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病理 / 动脉瘤 / 动脉瘤装置及递送系统

动脉瘤装置及递送系统

阅读:6发布:2020-05-15

专利汇可以提供动脉瘤装置及递送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题为“ 动脉瘤 装置及递送系统”。本公开涉及用于 治疗 动脉瘤的自膨胀编织物。所述编织物可包括具有与远侧端部相对的近侧端部的管腔。平移所述编织物能够使所述编织物的远侧段膨胀并形成外部闭塞囊,而靠近所述远侧段的 片段 能够被倒置到类似于管袜的所述外部闭塞囊中。然后能够将所述编织物从其递送系统拆下。,下面是动脉瘤装置及递送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 一种用于治疗动脉瘤的闭塞装置,包括:
递送系统;和
编织物,所述编织物以塌缩状态可滑动地设置在微导管内,所述编织物具有与近侧端部相对的远侧端部,所述编织物包括在所述远侧端部和所述近侧端部之间的远侧段;
其中所述编织物从所述微导管内朝远侧平移到展开状态;
其中随着所述编织物的所述远侧端部离开所述微导管,所述编织物径向膨胀到所述展开状态,从而导致所述远侧段形成所述动脉瘤的闭塞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远侧段能够横跨所述动脉瘤的颈部设置,其中所述远侧段包括相对于所述闭塞囊减小的孔隙度,从而引起流入所述动脉瘤的流量转移效应或降低流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远侧段能够横跨所述动脉瘤的颈部设置,其中所述远侧段包括相对于所述闭塞囊的更高的编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形成所述闭塞囊之后或当形成所述闭塞囊时将所述编织物朝远侧平移导致所述编织物的所述近侧端部倒置,并且靠近所述远侧段的一个或多个段塞入所述闭塞囊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靠近所述远侧段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段相对于所述远侧段的编织角具有增加的编织角,以便于倒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编织物的所述远侧端部为开放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编织物能够从所述动脉瘤中的所述递送系统拆下,所述递送系统包括:
递送管,所述递送管包括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所述递送管的所述远侧端部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编织物的所述近侧端部,所述递送管能够在微导管内可平移地设置;
其中所述递送管将所述微导管内的所述编织物从所述塌缩状态朝远侧平移至所述展开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所述编织物还包括:
锥形段,所述锥形段设置在所述远侧段和所述近侧段之间,所述近侧段设置在所述编织物的所述近侧端部上或邻近所述编织物的所述近侧端部;
其中所述远侧段的所述闭塞囊是球形的,并且能够密封所述动脉瘤的所述颈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编织物的所述远侧端部远离所述递送管朝远侧平移时,所述远侧段膨胀以形成所述闭塞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近侧段将所述编织物附接到所述递送管的所述远侧端部,并且在所述远侧段已经膨胀形成所述闭塞囊之后,开始将所述编织物的所述近侧端部倒置覆盖成所述远侧段的所述闭塞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远侧段的所述闭塞囊是可塌缩的笼状血管闭塞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远侧段包括比所述锥形段和所述近侧段更少的线段。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随着所述远侧段形成邻近或抵靠所述动脉瘤的壁的所述闭塞囊,并且所述近侧段在所述动脉瘤的所述颈部倒置到所述远侧段中,所述锥形段分流。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所述编织物还包括限定在所述远侧段和所述锥形和/或近侧段之间的弯曲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随着所述编织物继续从所述微导管朝远侧平移并且在所述远侧段的所述闭塞囊通过径向膨胀形成之后,通过在所述弯曲部分处倒置来形成覆盖在所述远侧段的所述闭塞囊内部的所述编织物的所述近侧端部。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与所述闭塞装置通信,其中所述成像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动脉瘤对所述囊进行成像;并且
其中所述闭塞囊的取向能够通过所述编织物朝远侧或朝近侧移动来调节。
17. 一种用于治疗动脉瘤的编织物,所述编织物包括:
远侧段,所述远侧段限定在所述编织物的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之间;和锥形段,所述锥形段设置在所述远侧段和所述近侧段之间,所述近侧段设置在所述近侧端部上或邻近所述近侧端部;
其中所述编织物能够从微导管内的塌缩状态转换到所述微导管外部的展开状态;
其中平移所述编织物使得所述远侧端部在所述微导管的远侧导致所述远侧段径向膨胀并形成外部闭塞囊,所述闭塞囊具有大于所述微导管的直径;
其中在形成所述外部闭塞囊之后将所述编织物朝远侧平移导致所述编织物的所述近侧端部倒置到所述闭塞囊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编织物,所述管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远侧段和所述锥形和/或近侧段之间的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导致所述编织物的所述近侧端部倒置到所述闭塞囊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编织物,其中与所述远侧段的编织角相比,所述锥形段的编织角减小。
20.一种用于将闭塞装置递送到患者血管中的动脉瘤的方法,包括:
将递送管滑动地定位在微导管内;
利用所述递送管滑动地定位编织物,所述编织物处于塌缩状态,并且包括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
选择性地将所述微导管、所述递送管和所述编织物定位到所述动脉瘤的脉管系统中;
通过所述递送管将所述编织物从所述微导管朝远侧朝向所述动脉瘤滑动;
使所述编织物的所述近侧端部和所述远侧端部之间的远侧段从所述微导管内的所述塌缩状态转换到由径向膨胀的所述远侧段限定的展开状态,从而在所述编织物的所述远侧端部远离所述微导管移动时形成闭塞囊;
将靠近所述远侧段的近侧段倒置到所述闭塞囊中;以及
释放所述动脉瘤内的所述编织物,并且从所述动脉瘤中抽出所述递送管和所述微导管。

说明书全文

动脉瘤装置及递送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动脉瘤治疗的递送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动脉瘤可能是复杂且难以治疗的。例如,当动脉瘤位于关键组织附近时,治疗通路可能受到限制或不可用。由于颅脉管周围的脑组织相应的有限治疗通路,此类因素尤其与颅动脉瘤有关。
[0003] 现有解决方案包括血管内治疗通路,其中动脉瘤囊的内部体积被移除或排除在动脉血压和血流之外。在这方面,因为动脉瘤的内壁可能继续受到血液流动和相关的压,所以动脉瘤破裂仍然是可能的。
[0004] 血管内或其他外科方法的替代方案可以包括闭塞装置。这种装置通常包括多个使用微导管递送系统将其递送到脉管系统的栓塞线圈。例如,当治疗颅内动脉瘤时,通常首先通过髋部或腹股沟区的股动脉将具有栓塞线圈的递送导管插入非颅脉管系统。然后,将导管引导至脑壳内的感兴趣位置。然后,动脉瘤的囊中可以填充栓塞材料以形成血栓,保护动脉壁不受血流和相关压力的影响。然而,这种闭塞装置确实存在某些缺点,包括质量效应,这会导致大脑及其神经受到压迫。
[0005] 一种特定类型的闭塞方法致力于递送和治疗动脉瘤的入口或“颈部”而不是动脉瘤的体积。在这种“颈部”方法中,通过使穿过颈部的血流量最小化,可以实现进入动脉瘤的流动停止。继而,血栓块可以自然形成,而不必递送栓塞材料,如前所述。这比由栓塞材料形成的块更加优选,因为天然块可以通过减少动脉壁可能的扩张来改善愈合,并且允许沿着动脉瘤的颈部平面重新整合到原始载瘤血管形状中。可以理解,颈部平面是一个假想的表面,其中载瘤壁的最内层将是动脉瘤所在的位置。然而,颈部闭塞方法并非没有缺点。期望阻塞载瘤血管中的动脉瘤颈部。此外,栓塞线圈并不总是有效地治疗动脉瘤,因为动脉瘤的重通和/或线圈压实可能随时间推移而发生。
[0006] 本公开的解决方案解决了本领域的这些和其他问题。发明内容
[0007] 在一些方面,本公开涉及用于治疗动脉瘤的自膨胀编织物。编织物可包括具有与近侧端部相对的远侧端部的管腔。平移编织物可以使递送部分膨胀并形成闭塞囊以及倒置和折叠到其自身,从而阻塞动脉瘤。
[0008]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提供用于治疗动脉瘤的闭塞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递送系统和以塌缩状态可滑动地设置在微导管内的编织物。编织物可以具有与近侧端部相对的远侧端部。编织物可以包括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之间的远侧段。编织物可以从微导管内朝远侧平移到展开状态。随着编织物的远侧端部离开微导管,编织物可以膨胀到展开状态,导致远侧段径向膨胀以形成动脉瘤的闭塞囊。
[000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远侧段能够横跨动脉瘤颈部设置,其中远侧段可以包括相对于闭塞囊减小的孔隙度,从而偏转、转移和/或减慢流入动脉瘤的流量。
[001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远侧段能够横跨动脉瘤颈部设置,其中远侧段可以包括相对于闭塞囊的更高的编织
[001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形成闭塞囊之后将编织物朝远侧平移导致靠近远侧段的一个或多个段倒置并塞入闭塞囊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其中靠近远侧段的一个或多个段相对于远侧段的编织角具有增加的编织角,以便于倒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展开状态下,编织物可从动脉瘤中的递送系统分离。递送系统还可包括具有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的递送管。递送管的远侧端部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到编织物的近侧端部,从而递送管可以在微导管内可平移地设置。递送管可以将微导管内的编织物从塌缩状态朝远侧平移至展开状态。
[001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编织物可以包括设置在远侧段和近侧段之间的可以(例如,部分、基本上和/或完全)伸长的锥形段。锥形段可具有锥形形状。近侧段可以设置在编织物的近侧端部上或邻近编织物的近侧端部。远侧段的闭塞囊可以是在展开、膨胀状态下时足以闭塞动脉瘤的球形或任何其他形状。通过使远侧段保持在动脉瘤中的适当位置,并且近侧段向远端平移,最终倒置到远侧段,远侧段可以形成编织物的闭塞囊,该闭塞囊可以位于动脉瘤的颈部。闭塞囊能够密封动脉瘤的颈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锥形段可操作以覆盖动脉瘤的颈部,并且近侧段可操作以塞入由远侧段形成的闭塞囊中。锥形段可分流或降低流入动脉瘤的速度。近侧段可以将编织物附接到递送管的远侧端部,并且在远侧段已经膨胀形成闭塞囊之后,可以开始将编织物的近侧端部倒置成远侧段的闭塞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将近侧端部功能诸如管袜倒置到远侧段。
[001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远侧段的闭塞囊可以是可塌缩的笼状血管闭塞结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编织物可以包括限定在远侧段和锥形和/或近侧段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弯曲(buckle)部分。在这方面,随着编织物继续从微导管朝远侧平移并且在远侧段的闭塞囊通过径向膨胀形成之后,可以通过在弯曲部分处倒置形成覆盖在远侧段的闭塞囊内部的编织物的近侧端部。远侧段还可以包括比锥形段和近侧段更少的线段。
[001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远侧段、锥形段和近侧段的每一者可包括不同编织物特性。
[001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随着远侧段形成邻近或抵靠动脉瘤的壁的闭塞囊,并且近侧段在动脉瘤的颈部倒置到远侧段,锥形段分流。
[001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成像装置可操作地与闭塞装置通信,其中成像装置能够相对于动脉瘤对囊进行成像。闭塞囊的取向可以通过编织物朝远侧或朝近侧移动来调节。
[001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提供用于治疗动脉瘤的编织物。编织物可以具有限定在编织物的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之间的远侧段。编织物还可以具有设置在远侧段和近侧段之间的锥形段。近侧段可以设置在近侧端部上或邻近近侧端部。编织物能够从微导管内的塌缩状态移动到微导管外部的展开状态。在该实施方案中,平移编织物使得远侧端部在微导管的远端导致远侧段径向膨胀并形成外部闭塞囊。闭塞囊可具有大于微导管直径的直径。另外,在形成外部闭塞囊之后将编织物朝远侧平移可导致锥形段倒置到闭塞囊中。
[001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编织物可以通过递送系统可拆卸地部署到动脉瘤。编织物的管腔还可包括设置在远侧段和锥形和/或近侧段之间的弯曲部分。弯曲部分可以使锥形段倒置到闭塞囊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远侧段的编织角相比,可以调整(例如,增加)锥形段的编织角。
[0019]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将闭塞装置递送到患者血管中的动脉瘤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将递送管滑动地定位在微导管内;利用递送管滑动地定位编织物,该编织物处于塌缩状态,并且包括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选择性地将微导管、递送管和编织物定位到动脉瘤的脉管系统中;通过递送管将编织物从微导管朝远侧朝向动脉瘤滑动;使编织物的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之间的远侧段从微导管内的塌缩状态移动到由径向膨胀的远侧段限定的展开状态,从而在编织物的远侧端部远离微导管移动时形成闭塞囊;将靠近远侧段的片段倒置到闭塞囊中;并且释放动脉瘤内的编织物,并且从动脉瘤中抽出递送管和微导管。
[002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靠近远侧段的片段倒置到闭塞囊中可以偏转、转移和/或减慢流入动脉瘤的流量。
[002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以包括相对于动脉瘤对编织物的闭塞囊进行成像;确定动脉瘤是否被囊闭塞;并且在远侧或近侧滑动编织物以调整囊并闭塞动脉瘤。
[002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以包括调整(例如,增加)近侧段的编织角;将所述片段定位在动脉瘤的颈部附近或与颈部连通;并且当近侧段倒置到闭塞囊中时,偏转、转移和/或减慢流入动脉瘤的流量。
[002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以包括通过闭塞囊密封动脉瘤的颈部。
[002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以包括跨动脉瘤颈部定位远侧段;并且降低远侧段相对于闭塞囊的孔隙度。
[002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以包括跨动脉瘤颈部定位远侧段;并且相对于闭塞囊呈现更高的编织角。
[0026] 在结合附图查看本以下具体描述之后,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和特征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27] 现在将参考附图,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
[0028] 图1示出了部署到动脉瘤中的本公开的示例性闭塞装置;
[0029] 图2是具有在微导管内通信的闭塞装置的示例性递送系统的示意性侧视图;
[0030] 图3是图1至图2所示处于膨胀状态的编织物的放大示意性侧视图;
[0031] 图4A是在编织物被推入示例性动脉瘤中时图1至图3的递送系统和编织物的放大示意性侧视图;
[0032] 图4B是在编织物被推入示例性动脉瘤中时图1至图3的递送系统和编织物的放大示意性侧视图;
[0033] 图5A是在编织物被推入示例性动脉瘤中时图1至图3的递送系统和编织物的放大示意性侧视图;
[0034] 图5B为在编织物被部署到示例性动脉瘤中之后图1至图3的递送系统和编织物的放大示意性侧视图;
[0035] 图6A是示出与示例性闭塞装置一起使用的示例性递送系统的透视示意图;
[0036] 图6B是图6A的透视示意图,但是具有递送系统和闭塞装置的部分横截面;
[0037] 图7A是图6A至图6B的透视示意图,部署有递送系统和闭塞装置的部分横截面;
[0038] 图7B是图6A至图6B的透视示意图,部署有与闭塞装置分离的示例性递送系统;
[0039] 图8是递送闭塞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0040] 图9是递送闭塞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尽管本文详细解释了所公开技术的示例实施方案,但是应当理解可以设想其他实施方案。因此,并不意图将所公开技术的范围限制在以下描述中阐述的或附图中所示的部件的构造和布置的细节。所公开技术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案并且能够以各种方式实践或实施。
[0042] 还必须注意的是,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否则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包含”或“含有”或“包括”是指至少命名的化合物、元素、颗粒或方法步骤存在于组合物或制品或方法中,但不排除存在其他化合物、材料、颗粒、方法步骤,即使其他此类化合物、材料、颗粒、方法步骤具有与命名的那些相同的功能。
[0043] 在描述示例实施方案时,为了清楚起见,将采用术语。旨在使每个术语设想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最广泛的含义,并且包括以类似方式操作以实现类似目的的所有技术等同物。还应当理解,提到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不排除存在附加的方法步骤或在那些明确标识的步骤之间的中间方法步骤。在不脱离所公开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与本文所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方法的步骤。类似地,还应当理解,提到装置或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不排除存在附加的部件或在那些明确标识的部件之间的中间部件。
[0044] 如本文所讨论的,“受试者”或“患者”的脉管系统可以是人或任何动物的脉管系统。应当理解,动物可以是各种任何适用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哺乳动物、兽医动物、家畜动物或宠物类动物等。例如,动物可以是专选择以具有与人类相似的某些特征的实验动物(例如,大鼠、狗、猪、猴等)。应当理解,受试者可以是例如任何适用的人类患者。
[0045] 如本文所讨论的,“操作者”可包括医生、外科医生或者与将编织体递送到受试者的脉管系统相关联的任何其他个体或递送仪器。
[0046] 此处公开的闭塞装置1和相应的递送系统40解决了先前方法的缺点。转到图1,本公开的示例闭塞装置1被示出为部署在血管BV的动脉瘤A中但尚未从递送系统40释放。递送系统40可包括递送管30可滑动地设置在其中的微导管20。在图1中,微导管20已经被递送到动脉瘤A,并且由编织物10的远侧段12形成的闭塞囊被示出为形成预定的形状和结构,该形状和结构描画动脉瘤A的壁的轮廓并支撑动脉瘤A的壁,以便闭塞动脉瘤A。可在编织物10的远侧端部14上、与其一起或在其周围形成段12。微导管20的尺寸是考虑到导管所必须穿过以到达治疗部位的动脉瘤或体腔的尺寸、形状和方向性来选择的。微导管20可在任何地方具有80厘米至170厘米的总可用长度。微导管20可在任何地方具有0.015英寸与0.032英寸之间的内径ID。外径OD的尺寸也可变化并且可在其近侧端部或远侧端部处变窄。在其近侧端部26处,微导管20可附接到另一装置,并且在其远侧端部24处可以可操作以定位在动脉瘤A的颈部。而如图所示的微导管20的远侧端部24包含编织物10,端部24可变化形状并且可以一定角度弯曲。
[0047] 转到图2,编织物10和递送系统40的示意性侧视图以展开构型示出,但是在定位在脉管系统中感兴趣的位置之前。系统40可包括递送管30和微导管20。递送管30能够从微导管20朝远侧推动,并且递送管30可具有内腔。递送管30可以是基本细长的,并且可从微导管20的近侧端部26延伸到远侧端部24。管30通常可沿微导管20的内腔延伸,并且可在其外表面和微导管20的内表面之间留有空间。继而,递送管30和微导管20可轴向对齐。系统40可使用微导管20将编织物10递送到感兴趣的位置(例如,病变部位)。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微导管
20可预先放置在动脉瘤颈部的平处并且用于跟踪装置1到病灶。递送管30可在定部分
54处与编织物10机械连接。编织物10可通过可滑动附接件、永久附接件(例如,卷曲、激光、超声焊接或其他热源、粘合剂等)或其他可分离附接方法附接到锁定部分54。当递送管30在锁定部分54处机械附接到编织物10时,朝向动脉瘤A朝远侧平移、滑动或以其他方式移动管
30可使编织物10开始从微导管20内的塌缩状态移动到具有段12的闭塞囊的微导管外部的展开状态,如下面更具体地讨论的。
[0048] 编织物10的内腔可包括远侧端部14和近侧端部16。远侧端部14可打开并且/或者能够允许尺寸适应或符合动脉瘤A。例如,如果动脉瘤相对较小,则远侧端部14可以是闭合端部,而在较大的动脉瘤中,相同的编织物10可具有开口远侧端部14。编织物10的内腔可由自膨胀和可倒置的复丝外表面形成,该外表面可包括网。编织物10的闭塞囊可在编织物10的远侧端部14滑出并离开微导管20时的展开期间形成。编织物10的网可由一个或多个网格图案与由编织细丝限定的网格开口一起限定。例如,编织物10的网可包括与由编织物10形成的闭塞囊相关联的孔隙度区域。编织物10的网可包括在一个端部(例如近侧端部16)处闭合的网管,并且由多种材料诸如沉积的薄膜制成。编织物10的自膨胀网可包括多根线,例如4至96根线。线的数量可以是控制编织物10的材料特性(包括刚度)的因素。
[0049] 编织物10的闭塞囊可由从微导管20内的塌缩状态朝远侧平移并且附接到递送管30的编织物10形成。编织物10的网被构造成使得在编织物10朝远侧平移并且其端部14从微导管20内离开时,段12将立即开始膨胀。随着编织物10进一步平移,编织物10的段(包括段
12及其相应的闭塞囊)将成形。较少线的编织物10的网可作为整体使用。线可由多种合金诸如镍合金、钴铬合金、铂、镍钛诺、不锈、钽或其他合金或者任何其他合适的生物相容材料或这些材料的组合制成。而且,这些材料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患者吸收或不可被患者吸收。
[0050] 编织物10的网中的孔也可形成基本一体的框架或网格。因此,孔可为任何尺寸、形状或孔隙度,并且可在整个编织物10的网壁内均匀或随机地间隔开。孔可提供具有柔韧性的编织物10的管状元件,并且还有助于网从塌缩状态转换到膨胀的展开状态,反之亦然。
[0051] 转到图3,图1至图2的编织物10的放大示意性侧视图以特写的膨胀状态示出。编织物10的网的其他部分可具有不同的孔隙度和/或其他材料特性,包括编织物10的段11和13。编织物10可包括若干段,包括与囊12相关联的大致球形的段以及通向相对细长的近侧段11的近侧锥形锥段13。编织物10的段11的孔隙度可小于段13和/或囊12的段的孔隙度。与段
11、12、13和/或编织物10的任何其他区域或段相关联的孔隙度包括在不同的相应区域处具有修改的编织角的细丝。例如,可通过去除相应区域中的细丝或通过将涂层或覆盖物添加到相应区域或通过选择性地修改线的横截面来修改编织角。编织物10在端部16上或其附近的部分可比编织物10的在端部14上或其附近的部分更柔韧,以便在编织物10在动脉瘤A内形成其预定的囊状形状(参见例如,段12)的递送和倒置期间引起自膨胀。编织物10的外表面也可由具有用于射线不透性的交织铂丝的镍钛诺制成。当装置1完全部署在动脉瘤A中时,与球形段12相邻的锥形段13可允许编织物10自身倒置(像袜子)。为了便于段13中的编织物10倒置,可修改编织物10以使其减弱或使其更可能倒置。例如,段13可包括弯曲部分
17,该部分包括局部编织角变化、线段的移除、局部热处理以及改变编织物性质的其他方法。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相对于编织物10的其他部分增加段13的编织角,使得编织物10穿过颈部的孔隙度减小,以便使进入动脉瘤的流动偏转、转移或减慢。这是因为当编织物10在动脉瘤中倒置并部署时,段13可与动脉瘤的颈部连通,因为端部16可塞入段12中(例如,参见图5B)。
[0052]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编织物10的段11、12、13中的一个或一些的编织角可与编织物10的纵向轴线不同。编织物10的线直径、经纬密度(即,每个线性测量的线交叉数量)也可在编织物10的段之间变化或以其他方式修改以改变装置特征。编织物10及其任何相应段的形状也可以是热定形的。编织物10的纤维可通过经由热粘结(通过激光或声波焊接)、溶剂或粘合剂粘结、卷边或任何其他附接方式在其自由端进行固定而形成。编织物10的每个段的纤维可通过溶剂、粘合剂或热粘结(如激光、超声波焊接或任何其他热源)在其内部交叉点处进行粘结。然而,编织物10并不限于此并且其可具有编织角、节距数、线直径、孔隙度或编织物10的始终基本相似的任何其他特性。
[0053] 图4A至图5B描绘了在编织物10被推入示例性动脉瘤A中时递送系统40和编织物10的放大示意性侧视图。编织物10的网膨胀,然后随着形成编织物10的段12的闭塞囊,近侧端部16倒置到编织物10中。这意味着编织物10沿着段11倒置并且一旦被部署则停留在动脉瘤囊内侧。在一个示例中,可在编织物10的端部14抵靠动脉瘤A的壁相对固定同时端部16朝远侧被向前推动远离微导管20并被塞入段12的囊中时形成编织物10的网的倒置。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编织物10的近侧端部16可在编织物10如图4B所示地朝远侧向前移动时开始倒置,并且编织物10不需要在编织物开始倒置之前10的整个长度都被展开。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一旦编织物10的整个长度都被展开并位于微导管20的远侧,近侧端部16就可倒置并塞入段12中。无论如何,在展开状态下,一旦选择性地相对于动脉瘤A定位和布置成适当的部署构型,编织物10可被分离。可类似于管袜形成编织物10的倒置。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一旦编织物10的网被完全部署并且编织物10的闭塞囊形成在动脉瘤A内,端部14、16两者就可彼此紧挨或相邻。
[0054] 在图4A的布置之前,编织物10可组装有递送管30并且/或者在微导管20内处于塌缩状态。在这方面,本文所公开的新型递送系统40和新型编织物10可包装为便携式试剂盒或系统。微导管20、递送管30和/或编织物10之间的组装可在被引入脉管系统之前进行。与编织物10一起使用的递送系统40可包括微导管20和递送管30,可选择性地定位在病变部位,并且递送管30可开始向动脉瘤朝远侧平移编织物10。随着编织物10朝远侧移动远离导管20的远侧端部24,编织物10可随着其递送端部14接触动脉瘤A或在其递送端部14接触动脉瘤A时膨胀以在动脉瘤A内形成与段12相关联的球形囊。如图4A所示,随着编织物10接触动脉瘤A的圆顶D并且/或者随着编织物朝远侧被平移得更加深入动脉瘤A、更加远离导管20和管30,编织物10的段12开始朝动脉瘤A内部呈现大致球形的形状。递送管30还可包括可操作以在部署之前牢固地将编织物10紧固到位的一个或多个固件
[0055] 如图4A所示,在编织物10的非膨胀部分(例如,段11)继续被递送管30平移时,囊12可朝动脉瘤A的外壁径向膨胀。在图4B中,递送管30朝远侧移动更加远离微导管20,并且随着其端部16继续被递送管30向动脉瘤A朝远侧移动远离微导管20,编织物10开始倒置。递送管30可由操作者等通过海波管从其近侧端部36(未示出)驱动。微导管20可保持相对静止或固定,而可以看出递送管30朝动脉瘤A的颈部并穿过该颈部朝远侧平移编织物10。编织物10可包括预先弱化的部分或弯曲部分17,使得在编织物10和递送管30朝远侧被平移远离微导管20并进入动脉瘤A时,段11可被平移,引起段12的径向膨胀以形成对应的闭塞囊。编织物10的持续远侧平移也可导致编织物10弯曲并且端部16倒置到段12的囊中。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部分17可引发端部16倒置到段12中。使端部16倒置到段12中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其防止编织物10形成原本将延伸到载瘤血管中的突起。相反,任何此类突起现在被倒置并塞入段
12中。以这种方式跨动脉瘤的颈部布置编织物10(包括通过将端部16倒置到段12的囊中),实质上在段12的囊内部形成了分流。
[0056] 应当理解,弯曲部分17可形成在编织物10处于编织物10的端部14和处于编织物10和递送管30之间的锁定部分54之间的间隙中,使得在编织物10已在递送管30的外部朝远侧平移预先确定的距离之后发生倒置。部分17可仅仅是针对特定囊12预设的弱点或弯曲点,使得诱导弯曲以便避免动脉瘤A的应变。另选地,可不包括弯曲部分17,相反,在编织物的端部14接触动脉瘤A的圆顶D时,编织物10可倒置并向其自身折拢(例如,基于编织物10的预选柔韧性)。
[0057] 如透过荧光镜透视检查可见,锁定部分54和/或递送管30的多个部分可处于动脉瘤A的颈部层级处。在图4A至图5B的转换之间,随着形成段12的闭塞囊,编织物10围绕段12的外径径向膨胀至比微导管20更大的直径。在图5A中,递送系统40可继续朝远侧被平移,直到编织物10的端部16、锁定部分54和递送管30之间的连接部完全处于段12的球形闭塞囊内并且编织物10的倒置停止。一旦编织物10、段12和端部16的对应倒置被选择性地定位和布置成期望状态(例如,编织物10已朝远侧被平移以膨胀段12以形成其囊并且多个段已在其中倒置),编织物10可如图5B所示地从递送管30分离。在图4A和图5A之间,递送管30继续朝远侧滑动编织物10,直到在图5A中,段12的非膨胀尾段(例如,段13、段11或未示出的段12的任何其他尾段)倒置并被塞入段12的囊中。换句话讲,当编织物10向动脉瘤A的圆顶朝远侧被平移时,编织物10处于段12近侧的段可用于像管袜一样迫使倒置。继而,递送管30可朝近侧被平移返回微导管20中并从编织物10和动脉瘤A回缩。
[0058] 可形成其可膨胀且可倒置的网的外表面的编织物10的空隙的编织线量可变化,取决于段12的囊和/或朝其内部倒置的任何囊的直径。例如,为了诱导段12的闭塞囊的预先确定的形状或强度的形成,编织物10的端部14可能比其他端部16更加柔韧,反之亦然,并且编织物10的其他段(包括段11、12和13)可在端部14处或其附近从最柔韧变化为在端部16处或其附件不那么柔韧。编织物10的空隙也可形成用于闭塞动脉瘤的开口。
[0059] 在图5B中,段12的示例性球形囊以足以闭塞动脉瘤A的方式完全形成,其中一个或多个倒置部分设置在段12的囊内部,编织物10可从锁定部分54分离。然而,如果段12的囊未被精确定位或如果段12和/或通过倒置在其近侧的段形成的任何内部设置的段在动脉瘤A内需要重置或调整以进行安全闭塞而不产生破裂的险,则通过在仍附接到编织物10时将递送管30朝近侧抽出返回到微导管20中,编织物10(包括段12)可被回缩到递送管30中。在图5B中,由于段12的囊已选择性地定位并形成在动脉瘤A内,因此编织物10已从递送管30分离,并且递送管30和微导管20现在可从动脉瘤A和病变部位回缩。应当理解,锁定部分54的一些或全部可与微导管20或递送管30一起形成,并且/或者可以是不透射线的,使得可透过荧光镜透视检查来监测和/或驱动定位和分离。
[0060] 图6A至图7B大致示出了用于在动脉瘤A中展开和分离编织物10的递送管30和编织物10之间的示例性附接和递送。图6A至图7B的实施方案仅仅是递送管30和编织物10可在端部34处附接的一种方式,并且根据需要或要求可设想任何数量的附接装置。如图所示的递送管30可具有从近侧端部36延伸到远侧递送端部34的管腔。图6A示出了与锁定构件52接合的编织物10和锁入锁定部分54的环线58。可穿过锁定部分54放置环线58的开口60。锁定部分54优选地采用小直径细长细丝的形式,然而,例如线或管状结构等其他形式也可以是合适的。虽然锁定部分54优选地由镍钛诺形成,但例如不锈钢、PTFE、尼龙、陶瓷或玻璃纤维及复合物等其他金属和材料也可以是合适的。在一个示例中,锁定构件52可为细长的可回缩纤维,其可在微导管20的端部24和端部26之间延伸。锁定构件52优选地采用小直径细长细丝的形式,然而,例如线或管状结构等其他形式也可以是合适的。虽然锁定构件52优选地由镍钛诺形成,但例如不锈钢、PTFE、尼龙、陶瓷或玻璃纤维及复合物等其他金属和材料也可以是合适的。当锁定构件52穿过开口60时,编织物10现在是固定的。应当理解,递送管30可包括设置在其端部34和端部36之间的可压缩部分38。
[0061] 可压缩部分38可允许递送管30弯曲和/或挠曲。这种柔韧性可帮助通过微导管20跟踪编织物10和通过脉管系统的曲折路径。可压缩部分38可形成有干涉螺旋切口,该干涉螺旋切口可允许有间隙以允许弯曲,但是在一个示例中,不用作螺旋切割弹簧。可压缩部分38可在伸长状态和压缩状态之间轴向调节。然而,允许轴向调节的任何其他布置(例如,缠绕线或螺旋带)也可适合与根据本公开的分离系统一起使用。除非另有限制,否则可压缩部分38在静止时可处于伸长状态并且从压缩状态自动地或弹性地返回到伸长状态。本文更详细地描述了可压缩部分38的功能。
[0062] 在图6A中,预先施加力F以将递送管30置于压缩状态。图6B示出了朝近侧拉动锁定构件52以开始编织物10的释放序列。图7A示出了锁定构件52离开开口60并被拉出环线58的瞬间。环线58的远侧端部62脱离/返回其预成形形状并离开锁定部分54。可以看出,现在没有任何东西将编织物10保持在递送管30上。图7B示出了释放序列的结束。在此,递送管30的可压缩部分38已经膨胀/恢复到其原始形状并且向前“弹出”。由递送管30的远侧端部34向编织物10施加弹力E以将其“推动”离开,以确保清洁分离并将编织物10递送到动脉瘤A。应当理解,图6A至图7B中描述的递送方案仅是递送编织物10的示例性方法。
[0063] 图8是递送闭塞装置的方法800的流程图。步骤805包括将闭塞装置定位在微导管内并与递送管连通,该闭塞装置包括能够膨胀和倒置到其自身中的编织物。步骤810包括由递送管从微导管朝远侧滑动编织物。步骤815包括当编织物朝远侧离开微导管时使编织物的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之间的编织物的远侧段径向膨胀,以在动脉瘤内形成闭塞囊。步骤820包括将编织物的近侧端部倒置到闭塞囊中。步骤825包括将编织物从递送管拆下并从动脉瘤中抽出递送管。
[0064] 图9是递送闭塞装置的方法900的流程图。步骤905包括将递送管滑动地定位在微导管内。步骤910包括利用递送管滑动地定位编织物,该编织物处于塌缩状态,并且包括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该步骤还可包括将编织物的近侧端部可拆卸地附接到递送管的远侧端部。步骤915包括选择性地将微导管、递送管和编织物定位到动脉瘤的脉管系统中。步骤920包括通过递送管将编织物从微导管朝远侧朝向动脉瘤滑动。步骤925包括使编织物的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之间的远侧段从微导管内的塌缩状态转换到由径向膨胀的远侧段限定的展开状态,从而在编织物的远侧端部远离微导管移动时形成闭塞囊。步骤930包括将近侧段倒置和/或塞入闭塞囊中。步骤935包括释放动脉瘤内的编织物,并且从动脉瘤和脉管系统中抽出递送管和微导管。
[0065] 应当理解,编织物10的变型可包括各种材料,诸如镍钛诺、不锈钢、生物可吸收材料聚合物。编织物10,包括任何特定部分,诸如任何断裂和相应的囊,可以热定形成各种构型,诸如球形、椭圆形、鞍形等,以便使初始囊成形以更好地匹配动脉瘤形态。此外,编织物10可被热成形以包括薄弱点,以便在编织物到达动脉瘤的圆顶时使其弯曲。还应当理解,由本文所讨论的编织物10形成的任何囊可以是所示的球形或所需或所要求的任何其他形状,诸如椭圆形、心形、卵形、圆柱形、半球形等。此外,形成囊的编织物10的间隙可以变化,或者可沿其长度选择性地设计尺寸或形状,这取决于随着递送管30朝远侧移动而使编织物10径向膨胀多少。
[0066] 具体的配置、材料的选择以及各种元件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根据所公开技术的原理构造的系统或方法的特定的设计规格或约束而变化。这些改变旨在包含在所公开技术的范围内。因此,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案在所有方面都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因此,从前述内容显而易见的是,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特定形式,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并且在其等同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都旨在包含在其中。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用于动脉瘤的脉管支架 2020-05-16 616
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 2020-05-14 303
颅内动脉瘤诊治标志物 2020-05-14 478
一种动脉瘤栓塞微导管 2020-05-14 475
动脉瘤治疗装置 2020-05-11 355
动脉瘤夹盒 2020-05-11 474
动脉瘤治疗线圈 2020-05-13 336
动脉瘤闭塞装置 2020-05-13 76
用于动脉瘤的脉管支架 2020-05-16 329
动脉瘤装置及递送系统 2020-05-15 55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