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表面工艺 / 侧支索 / 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

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

阅读:578发布:2023-03-10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包括位于主洞室顶部的顶拱部、在顶拱部上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设置的施工交通洞、横跨于顶拱部上方、在岩体内开凿的辅助受 力 洞,辅助受力洞沿纵向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连通;辅助受力洞内浇筑充填有 钢 筋 混凝土 ,每一个辅助受力洞和顶拱部之间均设有对穿预 应力 锚索。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地下洞室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不仅施工方便、快捷,而且在主洞室开挖之前完成主洞室顶拱部的支护加固,形成稳固的顶拱结构,取得了事先加固的效果,增加了围岩整体性,有效发挥围岩自身承载力。显著提高了洞室整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 稳定性 ,尤其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稳定性极差的超大跨度地下洞室。,下面是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包括位于主洞室(5)顶部的顶拱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顶拱部上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设置的施工交通洞(2)、横跨于顶拱部上方、在岩体内开凿的辅助受洞(1),所述辅助受力洞(1)沿纵向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2)连通;
所述辅助受力洞(1)内浇筑充填有混凝土,每一个辅助受力洞(1)和顶拱部之间均设有对穿预应力锚索(3);
所述施工交通洞(2)内浇筑充填有钢筋混凝土,充填有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施工交通洞(2)为辅助受力洞(1)的支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交通洞(2)外设有伸入岩体的锚固件,对施工交通洞(2)牵拉,所述锚固件为锚杆(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辅助受力洞(1)之间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辅助受力洞(1)之间连续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受力洞(1)的横断面为拱形或直线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辅助受力洞(1)向上设有伸入岩体的预应力锚索(6),将辅助受力洞(1)牵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辅助受力洞(1)上的对穿预应力锚索(3)均呈辐射状布置。
8.一种地下洞室,包括主洞室(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洞室(5)的顶部为上述权利要求
1~7任一项所述的顶拱结构。
9.一种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主洞室(5)开挖施工前,在设计开挖主洞室(5)的区域上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开挖施工交通洞(2);
b)以其中一侧的施工交通洞(2)为起点、另一侧的施工交通洞(2)为终点,横向开挖辅助受力洞(1),辅助受力洞(1)沿纵向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2)连通;在辅助受力洞(1)内铺设钢筋或型钢结构,并用混凝土浇筑充填整个辅助受力洞(1);
c)在主洞室(5)的开挖边线以内,沿主洞室(5)顶拱部的边线、一一对应辅助受力洞(1),横向开挖多个辅助施工洞(4);
d)在横向辅助施工洞(4)内,向上施工对穿预应力锚索(3),直至深入辅助受力洞(1)并固定,通过对穿预应力锚索(3)反吊主洞室(5)顶拱部围岩以利于顶拱部稳定;
f)进行主洞室(5)的开挖,开挖过程中辅助施工洞(4)被破除,辅助施工洞(4)所在的区域成为主洞室(5)的一部分;之后,进行主洞室(5)支护施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之后、步骤f)之前还设有步骤e)在施工交通洞(2)内浇筑钢筋混凝土,使两侧的施工交通洞(2)形成辅助受力洞(1)的支座;然后在施工交通洞(2)外设有伸入岩体的锚固件,对施工交通洞(2)牵拉。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相邻辅助受力洞(1)之间间隔设置;
步骤c)中每一个辅助施工洞(4)位于其对应的辅助受力洞(1)正下方;
步骤d)中每一个辅助受力洞(1)上的对穿预应力锚索(3)均呈辐射状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相邻辅助受力洞(1)之间连续设置,连续布置的辅助受力洞(1)采用跳仓施工,最后形成紧挨在一起的整体;
步骤c)中每一个辅助施工洞(4)位于其对应的辅助受力洞(1)正下方,辅助施工洞(4)也是连续布置,同样采用跳仓施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对穿预应力锚索(3)施工完成后,再从辅助受力洞(1)向上设置伸入岩体的预应力锚索(6),将辅助受力洞(1)牵拉。

说明书全文

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尤其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跨度地下洞室。

背景技术

[0002] 常规的地下洞室的断面跨度一般不超过40米,对地下洞室顶拱的加固,常规措施为洞室开挖后,再采用多种支护的支护型式。
[0003] 超大断面洞室的跨度往往达到60-70米。常规支护措施由于存在开挖出渣工期与支护施工周期,掌子面爆破形成洞室后一直到支护施工完成,这期间需要一段时间,从而造成洞室顶拱在一段时间内无支护,存在工程安全隐患。
[0004] 对于洞室围岩条件差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超大断面洞室,常常由于洞室围岩条件差导致洞室顶拱不能开挖成型,开挖后就随之坍塌,无法形成常规的洞室。即便是可以开挖成型的地质条件,由于超大断面洞室的跨度过大,采用常规支护形式,也会导致洞室顶拱围岩不稳定。
[0005] 上述问题在受多种条件所限,布置在地质条件复杂、围岩条件较差地层中的超大跨度地下洞室中尤为突出。
[0006] 另外,对本案中所提到的方向词汇进行定义,在本领域中,技术人员通常认定纵向是沿着地下洞室纵深的方向;横向是地下洞室横断面的方向,垂直于地下洞室轴线。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安全稳固的地下洞室顶拱结构,配套的地下洞室及地下洞室施工方法。
[0008]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包括位于主洞室顶部的顶拱部,还包括在顶拱部上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设置的施工交通洞、横跨于顶拱部上方、在岩体内开凿的辅助受洞,所述辅助受力洞沿纵向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连通;
[0009] 所述辅助受力洞内浇筑充填有混凝土,每一个辅助受力洞和顶拱部之间均设有对穿预应力锚索。
[0010] 上述方案中,辅助受力洞浇筑钢筋混凝土之后形成受力梁,通过对穿预应力锚索反吊主洞室顶拱部围岩,从而保证顶拱部的稳定。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施工交通洞内浇筑充填有钢筋混凝土,充填有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施工交通洞为辅助受力洞的支座;所述施工交通洞外设有伸入岩体的锚固件,对施工交通洞牵拉。
[0012] 施工交通洞形成受力支座,能够进一步增加辅助受力洞承受载荷的能力。锚固件为锚杆或锚索,通过锚杆或锚索对施工交通洞形成牵拉,能够增加施工交通洞的承载能力。
[0013] 辅助受力洞的布置方式有多种,如,所述相邻辅助受力洞之间间隔设置。
[0014] 或者,所述相邻辅助受力洞之间连续设置。
[0015]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受力洞的横断面为拱形或直线型。优选为拱形,拱形结构承受力更大。
[0016] 进一步的,每一个辅助受力洞向上设有伸入岩体的预应力锚索,将辅助受力洞牵拉。
[0017] 优选的,每一个辅助受力洞上的对穿预应力锚索均呈辐射状布置。
[0018]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下洞室,包括主洞室,所述主洞室的顶部为上述方案所述的顶拱结构。
[0019]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 a)在主洞室开挖施工前,在设计开挖主洞室的区域上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开挖施工交通洞;
[0021] b)以其中一侧的施工交通洞为起点、另一侧的施工交通洞为终点,横向开挖辅助受力洞,辅助受力洞沿纵向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连通;在辅助受力洞内铺设钢筋或型钢结构,并用混凝土浇筑充填整个辅助受力洞;
[0022] c)在主洞室的开挖边线以内,沿主洞室顶拱部的边线、一一对应辅助受力洞,横向开挖多个辅助施工洞;
[0023] d)在横向辅助施工洞内,向上施工对穿预应力锚索,直至深入辅助受力洞并固定,通过对穿预应力锚索反吊主洞室顶拱部围岩以利于顶拱部稳定;
[0024] f)进行主洞室的开挖,开挖过程中辅助施工洞被破除,辅助施工洞所在的区域成为主洞室的一部分;之后,进行主洞室支护施工。
[0025] 上述施工过程中,施工交通洞采用锚杆或锚索支护。
[0026] 进一步的,在步骤d)之后、步骤f)之前还设有步骤e)在施工交通洞内浇筑钢筋混凝土,使两侧的施工交通洞形成辅助受力洞的支座;然后在施工交通洞外设有伸入岩体的锚固件,对施工交通洞牵拉。
[0027] 进一步的,辅助受力洞的布置形式可根据洞室跨度、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一种具体的方案中:
[0028] 步骤b)中相邻辅助受力洞之间间隔设置;
[0029] 步骤c)中每一个辅助施工洞位于其对应的辅助受力洞正下方;
[0030] 步骤d)中每一个辅助受力洞上的对穿预应力锚索均呈辐射状布置。
[0031] 另一种具体的方案中:
[0032] 步骤b)中相邻辅助受力洞之间连续设置,连续布置的辅助受力洞采用跳仓施工,最后形成紧挨在一起的整体;
[0033] 步骤c)中每一个辅助施工洞位于其对应的辅助受力洞正下方,辅助施工洞也是连续布置,同样采用跳仓施工。
[0034] 进一步的,步骤d)中对穿预应力锚索施工完成后,再从辅助受力洞向上设置伸入岩体的预应力锚索,将辅助受力洞牵拉。
[0035] 本发明不仅施工方便、快捷,而且在主洞室开挖之前完成主洞室顶拱部的支护加固,形成稳固的顶拱结构,取得了事先加固的效果,增加了围岩整体性,有效发挥围岩自身承载力。相比于常规施工技术,显著提高了洞室整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尤其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稳定性极差的超大跨度地下洞室。附图说明
[003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7] 图1为实施例1地下洞室横剖面图。
[0038] 图2为实施例1地下洞室纵剖面图。
[0039] 图3为实施例2地下洞室横剖面图。
[0040] 图4为实施例2地下洞室纵剖面图。
[0041] 图中:1—辅助受力洞,2—施工交通洞,3、6—预应力锚索,4—辅助施工洞,5—主洞室,8-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实施例1
[0043] 如图1~2所示,一种地下洞室顶拱结构,包括位于主洞室5顶部的顶拱部、在顶拱部上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设置的施工交通洞2、横跨于顶拱部上方、在岩体内开凿的辅助受力洞1。
[0044] 所述辅助受力洞1沿纵向间隔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2连通。
[0045] 所述辅助受力洞1内浇筑充填有钢筋混凝土,每一个辅助受力洞1和顶拱部之间均设有呈辐射状布置的对穿预应力锚索3。每一个辅助受力洞1呈辐射状向上设有伸入岩体的预应力锚索6,将辅助受力洞1牵拉。
[0046] 所述施工交通洞2内浇筑充填有钢筋混凝土,充填有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施工交通洞2为辅助受力洞1的支座。所述施工交通洞2外设有伸入岩体的锚杆8,对施工交通洞2牵拉。
[0047] 所述辅助受力洞1的横断面为拱形。
[0048]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下洞室,包括主洞室5,所述主洞室5的顶部为上述顶拱结构。
[0049] 与此同时,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下洞室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0] a)在主洞室5开挖施工前,在设计开挖主洞室5的区域上方两侧的岩体内,沿纵向开挖施工交通洞2,施工交通洞2外设有伸入岩体的锚杆8,对施工交通洞2牵拉。施工交通洞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主洞室长度。
[0051] b)以其中一侧的施工交通洞2为起点、另一侧的施工交通洞2为终点,横向开挖辅助受力洞1,辅助受力洞1沿纵向间隔设有多个,且与施工交通洞2连通;在辅助受力洞1内铺设钢筋或型钢结构,并用混凝土浇筑充填整个辅助受力洞1。
[0052] c)在主洞室5的开挖边线以内,沿主洞室5顶拱部的边线、一一对应辅助受力洞1,横向开挖多个辅助施工洞4;每一个辅助施工洞4位于其对应的辅助受力洞1正下方。
[0053] d)在横向辅助施工洞4内,呈辐射状向上施工对穿预应力锚索3,直至深入辅助受力洞1并固定,通过对穿预应力锚索3反吊主洞室5顶拱部围岩以利于顶拱部稳定。对穿预应力锚索3施工完成后,再从辅助受力洞1向上设置伸入岩体的预应力锚索6,将辅助受力洞1牵拉。
[0054] e)在施工交通洞2内浇筑钢筋混凝土,使两侧的施工交通洞2形成辅助受力洞1的支座。
[0055] f)进行主洞室5的开挖,开挖过程中辅助施工洞4被破除,辅助施工洞4所在的区域成为主洞室5的一部分。之后,进行主洞室5支护施工。
[0056] 上述步骤方法中,辅助受力洞1的断面尺寸根据其承受的荷载以及主洞室5跨度等条件计算和施工交通需要综合确定。
[0057] 实施例2
[0058] 如图3~4所示,重复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围岩条件极差的超大断面主洞室,相邻辅助受力洞1之间连续设置。
[0059] 其施工方法中存在如下不同:
[0060] 步骤b)中相邻辅助受力洞1之间连续设置,连续布置的辅助受力洞1采用跳仓施工,最后形成紧挨在一起的整体。
[0061] 步骤c)中每一个辅助施工洞4位于其对应的辅助受力洞1正下方,辅助施工洞4也是连续布置,同样采用跳仓施工。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