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渗缸

阅读:1发布:2022-12-29

专利汇可以提供浸渗缸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浸渗缸,涉及浸渗技术领域,解决了 现有技术 中存在的浸渗缸内不存在的升降结构, 工件 不方便浸渗和取出的技术问题。该浸渗缸包括浸渗缸本体、链条驱动机构以及链条升降机构,所述链条升降机构位于所述浸渗缸本体内,所述链条升降机构能承载浸渗工件;所述链条升降机构与所述链条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链条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链条升降机构将所述链条升降机构承载的所述浸渗工件移动至浸入所述浸渗缸本体内的浸渗液中的 位置 或将所述链条升降机构承载的所述浸渗工件从所述浸渗缸本体内的浸渗液中取出。本实用新型升降更加平稳,方便工件的浸渗和取出。,下面是浸渗缸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浸渗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浸渗缸本体、链条驱动机构以及链条升降机构,其中:
所述链条升降机构位于所述浸渗缸本体内,所述链条升降机构能承载浸渗工件;所述链条升降机构与所述链条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链条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链条升降机构将所述链条升降机构承载的所述浸渗工件移动至浸入所述浸渗缸本体内的浸渗液中的位置或将所述链条升降机构承载的所述浸渗工件从所述浸渗缸本体内的浸渗液中取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浸渗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轨道、升降链条、链轮、链轮轴、轴承座和配重,其中:
所述升降轨道与所述浸渗缸本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链轮轴相连接,所述链轮轴的两端各套设有一个所述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升降轨道的顶部,所述链轮位于两个所述轴承座之间且所述链轮上套设有所述升降链条,所述升降链条的一端与升降托架相连接,所述升降托架与所述升降轨道滑动连接,所述升降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配重块相连接,所述配重块与所述升降轨道连接且能沿着所述升降轨道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浸渗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轨道焊接于所述浸渗缸本体的内壁上,所述升降链条为双排链条,所述链轮为双排链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浸渗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装置和PLC,所述传感装置和所述PLC相连接,所述PLC与链条驱动机构电连接,其中:
所述链条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从动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链条升降机构相连接且能驱动所述链条升降机构;所述传感装置设置在所述从动机构周围且能检测所述从动机构的运动状态并向所述PLC发送检测信号,所述PLC能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得到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位移并能根据所述角位移的量控制所述链条升降机构以及所述浸渗工件的移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浸渗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机构包括大齿轮小齿轮,所述大齿轮和所述小齿轮相啮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小齿轮相连接,所述小齿轮上的齿轮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链轮轴相联接,所述大齿轮上设置有触点,所述传感装置通过与所述触点接触能感应所述升降托架的位置并能将所述升降托架的位置信息传送给PLC,所述PLC能控制所述链条升降机构以及所述浸渗工件的移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浸渗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包括上位传感器和下位传感器,所述上位传感器和所述下位传感器均与所述PLC相连接,所述上位传感器和所述下位传感器均能通过与所述触点接触感应所述升降托架的位置并能将所述升降托架的位置信息传送给PLC,所述PLC控制所述电机通过带动所述链条升降机构以带动所述升降托架及所述升降托架上的浸渗工件存放框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浸渗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渗缸本体包括缸盖、缸体和支撑座,所述缸体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座上方,所述缸体上固定连接有启盖气缸,所述启盖气缸通过启盖臂与缸盖相连接,所述缸盖与所述缸体之间固定连接有环气缸和锁环,锁环通过锁环气缸开启和关闭,所述缸盖上部具有观察窗、真空表和泄压,所述观察窗内具有照明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浸渗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渗缸还包括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真空过滤器,其中:
所述真空泵和所述过滤器均设置在所述浸渗缸本体的外部,所述真空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过滤器,所述过滤器通过管路与所述浸渗缸本体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浸渗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渗缸还包括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机和制冷盘管,其中:
所述制冷机和所述制冷盘管均设置在所述浸渗缸本体的外部,所述制冷机与所述制冷盘管相连接,所述制冷盘管固定于所述浸渗缸本体的外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浸渗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渗工件存放框、所述浸渗工件存放框内的所述浸渗工件以及所述升降托架三者的重量之和与所述配重块的重量之比为10~15:1。

说明书全文

浸渗缸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浸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浸渗缸。

背景技术

[0002] 浸渗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项新技术,是解决铸件泄露的有效措施,目前,浸渗技术通过先将铸件抽真空然后再加压的方法,使浸渗液浸入铸件的疏松、气孔等缺陷内部,经过固化反应,填充铸件微孔。在微孔密封技术领域,相对于5mm铸件壁厚以及一些粉末冶金件,我们将直径在0.254mm以下的孔称之为微孔。这些孔通常是肉眼难以发现的。微孔的存在会导致被密封介质的渗漏,使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使其丧失应有的功能。通过真空压浸渗设备将浸渗剂充分渗入工件微孔中,填充微孔间隙,有效的防止了工件的泄漏腐蚀,从而达到密封补漏的目的。
[0003] 工件浸渗工艺分为前处理、浸渗处理和后处理三个阶段,前处理工艺包括清洗和干燥等工序,浸渗处理工艺包括工件抽真空、负压吸入浸渗剂、加压推出浸渗剂、常压取出工件等工序,后处理工艺包括漂洗、钝化、晾干和热固化、试压等工序。人工操作电动葫芦调运产品,一般需2-3人操作。人工控制电动葫芦上下抓取产品框,然后左右移动分配至各个设备工艺。
[0004] 现在国内外浸渗技术应用面正在不断扩大,浸渗技术已被军工、汽车船舶等其它主要工业部认可和应用。其中真空/压力浸渗工艺是目前公认的效率最高、可靠性最好的浸渗方法,对提高产品合格率、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0005]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6] 而现有有机浸渗设备的浸渗缸内部采用的是固定式的结构,浸渗缸单独设置有储液箱,浸渗缸与储液箱通过进液相连。工作时,浸渗缸处于真空状态,而储液箱与大气相通,当打开进液阀后,储液箱内的浸渗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储液箱进入到浸渗缸中,浸渗液在进入浸渗缸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伴有空气进入(尤其是在浸渗液液位低于进液口时),原本处于相对真空(约-0.098Mpa)的工件缺陷内部又重新被空气完全或部分占据,从而使浸渗液无法充分进入到工件缺陷内,失去了抽真空所能达到的效果。因此,浸渗效果大打折扣,浸渗合格率大副降低。此外,一少部分也可以升降,其结构主要是由V型和筒管组成,V型块初始位置在筒管的顶端,当工件框放在V型块上时,V型块中间的两个半圆孔自动合并随着工件框同时向下运动,工件框会因为重力自动下降到浸渗液中,随后开始浸渗。此过程中的工件框下降速度较快,零件撞击声音大,其稳定性较差,不利于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浸渗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浸渗缸内不存在的升降结构,工件不方便浸渗和取出的技术问题。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9]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浸渗缸,包括浸渗缸本体、链条驱动机构以及链条升降机构,其中:所述链条升降机构位于所述浸渗缸本体内,所述链条升降机构能承载浸渗工件;所述链条升降机构与所述链条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链条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链条升降机构将所述链条升降机构承载的所述浸渗工件移动至浸入所述浸渗缸本体内的浸渗液中的位置或将所述链条升降机构承载的所述浸渗工件从所述浸渗缸本体内的浸渗液中取出。
[0010] 优选的,所述链条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轨道、升降链条、链轮、链轮轴、轴承座和配重块,其中:所述升降轨道与所述浸渗缸本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链轮轴相连接,所述链轮轴的两端各套设有一个所述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升降轨道的顶部,所述链轮位于两个所述轴承座之间且所述链轮上套设有所述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托架相连接,所述升降托架与所述升降轨道滑动连接,所述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配重块相连接,所述配重块与所述升降轨道连接且能沿着所述升降轨道滑动。
[0011] 优选的,所述升降轨道焊接于所述浸渗缸本体的内壁上,所述链条为双排链条,所述链轮为双排链轮。
[0012] 优选的,还包括传感装置和PLC,所述传感装置和所述PLC相连接,所述PLC与链条驱动机构电连接,其中:所述链条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从动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链条升降机构相连接且能驱动所述链条升降机构;所述传感装置设置在所述从动机构周围且能检测所述从动机构的运动状态并向所述PLC发送检测信号,所述PLC能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得到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位移并能根据所述角位移的量控制所述链条升降机构以及所述浸渗工件的移动位置。
[0013] 优选的,所述从动机构包括大齿轮小齿轮,所述大齿轮和所述小齿轮相啮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小齿轮相连接,所述小齿轮上的齿轮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链轮轴相联接,所述大齿轮上设置有触点,所述传感装置通过与所述触点接触能感应所述升降托架的位置并能将所述升降托架的位置信息传送给PLC,所述PLC能控制所述链条升降机构以及所述浸渗工件的移动位置。
[0014] 优选的,所述传感装置包括上位传感器和下位传感器,所述上位传感器和所述下位传感器均与所述PLC相连接,所述上位传感器和所述下位传感器均能通过与所述触点接触感应所述升降托架的位置并能将所述升降托架的位置信息传送给PLC,所述PLC控制所述电机通过带动所述链条升降机构以带动所述升降托架及所述升降托架上的所述浸渗工件存放框上下移动。
[0015] 优选的,所述浸渗缸本体包括缸盖、缸体和支撑座,所述缸体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座上方,所述缸体上固定连接有启盖气缸,所述启盖气缸通过启盖臂与缸盖相连接,所述缸盖与所述缸体之间固定连接有锁环气缸和锁环,锁环通过锁环气缸开启和关闭,所述缸盖上部具有观察窗、真空压力表和泄压阀,所述观察窗内具有照明灯。
[0016] 优选的,所述浸渗缸还包括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真空过滤器,其中:所述真空泵和所述过滤器均设置在所述浸渗缸本体的外部,所述真空泵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过滤器,所述过滤器通过管路与所述浸渗缸本体相连接。
[0017] 优选的,所述浸渗缸还包括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机和制冷盘管,其中:所述制冷机和所述制冷盘管均设置在所述浸渗缸本体的外部,所述制冷机与所述制冷盘管相连接,所述制冷盘管固定于所述浸渗缸本体的外围。
[0018] 优选的,所述浸渗工件存放框、所述浸渗工件存放框内的所述浸渗工件以及所述升降托架三者的重量之和与所述配重块的重量之比为10~15:1。
[00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2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浸渗缸,内部设有链条升降机构,将浸渗液存储在浸渗罐中,其链条驱动机构能通过驱动链条升降机构将链条升降机构承载的浸渗工件移动至浸入浸渗缸本体内的浸渗液中的位置或将链条升降机构承载的浸渗工件从浸渗缸本体内的浸渗液中取出,升降更加平稳,工件方便浸渗和取出,同时,浸渗液直接存储在浸渗缸内,使浸渗工件在整个浸渗过程中处于一个完全密封的状态,提高了工件浸渗的合格率和可靠性。
[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传感装置检测从动机构的运动状态并向PLC发送检测信号,PLC能根据检测信号得到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角位移并能根据角位移的量控制链条升降机构以及浸渗工件的移动位置,提高了浸渗工件的定位精度,且便于自动化操作,提高了作业效率,因此实用性较好,易于推广应用,具有较大实用价值。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缸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链条升降的正视图;
[0026]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链条升降的轴向视图;
[0027]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8] 附图标记:1、升降轨道;2、链轮;3、链轮轴;4、轴承座;5、配重块;6、电机;7、大齿轮;8、小齿轮;9、触点;10、上位传感器;11、下位传感器;12、缸盖;13、缸体;14、支撑座;15、真空压力表;16、泄压阀;17、制冷机;18、制冷盘管;19、真空泵;20、过滤器;21、启盖气缸;22、启盖臂;23、升降托架;24、联轴器;25、观察窗;26、升降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0030] 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浸渗缸,包括浸渗缸本体、链条驱动机构以及链条升降机构,链条升降机构位于浸渗缸本体内,链条升降机构能承载浸渗工件;链条升降机构与链条驱动机构相连接,链条驱动机构能驱动链条升降机构将链条升降机构承载的浸渗工件移动至浸入浸渗缸本体内的浸渗液中的位置或将链条升降机构承载的浸渗工件从浸渗缸本体内的浸渗液中取出。
[0031] 链条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轨道1、升降链条26、链轮2、链轮轴3、轴承座4和配重块5,其中:升降轨道1与浸渗缸本体的内壁相连接,驱动机构与链轮轴3相连接,链轮轴3的两端各套设有一个轴承座4,轴承座4固定于升降轨道1的顶部,链轮2位于两个轴承座4之间且链轮2上套设有升降链条26,升降链条26的一端与升降托架23相连接,升降托架23与升降轨道1滑动连接,升降链条26的另一端与配重块5相连接,配重块5与升降轨道1连接且能沿着升降轨道1滑动。升降轨道1焊接于浸渗缸本体的内壁上,升降链条26为双排链条,链轮2为双排链轮2,传动更加稳定。优选的,浸渗工件存放框、浸渗工件存放框内的浸渗工件以及升降托架23三者的重量之和与配重块5的重量之比为10~15:1。
[0032] 此外,还包括传感装置和PLC,传感装置和PLC相连接,PLC与链条驱动机构电连接,链条驱动机构包括电机6和从动机构,电机6的输出轴与链条升降机构相连接且能驱动链条升降机构;传感装置设置在从动机构周围且能检测从动机构的运动状态并向PLC发送检测信号,PLC能根据检测信号得到电机6的输出轴的转动角位移并能根据角位移的量控制链条升降机构以及浸渗工件的移动位置。其中,从动机构包括大齿轮7和小齿轮8,大齿轮7和小齿轮8相啮合,电机6的输出轴与小齿轮8相连接,小齿轮8上的齿轮轴通过联轴器24与链轮轴3相联接,大齿轮7上设置有触点9,传感装置通过与触点9接触能感应升降托架23的位置并能将升降托架23的位置信息传送给PLC,所述PLC能通过控制链条升降机构以控制浸渗工件的移动位置。传感装置包括上位传感器10和下位传感器11,上位传感器10和下位传感器11均与PLC相连接,上位传感器10和下位传感器11均能通过与触点9接触感应升降托架23的位置并能将升降托架23的位置信息传送给PLC,PLC控制电机6通过带动链条升降机构以带动升降托架23及升降托架23上的浸渗工件存放框上下移动。
[0033] 浸渗缸本体包括缸盖12、缸体13和支撑座14,缸体13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座14上方,缸体13上固定连接有启盖气缸21,启盖气缸21通过启盖臂22与缸盖12相连接,缸盖12与缸体13之间固定连接有锁环气缸和锁环,锁环通过锁环气缸开启和关闭,缸盖12上部具有观察窗25、真空压力表15和泄压阀16,观察窗25内具有照明灯。此外,浸渗缸还包括抽真空装置和制冷装置,抽真空装置包括真空泵19和过滤器20,其中:真空泵19和过滤器20均设置在浸渗缸本体的外部,真空泵19通过管路连接过滤器20,过滤器20通过管路与浸渗缸本体相连接。制冷装置包括制冷机17和制冷盘管18,制冷机17和制冷盘管18均设置在浸渗缸本体的外部,制冷机17与所述制冷盘管18相连接,制冷盘管18固定于浸渗缸本体的外围。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