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制冷技术 / 制冰机 / 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

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

阅读:1036发布:2020-06-21

专利汇可以提供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包括 冰 源 热 泵 、 制冰机 组、跨季蓄能槽、放能换热器、 空调 泵以及冷却蓄热泵,冰源热泵中的 冷凝器 通过循环管路与冷却蓄热泵、 冷却塔 依次连通,冰源热泵中的冷凝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冷却蓄热泵、跨季蓄能槽依次连通,冰源热泵中的冷凝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空调泵、空调冷热末端依次连通,组成冬季给空调冷热末端供热的循环回路,该设计实现了跨季节蓄冷蓄热,冬季将 水 制成冰,用于夏季制冷,同时可以将夏季制冷排热进行蓄存供冬季供热使用,大大降低项目的运行 费用 ,本发明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性强, 稳定性 好。,下面是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静态盘管制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冷却塔(1)、冰源(2)、冷却蓄热泵(3)、蓄冷泵(4)、冰源泵(5)、跨季蓄能槽(8)、跨季蓄冰盘管(9)、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空调泵(12)和空调冷热末端(13),其中冰源热泵(2)包括有冷凝器(21)和蒸发器,跨季蓄冰盘管(9)设置在跨季蓄能槽(8)内;
所述冰源热泵(2)中的冷凝器(21)通过循环管路与冷却蓄热泵(3)、冷却塔(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室外环境排热的循环回路,冰源热泵(2)中的冷凝器(21)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冷却蓄热泵(3)、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8)跨季蓄热的循环回路,冰源热泵(2)中的冷凝器(21)还通过循环管路与空调泵(12)、空调冷热末端(13)依次连通,组成冬季给空调冷热末端(13)供热的循环回路;
所述冰源热泵(2)中的蒸发器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4)、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8)蓄冷的循环回路,冰源热泵(2)中的蒸发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11)放冷的循环回路,冰源热泵(2)的蒸发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5)、跨季蓄冰盘管(9)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
所述跨季蓄能槽(8)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放冷、冬季放热的放能循环回路,所述放能换热器(11)又通过循环管路与空调泵(12)、空调冷热末端(13)依次连通,组成给空调冷热末端(13)夏季供冷、冬季供热的循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源热
泵(2)中设有蒸发器一(22)一个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一(22)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4)、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8)蓄冷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一(22)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11)放冷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一(22)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5)、跨季蓄冰盘管(9)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
或者所述冰源热泵(2)中设有蒸发器一(22)、蒸发器二(23)两个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一(22)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4)、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8)蓄冷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一(22)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11)放冷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二(23)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5)、跨季蓄冰盘管(9)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盘
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中设有一个跨季蓄能槽(8),或者所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中设有多个跨季蓄能槽(8),并且多个跨季蓄能槽(8)之间并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季蓄
能槽(8)的外表面设有隔热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季蓄
冰盘管(9)蛇形排布在跨季蓄能槽(8)内。
6.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冷却塔(1)、冰源热泵(2)、冷却蓄热泵(3)、蓄冷泵(4)、冰源泵(5)、冰浆泵(6)、制冰机组(7)、跨季蓄能槽(8)、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空调泵(12)和空调冷热末端(13),其中冰源热泵(2)包括有冷凝器(21)和蒸发器;
所述冰源热泵(2)中的冷凝器(21)通过循环管路与冷却蓄热泵(3)、冷却塔(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室外环境排热的循环回路,冰源热泵(2)中的冷凝器(21)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冷却蓄热泵(3)、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8)跨季蓄热的循环回路,所述冰源热泵(2)中的冷凝器(21)还通过循环管路与空调泵(12)、空调冷热末端(13)依次连通,组成冬季给空调冷热末端(13)供热的循环回路;
所述冰源热泵(2)中的蒸发器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4)、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8)蓄冷的循环回路,冰源热泵(2)中的蒸发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11)放冷的循环回路,所述冰源热泵(2)的蒸发器还与冰源泵(5)、制冰机组(7)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
所述制冰机组(7)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浆泵(6)、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跨季蓄冷循环回路,所述跨季蓄能槽(8)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放冷、冬季放热的放能循环回路,所述放能换热器(11)又通过循环管路与空调泵(12)、空调冷热末端(13)依次连通,组成给空调冷热末端(13)夏季供冷、冬季供热的循环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源热泵
(2)中设有蒸发器一(22)一个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一(22)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4)、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8)蓄冷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一(22)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11)放冷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一(22)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5)、制冰机组(7)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
或者所述冰源热泵(2)中设有蒸发器一(22)、蒸发器二(23)两个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一(22)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4)、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8)蓄冷的循环回路,蒸发器一(22)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11)放冷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二(23)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5)、制冰机组(7)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制冰跨
季节蓄冷蓄热系统中设有一个跨季蓄能槽(8),或者所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中设有多个跨季蓄能槽(8),并且多个跨季蓄能槽(8)之间并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跨季蓄能槽
(8)的外表面设有隔热棉板。

说明书全文

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属于供冷供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国内、国外跨季节蓄能是热课题。有着巨大的节能潜。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及实际应用看,基本原理基本上是利用春、夏、秋季的太阳能进行蓄热,供冬季使用。没有原理上的突破。针对中国、美国、欧洲等中纬度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既需要空调,又需要供暖。现有的跨季蓄热技术仅仅能满足冬季供热的需求,适合于高纬度,高寒地区。
[0003] 随着人民生活平的提高,国内供热需求的区域不断扩大,目前秦岭、淮河以南的建筑也大规模需要进行供热。北方地区,冬季污染、雾霾越来越严重,各个省、市均提出了改电、煤改气计划安排,但这些改造往往需要政府大量的配套补贴才能实施。
[0004] 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夏季制冷排热、冬季制热排冷进行跨季节储存,造成能源的损耗,且运行成本高,所以急需要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有两种实现方案,其中第一种是静态盘管制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包括有冷却塔、冰源热泵、冷却蓄热泵、蓄冷泵、冰源泵、跨季蓄能槽、跨季蓄冰盘管、放能泵、放能换热器、空调泵和空调冷热末端,其中冰源热泵包括有冷凝器蒸发器,跨季蓄冰盘管设置在跨季蓄能槽内,所述冰源热泵中的冷凝器通过循环管路与冷却蓄热泵、冷却塔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室外环境排热的循环回路,所述冰源热泵中的冷凝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冷却蓄热泵、跨季蓄能槽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跨季蓄热的循环回路,所述冰源热泵中的冷凝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空调泵、空调冷热末端依次连通,组成冬季给空调冷热末端供热的循环回路,所述冰源热泵中的蒸发器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跨季蓄能槽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蓄冷的循环回路,所述冰源热泵中的蒸发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放能换热器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放冷的循环回路;所述冰源热泵的蒸发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跨季蓄冰盘管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所述跨季蓄能槽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放能换热器依次连通,组成夏季放冷、冬季放热的放能循环回路,所述放能换热器又与空调泵、空调冷热末端依次连通,组成给空调冷热末端夏季供冷、冬季供热的循环回路。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冰源热泵中设有蒸发器一一个蒸发器,蒸发器一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跨季蓄能槽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蓄冷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一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放能换热器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放冷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一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跨季蓄冰盘管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或者所述冰源热泵中设有蒸发器一、蒸发器二两个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一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跨季蓄能槽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蓄冷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一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放能换热器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放冷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二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跨季蓄冰盘管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
[0008] 进一步地,所述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中设有一个跨季蓄能槽,或者所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中设有多个跨季蓄能槽,并且多个跨季蓄能槽之间并联设置。
[0009] 进一步地,所述跨季蓄能槽的外表面设有隔热板等隔热保温措施。
[0010] 进一步地,所述跨季蓄冰盘管蛇形排布在跨季蓄能槽内,或以其他形式排布在跨季蓄能槽内。
[0011] 第二种是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包括有冷却塔、冰源热泵、冷却蓄热泵、蓄冷泵、冰源泵、冰浆泵、制冰机组、跨季蓄能槽、放能泵、放能换热器、空调泵和空调冷热末端,其中冰源热泵包括有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冰源热泵中的冷凝器通过循环管路与冷却蓄热泵、冷却塔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室外环境排热的循环回路,所述冰源热泵中的冷凝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冷却蓄热泵、跨季蓄能槽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跨季蓄热的循环回路;所述冰源热泵中的冷凝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空调泵、空调冷热末端依次连通,组成冬季给空调冷热末端供热的循环回路,所述冰源热泵中的蒸发器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跨季蓄能槽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蓄冷的循环回路,所述冰源热泵中的蒸发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放能换热器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放冷的循环回路,所述冰源热泵的蒸发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制冰机组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所述制冰机组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浆泵、跨季蓄能槽依次连通,组成跨季蓄冷循环回路,所述跨季蓄能槽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放能换热器依次连通,组成夏季放冷、冬季放热的放能循环回路,所述放能换热器又通过循环管路与空调泵、空调冷热末端依次连通,组成给空调冷热末端夏季供冷、冬季供热的循环回路。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冰源热泵中设有蒸发器一一个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一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跨季蓄能槽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蓄冷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一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放能换热器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放冷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一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制冰机组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或者所述冰源热泵中设有蒸发器一、蒸发器二两个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一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跨季蓄能槽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蓄冷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一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放能换热器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放冷的循环回路,所述蒸发器二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制冰机组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中设有一个跨季蓄能槽,或者所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中设有多个跨季蓄能槽,并且多个跨季蓄能槽之间并联设置。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泵出口与放能换热器连接,所述空调泵进口与空调冷热末端连接。
[0015] 进一步地,所述跨季蓄能槽的外表面设有隔热棉板等隔热保温措施。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因本发明添加了冷却塔、冰源热泵、制冰机组、跨季蓄能槽、放能泵、放能换热器、空调冷热末端、空调泵、冰浆泵、冰源泵、蓄冷泵以及冷却蓄热泵,该设计实现了跨季节蓄冷蓄热,冬季将水制成冰,用于夏季制冷,同时可以将夏季制冷排热进行蓄存供冬季供热使用,大大降低项目的运行费用,本发明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性强,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其基本突破是冬季利用水相变为冰,而放出来的潜热,用于供暖,大大减小了蓄能槽的体积。附图说明
[0017]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0018] 图2是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一冬季跨季蓄能槽直接供热的示意图。
[0019] 图3是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一冬季冰源热泵供热并跨季蓄冷的示意图。
[0020] 图4是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一夏季跨季蓄能槽直接供冷的示意图。
[0021] 图5是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一夏季冰源热泵蓄冷供冷的示意图。
[0022] 图6是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一夏季热泵供冷并跨季蓄热的示意图。
[0023] 图7是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0024] 图8是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0025] 图9是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0026] 图10是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0027] 图11是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一冬季跨季蓄能槽直接供热的示意图。
[0028] 图12是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一冬季热泵供热并跨季蓄冷的示意图。
[0029] 图13是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一夏季跨季蓄能槽直接供冷的示意图。
[0030] 图14是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一夏季冰源热泵蓄冷供冷的示意图。
[0031] 图15是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一夏季热泵供冷并跨季蓄热的示意图。
[0032] 图16是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0033] 图17是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0034] 图18是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0035] 图中:1-冷却塔、2-冰源热泵、21-冷凝器、22-蒸发器一、23-蒸发器二、3-冷却蓄热泵、4-蓄冷泵、5-冰源泵、6-冰浆泵、7-制冰机组、8-跨季蓄能槽、9-跨季蓄冰盘管、10-放能泵、11-放能换热器、12-空调泵、13-空调冷热末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37] 请参阅图1-图9,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包括有冷却塔1、冰源热泵2、冷却蓄热泵3、蓄冷泵4、冰源泵5、跨季蓄能槽8、跨季蓄冰盘管9、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空调泵12和空调冷热末端13,其中冰源热泵2包括有冷凝器21和蒸发器,跨季蓄冰盘管9设置在跨季蓄能槽8内,冰源热泵2中的冷凝器21通过循环管路与冷却蓄热泵3、冷却塔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室外环境排热的循环回路,冰源热泵
2中的冷凝器21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冷却蓄热泵3、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8跨季蓄热的循环回路,冰源热泵2中的冷凝器21还通过循环管路与空调泵12、空调冷热末端13依次连通,组成冬季给空调冷热末端13供热的循环回路,冰源热泵2中的蒸发器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4、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8蓄冷的循环回路,冰源热泵2中的蒸发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11放冷的循环回路,冰源热泵2的蒸发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5、跨季蓄冰盘管9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跨季蓄能槽8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放冷、冬季放热的放能循环回路;放能换热器11又通过循环管路与空调泵12、空调冷热末端13依次连通,组成给空调冷热末端13夏季供冷、冬季供热的循环回路。
[0038] 参见图1,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一,冰源热泵2中设有蒸发器一22、蒸发器二23两个蒸发器,蒸发器一22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4、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8蓄冷的循环回路,蒸发器一22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11放冷的循环回路,蒸发器二23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5、跨季蓄冰盘管9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
[0039] 参见图7,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二,冰源热泵2中设有蒸发器一22一个蒸发器,蒸发器一22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4、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8蓄冷的循环回路,蒸发器一22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11放冷的循环回路,蒸发器一22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5、跨季蓄冰盘管9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
[0040] 参见图1和图7,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中设有一个跨季蓄能槽8。
[0041] 参见图8和图9,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中设有两个跨季蓄能槽8,并且两个跨季蓄能槽8之间并联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并联更多个跨季蓄能槽8。
[0042] 所述跨季蓄能槽8的外表面可设有隔热棉板等隔热保温措施。本实施例中,跨季蓄冰盘管9蛇形排布在跨季蓄能槽8内,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以其他形式排布在跨季蓄能槽内。
[0043] 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使用时,冰源热泵2中的蒸发器二23与冰源泵5、跨季蓄冰盘管9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制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由于冰是静止的称之为静态制冰。冰源热泵2在制热的同时进行制冷,并且将此冷量通过跨季蓄冰盘管9以冰的形式蓄存于跨季蓄能槽8内。冰源热泵2的冷凝器21与空调泵12、空调冷热末端13依次连通,冰源热泵2利用跨季蓄能槽8内的水的显热、潜热作为低温热源进行制热,并通过空调泵12输送到空调冷热末端13。
[0044] 请参阅图10-图18,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包括有冷却塔1、冰源热泵2、冷却蓄热泵3、蓄冷泵4、冰源泵5、冰浆泵6、制冰机组7、跨季蓄能槽8、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空调泵12和空调冷热末端13,其中冰源热泵2包括有冷凝器21和蒸发器,冰源热泵2中的冷凝器21通过循环管路与冷却蓄热泵3、冷却塔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室外环境排热的循环回路,冰源热泵2中的冷凝器21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冷却蓄热泵3、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8跨季蓄热的循环回路;冰源热泵2中的冷凝器21还通过循环管路与空调泵12、空调冷热末端13依次连通,组成冬季给空调冷热末端13供热的循环回路,冰源热泵2中的蒸发器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4、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8蓄冷的循环回路,冰源热泵2中的蒸发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11放冷的循环回路,冰源热泵2的蒸发器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5、制冰机组7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制冰机组7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浆泵6、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跨季蓄冷循环回路,跨季蓄能槽8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放冷、冬季放热的放能循环回路,放能换热器11又通过循环管路与空调泵12、空调冷热末端13依次连通,组成给空调冷热末端13夏季供冷、冬季供热的循环回路。
[0045] 参见图10,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一,冰源热泵2中设有蒸发器一22、蒸发器二23两个蒸发器,蒸发器一22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4、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8蓄冷的循环回路,蒸发器一22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11放冷的循环回路,蒸发器二23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5、制冰机组7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
[0046] 参见图16,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二,冰源热泵2中设有蒸发器一22一个蒸发器,蒸发器一22通过循环管路与蓄冷泵4、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跨季蓄能槽8蓄冷的循环回路,蒸发器一22还通过循环管路与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依次连通,组成夏季供冷时向放能换热器11放冷的循环回路,蒸发器一22还通过循环管路与冰源泵5、制冰机组7依次连通,管道内充注防冻剂,组成冬季供热时的低温热源循环回路,同时作为跨季蓄冷的冷源来源。
[0047] 参见图10和图16,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中设有一个跨季蓄能槽8。
[0048] 参见图17和图18,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中设有两个跨季蓄能槽8,并且两个跨季蓄能槽8之间并联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并联更多个跨季蓄能槽8。
[0049] 所述跨季蓄能槽8的外表面可设有隔热棉板等隔热保温措施。
[0050] 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使用时,蓄冷时从跨季蓄能槽8出来的水或其他载冷剂在进入制冰机组7前是液态的,制冰机组7对水进行制冷结晶,制冰机组7排出的载冷剂是冰浆、水或其他载冷剂的混合态,然后进入跨季蓄能槽8,由于冰是流动的称之为动态制冰。
[0051] 静态盘管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和动态制冰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中,空调泵12出口与放能换热器11连通,空调泵12进口与空调冷热末端13连通,冷凝器21设有热源出口以及冷源进口,蒸发器设有冷源出口以及热源进口,跨季蓄能槽8顶部设有热源进出口,跨季蓄能槽8底部有冷源进出口。
[0052] 放热时,放能泵10从跨季蓄能槽8顶部抽取夏季蓄存的高温热水输送到放能换热器11,降温后回到跨季蓄能槽8的底部,空调泵12将放能换热器11中的热量输送至空调冷热末端13,并对室内进行制热作业,从而实现了夏季制冷排热进行蓄存供冬季供热使用的功能,放冷时,放能泵10从跨季蓄能槽8底部抽取夏季蓄存的低温冷水输送到放能换热器11,降温后回到跨季蓄能槽8的顶部,空调泵12将放能换热器11中的冷气输送至空调冷热末端13,并对室内进行制冷作业,从而实现了蓄能制冷功能。
[0053] 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可以实现在冬季直接利用跨季蓄能槽8进行直接供热运行,包括两个循环,一个循环是放能泵10、跨季蓄能槽8以及放能换热器11组成的放热循环,放热时,放能泵10从跨季蓄能槽8顶部抽取夏季蓄存的高温热水输送到放能换热器11,降温后回到跨季蓄能槽8的底部,另一个循环是空调泵12、放能换热器11以及空调冷热末端13组成的冬季跨季放热供热循环。
[0054] 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的供冷运行包括两个循环,一个循环是放能泵10、跨季蓄能槽8、放能换热器11组成的放冷循环,放冷时,放能泵10从跨季蓄能槽8底部抽取夏季蓄存的低温冷水输送到放能换热器11,降温后回到跨季蓄能槽8的顶部,另一个循环是空调泵12、放能换热器11以及空调冷热末端13组成的夏季跨季放冷供冷循环。
[0055] 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现在夏季中期直接利用冰源热泵2进行每天的蓄冷、放冷运行,实现削峰填谷、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冷凝器21与冷却蓄热泵3、冷却塔1依次连通,将系统制冷时冰源热泵2的排热通过冷却蓄热泵3以及冷却塔1排放至室外,蒸发器、蓄冷泵4、跨季蓄能槽8、放能泵10以及放能换热器11组成蓄冷、放冷循环,夜间低谷电价时段,冰源热泵2制冷对跨季蓄能槽8进行水蓄冷,白天高峰电价时段,跨季蓄能槽8进行放冷,冰源热泵2以及跨季蓄能槽8也可以联合供冷,空调泵12、放能换热器11、空调冷热末端13依次连通,冰源热泵2的冷量、跨季蓄能槽8的冷量通过放能换热器11、空调泵12供应至空调冷热末端13。
[0056] 跨季节蓄冷蓄热系统实现在夏季末期利用冰源热泵2进行制冷,同时利用冰源热泵2制冷时产生的废热对跨季蓄能槽8进行跨季蓄热,冷凝器21与冷却蓄热泵3、跨季蓄能槽8依次连通,通过冷却蓄热泵3、跨季蓄能槽8将冰源热泵2制冷时产生的废热进行跨季蓄存,冰源热泵2此时为直接供冷工况,不再进行蓄冷工况运行,冰源热泵2的冷量通过蓄冷泵4、放能泵10、放能换热器11供应给空调冷热末端13,空调泵12、放能换热器11、空调冷热末端
13依次连通,冰源热泵2的冷量、跨季蓄能槽8的冷量通过放能换热器11、空调泵12供应至空调冷热末端13。
[0057]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58]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