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泵和压缩机 / 液压泵站 / 快速液压泵站结构

快速液压站结构

阅读:173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快速液压站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快速 液压 泵 站结构,属于液压驱动装置。包括 阀 体、储油缸和气泵及油泵,油泵构成大、小泵柱腔,在油泵上设油泵油道,在 阀体 上设进、出油道和回油孔,一组进油道包括气泵进油道、第一、第二大泵进油道和小泵进油道;一组出油道包括气泵出油道、大泵出油道、小泵出油道、泄压油道;一组回油孔包括气泵回油孔、大泵回油孔、小泵回油孔和泄压油回油孔;气泵进油道、第一、第二大泵进油道、小泵进油道上分别设进油阀;气泵出油道的一端设出油阀、另端设回油调压阀,大泵出油道的一端设出油阀、另端设回油调压阀,小泵出油道的一端设出油阀、另端设回油调压阀,泄压油道上设 泄压阀 。操作省 力 ,工效高;工作状态选择性好;故障几率小,寿命长。,下面是快速液压站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快速液压站结构,包括体(1)、安装在阀体(1)上的并且与阀体(1)的内部油路相通的具有储油缸腔(21)的储油缸(2)和同样安装在阀体(1)上的并且同样与阀体(1)的内部油路相通的气泵(3)以及油泵(4),其中:在所述的阀体(1)背对所述气泵(3)以及油泵(4)的一侧开设有一储油缸配合槽(11),所述的储油缸(2)与该储油缸配合槽(11)密封固定,在阀体(1)背对储油缸(2)的一侧开设有一气泵接头连接孔(12)和一油泵连接孔(13),所述气泵(3)与气泵接头连接孔(12)相连接,而油泵(4)与油泵连接孔(1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泵(4)构成有大泵柱腔(41)和小泵柱腔(42),小泵柱腔(42)窄缩构成于大泵柱腔(41)的上部,并且彼此相通,油泵(4)的油泵柱(43)包括大泵柱(431)和小泵柱(432),小泵柱(432)窄缩构成于大泵柱(431)的上方,并且大泵柱(431)与所述大泵柱腔(41)相配合,而小泵柱(432)与所述小泵柱腔(42)相配合,其中:在油泵(4)上开设有油泵油道(44),该油泵油道(44)与所述大泵柱腔(41)相通,在所述的阀体(1)上开设有一组进油道(14)、一组出油道(15)和一组回油孔(16),一组进油道(14)包括气泵进油道(141)、第一、第二大泵进油道(142、143)和小泵进油道(144);一组出油道(15)包括气泵出油道(151)、大泵出油道(152)、小泵出油道(153)、泄压油道(154);一组回油孔(16)包括气泵回油孔(161)、大泵回油孔(162)、小泵回油孔(163)和泄压油回油孔(164);气泵进油道(141)与所述的气泵(3)的气泵油腔(31)相通,并且还与小泵进油道(144)相通,在该气泵进油道(141)的通道上设置有一气泵进油阀(1411) ,第一大泵进油道(142)通过所述油泵油道(44)与所述大泵柱腔(41)相通,并且还与所述储油缸腔(21)相通,在该第一大泵进油道(142)的通道上设置有一第一大泵进油阀(1421),第二大泵进油道(143)同样通过油泵油道(44)与大泵柱腔(41)相通,并且同样与储油缸腔(21)相通,在该第二大泵进油道(143)的通道上设置有一第二大泵进油阀(1431),小泵进油道(144)与储油缸腔(21)相通,并且与所述小泵柱腔(42)相通,在该小泵进油道(144)的通道上设置有一小泵进油阀(1441);气泵出油道(151)经所述气泵进油阀(1411)与气泵进油道(141)相通,在该气泵出油道(151)的一端的气泵出油口(1511)上设置有气泵出油阀(1512),而在该气泵出油道(151)的另一端设置有气泵回油调压阀(1513),大泵出油道(152)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大泵进油阀(1421)以及第二大泵进油阀(1431)与所述第一大泵进油道(142)以及第二大泵进油道(143)同时相通,在该大泵出油道(152)的一端的大泵出油口(1521)上设置有一大泵出油阀(1522),而在该大泵出油道(152)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大泵回油调压阀(1523),小泵出油道(153)经所述的小泵进油阀(1441)与所述的小泵进油道(144)相通,在该小泵出油道(153)的一端的小泵出油口(1531)上设置有一小泵出油阀(1532),而在小泵出油道(153)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小泵回油调压阀(1533),泄压油道(154)的一端的泄压油道出油口(1541)同时与所述的气泵出油口(1511)、大泵出油口(1521)和小泵出油口(1531)相通,并且该泄压油道出油口(1541)通过液压管路与工作站(7)液压油路连接,在泄压油道(154)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泄压阀(1542);气泵回油孔(161)、大、小泵回油孔(162、163)和泄压油回油孔(164)均与所述储油缸腔(21)相通,所述的气泵出油道(151)通过所述气泵回油调压阀(1513)与气泵回油孔(161)相通,所述的大泵出油道(152)经所述的大泵回油调压阀(1523)与大泵回油孔(162)相通,所述的小泵出油道(153)经小泵回油调压阀(1533)与小泵回油孔(163)相通,而泄压油回油孔(164)经所述泄压阀(1542)与储油缸腔(2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液压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大泵进油道(142)与所述储油缸(2)的储油缸腔(21)之间的通道上设置有一用于对液压油进行过滤的第一油过滤帽(1422),在该第一油过滤帽(1422)内设有第一滤网(14221);在所述的小泵进油道(144)与储油缸腔(21)之间的通道上设置有用于对液压油过滤的第二油过滤帽(1442),在该第二油过滤帽(1442)内设有第二滤网(14421);在第二大泵进油道(143)与储油缸腔(21)之间的通道上设置有用于对液压油进行过滤的第三油过滤帽(1432),在该第三油过滤帽(1432) 内设有第三滤网(143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液压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泵进油阀(1411)、第一大泵进油阀(1421)、第二大泵进油阀(1431)和小泵进油阀(1441)均为配有弹簧球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液压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泵出油阀(1512)、大泵出油阀(1522)和小泵出油阀(1532)均为配有弹簧的钢球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液压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泵回油调压阀(1513)、大泵回油调压阀(1523)和小泵回油调压阀(1533)均为配有弹簧的钢球阀,所述的泄压阀(1542)为钢球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液压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阀体(1)上开设有一总出油道(17),所述的气泵出油口(1511)、大泵出油口(1521)和小泵出油口(1531)均与总出油道(17)相通,而该总出油道(17)与所述泄压油道出油口(1541)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液压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站(7)为千斤顶液压压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液压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阀体(1)上开设有第一、第二大泵腔进油道(18a、18b)和小泵腔进油道(18c),第一大泵腔进油道(18a)与所述第一大泵进油道(142)、大泵出油道(152)以及油泵油道(44)相通,第二大泵腔进油道(18b)与所述第二大泵进油道(143)、大泵出油道(152)以及油泵油道(44)相通,小泵腔进油道(18c)与小泵进油道(144)以及小泵柱腔(42)相通。

说明书全文

快速液压站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液压驱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液压泵站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上面提及的快速液压泵站主要但并不仅仅限于使用在千斤顶液压压机上,为千斤顶液压压力机(习惯称工作站,以下同)的俯冲装置提供液压油,以便由俯冲装置的油缸的油缸柱对位于工件板托架(该工件板托架安装在千斤顶液压压力机上,并且对应于油缸柱的下方)上的工件加工,例如对工件冲孔或折弯等。
[0003] 上面提及的千斤顶液压压力机是一种相对于大型油压机(也称液压机)而言能起到拾遗补缺作用的专用机械,因为大型油压机投资成本高、体积庞大并且检护麻烦,而千斤顶液压压力机由于具有应用场所适应性广、体积小、操作方便、节省投资并且检护容易的长处,因而能广泛使用于工矿企业的生产线、建筑工地、机电设备修理行业、交通工具维修行业、家庭乃至职业技工学校的学生动手实验室,等等。
[0004] 上面提及的千斤顶液压压力机的技术信息可从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略以例举的如CN201205566Y(千斤顶液压压力机)、CN2144571Y(手动液压压力机)、CN201385455Y(手动螺杆附加千斤顶式层压机)、CN201677524U(千斤顶液压压力机)、CN201161542Y(气动手动两用压机)、CN201333809Y(气动手动两用压机)和CN202071397U(千斤顶液压压力机的油缸移动定机构),等等。在并非限于例举的这些专利文献中,CN201161452Y、CN201333809Y和CN202071397U均示出了液压泵站,但是未揭示液压泵站的具体结构,这里所称的液压泵站的具体结构如体及其油路结构、借助于气源装置如空气压缩机工作的气泵与阀体之间的配合结构、手动操作的油泵与阀体之间的配合结构,等等。然而,作为千斤顶液压压力机,操作省力快捷高效和选择灵活(如在气动与手动之间依需选择)系其重要的因素,具体地讲,如果不能使前述俯冲装置的油缸的油缸柱在空行程状态下快速伸展,那么毫无疑问会影响对工件的加工效率,并且操作者在以手动方式驱使油泵泵油的过程中操作较为费力;又,如果在俯冲装置的油缸的油缸柱与工件接触后不能使油泵以小油量大压力的方式为油缸供油,那么操作者手动操作油泵的操作强度难以令常人所承受,并且同样影响对工件的加工效率;还,如果阀体自身的结构有失合理,那么会导致整个液压泵站体积增大并且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希望出现的故障几率高的情形。这些技术问题在例举的前述专利文献中均未给出可借鉴的技术启示。
[0005] 针对上述状况,有必要加以探索,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惊人地表现出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例如能使俯冲装置的油缸的油缸柱向油缸的缸体外伸展的速度提高五倍以上,并且操作者对油泵手动操作轻便自如。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加快油泵泵油速度而藉以提高对工件的加工效率、有利于体现手动操作时的省力而藉以减轻操作者的作业强度和有益于保障气泵以及油泵与阀体之间的配合效果而藉以减少故障几率并且体现优异的工作可靠性的快速液压泵站结构。
[0007]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快速液压泵站结构,包括阀体、安装在阀体上的并且与阀体的内部油路相通的具有储油缸腔的储油缸和同样安装在阀体上的并且同样与阀体的内部油路相通的气泵以及油泵,其中:在所述的阀体背对所述气泵以及油泵的一侧开设有一储油缸配合槽,所述的储油缸与该储油缸配合槽密封固定,在阀体背对储油缸的一侧开设有一气泵接头连接孔和一油泵连接孔,所述气泵与气泵接头连接孔相连接,而油泵与油泵连接孔相连接,所述的油泵构成有大泵柱腔和小泵柱腔,小泵柱腔窄缩构成于大泵柱腔的上部,并且彼此相通,油泵的油泵柱包括大泵柱和小泵柱,小泵柱窄缩构成于大泵柱的上方,并且大泵柱与所述大泵柱腔相配合,而小泵柱与所述小泵柱腔相配合,其中:在油泵上开设有油泵油道,该油泵油道与所述大泵柱腔相通,在所述的阀体上开设有一组进油道、一组出油道和一组回油孔,一组进油道包括气泵进油道、第一、第二大泵进油道和小泵进油道;一组出油道包括气泵出油道、大泵出油道、小泵出油道、泄压油道;一组回油孔包括气泵回油孔、大泵回油孔、小泵回油孔和泄压油回油孔;气泵进油道与所述的气泵的气泵油腔相通,并且还与小泵进油道相通,在该气泵进油道的通道上设置有一气泵进油阀,第一大泵进油道通过所述油泵油道与所述大泵柱腔相通,并且还与所述储油缸腔相通,在该第一大泵进油道的通道上设置有一第一大泵进油阀,第二大泵进油道同样通过油泵油道与大泵柱腔相通,并且同样与储油缸腔相通,在该第二大泵进油道的通道上设置有一第二大泵进油阀,小泵进油道与储油缸腔相通,并且与所述小泵柱腔相通,在该小泵进油道的通道上设置有一小泵进油阀;气泵出油道经所述气泵进油阀与气泵进油道相通,在该气泵出油道的一端的气泵出油口上设置有气泵出油阀,而在该气泵出油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气泵回油调压阀,大泵出油道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大泵进油阀以及第二大泵进油阀与所述第一大泵进油道以及第二大泵进油道同时相通,在该大泵出油道的一端的大泵出油口上设置有一大泵出油阀,而在该大泵出油道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大泵回油调压阀,小泵出油道经所述的小泵进油阀与所述的小泵进油道相通,在该小泵出油道的一端的小泵出油口上设置有一小泵出油阀,而在小泵出油道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小泵回油调压阀,泄压油道的一端的泄压油道出油口同时与所述的气泵出油口、大泵出油口和小泵出油口相通,并且该泄压油道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工作站液压油路连接,在泄压油道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泄压阀;气泵回油孔、大、小泵回油孔和泄压油回油孔均与所述储油缸腔相通,所述的气泵出油道通过所述气泵回油调压阀与气泵回油孔相通,所述的大泵出油道经所述的大泵回油调压阀与大泵回油孔相通,所述的小泵出油道经小泵回油调压阀与小泵回油孔相通,而泄压油回油孔经所述泄压阀与储油缸腔相通。
[0008]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大泵进油道与所述储油缸的储油缸腔之间的通道上设置有一用于对液压油进行过滤的第一油过滤帽,在该第一油过滤帽内设有第一滤网;在所述的小泵进油道与储油缸腔之间的通道上设置有用于对液压油过滤的第二油过滤帽,在该第二油过滤帽内设有第二滤网;在第二大泵进油道与储油缸腔之间的通道上设置有用于对液压油进行过滤的第三油过滤帽,在该第三油过滤帽内设有第三滤网。
[0009]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气泵进油阀、第一大泵进油阀、第二大泵进油阀和小泵进油阀均为配有弹簧球阀
[0010]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气泵出油阀、大泵出油阀和小泵出油阀均为配有弹簧的钢球阀。
[0011]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气泵回油调压阀、大泵回油调压阀和小泵回油调压阀均为配有弹簧的钢球阀,所述的泄压阀为钢球阀。
[0012]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阀体上开设有一总出油道,所述的气泵出油口、大泵出油口和小泵出油口均与总出油道相通,而该总出油道与所述泄压油道出油口相通。
[0013]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作站为千斤顶液压压力机。
[0014]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阀体上开设有第一、第二大泵腔进油道和小泵腔进油道,第一大泵腔进油道与所述第一大泵进油道、大泵出油道以及油泵油道相通,第二大泵腔进油道与所述第二大泵进油道、大泵出油道以及油泵油道相通,小泵腔进油道与小泵进油道以及小泵柱腔相通。
[0015]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油泵的油泵柱由大、小泵柱构成,并且采用了第一、第二大泵进油道,因此在空行程状态下相对于已有技术可提高泵油速度五倍以上,当压力超过大泵柱所承受的压力时,由小泵柱使液压油体现小流量大压力泵油,从而不仅可以体现操作省力,而且可以提高工作站对工件的加工效率;由于在有气源装置如空压机的环境下选择气泵工作,因此具有良好工作状态选择性;由于油泵以及气泵与阀体配合效果好,因而不仅可以减少故障几率,而且可以极致地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0017] 图2为图1所示的阀体的横向剖视图。
[0018] 图3为图1所示的阀体的纵向剖视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的油路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2] 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阀体1,以目前由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在阀体1朝向上的一面配置有一储油缸2,而在阀体1朝向下的一面配设有一气泵3和一油泵4,并且在该阀体1朝向下的一面还固定有一揿手铰接座5,在该揿手铰接座5上通过销轴511铰接连接有一揿手51,该揿手51还通过油泵柱连接销512与下面还要描述的油泵4的油泵柱43(图2示)连接。
[0023] 依据业界所知,当揿手杆6插入揿手51上的揿手杆套513内时,通过上下操动揿手杆6便可使油泵4的油泵柱43上下运动,即实现泵油。又,由于在阀体1上配有气泵3,因此当工作站7的场所即安置有千斤顶液压压力机的场所有气源装置如空气压缩机或类似的器材时,那么可由气源管路与气泵3连接,由气源装置带动气泵3工作,进而由气泵3的工作而实现泵油,因而具有灵活的选择性,因为当无空压机之类的器材时,可由操作者通常前述揿手杆6使油泵4泵油。
[0024] 请参见图2和图3,在前述的阀体1朝向上的一面开设有一与储油缸2的直径相适应的储油缸配合槽11,储油缸2优选通过焊接的方式在对应于储油缸配合槽11的位置与阀体1固定,并且在储油缸2的顶部设有一储油缸固定座22,在使用状态下通过开设在储油缸固定座22上的螺钉孔221将储油缸固定座22与工作站7固定。
[0025] 在阀体1朝向下的一面即朝向下的一侧开设有一气泵接头连接孔12和一油泵连接孔13,上面提及的气泵3通过气泵接头32与气泵接头连接孔12连接,而油泵4与油泵连接孔13连接。
[0026] 上面提及的油泵4设计有大泵柱腔41和小泵柱腔42,也就是说油泵4的油泵腔由大、小泵柱腔41、42彼此组合构成,小泵柱腔42窄缩构成于大泵柱腔41的上部,并且彼此相通。鉴于油泵腔的所述结构,因此油泵4的油泵柱43包括大泵柱431和小泵柱432,也就是说油泵柱43由大、小泵柱431、432组合构成,小泵柱432窄缩构成于大泵柱431的上方,并且大泵柱431 与前述的大泵柱腔41相配合,而小泵柱432与小泵柱腔42相配合。
[0027] 前述的气泵3的气泵接头32优选以螺纹配接的方式与阀体1上的所述气泵接头连接孔12固定(图2示)。同样,前述的油泵4优选以螺纹配合方式与阀体1上的油泵连接孔13固定(图2示),并且优选加第一、第二密封圈45、46 进行密封。
[0028] 在前述的阀体1开设有一组进油道14,该一组进油道14包括气泵进油道141、第一、第二大泵进油道142、143和小泵进油道144,气泵进油道141与前述的气泵3的气泵油腔31相通,并且还与小泵进油道144相通。第一大泵进油道142与前述的大泵柱腔41相通,具体而言,该第一大泵进油道142经开设在油泵4的泵体上的并且与大泵柱腔41相通的油泵油道44而与大泵柱腔41相通,在该第一大泵进油道142与前述的油泵油道44之间的通道上设有第一大泵进油阀1421,该第一大泵进油阀1421为配有弹簧的钢球阀。由图所示,在第一大泵进油道142与前述储油缸2的储油缸腔21相通的通道上也即在第一大泵进油道142的进油口或称入油口(也可称吸油口)的部位以阀体1为载体设置有一用于对来自于储油缸腔21的液压油过滤以避免对油道堵塞的第一油过滤帽1422,并且在该第一油过滤帽1422内设置有第一滤网14221。第二大泵进油道143同样与大泵柱腔41相通,并且同样与储油缸腔21相通,在该第二大泵进油道143与油泵油道44之间的通道上设置有一第二大泵进油阀1431,在第二大泵进油道143 与储油缸腔21相通的通道上也即在第二大泵进油道143的进油口的部位以阀体1为载体设置有功用如同对第一油过滤帽1422描述的第三油过滤帽1432,在该第三油过滤帽1432内设有第三滤网14321。前述的第二大泵进油阀1431同样为配有弹簧的钢球阀。小泵进油道144与储油缸腔21相通,该小泵进油道144 与前述的气泵进油道141共用,并且该小泵进油道144与小泵柱腔42相通,在小泵进油道144的通道上即在小泵进油道144与小泵柱腔42之间的通道上设置有一小泵进油阀1441。在小泵进油道144与储油缸腔21相通的通道上也即在小泵进油道144的进油口的部位以阀体1为载体设有一功用如同对第一、 第二油过滤帽1422、1442描述的第二油过滤帽1442,在该第二油过滤帽1442内设有第二滤网14421。在前述的气泵进油道141与小泵进油道144之间的通道上设置一气泵进油阀1411,即由该气泵进油阀1411开启或关闭气泵进油道141与小泵进油道144之间的通道。
[0029] 由图2所示,在前述的阀体1上开设有第一、第二大泵腔进油道18a、18b和小泵腔进油道18c,第一大泵腔进油道18a通过前述的第一大泵进油阀1421与前述的第一大泵进油道142相通,并且还同时与下面还要提及的大泵出油道152以及油泵油道44相通;第二大泵进油道18b通过前述的第二大泵进油阀1431 与前述的第二大泵进油道143相通,并且还同时与大泵出油道152以及油泵油道44相通。也就是说,由第一大泵进油道142引入的液压油在开启第一大泵进油阀1421的状态下依次经第一大泵腔进油道18a和油泵油道44进入大泵柱腔41内,而进入到大泵柱腔41内的液压油在关闭第一大泵进油阀1421的状态下依次经油泵油道44和第一大泵腔进油道18a进入大泵出油道152。同例,由第二大泵进油道143引入的液压油在开启第二大泵进油阀1431的状态下依次经第二大泵腔进油道18b和油泵油道44进入大泵柱腔41内,而进入到大泵柱腔41内的液压油在关闭第二大泵进油阀1431的状态下依次经油泵油道44和第二大泵进油道18b进入大泵出油道152。
[0030] 请继续见图2和图3,在阀体1上开设有一组出油道15,该一组出油道15包括气泵出油道151、大、小泵出油道152、153和泄压油道154,气泵出油道151经前述气泵进油阀1411与气泵进油道141相通,在该气泵出油道151的一端(图2所示左端)的气泵出油口1511上配设有一气泵出油阀1512,而在该气泵出油道151的另一端(图2所示右端)配设有一气泵回油调压阀1513,气泵出油阀1512以及气泵回油调压阀1513均为配有弹簧的钢球阀。大泵进油道有两条即前述的第一大泵进油道142和第二大泵进油道143,然而大泵出油道仅为一条即为大泵出油道152,两条大泵进油道可充分保障大泵柱腔41内吸足液压油,以避免出现半泵现象,大泵出油道152同时通过前述的第一大泵进油阀1421以及第二大泵进油阀1431与前述的第一大泵进油道142以及第二大泵进油道143相通,在该大泵出油道152的一端(图2所示左端)的大泵出油口1521的部位设置有一大泵出油阀1522,而在大泵出油道152的另一端(图2所示右端)设置有一大泵回油调压阀1523。大泵出油阀1522以及大泵回油调压阀1523均为配有弹簧的钢球阀。小泵出油道153经前述的小泵进油阀1441与小泵进油道144相通,在该小泵出油道153的一端(图2所示左端)的小泵出油口1531的部位设置有一小泵出油阀1532,而在小泵出油道153的另一端(图2所示右端)设置有一小泵回油调压阀1533。小泵出油阀1532以及小泵回油调压阀1533均为配有弹簧的钢球阀。泄压油道154的一端(图2所示左端)的泄压油道出油口1541同时与前述的气泵出油口1511、大泵出油口1521以及小泵出油口1531相通,并且该泄压油道出油口1541通过液压管路15411与图5所示的工作站7液压油路连接,在泄压油道154的另一端(图2所示右端)设置有一泄压阀1542 ,该泄压阀1542为钢球阀。
[0031] 在阀体1上开设有一组回油孔16,该一组回油孔16包括气泵回油孔161、大泵回油孔162、小泵回油孔163和泄压油回油孔164,气泵回油孔161、大、小泵回油孔162、163和泄压油回油孔164均与储油缸腔21相通,其中:前述的气泵出油道151通过气泵回油调压阀1513与气泵回油孔161相通,大泵出油道152经大泵回油调压阀1523与大泵回油孔162相通,小泵出油道153经小泵回油调压阀1533 与小泵回油孔163相通,而泄压油经泄压油道154经泄压阀1542和泄压油回油孔164与储油缸腔21相通。
[0032] 由图2所示,在阀体1上开设有一总出油道17,该总出油道17的末端由总出油道油堵螺钉171封堵,前述的气泵出油道151的出油口1511的部位直接与总出油道17相通,前述的大泵出油道152的大泵出油口1521通过大泵出油道过渡油孔15211与总出油道17相通,前述的小泵出油口1531直接与总出油道17相通,而前述的泄压油道出油口1541通过过渡油孔15412与总出油道17相通,总出油道17与泄压油道出油口1541相通。
[0033] 上面提及的工作站7为本申请人在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千斤顶液压压力机。
[0034] 由于图中示意的气泵进油阀1411、第一、第二大泵进油阀1421、1431和小泵进油阀1441的结构以及功用都是相同的,因此申请人仅择气泵进油阀1411描述如下:以图2 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在对应于气泵进油阀1411(钢球)的后侧依次设置有一弹簧1412、一弹簧支承钢球1413和一限位螺钉1414,弹簧1412的一端支承在气泵进油阀1411上,另一端支承在弹簧支承钢球1413上,而弹簧支承钢球1413与限位螺钉1414接触,限位螺钉1414旋配在阀体1上。液压油顶开或称顶启气泵进油阀1411的力度由弹簧1412的弹簧力确定。又,由于气泵出油阀1512、大、小泵出油阀1522、1532、气泵回油调压阀1513、大泵回油调压阀1523和小泵回油调压阀1533的结构以及功用都是相同的,因此申请人仅择气泵出油阀1512描述如下:在对应于气泵出油阀1512(钢球)的左侧(以图2所示位置状态为例)依次设置有调压弹簧15121、调压弹簧支承钢球15122和调整螺钉15123 ,调压弹簧
15121的一端支承在气泵出油阀1512上,另一端支承在调压弹簧支承钢球15122上,而调压弹簧支承钢球15122与调整螺钉15123接触,调整螺钉15123旋配在阀体1上。对调整螺钉15123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调节而可通过调压弹簧支承钢球15122对调压弹簧15121作用,进而由调压弹簧15121对气泵出油阀1512作用,从而达到调节气泵出油道151内的液压油顶启气泵出油阀1512的力度大小的作用。由于通过举一反三之例而可对其余未描述的阀得到充分理解,因此申请人不再一一赘述。又,仅前述的泄压阀1542无需配设弹簧,直接由旋配在阀体1上的泄压阀手柄15421对泄压阀1542(钢球阀)释放或限定。
[0035] 请见图4和图5,以手动操作油泵4为例,当要向工作站7提供液压油时,也就是说当要向工作站7的冲压装置71的油缸711提供压力油时,以便使油缸711的油缸柱7111从油缸711的缸体内向外伸展而对安放于工作架72上的工件冲压或作其它类似要求的动作时,那么由与油泵柱43上的销槽433(图2示)配接的前述揿手51带动油泵柱43上下运动,具体是由操作者上下交替地对揿手杆6操作。在该过程中,当油泵4的油泵柱43下行时,第一大泵进油阀1421、第二大泵进油阀1431和小泵进油阀1441开启,第一大泵进油道142、 第二大泵进油道143和小泵进油道144同时向大泵柱腔41进油,此时,与大泵出油道152相通的大泵出油阀1522以及小泵出油阀1532关闭;反之,当油泵柱43上行时,则第一、第二大泵进油阀1421、1431以及小泵进油阀1441关闭,而大泵出油阀1522以及小泵出油阀1532开启,先前进入到大泵柱腔41内的液压油经总出油道17而从泄压油道出油口1541(也可称为出油口)经液压管路15411进入工作站7的冲压装置71的油缸711,油缸柱
7111向油缸711的缸体外伸展,从而实现快速泵油。当受力时,即大泵柱腔41内的液压油的压力升高时,大泵出油道152的油路上的大泵回油调压阀1523被压力油顶开,大泵柱腔
41内的压力油回入储油缸2的储油缸腔21内,而小泵柱腔42内的压力油经开启的小泵出油阀1532继续进入总出油道17而从泄压油道出油口1541引出,从而实现小油量大压力供油。工作站7工作完成后开启泄压阀1542,冲压装置71的油缸711内的液压油在作用于油缸柱7111的油缸柱回位弹簧(图中未示出)的作用下依次经泄压油道出油口1541、泄压油道154和泄压油回油孔164回入储油缸21内。
[0036] 当启用气泵3时,以气泵3的泵芯下行为例,储油缸腔21内的液压油从小泵进油道144吸入,由于此时的气泵进油阀1411处于开启状态,因此液压油进入气泵油腔31内,此时的气泵出油阀1512处于关闭状态。反之,当气泵3的气泵芯上行时,气泵进油阀1411关闭,而气泵出油阀1512开启,先前进入到气泵油腔31内的液压油经气泵出油道151进入总出油道17,由泄压油道出油口1541输出。
[0037]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并且将本发明装置与已有技术中的装置进行了泵油对比,在相同的操作下,油泵4的泵油速度比已有技术提高了五倍以上,并且操作者对揿手杆6的操纵较为轻松。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齿轮泵液压泵站 2020-05-11 711
一种高集成型液压泵站 2020-05-12 313
一种热压机液压泵站 2020-05-12 372
一种支腿液压泵站 2020-05-12 295
液压泵站供电电缆 2020-05-13 38
具有装置的液压泵站 2020-05-12 205
快速液压泵站结构 2020-05-12 173
液压泵站自动控制系统 2020-05-12 571
紧凑式双泵液压泵站 2020-05-13 875
液压泵站 2020-05-11 83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