形筋的正面和第三条形筋背面间隔设置的定位片为4个。
[0009] 优选地,所述定位片为扇形。
[0010] 优选地,所述扇形的圆心角为20°~60°。
[0011] 优选地,所述扇形的圆心角为45°。
[0012] 优选地,所述定位针包括针管、针芯和针座;所述针管的尾部固定设置在针座的前端;所述针芯通过针座伸入至所述针管内;在所述针管的外表面由针尖至针尾方向,间隔设有一排刻度,所述刻度以毫米为单位;围绕在所述针管的周向设有与其紧密配合的定位套,该定位套的长度为1-3mm,在该定位套上设有不透X线标记点。
[0013] 优选地,所述定位套为橡胶圈,所述不透X线标记点设于所述橡胶圈的外表面。
[0014] 优选地,所述定位套的长度为2mm。
[0015] 优选地,所述针管的尾部设有与所述三通管相接的内螺纹外螺纹
[0016] 本发明能够延长负压吸引时间,获取足够多的标本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很好的依据;在负压抽吸时为装置恒定抽吸,不易影响穿刺针的角度和深度,保持穿刺过程的安全,从而避免有些女性医生(操作者)因体力不足而无法抽吸足够的标本量,而且本发明能使医生能腾出一只手来完成其他操作,保证了操作的安全。
[0017] 本发明在吸引管体的前端外接三通管,该三通管的前端外接定位针,该定位针针管的外表面设有有刻度,能精确测量穿刺的深度,减少了反复CT扫描以及辐射的时间,增加安全度,并且减少病人痛苦。在针管外表面有一小橡胶圈进行定标,可保证在抽吸过程中不会刺入过深,并达到较精确定位抽吸幅度作用,而且在该橡胶圈的外表面设有不透X线标记点,在做CT时能实时看到穿刺的深度以及定位针的位置,大大增加了穿刺的效果。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中吸引管体的立体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中活塞杆的立体图;
[0021] 图3a为本发明中活塞杆的主视图;
[0022] 图3b为本发明中活塞杆的侧视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中定位针的立体图;
[0024] 图4a为本发明中定位针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发明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6] 如图1,为本发明中的一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持续负压吸引管,包括吸引管体1以及置于该吸引管体内的活塞杆2;在所述吸引管体1的外表面设有刻度线3。
[0027] 参考图3、图3a和图3b,活塞杆2的前端设有活塞4,所述活塞杆2包括第一条形筋21、第二条形筋22、第三条形筋23和第四条形筋24,所述第一条形筋21和第三条形筋23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条形筋22和第四条形筋2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述两水平面互相垂直。
[0028] 参考图1和图2,在所述活塞杆2的顶端设有用于推动活塞杆2在所述吸引管体1内移动的按压部5,还包括三通管6、定位针7、限位柱8和多个定位片9。所述三通管6设于所述吸引管体1的前端,该三通管6可以通过螺纹与所述吸引管体1前端连接,也可以采用插接的方式与其连接。
[0029] 所述定位针7通过外螺纹或内螺纹或插接的方式设于所述三通管6的前端。所述限位柱8设于所述吸引管体1的尾端内壁上,用于与所述定位片9配合限制吸引管体1内负压容积。
[0030] 所述多个定位片9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条形筋21的正面和第三条形筋23的背面;在所述第一条形筋21和第三条形筋23的上部、所述第二条形筋22和第四条形筋24的下部设有限位孔25,该限位孔25用于将限位柱8在上述条形筋形成的空间内转换位置,以限定活塞杆2在吸引管体1的位置。
[0031] 在本发明中,第一条形筋21的背面底部和第三条形筋23正面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定位片9。位于所述第一条形筋21的正面和第三条形筋23背面间隔设置的定位片为4个,当然根据活塞杆2的长度,定位片9的个数可以调整,不限于上述4个。
[0032] 本发明中的定位片9为扇形。扇形的圆心角为20°~60°,扇形的圆心角优选为为45°。这样在第一条形筋21和第二条形筋22之间的空间内,便留出一条供限位柱8在第一条形筋21和第二条形筋22之间滑动的通道,便于限位柱8任意的放置在定位片9的下方,以限定活塞杆2的位置。
[0033] 本发明前端安装穿刺定位针,可始终保持一稳定负压,免去操作人员手工抽吸造成负压,并可延长负压吸引时间,不易影响穿刺定位针的深度。
[0034] 本发明能够延长负压吸引时间,获取足够多的标本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很好的依据;在负压抽吸时为装置恒定抽吸,不易影响穿刺针的角度和深度,保持穿刺过程的安全,从而避免有些女性医生(操作者)因体力不足而无法抽吸足够的标本量,而且本发明能使医生能腾出一只手来完成其他操作,保证了操作的安全。
[0035] 如图4和图4a所示,为本发明的中的定位针7,包括针管10、针芯11和针座20。针管10的前端为针尖12,针管10的尾部固定设置在针座20的前端,并且针管10和针座
20相通;针芯11插入至针管10内,用于堵塞针管10的管道。
[0036] 本发明中的针管10的长度为12cm;在所述针管10的外表面由针尖12至针尾的方向,间隔设有一排刻度13,所述刻度13以毫米为单位,长度大致为针管10长度的3/4,约9cm,当然针管10的长度也可以根据穿刺需要加工不同的长度。
[0037] 围绕在所述针管10的周向设有与其紧密配合的定位套30,本发明中定位套30为橡胶圈,该橡胶圈可以在针管10的表面滑动,主要是在上述刻度13上滑动,然后根据穿刺深度,对针管10进行定位。
[0038] 本发明的定位套30的长度为1-3mm,优选为2mm;为便于在CT中看清针管10的位置,在该定位套30上设有不透X线标记点31,通过该不透X线标记点31可以清晰的看出针管的位置,便于医护人员观察穿刺深度。
[0039] 为便于与穿刺部件连接,在针管10的尾部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防止在穿刺过程中针管脱落或松动。
[0040] 本发明在针管的外表面设有刻度,能精确测量穿刺的深度,减少了反复CT扫描以及辐射的时间,增加安全度,并且减少病人痛苦。在针管外表面有一小橡胶圈进行定标,可保证在抽吸过程中不会刺入过深,并达到较精确定位抽吸幅度作用,而且在该橡胶圈的外表面设有不透X线标记点,在做CT时能实时看到穿刺的深度以及定位针的位置,大大增加了穿刺的效果。
[0041]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