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生物学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扩增造血干细胞的化合物

扩增造血干细胞的化合物

阅读:864发布:2021-03-15

专利汇可以提供扩增造血干细胞的化合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用来扩增用于移植的CD34+细胞数目的化合物和组合物。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包含扩增了的造血干细胞(HSC)的细胞群以及其在用于对具有遗传免疫 缺陷 和自身免疫 疾病 以及各种造血系统病症的患者进行 治疗 以重建造血细胞系和免疫系统防御的自体或同种异体移植中的用途。,下面是扩增造血干细胞的化合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式I的化合物或其盐:
其中:
G1选自N和CR3;
G2、G3和G4独立地选自CH和N;条件是G3和G4中至少1个是N;条件是G1和G2不都是N;
L选自-NR5a(CH2)0-3-、-NR5aCH(C(O)OCH3)CH2-、-NR5a(CH2)2NR5b-、-NR5a(CH2)2S-、-NR5aCH2CH(CH3)CH2-、-NR5aCH2CH(OH)-和-NR5aCH(CH3)CH2-;其中R5a和R5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
R1选自氢、苯基、噻吩基、呋喃基、1H-苯并咪唑基、异喹啉基、1H-咪唑并吡啶基、苯并噻吩基、嘧啶基、1H-吡唑基、吡啶基、1H-咪唑基、吡咯烷基、吡嗪基、哒嗪基、1H-吡咯基和噻唑基;其中所述R1的苯基、噻吩基、呋喃基、1H-苯并咪唑基、异喹啉基、1H-咪唑并吡啶基、苯并噻吩基、嘧啶基、1H-吡唑基、吡啶基、1H-咪唑基、吡咯烷基、吡嗪基、哒嗪基、1H-吡咯基或噻唑基可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氰基、羟基、C1-4烷基、C1-4烷基、卤素、卤代-C1-4烷基、卤代-C1-4烷氧基、羟基、基、-C(O)R8a、-S(O)0-2R8a、-C(O)OR8a和-C(O)NR8aR8b的基团取代;其中R8a和R8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条件是R1和R3不都是氢;
R2选自-S(O)2NR6aR6b、-NR9aC(O)R9b、-NR6aC(O)NR6bR6c、苯基、1H-吡咯并吡啶-3-基、
1H-吲哚基、噻吩基、吡啶基、1H-1,2,4-三唑基、2-氧代咪唑烷基、1H-吡唑基、2-氧代-2,
3-二氢-1H-苯并咪唑基和1H-吲唑基;其中R6a、R6b和R6c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其中所述R2的苯基、1H-吡咯并吡啶-3-基、1H-吲哚基、噻吩基、吡啶基、1H-1,2,4-三唑基、2-氧代咪唑烷基、1H-吡唑基、2-氧代-2,3-二氢-1H-苯并咪唑基或1H-吲唑基任选地被1至
3个独立地选自羟基、卤素、甲基、甲氧基、氨基、-O(CH2)nNR7aR7b、-S(O)2NR7aR7b、-OS(O)2NR7aR7b和-NR7aS(O)2R7b的基团取代;其中R7a和R7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
R3选自氢、C1-4烷基和联苯基;并且
R4选自C1-10烷基、丙-1-烯-2-基、环己基、环丙基、2-(2-氧代吡咯烷-1-基)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二苯甲基、四氢-2H-吡喃-3-基、四氢-2H-吡喃-4-基、苯基、四氢呋喃-3-基、苄基、(4-戊基苯基)(苯基)甲基和1-(1-(2-氧代-6,9,12-三氧杂-3-氮杂十四烷-14-基)-1H-1,2,3-三唑-4-基)乙基;其中所述烷基、环丙基、环己基、2-(2-氧代吡咯烷-1-基)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氧杂环丁烷-2-基、二苯甲基、四氢-2H-吡喃-2-基、四氢-2H-吡喃-3-基、四氢-2H-吡喃-4-基、苯基、四氢呋喃-3-基、四氢呋喃-2-基、苄基、(4-戊基苯基)(苯基)甲基或1-(1-(2-氧代-6,9,12-三氧杂-3-氮杂十四烷-14-基)-1H-1,2,3-三唑-4-基)乙基可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羟基、C1-4烷基和卤代-C1-4烷基的基团取代。
2.选自式Ia、Ib、Ic、Id和Ie的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
其中:
L选自-NR5a(CH2)0-3-、-NR5aCH(C(O)OCH3)CH2-、-NR5a(CH2)2NR5b-、-NR5a(CH2)2S-、-NR5aCH2CH(CH3)CH2-、-NR5aCH2CH(OH)-和-NR5aCH(CH3)CH2-;其中R5a和R5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
R1选自氢、苯基、噻吩-2-基、噻吩-3-基、呋喃-3-基、1H-苯并[d]咪唑-1-基、异喹啉-4-基、1H-咪唑并[4,5-b]吡啶-1-基、苯并[b]噻吩-3-基、嘧啶-5-基、1H-吡唑-4-基、吡啶-2-基、吡啶-4-基、1H-咪唑-1-基、吡咯烷-1-基、吡嗪-2-基、吡啶-3-基、哒嗪-4-基、1H-吡咯-2-基和噻唑-5-基;其中所述R1的苯基、噻吩-2-基、噻吩-3-基、呋喃-3-基、1H-苯并[d]咪唑-1-基、异喹啉-4-基、1H-咪唑并[4,5-b]吡啶-1-基、苯并[b]噻吩-3-基、嘧啶-5-基、吡啶-2-基、吡啶-4-基、1H-咪唑-1-基、吡咯烷-1-基、吡嗪-2-基、吡啶-3-基、哒嗪-4-基、1H-吡咯-2-基或噻唑-5-基可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氰基、羟基、C1-4烷基、C1-4烷氧基、卤素、卤代-C1-4烷基、-S(O)0-2R8a和-C(O)OR8a的基团取代;其中R8a和R8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条件是R1和R3不都是氢;
R2选自-NR6aC(O)NR6bR6c、苯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1H-吡咯并[2,3-b]吡啶-5-基、1H-吲哚-3-基、噻吩-3-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1H-1,2,
4-三唑-5-基、2-氧代咪唑烷-1-基、1H-吡唑-3-基、1H-吡唑-4-基、2-氧代-2,3-二氢-1H-苯并[d]咪唑-5-基和1H-吲唑-3-基;其中R6a、R6b和R6c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其中所述R2的苯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1H-吡咯并[2,3-b]吡啶-5-基、
1H-吲哚-3-基、噻吩-3-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1H-1,2,4-三唑-5-基、
2-氧代咪唑烷-1-基、1H-吡唑-3-基、1H-吡唑-4-基、2-氧代-2,3-二氢-1H-苯并[d]咪唑-5-基或1H-吲唑-3-基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羟基、卤素、甲氧基、氨基、-OS(O)2NR7aR7b和-NR7aS(O)2R7b的基团取代;其中R7a和R7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
R3选自氢、C1-4烷基和联苯基;并且
R4选自异丙基、甲基、乙基、丙-1-烯-2-基、异丁基、环己基、仲-丁基、(S)-仲-丁基、(R)-仲-丁基、1-羟基丙-2-基、(S)-1-羟基丙-2-基、(R)-1-羟基丙-2-基、
壬-2-基、2-(2-氧代吡咯烷-1-基)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氧杂环丁烷-2-基、二苯甲基、四氢-2H-吡喃-2-基、苯基、四氢呋喃-3-基和苄基;其中所述环己基、2-(2-氧代吡咯烷-1-基)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氧杂环丁烷-2-基、二苯甲基、四氢-2H-吡喃-4-基、苯基、四氢呋喃-3-基或苄基可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C1-4烷基和卤代-C1-4烷基的基团取代。
3.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其中L选自-NR5a(CH2)0-3-、-NR5aCH(C(O)OCH3)CH2-、-NR5a(CH
2)2NR5b-、-NR5a(CH2)2S-、-NR5aCH2CH(CH3)CH2-、-NR5aCH(CH3)CH2-和-NR5aCH2CH(OH)-;其中R5a和R5b独立地选自氢和甲基;R1选自氢、苯基、噻吩-2-基、噻吩-3-基、呋喃-3-基、1H-苯并[d]咪唑-1-基、异喹啉-4-基、1H-咪唑并[4,5-b]吡啶-1-基、苯并[b]噻吩-3-基、嘧啶-5-基、1H-吡唑-4-基、吡啶-2-基、吡啶-4-基、1H-咪唑-1-基、吡咯烷-1-基、吡嗪-2-基、吡啶-3-基、哒嗪-4-基、1H-吡咯-2-基和噻唑-5-基;其中所述R1的苯基、噻吩-2-基、噻吩-3-基、呋喃-3-基、1H-苯并[d]咪唑-1-基、异喹啉-4-基、1H-咪唑并[4,5-b]吡啶-1-基、苯并[b]噻吩-3-基、嘧啶-5-基、吡啶-2-基、吡啶-4-基、
1H-咪唑-1-基、吡咯烷-1-基、吡嗪-2-基、吡啶-3-基、哒嗪-4-基、1H-吡咯-2-基或噻唑-5-基可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氰基、羟基、C1-4烷基、C1-4烷氧基、卤素、卤代-C1-4烷基、-S(O)0-2R8a和-C(O)OR8a的基团取代;其中R8a和R8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条件是R1和R3不都是氢。
4.权利要求3的化合物,其中L选自-NR5a(CH2)1-3-、-NR5aCH(C(O)OCH3)CH2-、-NR5a(CH2)
2NR5b-、-NR5a(CH2)2S-、-NR5aCH2CH(CH3)CH2-、-NR5aCH(CH3)CH2-和-NR5aCH2CH(OH)-;其中R5a和R5b独立地选自氢和甲基。
5.权利要求4的化合物,其中R2选自脲、苯基、1H-吲哚-2-基、1H-吲哚-3-基、噻吩-3-基、哌啶-1-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1H-1,2,4-三唑-3-基、1H-1,
2,4-三唑-5-基、2-氧代咪唑烷-1-基、1H-吡唑-3-基、1H-吡唑-4-基、2-氧代-2,3-二氢-1H-苯并[d]咪唑-5-基、1H-苯并[d]咪唑-5-基和1H-咪唑-4-基;其中所述R2的苯基、1H-吲哚-2-基、1H-吲哚-3-基、噻吩-3-基、哌啶-1-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1H-1,2,4-三唑-3-基、1H-1,2,4-三唑-5-基、2-氧代咪唑烷-1-基、1H-吡唑-3-基、1H-吡唑-4-基、2-氧代-2,3-二氢-1H-苯并[d]咪唑-5-基或1H-苯并[d]咪唑-5-基任选地被羟基、甲氧基、甲基、卤素、氨基和氨基-磺酰基取代。
6.权利要求5的化合物,其中R3选自氢、甲基和联苯基;并且R4选自异丙基、甲基、乙基、丙-1-烯-2-基、异丁基、环己基、仲-丁基、(S)-仲-丁基、(R)-仲-丁基、1-羟基丙-2-基、(S)-1-羟基丙-2-基、(R)-1-羟基丙-2-基、壬-2-基、2-(2-氧代吡咯烷-1-基)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氧杂环丁烷-2-基、二苯甲基、四氢-2H-吡喃-2-基、苯基、四氢呋喃-3-基和苄基;其中所述环己基、2-(2-氧代吡咯烷-1-基)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氧杂环丁烷-2-基、二苯甲基、四氢-2H-吡喃-4-基、苯基、四氢呋喃-3-基或苄基可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甲基和三氟甲基的基团取代。
7.权利要求6的化合物,选自: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
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苯并[b]噻吩-3-基)-9-仲-丁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二苯甲基-2-(苯并[b]噻吩-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苯并[b]噻吩-3-基)-9-(四氢-2H-吡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噻吩-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
酚;4-(2-(2-(苯并[b]噻吩-3-基)-9-(4-(三氟甲基)苄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丁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4-(2-(2-(苯并[b]噻吩-3-基)-9-甲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苯并[b]噻吩-3-基)-9-(4-甲基苄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N-(2-(1H-吲
哚-3-基)乙基)-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2-(苯并[b]噻
吩-3-基)-9-异丙基-N-(2-(噻吩-3-基)乙基)-9H-嘌呤-6-胺;3-(2-(2-(苯并[b]
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2-(苯并[b]噻吩-3-基)-N-(4-氟苯乙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N-(4-氨基
苯乙基)-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4-(2-(9-异丙基-2-(嘧啶-5-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苯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
酚;
4-(2-(9-异 丙 基-2-( 噻 吩-3- 基)-9H- 嘌 呤 -6-基 氨 基 )乙 基) 苯 酚;
4-(2-(2-(呋喃-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2-(苯并[b]噻
吩-3-基)-N-(4-氟苯乙基)-9-苯基-9H-嘌呤-6-胺;N-苄基-8-(联苯基-4-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4-(2-(2-(苯并[b]噻吩-3-基)-9-(壬-2-基)-9H-嘌呤-6-基
氨基)乙基)苯酚;N-(2-(1H-吲哚-3-基)乙基)-2-(苯并[b]噻吩-3-基)-9-仲-丁
基-9H-嘌呤-6-胺;3-(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
乙基)-1H-吲哚-5-基5-((3aS,4S,6aR)-2-氧代六氢-1H-噻吩并[3,4-d]咪唑-4-基)戊酸酯;
N-(2-(2-(2-(2-(4-(1-(2-(苯并[b]噻吩-3-基)-6-(4-羟基苯乙基氨基)-9H-嘌
呤-9-基)乙基)-1H-1,2,3-三唑-1-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乙酰胺;
4-(2-(9-异丙基-2-(吡啶-4-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5-(6-(4-羟基
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烟酸乙酯;5-(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烟酸乙酯;4-(2-(2-(6-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
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4-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
氨基)乙基)苯酚;5-(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烟腈;
4-(2-(9-异丙基-2-(吡咯烷-1-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1H-咪唑-1-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哒
嗪-4-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吡嗪-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吡啶-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4-(2-(9-异丙基-2-(5-(甲基磺酰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
酚;
4-(2-(9-异丙基-2-(5-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4-(2-(2-(4-氯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4-(2-(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1-甲基-1H-吡唑-4-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
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2-甲氧基苯酚;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2-甲氧基苯酚;N-[2-(6-甲氧基-1H-吲哚-3-基)乙基]-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N-[2-(5-甲基-1H-吲哚-3-基)乙基]-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1-(2-{[9-(丙-2-基)-2-(吡
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咪唑烷-2-;N-(2-{[9-(丙-2-基)-2-(吡
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吡啶-2-胺;9-(丙-2-基)-N-[3-(1H-吡
唑-4-基)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N-{2-[(3-甲基-1H-1,2,4-三
唑-5-基)硫基]乙基}-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1-(2-{[2-(1-苯并噻吩-3-基)-9-(丙-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咪唑烷-2-酮;N-[2-(5-氨基-1H-1,2,4-三唑-3-基)乙基]-2-(1-苯并噻吩-3-基)-9-(丙-2-基)-9H-嘌
呤-6-胺;
N-(2-{[2-(1-苯 并 噻吩-3- 基)-9-(丙-2-基 )-9H-嘌 呤-6-基]氨 基} 乙
基)吡啶-2-胺;2-(1-苯并噻吩-3-基)-9-(丙-2-基)-N-[3-(1H-吡唑-4-基)丙
基]-9H-嘌呤-6-胺;2-(1-苯并噻吩-3-基)-N-[3-(3,5-二甲基-1H-吡唑-4-基)丙基]-9-(丙-2-基)-9H-嘌呤-6-胺;(2-{[2-(1-苯并噻吩-3-基)-9-(丙-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脲;5-({[2-(1-苯并噻吩-3-基)-9-(丙-2-基)-9H-嘌
呤-6-基]氨基}甲基)-2,3-二氢-1H-1,3-苯并二唑-2-酮;N-[2-(1H-吲哚-3-基)乙基]-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N-(4-(2-(9-异丙基-2-(吡
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基)甲磺酰胺;4-(2-(2-(吡啶-3-基)-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丙基)苯酚;4-(2-(9-(氧杂环丁烷-3-基)-2-(吡啶-3-基)-9H-嘌
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5-(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N-甲基烟酰胺;
4-(2-(9-(1-羟基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基氨基磺酸酯;
4-(2-(2-(2-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4-(2-(9-异丙基-2-(1-甲基-1H-吡咯-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4-(2-(9-异丙基-2-(噻唑-5-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1H-苯并[d]咪唑-1-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2,4-二
甲基-1H-咪唑-1-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
基-2-(2-甲基-1H-咪唑-1-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5-(9-仲-丁
基-6-(4-羟基-3-甲基苯乙基氨基)-9H-嘌呤-2-基)烟腈;N-(2-(1H-吡咯并[2,3-b]吡啶-5-基)乙基)-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9-异丙基-N-(2-(5-甲
基-1H-吡唑-3-基)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4-(2-(2-(5-氟吡
啶-3-基)-9-(氧杂环丁烷-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5-氯
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5-(三氟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5-(6-(2-(1H-吲哚-3-基)乙
基氨基)-9-仲-丁基-9H-嘌呤-2-基)烟腈;N-(2-(1H-吲哚-3-基)乙基)-9-仲-丁
基-2-(5-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胺;(R)-N-(2-(1H-吲哚-3-基)乙基)-9-仲-丁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6-胺;(S)-N-(2-(1H-吲哚-3-基)乙基)-9-仲-丁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6-胺;N-(2-(1H-吲哚-3-基)乙基)-9-仲-丁
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6-胺;(R)-N-(2-(1H-吲哚-3-基)乙基)-9-仲-丁基-2-(5-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胺;(S)-N-(2-(1H-吲哚-3-基)乙基)-9-仲-丁基-2-(5-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胺;5-(6-(4-羟基苯乙基氨基)-9-(氧杂环丁烷-3-基)-9H-嘌呤-2-基)烟腈;4-(2-(6-(5-氟吡啶-3-基)-1-异丙基-1H-吡唑并[3,
4-d]嘧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4-(2-(6-(苯并[b]噻吩-3-基)-1-异丙基-1H-吡
唑并[3,4-d]嘧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R)-4-(2-(2-(5-氟吡啶-3-基)-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3-甲基苯酚;5-(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
呤-2-基)吡啶甲腈;3-(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异烟腈;
4-(2-(2-(5-氟吡啶-3-基)-7-异丙基-7H-吡咯并[2,3-d]嘧啶-4-基氨基)
乙基)苯酚;3-(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吡啶甲腈;
4-(2-(9-异丙基-2-(6-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异喹啉-4-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2-氯-4-(2-(9-异丙
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3-氟-4-(2-(9-异丙基-2-(吡
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N-(2-(5-氯-1H-吲哚-3-基)乙基)-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N-(2-(5-氟-1H-吲哚-3-基)乙基)-9-异
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
呤-6-基氨基)乙基)-2-甲基苯酚;4-(2-(2-(苯并[b]噻吩-3-基)-9-(氧杂
环丁 烷-3-基 )-9H-嘌呤 -6-基氨 基)乙 基)苯 酚;(S)-4-(2-(2-(苯并 [b]噻
吩-3-基)-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R)-4-(2-(2-(苯
并[b]噻吩-3-基)-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9-基)丙-1-醇;
(R)-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9-基)
丙-1-醇;(S)-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
呤-9-基)丙-1-醇;(R)-N-(2-(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四
氢呋喃-3-基)-9H-嘌呤-6-胺;4-(2-(2-(3H-咪唑并[4,5-b]吡啶-3-基)-9-异丙
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1H-咪唑并[4,5-b]吡啶-1-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6-(5-氟吡啶-3-基)-1-异丙基-1H-咪唑并[4,5-c]吡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4-(2-(2-(4,5-二甲基-1H-咪唑-1-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N-(2-(吡
啶-3-基)乙基)-9H-嘌呤-6-胺;4-(2-(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
呤-6-基氨基)-1-羟基乙基)苯酚;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N-(2-(6-甲氧
基-1H-吲哚-3-基)乙基)-9H-嘌呤-6-胺;N-(2-(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
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N-(2-(5-甲氧基-1H-吲哚-3-基)乙基)-9H-嘌呤-6-胺;N-(2-(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
啶-3-基)-9-(丙-1-烯-2-基)-9H-嘌呤-6-胺;5-(2-(2-(5-氟吡啶-3-基)-9-异丙
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吡啶-2-醇;N-(2-(1H-吡咯并[2,3-b]吡啶-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
N-(2-(6-(2-(二乙 基 氨基)乙 氧 基)-1H-吲哚 -3-基)乙 基)-2-(5-氟吡
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4-(2-(5-(5-氟吡啶-3-基)-3-异丙基-3H-咪
唑并[4,5-b]吡啶-7-基氨基)乙基)苯酚;N-(2-(1H-吲哚-3-基)乙基)-9-仲-丁
基 -2-(2- 甲 基 -1H- 咪 唑 -1- 基 )-9H- 嘌 呤 -6- 胺;4-(2-(2-(2- 乙 基 -1H- 咪唑-1-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2-丙
基-1H-咪唑-1-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3-(2-(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吲哚-6-醇;N-(2-(1H-吲哚-3-基)乙基)-9-异丙基-2-(5-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胺;N-(2-(1H-吲哚-3-基)乙基)-9-异
丙基-2-(2-甲基-1H-咪唑-1-基)-9H-嘌呤-6-胺;2-(5-氟吡啶-3-基)-9-异丙
基-N-(2-(7-甲基-1H-吲哚-3-基)乙基)-9H-嘌呤-6-胺;N-(2-(1H-吲哚-3-基)
乙基)-2-(5-氟吡啶-3-基)-9-(氧杂环丁烷-3-基)-9H-嘌呤-6-胺;N-(2-(1H-吲
哚-3-基)乙基)-2-(5-甲基吡啶-3-基)-9-(氧杂环丁烷-3-基)-9H-嘌呤-6-胺;
N-(2-(6-氟-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
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N-(2-(6-甲基-1H-吲哚-3-基)乙基)-9H-嘌呤-6-胺;
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N-(2-(2-甲基-1H-吲哚-3-基)乙基)-9H-嘌呤-6-胺;
N-(2-(4-氟-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
N-(2-(7-氟-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
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N-(2-(4-甲基-1H-吲哚-3-基)乙基)-9H-嘌呤-6-胺;
4-(2-(2-(苯并[b]噻吩-3-基)-7-异丙基-7H-吡咯并[2,3-d]嘧啶-4-基氨基)乙
基)苯酚;9-异丙基-2-(吡啶-3-基)-N-(2-(吡啶-4-基)乙基)-9H-嘌呤-6-胺;
N-(2-(1H-吡咯并[2,3-b]吡啶-5-基)乙基)-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
呤-6-胺;4-(2-(2-(5-氟吡啶-3-基)-9-(1-羟基丙-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
基)-2-甲基苯酚;4-(2-(2-(苯并[b]噻吩-3-基)-9-环己基-9H-嘌呤-6-基氨基)
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噻吩-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和
1-(2-(2-(苯并[b]噻吩-3-基)-6-(4-羟基苯乙基氨基)-9H-嘌呤-9-基)乙基)吡咯
烷-2-酮;或它们的盐。
8.一种增加干细胞和祖细胞数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干细胞与能拮抗芳香受体和/或芳香烃受体途径的下游效应器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接触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能拮抗芳香烃受体和/或芳香烃受体途径的下游效应器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选自:
(i)有机化合物,
(ii)抑制芳香烃受体表达的小干扰RNA分子,和
(iii)抑制芳香烃受体表达的反义寡核苷酸。
10.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能拮抗芳香烃受体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是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
11.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在体内、体外或离体进行。
12.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所述干细胞是人的。
13.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述干细胞得自骨髓。
14.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述干细胞得自脐带血。
15.权利要求13或14的方法,其中所述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
16.一种扩增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其包括(a)提供一种包含造血干细胞的起始细胞群和(b)在存在能拮抗芳香烃受体和/或芳香烃受体途径的下游效应器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的情况下,在用于扩增造血干细胞的适宜条件下,离体培养所述起始细胞群。
17.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能下调芳香烃受体活性的物质选自:
(i)有机化合物,
(ii)抑制芳香烃受体表达的小干扰RNA分子,和
(iii)抑制芳香烃受体表达的反义寡核苷酸。
18.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化合物是4-(2-(2-(苯 并[b]噻
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19.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芳香烃受体途径的下游效应器选自Cyp1B1、Cyp1A1、β连环蛋白、AHRR、STAT5和STAT1。
20.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能下调芳香烃受体活性的物质是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的化合物。
+
21.权利要求16或18的方法,其中所述起始细胞群富含CD34 细胞。
22.权利要求16或18的方法,其中所述起始细胞群得自脐带血细胞。
23.权利要求16或18的方法,其中所述起始细胞群得自一个或两个脐带血单元,优选得自一个脐带血单元。
24.权利要求16或18的方法,其中所述起始细胞群得自动员的外周血细胞。
25.权利要求24的方法,其中所述动员的外周血细胞得自单个哺乳动物个体。
26.权利要求16或18的方法,其中所述起始细胞群基本由从一个或两个脐带血单元,+
优选一个脐带血单元纯化的CD34 细胞组成。
27.权利要求16或18的方法,其中所述起始细胞群基本由用含有CD34抗原结合抗体+
片段的亲核色谱柱或磁珠从一个或两个脐带血单元纯化的CD34 细胞组成。
28.权利要求16或18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于造血干细胞扩增的条件包括在存在足够量的IL6、Flt3-L、TPO和SCF以及权利要求1化合物的情况下培养所述起始细胞群。
29.权利要求16或18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以1pM至10μM、例如
10pM至100μM的浓度施用于细胞培养基中。
30.权利要求16或18的方法,其中所述起始细胞群基本由从一个或两个脐带血单元,+
优选一个脐带血单元纯化的CD34 细胞组成,并且将所述起始细胞群在存在权利要求1化合物的情况下培养约3天至约90天,优选7至35天。
31.权利要求16或18的方法,其中将所述起始细胞群在存在权利要求1化合物的情况+
下培养足以使CD34 细胞进行10至50000倍扩增的时间。
32.一种用于扩增造血干细胞的试剂盒,其包含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和用于权利要求
16的方法的说明,并任选地包含一种或多种下面的成分: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生长培养基。
33.权利要求32的试剂盒,其中所述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选自IL6、
Flt3-L、SCF和TPO。
34.一种可用权利要求16或18的方法获得的或者用权利要求16或18的方法获得的
具有扩增的造血干细胞的细胞群。
35.一种组合物,其包含重新混悬于适于施用给哺乳动物主体的可药用介质中的权利要求34的细胞群。
36.一种组合物,其包含具有得自一个或两个脐带血单元,优选一个脐带血单元的扩增
5 7 8
了的造血干细胞的细胞群,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至少10 个细胞、10 个细胞、10 个细胞或
9 +
10 个细胞的细胞总数,并且其中总细胞的20-100%是CD34 细胞。
37.权利要求36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总细胞的0.1%-40%表达CD34和Thy1标记;总细胞的20-80%表达CD34和CD45RA标记;细胞的10-95%是CD38+;细胞的
5-70%是CD133+。
38.用于哺乳动物个体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权利要求35-37中任意一项的组合物。
39.用于治疗患有血细胞生成受损的患者的权利要求35-37中任意一项的组合物。
40.权利要求39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患者患有遗传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或造血系统病症。
41.权利要求40的组合物,其中所述造血系统病症选自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非何杰金淋巴瘤、何杰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范可尼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重症联合免疫缺陷、Wiskott-Aldrich综合征、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和先天性代谢缺陷。
42.权利要求35-37中任意一项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适于静脉内输注并且所述
4 5 9
组合物包含至少10 个细胞/kg给患者的输液,优选10 个细胞/kg和10 个细胞/kg。
43.一种治疗遗传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和/或造血系统病症的方法,其包括给需要该类治疗的患者施用被能下调芳香烃受体和/或AHR途径的下游效应器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扩增了的造血干细胞。
44.权利要求43的方法,其中所述能下调芳香烃受体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是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
45.权利要求43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是自体移植并且造血系统病症选自多发性骨髓瘤、非何杰金淋巴瘤、何杰金病、急性髓性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和淀粉样变性。
46.权利要求45的方法,其中所述自身免疫疾病选自全身性红斑狼疮和全身硬化症。
47.权利要求46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是同种异体移植并且造血系统病症选自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非何杰金淋巴瘤、何杰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范可尼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重症联合免疫缺陷、Wiskott-Aldrich综合征、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和先天性代谢缺陷。
48.权利要求47的方法,其中所述先天性代谢缺陷选自粘多糖贮积症、戈谢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说明书全文

扩增造血干细胞的化合物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0002] 本申请要求于2008年10月30日申请的临时专利申请号为61/109,821的美国专利申请和于2009年9月15日申请的临时专利申请号为61/242,765的美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这些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都被全部引入本文作为参考并用于所有目的。
[0003] 发明背景发明领域
[0004] 本发明涉及用来扩增用于移植的CD34+细胞数目的化合物和组合物。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包含扩增了的造血干细胞(HSC)的细胞群以及其在用于对具有遗传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各种造血系统病症的患者进行治疗以重建造血细胞系和免疫系统防御的自体或同种异体移植中的用途。
[0005] 背景
[0006] 造血干细胞(HSC)能在个体的一生中再生所有的血液产品,在后代分化中平衡其自我更新。因为能修复移植接受者体内的血液和免疫细胞,因此,造血干细胞具有治疗潜能。此外,HSC具有产生其它组织如脑、肌肉和肝的细胞的潜能。目前用人自体和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法来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其它一些威胁生命的疾病。对于这些操作而言,必须分离大量干细胞以确保有足够的HSC来进行移植物植入。可用于治疗的HSC数目是一种临床限制因素。
[0007] 本发明涉及用于扩增造血干细胞群的化合物和组合物以及它们的用途。
[0008] 发明概述
[0009]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式I的化合物或其N-化物衍生物、前体药物衍生物、被保护的衍生物、单个的异构体以及异构体混合物;或该类化合物的盐(优选可药用的盐)和溶剂化物(例如合物):
[0010]
[0011] 其中:
[0012] G1选自N和CR3;
[0013] G2、G3和G4独立地选自CH和N;条件是G3和G4中至少1个是N;条件是G1和G2不都是N;
[0014] L选自-NR5a(CH2)0-3-(这里的0-3是指0、1、2或3)、-NR5aCH(C(O)OCH3)CH2-、-NR5a(CH2)2NR5b-、-NR5a(CH2)2S-、-NR5aCH2CH(CH3)CH2-、-NR5aCH2CH(OH)-和-NR5aCH(CH3)CH2-;其中R5a和R5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
[0015] R1选自氢、苯基、噻吩基、呋喃基、1H-苯并咪唑基、异喹啉基、1H-咪唑并吡啶基、苯并噻吩基、嘧啶基、1H-吡唑基、吡啶基、1H-咪唑基、吡咯烷基、吡嗪基、哒嗪基、1H-吡咯基和噻唑基;其中所述R1的苯基、噻吩基、呋喃基、1H-苯并咪唑基、异喹啉基、1H-咪唑并吡啶基、苯并噻吩基、嘧啶基、1H-吡唑基、吡啶基、1H-咪唑基、吡咯烷基、吡嗪基、哒嗪基,1H-吡咯基或噻唑基可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氰基、羟基、C1-4烷基、C1-4烷氧基、卤素、卤代-C1-4烷基、卤代-C1-4烷氧基、羟基、基、-C(O)R8a、-S(O)0-2R8a、-C(O)OR8a和-C(O)NR8aR8b的基团取代;其中R8a和R8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条件是R1和R3不都是氢;
[0016] R2选自-S(O)2NR6aR6b、-NR9aC(O)R9b、-NR6aC(O)NR6bR6c、苯基、1H-吡咯并吡啶-3-基、1H-吲哚基、噻吩基、吡啶基、1H-1,2,4-三唑基、2-氧代咪唑烷基、1H-吡唑基、2-氧代-2,
3-二氢-1H-苯并咪唑基和1H-吲唑基;其中R6a、R6b和R6c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其中所述R2的苯基、1H-吡咯并吡啶-3-基、1H-吲哚基、噻吩基、吡啶基、1H-1,2,4-三唑基、2-氧代咪唑烷基、1H-吡唑基、2-氧代-2,3-二氢-1H-苯并咪唑基或1H-吲唑基任选地被1至
3个独立地选自羟基、卤素、甲基、甲氧基、氨基、-O(CH2)nNR7aR7b、-S(O)2NR7aR7b、-OS(O)2NR7aR7b和-NR7aS(O)2R7b的基团取代;其中R7a和R7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
[0017] R3选自氢、C1-4烷基和联苯基;并且
[0018] R4选自C1-10烷基、丙-1-烯-2-基、环己基、环丙基、2-(2-氧代吡咯烷-1-基)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二苯甲基、四氢-2H-吡喃-3-基、四氢-2H-吡喃-4-基、苯基、四氢呋喃-3-基、苄基、(4-戊基苯基)(苯基)甲基和1-(1-(2-氧代-6,9,12-三氧杂-3-氮杂十四烷-14-基)-1H-1,2,3-三唑-4-基)乙基;其中所述烷基、环丙基、环己基、2-(2-氧代吡咯烷-1-基)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氧杂环丁烷-2-基、二苯甲基、四氢-2H-吡喃-2-基、四氢-2H-吡喃-3-基、四氢-2H-吡喃-4-基、苯基、四氢呋喃-3-基、四氢呋喃-2-基、苄基、(4-戊基苯基)(苯基)甲基或1-(1-(2-氧代-6,9,12-三氧杂-3-氮杂十四烷-14-基)-1H-1,2,3-三唑-4-基)乙基可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羟基、C1-4烷基和卤代-C1-4烷基的基团取代。
[0019] 附图简要说明
[0020] 图1公开了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的固体形式A的PXRD图谱。
[0021] 图2至12公开了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盐的固体形式的PXRD图谱,所述盐分别是硝酸盐、甲磺酸盐、甲苯磺酸盐、盐酸盐、硫酸盐、苯磺酸盐、乙磺酸盐、氢溴酸盐、乳清酸盐、福酸盐和二磺酸盐。
[0022] 图13公开了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的无定形形式的DSC图谱。
[0023]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0024] 定义
[0025] 作为一种基团和作为其它基团例如卤代烷基和烷氧基的结构元素的“烷基”可以是直链或支链的。例如,烷基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等。C1-4-烷氧基包括甲氧基、乙氧基等。卤代烷基包括三氟甲基、五氟乙基等。
[0026] “芳基”是指含有六至十个环原子的、单环的或稠合二环的芳族环系,例如,芳基可以是苯基或萘基,优选苯基。“亚芳基”是指衍生自芳基的二价基团。
[0027] “杂芳基”是指其中一个或多个环成员是选自-O-、-N=、-NR-、-C(O)-、-S-、-S(O)-或-S(O)2-的杂原子或部分的芳基,其中R是氢、C1-4烷基或氮保护基团。例如,杂芳基包括吡啶基、吲哚基、吲唑基、喹喔啉基、喹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吡喃基、苯并噻喃基、苯并[1,3]间二氧杂环戊烯、咪唑基、苯并咪唑基、嘧啶基、呋喃基、 唑基、异 唑基、三唑基、四唑基、吡唑基、噻吩基等。
[0028] “环烷基”是指含有所示环原子数的饱和或部分不饱和的、单环的、稠合二环的或桥连的多环环系。例如,C3-10环烷基包括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杂环烷基”是指如本申请所定义的环烷基,条件是所示环碳中的一个或多个被选自-O-、-N=、-NR-、-C(O)-、-S-、-S(O)-或-S(O)2-的部分替代,其中R是氢、C1-4烷基或氮保护基团。例如,本申请描述本发明化合物时使用的C3-8杂环烷基包括吗啉代、吡咯烷基、哌嗪基、哌啶基、哌啶基、2-氧代-吡咯烷-1-基、1,4-二氧杂-8-氮杂-螺环[4.5]癸-8-基等。
[0029] “卤素”(或卤代)优选表示氯或氟,但也可以是溴或碘。
[0030] 本文所用的“造血干细胞”(HSC)涉及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成更成熟的血细胞的能的未成熟的血细胞,其中所述的更成熟的血细胞包括粒细胞(例如,前髓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性粒细胞)、红细胞(例如,网状细胞、红细胞)、凝血细胞(例如,成巨核细胞、产血小板的巨核细胞、血小板)和单核细胞(例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本说明书中,HSC被可互换地表述为干细胞。本领域已知该类细胞可能包括或不包括CD34+ +
细胞。CD34 细胞是表达CD34细胞表面标记的未成熟细胞。认为CD34 细胞包括具有上面所定义的干细胞性质的细胞亚群。本领域众所周知,HSC包括多向性干细胞、多能性干细胞(例如,淋巴干细胞)和/或被归为特殊的造血细胞系的干细胞。被归为特殊的造血细胞系的干细胞可以是T细胞系、B细胞系、树突细胞系、朗格汉斯细胞系和/或淋巴组织-特异性的巨噬细胞系中的细胞。此外,HSC还涉及长期HSC(LT-HSC)和短期HSC(ST-HSC)。ST-HSC比LT-HSC的活力更高且增殖性更强。但是,LT-HSC具有不受限制的自我更新(即,其存活贯穿整个成人期),而ST-HSC具有有限的自我更新(即,其仅在有限时期内存活)。这些HSC中的任何一种都可用于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中。任选地,因为它们的高增殖性以及因此可迅速增加HSC及其后代的数目,ST-HSC是有用的。造血干细胞任选地得自血液产品。一种血液产品包括得自躯体或含有造血源细胞的躯体器官的产品。该类来源包括未分级的骨髓、脐带、外周血、肝、胸腺、淋巴和脾。上述粗制或未分级的血液产品都可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式富集具有造血干细胞特性的细胞。
[0031] “治疗”涉及缓和或减轻疾病和/或其相伴症状的方法。
[0032] 在细胞的上下文中的“扩增”涉及由细胞的最初细胞群开始,增加特征性的一种或一些细胞类型的数目,这些细胞群可能相同或不同。用于扩增的初始细胞可能与扩增产生的细胞不同。
[0033] “细胞群”涉及由生物来源例如血液产品或其组织分离的并得自一种以上细胞的真核哺乳动物(优选人)细胞。
[0034] 在细胞群的上下文中使用的“富集的”涉及以存在的一种或多种标记物例如CD34+为基础选择的细胞群。
[0035] 术语“CD34+细胞”涉及在其表面表达CD34标记的细胞。可以用例如流式细胞计量术和荧光标记的抗-CD34抗体来探测CD34+细胞和对其进行计数。
[0036] “CD34+细胞富集的”是指以存在CD34标记为基础选择的细胞群。因此,在选择法后,细胞群中CD34+细胞的百分比高于基于CD34标记进行选择步骤前初始细胞群中CD34+细胞的百分比。例如,在CD34+细胞富集的细胞群中,CD34+细胞可能占该细胞群的至少50%、60%、70%、80%或至少90%。
[0037] “脐带血单元”涉及由单胎的脐带收集的血液。
[0038] 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
[0039] 本发明涉及用于用能下调芳香受体和/或芳香烃受体途径的下游效应器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来扩增HSC群的方法和组合物。
[0040]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能下调芳香烃受体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是式I化合物。
[0041]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式I化合物是选自式Ia、Ib、Ic、Id和Ie的化合物:
[0042]
[0043] 其中:
[0044] L选自-NR5a(CH2)0-3-、-NR5aCH(C(O)OCH3)CH2-、-NR5a(CH2)2NR5b-、-NR5a(CH2)2S-、-NR5aCH2CH(CH3)CH2-、-NR5aCH2CH(OH)-和-NR5aCH(CH3)CH2-;其中R5a和R5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其中所示L部分的右侧与R2相连,例如:-NR5a(CH2)0-3-R2、-NR5aCH(C(O)OCH3)CH2-R2、-NR5a(CH2)2NR5b-R2、-NR5a(CH2)2S-R2、-NR5aCH2CH(CH3)CH2-R2、-NR5aCH2CH(OH)-R2和-NR5aCH(CH3)CH2-R2。
[0045] R1选自氢、苯基、噻吩-2-基、噻吩-3-基、呋喃-3-基、1H-苯并[d]咪唑-1-基、异喹啉-4-基、1H-咪唑并[4,5-b]吡啶-1-基、苯并[b]噻吩-3-基、嘧啶-5-基、1H-吡唑-4-基、吡啶-2-基、吡啶-4-基、1H-咪唑-1-基、吡咯烷-1-基、吡嗪-2-基、吡啶-3-基、哒嗪-4-基、1H-吡咯-2-基和噻唑-5-基;
[0046] 其中所述R1的苯基、噻吩-2-基、噻吩-3-基、呋喃-3-基、1H-苯并[d]咪唑-1-基、异喹啉-4-基、1H-咪唑并[4,5-b]吡啶-1-基、苯并[b]噻吩-3-基、嘧啶-5-基、吡啶-2-基、吡啶-4-基、1H-咪唑-1-基、吡咯烷-1-基、吡嗪-2-基、吡啶-3-基、哒嗪-4-基、1H-吡咯-2-基或噻唑-5-基可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氰基、羟基、C1-4烷基、C1-4烷氧基、卤素、卤代-C1-4烷基、-S(O)0-2R8a和-C(O)OR8a的基团取代;其中R8a和R8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条件是R1和R3不都是氢;
[0047] R2选自-NR6aC(O)NR6bR6c、苯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1H-吡咯并[2,3-b]吡啶-5-基、1H-吲哚-3-基、噻吩-3-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1H-1,2,4-三唑-5-基、2-氧代咪唑烷-1-基、1H-吡唑-3-基、1H-吡唑-4-基、2-氧代-2,3-二氢-1H-苯并[d]咪唑-5-基和1H-吲唑-3-基;其中R6a、R6b和R6c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其中所述R2的苯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1H-吡咯并[2,3-b]吡啶-5-基、
1H-吲哚-3-基、噻吩-3-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1H-1,2,4-三唑-5-基、
2-氧代咪唑烷-1-基、1H-吡唑-3-基、1H-吡唑-4-基、2-氧代-2,3-二氢-1H-苯并[d]咪唑-5-基或1H-吲唑-3-基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羟基、卤素、甲氧基、氨基、-OS(O)2NR7aR7b和-NR7aS(O)2R7b的基团取代;其中R7a和R7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
[0048] R3选自氢、C1-4烷基和联苯基;并且
[0049] R4选自异丙基、甲基、乙基、丙-1-烯-2-基、异丁基、环己基、仲-丁基、(S)-仲-丁基、(R)-仲-丁基、1-羟基丙-2-基、(S)-1-羟基丙-2-基、(R)-1-羟基丙-2-基、壬-2-基、2-(2-氧代吡咯烷-1-基)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氧杂环丁烷-2-基、二苯甲基、四氢-2H-吡喃-2-基、苯基、四氢呋喃-3-基和苄基;
[0050] 其中所述环己基、2-(2-氧代吡咯烷-1-基)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氧杂环丁烷-2-基、二苯甲基、四氢-2H-吡喃-4-基、苯基、四氢呋喃-3-基或苄基可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C1-4烷基和卤代-C1-4烷基的基团取代。
[0051]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L选自-NR5a(CH2)0-3-、-NR5aCH(C(O)OCH3)CH2-、-NR5a(CH2)2NR5b-、-NR5a(CH2)2S-、-NR5aCH2CH(CH3)CH2-、-NR5aCH(CH3)CH2-和-NR5aCH2CH(OH)-;其中R5a和R5b独立地选自氢和甲基;R1选自氢、苯基、噻吩-2-基、噻吩-3-基、呋喃-3-基、1H-苯并[d]咪唑-1-基、异喹啉-4-基、1H-咪唑并[4,5-b]吡啶-1-基、苯并[b]噻吩-3-基、嘧啶-5-基、
1H-吡唑-4-基、吡啶-2-基、吡啶-4-基、1H-咪唑-1-基、吡咯烷-1-基、吡嗪-2-基、吡啶-3-基、哒嗪-4-基、1H-吡咯-2-基和噻唑-5-基;其中所述R1的苯基、噻吩-2-基、噻吩-3-基、呋喃-3-基、1H-苯并[d]咪唑-1-基、异喹啉-4-基、1H-咪唑并[4,5-b]吡啶-1-基、苯并[b]噻吩-3-基、嘧啶-5-基、吡啶-2-基、吡啶-4-基、1H-咪唑-1-基、吡咯烷-1-基、吡嗪-2-基、吡啶-3-基、哒嗪-4-基、1H-吡咯-2-基或噻唑-5-基可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氰基、羟基、C1-4烷基、C1-4烷氧基、卤素、卤代-C1-4烷基、-S(O)0-2R8a和-C(O)OR8a的基团取代;其中R8a和R8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条件是R1和R3不都是氢。
[0052]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当L是-NR5a(CH2)0-3时,其优选是-NR5a(CH2)1-3(其中这里的1-3是1、2或3)。
[0053]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R2选自脲、苯基、1H-吲哚-2-基、1H-吲哚-3-基、噻吩-3-基、哌啶-1-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1H-1,2,4-三唑-3-基、1H-1,2,4-三唑-5-基、2-氧代咪唑烷-1-基、1H-吡唑-3-基、1H-吡唑-4-基、2-氧代-2,3-二氢-1H-苯并[d]咪唑-5-基、1H-苯并[d]咪唑-5-基和1H-咪唑-4-基;其中所述R2的苯基、1H-吲哚-2-基、1H-吲哚-3-基、噻吩-3-基、哌啶-1-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1H-1,2,4-三唑-3-基、1H-1,2,4-三唑-5-基、2-氧代咪唑烷-1-基、1H-吡唑-3-基、1H-吡唑-4-基、2-氧代-2,3-二氢-1H-苯并[d]咪唑-5-基或1H-苯并[d]咪唑-5-基任选地被羟基、甲氧基、甲基、卤素、氨基和氨基-磺酰基取代。
[0054]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R3选自氢、甲基和联苯基;并且R4选自异丙基、甲基、乙基、丙-1-烯-2-基、异丁基、环己基、仲-丁基、(S)-仲-丁基、(R)-仲-丁基、1-羟基丙-2-基、(S)-1-羟基丙-2-基、(R)-1-羟基丙-2-基、壬-2-基、2-(2-氧代吡咯烷-1-基)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氧杂环丁烷-2-基、二苯甲基、四氢-2H-吡喃-2-基、苯基、四氢呋喃-3-基和苄基;其中所述环己基、2-(2-氧代吡咯烷-1-基)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氧杂环丁烷-2-基、二苯甲基、四氢-2H-吡喃-4-基、苯基、四氢呋喃-3-基或苄基可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甲基和三氟甲基的基团取代。
[0055]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选自下面的化合物: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苯并[b]噻
吩-3-基)-9-仲-丁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二苯甲基-2-(苯
并[b]噻 吩-3- 基)-9H-嘌 呤-6-基 氨 基) 乙基 )苯 酚;4-(2-(2-(苯 并 [b]噻吩-3-基)-9-(四氢-2H-吡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
丙基-2-(噻吩-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苯并[b]噻
吩-3-基)-9-(4-(三氟甲基)苄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苯
并[b]噻吩-3-基)-9-异丁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苯并
[b]噻吩-3-基)-9-甲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苯并[b]噻
吩-3-基)-9-(4-甲基苄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N-(2-(1H-吲哚-3-基)乙基)-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N-(2-(噻吩-3-基)乙基)-9H-嘌呤-6-胺;3-(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2-(苯并[b]噻吩-3-基)-N-(4-氟苯乙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
[0056] N-(4-氨基苯乙基)-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4-(2-(9-异丙基-2-(嘧啶-5-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
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苯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噻吩-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057] 4-(2-(2-(呋 喃-3- 基)-9- 异 丙 基-9H-嘌 呤 -6-基 氨 基) 乙 基) 苯酚;2-(苯并[b]噻吩-3-基)-N-(4-氟苯乙基)-9-苯基-9H-嘌呤-6-胺;N-苄基 -8-( 联 苯 基 -4- 基)-9- 异 丙 基-9H- 嘌 呤 -6- 胺;4-(2-(2-( 苯 并 [b] 噻吩-3-基)-9-(壬-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N-(2-(1H-吲哚-3-基)
乙基)-2-(苯并[b]噻吩-3-基)-9-仲-丁基-9H-嘌呤-6-胺;3-(2-(2-(苯并[b]噻
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吲哚-5-基5-((3aS,4S,6aR)-2-氧代六氢-1H-噻吩并[3,4-d]咪唑-4-基)戊酸酯;N-(2-(2-(2-(2-(4-(1-(2-(苯并[b]噻吩-3-基)-6-(4-羟基苯乙基氨基)-9H-嘌呤-9-基)乙基)-1H-1,2,3-三唑-1-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乙酰胺;4-(2-(9-异丙基-2-(吡啶-4-基)-9H-嘌
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5-(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烟酸乙酯;5-(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烟酸乙酯;4-(2-(2-(6-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4-甲
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5-(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烟腈;4-(2-(9-异丙基-2-(吡咯烷-1-基)-9H-嘌呤-6-基氨基)
乙基)苯酚;
[0058] 4-(2-(2-(1H-咪唑-1-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哒嗪-4-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
丙基-2-(吡嗪-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吡
啶-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5-(甲基磺酰
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5-甲基吡
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4-氯吡啶-3-基)-9-异丙
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059] 4-(2-(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1-甲基-1H-吡唑-4-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
酚;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2-甲氧基苯
酚;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2-甲氧基苯酚;
N-[2-(6-甲氧基-1H-吲哚-3-基)乙基]-9-(丙-2-基)-2-(吡啶-3-基)-9H-嘌
呤-6-胺;N-[2-(5-甲基-1H-吲哚-3-基)乙基]-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1-(2-{[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咪
唑烷-2-酮;N-(2-{[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
吡啶-2-胺;9-(丙-2-基)-N-[3-(1H-吡唑-4-基)丙基]-2-(吡啶-3-基)-9H-嘌
呤-6-胺;N-{2-[(3-甲基-1H-1,2,4-三唑-5-基)硫基]乙基}-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
[0060] 1-(2-{[2-(1- 苯 并 噻 吩 -3- 基)-9-( 丙 -2- 基 )-9H- 嘌 呤 -6- 基 ] 氨基}乙基)咪唑烷-2-酮;N-[2-(5-氨基-1H-1,2,4-三唑-3-基)乙基]-2-(1-苯并 噻 吩 -3- 基 )-9-( 丙 -2- 基 )-9H- 嘌 呤 -6- 胺;N-(2-{[2-(1- 苯 并 噻吩-3-基)-9-(丙-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吡啶-2-胺;2-(1-苯并噻
吩-3-基)-9-(丙-2-基)-N-[3-(1H-吡唑-4-基)丙基]-9H-嘌呤-6-胺;2-(1-苯
并噻吩-3-基)-N-[3-(3,5-二甲基-1H-吡唑-4-基)丙基]-9-(丙-2-基)-9H-嘌
呤-6-胺;(2-{[2-(1-苯并噻吩-3-基)-9-(丙-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
脲;5-({[2-(1-苯并噻吩-3-基)-9-(丙-2-基)-9H-嘌呤-6-基]氨基}甲基)-2,
3-二氢-1H-1,3-苯并二唑-2-酮;N-[2-(1H-吲哚-3-基)乙基]-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N-(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基)甲磺酰胺;4-(2-(2-(吡啶-3-基)-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6-基
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丙基)苯
酚;4-(2-(9-(氧杂环丁烷-3-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5-(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N-甲基烟酰胺;4-(2-(9-(1-羟基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
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基氨基磺酸酯;4-(2-(2-(2-氟吡
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1-甲
基-1H-吡咯-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061] 4-(2-(9-异丙基-2-(噻唑-5-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1H-苯并[d]咪唑-1-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4-(2-(2-(2,4-二甲基-1H-咪唑-1-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
酚;4-(2-(9-异丙基-2-(2-甲基-1H-咪唑-1-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5-(9-仲-丁基-6-(4-羟基-3-甲基苯乙基氨基)-9H-嘌呤-2-基)烟腈;N-(2-(1H-吡咯并[2,3-b]吡啶-5-基)乙基)-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9-异
丙基-N-(2-(5-甲基-1H-吡唑-3-基)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
4-(2-(2-(5-氟吡啶-3-基)-9-(氧杂环丁烷-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4-(2-(2-(5-氯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5-(三氟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5-(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9-仲-丁基-9H-嘌呤-2-基)烟腈;N-(2-(1H-吲哚-3-基)乙
基)-9-仲-丁基-2-(5-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胺;(R)-N-(2-(1H-吲哚-3-基)乙基)-9-仲-丁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6-胺;(S)-N-(2-(1H-吲哚-3-基)乙基)-9-仲-丁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6-胺;N-(2-(1H-吲哚-3-基)乙
基)-9-仲-丁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6-胺;(R)-N-(2-(1H-吲哚-3-基)
乙基)-9-仲- 丁基-2-(5-甲基 吡啶-3-基)-9H-嘌 呤-6-胺;(S)-N-(2-(1H- 吲
哚-3-基)乙基)-9-仲-丁基-2-(5-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胺;5-(6-(4-羟
基苯乙基氨基)-9-(氧杂环丁烷-3-基)-9H-嘌呤-2-基)烟腈;4-(2-(6-(5-氟吡
啶-3-基)-1-异丙基-1H-吡唑并[3,4-d]嘧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4-(2-(6-(苯并[b]噻吩-3-基)-1-异丙基-1H-吡唑并[3,4-d]嘧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
(R)-4-(2-(2-(5-氟吡啶-3-基)-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
苯酚;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3-甲基苯酚;
5-(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吡啶甲腈;3-(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异烟腈;4-(2-(2-(5-氟吡啶-3-基)-7-异丙基-7H-吡咯并[2,3-d]嘧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3-(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吡啶甲腈;4-(2-(9-异丙基-2-(6-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062] 4-(2-(9-异丙基-2-(异 喹啉-4-基)-9H-嘌呤 -6-基氨基)乙 基)苯酚;2- 氯-4-(2-(9-异 丙 基-2-(吡 啶-3-基 )-9H-嘌 呤-6-基 氨 基)乙 基 )苯酚;3-氟-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N-(2-(5-氯-1H-吲哚-3-基)乙基)-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
N-(2-(5-氟-1H-吲哚-3-基)乙基)-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
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2-甲基苯酚;
4-(2-(2-(苯并[b]噻吩-3-基)-9-(氧杂环丁烷-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
苯酚;(S)-4-(2-(2-(苯并[b]噻吩-3-基)-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R)-4-(2-(2-(苯并[b]噻吩-3-基)-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9-基)丙-1-醇;
[0063] (R)-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9- 基 ) 丙 -1-醇;(S)-2-(6-(2-(1H- 吲 哚-3- 基 ) 乙 基 氨 基 )-2-(5-氟 吡啶-3-基)-9H-嘌呤-9-基)丙-1-醇;(R)-N-(2-(1H-吲哚-3-基)乙基)-2-(5-氟
吡啶-3-基)-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6-胺;4-(2-(2-(3H-咪唑并[4,5-b]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1H-咪唑并[4,
5-b]吡啶-1-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6-(5-氟吡
啶-3-基)-1-异丙基-1H-咪唑并[4,5-c]吡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4-(2-(2-(4,
5-二甲基-1H-咪唑-1-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2-(5-氟
吡啶-3-基)-9-异丙基-N-(2-(吡啶-3-基)乙基)-9H-嘌呤-6-胺;4-(2-(2-(5-氟
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1-羟基乙基)苯酚;2-(5-氟吡
啶-3-基)-9-异丙基-N-(2-(6-甲氧基-1H-吲哚-3-基)乙基)-9H-嘌呤-6-胺;
N-(2-(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N-(2-(5-甲氧基-1H-吲哚-3-基)乙基)-9H-嘌呤-6-胺;
N-(2-(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丙-1-烯-2-基)-9H-嘌
呤-6-胺;5-(2-(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吡
啶-2-醇;N-(2-(1H-吡咯并[2,3-b]吡啶-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N-(2-(6-(2-(二乙基氨基)乙氧基)-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
[0064] 4-(2-(5-(5-氟吡啶-3-基)-3-异丙基-3H-咪唑并[4,5-b]吡啶-7-基氨基)乙基)苯酚;N-(2-(1H-吲哚-3-基)乙基)-9-仲-丁基-2-(2-甲基-1H-咪唑-1-基)-9H-嘌呤-6-胺;4-(2-(2-(2-乙基-1H-咪唑-1-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2-丙基-1H-咪唑-1-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065] 3-(2-(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吲哚-6-醇;
[0066] N-(2-(1H-吲哚-3-基)乙基)-9-异丙基-2-(5-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胺;
[0067] N-(2-(1H-吲哚-3-基)乙基)-9-异丙基-2-(2-甲基-1H-咪唑-1-基)-9H-嘌呤-6-胺;2-(5-氟吡 啶-3-基)-9-异丙基-N-(2-(7-甲基-1H-吲哚-3-基) 乙基)-9H-嘌呤-6-胺;N-(2-(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氧杂环丁烷-3-基)-9H-嘌呤-6-胺;N-(2-(1H-吲哚-3-基)乙基)-2-(5-甲基吡啶-3-基)-9-(氧杂环丁烷-3-基)-9H-嘌呤-6-胺;N-(2-(6-氟-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
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N-(2-(6-甲
基-1H-吲哚-3-基)乙基)-9H-嘌呤-6-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N-(2-(2-甲基-1H- 吲 哚 -3-基) 乙 基 )-9H-嘌 呤-6- 胺;N-(2-(4- 氟-1H-吲 哚-3- 基) 乙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N-(2-(7-氟-1H-吲哚-3-基)
乙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2-(5-氟吡啶-3-基)-9-异
丙基-N-(2-(4-甲基-1H-吲哚-3-基)乙基)-9H-嘌呤-6-胺;4-(2-(2-(苯并[b]
噻吩-3-基)-7-异丙基-7H-吡咯并[2,3-d]嘧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9-异丙
基-2-(吡啶-3-基)-N-(2-(吡啶-4-基)乙基)-9H-嘌呤-6-胺;N-(2-(1H-吡咯并[2,
3-b]吡啶-5-基)乙基)-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4-(2-(2-(5-氟吡啶-3-基)-9-(1-羟基丙-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2-甲基苯酚;4-(2-(2-(苯并[b]噻吩-3-基)-9-环己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噻吩-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和1-(2-(2-(苯并[b]噻吩-3-基)-6-(4-羟基苯乙基氨基)-9H-嘌呤-9-基)乙基)吡咯烷-2-酮。在下面的实施例和表I中对式I化合物进行了详述。
[0068]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式Ia的化合物或其N-氧化物衍生物、前体药物衍生物、被保护的衍生物、单个的异构体以及异构体混合物;或该类化合物可药用的盐和溶剂化物(例如水合物):
[0069]
[0070] 其中:
[0071] L 选 自 -NR5a(CH2)0-3-、-NR5aCH(C(O)OCH3)CH2-、-NR5a(CH2)2NR5b-、-NR5a(CH2)2S-、-NR5aCH2CH(CH3)CH2-、-NR5aCH(CH3)CH2-、-(CH2)3-、-CH2OCH2-、-CH2NR5aCH2-、-NR5aC(O)CH2-和-NR5aY-;其中R5a和R5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Y是一种含有最多3个选自O、N和S的杂原子的5员杂芳基环;
[0072] R1选自氢、苯基、噻吩-2-基、噻吩-3-基、呋喃-2-基、呋喃-3-基、苯并[b]噻吩-2-基、苯并[b]噻吩-3-基、苯并呋喃-2-基、苯并呋喃-3-基、嘧啶-4-基、嘧啶-5-基、1H-吡唑-4-基、1H-吡唑-3-基、吡啶-2-基、哒嗪-3-基、吡啶-4-基、1H-咪唑-1-基、吡咯烷-1-基、吡嗪-2-基、吡啶-3-基、1H-吡唑-1-基、哒嗪-4-基、1H-吲哚-2-基、噻唑-4-基、1H-吲哚-3-基、1H-吡咯-2-基和噻唑-5-基;其中所述R1的苯基、噻吩-2-基、噻吩-3-基、呋喃-2-基、呋喃-3-基、苯并[b]噻吩-2-基、苯并[b]噻吩-3-基、苯并呋喃-2-基、苯并呋喃-3-基、嘧啶-4-基、嘧啶-5-基、1H-吡唑-4-基、1H-吡唑-3-基、吡啶-2-基、哒嗪-3-基、吡啶-4-基、1H-咪唑-1-基、吡咯烷-1-基、吡嗪-2-基、吡啶-3-基、
1H-吡唑-1-基、哒嗪-4-基、1H-吲哚-2-基、噻唑-4-基、1H-吲哚-3-基、1H-吡咯-2-基或噻唑-5-基可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氰基、羟基、C1-4烷基、C1-4烷氧基、卤素、卤代-C1-4烷基、卤代-C1-4烷氧基、羟基、氨基、-C(O)R8a、-S(O)0-2R8a、-C(O)OR8a和-C(O)NR8aR8b的基团取代;其中R8a和R8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条件是R1和R3不都是氢;
[0073] R2选自-S(O)2NR6aR6b、-NR9aC(O)R9b、-NR6aC(O)NR6bR6c、苯基、1H-吲哚-2-基、1H-吲哚-3-基、苯并[b]噻吩-2-基、苯并[b]噻吩-3-基、苯并呋喃-2-基、苯并呋喃-3-基、噻吩-2-基、噻吩-3-基、呋喃-2-基、呋喃-3-基、哌啶-4-基、哌啶-3-基、哌啶-2-基、哌啶-1-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1H-1,2,4-三唑-3-基、1H-1,2,4-三唑-5-基、2-氧代咪唑烷-1-基、1H-吡唑-3-基、1H-吡唑-4-基、3-氧代哌嗪-1-基、2-氧代-2,3-二氢-1H-苯并[d]咪唑-5-基、1,2,3,4-四氢萘-2-基、二氢吲哚-5-基、2-氧代二氢吲哚-5-基、1H-苯并[d]咪唑-5-基、1H-吲唑-5-基和1H-咪唑-4-基;其中R6a、R6b和R6c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其中所述R2的苯基、1H-吲哚-2-基、1H-吲哚-3-基、苯并[b]噻吩-2-基、苯并[b]噻吩-3-基、苯并呋喃-2-基、苯并呋喃-3-基、噻吩-2-基、噻吩-3-基或呋喃-2-基、呋喃-3-基、哌啶-4-基、哌啶-3-基、哌啶-2-基、哌啶-1-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1H-1,2,4-三唑-3-基、1H-1,2,4-三唑-5-基、2-氧代咪唑烷-1-基、1H-吡唑-3-基、3-氧代哌嗪-1-基、2-氧代-2,3-二氢-1H-苯并[d]咪唑-5-基、1,2,3,4-四氢萘-2-基、二氢吲哚-5-基、2-氧代二氢吲哚-5-基、1H-苯并[d]咪唑-5-基、1H-吲唑-5-基或1H-咪唑-4-基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羟基、卤素、甲基、甲氧基、氨基、-S(O)2NR7aR7b、-OS(O)2NR7aR7b和-NR7aS(O)2R7b(其中R7a和R7b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的基团或选自5-((3aS,4S,6aR)-2-氧代六氢-1H-噻吩并[3,4-d]咪唑-4-基)戊酰氧基、2-(2-(5-((3aS,4S,6aR)-2-氧代六氢-1H-噻吩并[3,4-d]咪唑-4-基)戊酰氨基)乙氧基)乙氧基和2-(4-(4-己-5-炔酰氨基苯甲酰基)苯基氨基)-2-氧代乙氧基的单个基团的基团取代;
[0074] R3选自氢、C1-4烷基和联苯基;并且
[0075] R4选自异丙基、异丁基、仲-丁基、1-羟基丙-2-基、环丙基、氧杂环丁烷-3-基、氧杂环丁烷-2-基、二苯甲基、哌啶-4-基、哌啶-3-基、哌啶-2-基、四氢-2H-吡喃-2-基、四氢-2H-吡喃-3-基、四氢-2H-吡喃-4-基、苯基、四氢呋喃-3-基、四氢呋喃-2-基、苄基、(4-戊基苯基)(苯基)甲基和1-(1-(2-氧代-6,9,12-三氧杂-3-氮杂十四烷-14-基)-1H-1,2,3-三唑-4-基)乙基;其中所述环丙基、氧杂环丁烷-3-基、氧杂环丁烷-2-基、二苯甲基、哌啶-4-基、哌啶-3-基、哌啶-2-基、四氢-2H-吡喃-2-基、四氢-2H-吡喃-3-基、四氢-2H-吡喃-4-基、苯基、四氢呋喃-3-基、四氢呋喃-2-基、苄基、(4-戊基苯基)(苯基)甲基或1-(1-(2-氧代-6,9,12-三氧杂-3-氮杂十四
烷-14-基)-1H-1,2,3-三唑-4-基)乙基可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C1-4烷基和卤代-C1-4烷基的基团取代。
[0076] 在 另 一 个 实 施 方 案 中,在 涉 及 式 Ia 的 化 合 物 时,L 选自-NR5a(CH2)0-3-、-NR5aCH(C(O)OCH3)CH2-、-NR5a(CH2)2NR5b-、-NR5a(CH2)2S-、-NR5aCH2CH(CH3)CH2-、-NR5aCH(CH3)CH2-、-(CH2)3-、-CH2OCH2-、-CH2NR5aCH2-、-NR5aC(O)CH2-和-NR5aY-;其中R5a和R5b独立地选自氢和甲基;Y选自异 唑和1,3,4- 二唑。
[0077]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当L是-NR5a(CH2)0-3时,其优选是-NR5a(CH2)1-3(其中这里的1-3是指1、2或3)。
[0078]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R1选自氢、苯基、噻吩-3-基、噻吩-2-基、呋喃-3-基、呋喃-2-基、苯并[b]噻吩-3-基、嘧啶-5-基、吡啶-4-基、吡啶-2-基、吡咯烷-1-基、1H-吡唑-4-基、吡嗪-2-基、哒嗪-3-基、哒嗪-4-基、1H-吡唑-1-基、1H-吡唑-3-基、1H-咪唑-1-基、噻唑-4-基、1H-吡咯-2-基、噻唑-5-基和吡啶-3-基;其中所述R1的苯基、噻吩-3-基、噻吩-2-基、呋喃-3-基、呋喃-2-基、苯并[b]噻吩-3-基、嘧啶-5-基、吡啶-4-基、吡啶-2-基、吡咯烷-1-基、1H-吡唑-4-基、吡嗪-2-基、哒嗪-3-基、哒嗪-4-基、1H-吡唑-1-基、1H-吡唑-3-基、1H-咪唑-1-基、噻唑-4-基、1H-吡咯-2-基、噻唑-5-基或吡啶-3-基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氰基、甲基、甲基-磺酰基、甲氧基、卤素、羟基、羧基、乙氧基-羰基、甲基-氨基-羰基和氨基的基团取代;条件是R1和R3不都是氢。
[0079]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R2选自氨基-磺酰基、甲基-羰基-氨基、甲基-磺酰基-氨基、氨基-磺酰-氧基、脲,苯基、1H-吲哚-2-基、1H-吲哚-3-基、苯并[b]噻吩-2-基、苯并[b]噻吩-3-基、苯并呋喃-2-基、苯并呋喃-3-基、噻吩-2-基、噻吩-3-基、呋喃-2-基、呋喃-3-基、哌啶-4-基、哌啶-3-基、哌啶-2-基、哌啶-1-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1H-1,2,4-三唑-3-基、1H-1,2,4-三唑-5-基、2-氧代咪唑烷-1-基、1H-吡唑-3-基、1H-吡唑-4-基、3-氧代哌嗪-1-基、2-氧代-2,3-二氢-1H-苯并[d]咪唑-5-基、1,2,3,4-四氢萘-2-基、二氢吲哚-5-基、2-氧代二氢吲哚-5-基、1H-苯并[d]咪唑-5-基、1H-吲唑-5-基和1H-咪唑-4-基;其中所述R2的苯基、1H-吲哚-2-基、1H-吲哚-3-基、苯并[b]噻吩-2-基、苯并[b]噻吩-3-基、苯并呋喃-2-基、苯并呋喃-3-基、噻吩-2-基、噻吩-3-基、呋喃-2-基、呋喃-3-基、哌啶-4-基、哌啶-3-基、哌啶-2-基、哌啶-1-基、吡啶-2-基、吡啶-3-基、吡啶-4-基、1H-1,2,4-三唑-3-基、1H-1,2,4-三唑-5-基、2-氧代咪唑烷-1-基、1H-吡唑-3-基、1H-吡唑-4-基、3-氧代哌嗪-1-基、2-氧代-2,3-二氢-1H-苯并[d]咪唑-5-基、1,2,3,4-四氢萘-2-基、二氢吲哚-5-基、2-氧代二氢吲哚-5-基、1H-苯并[d]咪唑-5-基、1H-吲唑-5-基和1H-咪唑-4-基任选地被羟基、甲氧基、甲基、卤素、氨基、氨基-磺酰基、5-((3aS,4S,6aR)-2-氧代六氢-1H-噻吩并[3,4-d]咪唑-4-基)戊酰氧基、2-(2-(5-((3aS,4S,6aR)-2-氧代六氢-1H-噻吩并[3,4-d]咪唑-4-基)戊酰氨基)乙氧基)乙氧基和2-(4-(4-己-5-炔酰氨基苯甲酰基)苯基氨
基)-2-氧代乙氧基取代。
[0080]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R3选自氢、甲基和联苯基;并且R4选自异丙基、异丁基、仲-丁基、1-羟基丙-2-基、环丙基、氧杂环丁烷-3-基、氧杂环丁烷-2-基、二苯甲基、哌啶-4-基、哌啶-3-基、哌啶-2-基、四氢-2H-吡喃-2-基、四氢-2H-吡喃-3-基、四氢-2H-吡喃-4-基、苯基、四氢呋喃-3-基、四氢呋喃-2-基、苄基、(4-戊基苯基)(苯基)甲基和1-(1-(2-氧代-6,9,12-三氧杂-3-氮杂十四烷-14-基)-1H-1,2,3-三唑-4-基)乙基;其中所述环丙基、氧杂环丁烷-3-基、氧杂环丁烷-2-基、二苯甲基、哌啶-4-基、哌啶-3-基、哌啶-2-基、四氢-2H-吡喃-2-基、四氢-2H-吡喃-3-基、四氢-2H-吡喃-4-基、苯基、四氢呋喃-3-基、四氢呋喃-2-基、苄基、(4-戊基苯基)(苯基)甲基或1-(1-(2-氧代-6,9,12-三氧杂-3-氮杂十四烷-14-基)-1H-1,2,3-三唑-4-基)乙基可任选地被1至3个独立地选自甲基和三氟甲基的基团取代。
[0081]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选自下面的化合物: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苯并[b]噻
吩-3-基)-9-仲-丁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二苯甲基-2-(苯
并[b]噻 吩-3- 基)-9H-嘌 呤-6-基 氨 基) 乙基 )苯 酚;4-(2-(2-(苯 并 [b]噻吩-3-基)-9-(四氢-2H-吡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苯并[b]噻吩-3-基)-9-(4-(三氟甲基)苄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丁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苯并
[b]噻吩-3-基)-9-甲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苯并[b]噻
吩-3-基)-9-(4-甲基苄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N-(2-(1H-吲哚-3-基)乙基)-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N-(2-(噻吩-3-基)乙基)-9H-嘌呤-6-胺;3-(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2-(苯并[b]噻吩-3-基)-N-(4-氟苯乙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N-(4-氨基苯乙基)-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4-(2-(9-异丙基-2-(嘧啶-5-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082] 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苯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噻
吩-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呋喃-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2-(苯并[b]噻吩-3-基)-N-(4-氟苯乙基)-9-苯基-9H-嘌呤-6-胺;N-苄基-8-(联苯基-4-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4-(2-(2-(苯并
[b]噻吩-3-基)-9-(壬-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苯并
[b]噻吩-3-基)-9-((4-戊基苯基)(苯基)甲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N-(2-(1H-吲哚-3-基)乙基)-2-(苯并[b]噻吩-3-基)-9-仲-丁基-9H-嘌呤-6-胺;
4-(2-(2-(苯并[b]噻吩-3-基)-9-仲-丁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3-(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吲哚-5-醇;
3-(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吲哚-5-基
5-((3aS,4S,6aR)-2-氧代六氢-1H-噻吩并[3,4-d]咪唑-4-基)戊酸酯;
[0083] N-(2-(2-(3-(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吲哚-5-基氧基)乙氧基)乙基)-5-((3aS,4S,6aR)-2-氧代六氢-1H-噻吩并[3,4-d]咪唑-4-基)戊酰胺;N-(4-(4-(2-(3-(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吲哚-5-基氧基)乙酰氨基)苯甲酰基)苯基)
己-5-炔酰胺;N-(2-(2-(2-(2-(4-(1-(2-(苯并[b]噻吩-3-基)-6-(4-羟基苯乙基氨基)-9H-嘌呤-9-基)乙基)-1H-1,2,3-三唑-1-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
乙酰胺;
[0084] 4-(2-(9-异丙基-2-(吡啶-4-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5-(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烟酸乙酯;5-(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烟酸乙酯;4-(2-(2-(6-氟吡啶-3-基)-9-异丙
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4-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2-甲氧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5-(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烟腈;
4-(2-(9-异丙基-2-(吡咯烷-1-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
丙基-2-(1H-吡 唑-1-基)-9H- 嘌呤-6-基 氨基) 乙基)苯 酚;4-(2-(2-(1H- 咪
唑-1-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哒
嗪-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哒嗪-4-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吡嗪-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085] 4-(2-(9-异丙基-2-(吡啶-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5-(甲基磺酰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
苯酚;4-(2-(9-异丙基-2-(5-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
酚;4-(2-(2-(2-氯吡啶-3-基)-6-异丙基-2,6-二氢咪唑并[4,5-c]吡唑-3-基氨基)乙基)苯酚;4-(2-(2-(4-氯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
基)苯酚;4-(2-(9-异丙基-2-(4-甲氧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
苯酚;4-(2-(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4-(2-(9-异丙基-2-(噻唑-4-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
基-2-(1-甲基-1H-吡唑-4-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
基-2-(1H-吡唑-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1H-吡唑-4-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086] 4-(2-(9-异丙基-2-(噻吩-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噻吩-2-甲酸;4-(2-(2-(呋
喃-2-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4-甲基噻吩-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2-甲氧基苯酚;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
呤-6-基 氨基)乙 基)-2- 甲氧基 苯酚;N-[2-(6-甲氧 基-1H-吲哚-3-基) 乙
基]-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N-[2-(5-甲基-1H-吲哚-3-基)
乙基]-9-(丙-2-基)-2-(吡啶-3-基 )-9H-嘌呤-6-胺;N-[2-(哌 啶-4-基)乙
基]-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1-(2-{[9-(丙-2-基)-2-(吡
啶-3-基 )-9H-嘌 呤-6-基 ]氨 基} 乙 基)哌 啶-4- 醇;甲 基 (2S)-3-(4-羟 基苯 基)-2-{[9-( 丙-2-基)-2-( 吡 啶-3-基 )-9H-嘌 呤-6-基 ]氨 基} 丙 酸 酯;
4-(2-{[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1-磺酰胺;
2-{[2-(1-苯并噻吩-3-基)-9-(丙-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烷-1-磺酰胺;
4-(2-{[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1,2-二醇;
N-[2-(1H-咪唑-4-基)乙基]-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
[0087] 1-(2-{[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咪唑烷-2-酮;
[0088] N-[2-(5- 氨 基 -1H-1,2,4- 三 唑 -3- 基 )乙 基 ]-9-( 丙 -2- 基 )-2-( 吡啶-3-基)-9H-嘌呤-6-胺;N-(2-{[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 基)吡啶-2-胺;9-(丙-2-基)-N-[3-(1H-吡 唑-4-基)丙基 ]-2-(吡
啶-3-基)-9H-嘌呤-6-胺;
[0089] N-[2-({[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甲基)丙基]乙酰胺;
[0090] 4-(2-{[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哌嗪-2-酮;
[0091] N-{2-[(3-甲基-1H-1,2,4-三唑-5-基)硫基]乙基}-9-(丙-2-基)-2-(吡啶 -3- 基 )-9H- 嘌 呤 -6- 胺;N-[3-(3,5- 二 甲 基 -1H- 吡 唑 -4- 基 ) 丙基]-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2-{[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脲;5-({[9-(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 基]氨 基 }甲 基)-2,3- 二 氢 -1H-1,3-苯 并 二 唑 -2-酮;2-(1-苯 并 噻吩-3-基)-N-[2-(1H-咪唑-4-基)乙基]-9-(丙-2-基)-9H-嘌呤-6-胺;1-(2-{[2-(1-苯并噻吩-3-基)-9-(丙-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咪唑烷-2-酮;N-[2-(5-氨基-1H-1,2,4-三唑-3-基)乙基]-2-(1-苯并噻吩-3-基)-9-(丙-2-基)-9H-嘌
呤-6-胺;N-(2-{[2-(1-苯并噻吩-3-基)-9-(丙-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吡啶-2-胺;2-(1-苯并噻吩-3-基)-9-(丙-2-基)-N-[3-(1H-吡唑-4-基)丙基]-9H-嘌呤-6-胺;N-[2-({[2-(1-苯并噻吩-3-基)-9-(丙-2-基)-9H-嘌呤-6-基]氨基}甲
基)丙基]乙酰胺;4-(2-{[2-(1-苯并噻吩-3-基)-9-(丙-2-基)-9H-嘌呤-6-基]氨
基}乙基)哌嗪-2-酮;2-(1-苯并噻吩-3-基)-N-{2-[(3-甲基-1H-1,2,4-三唑-5-基)硫基]乙基}-9-(丙-2-基)-9H-嘌呤-6-胺;2-(1-苯并噻吩-3-基)-N-[3-(3,
5-二甲基-1H-吡唑-4-基)丙基]-9-(丙-2-基)-9H-嘌呤-6-胺;(2-{[2-(1-苯并
噻吩-3-基)-9-(丙-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脲;5-({[2-(1-苯并噻
吩-3-基)-9-(丙-2-基)-9H-嘌呤-6-基]氨基}甲基)-2,3-二氢-1H-1,3-苯并
二唑-2-酮;N-[2-(1H-吲哚-3-基)乙基]-9-(丙-2-基)-2-(吡啶-3-基)-9H-嘌
呤-6-胺;N-(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基)甲烷磺酰胺;4-(2-(2-(吡啶-3-基)-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丙基)苯酚;4-(2-(9-(氧杂环丁烷-3-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5-(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N-甲基烟酰胺;6-(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5,6,7,8-四氢萘-2-醇;
[0092] N-(2-(1H-吲唑-3-基)乙基)-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甲基)氨基)乙基)苯酚;
4-(2-(9-异丙基-8-甲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1-(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苯并[d]咪
唑-2(3H)-酮;4-(3-(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丙基)苯酚;
4-((((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甲基)(甲基)氨基)甲基)苯酚;
4-(((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甲基氨基)甲基)苯酚;4-(((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甲氧基)甲基)苯酚;N-(2-(二氢吲哚-5-基)乙
基)-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4-(2-(9-(1-甲基哌啶-4-基)-2-(吡啶-3-基 )-9H-嘌 呤 -6-基 氨 基) 乙 基) 苯 酚;4-(2-(9-(哌 啶 -4-基)-2-( 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093] N-(2-(1H-吲唑-5-基)乙基)-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N-(2-(1H-苯并[d]咪唑-5-基)乙基)-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
5-(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二氢吲哚-2-酮;
4-(2-(9-环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1-羟基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基氨基磺酸酯;2-(4-羟基苯基)-N-(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乙酰胺;4-(5-(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异 唑-3-基)苯酚;4-(5-(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1,3,4- 二唑-2-基)苯酚;4-(2-(2-(2-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1-甲基-1H-吡咯-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和4-(2-(9-异丙基-2-(噻唑-5-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094]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式1f的化合物:
[0095]
[0096] 其中:R2选自1H-吲哚-3-基和苯基,其任选地被羟基取代;并且R4选自异丙基、仲-丁基、二苯甲基、壬-2-基、氧杂环丁烷-3-基和四氢呋喃-3-基。
[0097]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选自下面的化合物: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苯并[b]噻
吩-3-基)-9-仲-丁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二苯甲基-2-(苯
并[b]噻吩-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N-(2-(1H-吲哚-3-基)乙
基)-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4-(2-(2-(苯并[b]噻
吩-3-基)-9-(壬-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N-(2-(1H-吲哚-3-基)
乙基)-2-(苯并[b]噻吩-3-基)-9-仲-丁基-9H-嘌呤-6-胺;4-(2-(2-(苯并[b]噻
吩-3-基)-9-(氧杂环丁烷-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S)-4-(2-(2-(苯并[b]噻吩-3-基)-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和
(R)-4-(2-(2-(苯并[b]噻吩-3-基)-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098]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式1g的化合物:
[0099]
[0100] 其中:
[0101] R2选自:1H-吡咯并[2,3-b]吡啶-3-基;任选地被1至2个独立地选自卤素、甲基和甲氧基的基团取代的1H-吲哚-3-基;和任选地被1至2个独立地选自甲基、卤素和羟基的基团取代的苯基;R4选自异丙基、仲-丁基、1-羟基丙-2-基、丙-1-烯-2-基、二苯甲基、壬-2-基、氧杂环丁烷-3-基和四氢呋喃-3-基;并且Ra、Rb和Rc独立地选自氢、氰基、甲基、卤素、-SO2CH3和三氟甲基。
[0102]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选自下面的化合物: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6-氟吡啶-3-基)-9-异丙
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4-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5-(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基-9H-嘌呤-2-基)烟腈;
[0103] 4-(2-(9-异丙基-2-(5-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5-(甲基磺酰基)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104] 4-(2-(2-(4-氯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9-异丙
基-N-(2-(6-甲氧基-1H-吲哚-3-基)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9-异
丙基-N-(2-(5-甲基-1H-吲哚-3-基)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
N-(2-(1H-吲哚-3-基)乙基)-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胺;4-(2-(9-(氧杂环丁烷-3-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1-羟
基丙-2-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2-氟吡
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5-(9-仲-丁基-6-(4-羟
基-3-甲基苯乙基氨基)-9H-嘌呤-2-基)烟腈;4-(2-(2-(5-氟吡啶-3-基)-9-(氧杂环丁烷-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2-(5-氯吡啶-3-基)-9-异
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5-(三氟甲基)吡
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5-(6-(2-(1H-吲哚-3-基)乙基氨
基)-9-仲-丁基-9H-嘌呤-2-基)烟腈;N-(2-(1H-吲哚-3-基)乙基)-9-仲-丁
基-2-(5-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胺;(R)-N-(2-(1H-吲哚-3-基)乙基)-9-仲-丁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6-胺;(S)-N-(2-(1H-吲哚-3-基)乙基)-9-仲-丁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6-胺;N-(2-(1H-吲哚-3-基)乙基)-9-仲-丁
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6-胺;(R)-N-(2-(1H-吲哚-3-基)乙基)-9-仲-丁基-2-(5-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胺;(S)-N-(2-(1H-吲哚-3-基)乙基)-9-仲-丁基-2-(5-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胺;5-(6-(4-羟基苯乙基氨基)-9-(氧杂环
丁烷-3-基)-9H-嘌呤-2-基)烟腈;4-(2-(6-(5-氟吡啶-3-基)-1-异丙基-1H-吡
唑并[3,4-d]嘧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3-(6-(4-羟基苯乙基氨基)-9-异丙
基-9H-嘌呤-2-基)异烟腈;4-(2-(2-(5-氟吡啶-3-基)-7-异丙基-7H-吡咯并[2,
3-d]嘧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4-(2-(9-异丙基-2-(6-甲基吡啶-3-基)-9H-嘌
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2-氯-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
氨基)乙基)苯酚;3-氟-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
基)苯酚;N-(2-(5-氟-1H-吲哚-3-基)乙基)-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
呤-6-胺;N-(2-(5-氯-1H-吲哚-3-基)乙基)-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
呤-6-胺;4-(2-(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2-甲基苯酚;
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9-基)丙-1-醇;
(R)-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9-基)
丙-1-醇;(S)-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
呤-9-基)丙-1-醇;(R)-N-(2-(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四
氢呋喃-3-基)-9H-嘌呤-6-胺;4-(2-(6-(5-氟吡啶-3-基)-1-异丙基-1H-咪唑
并[4,5-c]吡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N-(2-(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
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N-(2-(6-甲氧基-1H-吲哚-3-基)乙基)-9H-嘌呤-6-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N-(2-(5-甲氧基-1H-吲哚-3-基)乙基)-9H-嘌呤-6-胺;N-(2-(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丙-1-烯-2-基)-9H-嘌呤-6-胺;N-(2-(1H-吡咯并[2,3-b]吡啶-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
[0105] 4-(2-(5-(5-氟吡啶-3-基)-3-异丙基-3H-咪唑并[4,5-b]吡啶-7-基氨基)乙基)苯酚;N-(2-(1H-吲哚-3-基)乙基)-9-异丙基-2-(5-甲基吡啶-3-基)-9H-嘌呤-6-胺;
[0106] 2-(5-氟 吡 啶 -3-基)-9- 异 丙 基-N-(2-(7-甲 基-1H-吲 哚 -3-基) 乙基)-9H-嘌呤-6-胺;N-(2-(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氧杂环丁烷-3-基)-9H-嘌呤-6-胺;N-(2-(1H-吲哚-3-基)乙基)-2-(5-甲基吡啶-3-基)-9-(氧杂环丁烷-3-基)-9H-嘌呤-6-胺;N-(2-(6-氟-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N-(2-(2-甲
基-1H-吲哚-3-基)乙基)-9H-嘌呤-6-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N-(2-(6-甲基-1H-吲哚-3-基)乙基)-9H-嘌呤-6-胺;N-(2-(4-氟-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N-(2-(4-甲基-1H-吲哚-3-基)乙基)-9H-嘌呤-6-胺;N-(2-(7-氟-1H-吲哚-3-基)乙基)-2-(5-氟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和4-(2-(2-(5-氟吡啶-3-基)-9-(1-羟基
丙-2-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2-甲基苯酚。
[0107]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用式I化合物通过增加分裂数来刺激干细胞扩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干细胞与式I化合物进行接触
[0108]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其中干细胞的扩增是体内、体外或离体扩增的方法。
[0109]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其中干细胞是人造血干细胞的方法。
[0110]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用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或可用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具有扩增的造血干细胞的细胞群。
[0111]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包含具有得自一个或两个脐带血单元,优选一个脐带血5 7
单元的扩增了的HSC的细胞群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至少10 个细胞、10 个细胞、
8 9
10 个细胞或10 个细胞的细胞总数,并且其中全部细胞的20-100%是CD34+细胞,例如全部细胞的40-80%是CD34+。
[0112]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用于治疗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对于该疾病或病症来说,干细胞治疗可以预防、治疗或根除所述病症。
[0113] 预期随着干细胞应用的进展,可以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疾病种类将扩展。下面给出了实例的非限制性列表。
[0114]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如本发明概述中所定义的式I化合物或其盐在制备治疗遗传性免疫缺陷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或造血系统病症的组合物中的用途。
[0115]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其施用是针对自体移植和选自多发性骨髓瘤、非何杰金淋巴瘤、何杰金病、急性髓性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和淀粉样变性的造血系统病症。
[0116]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自身免疫疾病选自全身性红斑狼疮(SLE)和全身硬化症。
[0117]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施用是针对同种异体移植和选自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非何杰金淋巴瘤、何杰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范可尼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Wiskott-Aldrich综合征、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和先天性代谢缺陷的造血系统病症。
[0118]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先天性代谢缺陷选自粘多糖贮积症、戈谢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0119]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是一种治疗遗传性免疫缺陷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或造血系统病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给需要该类治疗的患者施用用如本发明概述中所述化合物扩增了的造血干细胞。
[0120]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施用是针对自体移植和选自多发性骨髓瘤、非何杰金淋巴瘤、何杰金病、急性髓性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和淀粉样变性的造血系统病症。
[0121]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自身免疫疾病选自全身性红斑狼疮(SLE)和全身硬化症。
[0122]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施用是针对同种异体移植和选自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非何杰金淋巴瘤、何杰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范可尼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Wiskott-Aldrich综合征、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和先天性代谢缺陷的造血系统病症。
[0123]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先天性代谢缺陷选自粘多糖贮积症、戈谢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0124] 实用性
[0125] HSC是能再生所有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在发育期间,造血从胎儿的肝脏转移到骨髓,然后,在成人期,骨髓一直是造血部位。一旦在骨髓中建立了造血,HSC在骨腔中就不再随机分布。相反,发现他们就存在于骨内膜表面附近。离骨表面的距离越远,更成熟干细胞的数目就越多。最后,在接近骨的中心纵轴时,发生成熟细胞的终末分化。
[0126] 不管是得自成人、脐带血、胎儿或胚胎源,干细胞数目扩增都对血液学以及肿瘤疾病和病症的移植及其它治疗具有重大影响,至少可以增加安全性和降低花费。如本文方法中所述,可以离体增加HSC数。目前,由于缺乏足够的干细胞,自体供体移植的约25%被阻止,因此,增加干细胞数目的方法很重要。此外,需要同种异体移植的患者中不足25%可找到组织相容性的供体。目前存在脐带血行,该银行覆盖了广阔的一般种群的种族构成,但是,由于对于成人领受者而言,样品中干细胞数不足,这些银行目前仅局限于在儿童中应用。增加干细胞数目的方法使得脐带血可用于成人患者,从而扩展了同种异体移植的应用。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可用于扩增临床有用的祖细胞数,例如,用于快速移植物移入和降低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
[0127] 因此,提供了一种增加HSC数目的方法。本文所用的HSC的增加是指主体具有至少一种以上HSC,10%的增加、20%的增加、30%的增加或更高。HSC可能由CD34+细胞的子集组成,可以通过对细胞群中CD34+细胞数目进行计数来直接测量HSC的增加并且,任选地,如下面实验部分描述的那样通过分析集落形成单位(CFU)评估CD34+细胞的分化性质来进行测量:与未扩增的对照相比,CD34+细胞培养物的数目增加至少10%,优选20%或30%或更高提示HSC扩增。收获HSC扩增了的种群,例如由主体的骨髓样品或培养物进行收获。收获HSC被定义为细胞的取出或分离。其可以用许多方法来完成,所述方法如酶法、非酶法、离心法、电学方法或以尺寸大小为基础的方法,或者优选地,通过用培养基(例如细胞在其中进行培养的培养基)或缓冲液冲洗细胞来进行。将细胞任选地进行收集,分离,和进一步扩增,从而产生更大的HSC群和分化后代。
[0128] 一种制备HSC扩增种群的方法包括使能下调AHR和/或AHR下游效应器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例如本发明化合物与含有HSC和任选的HSC支持细胞的混合物的起始细胞群(即未扩增的细胞群)接触。该步骤离体、体内和/或体外进行。如本文所述,任选地将扩增了的HSC种群施用于主体。对于离体扩增而言,用于HSC扩增的该类物质,例如本发明化合物可以在DMSO或一些其它适宜载体中配制,从该细胞上“洗涤下来”和将细胞转移到例如扩散缓冲液中。例如,一种DMSO制剂可在60%DMSO/40%水溶液中含有0.3mg/ml本发明化合物。因此,提供了为主体提供扩增了的HSC种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给该主体施用本文所述的扩增了的HSC种群或用本文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扩增了的HSC种群。任选地用该扩增了的HSC种群来制备血细胞。任选地将该血细胞施用给需要的主体。任选地,该主体是由其获得未扩增的HSC种群或HSC和HSC支持细胞混合物的同一主体。
[0129] 本文所用的术语HSC支持细胞涉及在一种或多种HSC附近天然发现的细胞,从而由HSC支持细胞释放的因子通过扩散到达HSC。HSC支持细胞包括但不限于淋巴网状内皮间质细胞。本文所用的淋巴网状内皮间质细胞包括但不限于存在于淋巴组织中的、不是淋巴细胞或淋巴细胞前体或祖代的所有细胞类型。因此,淋巴网状内皮间质细胞包括成骨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间皮细胞、树突细胞、脾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网状内皮间质细胞还包括通常不像淋巴网状内皮间质细胞那样发挥功能的细胞,如纤维细胞,其在遗传上已经改变从而在其细胞表面上分泌或表达HSC(包括其后代)的维持、生长或分化所需的因子。淋巴网状内皮间质细胞任选得自一淋巴组织的分解。该类细胞能在体外或体内支持包括其后代在内的HSC的维持、生长或分化。在提到淋巴组织时,其包括骨髓、外周血(包括动员的外周血)、脐带血、胎盘血、胎儿肝脏、胚胎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源自主动脉-性腺-中肾的细胞和淋巴软组织。本文所用的淋巴软组织包括但不限于诸如胸腺、脾、肝、淋巴结、皮肤、扁桃体、腺样增殖体和派伊尔氏斑之类的组织以及它们的组合。
[0130] 淋巴网状内皮间质细胞在完整淋巴组织中为包括其后代在内的HSC的维持、生长或分化提供了支持微环境。该微环境包括由含有淋巴网状内皮细胞基质的各种细胞类型表达的可溶性细胞表面因子。一般而言,淋巴网状内皮间质细胞提供的支持的特征在于接触依赖性和非接触依赖性两方面。
[0131] 就HSC而言,淋巴网状内皮间质细胞例如是自体的(自我的)或非自体的(非自我的,例如,异源的、同种异体的、同基因的或异基因的)。本文所用的“自体的”涉及得自相同主体的细胞。本文所用的“同种异体的”涉及得自遗传上不同的相同种属的细胞。本文所用的“同基因的”涉及与所比较的细胞遗传学相同的不同主体的细胞。本文所用的“异基因的”涉及不同种属的细胞。淋巴网状内皮间质细胞得自例如器官/组织已经发展到可支持HSC的维持、生长或分化的阶段(即成熟阶段)后的任何时间的人或非人主体的淋巴组织。由其获得淋巴网状内皮间质细胞的淋巴组织通常决定了谱系定型HSC保证,产生了分化后代的谱系特异性。
[0132] HSC(及其后代)与淋巴网状内皮间质细胞的共同培养通常在现有技术已知的条件下(例如,温度,CO2和O2含量,营养培养基,持续时间等)进行。足以增加细胞数目的时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确定的时间,并且将根据所接种细胞的最初数目而变化。根据实验需要改变最初引入的(和随后接种的)HSC和淋巴网状内皮间质细胞的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容易地确定理想数量。
[0133] 文中所用的“主体”是指个体。因此,主体包括例如家养动物,如猫和狗、家畜(例如,、马、猪、绵羊和山羊)、实验室动物(例如,小鼠、兔子、大鼠和豚鼠)、哺乳动物、非人的哺乳动物、灵长类、非人的灵长类、啮齿类、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任何其它动物。主体任选地是哺乳动物如灵长类动物或人。
[0134] 扩增造血干细胞的方法
[0135]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扩增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其包括(a)提供含有造血干细胞的起始细胞群和(b)在存在能下调芳香烃受体和/或芳香烃受体途径的下游效应器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的情况下,在扩增造血干细胞的适宜条件下离体培养所述起始细胞群。
[0136] 芳族烃(二恶英)受体(AHR)是一种已知在动物体内并且可能在人体内介导大量毒性和致癌作用的细胞溶质配体活化的转录因子(Safe S 2001Toxicol Lett 120:1-7)。由于其配体对AHR的活化,许多解毒基因被转录诱导,包括那些编码I期异生素代谢酶,如细胞色素P450 CYP1A1、CYP1A2、CYP1B1和CYP2S1以及II期酶UDP-葡萄糖苷酸转移酶UGT1A6、NAD(P)H-依赖性苯醌氧化还原酶-1(NQO1)、脱氢酶ALDH3A1、以及一些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基因。
[0137]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能下调芳香烃受体和/或芳香烃受体途径的下游效应器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选自:(i)有机化合物;(ii)能下调AHR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分子;和(iii)能下调AHR表达的反义寡核苷酸。
[0138] 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扩增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包括(a)提供一种包含造血干细胞的起始细胞群和(b)在存在能下调芳香烃受体和/或芳香烃受体途径的下游效应器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的情况下,在扩增造血干细胞的适宜条件下离体培养所述起始细胞群,其中所述的能下调芳香烃受体和/或芳香烃受体途径的下游效应器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不是α-萘黄酮或3′-甲氧基-4′-硝基黄酮。
[0139]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对抑制AHR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在本文也被称为AHR拮抗剂)进行了描述,例如2-甲基-2H-吡唑-3-甲酸(2-甲基-4-邻-甲苯基偶氮基苯基)酰胺(CH223191)、α萘黄酮、白藜芦醇(Nutr.Metab.Cardiovasc.Dis.,2003年4月;13(2):
104-13)、3’-甲氧基-4′-硝基黄酮(Biochem.Pharmacol.,2007年5月15日;73(10):
1622-34,Epub 2007年1月30日)和6-甲基-1,3,8-三氯二苯并呋喃(Cancer Res.,2004年4月15日;64(8):2889-97)。AHR活性的抑制剂是指将在活化条件下观察到的AHR转录活性降低至少10%、20%、30%、50%、60%、70%、80%或至少90%的化合物。一种测量AHR抑制活性的实验是例如实施例中所述的二恶英-诱导的AHR依赖性荧光素酶受体基因试验。在一个实施方案中,AHR活性的抑制剂是在该二恶英-诱导的AHR依赖性荧光素酶受体基因试验中测量时,具有低于10μM,优选低于5μM的EC50的化合物。
[0140] AHR是调节人体内多种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AHR途径的下游效应器是一种在转录水平下由AHR直接调节的基因。该类基因的实例选自Cyp1B1、Cyp1A1和AHRR。AHR也在除其在异生素酶诱导中充分定性了的作用外的途径中发挥作用。已经表明AHR的异生素配体调节β连环蛋白、STAT5、STAT1、HES-1、c-Myc、C/EBP、PU.1、β-连环蛋白、p21、P27、pRb、脱氧核苷酸基转移酶、CXCR4以及其趋化因子配体CXCL12(SDF-1)。
[0141] 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能下调芳香烃受体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是本发明概述中所定义的化合物。
[0142]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能下调芳香烃受体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是能下调AHR蛋白表达或AHR的一种或多种下游效应器的蛋白表达的反义寡核苷酸或小干扰RNA分子(siRNA)。
[0143] 可用于有效抑制AHR蛋白表达的反义寡核苷酸的设计必需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即,该寡核苷酸与细胞内所指定的mRNA以抑制其翻译的方式特异结合。适用于设计和合成与AHR mRNA、基因组DNA和/或其启动子或其它控制序列特异性结合的反义寡核苷酸的序列可得自公开的AHR,特别是人AHR的序列。此外,也可以采用以解释所述靶mRNA和寡核苷酸中结构变动的能量学的热力学循环为基础的、用于确定对其靶mRNA具有最高的预测亲合力的算法
[0144] 可如下那样完成用于本发明的RNAi分子的合成:首先,向AUG起始密码子的下游扫描AHR mRNA序列(或一种或多种其下游效应器)中的AA-二核苷酸序列。每次出现的AA和19个3’-毗邻核苷酸被记录为潜在的siRNA靶位。然后,用任何序列对比软件将潜在的靶位与适宜的基因组数据库(例如人,小鼠,大鼠等)进行比对。过滤出与其它编码序列表现出显著同源性的推定靶位。然后,优选的序列是那些包括低G/C含量的序列,特别是具有低于55%的G/C含量的序列。然后,沿着靶基因的长度选择一些靶位。在例如(Tilesi等人,Curr.Opin.Mol.Ther.11:156,2009)中描述了用于确定siRNA的推定靶位的方法或算法。能下调AHR表达的siRNA分子的实例有:AHR 111S、5’GCG GCA TAG AGA CCG ACT TAA TTTCAA GAG AAT TAA GTC GGT CTC TAT GCC GCT TTT TTG G 3’;AHR 111AS、5’CGC GCC AAA AAA GCG GCA TAG AGA CCG ACTTAA TTC TCT TGA AAT TAA GTC GGT CTC TAT GCC GC 3’;AHR242S、5’GGC TTC TTT GAT GTT GCA TTA ATT CAA GAG ATT AATGCA ACA TCA AAG AAG CCT TTT TTG G 3’;AHR 242AS、5’CGCGCC AAA AAA GGC TTC TTT GAT GTT GCA TTA ATC TCT TGAATT AAT GCA ACA TCA AAG AAG CC 3’。
[0145]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根据所面对的应用来选择包含造血干细胞的起始细胞群。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描述了含有造血干细胞的细胞的多种来源,包括骨髓、外周血、新生儿脐带血、胎盘或其它来源如肝脏,特别是胎儿肝脏。
[0146] 首先,使所述细胞群经历富集或纯化步骤,包括以特定的细胞标记为基础进行细胞的阴性和/或阳性选择,以便提供起始细胞群。以特定细胞标记为基础分离所述起始细胞群的方法可以使用荧光活化的细胞分选(FACS)技术(也被称为流式细胞计量术)或者结合了可与特定的细胞表面标记相互作用的抗体或配体的固体或不溶性底物。例如,可以使细胞与含有抗体的固体底物(例如小珠的柱,烧瓶,磁性颗粒)接触并除去任何未结合的细胞。当使用含有磁性或顺磁性小珠的固体底物时,可以用磁力分离器容易地分离与该小珠结合的细胞。
[0147]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以所需细胞标记表型(例如,CD34+、CD133+、CD90+)或根据染料如碱性蕊香红的流量、Hoechst或醛脱氢酶活性来富集所述起始细胞群。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起始细胞群富含CD34+细胞。用于使血细胞群富集CD+34细胞的方法包括Miltenyi Biotec销售的试剂盒(CD34+直接分离试剂盒,Miltenyi Biotec,Bergisch,Gladbach,德国)或Baxter(Isolex 3000)销售的试剂盒。
[0148] 得自单胎的脐带血的数量常常不足以治疗成人或较大的儿童。使用本发明化合物或能下调芳香烃受体和/或芳香烃受体途径的下游效应器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的扩增法的一个优点是,其使得能够仅由一个脐带血单元产生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
[0149] 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起始细胞群得自已经富集了CD+34细胞的新生儿脐带血细胞。在一个相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起始细胞群得自一个或两个脐带血单元。
[0150]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起始细胞群得自已经富集了CD34+细胞的人动员的外周血细胞。在一个相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起始细胞群得自仅由一个患者分离的人动员的外周血细胞。
[0151] 所述起始细胞群可优选地包含至少50%的CD34+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包含5 9
高于90%的CD34+细胞,并且可以包含10 至10 个有核细胞。
[0152] 起始细胞群可直接用于扩增,或者可以被冷冻和储存以便在随后使用。
[0153] 培养用于造血干细胞扩增的起始细胞群的条件可以根据起始细胞群、所需的最终细胞数和所需HSC的最终比例来进行变化。
[0154] 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使用得自富含CD34+细胞的脐带血细胞的起始细胞群,其培养条件包括使用现有技术中通常已知的用于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其它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该类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非限制性地包括IL-1、IL-3、IL-6、IL-11、G-CSF、GM-CSF、SCF、FlT3-L、血小板生成素(TPO)、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其类似物。本文所用的“类似物”包括具有与天然存在形式的生物学活性一样的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任何结构变型,非限制性地包括与天然存在的形式相比具有增强或降低的生物学活性的变型或细胞因子受体激动剂如对抗TPO受体的激动剂抗体(例如,如专利公开WO 2007/145227等中详述的VB22B sc(Fv)2)。选择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组合来扩增HSC和祖细胞,同时限制终末分化细胞的产生。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选自SCF、Flt3-L和TPO组成的组。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至少TPO是在用于HSC扩增的适宜条件下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应用的。在一个相关的实施方案中,在扩增HSC的方法中将IL6、SCF、Flt3-L和TPO的混合物与本发明化合物或能下调芳香烃受体和/或芳香烃受体途径的下游效应器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联用。
[0155] 人IL6或白介素-6(也被称为B-细胞刺激因子2)已有记载(Kishimoto,Ann.review of Imm.23:12005)并且可商业获得。人SCF或干细胞因子(也被称为c-kit配体)、肥大细胞生长因子或Steel因子已有记载(Smith,MA等人,ACTA Haematologica,105,3:143,2001)并且可商业获得。Flt3-L或FLT-3配体(也被称为FL)是一种与flt-3受体结合的因子。其已有记载(Hannum C,Nature 368(6472):643-8)并且可商业获得。TPO或血小板生成素(也被称为成巨核细胞生长因子(MGDF)或c-Mpl配体)已有记载(Kaushansky K(2006).N.Engl.J.Med.354(19):2034-45)并且可商业获得。
[0156] HSC的扩增可以在基础培养基中进行,该培养基补加有上述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混合物。一种基础培养基典型地含有氨基酸、碳源、维生素、血清蛋白(例如白蛋白)、无机盐、二价阳离子、缓冲剂和任何适于HSC扩增的其它元素。适于扩增HSC的方法的该类基础培养基的实例非限制性地包括 无血清扩增培养基(StemCellTechnologies,Vancouver,加拿 大 )、 H3000-Defined Medium(StemCell
Technologies,Vancouver,加拿大)、 SCGM(CellGenix,Freiburg,德国)、
-34SFM(Invitrogen)。
[0157]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适于HSC扩增的浓度下,在所述起始细胞群扩增方法期间施用本发明化合物或能下调芳香烃受体和/或芳香烃受体途径的下游效应器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化合物或AhR调节剂在1pM至100μM,例如10pM至10μM或100pM至1μM的浓度下施用。
[0158] 在一个其中起始细胞群基本由得自一个或两个脐带血单元的CD34+富集的细胞组成的特定的实施方案中,使细胞在用于HSC扩增的条件下生长约3天至约90天,例如7至2天和/或直至获得指定倍数的扩增和获得特性细胞群。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使细胞在用于HSC扩增的条件下生长至多21天、14天或7天。
[0159]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足以达到至少105、106、107、108或109个CD34+细胞的绝对数目的时期内对起始细胞群进行培养。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将所述起始细胞群培养足以使CD34+细胞扩增10至50000倍,例如扩增100至10000倍的时间。
[0160] 所述扩增法后获得的细胞群可以在不进行进一步纯化的情况下使用或者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纯化或选择。
[0161] 然后,可以对该细胞群进行洗涤以除去本发明化合物或任何能下调芳香烃受体和/或芳香烃受体途径的下游效应器的活性和/或表达的其它物质和/或细胞培养的任何其它组分,并将其重新混悬于用于短期应用的适宜细胞混悬培养基中或将其重新混悬于长期储存培养基,例如适于深低温保藏的培养基中。
[0162] 用扩增法获得的具有扩增的HSC的细胞群和治疗组合物
[0163]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可用上述扩增法获得或用上述扩增法获得的具有扩增的HSC的细胞群。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将该类细胞群重新混悬于适于施用于哺乳动物主体的可药用培养基中,从而提供一种治疗组合物。
[0164] 本发明概述中所定义的化合物或能下调芳香烃受体和/或芳香烃受体途径的下游效应器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能够使HSC,例如仅得自一个脐带血单元或得自两个脐带血单元的HSC扩增,从而提供在数量上或性质上适于对需要其的人类患者进行有效的短期和长期植入的细胞群。本发明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有具有扩增了的HSC的细胞群的组合5 6 7
物,所述HSC得自至多一个或两个脐带血单元,其中所述治疗组合物含有至少10、10、10、
8 9
10 或10 个细胞的细胞总量,同时总细胞的20-100%,例如40-80%是CD34+细胞。在一个相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的总细胞的0.1-40%,例如0.1-10%是CD34+Thy1+且总细胞的20-80%是CD34+CD45RA+。在一些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组合物包含的细胞的10-95%是CD38+且细胞的5-70%是CD133+。
[0165] 治疗组合物的用途
[0166]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用于哺乳动物个体的同种异体或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具有扩增的HSC的细胞群或其组合物。
[0167] 这里所涉及的个体是例如,骨髓供体或具有衰竭或有限的血细胞水平或者有此险的个体。任选地,该个体是骨髓收获前的骨髓供体或骨髓收获后的骨髓供体。该个体任选地是骨髓移植的领受者。本文所述的方法特别是可用于具有有限骨髓储量的个体如中老年个体或进行免疫消耗治疗或骨髓根除治疗如化疗(例如用于治疗白血病或淋巴瘤)前的个体。与对照血细胞水平相比,该个体任选地具有降低的血细胞水平或有形成降低的血细胞水平的风险。本文所用的术语“对照血细胞水平”涉及在改变个体体内血细胞水平的事件前或在基本不存在改变个体体内血细胞水平的事件的情况下,个体体内血细胞的平均水平。改变个体体内血细胞水平的事件包括,例如,贫血、创伤、化疗、骨髓移植和放疗。例如,该个体具有贫血或失血,例如由于创伤造成的失血。
[0168] 在化疗、放疗或骨髓移植前、同时或之后施用扩增的HSC种群或含有具有扩增的HSC的细胞群的组合物。该个体任选地具有衰竭的骨髓,所述衰竭的骨髓与例如特征在于骨髓损失或衰竭骨髓的先天性、遗传性或获得性综合征有关。因此,该个体任选地是需要血细胞生成的个体。该个体任选地是骨髓供体或具有衰竭的骨髓或有衰竭的骨髓风险的个体。
[0169] 造血干细胞操作可用作化疗或放疗的补充治疗。例如,使HSC定位到外周血中,然后将其由将要进行化疗的个体分离出来,并且在治疗后,将细胞回输。因此,该个体是经历或预期经历免疫细胞衰竭治疗如化疗、放疗的个体或作为骨髓移植供体的个体。骨髓是体内最有生殖力的组织之一,因此,常常是化疗药物和放疗首先损害的器官。结果是,在化疗或放疗期间血细胞的产生被迅速破坏,然后必须终止化疗或放疗,以便在患者重新用化疗进行治疗前使造血系统重新补充血细胞供给。因此,如本文所述,任选地给需要额外血细胞的个体施用用本文所述方法制备的HSC或血细胞。
[0170] 提供了用本发明化合物或能下调芳香烃受体和/或芳香烃受体途径的下游效应器的活性和/或表达的物质扩增的HSC或者具有如上所述的扩增HSC的组合物和能够体内、体外或离体增强HSC增殖的治疗(例如小分子,抗体等)和任选的至少一种可药用的赋形剂或载体的组合物。能增强HSC增殖的治疗是指:对抗TPO受体的激动剂抗体(例如,如专利公开WO2007/145227中详述的VB22B sc(Fv)2等);细胞因子如SCF、IL-6、Flt-3配体、TPO或TPO拟似物(例如,如WO/2007/022269;WO/2007/009120;WO/2004/054515;WO/2003/103686;WO/2002/085343;WO/2002/049413;WO/2001/089457;WO/2001/039773;
WO/2001/034585;WO/2001/021180;WO/2001/021180;WO/2001/017349;WO/2000/066112;
WO/2000/035446;WO/2000/028987;WO/2008/028645等中所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前列腺素或前列腺素受体激动剂(例如,前列腺素E2受体-1(EP-I)激动剂、前列腺素E2受体-2(EP-2)激动剂、前列腺素E2受体-3(EP-3)激动剂和前列腺素E2受体-4(EP-4)激动剂,如专利公开WO/2008/073748中详述);四亚乙基五胺(TEPA);Notch-配体(Delta-1);和/或WNT激动剂。此外,用间质干细胞(MSC)培养干细胞还阻止了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并可帮助干细胞扩增。可以将MSC和干细胞以整体培养物的形式进行移植。
[0171] “可药用的”是指在生物学或其它方面没有不利影响的材料,即,该材料可以被施用于个体或细胞而不会造成不利的生物学作用或以有害方式干扰包含它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其它组分。对载体或赋形剂进行选择以将活性成分的降解最小化并将其在个体或细胞中的不利副作用最小化。
[0172] 该组合物可以以任何常规方式进行配制以用于本文所述的方法中。施用是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有效的任何途径进行的。例如,该组合物被口服施用、胃肠外(例如静脉内)施用、肌内注射、腹膜内注射、经皮施用、体外施用、鼻内施用或局部施用。
[0173] 优选的施用方法是静脉输注。输注细胞的数目将考虑一些因素如性别、年龄、体重、疾病或病症的类型、病症的阶段、所需细胞在细胞群中的百分比和产生治疗益处所需的4
细胞数量。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该组合物通过静脉输注被施用并且包含至少10 个
5 7
细胞/kg,如果需要,10 至5.10 个细胞/kg或更多。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被输入的细胞全部得自由单胎获得的扩增了的脐带血细胞。
[0174] 用于将含有细胞的组合物输注到患者体内的可药用载体典型地包括具有5%HAS的缓冲盐水或未进行补加的基础培养基或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培养基。
[0175] 对于口服施用而言,该组合物采取例如用可药用的赋形剂通过常规方法制备的片剂或胶囊形式,所述可药用的赋形剂如粘合剂(例如,预胶化的玉米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填充剂(例如,乳糖、微晶纤维素或磷酸);润滑剂(例如,硬脂酸镁、滑石粉或二氧化);崩解剂(例如,马铃薯淀粉或羟乙酸淀粉钠);或湿润剂(例如,月桂基硫酸钠)。可以用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的方法对片剂进行包衣。口服施用的液体制剂可采取例如溶液、糖浆或混悬液的形式,或者它们可以以在使用前用水或其它适宜基质组建的干产品的形式存在。该类液体制剂是用可药用添加剂通过常规方法制备的,所述可药用添加剂是例如助悬剂(例如,山梨醇糖浆、纤维素衍生物或氢化食用脂);乳化剂(例如,卵磷脂或阿拉伯胶);非水性基质(例如,杏仁油、油性酯类、乙醇分馏的蔬菜油类);和防腐剂(例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或丙酯或山梨酸)。该制剂任选地酌情包含缓冲盐、矫味剂、着色剂甜味剂
[0176] 该组合物被配制成用于通过注射例如快速推注或连续输注进行胃肠外施用。用于注射的制剂以单位剂型存在,例如位于安瓿或多剂量容器中,其中含有或不含加入的防腐剂。该组合物采取诸如位于油性或水性基质中的混悬液、溶液或乳剂的形式,并且可包含配制剂如助悬剂、稳定剂和/或分散剂。或者,活性成分为在使用前用适宜基质例如无菌无热原的水组建的粉末形式。一般而言,水、适宜的油、盐水、葡萄糖水溶液、和相关的糖溶液以及二醇类如丙二醇或聚乙二醇类是用于胃肠外溶液的适宜载体。用于胃肠外施用的溶液包含例如活性成分的水溶性盐、适宜的稳定剂和如果需要的话的缓冲物质。单独或联合的抗氧剂如硫酸氢钠、亚硫酸钠或抗坏血酸是适宜的稳定剂。还任选地使用柠檬酸及其盐和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此外,胃肠外溶液还任选地含有防腐剂如苯扎氯铵、尼泊金甲酯或丙酯和氯丁醇。在Remington:药学科学和实践(The Science andPractice of Pharmacy),第21版,David B.Troy编辑,Lippicott Williams &Wilkins(2005)中描述了适宜的药用载体,其被全文引入至少用于药物载体和组合物相关材料的参考。
[0177] 该组合物任选地被配制为储库制剂。该类长效制剂任选地通过植入被施用。因此,例如,将该组合物用适宜的聚合物或疏水性材料(例如以位于可接受油中的乳剂形式)或离子交换树脂配制,或者将其配制为难溶的衍生物,例如难溶盐的形式。在手术植入同时或植入后,与植入物一起应用或包埋该组合物。
[0178] 此外,用标准药学方法来控制作用的持续时间。这些方法包括控释制剂和适宜的大分子,例如,聚合物、聚酯、聚氨基酸、聚乙烯、吡咯烷酮、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或硫酸鱼精蛋白。调整大分子的浓度以及混入方法以便控制释放。任选地将所述物质混入到高分子材料如聚酯、聚氨基酸、水凝胶、聚(乳酸)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颗粒中。除被混入外,还任选地用这些物质来将所述化合物捕获到微囊中。
[0179] 用于本文所述方法中的组合物任选地被配制为持续和/或定时释放制剂。所述持续和/或定时释放制剂可以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持续释放手段或传递装置制得。用该组合物来提供一种或多种活性成分的缓慢或持续释放,使用例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其它聚合物基质、凝胶、可渗透的膜、渗透系统、多层包衣、微粒、脂质体、微球或其组合,以不同比例使用来提供所需的释放特性。选择适宜的持续释放制剂来进行使用本文所述组合物的应用。因此,使用适于持续释放的适于口服施用的单位剂型,例如但不限于片剂、胶囊、软胶囊、囊形片、粉末。
[0180] 该组合物任选地由控释系统传递。例如,用静脉输注、可植入的渗透、脂质体或其它施用方式来施用该组合物。将控释系统放置在靶点附近。
[0181] 任选地,希望局部施用该组合物,即,将该组合物施用到需要治疗的区域。例如,通过注射将该组合物施用到例如长骨的骨髓中。例如,通过在手术期间局部输注、局部应用(例如在手术后与伤口敷料一起应用)、注射、导管、栓剂或植入物来完成局部施用。植入物是多孔的、非多孔的或凝胶状的材料,包括膜,如Sialastic膜或纤维。
[0182] 通过任何可用于药物联用的常规手段,以单个治疗活性成分形式或以活性治疗成分的联合来施用本文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它们任选地被单独施用,但是一般与药用载体一起施用,所述药用载体是以所选施用途径和标准药学实践为基础来进行选择的。
[0183] 本文所述的化合物以可药用的形式被提供,所述可药用的形式包括可药用的盐及其衍生物。术语“可药用的形式”涉及通常安全、相对无毒并且在生物学或其它方面不会有不利影响的包括本文所述化合物的组合物。这些组合物任选地包括在所用剂量和浓度下对与之接触的细胞或个体无毒的可药用载体或稳定剂。可药用载体的实例包括缓冲剂如磷酸盐、柠檬酸盐和其它有机酸;抗氧剂,包括抗坏血酸;低分子量(低于约10个残基)的多肽;蛋白,如血清白蛋白、明胶或免疫球蛋白;亲水性聚合物如聚乙烯吡咯烷酮;氨基酸如甘氨酸、谷酰胺、天冬酰胺、精氨酸或赖氨酸;单糖、二糖和其它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甘露糖或糊精类;螯合剂如EDTA;糖醇如甘露醇或山梨醇;成盐的抗衡离子如钠;和/或非离子表TM TM
面活性剂如TWEEN (Uniqema,United Kingdom)、聚乙二醇(PEG)和PLURONICS (BASF,德国)。
[0184] 术语“可药用的酸性盐和衍生物”涉及保留所述生物学效力和性质并且在生物学或其它方面没有不利影响的本文所述式I化合物的盐和衍生物。可药用的盐例如用无机酸和有机酸形成,所述无机酸如盐酸、氢溴酸、硫酸、硝酸、磷酸等,有机酸如醋酸、丙酸、羟乙酸、丙酮酸草酸、马来酸、丙二酸琥珀酸、富马酸、酒石酸、柠檬酸、苯甲酸、肉桂酸扁桃酸、甲磺酸、乙磺酸、对-甲苯磺酸、水杨酸等。
[0185] 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增强含有式I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或酯的组合物的化学稳定性。例如,以有效增强式I化合物稳定性的量向含有该化合物的组合物中加入聚乙氧基化山梨醇的链烷酸酯(聚山梨醇酯)。
[0186] 在配制用于人的剂量范围时,任选地使用由细胞培养试验和动物研究获得的数据。该类化合物的剂量优选地位于包括很少毒性或没有毒性的体循环浓度范围内。根据所用剂型和所用施用途径,该剂量在这一范围内变化。对于所提供方法中所用的任何化合物而言,首先由细胞培养试验估算治疗有效剂量。
[0187] 本文还提供了一种包装或试剂盒,其包含一个或多个填充有一种或多种本文所述成分的容器。在需要时,该类试剂盒任选地包含溶液和缓冲液。该试剂盒任选地包括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扩增了的干细胞群或者可含有用于制备扩增的HSC群的容器或组合物。本发明特别是提供了一种用于离体扩增造血干细胞的试剂盒,其包含本发明概述中所定义的化合物和在HSC扩增法中使用该类化合物的说明以及任选的一种或多种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或者用于细胞生长的培养基,特别是上述用于造血干细胞生长的培养基。该试剂盒可进一步包含用于检测细胞产生的抗体,如抗-CD34、抗-CD133、抗-CD38、抗-CD45RA和/或抗-Thy1抗体。在一个特定的实施方案中,该试剂盒进一步包含一种或多种选自IL6、FLT3-L、SCF和TPO的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该包装或试剂盒任选地含有使用说明。
[0188] 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提供有效量本发明化合物以增加个体体内的HSC的试剂盒,其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的化合物剂量,其中试剂盒中本发明化合物剂量的总数量等于足以增加个体体内HSC的有效量。该时期为约一天至数天或数周或数月。因此,该时期为至少约5、6、7、8、10、12、14、20、21、30或60天或更久或一天至90天之间的任何天数。
[0189] 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190] 本发明还包括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方法。在终产物中需要存在反应性官能团例如羟基、氨基、亚氨基、巯基或羧基的情况中,在所述反应中必须保护反应性官能团以避免其在反应中不希望的参与。可以根据标准操作使用常规保护基团,例如,参见T.W.Greene和P.G.M.Wuts,“有机化学中的保护基团(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Chemistry)”,John Wiley和Sons,1991。
[0191] 下面的反应流程图1-5详述了本发明化合物的制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遵循下面详述方法的指导,可以用已知的转换任选地对基团R1、R2、R3、R4和L1中的任何一种进一步进行修饰以获得所需的最终的式I化合物。
[0192] 式I化合物可根据下面的反应流程图1来进行制备:
[0193] 反应流程图1
[0194]
[0195] 其中G1、G2、G3、G4、R1、R2和R4如本发明概述中式I所定义,且式I的L在该反应流程图中被定义为-NH-L1-,其等于例如-NR5a(CH2)0-3-,其中R5a是氢且和-(CH2)0-3-是L1。
[0196] 式I化合物可以通过将式2化合物与式3化合物在存在适宜催化剂(例如,Pd2(dba)3等)的情况下,在存在适宜配体(例如,氯化1,3-二(2,4,6-三甲基苯基)咪唑)、适宜碱(例如,Cs2CO3等)和适宜溶剂(例如,1,4-二恶烷)的情况下,在约80至100℃下反应2至约48小时来进行制备。式2化合物又可以通过将式4化合物与略微过量的式
5的胺化合物在适宜溶剂(例如异丙醇)中在大约室温至约80℃下反应来进行制备。式4化合物可以通过用其中X1是氯、溴、碘或磺酸酯的适宜烷基化试剂7,在存在适宜碱(例如氢化钠或碳酸)的情况下,在适宜溶剂(例如DMF)中,在约0℃至约80℃的温度下烷基化式6的化合物来进行制备。或者,该反应可以在Misunobu条件下,用适宜的醇R4-OH在存在适宜的膦(例如三苯基膦)和偶氮二甲酸酯(例如偶氮二甲酸二乙酯)的情况下,在惰性溶剂如THF或甲苯中在约0℃至约室温的温度下来进行。
[0197] 其中G1是CR3且其中所有其它G基团都是N的式Ia化合物也可以用如下反应流程图2中的程序来进行制备:
[0198] 反应流程图2
[0199]
[0200] 其中R1、R2、R3和R4如本发明概述中式I所定义且式I的L在该反应流程图中被定义为-NH-L1-,其等于例如-NR5a(CH2)0-3-,其中R5a是氢且-(CH2)0-3-是L1。
[0201] 式I化合物可以通过将式8化合物与式5的胺化合物在适宜溶剂(例如异丙醇)中在大约室温至约100℃的温度下反应来进行制备。式8化合物又可以通过将式9化合物与式3化合物在存在适宜催化剂(例如,Pd(Ph3P)4、Pd2(dba)3等)的情况下,任选地在存在适宜配体(例如,氯化1,3-二(2,4,6-三甲基苯基)咪唑 )、适宜碱(例如,Cs2CO3等)和适宜溶剂(例如,1,4-二恶烷)的情况下,在约80至100℃的温度下反应2至约48小时来进行制备。式9化合物又可以通过将式10化合物与二碘甲烷、碘化亚(I)和烷基亚硝酸酯(例如亚硝酸异戊酯)的混合物任选地在存在惰性溶剂的情况下,在约50至100℃的温度下反应来进行制备。式10化合物可以通过用其中X1是氯、溴、碘或磺酸酯的适宜烷基化试剂7,在存在适宜碱(例如氢化钠或碳酸钾)的情况下,在适宜溶剂(例如DMF)中,在约0℃至约80℃的温度下烷基化式11化合物来进行制备。或者,该反应可以在Mitsunobu条件下,用适宜的醇R4-OH在存在适宜膦(例如三苯基膦)和偶氮二甲酸酯(例如偶氮二甲酸二乙酯)的情况下,在惰性溶剂如THF或甲苯中,在约0℃至约室温的温度下来进行。
[0202] 式II化合物是其中R1是N-连接的杂环基或N-连接的杂芳基的式I化合物的子集,其可以如下面反应流程图3中详述的那样来进行制备:
[0203] 反应流程图3
[0204]
[0205] G1、G2、G3、G4、R1、R2和R4如本发明概述中式I所定义并且式I的L在该反应流程图中被定义为-NH-L1-,其等于例如-NR5a(CH2)0-3-,其中R5a是氢且-(CH2)0-3-是L1。式II化合物可以通过将式2化合物与式20化合物在存在过量环状胺或携带NH的杂环(例如,被取代的吡唑、被取代的咪唑等)的情况下,在约50℃至约250℃的温度下反应约1至约24小时来进行制备,该反应任选地在存在碱如氢化钠或DBU的条件下进行。
[0206] 其中G1是CR3并且所有其它G基团都是N的式10化合物也可以用如下反应流程图4中的程序来进行制备:
[0207] 反应流程图4
[0208]
[0209] 其中R3和R4如本发明概述中式I所定义。式10化合物可以根据J.Med.Chem,1972,456和J.Med.Chem.,1992,4180中所述的操作来进行制备。将式21的原酸酯化合物与式22的化合物反应,任选地在存在酸如醋酸的情况下反应,在大约室温至约150℃的温度下反应约1至约24hr。式22的化合物又可以通过将式23的化合物与式24的伯胺化合物反应来进行制备,反应任选地在存在酸如pTSA或碱如三乙胺或DBU的情况下、在约50至约200℃的温度下进行。
[0210] 式IV的化合物可以如下面反应流程图5中详述的那样来进行制备:
[0211] 反应流程图5
[0212]
[0213] 其中G1、G2、G3、G4、R1和R2如本发明概述中式I所定义且式I的L在该反应流程图中被定义为-NH-L1-,其等于例如-NR5a(CH2)0-3-,其中R5a是氢且-(CH2)0-3-是L1。R20和R21独立地选自氢和C1-4烷基。其中R21是氢的式IV化合物可以通过用适宜的还原剂如氢化锂或二异丁基氢化铝,在适宜溶剂如THF或甲苯中,在约-78℃至约50℃的温度下处理式III化合物来进行制备。该反应进行约0.5至约16hr以反应完全。其中R21是低级烷基的式IV化合物可以通过用烷基锂或格氏试剂,在适宜溶剂如醚或四氢呋喃中,在约-78℃至约50℃的温度下处理式III化合物来进行制备。该反应进行约0.5至约16hr以反应完全。
[0214] 在下面实施例中可以找到式I化合物合成的详述实例。
[0215] 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另外的方法
[0216] 可以通过将本发明化合物的游离碱形式与可药用的无机或有机酸反应来将本发明化合物制备为可药用的酸加成盐。或者,可以通过将本发明化合物的游离酸形式与可药用的无机或有机碱反应来将该化合物制备为可药用的碱加成盐。或者,可以用起始材料或中间体的盐来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盐形式。
[0217] 例如,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下面的实施例1)的盐形式的合成如下:
[0218] 甲磺酸盐:将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游离碱(0.60g;1.40mmol)在50℃下溶解于12ml丙酮中。向其中滴加甲磺酸(0.137g;1.40mmol)。迅速发生结晶。使该白色混悬液在冷却下历经30分钟冷却至室温。将该结晶浆液在室温下搅拌18小时,过滤。将固体用丙酮(6ml)分三份洗涤,然后首先将其在50℃/约10mbar下干燥约3小时,然后在80℃/约10mbar下干燥约16小时。该物质的熔点为约233℃,具有98g/J的熔化。所制备的物质表现出0.2%的干燥失重。在相对湿度(80%rh)下暴露24小时后,通过热重量分析来估算吸水量。观察到0.4%的吸水量。
[0219]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实施例1化合物的甲磺酸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甲磺酸盐:6.4、6.7、18.3、18.6、26.9;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其包含如下的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6.4、6.7、10.3、12.9、16.4、18.3、25.8、26.5、26.9。
[0220]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本文图3中所示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甲磺酸盐。
[0221] 甲苯磺酸盐:将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游离碱(0.60g;1.40mmol)在50℃下溶解于12ml丙酮中。向其中滴加对-甲苯磺酸单水合物(0.271g;1.40mmol)在丙酮(1.2ml)中的溶液。将该溶液在50℃下接种,迅速反应结晶。使该混悬液在冷却下历经约30分钟冷却至室温并将其搅拌约18小时。在过滤后,将该固体用6ml丙酮分三份进行洗涤,然后首先在50℃/约10mbar下干燥约3小时,然后在80℃/约10mbar下干燥约16小时。该物质的熔点为约233℃,具有88g/J的熔化焓。所制备的物质表现出0.2%的干燥失重。在相对湿度(80%rh)下暴露24小时后,通过热重量分析来估算吸水量。观察到0.4%的吸水量。
[0222]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实施例1化合物的甲苯磺酸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甲苯磺酸盐:6.2、13.3、16.7、19.5、25.4;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其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6.2、7.6、12.4、13.3、15.1、16.7、17.7、19.5、20.2、24.6、24.9、25.4、25.6。
[0223]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本文图4中所示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甲苯磺酸盐。
[0224] 硫酸盐:将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游离碱(0.60g;1.40mmol)在约55℃下溶解于10ml丙酮和1ml水中。滴加硫酸(0.280g;2.79mmol)在1ml水中的溶液。迅速发生结晶。使该混悬液在冷却下历经约30分钟冷却至室温,搅拌约18小时,过滤。将滤饼用6ml丙酮分三份洗涤,然后首先在50℃/约10mbar下干燥约3小时,然后在80℃/约10mbar下干燥约16小时。该物质的熔点为约224℃,具有91g/J的熔化焓。所制备的物质表现出低于0.05%的干燥失重。在相对湿度(80%rh)下暴露24小时后,通过热重量分析来估算吸水量。观察到0.2%的吸水量。
[0225]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实施例1化合物的硫酸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硫酸盐:6.5、6.8、10.7、13.5、26.4、27.6;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其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6.5、6.8、10.7、13.1、13.5、18.6、18.8、20.8、26.4、27.1、27.6。
[0226]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本文图6中所示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硫酸盐。
[0227] 乙磺酸盐:将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游离碱(0.60g;1.40mmol)在50℃下溶解于12ml丙酮中。滴加乙磺酸(0.155g;1.40mmol)。迅速发生结晶。使所得白色混悬液历经30分钟冷却至室温。将该混悬液在室温下搅拌约18小时,过滤。将固体用6ml丙酮分三份洗涤,然后首先在50℃/约10mbar下干燥约3小时,然后在80℃/约10mbar下干燥约16小时。该物质的熔点为约231℃,具有
76g/J的熔化焓。所制备的物质表现出0.6%的干燥失重。在相对湿度(80%rh)下暴露
24小时后,通过热重量分析来估算吸水量。观察到0.05%的吸水量。
[0228]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实施例1化合物的乙磺酸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乙磺酸盐:6.3、9.9、18.4、25.3、26.1;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其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6.3、9.9、17.1、17.9、18.4、19.0、22.0、25.3、26.1、27.1。
[0229]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本文图8中所示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乙磺酸盐。
[0230] 氢溴酸盐:将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游离碱(0.60g;1.40mmol)在65℃下溶解于6ml DMF中。滴加氢溴酸48%(0.235g;1.40mmol)。使该溶液历经约30分钟冷却至室温。在55℃下对其进行接种,缓慢发生结晶。将该混悬液在室温下搅拌约18小时,过滤。将该固体用4ml DMF/水1∶1和
6ml水洗涤。将该盐首先在50℃/约10mbar下干燥约3小时,然后在80℃/约10mbar下干燥约16小时。该物质的熔点为约285℃,具有119g/J的熔化焓。所制备的物质表现出
1.0%的干燥失重。在相对湿度(80%rh)下暴露24小时后,通过热重量分析来估算吸水量。未观察到吸水。
[0231]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实施例1化合物的氢溴酸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氢溴酸盐:7.0、25.9、26.8、27.9;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其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7.0、11.4、13.3、21.4、23.4、25.9、26.4、26.8、27.9。
[0232]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本文图9中所示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氢溴酸盐。
[0233] 乳清酸盐:将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游离碱(0.60g;1.40mmol)和乳清酸(0.222g;1.40mmol)在85℃下溶解于7.8ml NMP(1-甲基-2-吡咯烷酮)中。将该溶液冷却至60℃并历经约5分钟向其中滴加6ml水。使所得白色混悬液历经约30分钟冷却至室温并将其搅拌18小时。在过滤后,将滤饼用分成两份的4ml NMP/水1∶1和分成三份的6ml水洗涤。将该固体首先在50℃/约10mbar下干燥约3小时,然后在80℃/约10mbar下干燥约16小时。该物质的熔点为约240℃,具有130g/J的熔化焓。所制备的物质表现出低于0.05%的干燥失重。在相对湿度(80%rh)下暴露24小时后,通过热重量分析来估算吸水量。观察到1.7%的吸水量。
[0234]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实施例1化合物的乳清酸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乳清酸盐:7.1、16.3、19.2、23.5、25.6、26.9;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其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7.1、14.4、16.3、18.6、19.2、21.7、23.0、23.5、25.6、26.9、28.7。
[0235]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本文图10中所示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乳清酸盐。
[0236] 半富马酸盐:将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游离碱(0.60g;1.40mmol)在65℃下溶解于18ml甲醇中。加入富马酸(0.164g;1.40mmol)和6ml甲醇。使该溶液历经约30分钟冷却至室温。在60℃下加入一些晶种,缓慢发生结晶。将该混悬液在室温下搅拌18小时,过滤。将该固体用分成三份的
6ml甲醇洗涤,然后首先在50℃/约10mbar下干燥约3小时,然后在80℃/约10mbar下干燥约16小时。该物质的熔点为约232℃,具有83g/J的熔化焓。所制备的物质表现出低于
0.05%的干燥失重。在相对湿度(80%rh)下暴露24小时后,通过热重量分析来估算吸水量。观察到0.3%的吸水量。
[0237]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实施例1化合物的半富马酸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半富马酸盐:7.2、8.7、14.4、15.8、17.4、19.0、23.7;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其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7.2、8.7、10.8、14.4、15.8、17.4、17.8、19.0、20.1、23.7、27.5。
[0238]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本文图11中所示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半富马酸盐。
[0239] 苯磺酸盐:将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游离碱(0.60g;1.40mmol)在50℃下溶解于12ml丙酮中。滴加苯磺酸(0.225g;2.79mmol)在1.2ml丙酮中的溶液。在48℃下加入晶种,缓慢发生结晶。使该混悬液历经约30分钟冷却至室温。将该结晶浆液在室温下搅拌约18小时,过滤。将该盐用分成三份的6ml丙酮洗涤,然后首先在50℃/约10mbar下干燥约3小时,然后在80℃/约10mbar下干燥约16小时。该物质的熔点为约219℃,具有的熔化焓92g/J。所制备的物质表现出
0.3%的干燥失重。在相对湿度(80%rh)下暴露24小时后,通过热重量分析来估算吸水量。观察到约0.05%的吸水量。
[0240]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实施例1化合物的苯磺酸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苯磺酸盐:6.2、7.7、17.7、25.5;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其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6.2、7.7、15.2、16.7、17.1、17.7、19.8、20.2、24.9、25.2、25.5。
[0241]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本文图7中所示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苯磺酸盐。
[0242] 萘二磺酸盐:将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游离碱(0.60g;1.40mmol)和0.259g 1,5-萘二磺酸(0.70mmol)在87℃下溶解于9ml DMF中。使该澄清的溶液历经约30分钟冷却至室温。在65℃下加入晶种,缓慢发生结晶。将该混悬液在室温下搅拌约18小时,过滤。将该固体用分成两份的4ml DMF/水1∶1和分成三份的6ml水洗涤。将该盐首先在50℃/约10mbar下干燥约3小时,然后在80℃/约10mbar下干燥约16小时。该物质的熔点为约304℃,具有83g/J的熔化焓。在107℃下观察到宽的吸热现象,其可能归因于失水。所制备的物质表现出6.1%的干燥失重。在相对湿度(80%rh)下暴露24小时后,通过热重量分析来估算吸水量。观察到低于
0.05%的吸水量。
[0243]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实施例1化合物的萘二磺酸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萘二磺酸盐:6.4、9.6、13.1、15.7、16.1、26.0;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其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9.6、13.1、15.7、16.1、16.4、20.4、20.9、23.7、26.0、26.9。
[0244]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本文图12中所示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萘二磺酸盐。
[0245] 盐酸盐:将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游离碱(0.60g;1.40mmol)在55℃下溶解于12ml丙酮中。滴加盐酸37%(0.138g;1.40mmol)。迅速发生结晶。使该白色混悬液历经约30分钟冷却至室温并将其搅拌18小时。过滤后,将该固体用分成三份的6ml丙酮洗涤,然后首先在50℃/约10mbar下干燥约
3小时,然后在80℃/约10mbar下干燥约16小时。该物质在约162℃下表现出放热现象,具有-13.8J/g的焓。这种现象可归因于固体转化成更稳定的形式。然后,在约259℃下观察到吸热现象,具有99.7J/g的焓。所制备的物质表现出0.6%的干燥失重。在相对湿度(80%rh)下暴露24小时后,通过热重量分析来估算吸水量。观察到0.3%的吸水量。
[0246]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实施例1化合物的盐酸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盐酸盐:6.1、7.0、19.8、26.1;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其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
6.1、7.0、18.1、19.8、24.7、26.1、27.0、27.7。
[0247]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本文图5中所示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实施例1化合物的盐酸盐。
[0248] 本发明化合物的游离酸或游离碱形式可以分别由相应的碱加成盐或酸加成盐制得。例如,可以通过用适宜的碱(例如氢氧化铵溶液,氢氧化钠等)处理来将酸加成盐形式的本发明化合物转化成相应的游离碱。可以通过用适宜的酸(例如盐酸等)处理来将碱加成盐形式的本发明化合物转化成相应的游离酸。实施例1化合物的硝酸盐可以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制备。在本文图2中公开了其粉末X-射线衍射图。
[0249] 未被氧化形式的本发明化合物可以通过在适宜的惰性有机溶剂(例如乙腈、乙醇、二恶烷水溶液等)中,在0至80℃下用还原剂(例如,硫、二氧化硫、三苯基膦、氢化锂、硼氢化钠、三氯化磷、三溴化磷等)处理,由本发明化合物的N-氧化物来进行制备。
[0250] 本发明化合物的前体药物衍生物可以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例如,进一步的细节见Saulnier等人,(1994),Bioorganic and MedicinalChemistry Letters,第4卷,第1985页)来进行制备。例如,可以通过将未衍生化的本发明化合物与适宜的氨基甲酰化试剂(例如,1,1-酰氧基烷基氯甲酸酯、对-硝基苯基碳酸酯等)反应来制备适宜的前体药物。
[0251] 本发明化合物被保护的衍生物可以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来制备。在T.W.Greene,“有机化学中的保护基团(Protecting Groups inOrganic Chemistry)”,第3版,John Wiley and Sons,Inc.,1999A中可以找到适用于产生保护基团以及将其除去的技术的详细描述。
[0252]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本发明化合物可方便地被制备为或形成溶剂化物(例如,水合物)形式。本发明化合物的水合物可方便地通过用有机溶剂如二恶英、四氢呋喃或甲醇由含水/有机溶剂混合物重结晶来进行制备。
[0253] 可以通过将本发明化合物的外消旋混合物与光学活性拆分试剂反应形成一对非对映异构的化合物,分离该非对映异构体并回收光学纯的对映异构体来将本发明化合物制备为其单个的立体异构体形式。虽然可以用本发明化合物共价的非对映异构衍生物来进行对映异构体的拆分,但优选使用易解离的络合物(例如,结晶性的非对映异构体盐)。非对映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例如,熔点,沸点,溶解度,反应性等),因此可利用这些差异容易地进行分离。可以用色谱法对非对映异构体进行分离,或者优选地,根据溶解度差异通过分离/拆分技术来对非对映异构体进行分离。然后,用不会产生外消旋的任何实际方法,与拆分试剂一起回收光学纯的对映异构体。可以在Jean Jacques,Andre Collet,Samuel H.Wilen,“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和拆分(Enantiomers,Racemates and Resolutions)”,John WileyAnd Sons,Inc.,1981中找到适用于由其外消旋混合物拆分化合物立体异构体的技术的更详细的描述。也可以用手性色谱技术,特别是用使用手性固定相的HPLC或SFC色谱法来将本发明化合物制备为其单个的立体异构体。
[0254] 本文所附的粉末X-射线衍射光谱是用Bruker D8 Vario仪器以传递几何学,辐射CuKα(30kV,40mA)、扫描范围2°-40°(2θ值)、步时90.3s来获得的。实施例1的无定形物质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用仪器PerkinElmer DSC7在40℃/min的加热速率下进行的。
[0255] 总之,式I化合物可以用涉及如下步骤的方法来进行制备:
[0256] (a)反应流程图1-5的那些方法;和
[0257] (b)任选地将本发明化合物转化成可药用的盐;
[0258] (c)任选地将本发明化合物的盐形式转化成非盐形式;
[0259] (d)任选地将本发明化合物的未被氧化形式转化成可药用的N-氧化物;
[0260] (e)任选地将本发明化合物的N-氧化物形式转化成其未被氧化的形式;
[0261] (f)任选地将本发明化合物的单个异构体由其异构体混合物拆分出来;
[0262] (g)任选地将本发明化合物未被衍生化的形式转化成其可药用的前体药物衍生物;和
[0263] (h)任选地将本发明化合物的前体药物衍生物转化成其未被衍生化的形式。
[0264] 在对起始材料的制备没有进行特别描述的情况中,这些化合物是已知的或者可以用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或下文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方法类似的方法来进行制备。
[0265]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上面的转化反应仅仅是制备本发明化合物方法的代表,可类似地使用其它众所周知的方法。实施例
[0266] 用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非限制性举例说明,这些实施例举例说明了本发明式I化合物(实施例)的制备。
[0267] 实施例1
[0268] 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269]
[0270] 2,6-二氯-9-异丙基-9H-嘌呤(b)的合成:在室温下搅拌的同时,在2小时内向溶解于无水DMF(5.0mL)中的2,6-二氯-9H-嘌呤(a)(6.0mmol)中缓慢加入氢化钠(7.8mmol)。加入2-碘丙烷将该混合物搅拌16hr。将该混合物浓缩。将残余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用己烷/EtOAc(20∶1至3∶1)进行洗脱,从而以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1H NMR(500MHz,CDCl3):δ8.15(s,1H),4.91(m,1H),1.63(d,6H)。
[0271] 4-(2-(2-氯-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c)的合成:将2,6-二氯-9-异丙基-9H-嘌呤(1.1mmol)与溶解于i-PrOH(6ml)中的酪胺(1.16mmol)混合并将该混合物搅拌一夜。将该反应混合物浓缩,将残余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用己烷/EtOAc(5∶1至1∶2)进行洗脱,从而以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1H NMR(500MHz,CDCl3):δ9.21(br,1H),8.49(s,1H),7.80(s,1H),7.10(d,2H),6.73(d,2H),4.87(m,1H),
4.03(t,2H),3.01(t,2H),1.68(d,6H);HRMS(EI)C16H18ClN5O(M+H+)的计算值:332.1273,实测值:332.1278。
[0272] 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d)的合成:向一个火焰干燥的Schlenk烧瓶中装入4-(2-(2-氯-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0.62mmol)、硫茚-3-硼酸(0.94mmol)、pd2(dba)3(0.062mmol)、Cs2CO3(1.25mmol)和氯化1,3-二(2,4,6-三甲基苯基)咪唑 (0.125mmol)。将该烧瓶抽真空,用N2回填并加入无水1,4-二恶烷(2mL)。将该烧瓶密封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80℃下搅拌24小时。将该反应混合物浓缩并直接用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用己烷/EtOAc(20∶1至1∶4)进行洗脱,从而以淡黄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0273] 或者,实施例1的合成可如下那样进行:
[0274] 2-(苯并[b]噻吩-3-基)-6-氯-9-异丙基-9H-嘌呤(b)的合成:向一个圆底烧瓶中装入6-氯-2-碘-9-异丙基-9H-嘌呤(实施例15c制得的,3.31g,0.0103mol)、苯并[b]噻吩-3-基硼酸(2.74g,0.0154mol)和四(三苯基膦)钯(0)(1.19g,0.0103mol)。向该混合物中加入甲苯(80ml)、乙醇(25ml)和碳酸钠水溶液(2M,21ml)。将该烧瓶密封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90℃下搅拌1h。向冷却了的混合物中加入水,将其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级分合并,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残余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用20至50%EtOAc的己烷溶液进行洗脱,从而以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将其用1∶1的甲醇/水重结晶。1H NMR(400MHz,DMSO-d6):δ = 9.15(d,1H),8.85(s,2H),8.17(d,1H),7.62(t,1H),7.53(t,1H),5.06(m,1H),1.71(d,6H);MS m/z 329.0(M+1)。
[0275] 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c)的合成:在一根压力管中,将2-(苯并[b]噻吩-3-基)-6-氯-9-异丙基-9H-嘌呤(2.2g,0.0067mol)混悬于无水2-丙醇(70mL)中。加入酪胺(1.01g,0.0074mol)。将该管密封并在85℃下加热16hr。再加入一些酪胺(0.50g,0.0037mol)并将该混合物在85℃下加热48hr。将该反应浓缩。向残余物中加入碳酸氢钠水溶液,将其用EtOAc萃取。将所合并的有机提取物用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将残余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用50至85%EtOAc的己烷溶液进行洗脱得到固体。将该固体用甲醇研磨,从而以米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0276] 或者,实施例1的合成可如下那样进行:
[0277] 2,6-二氯-9-异丙基-9H-嘌呤(b)的合成:在10℃下,在搅拌的情况下,历经1hr,向溶解于无水DMF(5.0L)中的2,6-二氯-9H-嘌呤(a)(998g,5.28mol)中加入氢化钠(60%分散体,254g,6.35mol)。加入2-碘丙烷(1595g)并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24hr。
加入水(5.0L),收集所得固体沉淀并用水(500ml)和庚烷(2x2.5L)洗涤。将该粗品固体用乙酸异丙酯(2.1L)结晶,从而以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0278] 4-(2-(2-氯-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c)的合成:在50℃下,将2,6-二氯-9-异丙基-9H-嘌呤(500g)分批加入到搅拌中的酪胺(593g)、三乙胺(262g)和i-PrOH(5.0L)的混合物中。将该混合物在该温度下搅拌4hr,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浓缩。向残余物中加入乙酸异丙酯(6.0L)并用20%柠檬酸溶液(2.0L)和水(2.0L)洗涤。将有机层浓缩至干燥,然后加入乙醇(2.0L)并再次将其浓缩至干燥。将该粗品固体用乙醇(3.2L)结晶,从而以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0279] 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d)的合成:将4-(2-(2-氯-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950g)、硫茚-3-硼酸(561g)、二氯二(三苯基膦)钯(II)(10.1g)、碳酸钾(791g)、水(3.25L)和DMA(3.25L)的混合物在氮气气氛下搅拌10min。然后,将该进行着搅拌的混合物在70℃下加热14h。加入乙酸乙酯(6.5L)和水(3.25L),将该混合物在50℃下用硅藻土(125g)过滤,用乙酸乙酯(1.0L)清洗。进行层分离,将水层在50℃下再用乙酸乙酯(7.5L)萃取。将所合并的有机层用水洗涤(3x2.5L),然后蒸馏以除去约2.5L的溶剂。加入四氢呋喃(2.5L)和与硫代硅胶结合的二氧化硅(200g)。将该混合物在70℃下搅拌16hr,然后过滤,用乙酸乙酯(1.0L)洗涤滤垫。在大气压下将所合并的滤液浓缩至约5L的体积,然后使该混合物冷却。收集所得固体并用乙酸乙酯洗涤(2x1.0L),从而得到标题化合物。
[0280] 可以用甲苯/乙醇混合物将实施例1的化合物重结晶并在室温下用NaHCO3水溶液对其进行洗涤。
[0281]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晶形A的实施例1的化合物,其中晶型A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12.1、16.9、18.9、21.3;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其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12.1、15.9、16.9、17.3、18.9、21.3、22.1、23.6、24.4、27.3。
[0282]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如下粉末X-射线衍射峰(2-θ°角)的固体形式A的实施例1的化合物:9.0、12.1、13.0、13.1、13.6、14.4、14.7、15.1、15.9、16.9、17.3、17.7、18.0、18.9、19.0、20.1、21.3、22.1、22.3、22.6、22.8、23.4、23.6、24.4、25.3、
26.3、26.5、27.3、27.8、28.2、29.5、29.7、30.4、30.7、31.0、31.4、32.2、32.8、33.3、34.3、
35.5、36.4、37.5、38.4、39.0、39.4。
[0283] 本文图1中表示了实施例1化合物,晶型A的粉末X-射线衍射峰。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坩埚中,通过将该化合物加热至熔化和退火/冷却,来制备实施例1化合物的无定形物质。在该冷却循环中,可观察到玻璃转化,但是在再加热循环中,玻璃转化在70-75℃下更具特征。在本文的图13中表示了其DSC图。
[0284] 实施例15
[0285] 4-(2-(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286]
[0287] 2-氨基-6-氯-9-异丙基-9H-嘌呤(b)的合成:在室温下,将氢化钠(1.5g60%位于矿物油中的分散体,38mmol)历经10min分批加入到进行着搅拌的2-氨基-6-氯-9H-嘌呤(5.34g,31.5mmol)在无水DMF(50mL)中的混悬液中。在45min后,将该混合物在浴上冷却,然后加入2-碘丙烷。除去冷却浴并使该进行着搅拌的混合物历经16h升温到室温。将该混合物在冰上冷却,然后加入水。将该混合物浓缩,将残余物用热乙酸乙酯处理。将冷却了的混合物过滤并将滤液浓缩。将残余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用0至50%EtOAc
1
的己烷溶液进行洗脱,从而以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H NMR(400MHz,CDCl3)δ7.83(s,
1H),5.17(s,2H),4.71-4.66(m,1H),1.57(d,6H)。MS m/z 212.1(M+1)。
[0288] 6-氯-2-碘-9-异丙基-9H-嘌呤(c)的合成:在室温下,将6-氯-9-异丙基-9H-嘌呤-2-胺(2.68g,12.7mmol)溶解于THF(64mL)中。加入碘(1.61g,6.25mmol)、CH2I2(10.6ml)和CuI(1.27g,6.66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5min。加入亚硝酸异戊酯(5.33mL)。将该反应混合物回流45min,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并将该混合物用EtOAc萃取三次。将所合并的有机相用盐水洗涤,用MgSO4干燥,浓缩。将残余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用0至30%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进行洗脱,从而以固体形
1
式得到标题化合物。H NMR(400MHz,CDCl3)δ8.09(s,1H),4.95-4.88(m,1H),1.65(d,6H)。
MS m/z 323.0(M+1)。
[0289] 6-氯-2-(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d)的合成:向一个圆底烧瓶中装入6-氯-2-碘-9-异丙基-9H-嘌呤(1.2g,3.7mmol)、吡啶-3-硼酸1,3-丙二醇环酯(0.91g,
5.6mmol)和四(三苯基膦)钯(0)(430mg,0.37mmol)。向该混合物中加入甲苯(60ml)、乙醇(6ml)和碳酸钠水溶液(2M,15ml)。将该烧瓶密封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80℃下搅拌
4h。向冷却了的混合物中加入水,将其用乙酸乙酯萃取(50mlx3)。将有机级分合并,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残余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用30至70%EtOAc的己烷溶液进行洗
1
脱,从而以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H NMR(400MHz,CD3OD)δ9.60(d,1H),8.90-8.87(m,
1H),8.68(s,1H),8.67(d,1H),7.63-7.60(m,1H),5.12-5.05(m,1H),1.74(d,6H)。MS m/z
274.1(M+1)。
[0290] 4-(2-(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e)的合成:在一根压力管中,将6-氯-9-异丙基-2-(吡啶-3-基)-9H-嘌呤(300mg,1.1mmol)混悬于无水2-丙醇(40mL)中。加入酪胺(300mg,2.2mmol)。将该管密封并将其加热至85℃达
16hr。将该反应浓缩并将残余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用0至70%EtOAc的己烷溶液进行洗脱,从而以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0291] 实施例123
[0292] 4-(2-(9-异丙基-2-(2-甲基-1H-咪唑-1-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293]
[0294] 向一根微波反应管中装入4-(2-(2-氯-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30mg,0.091mmol)、2-甲基-1H-咪唑(59mg,0.73mmol)和0.5mlNMP。将该密封的管在微波辐射下在240℃下加热2hr。将该反应混合物用反相HPLC进行纯化(C18柱,用ACN-H2O0.05%TFA进行洗脱),从而以米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0295] 实施例128
[0296] 4-(2-(2-(5-氯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297]
[0298] 4-(2-(2-碘-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b)的合成:将6-氯-2-碘-9-异丙基-9H-嘌呤(a)(1.0g,3.1mmol)、酪胺(0.64g,4.65mmol)、三乙胺(0.63g,6.2mmol)和2-丙醇(30mL)的混合物在85℃下加热2hr。将该反应混合物浓缩并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将该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50mlx3)。将所合并的有机层用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将残余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用25至75%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作为洗脱剂),从而以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MS m/z 424.1(M+1)。
[0299] 4-(2-(2-(5-氯吡啶-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c)的合成:遵循实施例15d的操作,使4-(2-(2-碘-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b)与5-氯吡啶-3-基硼酸进行反应。将该粗品用反相HPLC进行纯化(C18柱,用ACN-H2O 0.05%TFA进行洗脱),从而以米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0300] 实施例134
[0301] 4-(2-(6-(5-氟吡啶-3-基)-1-异丙基-1H-吡唑并[3,4-d]嘧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
[0302]
[0303] 4-(2-(6-氯-1-异丙基-1H-吡唑并[3,4-d]嘧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b)的合成:遵循实施例128b的操作,使4,6-二氯-1-异丙基-1H-吡唑并[3,4-d]嘧啶(US3399196)(a)(0.184g,0.795mmol)与酪胺进行反应。将该残余物粗品用硅胶色谱进行纯化(用25至75%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作为洗脱剂),从而以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MS m/z 332.1(M+1)。
[0304] 4-(2-(6-(5-氟吡啶-3-基)-1-异丙基-1H-吡唑并[3,4-d]嘧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c)的合成:遵循实施例15d的操作,使4-(2-(6-氯-1-异丙基-1H-吡唑并[3,4-d]嘧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b)与5-氟吡啶-3-基硼酸进行反应。将该残余物粗品用反相HPLC进行纯化(C18柱,用ACN-H2O 0.05%TFA进行洗脱),从而以米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0305] 实施例141
[0306] 4-(2-(2-(5-氟吡啶-3-基)-7-异丙基-7H-吡咯并[2,3-d]嘧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
[0307]
[0308] 2,4-二氯-7-异丙基-7H-吡咯并[2,3-d]嘧啶(b)的合成:遵循实施例15b的操作,使2,4-二氯-7H-吡咯并[2,3-d]嘧啶(0.5g,2.67mmol)与2-碘丙烷进行反应。将该残余物粗品用硅胶色谱进行纯化(用15至25%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作为洗脱剂),从而以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MS m/z 230.2(M+1)。
[0309] 4-(2-(2-氯-7-异丙基-7H-吡咯并[2,3-d]嘧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c)的合成:遵循实施例128b的操作,使2,4-二氯-7-异丙基-7H-吡咯并[2,3-d]嘧啶(b)(0.278g,1.21mmol)与酪胺进行反应。将该残余物粗品用硅胶色谱进行纯化(用25至75%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作为洗脱剂),从而以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MS m/z 331.1(M+1)。
[0310] 4-(2-(2-(5-氟吡啶-3-基)-7-异丙基-7H-吡咯并[2,3-d]嘧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d)的合成:遵循实施例15d的操作,使4-(2-(2-氯-7-异丙基-7H-吡咯并[2,3-d]嘧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20mg,0.06mmol)与5-氟吡啶-3-基硼酸进行反应。将该残余物粗品用反相HPLC进行纯化(C18柱,用ACN-H2O0.05%TFA进行洗脱),从而以米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0311] 实施例153
[0312] (R)-4-(2-(2-(苯并[b]噻吩-3-基)-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
[0313]
[0314] (R)-2,6-二氯-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b)的合成:在-78℃下,将5,7-2,6-二氯-9H-嘌呤(400mg,2.12mmol)、(S)-四氢呋喃-3-醇(88mg,2.5mmol)和三苯基膦(1.0g,3.8mmol)在无水THF(30mL)中的溶液用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856mg,4.23mmol)进行处理。使该反应加温至室温并将其搅拌16hr。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并将该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将有机层合并,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残余物用硅胶色谱进行纯化(用10至80%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作为洗脱剂),从而得到一种白色固体,其由被三苯基膦氧化物污染的标题化合物组成。MS m/z 258.0(M+1)。
[0315] (R)-4-(2-(2-氯-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c)的合成:遵循实施例128b的操作,使(R)-2,6-二氯-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b)和酪胺进行反应。将该粗品反应混合物用反相制备HPLC进行纯化。MS m/z 360.1(M+1)。
[0316] (R)-4-(2-(2-(苯并[b]噻吩-3-基)-9-(四氢呋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的合成:遵循实施例15d的操作,使(R)-4-(2-(2-氯-9-(四氢呋
喃-3-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c)与苯并[b]噻吩-3-基硼酸(22.3mg,
0.125mmol)进行反应。将该残余物粗品用反相制备HPLC进行纯化,从而以米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0317] 实施例157
[0318] 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9-基)丙-1-醇
[0319]
[0320] 2-(2,6-二氯-9H-嘌呤-9-基)丙酸甲酯(b)的合成:将2,6-二氯-9H-嘌呤(5.0g,26.5mmol)、2-溴代丙酸甲酯(5.3g,31.7mmol)和碳酸钾(11.0g,79.4mmol)在无水DMF(100mL)中的混合物在100℃下加热15h。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并将该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150mlX3)。将有机层合并,用盐水洗涤,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残余物用硅胶色谱进行纯化(用10至80%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作为洗脱剂),从而以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MS m/z 275.0(M+1)。
[0321] 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氯-9H-嘌呤-9-基)丙酸甲酯(c)的合成:将2-(2,6-二氯-9H-嘌呤-9-基)丙酸甲酯(b)(600mg,2.2mmol)、色胺(420mg,
2.6mmol)和2-丙醇(30mL)的混合物在85℃下在一根密封管中加热16h。将该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浓缩。将残余物用硅胶色谱进行纯化(用10至80%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作为洗脱剂),从而以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MS m/z 360.1(M+1)。
[0322] 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9-基)丙酸甲酯(d)的合成:向一根150ml的压力管中装入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氯-9H-嘌呤-9-基)丙酸甲酯(c)(300mg,0.75mmol)、5-氟吡啶-3-基硼酸(159mg,1.1mmol)、四(三苯基膦)-钯(0)(87mg,0.075mmol)、K3PO4(638mg,3.0mmol)和无水二恶烷(15mL)。将该压力管用氮气净化,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在130℃下在搅拌的情况下加热6h。
向冷却了的该混合物中加入水,将该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50mlx3)。将所合并的有机层用盐水洗涤,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残余物用硅胶色谱进行纯化(用10至80%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作为洗脱剂),从而得到被少量三苯基膦氧化物污染的标题化合物。MS m/z 460.1(M+1)。
[0323] 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9-基)丙-1-醇的合成:将氢化铝锂(230mg,6.1mmol)分批加入到0℃的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9-基)丙酸甲酯(282mg,0.61mmol)在无水THF(15mL)中的溶液中。使该进行着搅拌的反应混合物历经2h加温至室温,然后小心加入水。将该混合物用EtOAc进行萃取(50mlx3)。将有机级分合并,用盐水洗涤,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残余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0至5%溶剂B的二氯甲烷溶剂;溶剂B=2M氨的甲醇溶液),从而得到部分纯化的标题产物。将其进一步用制备TLC进行纯化(5%溶剂B的二氯甲烷溶液),从而以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0324] 实施例157R&157S
[0325] (R)-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9-基)丙-1-醇&
[0326] (S)-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9-基)丙-1-醇
[0327]
[0328] 用使用21x250mm Lux-Cellulose-2(Phenomenex)手性柱的制备手性HPLC将(R/S)-(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9-基)丙-1-醇分离成其单个的对映异构体。制备3mg/ml的外消旋体在甲醇中的溶液并每次注射0.5ml溶液将其负载到所述的柱上。用85/7.5/7.5己烷/乙醇/甲醇以20mL/min的流速对该柱洗脱25min。分别在20min和22.5min洗脱下峰1和2。分析色谱是在4.6x100mm Lux_Cellulose-2(Phenomenex)手性柱上进行的,用90/5/5己烷/乙醇/甲醇以1mL/min的速率洗脱20min。分别在17.45和18.14min洗脱下峰1和2。
[0329] 实施例157R
[0330] (R)-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9-基)丙-1-醇
[0331]
[0332] (R)-N-(2-(1H-吲哚-3-基)乙基)-9-(1-(苄氧基)丙-2-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6-胺(b)的合成:依次遵循实施例153b(用2,6-二氯-9H-嘌呤
和(S)-1-(苄氧基)丙-2-醇作为反应物)、实施例153c(用色胺作为反应物)和实施例
153d(用5-氟吡啶-3-基硼酸作为反应物)的操作,得到标题化合物。
[0333] (R)-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9-基)丙-1-醇(c)的 合成:在-78℃ 下,将(R)-N-(2-(1H-吲哚-3-基 )乙
基)-9-(1-(苄氧基)丙-2-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6-胺(b)(0.15g,
0.29mmol)在DCM(10ml)中的溶液用位于DCM(10ml)中的BCl3(1M,2.9ml,2.9mmol)处理
2hr。加入1N氢氧化钠水溶液,将该混合物用DCM萃取。将所合并的有机提取物用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并将残余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纯化(用5%MeOH的DCM溶液作为洗脱剂),从而得到标题化合物。MS m/z432.2(M+1)。
[0334] 实施例157S
[0335] (S)-2-(6-(2-(1H-吲哚-3-基)乙基氨基)-2-(5-氟吡啶-3-基)-9H-嘌呤-9-基)丙-1-醇
[0336]
[0337] 遵循实施例157R的操作,但是用(R)-1-(苄氧基)丙-2-醇代替(S)-1-(苄氧基)丙-2-醇,制得标题化合物。MS m/z 432.2(M+1)。
[0338] 实施例161
[0339] 4-(2-(6-(5-氟吡啶-3-基)-1-异丙基-1H-咪唑并[4,5-c]吡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
[0340]
[0341] 4,6-二氯-1-异丙基-1H-咪唑并[4,5-c]吡啶(b)的合成:遵循实施例15b的操作,使4,6-二氯-1H-咪唑并[4,5-c]吡啶(J.Het.Chem.1965,196-201)(0.19g,1.0mmol)与2-碘丙烷进行反应。将残余物用硅胶色谱进行纯化(用25至35%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作为洗脱剂),从而以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MS m/z 230.2(M+1)。
[0342] 4-(2-(6-氯-1-异丙基-1H-咪唑并[4,5-c]吡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c)的合成:将4,6-二氯-1-异丙基-1H-咪唑并[4,5-c]吡啶(b)(40mg,0.17mmol)、酪胺(120mg,0.86mmol)和2-丁醇(2mL)的混合物在微波辐射下在140℃下加热8hr。将该混合物浓缩并将残余物用反相HPLC进行纯化(C18柱,用ACN-H2O 0.05%TFA进行洗脱),从而以米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MS m/z 331.1(M+1)。
[0343] 4-(2-(6-(5-氟吡啶-3-基)-1-异丙基-1H-咪唑并[4,5-c]吡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d)的合成:向一个5ml的微波反应小瓶中装入4-(2-(6-氯-1-异丙基-1H-咪唑并[4,5-c]吡啶-4-基氨基)乙基)苯酚(c)(17mg,0.051mmol)、5-氟吡啶-3-基硼酸(72mg,0.51mmol)和四(三苯基膦)钯(0)(36mg,0.031mmol)。向该混合物中加入甲苯(1ml)、乙醇(0.5ml)和碳酸钠水溶液(2M,0.5ml)。将该小瓶密封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140℃下在微波辐射下搅拌2小时。向冷却了的该混合物中加入水,将其用乙酸乙酯萃取(5mlx3)。将有机级分合并,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残余物用反相HPLC进行纯化(C18柱,用ACN-H2O 0.05%TFA进行洗脱),从而以米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0344] 实施例177
[0345] 4-(2-(5-(5-氟吡啶-3-基)-3-异丙基-3H-咪唑并[4,5-b]吡啶-7-基氨基)乙基)苯酚
[0346]
[0347] 5,7-二氯-3-异丙基-3H-咪唑并[4,5-b]吡啶(b)的合成:遵循实施例15b的操作,使5,7-二氯-3H-咪唑并[4,5-b]吡啶(J.Med.Chem.,2007,50,828-834)(0.118g,0.624mmol)与2-碘丙烷进行反应。将该粗品混合物用硅胶色谱进行纯化(用25至35%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作为洗脱剂),从而以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占多数)和异构产物的混合物。MS m/z 230.2(M+1)。
[0348] 4-(2-(5-氯-3-异丙基-3H-咪唑并[4,5-b]吡啶-7-基氨基)乙基)苯酚(c)的合成:将含有5,7-二氯-3-异丙基-3H-咪唑并[4,5-b]吡啶(b)(40mg,0.17mmol)、酪胺(120mg,0.87mmol)和2-丙醇(2mL)的混合物在密封小瓶中在140℃下加热72hr。将该混合物浓缩并将残余物用制备型TLC进行纯化(1∶2己烷/乙酸乙酯洗脱剂),从而以米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MSm/z 331.1(M+1)。
[0349] 4-(2-(5-(5-氟吡啶-3-基)-3-异丙基-3H-咪唑并[4,5-b]吡啶-7-基氨基)乙基)苯酚(d)的合成:遵循实施例161d的操作,使4-(2-(5-氯-3-异丙基-3H-咪唑并[4,5-b]吡啶-7-基氨基)乙基)苯酚(c)(15mg,0.047mmol)与5-氟吡啶-3-基硼酸进行反应。将该残余物粗品用制备型TLC进行纯化(1∶1己烷/乙酸乙酯洗脱剂),从而以米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0350] 通过重复上面实施例中所述的操作,使用适宜的起始材料,得到如表1中鉴定的下面的式I化合物。
[0351] 表1
[0352]
[0353]
[0354]
[0355]
[0356]
[0357]
[0358]
[0359]
[0360]
[0361]
[0362]
[0363]
[0364]
[0365]
[0366]
[0367]
[0368]
[0369]
[0370]
[0371]
[0372]
[0373]
[0374]
[0375]
[0376]
[0377]
[0378]
[0379]
[0380]
[0381]
[0382]
[0383]
[0384]
[0385]
[0386] 如下面实施例中所述,还制备了与本发明化合物有关的亲合探针化合物。
[0387] 实施例210
[0388] 3-(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吲哚-5-基6-(5-((3aS,4S,6aR)-2-氧代六氢-1H-噻吩并[3,4-d]咪唑-4-基)戊酰氨基)己酸酯
[0389]
[0390] 3-(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吲哚-5-基6-氨基己酸酯(e)的合成:向3-(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吲哚-5-基6-(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己酸酯(a)(80mg,0.117mmol)在DCM(20ml)中的溶液中加入TFA(5ml)。将该反应在室温下搅拌3hr。将其浓缩。加入碳酸钠水溶液并将该混合物用DCM进行萃取。将有机级分合并,用硫酸钠干燥,浓缩,从而得到油状物形式的产物。MS m/z 582.2(M+1)。
[0391] 3-(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吲哚-5-基6-(5-((3aS,4S,6aR)-2-氧代六氢-1H-噻吩并[3,4-d]咪唑-4-基)戊酰氨基)己酸酯的合成:向(+)-生物素(35mg,0.14mmol)和Et3N(36mg,0.35mmol)在DMF(1ml)中的溶液中加入HATU(90mg,0.24mmol)。将该混合物搅拌10min,然后将其加入到(3-(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吲哚-5-基6-氨基己酸酯(b)(68mg,0.12mmol)在DMF(1ml)中的溶液中。将该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hr,然后将其浓缩。将残余物用反相HPLC进行纯化(C18柱,用MeOH-H2O 0.05%TFA进行洗脱),从而以米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实施例210在所述%CD34+试验中表现出2.1μM的EC50值。
[0392] 实施例211
[0393] 3-(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吲哚-5-基6-(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己酸酯
[0394]
[0395] 2-(苯并[b]噻吩-3-基)-6-氯-9-异丙基-9H-嘌呤(b)的合成:遵循实施例15d的操作,使6-氯-2-碘-9-异丙基-9H-嘌呤(3.31g,0.0103mol)与苯并[b]噻吩-3-基硼酸进行反应。将该粗品用硅胶色谱进行纯化(用20至50%乙酸乙酯的己烷溶液进行洗脱),从而以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MS m/z329.0(M+1)。1H NMR(400MHz,DMSO-d6):δ=9.15(d,1H),8.85(s,2H),8.17(d,1H),7.62(t,1H),7.53(t,1H),5.06(m,1H),1.71(d,6H)。
[0396] 3-(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吲哚-5-醇(c)的合成:遵循实施例15e的操作,使2-(苯并[b]噻吩-3-基)-6-氯-9-异丙基-9H-嘌呤(b)(80mg,0.243mmol)与血清素进行反应。将该反应混合物浓缩,然后加入碳酸氢钠水溶液。将该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将有机级分合并,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残余物用硅胶色谱进行纯化(0至5%MeOH的DCM溶液洗脱),从而以米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MS m/z 469.2(M+1)。
[0397] 3-(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吲哚-5-基6-(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己酸酯(d)的合成:向3-(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1H-吲哚-5-醇(55.5mg,0.119mmol)和
6-(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己酸(30mg,0.113mmol)在DMF(3ml)中的溶液中加入Et3N(24mg,
0.237mmol)和HATU(90mg,0.237mmol)。将该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6hr,然后将其浓缩。加入水并将该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将有机级分合并,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将残余物用硅胶色谱进行纯化(0至5%MeOH的DCM溶液洗脱),从而以米白色固体形式得到标题化合物。
[0398] 使用适宜的起始材料,通过重复上面实施例中所述的操作,得到如下面表2中鉴定的亲合探针:
[0399] 表2
[0400]
[0401]
[0402]
[0403] 试验
[0404] 用下面的试验来评估本发明化合物促进造血干细胞(HSC)扩增的活性。
[0405] 对初级成人CD34+人造血干细胞(HSC)进行培养和筛选以确定促进HSC扩增的本发明化合物。就是否存在所需表型(CD34表达)对细胞进行分析。本发明化合物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促进了HSC扩增。
[0406] 培养基:StemSpan SFEM培养基是补加有下面的人重组细胞因子、基质(DMSO)或本发明化合物的无血清培养基(StemCell Technologies,Vancouver,BC):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6、Flt-3配体和干细胞因子(全部得自R&D Systems,Minneapolis,MN),这些细胞因子的终浓度均为50ng/mL。
[0407] 人细胞培养:得自正常供体的新鲜的人leukophoresed G-CSF动员的外周血、得+ +自成人骨髓的CD34 细胞和低温保存的人脐带血CD34 细胞购自AllCells(Berkeley,CA)。
用磁力细胞分拣(MACS,Direct CD34Progenitor Cell Isolation Kit,Miltenyi Biotec,+
Bergisch Gladbach,Germany)由leukophoresed G-CSF动员的外周血富集人CD34 细胞+
并将其低温保存。用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查,CD34 细胞的纯度高于90%。在解冻后,用台盼蓝排除法检测到的细胞活力高于70%。将解冻了的细胞离心并重新混悬于StemSpan
4
培养基中,然后将其等分并立即进行培养。将细胞以10 个细胞/mL的数量涂到384孔板(Greiner Bio-one,Monroe,NorthCarolina)中达7天,每孔50μL培养基。每隔7天,将
4 5
细胞转移到更大孔板中并加入新鲜培养基以将细胞密度保持在10 至5×10 个细胞/mL之
2
间。将细胞在37℃下,在5%CO2中培养。为了移植,将细胞在75cm 烧瓶中培养,然后将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在21天后,与基质相比,在1微摩尔的浓度下,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化合物1,表1;实施例1)、
4-(2-(2-(苯并[b]噻吩-3-基)-9-仲-丁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化合
物2,表1)和N-(2-(1H-吲哚-3-基)乙基)-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 + -
呤-6-胺(化合物9,表1)使得自1000mPB CD34HSC的CD34CD45RA 细胞的数目产生了大于10倍的增加。以剂量响应形式(1nM至10μM)对本发明化合物进行分析以确定在50%的细胞中产生所需作用的有效浓度(EC50)。本发明化合物增加了CD34+细胞的总数和/或百分比,具有低于10μM的EC50。结果如上面表1和实施例中所示。
[0408] 培养基中集落形成单位(CFU-C)试验:以每mL脐带血5周和mPB 3周培养物1000个细胞和每mL CB 3周和mPB 1周培养物100个细胞的数量将单核细胞加入到MethoCult SF H4436,无血清甲基纤维素培养基中,该培养基在Iscove’s MDM中含有甲基纤维素、牛血清白蛋白、2-巯基乙醇、L-谷氨酰胺、人转蛋白(离子饱和的)、重组人胰岛素和重组人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GM-CSF、IL-3、IL-6、G-CSF和促血细胞生成素(StemCellTechnologies)。给MethoCult补加下面的人重组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和Flt-3配体(R&D Systems),终浓度均为50ng/mL。在搅拌后,将该混合物分配到三个35-mm的培养皿中。将该培养皿在37℃下,在含有5%CO2的潮湿空气中培养14天。在该培养期的终点,在40X放大率下,在倒置显微镜下对骨髓和红细胞系统的集落进行计数。如下那样计算该扩增培养物的CFU-C含量:每三个培养皿的得分集落的数目×总单核细胞数/输入细胞数。最多一周,通过用每毫升细胞的数目乘以培养物体积来测定总单核细胞。从第1周开始,也考虑传代的数目。在mPB CD34+细胞培养21天后,与基质相比,用浓度为1微摩尔的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化
合物1,表1;实施例1)处理的培养物在成集落细胞数方面产生了大于10倍的增加。与对照相比,使用得自第5周培养物的用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
3
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化合物1,表1;实施例1)以1微摩尔的浓度处理的1x10 个CBCD34+细胞时,其在集落形成单位方面表现出>10倍的增加。用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化合物1,表1;实施例1)处理的细胞产生了更混杂的集落,在红细胞集落方面具有>10倍的增加,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方面具有>10倍的增加,并且在巨噬细胞集落方面具有>10倍的增加。用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化合物1,表1;实施
例1)处理的细胞也产生了混杂的粒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在得自未处理培养物的集落中没有观察到这些集落。
[0409] 鹅卵石区形成细胞(CAFC)试验:将FBMD-1基质细胞供养在25-cm2烧瓶中并在1/3融合后用胰蛋白酶对其进行处理。由于这种未被转化的细胞系会发生老化,因此在后期逐渐丧失了其支持CAFC细胞生长的潜能,所以所用的所有饲养细胞都低于20代。为了支持
3
96-孔板中的CAFC生长,每孔接种1×10 个基质细胞。在含5%CO2的潮湿空气中,在37℃下,将该培养物维持在补加了10%胎牛血清(FCS)、2.5%马血清(HS)、1%L-谷氨酰胺、1%-5
青霉素-链霉素和1×10 M氢化可的松的Iscove’s培养基中。在间质层达到融合后,将它+
们用已经用基质或本发明化合物培养了5天的CD34HSC进行接种。以8次系列1∶3稀释(从25,000个细胞/孔开始)加入MNC,每个细胞剂量10个孔。在第4周,测定间质层下具有至少一个有至少五个细胞的黑暗期(phase-dark)造血克隆(鹅卵石区域)的孔的稀释物。在1微摩尔的测试浓度下,在培养5天后,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
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化合物1,表1;实施例1)在得自mPBCD34HSC的
鹅卵石区形成细胞的数目方面激发产生的增加比仅用DMSO处理的对照培养物高2倍。
[0410] 表面抗原分析:将细胞用染色培养基(含有FBS(2%)和EDTA(2mM)的Hanks缓冲盐溶液)洗涤并用所示初级轭合抗体对其进行染色(4℃下30分钟)。用之前所述的缓冲液对细胞进行洗涤并用BD LSR II流式细胞器(Becton Dickinson,San Jose,CA)对其进行分析。用488-nm氩气和633-nmHeNe激光束作为激发光源,以最多1000个细胞/秒4
的速率使细胞流通。用对数扩增测量10 个细胞的发射并用FlowJo软件(TreeStar Inc.Ashland,OR)对其进行分析。使用用初级轭合的同类型对照抗体染色的细胞来测定背景荧光。
[0411] CD34+细胞亚型的测定:由细胞培养物的等分试样测定CD34+细胞亚型的百分比。将细胞用APC抗-Thy1.1、PerCP抗-CD34、PECy7抗CD45RA、FITC抗CD38和PE抗-CD133+ + + - + - + - + +
抗体染色以测定CD34Thy1.1、CD34CD45RA、CD34CD38、CD133CD38 和CD34CD133 细胞。
CD34、CD38、Thy1.1和CD45RA的抗体购自Becton Dickinson,CD133的抗体购自Miltenyi Biotec。这些亚型的FACS分析结果是以总种群的百分比形式给出的。培养物中各细胞群的绝对数是由细胞的总数乘以各种群的百分比来进行计算的。用CB CD34+细胞开始,在5周后,用1微摩尔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
基)苯酚(化合物1,表1;实施例1)处理的细胞的培养物中的细胞总数平均比对照培养物高2倍。更重要的是,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
乙基)苯酚(化合物1,表1;实施例1)培养的细胞的>50%是CD34,相比而言,基质培养+ +
的细胞中的CD34 <10%,其比对照的CD34 细胞扩增高10倍,比输入细胞的扩增高10,000倍。此外,存在1微摩尔的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 + -
氨基)乙基)苯酚(化合物1,表1;实施例1)同时增加了CD34 亚群——CD34CD45RA、+ - + - + +
CD34CD38、CD133CD38 和CD34CD133 的百分比和总数,使得各亚型产生了高于30倍的净扩增。
[0412] 人CD34+细胞向NOD.CB17-Prkdcscid小鼠(NOD/SCID)的移植:为了对CD34+细胞+及所培养的其后代的体内种群恢复能力进行评估,将未进行培养的CD34 细胞或用基质或+
试验化合物培养4天(mPB)或21天(CB)后的培养CD34 细胞的后代通过眼眶后途径静脉内注射到用亚致死量进行了辐射(3.0Gy)的8至10周大的NOD/SCID(对于mPB HSC实验而言)或NOD/SCIDgc-/-(对于CB HSC实验而言)小鼠体内。为了对移植物移入进行监测,每周眼眶后取血并用红细胞溶解溶液(Qiagen,Valencia,CA)对其进行处理以除去红+
细胞,用染色培养基洗涤,用流式细胞计量术进行分析。通过探测血液中的抗-人CD45 细胞来测量移植物移入。在移植10周后,将小鼠处死;由肱骨和胫骨收集BM。将BM细胞用染色培养基洗涤并用抗人抗体染色。在培养后,如之前所述,将该混悬液用红细胞溶解溶液(Qiagen,Valencia,CA)处理以除去红细胞,用染色培养基洗涤,用流式细胞计量术分析。
在移植物移入10周后,得自用1微摩尔浓度的4-(2-(2-(苯并[b]噻吩-3-基)-9-异丙基-9H-嘌呤-6-基氨基)乙基)苯酚(化合物1,表1;实施例1)培养的mPB和CB的HSC
在人细胞百分比方面产生了统计学显著的增加。
[0413] 目标鉴定
[0414] 为了确定本发明化合物扩增未分化状态HSC的机理,分析用实施例1和活性稍低(~20倍)的实施例1的类似物(2-(苯并[b]噻吩-3-基)-N-(3-(3,5-二甲基-1H-吡+
唑-4-基)丙基)-9-异丙基-9H-嘌呤-6-胺)处理24小时的mPB-派生的CD34 细胞的
全基因组转录特性。在用实施例1处理时,在所分析的>50,000个探针组中,仅有5个基因被上调超过3倍,无活性类似物也对大多数基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诱导。此外,用1μM实施例1处理时,5个基因的下调>70%。用无活性类似物处理时,所有基因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被下调并且没有任何一种受到显著影响。实施例1处理抑制最高的两种基因(细胞色素P450 1B1[CYP1B1]和芳香烃受体抑制因子[AHRR])受芳香烃受体(AHR)转录调节。因此,本发明化合物可作为AHR信号转导的拮抗剂。
[0415] 用qPCR进一步测定了实施例1化合物阻断mPB-派生的CD34+细胞中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恶英(TCDD,二恶英)介导的CYP1B1 mRNA表达的能力。用TCDD(3nM)处理使得CYP1B1 mRNA水平比基质对照(0.01%甲苯)增加了4.5倍。实施例1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了这种增加,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可拮抗AHR信号转导。为了测定实施例1在AHR转录中的作用,对实施例1抑制二恶英诱导的AHR依赖性荧光素酶受体基因试验的能力进行分析。当用于表达人AHR的细胞上时,包含实施例1(1μM)完全消除了二恶英-诱导的AHR依赖性转录。实施例1的滴定显示了127nM的EC50,表明实施例1是一种有效的AHR拮抗剂。有趣的是,实施例1在鼠科动物细胞中仅微弱抑制了二恶英诱导的转录并且对大鼠细胞没有活性,表明实施例1选择性地抑制人AHR。其与实施例1对鼠科动物HSC没有活性有关,并且可以解释实施例1的物种选择性。最后,实施例1对鼠科动物或大鼠细胞仅具有弱的激动活性,并且在人细胞中不能诱导AHR依赖性转录。
[0416] 为了进一步探查AHR信号在HSC中的作用,对两种其它AHR拮抗剂(α-萘黄酮和+ +CH-223191)进行了分析。当与mPB-派生的CD34 细胞一起培养7天时,两种化合物在CD34+
细胞数目方面都导致了剂量依赖性的增加:包含1μM CH223191提供了2.2倍的CD34 细胞+
扩增;0.75μM α-萘黄酮提供了1.9-倍的CD34 细胞扩增,而0.75μM实施例1提供了3.4+
倍的总CD34 细胞扩增。为了表明AHR在实施例1诱导的HSC扩增中的直接作用,用含有共+
表达GFP的shRNA-靶向AHR的慢病毒载体颗粒或对照病毒处理人CB-派生的CD34HSC。在+ +
转导后48小时,通过细胞分选对CD34GFP 细胞进行纯化,用qPCR测定AHR水平。在转导后,两种AHR靶向shRNA都导致AHR表达降低(sh111为81%,sh242为51%)。在缺乏GFP的细胞中或在用对照病毒转导的细胞中没有看到这些降低。具有降低的AHR表达的CB-派+ +
生的CD34 细胞表现出与用实施例1处理的具有CD34 持续表达的细胞类似的表型。这些数据表明,用本发明化合物抑制AHR活性足以促进HSC的离体扩增。
[0417] 由人新生儿脐带血扩增HSC的方法
[0418] 所用培养基是补加有如下重组人细胞因子的StemSpan SFEM(StemCellTechnologies,Cat.#09650):TPO、IL6、Flt3配体和SCF,其终浓度均为50ng/mL。培养基是在当天使用时新制备的。
[0419] 在培养基中稀释化合物:使用本发明化合物的10,000x浓缩液进行稀释。分两步将化合物加到培养基中。第一步是1∶100稀释(在一个1.5mL离心管[USA Scientific,Cat#1615-5500]中将10μL 10,000x浓缩液加入到990μL完全培养基(含有细胞因子)中)从而产生化合物在培养基中的100倍溶液。第二步是用将用于开始细胞培养的培养+基进行1∶100稀释。可以根据脐带血(CB)CD34 细胞的输入数量改变培养物的体积。例
6 + 4
如,将1x10 个CB CD34 细胞接种到20mL培养基(5x10 个细胞/mL)中。在这种情况中,将200μL 100倍的实施例1溶液加入到位于50mL锥形管(BectonDickinson,Cat#352098)中的20mL培养基中以达到终浓度(见表3)。
[0420] 细胞培养开始:用纯化的人CB CD34+细胞来进行离体扩增实验。在解冻后,用台盼蓝排除法分析,细胞活力高于50%。将解冻的细胞用培养基(无细胞因子或本发明化合物如实施例1的化合物)稀释并将其在300g下在25℃下离心8分钟。在吸取上清液后,4
沉积物用适宜体积的培养基(5x10 个细胞/mL,表3)重新混悬,然后将其注射(22号针,Air-Tite产品;20mL注射器,BD cat#309661)到AFC袋(表5)中用于直接培养。将细胞在37℃下在5%CO2中培养。
[0421] 向细胞培养物中加入培养基:对于最多80mL的培养基体积而言,使用上面的操作(用培养基稀释化合物)。对于高于80mL的培养基体积而言,首先在10mL锥形管(Corning,Cat#430052,表4)中进行1∶100稀释。第二步是在无菌容器(BD Falcon,Cat#354015)中用所述培养基进行1∶100稀释,将其加入到AFC袋(22号针,Air-Tite产品;60mL注射器,BD cat#309653)中。
[0422] 表3.用于开始脐带血派生的CD34+细胞扩增的实施例1的稀释液
[0423]
[0424] 表4.用于将培养基加入到脐带血派生的CD34+细胞扩增的实施例1的稀释液[0425]
[0426] 表5.American Fluoroseal Corporation袋的体积限制
[0427]AFC袋目录号 最佳扩增的体积(mL) 袋的最大体积(mL)
1PF-0007 7 7
2PF-0032 32 32
2PF-0072 71 130
2PF-0118 118 245
2PF-0197 179 580
2PF-0225 225 665
2PF-0270 270 960
2PF-750C 750
[0428] 可以用相同的方案由得自用于自体移植物移植的患者的动员的外周血细胞开始。
[0429] 也可制备一种适于以输注形式静脉内给药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具有扩增了的HSC的细胞群。为了制备用于输注的细胞,通过在300g下离心10分钟来使培养的细胞成团6 8
并将其以10 至10 个细胞/ml的浓度重新混悬于由5%HAS(Baxter)组成的输注缓冲液中。
[0430] 应当清楚的是,本文所述的实施例和实施方案仅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这些说明可以进行许多变形或改变,这些变形或改变都被包括在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本文所引用的所有公开物、专利和专利申请都被引入本文作为参考用于所有目的。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