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子零件及设备 / 绝缘体上硅衬底 / 一种非对称侧墙结构的纳米片环栅场效应晶体管

一种非对称侧墙结构的纳米片环栅场效应晶体管

阅读:252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非对称侧墙结构的纳米片环栅场效应晶体管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非对称侧墙结构的纳米片环栅 场效应晶体管 ,包括垂直堆叠的纳米片 沟道 ,包裹在沟道外的双层栅极 氧 化物,设于沟道两端的源和漏,设于源与栅极之间的双层侧墙,设于漏与栅极之间的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及双层侧墙,设置在底部的衬底。本发明特征是漏与栅极之间设双层侧墙,在双层侧墙下方设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源与栅极之间仅设双层侧墙,从而构成非对称侧墙结构的纳米片环栅场效应晶体管。本发明与现有对称型技术相比,漏双层侧墙底部的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降低了器件寄生电容,源双层侧墙保证了栅 电极 对沟道中电荷的耦合,从而保证开态 电流 足够大。,下面是一种非对称侧墙结构的纳米片环栅场效应晶体管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非对称侧墙结构的纳米片环栅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数条垂直堆叠的沟道(1);
设于数条沟道(1)右端的源(10)及设于源(10)顶部的源极(13),设于数条沟道(1)左端的漏(9)及设于漏(9)顶部的漏极(12);
设于包裹在各沟道(1)外部的low-k栅极化物(2)、设于包裹在各沟道low-k栅极氧化物(2)外部的high-k栅极氧化物(3);设于包裹在high-k栅极氧化物(3)外部的栅极(11);
设于栅极(11)、high-k栅极氧化物(3)和low-k栅极氧化物(2)右侧的high-k源侧墙(7);设于high-k源侧墙(7)右侧、源(10)左侧的low-k源侧墙(8);high-k源侧墙(7)和low-k源侧墙(8)共同构成源侧墙;
设于栅极(11)和high-k栅极氧化物(3)左侧的high-k漏侧墙(5);设于high-k漏侧墙(5)左侧、漏(9)右侧的low-k漏侧墙(6);
设于high-k漏侧墙(5)、low-k漏侧墙(6)与沟道(1)之间的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4);
high-k漏侧墙(5)、low-k漏侧墙(6)和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4)共同构成漏侧墙;
设于最底层栅极底部的high-k介质隔离层(14),设于high-k介质隔离层(14)底部的low-k介质隔离层(15),设于上述结构底部的衬底(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侧墙结构的纳米片环栅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道(1)为纳米片、锗纳米片、锗硅纳米片、砷化镓纳米片或氧化锌纳米片;
所述low-k栅极氧化物(2)为二氧化硅
所述high-k栅极氧化物(3)为二氧化铪、氧化、氮化硅、氧化、五氧化二钽或二氧化锆;
所述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4)为二氧化硅;
所述high-k源侧墙(7)、high-k漏侧墙(5)和high-k介质隔离层(14)为二氧化铪、氧化钛、五氧化二钽或二氧化锆;
所述low-k源侧墙(8)、low-k漏侧墙(6)和low-k介质隔离层(15)为二氧化硅、氮化硅或氧化铝;
所述源(10)和漏(9)为硅或锗硅;
所述栅极(11)、漏极(12)和源极(13)为钨、氮化钛、铝或多晶硅
所述衬底(16)为绝缘体上硅即SOI、二氧化硅、蓝宝石、硅、锗、砷化镓或氮化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侧墙结构的纳米片环栅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源侧墙与漏侧墙结构不同,源侧墙包括high-k源侧墙(7)和low-k源侧墙(8);漏侧墙包括high-k漏侧墙(5)、low-k漏侧墙(6)和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4)。

说明书全文

一种非对称侧墙结构的纳米片环栅场效应晶体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中的场效应晶体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对称侧墙结构的纳米片环栅场效应晶体管。

背景技术

[0002] 集成电路技术不断发展,器件特征尺寸按摩尔定律不断缩小,已逼近物理极限,短沟道效应、热载流子效应、漏致势垒降低效应对器件产生严重影响,器件性能的退化不容忽视。为改善器件的短沟道特性,许多新型器件结构相继出现,纳米片环栅器件凭借极强的栅控能而备受关注。通过垂直堆叠纳米片沟道,能够在一定的面积上获得更大的饱和电流,提升器件性能。
[0003] 同时,随着器件特征尺寸减小,栅极化层二氧化也在不断减薄以维持晶体管性能,但过薄的二氧化硅会导致栅极漏电的增加,为此改用high-k材料二氧化铪与二氧化硅堆叠作为栅极氧化物,便能够有效控制漏电。源漏侧墙也由单层结构演变为双层结构,high-k侧墙能提高栅极对沟道电荷的耦合,增加开态电流,low-k侧墙保证了较小的寄生电容,提高器件开关速度。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一般对称型侧墙结构技术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非对称侧墙结构的纳米片环栅场效应晶体管,源侧墙的结构为high-k和low-k双层侧墙,漏侧墙的结构为high-k和low-k双层侧墙叠加low-k栅极氧化物延长区。high-k源侧墙加强栅极对沟道的耦合作用,漏侧墙引入low-k栅极氧化物延长区,保证了器件较大的开态电流和较小的寄生电容。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非对称侧墙结构的纳米片环栅场效应晶体管,特点是:它包括:
数条垂直堆叠的沟道;
设于数条沟道右端的源及设于源顶部的源极,设于数条沟道左端的漏及设于漏顶部的漏极;
设于包裹在各沟道外部的low-k栅极氧化物、设于包裹在各沟道low-k栅极氧化物外部的high-k栅极氧化物;设于包裹在high-k栅极氧化物外部的栅极;
设于栅极、high-k栅极氧化物和low-k栅极氧化物右侧的high-k源侧墙;设于high-k源侧墙右侧、源左侧的low-k源侧墙;high-k源侧墙和low-k源侧墙共同构成源侧墙;
设于栅极和high-k栅极氧化物左侧的high-k漏侧墙;设于high-k漏侧墙左侧、漏右侧的low-k漏侧墙;设于high-k漏侧墙、low-k漏侧墙这两侧侧墙与沟道之间的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high-k漏侧墙、low-k漏侧墙和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共同构成漏侧墙;
设于最底层栅极底部的high-k介质隔离层,设于high-k介质隔离层底部的low-k介质隔离层,设于上述结构底部的衬底。
[0006] 所述沟道为硅纳米片、锗纳米片、锗硅纳米片、砷化镓纳米片或氧化锌纳米片;所述low-k栅极氧化物为二氧化硅;
所述high-k栅极氧化物为二氧化铪、氧化、氮化硅、氧化、五氧化二钽或二氧化锆;
所述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为二氧化硅;
所述high-k源侧墙、high-k漏侧墙和high-k介质隔离层为二氧化铪、氧化钛、五氧化二钽或二氧化锆;
所述low-k源侧墙、low-k漏侧墙和low-k介质隔离层为二氧化硅、氮化硅或氧化铝;
所述源和漏为硅或锗硅;
所述栅极、漏极和源极为钨、氮化钛、铝或多晶硅
所述衬底为绝缘体上硅即SOI、二氧化硅、蓝宝石、硅、锗、砷化镓或氮化镓。
[0007] 源侧墙和漏侧墙的结构不同,源侧墙包括high-k源侧墙和low-k源侧墙两部分构成;漏侧墙包括high-k漏侧墙、low-k漏侧墙和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三部分构成,其中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设于漏与栅极之间的双层侧墙下方,在工艺制程中,与low-k栅极氧化物同步制备而成。
[0008] 本发明提出的非对称侧墙结构的纳米片环栅场效应晶体管,相比于一般对称型栅氧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开态电流增加;寄生电容减小;与对称型制备工艺流程相比,仅需改变栅氧刻蚀时的掩膜板图形,本发明所有工艺步骤与目前CMOS大规模工艺制程相兼容。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单沟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制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11] 参阅图1-2,所述非对称侧墙结构的纳米片环栅场效应晶体管的特点是,源侧墙和漏侧墙的结构不同,源侧墙由high-k源侧墙7和low-k源侧墙8两部分构成;漏侧墙由high-k漏侧墙5、low-k漏侧墙6和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4三部分构成,其中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设于漏与栅极之间的双层侧墙下方。
[0012] 数条垂直堆叠的沟道1;设于数条沟道1右端的源10及设于源10顶部的源极13,设于数条沟道1左端的漏9及设于漏9顶部的漏极12;设于包裹在各沟道1外部的low-k栅极氧化物2、设于包裹在各沟道low-k栅极氧化物2外部的high-k栅极氧化物3;设于包裹在high-k栅极氧化物3外部的栅极11;设于栅极11、high-k栅极氧化物3和low-k栅极氧化物2右侧的high-k源侧墙7;设于high-k源侧墙7右侧、源10左侧的low-k源侧墙8;high-k源侧墙7和low-k源侧墙8共同构成源侧墙;设于栅极11和high-k栅极氧化物3左侧的high-k漏侧墙5;设于high-k漏侧墙5左侧、漏9右侧的low-k漏侧墙6;设于high-k漏侧墙5、low-k漏侧墙6这两侧侧墙与沟道1之间的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4;high-k漏侧墙5、low-k漏侧墙6和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4共同构成漏侧墙;设于最下方栅极底部的high-k介质隔离层14,设于high-k介质隔离层14底部的low-k介质隔离层15,设于上述结构底部的衬底16。
[0013] 所述沟道1为硅纳米片;所述low-k栅极氧化物2为二氧化硅;所述high-k栅极氧化物3为二氧化铪;所述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4为二氧化硅;所述high-k源侧墙7、high-k漏侧墙5和high-k介质隔离层14为二氧化铪;所述low-k源侧墙8、low-k漏侧墙6和low-k介质隔离层15为二氧化硅;所述源10和漏9为硅;所述栅极11、漏极12和源极13为钨;所述衬底16为硅。
[0014] 参阅图3,本发明的制作过程如下:(1)采用热氧化工艺,在硅单晶晶圆表面生长二氧化硅,形成low-k介质隔离层15;
(2)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硅衬底上依次生长锗硅、硅、锗硅、硅、锗硅、硅堆叠薄膜,三层硅薄膜形成沟道1;
(3)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将硅锗层刻蚀成鱼鳍状,并进行一次热退火
(4)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淀积α-Si后光刻刻蚀形成虚拟栅;
(5)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淀积双层电介质薄膜,形成high-k漏侧墙5、low-k漏侧墙
6、high-k源侧墙7、low-k源侧墙8;
(6)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各向异性刻蚀源漏位置high-k介质隔离层14、low-k介质隔离层15及硅-锗硅堆叠层,露出源漏区域;
(7)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各向异性刻蚀顶层侧墙材料,露出虚拟栅后刻蚀虚拟栅,留下硅-锗硅堆叠层;
(8)刻蚀锗硅材料,释放纳米片;
(9)向纳米片间隙淀积SiO2,并采用各向异性刻蚀进行回蚀,形成low-k栅极氧化物2,刻蚀掉氧化物源端延长区,留下漏端延长区形成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4;
(10)向纳米片间隙淀积HfO2,并采用各向异性刻蚀进行回蚀,形成high-k栅极氧化物
3;
(11)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沉积栅极11并刻蚀,露出侧墙区域,沉积完成后进行一次快速热退火;
(12)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纳米片之间淀积双层介质形成high-k漏侧墙5、low-k漏侧墙6、high-k源侧墙7、low-k源侧墙8;
(13)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淀积高掺杂浓度硅形成源10和漏9;
(14)通过钨插塞将漏极12、源极13引出,并采用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将栅极11、漏极12、源极13三个电极平坦化。
实施例
[0015] 本实施例中,当采用现有技术,栅极11长度为15nm;low-k栅极氧化物2厚度为0.4nm,长度为15nm;high-k栅极氧化物3厚度为1.6nm,长度为15nm。当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非对称侧墙结构时,栅极11长度为15nm;low-k栅极氧化物2厚度为0.4nm,长度为15nm;high-k栅极氧化物3厚度为1.6nm,长度为15nm;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4厚度为0.4nm,长度为
5.5nm。
[0016] 当采用现有技术,即源和漏侧墙均为high-k介质与low-k介质组合而成的双层侧墙,NMOS寄生电容Cgg为3.351×10-17F;当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非对称侧墙结构时,漏双层侧墙底部的栅极氧化物漏端延长区降低了器件寄生电容,NMOS寄生电容Cgg减小为3.320×10-17F。
[0017] 当源漏边墙均采用high-k介质、low-k介质及栅极氧化物延长区组合而成的对称型结构时,NMOS开态电流为74.74μA;当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非对称侧墙结构时,源侧墙的high-k介质保证了栅电极对沟道中电荷的耦合,NMOS开态电流增大为77.37μA。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