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泵和压缩机 / 旋转式压缩机 / 旋转式压缩机

旋转式压缩机

阅读:789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旋转式压缩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旋转式 压缩机 ,其高效地压缩制冷剂。 旋转式压缩机 的上 活塞 以满足0.7×Hcyl÷1000≦δro≦1.2×Hcyl÷1000、Cro1≦0.1、Cro2≦0.1、Cro1×Cro2≦0.007的方式形成。在此,Cro1表示高度方向的上侧活塞外周 倒 角 部46的长度,Cro2表示活塞外周面的法线方向的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的长度。上 叶片 以满足0.7×Hcyl÷1000≦δv≦1.2×Hcyl÷1000、Cv1≦0.06、Cv2≦0.06、Cv1×Cv2≦0.003的方式形成。在此,Cv1表示高度方向的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的长度,Cv2表示叶片前端面的法线方向的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的长度。,下面是旋转式压缩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具有:
密闭的立式圆筒状的压缩机框体,其上部设置有排出管,侧面下部设置有吸入管;
电动机,其配置于所述压缩机框体的内部;
压缩部,其配置于所述压缩机框体的内部的所述电动机的下方,由所述电动机驱动,将经由所述吸入管吸入的制冷剂压缩后从所述排出管排出,
所述压缩部具备:
环状的气缸
端板,其封闭所述气缸的端部;
偏心部,其设于由所述电动机驱动旋转的旋转轴上;
活塞,其与所述偏心部嵌合,沿着所述气缸的内周面进行公转,在所述气缸内形成气缸室;
叶片,其从设于所述气缸的叶片槽向所述气缸室内突出,与所述活塞抵接,将所述气缸室划分成吸入室和压缩室,
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使用气缸高度Hcyl、活塞高度间隙宽度δro、第一活塞外周长度Cro1、第二活塞外周倒角长度Cro2,以满足下式的方式形成:
0.7×Hcyl÷1000≦δro≦1.2×Hcyl÷1000
Cro1≦0.1
Cro2≦0.1
Cro1×Cro2≦0.007,
其中,所述气缸高度Hcyl表示与所述旋转轴进行旋转的旋转轴线平行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气缸室的高度,其单位为mm,
所述活塞高度间隙宽度δro表示所述高度方向上的所述活塞和所述端板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其单位为mm,
所述第一活塞外周倒角长度Cro1表示所述高度方向上的、所述活塞中的与所述叶片滑动接触的外周面和所述活塞中的与所述端板对置的活塞端面之间所形成的活塞外周倒角部的长度,其单位为mm,
所述第二活塞外周倒角长度Cro2表示所述外周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所述活塞外周倒角部的长度,其单位为mm,
所述叶片使用叶片高度间隙宽度δv、第一叶片棱线倒角长度Cv1、第二叶片棱线倒角长度Cv2,以满足下式的方式形成:
0.7×Hcyl÷1000≦δv≦1.2×Hcyl÷1000
Cv1≦0.06
Cv2≦0.06
Cv1×Cv2≦0.003,
其中,所述叶片高度间隙宽度δv表示所述高度方向上的所述叶片和所述端板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其单位为mm,
所述第一叶片棱线倒角长度Cv1表示所述高度方向上的、所述叶片中的与所述活塞滑动接触的前端面和所述叶片中的与所述端板对置的叶片端面之间所形成的叶片棱线倒角部的长度,其单位为mm,
所述第二叶片棱线倒角长度Cv2表示所述前端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所述叶片棱线倒角部的长度,其单位为mm。

说明书全文

旋转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旋转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0002] 空调或者箱等中使用的旋转式压缩机是公知的。旋转式压缩机具备压缩机框体、旋转轴电动机、压缩部。压缩机框体形成容纳旋转轴、电动机、压缩部的密闭空间。电动机使旋转轴旋转。压缩部具备活塞气缸、端板、叶片。活塞被旋转轴支承,形成有外周面。气缸收纳活塞,形成有与活塞的外周面对置的内周面。叶片被收纳在形成于气缸的内周面的槽内,通过前端部与活塞的外周面抵接而将由活塞、气缸、端板围成的气缸室划分成吸入室和压缩室。压缩部通过旋转轴旋转而压缩制冷剂。这样的旋转式压缩机公知的是,通过减小活塞和端板的间隙或叶片和端板的间隙、活塞和叶片的而抑制压缩时的制冷剂的泄漏,实现提高压缩机的效率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0197号公报
[0005]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6] 但是,旋转式压缩机中,若使活塞和端板的间隙或叶片和端板的间隙极小,则会在各零件彼此的滑动部产生异常磨损,存在可靠性降低这样的问题。旋转式压缩机中,若活塞和端板的间隙或者叶片和端板的间隙、活塞和叶片的倒角都减小时,则润滑油向压缩部的供油量降低,结果是,存在引起压缩性能降低或者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地压缩制冷剂的旋转式压缩机。
[0008]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09]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具有:密闭的立式圆筒状的压缩机框体,其上部设置有排出管,侧面下部设置有吸入管;电动机,其配置于所述压缩机框体的内部;压缩部,其配置于所述压缩机框体的内部的所述电动机的下方,由所述电动机驱动,将经由所述吸入管吸入的制冷剂压缩后从所述排出管排出。所述压缩部具备:环状的气缸;端板,其封闭所述气缸的端部;偏心部,其设于由所述电动机驱动旋转的旋转轴上;活塞,其与所述偏心部嵌合,沿着所述气缸的内周面进行公转,在所述气缸内形成气缸室;叶片,其从设于所述气缸的叶片槽向所述气缸室内突出,与所述活塞抵接,将所述气缸室划分成吸入室和压缩室。所述活塞使用气缸高度Hcyl、活塞高度间隙宽度δro、第一活塞外周倒角长度Cro1、第二活塞外周倒角长度Cro2,以满足下式的方式形成:
[0010] 0.7×Hcyl÷1000≦δro≦1.2×Hcyl÷1000
[0011] Cro1≦0.1
[0012] Cro2≦0.1
[0013] Cro1×Cro2≦0.007。
[0014] 其中,所述气缸高度Hcyl表示与所述旋转轴进行旋转的旋转轴线平行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气缸室的高度(mm)。所述活塞高度间隙宽度δro表示所述高度方向上的所述活塞和所述端板之间的间隙的宽度(mm)。所述第一活塞外周倒角长度Cro1表示所述高度方向上的、所述活塞中的与所述叶片滑动接触的外周面和所述活塞中的与所述端板对置的活塞端面之间所形成的活塞外周倒角部的长度(mm)。所述第二活塞外周倒角长度Cro2表示所述外周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所述活塞外周倒角部的长度(mm)。所述叶片使用叶片高度间隙宽度δv、第一叶片棱线倒角长度Cv1、第二叶片棱线倒角长度Cv2,以满足下式的方式形成:
[0015] 0.7×Hcyl÷1000≦δv≦1.2×Hcyl÷1000
[0016] Cv1≦0.06
[0017] Cv2≦0.06
[0018] Cv1×Cv2≦0.003。
[0019] 其中,所述叶片高度间隙宽度δv表示所述高度方向上的所述叶片和所述端板之间的间隙的宽度(mm)。所述第一叶片棱线倒角长度Cv1表示所述高度方向上的、所述叶片中的与所述活塞滑动接触的前端面和所述叶片中的与所述端板对置的叶片端面之间所形成的叶片棱线倒角部的长度(mm)。所述第二叶片棱线倒角长度Cv2表示所述前端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所述叶片棱线倒角部的长度(mm)。
[0020] 发明效果
[0021] 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能够高效地压缩制冷剂。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0023] 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部的上方分解立体图。
[0024] 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旋转轴和供油叶片的上方分解立体图。
[0025] 图4是表示上活塞的立体图。
[0026] 图5是表示上叶片的立体图。
[0027] 图6是表示上气缸、上活塞、上叶片的局部剖视图。
[0028] 图7是图4的A-A线局部剖视图。
[0029] 图8是图5的B-B线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实施例),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
[0031] 【实施例】
[0032]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部的上方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旋转轴和供油叶片的上方分解立体图。
[0033] 如图1所示,旋转式压缩机1具备:配置于密闭的立式圆筒状的压缩机框体10内的下部的压缩部12,配置于压缩部12的上方、经由旋转轴15驱动压缩部12的电动机11,固定于压缩机框体10的侧部的立式圆筒状的储液器25。
[0034] 储液器25经由上吸入管105及储液器上弯曲管31T与上气缸121T的上吸入室131T(参照图2)连接,且经由下吸入管104及储液器下弯曲管31S与下气缸121S的下吸入室131S(参照图2)连接。
[0035] 电动机11在外侧具备定子111,在内侧具备转子112,定子111通过热套或焊接固定于压缩机框体10的内周面,转子112通过热套固定于旋转轴15上。
[0036] 在旋转轴15上,下偏心部152S的下方的副轴部151被设于下端板160S上的副轴承部161S旋转自如地支承,上偏心部152T的上方的主轴部153被设于上端板160T上的主轴承部161T旋转自如地支承,相互错开180度的相位差而设置的上偏心部152T及下偏心部152S分别旋转自如地嵌合于上活塞125T及下活塞125S,通过旋转使上活塞125T及下活塞125S分别沿着上气缸121T、下气缸121S的内周面进行公转运动。
[0037] 在压缩机框体10内部,为了实现构成压缩部12的零件的润滑和上压缩室133T(参照图2)及下压缩室133S(参照图2)的密封,封入有大致将压缩部12浸泡的量的润滑油18。作为被润滑的零件,例示有上气缸121T、下气缸121S、上活塞125T、下活塞125S、中间隔板140、上端板160T、下端板160S。在压缩机框体10的下侧固定有将支承旋转式压缩机1整体的多个弹性支承部件(未图示)卡止的安装脚310。
[0038] 如图2所示,压缩部12是从上向下将具有圆顶状的鼓出部的上端板盖170T、上端板160T、上气缸121T、中间隔板140、下气缸121S、下端板160S及平板状的下端板盖170S依次层叠而构成。压缩部12整体通过配置于大致同心圆上的多个贯穿螺栓174、175及辅助螺栓176从上下固定。
[0039] 在环状的上气缸121T上设有与上吸入管105嵌合的上吸入孔135T。在环状的下气缸121S上设有与下吸入管104嵌合的下吸入孔135S。另外,在上气缸121T的上气缸室130T配置有上活塞125T。在下气缸121S的下气缸室130S配置有下活塞125S。
[0040] 在上气缸121T上设有从上气缸室130T的中心沿径向向外方延伸的上叶片槽128T,在上叶片槽128T配置有上叶片127T。在下气缸121S上设有从下气缸室130S的中心沿径向向外方延伸的下叶片槽128S,在下叶片槽128S配置有下叶片127S。
[0041] 在上气缸121T,在从外侧面与上叶片槽128T重合的位置,以不贯通到上气缸室130T的深度设有上弹簧孔124T,在上弹簧孔124T内配置有上弹簧126T。在下气缸121S,在从外侧面与下叶片槽128S重合的位置,以不贯通到下气缸室130S的深度设有下弹簧孔124S,在下弹簧孔124S内配置有下弹簧126S。
[0042] 上气缸室130T用上端板160T将上侧封闭,用中间隔板140将下侧封闭。下气缸室130S用中间隔板140将上侧封闭,用下端板160S将下侧封闭。
[0043] 上叶片127T被上弹簧126T按压而与上活塞125T的活塞外周面41(参照图4)抵接,由此,上气缸室130T被划分为与上吸入孔135T连通的上吸入室131T、与设于上端板160T的上排出孔190T连通的上压缩室133T。下叶片127S被下弹簧126S按压而与下活塞125S的活塞外周面41抵接,由此,下气缸室130S被划分为与下吸入孔135S连通的下吸入室131S、与设于下端板160S的下排出孔190S连通的下压缩室133S。
[0044] 在上端板160T上设置有贯通上端板160T、与上气缸121T的上压缩室133T连通的上排出孔190T,在上排出孔190T的出口侧形成有包围上排出孔190T的环状的上座(未图示)。在上端板160T上形成有从上排出孔190T的位置向上端板160T的外周呈槽状延伸的上排出阀收纳凹部164T。
[0045] 在上排出阀收纳凹部164T收纳有簧片阀式的上排出阀200T及上排出阀压板201T整体,该上排出阀200T的后端部通过上铆钉202T固定于上排出阀收纳凹部164T内,前部对上排出孔190T进行开闭;该上排出阀压板201T的后端部与上排出阀200T重合,通过上铆钉202T固定于上排出阀收纳凹部164T内,前部向上排出阀200T开启的方向弯曲(翘曲),限制上排出阀200T的开度。
[0046] 在下端板160S上设置有贯通下端板160S、与下气缸121S的下压缩室133S连通的下排出孔190S,在下排出孔190S的出口侧形成有包围下排出孔190S的环状的下阀座。在下端板160S上形成有从下排出孔190S的位置向下端板160S的外周呈槽状延伸的下排出阀收纳凹部。
[0047] 在下排出阀收纳凹部收纳有簧片阀式的下排出阀200S及下排出阀压板201S的全部,该下排出阀200S的后端部通过下铆钉202S固定于下排出阀收纳凹部内,前部对下排出孔190S进行开闭,该下排出阀压板201S的后端部与下排出阀200S重合,通过下铆钉202S固定于下排出阀收纳凹部内,前部向下排出阀200S开启的方向弯曲(翘曲),限制下排出阀200S的开度。
[0048] 在相互密合固定的上端板160T和具有圆顶状的鼓出部的上端板盖170T之间形成有上端板盖室180T。在相互密合固定的下端板160S和平板状的下端板盖170S之间形成有下端板盖室180S。设置有制冷剂通路孔136,其贯通下端板160S、下气缸121S、中间隔板140、上端板160T及上气缸121T并将下端板盖室180S和上端板盖室180T连通。
[0049] 如图3所示,在旋转轴15上设有从下端贯通到上端的供油纵孔155,在供油纵孔155中压入有供油叶片158。另外,在旋转轴15的侧面设有与供油纵孔155连通的多个供油横孔156。
[0050] 图4是表示上活塞125T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上活塞125T形成为圆筒状,沿着其圆筒的轴形成有贯通孔40。上活塞125T形成有活塞外周面41、活塞上端面42和活塞下端面43。活塞外周面41是上活塞125T的侧面。活塞上端面42是上活塞125T的上表面,平坦地形成。活塞下端面43是上活塞125T中的形成活塞上端面42的上表面的相反侧的下表面,平坦地形成。
[0051] 上活塞125T配置于上气缸室130T,通过上偏心部152T嵌合在贯通孔40而旋转自如地被旋转轴15支承。上活塞125T配置于上气缸室130T,由此,活塞外周面41与上气缸121T的内周面对置,活塞上端面42与上端板160T对置,活塞下端面43与中间隔板140对置。
[0052] 上活塞125T通过旋转轴15旋转而沿着上气缸121T的内周面进行公转运动。上活塞125T通过进行公转运动,活塞外周面41与上气缸121T的内周面之间滑动,活塞上端面42与上端板160T之间滑动,活塞下端面43与中间隔板140之间滑动。上活塞125T通过进行公转运动,进而活塞外周面41与上叶片127T的前端面之间滑动。这些零件彼此之间滑动的部分是滑动部,该滑动部由润滑油来润滑。
[0053] 图5是表示上叶片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上叶片127T形成为板状,形成有叶片前端面51、叶片上端面52和叶片下端面53。叶片前端面51形成为所谓的半圆柱状,以上叶片127T的厚度方向的中央突出的方式弯曲。叶片前端面51在上叶片127T配置于上气缸121T的上叶片槽128T时,与上活塞125T的活塞外周面41(参照图4)对置。叶片上端面52平坦地形成,在上叶片127T配置于上气缸121T的上叶片槽128T时,被配置于上叶片127T的上端,与上端板160T对置。叶片下端面53平坦地形成,在上叶片127T配置于上气缸121T的上叶片槽128T时,被配置于上叶片127T的下端,与中间隔板140对置。
[0054] 图6是表示上气缸、上活塞、上叶片的局部剖视图。如图6所示,上气缸121T形成为上气缸高度Hcyl比上活塞125T的高度方向的高度大,且上气缸高度Hcyl比上叶片127T的高度方向的高度大。该高度方向与旋转轴15进行旋转的旋转轴线平行。上气缸高度Hcyl表示上气缸室130T的高度方向的高度,即表示上气缸121T的高度(mm)。
[0055] 上活塞125T形成为在压缩部12压缩制冷剂时,形成有第一活塞高度间隙61和第二活塞高度间隙62。第一活塞高度间隙61形成于上活塞125T的活塞上端面42和上端板160T之间。第二活塞高度间隙62形成于上活塞125T的活塞下端面43和中间隔板140之间。上活塞125T使用上活塞高度间隙宽度δro,以满足下式的方式形成:
[0056] 0.7×Hcyl÷1000≦δro≦1.2×Hcyl÷1000。
[0057] 在此,上活塞高度间隙宽度δro表示高度方向上的上活塞125T和上端板160T及中间隔板140之间的间隙的宽度(mm)。即,上活塞高度间隙宽度δro表示从上气缸高度Hcyl减去上活塞125T的高度所得的差。因此,上活塞高度间隙宽度δro表示将高度方向上的第二活塞高度间隙62的宽度在设计上设为0时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活塞高度间隙61的宽度。
[0058] 上叶片127T形成为在压缩部12压缩制冷剂时,形成有第一叶片高度间隙63和第二叶片高度间隙64。第一叶片高度间隙63形成于上叶片127T的叶片上端面52和上端板160T之间。第二叶片高度间隙64形成于上叶片127T的叶片下端面53和中间隔板140之间。上叶片127T使用上叶片高度间隙宽度δv,以满足下式的方式形成:
[0059] 0.7×Hcyl÷1000≦δv≦1.2×Hcyl÷1000。
[0060] 在此,上叶片高度间隙宽度δv表示高度方向上的上叶片127T和上端板160T及中间隔板140之间的间隙的宽度(mm)。即,上叶片高度间隙宽度δv表示从上气缸高度Hcyl减去上叶片127T的高度所得的差。因此,上叶片高度间隙宽度δv表示将高度方向上的第二叶片高度间隙64的宽度在设计上设为0时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叶片高度间隙63的宽度。
[0061] 图7是图4的A-A线局部剖视图。如图7所示,上活塞125T形成有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46。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46形成于活塞外周面41和活塞上端面42之间。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46通过在制作上活塞125T的中途,将活塞外周面41和活塞上端面42之间的棱线进行倒角而形成。这样的倒角是为了去除形成于活塞外周面41和活塞上端面42之间的棱线上的毛刺等而执行的。即,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46形成于活塞外周面41的上端,以活塞外周面41不沿着向高度方向延长的假想面的方式形成,且以不与活塞上端面42配置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形成。
[0062] 上活塞125T使用第一活塞外周倒角长度Cro1和第二活塞外周倒角长度Cro2,以满足下式的方式形成:
[0063] Cro1≦0.1
[0064] Cro2≦0.1
[0065] Cro1×Cro2≦0.007。
[0066] 在此,第一活塞外周倒角长度Cro1表示高度方向上的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46的长度(mm)。第二活塞外周倒角长度Cro2表示活塞外周面41的法线方向上的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46的长度(mm)。
[0067] 上活塞125T还形成有未图示的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形成于活塞外周面41和活塞下端面43之间。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通过在制作上活塞125T的中途,将活塞外周面41和活塞下端面43之间的棱线进行倒角而形成。即,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形成于活塞外周面41的下端,以活塞外周面41不沿着向高度方向延长的假想面的方式形成,且以不与活塞下端面43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形成。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形成为与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46同样的尺寸。即,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形成为高度方向上的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的长度(mm)为0.1以下。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形成为活塞外周面41的法线方向上的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的长度(mm)为0.1以下。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形成为高度方向上的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的长度(mm)和活塞外周面41的法线方向上的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的长度(mm)的乘积为0.007以下。
[0068] 图8是图5的B-B线局部剖视图。如图8所示,上叶片127T形成有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56。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56形成于叶片前端面51和叶片上端面52之间。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56通过在制作上叶片127T的中途,将叶片前端面51和叶片上端面52之间的棱线进行倒角而形成。这样的倒角是为了去除形成于叶片前端面51和叶片上端面52之间的棱线上的毛刺等而执行的。即,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56形成于叶片前端面51的上端,以不与叶片前端面51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形成,且以不与叶片上端面52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形成。
[0069] 上叶片127T使用第一叶片棱线倒角长度Cv1和第二叶片棱线倒角长度Cv2,以满足下式的方式形成:
[0070] Cv1≦0.06
[0071] Cv2≦0.06
[0072] Cv1×Cv2≦0.003。
[0073] 在此,第一叶片棱线倒角长度Cv1表示高度方向上的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56的长度(mm)。第二叶片棱线倒角长度Cv2表示叶片前端面51的法线方向上的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56的长度(mm)。
[0074] 上叶片127T还形成有未图示的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形成于叶片前端面51和叶片下端面53之间。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通过在制作上叶片127T的中途,将叶片前端面51和叶片下端面53之间的棱线进行倒角而形成。即,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形成于叶片前端面51的下端,以不与叶片前端面51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形成,且以不与叶片下端面53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形成。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形成为与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56同样的尺寸。即,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形成为高度方向上的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的长度(mm)为0.06以下。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形成为叶片前端面51的法线方向上的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的长度(mm)为0.06以下。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形成为高度方向上的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的长度(mm)和叶片前端面51的法线方向上的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的长度(mm)的乘积为0.003以下。
[0075] 下活塞125S与上活塞125T同样地形成。即,下活塞125S形成有活塞外周面、活塞上端面、活塞下端面。下活塞125S使用下气缸高度Hcyl’和下活塞高度间隙宽度δro’,以满足下式的方式形成:
[0076] 0.7×Hcyl’÷1000≦δro’≦1.2×Hcyl’÷1000、
[0077] 在此,下气缸高度Hcyl’表示下气缸室130S的高度方向的高度,即,表示下气缸121S的高度(mm)。下活塞高度间隙宽度δro’表示高度方向上的下活塞125S和中间隔板140及下端板160S之间的间隙的宽度(mm)。即,下活塞高度间隙宽度δro’表示从下气缸高度Hcyl’减去下活塞125S的高度所得的差。因此,下活塞高度间隙宽度δro’表示将下活塞125S的活塞上端面和中间隔板140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在设计上设为0时的、下活塞125S的活塞下端面和下端板160S之间的间隙的宽度。
[0078] 下活塞125S在活塞外周面和活塞上端面之间形成有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在活塞外周面和活塞下端面之间形成有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和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分别形成为与上面提到的上活塞125T的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46和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同样的尺寸。例如,下活塞125S的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使用第一活塞外周倒角长度Cro1’和第二活塞外周倒角长度Cro2’,以满足下式的方式形成:
[0079] Cro1’≦0.1
[0080] Cro2’≦0.1
[0081] Cro1’×Cro2’≦0.007。
[0082] 在此,第一活塞外周倒角长度Cro1’表示高度方向上的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的长度(mm)。第二活塞外周倒角长度Cro2’表示活塞外周面41的法线方向上的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的长度(mm)。
[0083] 下叶片127S与上叶片127T同样地形成。即,形成有叶片前端面、叶片上端面、叶片下端面。下叶片127S使用下叶片高度间隙宽度δv’,以满足下式的方式形成:
[0084] 0.7×Hcyl’÷1000≦δv’≦1.2×Hcyl’÷1000。
[0085] 在此,下叶片高度间隙宽度δv’表示高度方向上的下叶片127S和中间隔板140及下端板160S之间的间隙的宽度(mm)。即,下叶片高度间隙宽度δv’表示从下气缸高度Hcyl’减去下叶片127S的高度所得的差。因此,下叶片高度间隙宽度δv’表示将下叶片127S的叶片下端面和下端板160S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在设计上设为0时的、下叶片127S的叶片上端面和中间隔板140之间的间隙的宽度。
[0086] 下叶片127S在叶片前端面和叶片上端面之间形成有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在叶片前端面和叶片下端面之间形成有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和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分别形成为与上面提到的上叶片127T的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56和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同样的尺寸。例如,下叶片127S的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使用第一叶片棱线倒角长度Cv1’和第二叶片棱线倒角长度Cv2’,以满足下式的方式形成:
[0087] Cv1’≦0.06
[0088] Cv2’≦0.06
[0089] Cv1’×Cv2’≦0.003。
[0090] 在此,第一叶片棱线倒角长度Cv1’表示高度方向上的下叶片127S的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的长度(mm)。第二叶片棱线倒角长度Cv2’表示下叶片127S的叶片前端面的法线方向上的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的长度(mm)。
[0091] 以下,对旋转轴15的旋转带来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上气缸室130T内,通过旋转轴15的旋转,嵌合于旋转轴15的上偏心部152T的上活塞125T沿着上气缸121T的内周面进行公转,由此,上吸入室131T一边扩大容积,一边从上吸入管105吸入制冷剂,上压缩室133T一边缩小容积,一边压缩制冷剂,当压缩后的制冷剂的压比上排出阀200T的外侧的上端板盖室180T的压力高时,上排出阀200T开启,从上压缩室133T向上端板盖室180T排出制冷剂。排出到上端板盖室180T的制冷剂从设于上端板盖170T的上端板盖排出孔172T(参照图1)排出到压缩机框体10内。
[0092] 另外,在下气缸室130S内,通过旋转轴15的旋转,嵌合于旋转轴15的下偏心部152S的下活塞125S沿着下气缸121S的内周面进行公转,由此,下吸入室131S一边扩大容积,一边从下吸入管104吸入制冷剂,下压缩室133S一边缩小容积,一边压缩制冷剂,当压缩后的制冷剂的压力比下排出阀200S的外侧的下端板盖室180S的压力高时,下排出阀200S开启,从下压缩室133S向下端板盖室180S排出制冷剂。排出到下端板盖室180S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通路孔136及上端板盖室180T从设于上端板盖170T的上端板盖排出孔172T(参照图1)排出到压缩机框体10内部。
[0093] 排出到压缩机框体10内的制冷剂通过设于定子111外周的将上下连通的切口(未图示)、或定子111的绕组部的间隙(未图示)、或定子111与转子112的间隙115(参照图1)被导向电动机11的上方,并从压缩机框体10上部的排出管107排出。
[0094] 以下,说明润滑油18的流动。润滑油18从旋转轴15的下端起,通过供油纵孔155及多个供油横孔156向副轴承部161S和旋转轴15的副轴部151的滑动面、主轴承部161T和旋转轴15的主轴部153的滑动面、旋转轴15的下偏心部152S和下活塞125S的滑动面、上偏心部152T和上活塞125T的滑动面供给,对各自的滑动面进行润滑。润滑油18还向上活塞125T和上端板160T之间、上活塞125T和中间隔板140之间、上叶片127T和上端板160T之间、上叶片
127T和中间隔板140之间、及上活塞125T和上叶片127T之间供给。润滑油18通过向这些部位供给,对这些部位的滑动部进行润滑,以从这些部位泄漏的制冷剂的量减少的方式将这些部位密封。润滑油18还向下活塞125S和中间隔板140之间、下活塞125S和下端板160S之间、下叶片127S和中间隔板140之间、下叶片127S和下端板160S之间、及下活塞125S和下叶片
127S之间供给。润滑油18通过向这些部位供给,对这些部位的滑动部进行润滑,以从这些部位泄漏的制冷剂的量减少的方式将这些部位密封。
[0095] [旋转式压缩机的效果]
[0096] 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上活塞125T以满足下式的方式形成:
[0097] 0.7×Hcyl÷1000≦δro≦1.2×Hcyl÷1000
[0098] Cro1≦0.1
[0099] Cro2≦0.1
[0100] Cro1×Cro2≦0.007。
[0101] 上叶片127T以满足下式的方式形成:
[0102] 0.7×Hcyl÷1000≦δv≦1.2×Hcyl÷1000
[0103] Cv1≦0.06
[0104] Cv2≦0.06
[0105] Cv1×Cv2≦0.003。
[0106] 这样的旋转式压缩机1通过像这样设计上活塞125T和上叶片127T,向第一活塞高度间隙61、第二活塞高度间隙62、第一叶片高度间隙63、第二叶片高度间隙64适当地供给润滑油。第一活塞高度间隙61、第二活塞高度间隙62、第一叶片高度间隙63、第二叶片高度间隙64通过被适当地供给润滑油而提高制冷剂的密封性。旋转式压缩机1通过像这样较小地形成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56、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46、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进一步抑制制冷剂经由这些倒角部泄漏的情况,使制冷剂的密封性提高。旋转式压缩机1通过这样提高密封性,能够提高压缩制冷剂的效率。
[0107] 另外,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1的下活塞125S与上活塞125T同样地设计为下活塞高度间隙宽度δro’包含于规定的范围,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和下侧活塞外周倒角部比规定的尺寸小。下叶片127S与上叶片127T同样地设计为下叶片高度间隙宽度δv’包含于规定的范围,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和下侧叶片棱线倒角部比规定的尺寸小。这种旋转式压缩机1通过这样设计上活塞125T和上叶片127T,向下活塞125S、下叶片127S、中间隔板140相互之间的间隙适当地供给润滑油。旋转式压缩机1通过向间隙适当地供给润滑油,制冷剂的密封性提高,能够提高压缩制冷剂的效率。旋转式压缩机1通过设计为下活塞125S和下叶片127S的倒角部比规定的大小小而进一步抑制制冷剂经由这些倒角部泄漏的情况,提高制冷剂的密封性。旋转式压缩机1通过这样提高密封性,能够提高压缩制冷剂的效率。
[0108] 但是,上面提到的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1中,上活塞125T和下活塞125S双方同样地形成,上叶片127T和下叶片127S双方同样地形成。但是,旋转式压缩机1也可以是仅上活塞125T或下活塞125S的一方、上叶片127T和下叶片127S中的与其一方的活塞对应的一方的叶片如上所述而形成,另一方的活塞和叶片与现有技术同样地形成。旋转式压缩机1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的活塞和叶片也能够提高密封性,由此,能够提高压缩制冷剂的效率。
[0109] 但是,上面提到的旋转式压缩机1是具备两组气缸、活塞、叶片的所谓双旋转式压缩机,但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具备一组气缸、活塞、叶片的所谓单旋转式压缩机。该单旋转式压缩机的活塞与上面提到的上活塞125T同样地形成,叶片与上面提到的上叶片127T同样地形成,由此,与上面提到的旋转式压缩机1同样,密封性提高,能够提高压缩制冷剂的效率。
[0110] 以上,对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实施例不受上述的内容的限定。另外,上述的结构要件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要件、实质上相同的要件、所谓均等范围的要件。进而,上述的结构要件可以适当组合。而且,在不脱离实施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结构要件的各种省略、置换及变更中的至少之一。
[0111] 符号说明
[0112] 1 旋转式压缩机
[0113] 10 压缩机框体
[0114] 11 电动机
[0115] 12 压缩部
[0116] 15 旋转轴
[0117] 105 上吸入管
[0118] 104 下吸入管
[0119] 107 排出管
[0120] 121T 上气缸
[0121] 121S 下气缸
[0122] 125T 上活塞
[0123] 125S 下活塞
[0124] 127T 上叶片
[0125] 127S 下叶片
[0126] 128T 上叶片槽
[0127] 128S 下叶片槽
[0128] 130T 上气缸室
[0129] 130S 下气缸室
[0130] 131T 上吸入室
[0131] 131S 下吸入室
[0132] 133T 上压缩室
[0133] 133S 下压缩室
[0134] 140 中间隔板
[0135] 152T 上偏心部
[0136] 152S 下偏心部
[0137] 160T 上端板
[0138] 160S 下端板
[0139] 41 活塞外周面
[0140] 42 活塞上端面
[0141] 43 活塞下端面
[0142] 46 上侧活塞外周倒角部
[0143] 51 叶片前端面
[0144] 52 叶片上端面
[0145] 53 叶片下端面
[0146] 56 上侧叶片棱线倒角部
[0147] 61 第一活塞高度间隙
[0148] 62 第二活塞高度间隙
[0149] 63 第一叶片高度间隙
[0150] 64 第二叶片高度间隙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旋转式压缩机 2020-05-11 643
旋转式压缩机 2020-05-11 144
旋转式压缩机 2020-05-12 801
旋转式压缩机 2020-05-13 279
旋转式压缩机 2020-05-13 399
旋转式压缩机 2020-05-13 620
旋转式压缩机 2020-05-13 161
旋转式压缩机 2020-05-13 787
旋转式压缩机 2020-05-11 482
旋转式压缩机 2020-05-11 71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