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病理 / 动脉瘤 / 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

一种脑动脉瘤封堵器

阅读:303发布:2020-05-1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脑动脉瘤封堵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脑 动脉瘤 微 封堵器 ,包括封堵器主体、填充液、输送管、推送 导管 ,所述封堵器主体包括逆止 阀 ,所述 逆止阀 的进液端套设连接有限位 块 ,所述逆止阀的出液端套设有阻 流体 ,所述阻流体包括由具有弹性形变性能的 生物 凝胶材料制成,所述填充液通过推送导管和逆止阀进入阻流体。本发明零部件对工艺尺寸的依赖性较小,尤其适用于微小脑动脉瘤,填充液通过推送导管和逆止阀进入阻流体内,使得具有弹性形变性能的生物凝胶材料在填充液的填充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膨胀胀大,起到封堵脑动脉瘤的作用,阻流体的材料选用生物凝胶材料,生物凝胶材料具有生物粘附性,可与脑动脉瘤成功黏附,从而增强脑动脉瘤的强度,降低脑动脉瘤的破裂 风 险。,下面是一种脑动脉瘤封堵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脑动脉瘤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堵器主体、填充液、与所述封堵器主体尺寸相适应的输送管(1)、与所述封堵器主体可拆卸连接的推送导管(2),所述封堵器主体包括逆止(3),所述逆止阀(3)的进液端套设连接有限位(5),所述逆止阀(3)的出液端套设有阻流体(4),所述阻流体(4)呈囊状,所述阻流体(4)包括由具有弹性形变性能的生物凝胶材料制成,所述填充液通过推送导管(2)和逆止阀(3)进入阻流体(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凝胶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明胶30~50份、海藻酸钠30~50份、树脂10~30份、凝血物4~5份、纳米粒子4~5份、玻璃纤维2~5份、偶联剂2~5份、表面活性剂2~5份、纤维2~5份、润滑剂3~5份。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凝血物30~90份、镇痛药物1~30份、促愈合物1~20份、抗菌材料1~5份、无菌生理盐10~70份。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止阀(3)包括带有轴向通孔(3-2)的阀体(3-1)和嵌装于轴向通孔(3-2)内的阀芯(3-3),所述阀芯(3-3)开设有沿轴向贯通的通道(3-5),所述阀芯(3-3)朝向出液口的一端设置有阻流芯(3-4),所述阻流芯(3-4)与阀芯(3-3)不完全粘接,所述阻流芯(3-4)的径向尺寸大于通道(3-5)的径向尺寸。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控制机构,所述填充控制机构包括处理器(7-1)和填充(7-6),所述处理器(7-1)的输入端接有参数输入模块(7-2)和用于检测填充泵(7-6)的出口流量的流量传感器(7-3),所述处理器(7-1)的输出端接有填充泵驱动模块(7-5)、参数显示屏(7-7)和报警模块(7-8),所述填充泵驱动模块(7-5)和填充泵(7-6)之间接有开关模块(7-4)。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3-1)由镍合金制成。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止阀(3)的外壁设置有阻血膜(6)。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血膜(6)为聚四氟乙烯膜。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5)包括弹性囊体(5-1)和设置在弹性囊体(5-1)内的限位弹簧丝(5-2)。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囊体(5-1)由内到外依次包括树脂层和显影层。

说明书全文

一种脑动脉瘤封堵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及介入式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

背景技术

[0002] 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是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扩张或膨出所导致的结果,根据动脉瘤出现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周围动脉瘤、腹主动脉瘤、胸主动脉瘤、内脏动脉瘤、脑动脉瘤等。
[0003] 脑动脉瘤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是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也就是说脑动脉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脑血管病,只是血管壁薄弱,鼓起了一个泡,动脉壁像“吹气球”一样鼓起来。脑动脉瘤血管壁非常菲薄,有时候就像一层纸那么薄,可以想象,在压力很高的动脉血的冲击下,这样的薄弱部分非常容易破裂。脑动脉鼓出的动脉瘤部分,形状像“瘤”,但实质上不是肿瘤,与肿瘤有天壤之别。脑动脉瘤形如气球,壁极薄,容易破裂出血,顷刻间便可能有生命危险。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脑动脉瘤是生命的隐形杀手,假如破裂,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
[0004] 脑动脉瘤出血后,病情轻重不一。为便于判断病情,选择造影和手术时机,评价疗效,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一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二级: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眼神经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症状。三级: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度脑症状。四级:半昏述、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植物神经障碍。五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濒危状态。
[0005] 近年来,由于神经影像学的进步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被检出,对其自然险的评价和干预措施安全性的评级,引起了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对于微小脑动脉瘤患者来说,预防治疗可避免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且绝大部分患者的脑动脉瘤终身不会破裂。同时,无论是开颅手术还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均并非绝对安全。
[0006] 有时候不到破裂的那一天,患者恐怕都很难发现自己的脑子里长了个动脉瘤。脑动脉瘤患者在平时基本没症状,极个别脑动脉瘤长到2、3厘米了患者才可能感觉疼痛,又或者是瘤子压到动眼神经,导致眼睑下垂才能发现。但是也有多数病人没有明显症状出现就发生破裂出血,表现为剧烈性头痛或者昏迷。对于微小脑动脉瘤患者来说,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微小脑动脉瘤进行积极处理,同时使许多患者不必承担不必要的医疗风险。
[0007] 目前,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科保守治疗、开颅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0008] 内科保守治疗主要通过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及预防脑血管痉挛等措施防止再出血及处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但内科保守治疗的再出血率高,其再出血率24小时以内约4.1%、二周内约19%、半年内达50%,且再出血后致残及致死率较首次出血明显增加。
[0009] 外科手术方法包括动脉瘤颈夹闭、动脉瘤孤立或动脉瘤包裹术等。外科手术需开颅才能到达动脉瘤处,手术创伤大;年老及重症病人耐受性差,手术风险高;另外后循环等入路困难处的动脉瘤,限制了手术的适应症。
[0010] 而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器械的不断改进,介入治疗凭借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逐渐成为目前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方法。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主要有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弹簧圈技术、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球囊辅助ONYX栓塞技术、带膜支架载瘤动脉重塑技术。
[0011] 对于微小脑动脉瘤患者来说,微小脑动脉瘤体积小,在进行介入操作时,弹簧圈在囊内的回旋余地很小,容易刺破动脉瘤。稍宽颈的动脉瘤即使有支架辅助,囊内栓塞的动脉瘤也容易移位,造成脑梗死。手术操作难度增加,动脉瘤破裂风险亦增加。
[0012] 因此为了预防微小脑动脉瘤出现快速生长甚至是破裂的情况,需要一种针对微小脑动脉瘤的封堵器。

发明内容

[001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零部件对工艺尺寸的依赖性较小,尤其适用于微小脑动脉瘤,填充液通过推送导管和逆止进入阻流体内,使得具有弹性形变性能的生物凝胶材料在填充液的填充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膨胀胀大,起到封堵脑动脉瘤的作用,阻流体的材料选用生物凝胶材料,生物凝胶材料具有生物粘附性,可与脑动脉瘤成功黏附,从而增强脑动脉瘤的强度,降低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从而能更好的治疗脑动脉瘤。
[001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堵器主体、填充液、与所述封堵器主体尺寸相适应的输送管、与所述封堵器主体可拆卸连接的推送导管,所述封堵器主体包括逆止阀,所述逆止阀的进液端套设连接有限位,所述逆止阀的出液端套设有阻流体,所述阻流体包括由具有弹性形变性能的生物凝胶材料制成,所述填充液通过推送导管和逆止阀进入阻流体。
[0015] 上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凝胶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明胶30~50份、海藻酸钠30~50份、树脂10~30份、凝血物4~5份、纳米粒子4~5份、玻璃纤维2~5份、偶联剂2~5份、表面活性剂2~5份、纤维2~5份、润滑剂3~5份。
[0016] 上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凝血物30~90份、镇痛药物1~30份、促愈合物1~20份、抗菌材料1~5份、无菌生理盐10~70份。
[0017] 上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止阀包括带有轴向通孔的阀体和嵌装于轴向通孔内的阀芯,所述阀芯开设有沿轴向贯通的通道,所述阀芯朝向出液口的一端设置有阻流芯,所述阻流芯与阀芯不完全粘接,所述阻流芯的径向尺寸大于通道的径向尺寸。
[0018] 上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控制机构,所述填充控制机构包括处理器和填充,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接有参数输入模块和用于检测填充泵的出口流量的流量传感器,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接有填充泵驱动模块、参数显示屏和报警模块,所述填充泵驱动模块和填充泵之间接有开关模块。
[0019] 上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由镍合金制成。
[0020] 上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止阀的外壁设置有阻血膜。
[0021] 上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血膜为聚四氟乙烯膜。
[0022] 上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包括囊体和设置在囊体内的限位弹簧丝。
[0023] 上述的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由内到外依次包括树脂层和显影层。
[002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5] 1、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及使用操作方便。
[0026] 2、本发明中,填充液通过推送导管和逆止阀进入阻流体内,使得具有弹性形变性能的生物凝胶材料在填充液的填充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膨胀胀大,起到封堵脑动脉瘤的作用。不仅可在封住器主体介入以后调整阻流体的大小,而且可通过在脑动脉瘤患者的体外操作控制填充液的多少,来实现调整阻流体大小的目的,不仅适用性广,而且操作便捷,
[0027] 3、本发明的封堵器主体结构简单,零部件对工艺尺寸的依赖性较小,尤其适用于微小脑动脉瘤,不容易刺破脑动脉瘤。
[0028] 4、本发明中,阻流体的材料选用生物凝胶材料,生物凝胶材料具有生物粘附性,可与脑动脉瘤成功黏附,从而增强脑动脉瘤的强度,降低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从而能更好的治疗脑动脉瘤。
[0029]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零部件对工艺尺寸的依赖性较小,尤其适用于微小脑动脉瘤,填充液通过推送导管和逆止阀进入阻流体内,使得具有弹性形变性能的生物凝胶材料在填充液的填充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膨胀胀大,起到封堵脑动脉瘤的作用,阻流体的材料选用生物凝胶材料,生物凝胶材料具有生物粘附性,可与脑动脉瘤成功黏附,从而增强脑动脉瘤的强度,降低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从而能更好的治疗脑动脉瘤。
[0030] 下面通过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本发明脱离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0034] 图4为本发明填充控制机构的电路原理框图
[0035] 附图标记说明:
[0036] 1—输送管;            2—推送导管;          3—逆止阀;
[0037] 3-1—阀体;            3-2—轴向通孔;        3-3—阀芯;
[0038] 3-4—阻流芯;          3-5—通道;            4—阻流体;
[0039] 5—限位块;            5-1—囊体;            5-2—限位弹簧丝;
[0040] 6—阻血膜;            7-1—处理器;          7-2—参数输入模块;
[0041] 7-3—流量传感器;      7-4—开关模块;        7-5—填充泵驱动模块;
[0042] 7-6—填充泵;          7-7—参数显示屏;      7-8—报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45]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46]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47]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48]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封堵器主体、填充液、与所述封堵器主体尺寸相适应的输送管1、与所述封堵器主体可拆卸连接的推送导管2,所述封堵器主体包括逆止阀3,所述逆止阀3的进液端套设连接有限位块5,所述逆止阀3的出液端套设有阻流体4,所述阻流体4包括由具有弹性形变性能的生物凝胶材料制成,所述填充液通过推送导管2和逆止阀3进入阻流体4。
[0049] 具体使用时,将封堵器主体与推送导管2可拆卸连接,然后将封堵器主体与推送导管2放入输送管1内,通过推送导管2推送封堵器主体在输送管1内移动,从而使得封堵器主体进入动脉瘤内。输送管1的内径大于封堵器主体的最大外径,输送管1的内径大于推送导管2的最大外径,使得封堵器主体和推送导管2均在输送管1内可自由移动。
[0050] 其中封堵器主体与推送导管2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0051] 实际使用时,还包括填充袋,填充袋内包裹有填充液。填充液通过推送导管2和逆止阀3进入阻流体4内,使得具有弹性形变性能的生物凝胶材料在填充液的填充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膨胀胀大,起到封堵脑动脉瘤的作用。本申请的优点在于,不仅可在封住器主体介入以后调整阻流体的大小,而且可通过在脑动脉瘤患者的体外操作控制填充液的多少,来实现调整阻流体大小的目的,不仅适用性广,操作便捷,而且封堵结构简单,尤其适用于微小脑动脉瘤,不容易刺破脑动脉瘤。
[0052] 同时,生物凝胶材料具有生物粘附性,可与脑动脉瘤成功黏附,从而增强脑动脉瘤的强度,降低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从而能更好的治疗脑动脉瘤。
[0053] 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凝胶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明胶30~50份、海藻酸钠30~50份、树脂10~30份、凝血物4~5份、银纳米粒子4~5份、玻璃纤维2~5份、硅烷偶联剂2~5份、表面活性剂2~5份、碳纤维2~5份、润滑剂3~5份。
[0054] 实际使用时,采用明胶、海藻酸钠、树脂等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作为载体材料。
[0055] 明胶是一种水溶性、能形成凝胶体的混合蛋白质类物质,属于一种大分子的亲水胶体,明胶溶液可形成具有一定硬度、不能流动的凝胶。同时,明胶也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材料,是胶原部分水解而得到的一类蛋白质,与胶原具有同源性,因此其结构与生物体组织结构相似,使得明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凝胶材料中加入明胶,可以有效改善生物凝胶的力学性能,提高生物凝胶材料的弹性形变性能。实际使用时,明胶采用A型明胶。
[0056] 树脂具有良好的延展、强度和韧性,树脂采用医用树脂。
[0057] 海藻酸钠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是从褐藻类的海带或尾藻中提取碘和甘露醇之后的副产物,其分子由β-D-甘露糖酸(β-D-mannuronic,M)和α-L-古洛糖醛酸(α-L-guluronic,G)按(1→4)键连接而成,是一种天然多糖,具有药物制剂辅料所需的稳定性、溶解性、粘性和安全性。海藻酸钠含有大量的—COO-,在水溶液中可表现出聚阴离子行为,可以在极其温和的条件下快速形成凝胶,具有一定的黏附性,可用作治疗黏膜组织的药物载体。在生物凝胶材料中加入海藻酸钠,可以有效改善生物凝胶的生物粘附性能,提高生物凝胶材料的弹性形变性能。
[0058] 当脑动脉瘤破裂时,阻流体4直接与血管壁接触,因此在阻流体4的生物凝胶材料中加入凝血物和银纳米粒子,其中凝血物起到阻血的作用,加速血液行程血栓,从而加速阻血,银纳米粒子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可以减缓患者的疼痛。玻璃纤维、硅烷偶联剂、表面活性剂、碳纤维和润滑剂均起到增强树脂弹性形变性能的作用,从而提高生物凝胶材料的性能,使用效果好。
[0059] 具体使用时,先将生物凝胶材料按照重量份数配比好,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质量分数组分如下:明胶35份、海藻酸钠35份、树脂10份、凝血物5份、银纳米粒子5份、玻璃纤维5份、硅烷偶联剂1份、表面活性剂1份、碳纤维1份、润滑剂2份。
[0060] 将明胶35份和海藻酸钠35份进行乳化得到乳化液。
[0061] 将树脂10份、凝血物5份、银纳米粒子5份、硅烷偶联剂1份和表面活性剂1份的混合物制成粉末,将粉末按照10mg/ml的浓度溶于甲酰胺缓冲液中,搅拌至粉末完全溶解于甲酰胺缓冲液即可,形成混合物粉末溶液。接着将合物粉末溶液与第一交联液混合,加热至60℃到90℃,使得混合物呈热熔状态后,降至常温,得到热熔物。
[0062] 将乳化液与热熔物在乙醇溶液中混合,此时加入玻璃纤维5份和碳纤维1份,搅拌混合,而后进行加热回流提取,浓缩干燥处理得到生物凝胶核,将生物凝胶核与第二交联液混合,得到生物凝胶。
[0063] 将生物凝胶制成开口的囊状,并将呈囊状的阻流体4的开口与逆止阀3的出液端套设。
[0064] 在填充液没有进入阻流体4内时,阻流体4呈自然舒展状态。
[0065] 当填充液进入阻流体4还没有填满阻流体4时,阻流体4在慢慢被撑开,从自然舒展状态变为弧形,此时阻流体4位于脑动脉瘤内,逆止阀3的中间部分位于脑动脉瘤与血管壁的连接位置处,限位块5位于血管内。值得说明的是,限位块5在伸出输送管1以后,其外径的尺寸大于逆止阀3的内径尺寸。此时,当被填充液撑大的阻流体4的径向尺寸大于脑动脉瘤的尺寸,即可起到封堵的作用。
[0066] 当填充液进入阻流体4且已经填满阻流体4,而阻流体4的径向尺寸还小于脑动脉瘤的尺寸时,可继续向阻流体4内填充填充液,使得阻流体4发生弹性形变,即阻流体4的体积随着填充液的增加而膨胀,此时阻流体4的体积等于进入阻流体4内的填充液的体积。而且由于阻流体4是被液体撑开的,因此阻流体4的膨胀过程是缓慢的,不会造成对脑动脉瘤的突然创伤,且阻流体4的外壁是光滑无棱的,因此不会因此阻流体4造成脑动脉瘤的破损,可适用于2mm~10mm的脑动脉瘤,适用性广。而且结构简单,零部件对工艺尺寸的依赖性较小,尤其适用于微小脑动脉瘤。
[0067]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凝血物30~90份、镇痛药物1~30份、促愈合物1~20份、抗菌材料1~5份、5~70份无菌生理盐水。
[0068] 实际使用时,当生物凝胶材料制成的阻流体4破裂,造成脑动脉瘤二次破裂时,填充液与血管壁、血液直接接触。为了第一时间起到救治作用,在填充液中加入凝血物、镇痛药物、促愈合物和抗菌材料。具体组分根据不同情况的病人酌情配比,推荐使用以下配比:凝血物70份、镇痛药物1份、促愈合物10份、抗菌材料1份、18份无菌生理盐水。
[0069] 实际使用时,凝血物为凝血酶或纤维蛋白原中的一种或两种,镇痛药物为利多卡因、丁卡因、丙胺卡因、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或苯佐卡因中的一种或多种,促愈合物为肝素钠或尿囊素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抗菌材料为纳米银或纳米银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70] 具体使用时,填充液也可完全使用无菌生理盐水代替。
[0071] 本实施例中,所述逆止阀3包括带有轴向通孔3-2的阀体3-1和嵌装于轴向通孔3-2内的阀芯3-3,所述阀芯3-3开设有沿轴向贯通的通道3-5,所述阀芯3-3朝向出液口的一端设置有阻流芯3-4,所述阻流芯3-4与阀芯3-3不完全粘接,所述阻流芯3-4的径向尺寸大于通道3-5的径向尺寸。
[0072] 具体使用时,填充液从通道3-5进入阀芯3-3,在填充液的推动下,阻流芯3-4朝向出液口的一端移动,由于阻流芯3-4与阀芯3-3不完全粘接,因此阻流芯3-4不会完全堵塞阀芯3-3的出口,因此填充液能够顺利从阻流芯3-4与阀芯3-3之间的间隙中流入通道3-5。由于阻流芯3-4的径向尺寸大于通道3-5的径向尺寸,因此当填充液反向流入阀芯3-3时,阀芯3-3朝向出液口的一端的压力大于阀芯朝向进液口的一端的压力,因此填充液不能从通道
3-5逆流进入阀芯3-3,实现了逆止阀3的单向流通,使用效果好。
[0073] 实际使用时,轴向通孔3-2朝向进液口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推送导管2的末端设置有与轴向通孔3-2上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实现推送导管2与逆止阀3的可拆卸连接,使用便捷。
[0074] 具体使用时,推送导管2与逆止阀3的可拆卸连接还可使用其他连接方式。
[0075]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填充控制机构,所述填充控制机构包括处理器7-1和填充泵7-6,所述处理器7-1的输入端接有参数输入模块7-2和用于检测填充泵7-6的出口流量的流量传感器7-3,所述处理器7-1的输出端接有填充泵驱动模块7-5、参数显示屏7-7和报警模块7-8,所述填充泵驱动模块7-5和填充泵7-6之间接有开关模块7-4。
[0076]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参数输入模块7-2、流量传感器7-3、开关模块7-4、填充泵驱动模块7-5、参数显示屏7-7和报警模块7-8均为现有技术设备,可以直接购置并与处理器7-1连接使用。
[0077] 具体使用时,在填充泵7-6的出口位置处设置流量传感器7-3。通过参数输入模块7-2输入脑动脉瘤的内径、体积和其他参数,通过参数输入模块7-2输入填充阈值。闭合开关模块7-4,处理器7-1发送脉冲驱动信号给填充泵驱动模块7-5,填充泵7-6工作,此时流量传感器7-3实时检测填充泵7-6的出口流量值,并将流量传感器7-3检测得到的填充泵7-6的出口流量值发送给处理器7-1,处理器7-1对接收到的流量传感器7-3检测得到的填充泵7-6的出口流量值与通过参数输入模块7-2输入的填充阈值进行比较,并将接收到的流量传感器
7-3检测得到的填充泵7-6的出口流量值发送给参数显示屏7-7,便于医护人员实时观测。
[0078] 由于流量传感器7-3检测具有滞后性,因此通过参数输入模块7-2输入的填充阈值为实际填充体积的80%。
[0079] 当处理器7-1接收到的流量传感器7-3检测得到的填充泵7-6的出口流量值大于通过参数输入模块7-2输入的填充阈值,处理器7-1停止发送脉冲驱动信号给填充泵驱动模块7-5,填充泵7-6停止工作,完成对阻流体4的填充。
[0080] 具体使用时,也可使用手动填充。
[0081] 本实施例中,所述阀体3-1由镍钛合金制成。
[0082] 具体使用时,镍钛合金是由镍和钛组成二元合金,具有耐磨损、抗腐蚀、高阻尼和超弹性等优异特点。镍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与不锈丝相仿,优于目前最好的医用不锈钢,因此可以满足封堵器的医学应用需求,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功能材料。
[0083] 本实施例中,所述逆止阀3的外壁设置有阻血膜6。
[0084] 具体使用时,逆止阀3露出于限位块5和阻流体4的外壁直接与血管壁接触,因此在逆止阀3的外壁设置有阻血膜6,使得阻血膜6直接与血管壁接触,加快血栓的形成,起到良好的阻血作用。
[0085] 本实施例中,所述阻血膜6为聚四氟乙烯膜。
[0086]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5包括弹性囊体5-1和设置在弹性囊体5-1内的限位弹簧丝5-2。
[0087] 具体使用时,限位弹簧丝5-2与阀体3的通道3-5呈垂直布设。当封堵器主体位于输送管1内时,限位块5中的限位弹簧丝5-2处于压缩状态。当封堵器主体伸出输送管1时,限位块5中的限位弹簧丝5-2处于伸展状态,此时限位弹簧丝5-2的弹簧恢复力带动弹性囊体5-1撑开,使得限位块5的尺寸远大于逆止阀3的外径尺寸,防止逆止阀3完全进入脑动脉瘤,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
[0088] 实际使用时,限位弹簧丝5-2的一端与阀体3-1固定连接,限位弹簧丝5-2的另一端与弹性囊体5-1固定连接,限位弹簧丝5-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弹簧丝5-2分别布设在阀体3-1的四周,从而使得限位块5呈圆柱形,限位效果好。
[0089]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囊体5-1由内到外依次包括树脂层和显影层。
[0090] 实际使用时,树脂具有良好的延展、强度和韧性。显影层采用硫酸钡涂层。
[0091] 获取放射显影图像时,利用X线、超声和核素的γ线等,透过人体后,使人体内部结构、器官和涂覆有显影剂的器材在荧光屏上或胶片上显出影像,从而了解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获得放射显影图像,可帮助医护人员对病变位置和器材的位置进行判断,通过在弹性囊体5-1上设置硫酸钡涂层,使得弹性囊体5-1定位识别简便。实际使用时,硫酸钡涂层具有良好的显影姓。
[009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动脉瘤夹把持钳 2020-05-15 507
一种动脉瘤治疗系统 2020-05-16 995
主动脉瘤的标志物 2020-05-16 22
一种脑动脉瘤微封堵器 2020-05-14 303
动脉瘤治疗线圈 2020-05-11 749
动脉瘤弹簧圈输送系统 2020-05-17 369
血管内动脉瘤修复系统 2020-05-17 860
动脉瘤治疗装置 2020-05-13 430
动脉瘤装置及递送系统 2020-05-15 149
动脉瘤封堵罩 2020-05-13 494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